14种讲义质量改进工具

合集下载

质量改善的工具与技术——七种质量工具1PPT课件

质量改善的工具与技术——七种质量工具1PPT课件

统计技术
所谓统计技术,就是指有目的地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 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以概率论为理论基础,以计算机 软件为主要工具,以随机变量为主要对象发展起来的一 门应用数学分支。
如何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运行应用统计技术
• 1、高层管理者应掌握基本的统计概念。 • 2、关于程序文件与作业指导书。 • 3、具体和样本关系
总体
抽样 推断
样本
统计总体和样本的特征
大量性 差异性 同质性
统计样本的基本特征 1、随机性 2、代表性 3、推断性
总体、样本和数据的关系
正态分布
正太分布曲线
质量波动的原因
• 人(man) • 机器设备(machine) • 原材料(material) • 方法(method) • 测量(measure) • 环境(environment)
质量波动源
统计数据及分类
• 计量数据 1. 可以测量 2. 可以连续取值 3. 服从正态分布
• 计数数据 1. 不能连续取值 2. 分类:计件数据与计点数据 3. 计件数据服从二项分布 4. 计点数据服从泊松分布

因果图又称鱼骨图(石川图),它是表示原因与结果关系
的图形,通过对此图的绘制来寻找影响结果的各种原因。
• □作用:

因果图主要用于分析质量特性与影响质量特性的可能原因
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把握现状、分析原因、寻找对策促进问题
的解决。
1、质量改进常用工具概念及作用
■1.2 排列图(柏拉图) □概念: 排列图又称柏拉图或主次因素分析图法,是意大利经济学家柏拉图 博士所发明,是根据收集的数据、项目,按其大小顺序,自左而右排列的 图。排列图由一个横坐标,两个纵坐标、几个按高低顺序排列的矩形和一 条累计百分比折线组成。它将质量改进项目最重要到最次要进行排列而采 用的一种简单的图示技术。

质量改进的七种工具与技术doc

质量改进的七种工具与技术doc

质量改进的工具与技术质量改进有老七种工具:因果图;排列图;直方图;检查表;分层法;控制图;散布图。

新七种工具:关连图;系统图(树图);矩阵图;网络图(箭条图);PDPC法(过程决策程序图);亲和图(kj法);矩阵数据解析法。

补充工具有:流程图;水平对比法;头脑风暴法。

一、因果图(一)因果图的概念因果图又称鱼刺图或石川图或特性要因图,是一种用于分析质量特性(结果)与可能影响质量特性的因素(原因)的一种工具。

用来分析因果关系,表达因果关系;通过识别症状、分析原因、寻找原因促进问题的解决。

(二)因果图的绘制1、利用逻辑推理法绘制因果图的步骤(1)确定质量特性(结果);(2)将质量特性(结果)写在纸的右侧,用方框框上,从左至右画一箭头(主骨),列出影响结果的主要原因作为大骨,也用方框框上;(3)列出影响大骨(主要原因)的原因,也就是第二层次原因,作为中骨;用小骨列出第三层次原因,以此类推;(4)将认为对质量特性(结果)有显著影响的重要原因标出来;(5)在图上记录必要的有关信息(如产品、工序或小组名称、参加人员、日期等)。

它是用逻辑推理法去确定第一层次原因(大骨),第二层次原因(中骨),第三层次原因(小骨)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故称“逻辑推理法”。

2、利用发散整理法绘制因果图的步骤(1)确定质量特性;(2)尽可能找出所有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因素;(3)找出各原因之间的关系,在因果图上以因果关系箭头联接起来;(4)将认为对结果有显著影响的重要因素标出来;(5)在因果图上标上必要的信息。

它的特点是开放式的查找原因(最有效的方法是“头脑风暴法”),然后根据对结果的影响从小骨到中骨再到大骨系统地整理这些原因,形成因果图形状,故称为“发散整理法”。

(三)因果图的注意事项1、绘制因果图的注意事项(1)确定原因应集思广益,以免疏漏;(2)确定原因应尽可能具体;(3)有多少质量特性,就要绘制多少张因果图;(4)验证原因必须要细化,直至能采取措施为止,如分析出的原因不能采取措施,说明原因分析尚未到位。

质量改进常用的七种工具介绍

质量改进常用的七种工具介绍

人员
机器
4) 根椐所列出的项目,加以比较讨论或以与 会人员投票方式,确定问题的主要原因 (作适当标识) 。
原材料
熟练程度 班別
翻转机
包装托盘
文化程度 振动时效仪
胎具
材料翘曲 端板 材料同板差
变形?
烧焊方法
方法
冷却时间
湿度
环境
溫度 场地拥挤
案例分析:
1.结果的描述应是“为何…”,而不应是“如 2.主要因素应加框表何示”; ; 3.使用箭头符号;
(一)、直方图的形状分析与判断
常见类3型0
25 20 15 10
平顶型 5 0
图例
分析判断
生产过程有缓慢因 素作用引起,如:刀具 缓慢磨损、操作者疲劳 等。
锯齿型
由于直方图分组过 多、或测量设备精度不 足、或数据修约等原因 造成。
(8.66%)
100.0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0
10
0
(8.24%)
直方图又称柱状图、质量分布图。
一、概念
--直方图是频数直方图的简称。它是用一系列宽度相等、高度不 等的长方形表示数据的图。长方形的宽度表示数据范围的间隔,长方形 的高度表示在给定间隔内的数据数。
--直方图的作用是: 1. 显示质量波动的状态; 2. 较直观地传递有关过程质量状况的信息; 3. 当人们研究了质量数据波动状况之后,就能掌握过程的状况,从而 确定在什么地方集中力量进行质量改进工作。
14
8 35.5~40.5 38 / / / / / / / / / /
10
9 40.5~45.5 43 / / /

产品质量改进常用的七种工具

产品质量改进常用的七种工具

设备不足 架料机损坏
太短
夹料
太松
未教育 脱料 太迟
太长
送距 用错
调整方法不统一 时机不当
8
调整不当 判断错误 材质差
不通电
材厚不一
如 何 提 高 换 线 调 整 效 率 ?
1
感应不灵
收料机
方法
6
材料
其它
案例分析纠正结果:
机器
老化 冲床 损坏 漏油 不规范 X设备 损坏 未保养 收料机 工作 能力不足
100.00%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柏拉图 ●ABC图 ●主次因素排列图图 ●帕累托图
一.排列图的由来:

意大利经济学者V.Pareto(1848-1923) 于1897年分析其社会经济结构,发现 国民所得的大部分集中于少数人.于 是将所得大小与拥有所得之关系以一 定方程式表示, 称为[帕累托法则].

朱兰(J.M.Juran)
1。项目轴--X轴;
(从左至右频数从多至少,最后“其它”为几项之和)
二.排列图的结构:
2。频数轴--主Y轴; 3。频数柱状图形;
(最大值为所有频数之和)
4。累积不良率轴--次Y轴; (最大值为100%) 5。累积不良率折线图形;
100.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A H
产品质量改进常用的
七种工具
QC七大工具
1、因果图(鱼骨图﹑石川图、特性要因图) 2、排列图(柏拉图、帕累托图) 3、直方图 4、调查表 5、分层法(层別法) 6、散布图 7、控制图(管制图)

常用质量管理工具和改进方`

常用质量管理工具和改进方`

常用质量管理工具和改进方法一、PDCA 循环(戴明环):是各级管理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理。

(一) PDCA 循环四个阶段:1、 P (plan )—计划,是计划,方法目标的确定及活动计划的制定。

2、 D (Do )—实施,是执行,实施具体运行、实施计划中的内容。

3、 C(Check)—检查,总结计划执行的结果,分清哪些做对了,哪些做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4、 A (Actiou )—处理,对检查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进行标准化,适当推广,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提交下一个PDCA 循环。

(二) PDCA 循环四个特点:1、 四个阶段缺一不可,周而复始。

1) PDCA 循环的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终结,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

2) 一个循环结束了,解决一部分问题,可能还有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又出现新的问题,再进行下一个PDCA 循环,以此类推—持续改进无止境。

2、 大环套小环。

在PDCA 的某一阶段也会存在制定计划、落实计划、检查计划的实施进度和处理的小PDCA 循环。

大循环套小环3、 阶梯式上升的循环。

1) PDCA 循环不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的循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逐步上升的过程,是质量持续改进、持续提升的过程。

2) 每循环一次,工作质量就提高一步。

4、 科学统计的工具。

1)PDCA 循环应用了科学的统计观念和处理方法,是作为推动工作,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

2)典型的模式:“四个阶段”“九个步骤”和“七种工具”。

① 四个阶段:P —计划、D —实施、C —检查、A —处理。

② 九个步骤:发现问题(F )→成立改进小组(O )→明确现行流程和规范(C )→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分析(U )→选择可改进的流程(S )→计划(P )→实施(D )→检查(C )→处理(A )。

③七种工具:直方图、因果图、排列图、控制图、相关图、分层法、统计分析表。

二、常用质量改进工具与方法1、头脑风暴法采取会议方式,利用集体思考,引导每个参加会议的人员围绕某个中心议题,广开言路,激发灵感,在自己头脑中掀起风暴,毫无顾忌,畅所欲言,发表独特见解的一种创造性思考方法。

质量改进常用的七种工具介绍

质量改进常用的七种工具介绍

不良率 41.9% 等于本项不良率
累计不良率 41. 9%
H
C D F M 其它
80
72 23 20 5 8
22.3%
20.1% 6.4% 5.6% 1.4% 2.2%
等于上项与本项不良率之和
等于上项累计不良率与本项不良率之和
64. 2%
84. 4% 90. 8% 96. 4% 97. 8% 100. 0%
5. 编制频数分布表。
数据记录No _____________
组 号 1 组界 小 大 组 中 值 3 /
频数分布表
频数统计
____年____月____日
fi
1
0.5~5.5
2
3 4 5 6 7 8 9
5.5~10.5
10.5~15.5 15.5~20.5 20.5~25.5 25.5~30.5 30.5~35.5 35.5~40.5 40.5~45.5
样本平均值(
的位置等。
)、样本标准偏差值(s)和
、公差中心 M
二、应用直方图的步骤-实例
某厂产品的重量规范要求为1000 +0 (g)。 1. 收集数据。
测量单位(g) 43 34 28 22 27 30 26 29 33 22 29 24 18 22 24 28 32 48 14 1
+0.50
n=100
项目 A H C
频数 150 80 72
M
07/0 5 D H F E G
5
23 48 20 2 3
F
G H M
5
3 80 5
D
F M 其它
23
20 5 8
2)计算各项目的单项百分比例;
求出总频数

(整理)质量改进的七种工具与技术

(整理)质量改进的七种工具与技术

质量改进的工具与技术质量改进有老七种工具:因果图;排列图;直方图;检查表;分层法;控制图;散布图。

新七种工具:关连图;系统图(树图);矩阵图;网络图(箭条图);PDPC法(过程决策程序图);亲和图(kj法);矩阵数据解析法。

补充工具有:流程图;水平对比法;头脑风暴法。

一、因果图(一)因果图的概念因果图又称鱼刺图或石川图或特性要因图,是一种用于分析质量特性(结果)与可能影响质量特性的因素(原因)的一种工具。

用来分析因果关系,表达因果关系;通过识别症状、分析原因、寻找原因促进问题的解决。

(二)因果图的绘制1、利用逻辑推理法绘制因果图的步骤(1)确定质量特性(结果);(2)将质量特性(结果)写在纸的右侧,用方框框上,从左至右画一箭头(主骨),列出影响结果的主要原因作为大骨,也用方框框上;(3)列出影响大骨(主要原因)的原因,也就是第二层次原因,作为中骨;用小骨列出第三层次原因,以此类推;(4)将认为对质量特性(结果)有显著影响的重要原因标出来;(5)在图上记录必要的有关信息(如产品、工序或小组名称、参加人员、日期等)。

它是用逻辑推理法去确定第一层次原因(大骨),第二层次原因(中骨),第三层次原因(小骨)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故称“逻辑推理法”。

2、利用发散整理法绘制因果图的步骤(1)确定质量特性;(2)尽可能找出所有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因素;(3)找出各原因之间的关系,在因果图上以因果关系箭头联接起来;(4)将认为对结果有显著影响的重要因素标出来;(5)在因果图上标上必要的信息。

它的特点是开放式的查找原因(最有效的方法是“头脑风暴法”),然后根据对结果的影响从小骨到中骨再到大骨系统地整理这些原因,形成因果图形状,故称为“发散整理法”。

(三)因果图的注意事项1、绘制因果图的注意事项(1)确定原因应集思广益,以免疏漏;(2)确定原因应尽可能具体;(3)有多少质量特性,就要绘制多少张因果图;(4)验证原因必须要细化,直至能采取措施为止,如分析出的原因不能采取措施,说明原因分析尚未到位。

质量改进7大工具

质量改进7大工具

(完)
系统图
一、 系统图的概念
系统图能将事物或者现象分解成树枝状,故又称树形 图或树图。系统图就是把要实现的目的与需要采取的措施 或手段,系统的展开,并绘制成图,以明确问题的重点, 寻找最佳手段或措施。 在计划与决策过程中,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就需要选择 和考虑某一种手段,而为了采取这一手段,又需要考虑它 下一级的相应手段(参见图3.5-1)。这样,上一级手段 成为下一级手段的行动目的。如此要把达到的目的和所需 的手段按顺序层层展开,直到可以采取措施为止,并绘制 成系统图,就能对问题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然后从图形中 找出问题的重点,提出实现预定目标的最理想途径。
• 头脑风暴法的应用步骤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 首先,要确定头脑风暴会议的组织者,明确阐述会议的目的。搞头脑 风暴法德目的在于为与会者创造一个激发思想火花的氛围,让与会者 都能“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做到知 无不言,言无不尽。 .2.引发和产生创造思维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首先质量管理的领导者、推进者,应熟悉并重温头脑风 暴法的意义、精神实质和做法。在这个阶段,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与会者都是平等的,无领导和被领导之分; (2)与会的成员依次发表意见; (3)成员可以相互补充各自的观点,但不能评论、更不能批驳别人的观 点; (4)要当场把每个人的观点毫无遗漏的记录下来;
过程决策程序图 (PDPC)
一、PDPC法的概念
在质量管理中,要达到目的或解决问题,总是希望按计划推进原定各 实施步骤。但是,随着各方面情况的变化,当初拟定的计划不一定行 的通,往往需要临时改变计划。特别是解决困难的质量问题,修改计 划的情况更是屡屡发生。为应付这种意外事件,就提出一种有助于使 事态向理想方向发展的解决问题的方法—PDPC法。 PDPC法也称为过程决策程序图法,是运筹学中的一种方法,其工具 就是PDPC图。所谓PDPC法,是为了完成某个任务或达到某个目标, 在制定行动计划或进行方案设计时,预测可能出现的障碍和结果,并 相应的提出多种应变计划的一种方法。这样,在计划执行过程中遇到 不利情况时,仍能按第二、第三或其他计划方案进行,以便达到预期 的计划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