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皇故里话西和
甘肃天水●羲皇故里

甘肃天水都说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却不知陇上也有好风光渭河秋水秦岭春花既有秀丽又见雄壮大地湾里孕育文明麦积石窟千年辉煌哟啰嗨天水哟啰嗨故乡天河之水滋润的这片热土哺育了我的乡亲我的爹娘我的家乡都说是龙腾华夏九洲翱翔却不知天水就是龙故乡伏羲创世播散火种女祸补天造福四方飞将李广威振边关历代豪杰万古流芳哟啰嗨天水哟啰嗨故乡开发西部吹响的声声号角唤起了我的乡亲我的爹娘我的家乡哟啰嗨天水哟啰嗨故乡开发西部吹响的声声号角唤起了我的乡亲我的爹娘我的家乡天水古称秦州。
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汉设陇西郡、北地郡置天水郡。
《水经注》载:“上邽北城中有湖水,有白龙出是湖,风雨随之。
故汉武帝元鼎三年改为天水郡“。
《秦州志》记载:“城前有湖,冬夏无增减,天水取名由此湖也”。
天水市是甘肃省省辖市,属温暖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1℃左右,极端最高气温38.3℃,最低气温-18.2℃。
年平均降雨量531毫米,无霜期185天,光照充足,适宜于多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林果瓜菜生长,素有“陇上江南”之美称。
天水麦积山石窟这个四大石窟名副其实,云冈和龙门只是她的二分之一不到,至于敦煌就太小了,为什么天水的麦积山石窟不出名,中国的一个史学家说:没有被盗过,其他的石窟,尤其敦煌的东西被盗到了国外,于是闻名.伏羲庙天水伏羲文化节由每年农历5月13日公祭伏羲典礼的活动扩大而成,是为纪念人文始祖伏羲氏而举办的。
相传伏羲人首蛇身,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是中国第一位人王,他出生于天水,并在这里创推八卦,并教会人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
自1995年第一届伏羲文化节起,每到农历5月13日,都会有近千名来自中外的侨胞、游客云集羲皇故里,参观大地湾古人类遗址,寻宗祭祖。
中华情相约天水一认识天水 -1.天水在哪?用一个我们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自然现象做迷面,打一城市名,你会永远记住它,谜面:雨,谜底:天水,再翻开地图,位于中国版图正中央的城市,是天水,你可记准了!2.虽然,天水位于中国版图的正中央,但行政上却把它划在西北,辖两区五县,面积1.5万平方公里,人口近340万;它的北部是茫茫黄土高原,南部则又是青山绿水的南国地貌,天水一奇,一场雨,一部分流向黄河,另一部分汇入长江,它正好位于长江.黄河水系的分水岭上;天水城还有一奇,大街边的绿化树,粗一看,谁让这么粗的树做绿化树,细一看,每棵树上标有牌”文物树,树龄600--1000年”,这表明,六百至一千年前的天水,这地方早就有市井,而这区区槐树,只不过是像现在的人植在路边的小树而已,孰不料这树一长千年,假如六百年的天水人看今天的闵越.两广,那无疑现在人看西伯利亚。
甘肃省西和县简介

甘肃省西和县简介【行政区划】西和县辖6镇14乡。
6个镇:汉源、长道、何坝、姜席、石峡、洛峪。
14个乡:苏合、卢河、兴隆、稍峪、马元、晒经、西峪、十里、石堡、大桥、蒿林、太石河、六巷、西高山。
【基本情况】西和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的陇南市,地处西秦岭南侧,系长江流域西汉水上游。
东临徽县、成县,南依武都、康县,西北与礼县交界,东北与礼县、天水秦城区接壤。
行政区域面积为1861平方公里。
境内地形由西北向南倾斜,南部为土石质山原峡谷区,北部为沟壑梁峁区,平均海拔1692米。
平均气温8.4℃,无霜期149天至214天,日照时数1500—1800小时,年降水量451—734.7毫米。
属大陆性季风气候。
辖6个建制镇14个乡。
2007年底全县人口39.77万人。
【资源优势】矿产资源丰富,有色金属有铅、锑、金等。
县境东南部属全国铅锌矿第二大矿带的西成矿带,探明储量521.7万吨,金属量14.9万吨;黄金矿散布全县。
农副特产品有洋芋、花椒、苹果、核桃,中约材有黄芪、半夏、党参、当归、柴胡,野生约构西贝母、淫阳霍等。
加工业产品有亚麻、粉条、粉丝等,编织业产品主要有草编工艺品、背蒌、竹席等,手工艺品有泥塑、根雕及剪纸、刺绣等。
【旅游资源】西和县是中华人始祖伏羲的诞生地。
在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上,仰韶文化寺洼文化、齐家文化交辉映,晋魏时仇池立国四百余年,称雄一时;诗圣杜甫由陇入蜀,咏诗致志,天下流传;抗金的烽火,拒元义勇,近代的风云,哺育了这里灿烂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有仇池胜境,绚丽别致的自然景观十分诱人,有“圭峰秋月”之称的八佛崖;有“九眼鼎沸”之称的九眼泉,新建旅游景点;晚霞湖(晚家峡水库),湖光山色,景色宜人。
2007年西和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乞巧文化之乡”,2006年成功举办了“西和县仇池山歌文化艺术节”。
家乡的变化作文600字(小学优秀范文)

家乡的变化作文600字(小学优秀范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体裁作文、作文素材、作文指导、好词好句、读后感、观后感、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genre essays, essay materials, essay guidance,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家乡的变化作文600字(小学优秀范文)我的家乡西和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
美丽的西和

美丽的西和近年来,西和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方针,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加快推进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全力提升县域经济的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全面推进全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努力将西和打造成为陇南经济强县和陇上文化名城。
西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
世人注目的“仇池古国遗址”因其悠久历史,神奇传说,俊秀景色而中外驰名,早在五千年前的上古时代,《开山图》云:“仇池山四绝孤立,太昊之治,伏羲生处”由于西和得天独厚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战略举措,以古仇池文化发掘和晚霞湖旅游景区建设为重点,高标准编制完成了晚霞湖旅游景区、观山植物园、隍城森林公园和漾水河滨河休闲带修建性详规,完成了晚霞湖环湖路和东西两山公路硬化,晚霞湖环湖绿化、晚霞湖码头、仇池碑林和朝阳亭、白云亭等景点建设长期以来,由于人多地少、交通不便、自然灾害频繁等诸多原因,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先后被列为国扶贫困县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
近年来,在省市的正确领导下,西和县委、县政府高扬“抓班子、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的主旋律,坚持“举特色旗、走富民路、建小康县”的发展战略,坚持“铅锌富县、特色产业和劳务富民”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打造陇南经济强县和陇上文化名城的奋斗目标,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艰苦创业、加快发展,全县经济社会驶入了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西和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
特别是“5.12”地震发生后,全县上下临危不惧,齐心协办,众志成城,顽强拼搏,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取得了阶段性成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始终突出在发展速度上争先,在结构调整上优化,在增长质量上提升,在综合实力上进位,力争在工业强县、新农村建设、旅游开发、城市建设、改革开放、可持续发展六个方面获得大的突破。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全面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努力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农民群众真正认可、得实惠的新农村。
西和县民俗文化作文

西和县民俗文化作文
西和县位于甘肃省西南部,渭河支流,西河上游,东临礼县,南接渭源县,西与成县接壤,北与成县相邻。
历史上曾为古雍州,为西和县名的由来就是因为西河流域的“西固城”。
全县总面积2958平方公里,辖11镇3乡2街道办事处和1个经济开发区。
总人口35.3万人。
我的家乡就是有着“秦陇咽喉”之称的西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独特。
其中西和县的秦腔艺术被誉为“东方戏剧之花”。
秦腔是一种地方戏曲剧种,也是中国五大剧种之一。
秦腔发源于关中地区,在西汉初年时传入西和县境内。
在清康熙年间的《渭州志》中记载:“秦腔”、“西固乐”两词同时出现。
其内容
大多是表现西河流域的风土人情和历史典故。
秦腔主要分布在天水、陇南、临洮等地。
记得有一次,我到了姥姥家(西和县)。
一进门就看见一群人围在一个屋子里唱秦腔。
我仔细地观察着他们的表演: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高有低……
过了一会儿,那群人中突然爆发出一阵掌声和喝彩声。
—— 1 —1 —。
西和县_精品文档

西和县西和县是中国甘肃省天水市下辖的一个县级行政区。
下面将从西和县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方面进行介绍,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个美丽的地方。
西和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距天水市区约70公里,地处秦岭南麓,地势较为复杂。
县境东部为秦岭山区,有着险峻的山峦和壮丽的自然景观;西部和南部则是山间盆地,土地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关于西和县的历史沿革,早在公元前202年西汉时期,西和县就已经建立。
在历史上,西和县曾是汉、晋、唐、五代十国,以及北宋、金、元、明、清等朝代的辖县或州县。
数千年来,西和县经历了多次政权更替,但仍保留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经济方面,西和县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兼有工业、服务业的发展。
农业方面,西和县的主要农产品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谷物,以及苹果、梨子、柿子等水果。
县内广泛实施了农田水利建设,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
此外,该县还发展了畜牧业和渔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工业方面,西和县比较重视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和资源的开发利用。
县内有一些重点企业,如农产品加工厂、电子产业基地等。
这些企业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还提供了稳定的就业机会。
文化特色方面,西和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俗文化。
这里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表演,如秧歌、壶风等,这些表演不仅增加了居民的娱乐活动,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此外,西和县还拥有丰富的历史文物和古迹,如西和古城墙、玉泉寺等,这些都是该县得以保留的文化遗产,体现了古老而独特的艺术风格。
为了保护和传承西和县的文化,该县政府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如书画展览、传统节日庆祝等,并建立了相关的文化教育机构,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
总结起来,西和县是一个山水宜人、历史悠久、经济发展迅速、文化底蕴丰厚的地方。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相信西和县将会更加美丽和繁荣。
西和方言顺口溜

西和方言顺口溜西和方言顺口溜武都新貌改革开放三十年,武都面貌大改变。
高楼林立街道宽,各式路灯竖两边。
市民休闲有广场,一条大道通东江。
高速公路正在建,将来还有火车站。
曾记当年有三宝?三高再加热臭咬。
旧城山上有陡坡,汽车上山都开锅。
要起去趟钟楼滩,堵车就得好半天。
万象洞里虽万象,就是交通赶不上。
如今旧貌换新颜,万象更新是明天。
赞西和西和是个好地方,欢迎各位来观光。
北临天水火车站,南接陇上小江南。
高等公路已修建,交通真的很方便。
进得城来抬眼看,东西两山是公园。
历史故事有很多,当年曾是仇池国。
福地洞天语真传,建国历史四百年。
也是秦人发祥地,始皇这里来崛起。
年年逢月到七夕,乞巧节是全民的。
神话故事很美丽,菩萨诞生在这里。
20161 / 3虽然家园在隍城,白雀寺里来修行。
公主善良人人爱,三九寒天百花开。
寺里虽然遭火灾,黑虎一只天上来。
救得公主出火海,转眼到了梳妆台。
梳妆台上来打扮,菩萨舍身上香山。
香山峰秀奇又险,脱得凡尘是神仙。
救苦救难观世音,原来也是西和人。
这里更有好风景,麦积齐名是八峰。
(愛写作网)一枝独秀云华山,塔山烟雨不一般。
仇池码头是险峰,脚下便是养马城。
红岭山上九眼泉,仙女下凡在此玩。
晚霞夕阳很好看,这是一座大花园。
湖水碧波好花草,一年四季有候鸟。
西和真的不一般,人类在此在繁衍。
希望大家莫忘记,这是优美诞生地。
中华民族龙子孙,欢迎大家来寻根。
乞巧歌甘肃有个西和县,国家命名乞巧县。
故事流传几千年,巧娘在这安家园。
红岭山上九眼泉,巧娘戏水在此间。
晚霞湖畔风景美,巧娘喜欢心陶醉。
20162 / 3湖中圣像才落成,天降祥瑞现彩虹。
七月之夕立香案,清烟一阵飘天边。
巧娘闻香低头看,案上还有好花瓣。
巧娘驾上七彩云,转眼离开南天门。
西和历来是善地,巧娘心上最满意。
巧娘心上满意了,才把手艺给你教。
教你织锦又纺线,锈出一树活牡丹。
教你手巧又心灵,读书金榜能提名。
教你勤劳心地善,家庭幸福又美满。
七月喜鹊排成队,巧娘桥上把郎会。
西和县旅游景点简介

西和县旅游景点简介仇池山仇池山位于西和县城南50公里处,地处大桥乡南部,海拔1793米,相对高度791米,西汉水由西北绕山脚南下,洛峪河从东南沿山麓西来汇入西汉水,二水汇流山下,形成三面环水,一面衔山的天险胜地。
这里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神话传说中刑-首的地方,氐人的发祥地,仇池国的故土。
海内有89部点击文献有对仇池山的记载。
《水经注》描述仇池山为:“绝壁峭峙,孤险云高,望之若覆壶。
高二十余里,羊肠蟠道,三十六回。
《开山图》谓之仇夷,所谓积石嵯峨,嶔岑隐阿者也。
上有平田百顷,煮土成盐,因以百顷为号。
山上有水泉,所谓清泉沸腾,润气上流者也”。
据宋代罗泌著的《路史》载,仇池山的出名始源于五千年前的上古时代。
人文始祖伏羲“生于仇夷(仇池),长于成起(成纪)”汉《遁甲开山图》说:“仇池山,四绝孤立,太昊之治,伏羲生处”。
经专家学者考证神话传说中炎帝的一位氐族首领刑天被葬的常羊山,即今之仇池山。
仇池山的出名还与古仇池国有关。
公元296年,氐人首领杨茂搜统领四千户氐人部落返回仇池山,建立了仇池国,自号辅国将军,右贤王。
前仇池国“并氐搜为一国”,抗衡前赵,控制后蜀,鼎峙三国,雄霸一隅。
公元371年,前仇池国被前秦苻坚攻灭,氐人杨定奔陇右,领关中徒氐,又返回仇池,自称龙骧将军、仇池公,建立了后仇池国。
元嘉十三年春三月,氐王杨难当自称大秦王,改元建义,立妻为王后,世子为太子,置百官如天子之制,后仇池国疆域扩展到陇南全境,天水、陕南和川北,虎视关中,南图四川。
公元442年,后仇池国被南朝刘宋政权攻灭。
仇池国先后击败前赵、后赵、成汉、前秦、西秦、后秦、大夏、东晋和刘宋政权的多次进攻,与中原23个政权抗衡达数百年。
《资治通鉴·晋记》、《宋书·氐胡传》对建国358年之久的仇池国的兴衰有载,四川大学教授李祖桓撰有《仇池国志》。
1981年9月,仇池山“仇池国遗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唐代诗人杜甫、宋代文学家苏东坡等都有对仇池山吟咏的诗作遗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羲皇故里话西和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西和县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因古西和州而得县名。
西和县是华夏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秦国的发祥地之一,氐人地方政权古仇池国的国址,三国时代蜀魏相争的主战场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华夏文明的源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史记?三皇本纪》记载:“太白皋庖羲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羲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德于地,傍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结绳崐之政,于是始创嫁娶,以俪皮这礼,结纲罟以教佃渔,崐古曰宓羲氏。
”宋代罗泌的《路史》记载:“太昊伏羲氏华胥,居于华胥之渚,尚暨叔姬翔于渚之汾。
巨迹出焉,华胥决履以辁之,意有所动,虹且绕之,因孕十有二岁。
生于仇夷,长于起城。
”“生于仇夷,长在起城”句中的“仇夷”就是今天的陇南西和县,“起城”就是现今的天水秦安县。
《遁甲开山图注》亦云:“仇夷山,四面绝立。
彭池、成起皆西士,是伏羲出生处。
”“仇夷山”就是今陇南西和县的仇池山。
因陇南和天水在行政区域划上,长期以来合合分分,1985年,又将原隶属于天水的西和县划归陇南,按照伏羲“生于仇夷,长在起城”的历史说法,说陇南西和是“羲皇故里”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当不为过。
先秦时期,县境北部是秦人的活动区域,先后为西丘、西垂、西县所辖,是秦人养马发迹之地;县境南部为氐羌所居。
秦汉时期,北部为西县所辖,南部为武都郡所辖。
魏晋南北朝时,氐人以仇池山为中心,建立地方割据政权仇池国,前后达358年。
隋唐时期,北部置长道县,属秦州,南部先后置上禄、汉禄县,属成州。
北宋,置长道县,并改为岷州所辖。
南宋,关陇一带为宋金鏖战的前沿。
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南宋朝廷被迫移岷州治所于长道县白石镇(今县城北部)。
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宋金议和,因岷州“岷”字犯金太祖完颜旻的名讳,遂将原和政郡(岷州)首字改为和州。
后因淮西已有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将此“和州”前冠以西字,加以区别,故名西和州。
此后政局域界历经变迁,但西和之名仍沿用至今。
笔者思考,中国历史地名中,凡是带“宁”“定”“镇”“和”“安”“平”“靖”这些字眼的,都与历史变革、社会动荡、民族融合、正统隶属等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
“西和”地名的由来,是否为当时的中央政权希望与地方割据政权或少数民族居多的地方有和平相处之意,而改定的地名呢?还有待于历史地名学专家,做进一步的考证。
西和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市北部,西秦岭南侧,系长江流域西汉水上游。
东临徽县、成县,南依武都、康县,西北与礼县交界,东北与礼县、天水秦州区接壤,总面积为1861平方公里。
西和县地处西秦岭南侧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汉水上游,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属梁峁沟壑区,地表起伏平缓,土质肥沃,东南属岭南山林区,峰峦叠障,山岭陡峻。
境内平均海拔1692米。
西和县有铅、锌、锑、铜、铁、金、银、大理石、石灰石、水晶石、硫磺及油页岩等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截止2008年,铅锌矿探明的储量为3350万吨,金属量264万吨,属全国第二大铅锌矿带——西成铅锌矿带向西延伸部分;锑矿已探明储量为520万吨,金属量15万吨;黄金资源散布全县。
西和县境内有亚热带、温带、寒带树木1000多种。
截止2008年,西和县森林覆盖率41%,面积为1100万亩;农作物以小麦、玉米、洋芋、荞麦为主,经济作物有白云豆、胡麻、菜籽等,中药材以半夏、红芪、党参、大黄、当归、柴胡、西贝母为主,约1000多种,种植面积七万余亩;薇菜、蕨菜、木笼头等食用药用菌和山珍野菜100多种。
西和县由于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十分深厚,遗留的传统文化习俗很多。
西和乞巧节,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一个流传甚广,历史悠久的古老民俗,它源于汉文化中织女、牵牛、河汉三种天象,最早见于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
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中也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是古文献中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乞巧”是向神灵讨要智慧的意思,乞指乞讨,巧则指心灵手巧或有巧思妙想。
西和“乞巧节”又称“巧娘娘节”,是指农历六月三十至七月初七,独由女性欢度祈福的节日。
西和县乞巧活动,源于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
乞巧中的“巧娘娘”是王母娘娘的第七个女儿,即七仙女。
据考证《史记?秦本纪》:“帝颛顼之苗裔孙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
大业为秦人之祖,传说中的秦人始祖女修,就是以织而闻名,传于后代。
织女的传说同周人始祖中发明了牛耕的叔均传说结合在一起,形成中国古代农村社会男耕女织经济结构反映的牛郎织女的传说。
随着西和礼县交界处的大堡子山秦文公墓的出土,说明秦人发祥于西、礼二县一带,因此有专家认定,“乞巧”风俗是秦人的古老遗风。
西和“羊皮扇鼓舞”的活动时间大都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十月十五日。
最崇拜的是“龙王神”。
俗话说:“十月的师公比驴忙。
”因为这个时候,农民已将庄稼收到了家中,正是农闲的时节。
每个村都有各自的节日庙去,乡民们趁此日子,请师公跳神庆丰收,再祈求神灵保石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所以师公被这个村请到那个村,显得很繁忙。
甚至有些家庭也请师公在他家里跳神,给老爷的神灵还愿。
西和仇池山歌是流行于陇南西和、礼县、武都、康县等县的一种山野歌曲,产生于古代当地劳动人民在播种、插秧、薅草、放牧、砍柴等农业劳动活动中的民歌,属于民间的一种“口碑”文化,口头传唱,曲调开朗质朴,节奏自由,韵律悠扬婉转,是山民生活经验和艺术感悟的结晶。
山歌在陇南分布较为广泛,尤其是传唱于西和仇池山一带的山歌,数量丰富,感情表白直率,以农民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采用比兴手法组成一整套独特的意象系统,单纯简约,以朴素美见长。
仇池山歌内容涉及广泛,是当地农民生产生活的历史记录,也是一幅展开的民俗风情长卷。
西和县民俗文化专家杨克栋搜集整理的《仇池风》仇池山歌集,共收录陇南山歌4000余首,充分展示了陇南山歌的独特风格和艺术魅力。
西和影子腔是民间戏班演唱皮影、木偶时所运用的戏曲腔调,流行于西和、礼县一带,渊源于用兽皮刻画人形,借灯光在纱幕上显影的民间皮影戏,其历史悠久,流传很广,是当地艺人用陇南民间小调表演皮影而形成的腔调,又名“灯调”,介于秦腔和眉户、道情之间,属于北方梆子剧种。
音乐结构介于板式体与曲牌连缀体之间,其板路唱腔没有秦腔严谨系统,需采用一些秧歌曲调,如《泪涟涟》、《卖杂货》、《尼姑下山》等,其行腔咬字,采用当地方音,旋律较接近民间小调,悠扬婉转,乡土气息非常浓郁。
所用曲调分为“花音”、“苦音”两种。
“花音”明快、开朗、欢悦,“苦音”压抑、抑郁、低沉。
最突出的是有形成其独特风格的“冒腔”,即在唱词告一段落处,一人唱,满台和。
在音乐伴奏上不是由鼓师指挥,而是以锣开头,文乐以三弦为主,四弦包音。
传统的影子腔表演手段比较原始,搬上舞台后增加了伴奏乐器,在特技性的表演中显示了艺术感染力,表演效果独特。
西和说春,是产生于农耕时代的一种传统民间说唱习俗,为传统民间曲艺中的说唱艺术。
它经过数千年来的民间流传,对中国传统曲艺表演艺术的起源、发展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其历史价值也是没有什么可比拟的。
说春歌谣完全来自传统民间口头文学之顺口溜,是极为重要的传统民间文学作品,包含的内容有传统民间习俗、生产劳动、人民生活等方方面面。
有不少内容还包含了世界诸多文化的交流,以及一些生产劳动习俗之由来,具有重要的民俗研究价值,是比较古老的群众文化活动之标本。
西和县名胜古迹主要有:仇池山,位于西和县城南50公里处,地处大桥乡南部,海拔1793米,相对高度791米,西汉水由西北绕山脚南下,洛峪河从东南沿山麓西来汇入西汉水,二水汇流山下,形成三面环水,一面衔山的天险胜地。
这里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神话传说中刑天葬首的地方,氐人的发祥地,仇池国的故土。
海内有89部点击文献有对仇池山的记载。
晚霞湖,位于西和县城以西5公里处的姜席镇境内。
为陇南市十大重点旅游景点之一,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汉水流域、漾水河支流的姜席河下游。
水即郦道元《水经注?漾水》所称的建安水。
该水库是目前陇东南地区最大的水库。
2008年,晚霞湖水利风景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利风景区评审委员会批准,成““国家水利风景区”。
2016年,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伏羲崖,为仇池山之最高峰,相传此为伏羲诞生之处。
原建有伏羲庙,崖下有一线天桥及北天门、狂猴洞等景点。
2003年新建伏羲庙。
凤凰山,位于西和县城北部25公里处的长道镇大柳河畔。
其山上有一株百年梧桐,枝繁叶茂,虬枝婆娑,相传曾有凤凰栖落此树,又因此山势奇特,远观似凤,故名为凤凰山。
云华山,位于西和县城东北15公里处的稍峪乡境内,与塔子山相连接,海拔2100米。
因其山形如圭,旧称圭峰。
因云华山为塔子山(古称鸡头峰)侧峰,传说是秦始皇祭奠先祖的地方。
西和县文化氛围浓厚,作家、诗人、书画家、金石家辈出。
每到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要张贴对联,但不是随便从大街上买几幅,或只要是能认识的毛笔字就可以的,而是要请“写家子”(书法家)郑重其事地书写。
春节时家家户户张贴的春联,可以说是书法作品的大荟萃,相当讲究,很有造诣。
西和人崇古尚文,士风犹存,仅此可见一斑。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