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

浙江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
浙江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

浙江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VILLAGE PLANNING OF ZHEJIANG PROVINCE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5.05

目次

1 总则 (1)

1.1 关于本导则 (1)

1.2 关于村庄规划 (1)

2 镇(乡)域村庄布点规划 (3)

2.1 主要任务 (3)

2.2 现状调查要求 (3)

2.3 规划内容 (4)

2.4 成果要求 (5)

3 村庄规划 (7)

3.1 主要任务 (7)

3.2 现状调查要求 (7)

3.3 用地分类 (8)

3.4 规划内容 (10)

3.5 成果要求 (16)

附表1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一览表 (18)

附录1 镇(乡)域村庄布点规划说明的主要内容 (19)

附录2 村庄规划说明的主要内容 (21)

本导则用词说明 (23)

1 总则

1.1 关于本导则

1.1.1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两美”浙江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立适应我省的村庄规划编制体系,科学指导村庄规划编制,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的要求,结合浙江实际制定本导则。

1.1.2 本导则适用于浙江省行政管辖范围内的行政村的规划编制,包括建制镇、乡的村庄布点规划和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的村庄规划的编制。村庄规划除应符合本导则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浙江省现行的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1.3 本导则遵循“完善体系、突出重点,增强实用、分类指导,简洁易行、便于操作”的指导思想,完善村庄规划编制体系,重点把握村庄规划的基础性内容;增强村庄规划的实用性,针对不同特点的村庄编制相应内容和深度的规划;充分考虑对村庄规划编制的指导意义,保证村庄规划编制的操作性。

1.1.4依据本导则编制的村庄规划为法定规划。

1.1.5 本导则由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

1.1.6 本导则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1.2 关于村庄规划

1.2.1 村庄规划编制体系包括镇(乡)域村庄布点规划、村庄规划、村庄设计、村居设计四个部分,本导则重点阐述镇(乡)域村庄布点规划和村庄规划。

1、镇(乡)域村庄布点规划: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县市域总体规划,以镇(乡)域行政范围为单元进行编制,可作为镇总体规划和乡规划的组成部分,也可以单独编制。小城市试点镇、中心镇、重点镇等宜单独编制乡镇域村庄布点规划。镇(乡)域村庄布点规划重点对镇(乡)域内的村庄进行综合布局与规划协调,并统筹安排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

2、村庄规划:以行政村为单元进行编制,空间上已经连为一体的多个行政村可考虑统一规划。村庄规划的规划区范围应与村庄行政边界一致,规划内容包括村域规划和居民点(村庄建设用地)规划。村域规划应重点解决村庄产业发展,并综合部署生产、生态、生活等各项建设,明确土地利用的一张图管理;居民点(村庄建设用地)规划重点细化居民点土地利用规划,统筹安排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并进一步明确景观风貌特色控制与村庄设计引导等内容。

图1.2.1 村庄规划设计体系

3、村庄设计:在村庄规划的基础上,以规划实施为重点,包括村庄总体设计、农居建筑设计、村庄公共建筑设计、村庄环境设计及村庄基础设施设计等方面内容,是对村庄建设进行的具体安排。

4、村居设计:根据村庄设计确定的风貌特色要求,在充分考虑现代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习惯的要求,进行具有浙江名居特色的建筑设计。

1.2.2 镇(乡)域村庄布点规划和村庄规划的期限应与镇(乡)总体规划保持一致,一般为10—20年,其中近期规划为3年左右。

2 镇(乡)域村庄布点规划

2.1 主要任务

2.1.1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县市域村庄布点规划确定的城乡居民点布局,以镇(乡)域行政范围为单元,在分类指导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村庄的功能定位与产业职能,加强与镇(乡)土地利用规划在建设用地规模、空间布局和实施时序等方面的充分衔接,落实中心村、基层村等农村居民点的数量、规模和布局,建立合理的村庄体系,统筹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制定镇(乡)域村庄布点规划的时序计划,为下一步开展村庄规划编制提供依据。

2.2 现状调查要求

2.2.1 调查阶段:在镇(乡)域村庄布点规划编制的各个阶段应进行不同深度的现状调查,熟悉镇(乡)域范围内自然人文环境、各类设施、各村庄和产业发展情况等,充分掌握当地自然资源、历史人文、发展诉求等资料,具体分为调查准备、初步调查、深入调查和补充调查四个阶段。

1、调查准备。在现状调查之前,应收集好镇(乡)域地形图、镇(乡)域及各村庄基本情况说明、相关规划等基础资料,初步确定调查的方向并设计好调查问卷。

2、初步调查。进行现场踏勘、镇(乡)座谈和村民访谈。现场踏勘着重调查镇(乡)及村庄产业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以及生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灾害发生情况等方面内容。镇(乡)座谈应组织乡镇干部、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进行座谈,了解发展诉求;村民访谈要求入户调查填写调查问卷。

3、深入调查。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重点问题和内容进行深入调查,核实镇(乡)域村庄规划布点的可操作性。

4、补充调查。在规划初步成果征求意见后,针对各方对规划方案提出的意见及建议进行补充调查,根据实际情况可进行多次补充调查。

2.2.2 调查方式:注重地形图踏勘调研、乡镇及村落文献调研、访谈调研、问卷调研等多种调研方式的有机结合,深入了解镇(乡)发

展思路与村民意愿。

2.2.3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社会经济要素、历史文化要素、自然环境要素、土地利用要素和相关政策要素五个方面。

1、社会经济要素:镇(乡)及村庄社会经济基本情况,包括户籍人口、户数、劳动力人数、人均纯收入、集体收入、主导产业等。

2、自然环境要素:包括气候、地形、地貌等。

3、历史文化要素:包括有形要素和无形要素,有形要素包括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历史建筑群、重要地下文物埋藏区等,无形要素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他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关系等。

4、土地利用要素:包括土地使用、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

5、相关政策要素:包括与镇(乡)、村庄发展相关的各类政策、管理制度等。

2.3规划内容

2.3.1 村庄发展条件综合评价:结合村庄现状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势,综合评价村庄发展条件,明确各村庄的发展潜力与优劣势,明确主要问题。

2.3.2 村庄布点目标:以镇(乡)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主要依据,确定镇(乡)域村庄发展和布局的近远期目标。

2.3.3 镇(乡)域村庄发展规模:依据镇(乡)总体规划,结合农业生产特点、村庄职能等级、村庄重组和撤并特征以及村庄发展潜力等因素,科学预测镇(乡)域村庄人口发展规模与建设用地规模。

2.3.4 镇(乡)域两规衔接:以镇(乡)域为规划范围,以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编制基数,按照“两规合一”的要求,明确需保护的基本农田、生态公益林、水源保护地、风景名胜区等生态环境资源,以及区域公用设施走廊的界线和管控要求。

2.3.5 镇(乡)域村庄空间布局:明确“中心村——基层村——自然村(独立建设用地)”三级村庄居民点体系和各村庄功能定位,制定各级村庄的建设标准,并对主要建设项目进行综合部署。

2.3.6空间发展引导:在镇(乡)域范围内划分积极发展的区域和村

庄、引导发展的区域和村庄、限制发展的区域和村庄、禁止发展的区域和搬迁村庄等四类区域,制定各区域和村庄规划管理措施。

2.3.7 镇(乡)域村庄土地利用规划:依据镇(乡)域发展规模,进一步明确各村庄建设用地指标和建设用地总量,提出城乡建设用地整合方案,重点确定中心村、基层村和自然村(独立建设用地)的建设用地发展方向和调整范围。

2.3.8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综合考虑村庄的职能等级、发展规模和服务功能,合理确定各级村庄的行政管理、教育、医疗、文体、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的级别、层次与规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要求应符合附表1的规定。

2.3.9 基础设施规划:统筹安排镇(乡)域道路交通、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提出各级村庄配置各类设施的原则、类型和标准,并提出各类设施的共建共享方案。

2.3.10 环境保护与防灾规划:根据村庄所处的地理环境,综合考虑各类灾害的影响,明确建立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和建设方针,划定镇(乡)域消防、洪涝、地质灾害等灾害易发区的范围,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明确村庄环境保护的要求和控制标准,确定需要重点整治的村庄、污染源和防治措施。

2.3.11 近期建设规划:明确近期镇(乡)域村庄布点的原则、目标与重点,确定近期村庄空间布局、引导要求和重点建设项目部署,确定近期各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与发展方向。

2.3.12 规划实施建议和措施:提出镇(乡)域村庄发展和布局的分类指导政策建议和措施,重点对近期规划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2.4 成果要求

2.4.1镇(乡)域村庄布点规划成果包括技术性成果、公示性成果。其中,技术性成果主要由规划文本、主要图纸和附件三部分组成,公示性成果主要包括规划内容简介和主要公示图纸,二者均以书面和电子文件两种形式表达。

2.4.2 技术性成果:

1、规划文本。包括规划总则、规划布点目标、村庄布局原则与

村庄调整合并方案、村庄居民点体系布局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基础设施规划、近期建设规划等。

2、主要图纸。应采用比例尺为1:2000-1:5000的地形图,包括区域位置图、村庄分布现状图、村庄布局规划图、空间发展引导图、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基础设施规划图、环境保护与防灾减灾规划图、近期建设规划图等。(备注:所有图纸均应标明图纸要素,如图名、图例、图标、图签、比例尺、指北针、风向玫瑰图等)

3、附件。对规划文本与主要图纸的的补充解释,可包括规划说明、基础资料汇编等。

2.4.3 公示性成果:

1、规划内容简介。包括村庄布点目标、镇(乡)域村庄发展规模、镇(乡)域村庄空间布局、镇(乡)域村庄土地利用规划、近期建设规划等。

2、主要公示图纸。包括村庄分布现状图、村庄布局规划图、空间发展引导图、近期建设规划图等。

3 村庄规划

3.1 主要任务

3.1.1 依据镇(乡)域村庄布点规划并结合村庄实际,明确村庄产业发展要求,综合部署生产、生态、生活等各项建设,确定村庄发展目标、发展规模与发展方向,合理布局各类用地,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落实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防灾减灾等的具体安排,加强景观风貌特色控制与村庄设计引导,为村民提供切合当地特色,并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宜居环境。

3.2 现状调查要求

3.2.1 调查阶段:在村庄规划编制的各个阶段应进行不同深度的现状调查,熟悉村庄用地和产业情况,充分掌握当地自然资源、历史人文、发展诉求等资料,具体分为调查准备、初步调查、深入调查和补充调查四个阶段。

1、调查准备。在现状调查之前,应收集好村庄地形图、村庄基本情况说明、相关规划等基础资料,初步确定调查的方向并设计好调查问卷。

2、初步调查。进行现场踏勘和村民访谈。现场踏勘着重调查村庄产业发展、用地类型、用地权属、农房建设、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灾害发生情况及生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内容。村民访谈应组织乡镇干部、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进行座谈,并入户调查填写调查问卷。

3、深入调查。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重点问题和内容进行深入调查,核实村庄规划建设项目的可操作性。

4、补充调查。在规划初步成果征求意见后,针对各方对规划方案提出的意见及建议进行补充调查,根据实际情况可进行多次补充调查。

3.2.2 调查方式:注重地形图踏勘调研、村落文献调研、访谈调研、问卷调研等多种调研方式的有机结合,深入了解村民意愿。

3.2.3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社会经济要素、历史文化要素、自然环境要素、土地利用要素和相关政策要素五个方面。

1、社会经济要素:村庄社会经济基本情况,包括户籍人口、户数、劳动力人数、人均纯收入、集体收入、主导产业等。

2、自然环境要素:包括气候、地形、地貌等。

3、历史文化要素:包括有形要素和无形要素,有形要素包括村庄形态与整体格局、街巷空间、传统建筑、历史环境要素等,无形要素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他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关系等。

4、土地利用要素:包括土地使用、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

5、相关政策要素:包括与村庄发展相关的各类政策、管理制度等。

3.3用地分类

3.3.1 参照《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并对指南中“N 非村庄建设用地”的类别名称和内容进行了调整优化,将用地划分为“村庄建设用地”、“对外交通与其它国有建设用地”、“非建设用地”三大类。

3.3.2 一般规定

1、考虑村庄土地实际使用情况,按土地使用主要性质进行划分。

2、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3级分类体系。大类采用英文字母表示,中类和小类采用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合表示。

3、使用本分类时,一般采用中类,也可根据各地区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及工作深度的不同要求,采用本分类的全部或部分类别。

3.3.3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

1、村庄规划用地共分为3大类、10中类、17小类。

2、村庄规划用地分类和代码应符合表3.3.3的规定。

表3.3.3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和代码

3.4规划内容

3.4.1 分类指导:采取“基础性与扩展性”相结合的分类指导方式指导村庄规划编制,突出村庄规划的实用性。基础性内容是不同类型村庄都必须要编制的,扩展性内容针对不同类型村庄可选择性编制。应符合表3.4.1的规定。

表3.4.1村庄规划内容一览表

3.4.2村域规划内容:

1、资源环境价值评估。综合分析自然环境特色、聚落特征、街巷空间、传统建筑风貌、历史环境要素、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从自然环境、民居建筑、景观元素等方面系统地进行村庄自然、文化资源价值评估。

2、发展目标与规模。依据县市域总体规划、镇(乡)总体规划、镇(乡)域村庄布点规划以及村庄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提出近、远期

村庄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村庄功能定位与发展主题、村庄人口规模与建设用地规模。

3、产业发展规划。尊重村庄的自然生态环境、特色资源要素以及发展现实基础,充分发挥村庄区位与资源优势,围绕农村居民致富增收,加强农业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和效益化发展,培育旅游相关产业,进行业态与项目策划,提出村庄产业发展的思路和策略,实现产业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相协调。统筹规划村域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合理确定农业生产区、农副产品加工区、旅游发展区等产业集中区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4、村域空间发展框架。依据村域发展定位和目标,以路网、水系、生态廊道等为框架,明确“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村域空间发展格局,明确生态保护、农业生产、村庄建设的主要区域。

5、两规衔接与土地利用规划。以行政村村域为规划范围,以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编制基数,按照“两规合一”的要求,加强村庄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衔接,明确生态用地、农业用地、村庄建设用地、对外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等规划要求,重点确定村庄建设用地边界以及村域范围内各居民点(村庄建设用地)的位置、规模,实现村庄用地“一张图”管理。

6、五线划定。

(1)村域建设用地控制线:以控制建设开发强度为导向,考虑村域建设用地发展的刚性和弹性,划定村域建设用地控制线,并明确相关管控要求和措施。

(2)基本农田保护控制线:依据土地利用规划所明确的基本农田的分布与规模,划定基本农田保护线,并明确相关管控要求和措施。

(3)生态保护红线:依据土地利用规划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范围,结合村域生态用地的调查摸底,细化落实生态红线范围,并对村域内的各类生态用地实行分级保护,分别制定相关管控要求和措施。

(4)紫线: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要求为依据,划定村域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界线,并实行分级保护,明确相关管控要求和措施。

(5)区域重大设施控制线:以相关规划为依据,划定区域交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控制线,并明确相关管控要求和措施。

3.4.3居民点(村庄建设用地)规划内容:

1、村庄建设用地布局。对居民点用地进行用地适宜性评价,综

合考虑各类影响因素确定建设用地范围,充分结合村民生产生活方式,明确各类建设用地的界线、功能和属性,并提出居民点集中建设方案与措施,重点对居民点改造、更新、重建、整治的建设类型和建设要求进行深化。

2、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合理确定行政管理、教育、医疗、文体、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规模与布局。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要求应符合附表1的规定。

3、基础设施规划。合理安排道路交通、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明确近期实施部分的具体方案,包括选址、线路走向、管径、容量、管线综合等。

(1)道路交通:明确村庄道路等级、断面形式和宽度,提出现有道路设施的整治改造措施;确定道路及地块的竖向标高;提出停车方案及整治措施;确定公交站点的位置。

(2)给水排水。

给水:合理确定给水方式、供水规模,提出水源保护要求,划定水源保护范围;确定输配水管道敷设方式、走向、管径等。村庄给水方式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类,无条件建设集中式给水工程的村庄,可选择手动泵、引泉池或雨水收集等单户或联户分散式给水方式。

排水:确定雨污排放和污水治理方式,提出雨水导排系统清理、疏通、完善的措施;提出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的整治、建设方案,提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位置、规模及建议;确定各类排水管线、沟渠的走向、横断面尺寸等工程建设要求。合理确定村庄的排水体制,位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内的村庄,应建设和完善污水收集系统,将污水纳入到城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位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外的村庄,应联村或单村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应选在村庄下游,靠近受纳水体或农田灌溉区。村庄雨水排放可根据地方实际,充分结合地形,以雨水及时排放与利用为目标,采用明沟或暗渠方式,或就近排入池塘、河流或湖泊等水体,或集中存储净化利用。

(3)电力电信:确定用电指标,预测生产、生活用电负荷,确定电源及变、配电设施的位置、规模等。确定供电管线走向、电压等级及高压线保护范围;提出新增电力电信杆线的走向及线路布设方式;提出现状电力电信杆线整治方案。

(4)能源利用及节能改造: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确定村庄炊事、生活热水等方面的清洁能源种类及解决方案;提出可再生能源利用措

施;提出房屋节能措施和改造方案;缺水地区村庄应明确节水措施。

(5)环境卫生:确定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方式,合理配置垃圾收集点、垃圾箱及垃圾清运工具;鼓励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资源利用,实现就地减量。按照粪便无害化处理要求提出户厕及公共厕所整治方案和配建标准;确定卫生厕所的类型、建造和卫生管理要求。对露天粪坑、杂物乱堆等存在环境卫生问题的区域提出整治方案和利用措施,确定秸秆等杂物、农机具堆放区域;提出畜禽养殖的废渣、污水治理方案。

4、村庄安全与防灾减灾。村庄应根据所处的地理环境,综合考虑各类灾害的影响,明确建立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和建设方针,划定村域消防、洪涝、地质灾害等灾害易发区的范围,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1)消防:划定消防通道,消防通道宽度不宜小于4米,明确消防水源位置、容量。村庄内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工厂、仓库必须设在村庄边缘或者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带,并与居住、医疗、教育、集会、市场、娱乐等设施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米。

(2)防洪排涝:确定防洪标准,明确洪水淹没范围及防洪措施;确定适宜的排涝标准,并提出相应的防内涝措施。

(3)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根据所在地区灾害环境和可能发生灾害的类型进行重点防御。山区村庄重点防御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灾害,矿区和岩溶发育地区的村庄重点防御地面塌陷和沉降等灾害,提出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措施。

(4)避灾疏散:综合考虑各种灾害的防御要求,统筹进行避灾疏散场所与避灾疏散道路的安排与整治。村庄道路出入口数量不宜少于2个,1500人以上村庄中与出入口相连的主干道路有效宽度(指扣除灾后堆积物的道路实际宽度)不宜小于7米,避灾疏散场所内外的避灾疏散主通道的有效宽度不宜小于4米;避灾疏散场地应将村庄内部的晾晒场地、空旷地、绿地等纳入。

5、村庄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明确村庄历史文化和特色风貌保护区的范围和保护措施,加强村庄传统风貌格局、历史环境要素的保护利用,建立历史遗存保护名录,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6、景观风貌规划与村庄设计指引。结合村庄传统风貌特色,按照“安全、经济、实用、美观”的原则,确定村庄整体景观风貌特征,并进一步明确村庄设计引导要求。

(1)总体结构设计引导:充分结合地形地貌、山体水系等自然环境条件,引导村庄形成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空间形态,传承村庄文化特色,并与空间形态、地域特色有机融合。

(2)空间肌理延续引导:尊重村庄原有空间肌理,通过空间格局、山水环境、街巷系统、建筑群落、公共空间等的保护与延续,形成整体有序、层次清晰的空间形态。

(3)公共空间布局引导:结合生产生活需求,合理布置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形成公共空间体系化布局;从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充分考虑现代化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习惯,形成具有地域文化气息的公共空间场所;积极引导住宅院落空间建设,合理利用道路转折点、交叉口等组织院落空间。

(4)风貌特色保护引导:保护原有的村落聚集形态,处理好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保护村庄街巷尺度、传统民居、古寺庙以及道路与建筑的空间关系等;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适当建设标志性的公共建筑,突出不同地域的特色风貌。

(5)绿化景观设计引导:充分考虑村庄与自然的有机融合,合理确定各类绿地的规模、范围和布局,提出村庄环境绿化美化的措施,确定本土绿化植物种类。提出村庄闲置房屋和闲置用地的整治和改造利用措施;确定沟渠水塘、壕沟寨墙、堤坝桥涵、石阶铺地、码头驳岸等的整治措施;提出村口、公共活动空间、主要街巷等重要节点的景观整治措施。村口建筑应精心设计、构思新颖,体现地方特色与标志性,村口风貌应自然、亲切、宜人;村口、公共活动场地等景观节点可通过小品配置、植物造景与建筑空间营造等手段突出景观效果;村中心地段建设应精心设计、构思新颖,体现地方特色与标志性。

(6)建筑设计引导:村庄建筑设计应因地制宜,重视对传统民俗文化的继承和利用,体现地方乡土特色;同充分考虑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习惯的要求,做到“经济实用、就地取材、错落有致、美观大方”,挖掘、梳理、展示浙江民居特色;提出现状农房、庭院整治措施,并对村民自建房屋的风格、色彩、高度等进行规划引导。

(7)环境小品设计引导:环境设施小品主要包括场地铺装、围栏、花坛、园灯、座椅、雕塑、宣传栏、废物箱等。各类小品主要布置于道路两侧或集中绿地等公共空间,尺度适宜,结合环境场所采用不同的手法与风格,营造丰富的村庄环境。场地铺装,形式应简洁,用材应乡土,利于排水;围栏设计美观大方,采用通透式,装饰材料

宜选用当地天然植物;花坛、园灯、废物箱等风格应统一协调。

(8)竖向设计引导:根据地形地貌,结合道路规划、排水规划,确定建设用地竖向设计标高。标明道路交叉点、变坡点坐标与控制标高,室外地坪规划标高等内容。

7、近期行动计划。确定近期村庄风貌整治的原则、目标与重点,提出村庄景观环境、建筑、市政基础设施的整治措施和要求,明确近期村庄设计重点项目。制定村庄景观环境绿化美化方案,选择适宜的绿化植被,提出符合乡村特征的绿化措施,并进行河道景观整治,确定污水生态处理措施;提出村庄街道景观、建筑风貌、重要节点的整治措施;制定近期实施的村庄道路平整、亮化方案,提出路面材质、沿路绿化等建设要求以及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燃气环卫的整治要求。同时,结合“政府投资——自主投资——招商引资”等不同投资方式确定近期重点建设项目。

8、经济技术指标和近期实施项目的投资估算。

(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村庄用地计算表;总户数、总人口数,总建筑面积和住宅、公建等建筑面积,住宅建设面积标准,住宅用地容积率与建筑密度、绿地率等。

(2)项目投资估算:对村庄近期实施项目所需的工程规模、投资额进行估算,对资金来源做出分析,其中主要公共建筑、绿地广场工程等所需投资应单独列出。

3.4.4 村庄规划强制性内容:

1、村域内必须控制开发的地域。基本农田保护区、各类生态用地、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地区等。

2、村庄建设用地。规划期限内村庄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发展方向、建设用地范围;村庄公共场地的具体布局。

3、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行政管理及综合服务、医疗卫生、垃圾、供电、供水和污水处理等设施布局。

4、村庄安全与防灾减灾(若有)。村庄防洪标准、排涝标准;地质灾害防护规定;避灾疏散场所与避灾疏散道路。

5、历史文化保护(若有)。历史文化保护确定的具体规定;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建筑群的具体位置和界线、重要地下文物埋藏区的具体为主和界线。

6、近期行动计划。包括:近期村庄风貌整治重点、近期村庄市政基础设施的整治措施和要求。

3.5成果要求

3.5.1 村庄规划成果应满足易懂、易用的基本要求,具有前瞻性、可实施性,能切实指导村庄建设整治,具体形式和内容可结合村庄实际需要进行补充、调整。村庄规划成果包括技术性成果、公示性成果。其中,技术性成果主要由规划说明、主要图纸及附件三部分组成,公示性成果主要包括规划内容简介和主要公示图纸,二者均以书面和电子文件两种形式表达。

3.5.2 技术性成果:

1、规划说明。包括规划总则、村域规划、居民点规划及相关附表等。

(1)规划总则。包括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和重点、规划范围、规划依据、规划期限等。

(2)村域规划。包括发展目标与规模、村域空间发展框架、村域产业发展规划、两规衔接与土地利用规划、五线划定等。

(3)居民点(村庄建设用地)规划。包括村庄建设用地布局、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基础设施规划、村庄安全与防灾减灾、村庄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景观风貌规划与村庄设计引导、近期行动计划等。

(4)相关附表。包括村庄建设用地汇总表、村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和近期实施项目及投资估算表等。

2、主要图纸。应采用能够反映村庄现状情况的,比例尺为1:500—1:2000的地形图,并按照村域规划、居民点规划要求绘制以下主要图纸。

(1)村域规划(地形图比例尺为1:2000)。包括村域现状图、村域规划图、村域两规衔接与土地利用规划图、村域五线划定规划图等。

(2)居民点(村庄建设用地)规划(图纸比例为1:500——1:2000)。包括村庄用地现状图、村庄用地规划图、村庄总平面图、村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村庄基础设施规划图、近期建设规划图等。同时,为加强村庄设计引导,可增加景观风貌规划与村庄设计引导图、重点地段(节点)设计图及效果图等。(备注:所有图纸均应标明图纸要素,如图名、图例、图标、图签、比例尺、指北针、风向玫瑰图等)

3、附件。对规划说明与主要图纸的的补充解释,可包括基础资料汇编、专题研究等。

3.5.2 公示性成果:

1、规划内容简介。包括规划范围、规划期限、发展目标与规模、村域空间发展框架、两规衔接与土地利用规划、村庄建设用地布局、近期行动计划等。

2、主要公示图纸。包括村域现状图、村域规划图、村域两规衔接与土地利用规划图、村庄用地现状图、村庄用地规划图、村庄总平面图、近期建设规划图等。

附表1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一览表

512汶川地震文县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pdf

5?12汶川地震文县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 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强震波及文县,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严重损失。为加快灾后重建步 伐,尽快恢复全县经济社会正常秩序,根据《甘肃省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总体安排意见》和全市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编制工作会议精神和要求,结合文县灾情实际,特制定5?12汶川地震文县灾后恢复重建规划。 一、基本概况及灾情状况 (一)、基本概况 之间。 -33°20′36″文县地处甘肃最南端,位于东经104°16′16″ -105°27′29″ ,北纬32°35′43″ 西南与四川的青川县、平武县、九寨沟县毗邻,东南接陕西宁强,北邻甘南和陇南市武都区,全境东西长112公里,南北宽82.5公里。总土地面积499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2.05万亩,占总面积的 4.3%。全县辖20个乡镇,305个行政村、1305社、71962户,总人口25万,其中农村人口21.7万,居住着汉、藏、羌、回等7个民族。 “十五”期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 发展抓项目,改革抓企业,产业抓特色,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提前两年完成了“十五”计划期间各项预期目标,为“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7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86738万元,比“十五”末增长4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0544万元,比“十五”末增长 1.26倍;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1099万元,比“十五”末增长67.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21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54元,比“十五”末分别增长33.9%、17.8%;2007年全县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市排位第5位,在全省排在第63位。 (二)受灾情况 5月12日14时28分,受四川汶川县8级特大强震波及,文县地震破坏烈度达9度,之后多次发生余震,对文县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房屋倒塌、通讯中断、桥梁、 公路坍塌、山体滑坡、设施损毁、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生活环境恶化。据灾情统计测算,经 省核查组确定,这次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83734.48万元,具体损失情况: 1、人员伤亡惨重。全县因地震死亡111人,受伤人员1454人,其中120人重伤。 2、大量民房无法居住。因灾受损民房76425户596745间11934900?O。其中:①倒塌及严重损毁房屋59093户46729间9345920?O,占当地居民户数的77.32%。②损坏房屋17332

上海市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上海市村庄规划编制导则 (试行)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2010年6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4) 1、目的 (4) 2、适用范围 (4) 3、基本要求 (4) 4、规划原则 (4) 5、规划期限 (5) 第二章村庄布点规划 (6) 1、村庄布点规划的制定 (6) 2、规划范围 (6) 3、规划内容 (6) 4、成果要求 (7) 第三章村庄规划内容 (7) 1、村域规划 (7) 2、居住点及集中居住点规划 (8) 3、集体建设用地土地流转规划 (9) 第四章村庄规划技术规定 (10) 1、村庄建设用地 (10) 2、村域用地布局 (11) 3、集中居住点的选址 (11) 4、住宅建筑 (12) 5、公共服务设施 (12) 6、产业用地布局 (13) 7、绿化景观及村容村貌规划 (13) 8、道路交通设施规划 (14) 9、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14) 10、河道水系规划 (15) 11、村庄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15) 12、防灾减灾规划 (16)

第五章村庄规划的成果要求 (17) 1、说明的内容 (17) 2、图纸的内容 (20) 3、附件的内容 (21) 第六章集体建设用地土地流转规划 (22) 1、规划要求 (22) 2、主要成果 (22) 第七章村庄规划的制定 (24) 1、编制单位 (24) 2、报批(依据《城乡规划法》第二十二条) (24) 3、公示(依据《城乡规划法》第二十六条) (24) 附件一:村庄类型与面积统计表(示例) (25) 附件二:村庄现状及规划用地汇总表 (26) 附件三:集中居住点规划用地平衡表 (27) 附件四:新村建设与旧村改造规划项目和估算一览表(示例) (28) 附件五:村庄规划村民调查问卷(示例) (30)

国土资源部关于实行保障灾后恢复重建特殊支持政策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关于实行保障灾后恢复重建特殊支持政策的通知 【法规类别】地质勘查工作 【发文字号】国土资发[2008]119号 【失效依据】国土资源部公告2016年第10号――关于公布已废止或者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的公告 【发布部门】国土资源部 【发布日期】2008.06.11 【实施日期】2008.06.11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国土资源部关于实行保障灾后恢复重建特殊支持政策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8〕119号) 四川、陕西、甘肃省国土资源厅,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四川汶川发生地震以来,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全力抗震救灾的指示,运用遥感等高科技手段监测,调集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专业队伍,深入灾区应急排查地质灾害隐患,为抗震救灾抢险、防范和避让次生地质灾害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最近,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明确,地震灾区的恢复和重建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抗震救灾的主要任务。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发挥部门优势和专业优

势,在继续做好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的同时,全力做好灾区恢复和重建的支持保障工作。为此,特提出如下政策措施: 一、加强地质灾害排查与监测,为编制防灾减灾规划提供依据 (一)尽快完成地质灾害隐患应急排查评估。灾区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在部统筹安排和有关省份支持下利用已有地质灾害普查成果,结合最新遥感资料,加快对灾区新发生和存在隐患的滑坡、崩塌、巨大滚石和泥石流进行应急排查,特别是查明城镇、乡村,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救援人员驻地,交通干线、主要河流、基础设施周边的地质灾害隐患,开展危险性评估,及时报告同级政府组织防灾避险。应急排查评估工作要在6月15日前完成,以县为单位形成排查评估图、报告和表格,及时提交准确可靠的专业评估意见,为相关部委和省市人民政府按期完成灾后重建规划编制任务提供依据。 (二)恢复和健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依据地质灾害隐患应急排查评估结果,在灾区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尽快完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机制,立即恢复和健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加强监测点建设,提高对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对城镇、乡村,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救援人员驻地,交通干线、主要河流、基础设施周边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要提出防灾避险初步建议,安排专人昼夜监测,落实责任,实时提供预警和避险信息,最大限度减少次生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 (三)加快编制防灾减灾规划。灾区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立即组织力量,充分运用地质灾害隐患应急排查评估成果,补充灾区已有的地质灾害分区、区域活动断裂带、工程地质条件等资料,在保证最大安全的前提下,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和易发区。同时,开展分区适宜性评价,对临时安置点、重建选址进行危险性评估,与有关部门共同编制本地的《灾后重建防灾减灾规划》。为受灾群众安置、灾后重建选址、规划编制等提供决策依据。 灾后重建的城镇村选址,必须切实避让地质灾害危险区,确实无法完全避让的,必须安

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XX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XX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1.1 编制目的 (2) 1.2 适用范围 (2) 1.3 指导思想 (2) 第二章规划编制要求 (2) 2.1 村庄规划类型 (2) 2.2 村庄规划编制单元 (3) 2.3 规划原则 (3) 2.4 规划依据 (3) 2.5 规划期限 (4) 2.6 公众参与 (4) 第三章村庄规划编制主要内容 (4) 3.1 分类指导 (4) 3.2 主要规划内容 (5) 第四章技术要点 (7) 4.1 村庄用地分类 (7) 4.2 空间管制规划 (8) 4.3 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8) 4.4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8) 4.5 基础设施规划 (9) 4.6 综合整治规划 (10) 4.7 村民建房规划 (11) 4.8 近期建设规划 (11) 第五章成果要求 (11) 5.1 成果要求 (11) 5.2 保护类村庄规划成果要求 (11) 5.3 改善类村庄规划成果要求 (12) 5.4 简易类村庄规划成果要求 (12) 5.5 建房说明书成果要求 (12) 5.6 图纸要求 (12) 第六章附则 (13)

第一章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科学指导我省村庄规划编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XX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1.2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范围内(不含城市、县城、镇、乡规划建设用地范围)的村庄规划编制。 1.3指导思想 本导则遵循“分类指导、便于操作”的指导思想,达到提升村庄规划实效性的目的。 第二章规划编制要求 2.1村庄规划类型 根据村庄对规划的需求,将村庄规划分为保护类村庄规划、改善类村庄规划、简易类村庄规划、建房说明书。 2.1.1 保护类村庄规划。主要指中国和省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根据国家和省相关规范要求,编制的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 2.1.2 改善类村庄规划:主要指中心村和国家、省相关试点示范村编制的村庄规划。规划包括村庄产业发展、综合整治、建设用地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安排、村民建房等内容。其中,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美丽宜居村庄、美丽乡村等对规划有空间要求的试点示范村,还应按要求增加相关规划内容。 2.1.3 建房说明书:主要指村庄建设活动量较少的村,只需编制引导和规范村民建房的简要说明。 2.1.4 简易类村庄规划: 主要指上述3种情况以外的村,根据规划需要编

2014年浙江高考理综生物试卷(WORD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1.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被细胞胞吞的一定是固体物质 B.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属于易化扩散 C.通过载体蛋白的物质转运属于主动转运 D.胞吐过程一定会产生分泌泡与质膜的融合 【解析】胞吞作用包括吞噬作用和胞饮作用,吞噬作用是以大的囊泡形式,内吞较大的固体颗粒,而胞饮作用则是将滴状液体吞入细胞内的过程,故A错。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属于胞吐作用,B项错误。通过载体蛋白的物质转运包括主动运输和易化扩散,C项错误。胞吐的过程一定会产生分泌泡与质膜(细胞膜)融合,故D项正确。 2.下图表示施用IAA(吲哚乙酸)对某种植物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IAA溶液,会抑制主根的伸长 B.施用IAA对诱导侧根的作用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C.将未施用IAA的植株除去部分芽和幼叶,会导致侧根数量增加 D.与施用10-4mol·L-1的IAA相比,未施用的植株主根长而侧根数量少 【解析】以左图IAA浓度为0时为对照,低于100%的长度即为抑制生长,显然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IAA溶液浓度对于主根的伸长均低于100%,A正确;以中图IAA溶液浓度为0时的每株侧根数为对照,IAA溶液超过一定的浓度对于侧根的诱导起抑制作用,B项正确;参照右图中植物体内生长素的运输方向,若除去部分芽和幼叶,则地上向根部运输的IAA量会减少,此时运输到根部的IAA将会低于中图的对照组,由此图可知,当施用IAA浓度低于0时对于侧根的诱导呈下降趋势,即导致侧根数目减少,C项错误;对照前2幅图中IAA浓度为0和10-4mol·L-1分析,未施用IAA的植株主根长、侧根数少,D项正确。 3.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连续细胞系的细胞大多具有二倍体核型 B.某些癌细胞在合适条件下能逆转为正常细胞 C.由多个祖细胞培养形成的细胞群为一个克隆 D.未经克隆化培养的细胞系细胞具有相同的性状

《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导则》

法规名称】河北省建设厅关于印发《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导则》的通知【颁布部门】河北省建设厅【发文字号】冀建村[2006]425号【颁布时间】2006-09-11【实施时间】2006-09-11【效力属性】有效【法规编号】282055 什么是编号?【正文】河北省建设厅关于印发《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导则》的通知 各市规划局、建设局,扩权县(市)规划局、建设局: 为指导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依据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我厅制定了《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导则》,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附件: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导则 二○○六年九月十一日 附件 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导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要求,落实省委省政府创建文明生态村的总体部署,指导村庄规划的编制,制定本导则。 第二条河北省行政区域范围内村庄,编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应遵循本导则。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庄规划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第三条村庄规划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基本目标,立足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环境“脏、乱、差”;保护文化遗产、延续历史文脉;防止自然灾害、注重村庄安全;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分步实施,防止大拆大建。 第四条编制村庄规划,应符合国家及省有关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以建制镇(乡)总体规划为依据,采用符合规划要求的勘察资料和地形图。 村庄规划远期到2020年,近期一般为3-5年,并与建制镇(乡)总体规划期限相协调。 第二章村庄规划组织与审批 第五条村庄规划应以行政村为单位,由乡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村委会应指定人员参与村庄规划编制过程,并协助做好规划相关工作。

浙江省高中生物竞赛试题

浙江省第四届高中生物学竞赛初赛试卷 各位参赛选手请注意: 1、在答题前,先在密封区填写姓名、学校及考号; 2、本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选择题I:(共30小题,每小题1分,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 1、水蝇等昆虫能在水面上行走,除了昆虫本身所具有的结构外,还有一重要原因就是() (A)水具有较强的内聚力(B)水具有较高的表面张力 (C)水具有较强的附着力(D)水是极性分子 2、哺乳动物的一个受精卵子在母体子宫内发育成胚胎,最后产出成为一个新个体。在这一过程中,它的熵值(ds)变化是() (A)ds>0 (B)ds=0 (C)ds<0 (D)不正确 3、下列物质中,因改变结构而可能导致生物学活性丧失的是() (A)核酸(B)淀粉(C)脂类(D)几丁质 4、下列结构中,细胞间质发达的是() (A)骨膜(B)腺上皮(C)肠壁肌肉层(D)毛细血管壁 5、生物膜的脂类分子是靠什么键聚集在一起形成双层结构的? (A)氢键(B)二硫键(C)疏水键(D)离子键 6、实验研究得知,在良好的水培条件下,一天内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的三个高峰依次出现在0:30、10:30和14:30。为了观察到有丝分裂各期细胞的分裂相,制作洋葱根尖细胞分裂临时装片的操作程序是:() (A)选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压片 (B)选材—>解离—>固定—>漂洗—>染色—>压片 (C)选材—>解离—>漂洗—>固定—>染色—>压片 (D)选材—>固定—>解离—>染色—>漂洗—>压片 7、NDA+被还原后携带的高能电子和质子有()

(A)2e-和1H+ (B)2e-和2H+ (C)1e-和平共处H+(D)1e-和2H+ 8、动物胚胎学家研究蛙胚发育时,用同位素将囊胚植物半球表面的部分细胞作上标记。同位素示踪的结果,这些标记可能出现在蝌蚪的() (A)肝脏和胰脏(B)骨胳和肌肉(C)心脏和肾脏(D)大脑和小脑 9、下图所示为有线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运动,曲线A表示染色体的着色线粒与纺缍丝的相应的极之间的平均距离。曲线B代表() (A)细胞分裂中后期染色体之间的距 离 (B)中心粒之间的距离 (C)染色体的染色单体之间的距离 (D)细胞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之间的 距离 10、下列结构中,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 能是() (A)萤火虫的发光器官(B)叶绿体(C)视网膜(D)脑 11、如果把一个膨胀到最大限度的植物细胞放在“它自已的细胞液”溶液(与细胞液渗透势相等的溶液)中,则细胞() (A)没有变化(B)水被释放,直至初始质壁分离 (C)细胞失水,直到它的水势等于周围溶液的水势(D)细胞胀破 12、显花植物孢子体是四倍体,那么胚乳是() (A)2n (B)4n (C)6n (D)8n 13、下列四组人体细胞中,能通过细胞分裂使组织得以修复和更新的一组是() (A)成骨细胞和白细胞(B)口腔上皮细胞和角质化细胞 (C)肝细胞和生发层细胞(D)神经元和骨胳肌细胞 14、用人工配制的植物营养液培植黄瓜,若过一段时间,营养液中缺少镁,颜色首先由绿转黄的应是() (A)茎尖(B)新生叶(C)植株中部叶片(D)植株下部叶片

35首用浙江省公路统一用表(JS)101-226

单位工程分项工程施工日期 分部工程桩号、部位检测、记录日期 施工放样示意图: 承包人自检说明:监理检评: 现场监理日期施工负责 人日期 质检员 日期 施工员 日期

单位工程分项工程施工日期 分部工程桩号、部位检测、记录日期 交桩示意图: 控 制 水 准 点 记 录 承包人自检说明:监理检评: 现场监理日期施工负责 人日期 质检员 日期 施工员 日期

单位工程分项工程施工日期 分部工程桩号、部位仪器型号 测量 日期 年月日星期天气气温℃成像度 测点桩号序号后视仪高前视高程设计高程沿需调整备注承包人自检说明:监理检评: 现场监理日期施工负责 人日期 质检员 日期 施工员 日期

单位工程分项工程施工日期 分部工程桩号、部位仪器型号 测量 日期 年月日星期天气气温℃成像度 测站目 标 竖 盘 位 置 后视 平均读数角值平均角值备注ⅠⅡ 。′〃′〃。′〃。′〃。′〃 承包人自检说明:监理检评: 现场监理日期施工负责 人日期 质检员 日期 施工员 日期

平整度现场检测记录表 承包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同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监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浙路(JS)105 单位工程分项工程施工日期 分部工程桩号、部位检测、记录日期 本项目为层,平整度最大间隙(h)规定值为㎜。 检测桩号 幅 别超过规定值点数 起讫 1 2 3 4 5 6 7 8 9 10 现场监理日期施工负责 人日期 质检员 日期 施工员 日期

浙江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

浙江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VILLAGE PLANNING OF ZHEJIANG PROVINCE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5.05

目次 1 总则 (1) 1.1 关于本导则 (1) 1.2 关于村庄规划 (1) 2 镇(乡)域村庄布点规划 (3) 2.1 主要任务 (3) 2.2 现状调查要求 (3) 2.3 规划内容 (4) 2.4 成果要求 (5) 3 村庄规划 (7) 3.1 主要任务 (7) 3.2 现状调查要求 (7) 3.3 用地分类 (8) 3.4 规划内容 (10) 3.5 成果要求 (16) 附表1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一览表 (18) 附录1 镇(乡)域村庄布点规划说明的主要内容 (19) 附录2 村庄规划说明的主要内容 (21) 本导则用词说明 (23)

1 总则 1.1 关于本导则 1.1.1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两美”浙江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立适应我省的村庄规划编制体系,科学指导村庄规划编制,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的要求,结合浙江实际制定本导则。 1.1.2 本导则适用于浙江省行政管辖范围内的行政村的规划编制,包括建制镇、乡的村庄布点规划和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的村庄规划的编制。村庄规划除应符合本导则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浙江省现行的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1.3 本导则遵循“完善体系、突出重点,增强实用、分类指导,简洁易行、便于操作”的指导思想,完善村庄规划编制体系,重点把握村庄规划的基础性内容;增强村庄规划的实用性,针对不同特点的村庄编制相应内容和深度的规划;充分考虑对村庄规划编制的指导意义,保证村庄规划编制的操作性。 1.1.4依据本导则编制的村庄规划为法定规划。 1.1.5 本导则由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 1.1.6 本导则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1.2 关于村庄规划 1.2.1 村庄规划编制体系包括镇(乡)域村庄布点规划、村庄规划、村庄设计、村居设计四个部分,本导则重点阐述镇(乡)域村庄布点规划和村庄规划。 1、镇(乡)域村庄布点规划: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县市域总体规划,以镇(乡)域行政范围为单元进行编制,可作为镇总体规划和乡规划的组成部分,也可以单独编制。小城市试点镇、中心镇、重点镇等宜单独编制乡镇域村庄布点规划。镇(乡)域村庄布点规划重点对镇(乡)域内的村庄进行综合布局与规划协调,并统筹安排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

灾后重建小城镇规划设计——以余家村为例

灾后重建村镇规划设计——以余家村为例 日期:2017年6月1日

摘要: 以“420芦山地震”灾后重建背景下的雅安市南郊乡余家村灾后重建详细规划为实践,结合灾后重建理论、村庄规划设计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自然地理学,根据余家村灾前灾后的实际情况,归纳分析余家村灾后重建面临的主要困境和难点,并总结出能够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对策。为川西山区灾后重建的村镇提供灾后重建的参考,给当地规划建设部门提供拓展思路的可能,从而达到近期指导应急灾后重建、远期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目标,以期为编制灾后重建村庄规划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字:灾后重建余家村村镇规划农业现代化

1前言 地震是重大自然灾害之一,其破坏力极大,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和区域性经济发展的安全,已为我国各级党和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科技界也极其重视其发生发展规律和震后修复工程的研究。2013年4月20日,我国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强烈地震,地震波及四川雅安、成都、乐山等32个县(市区),使这些地区的城市和农村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生命、财产和经济损失,特别是在山区的农村,由于自然村落散布,交通不便,灾情复杂,损失更为惨重。 本文以作为雨城区参评“雅安市十大最美乡村”评选的南郊乡余家村为研究对象。 2理论分析 村镇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村镇规划主要包括对农村建筑物的规划和对农村空间的合理利用等,其主要的任务就是对农村中所存在的诸多实体物质进行有效的整体划分,从而形成立体的视觉效果。目前,我国大力解决三农问题,新农村的建设正在积极努力的筹备和发展,虽然在村镇规划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只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对其进行解决,就能够有效的推动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的开展。 要想能够保障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就需要做好相应的村镇规划工作,名且了解村镇规划工作的内容,科学的对村镇进行规划和建设,以推定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科学的指导,而村镇规划也离不开正确的指导,村镇规划的主要设施者就是政府,政府利用自身所具备的宏观调控的手段,来指导村镇规划和建设。进行村镇规划,可以使得公共利益得到有效的维护,同时可以协调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新农村的发展。村镇规划有着全局性以及战略性的特点,其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质,其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合理的对村镇进行规划,可以充分的了解到我国目前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能够有效的了解到民意,依据民意和农村发展的现状,来综合性的对村镇进行规划设计,保障新农村的建设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并且能够满足民众的意愿。在新农村建设的时候,积极的开展村镇规划,可以使得新农村建设中的各个环节都能够保质保量,从而有助于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不仅要求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而且要求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对农村生活方式的影响,与之相适应,进而要求农村居民点的总体布局,村庄内部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配置,以及农村住宅的建设和环境的整治,应以现代农业发展为基础。城乡统筹体现在村庄规划中的要求,应该是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统筹安排。 农村产业发展规划是从农业的产业特点出发,根据当地情况,对农村产业发展的定位、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产业链、空间布局、经济社会环境影响,以及实施方案等做出一定时期的计划和安排。由于当前农业产业化迅猛发展,而农村产业布局同样具有空间规律,村庄建设不仅需要村庄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也需要与农村产业发展规划相协调,实质上,村镇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农村产业发展规划的空间落实。

山东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山东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试行) 山东省建设厅 二○○六年六月

前言 本导则主要为指导山东省内村庄建设规划编制而制定。 根据建设部要求,贯彻落实国家《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由山东省建设厅村镇处和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编制完成本导则。 本导则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在经过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贯彻国家有关村庄建设规划的政策,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相关国家标准和地方规定,对山东省内村庄建设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等方面作了规定,并广泛征求了全省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由建设厅会同有关部门审查确定。 本导则由山东省建设厅负责管理和解释。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反馈给山东省建设厅村镇处。

目录 1、总则 (1) 1.1 规划目的 (1) 1.2 适用范围 (1) 1.3 规划依据 (1) 1.4 规划原则 (1) 1.5 规划任务 (2) 1.6 规划编制与审批 (2) 1.7 规划期限 (2) 2、村庄建设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3) 2.1 村庄用地分类 (3) 2.2 宅基地标准 (3) 2.3 人均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3) 2.4、建设用地构成比例 (3) 3、村庄分类 (3) 3.1 村庄规划分类 (4) 3.2 改建、扩建型村庄规划 (4) 3.3 新建型村庄规划 (5) 3.4 村庄撤并 (5) 4、村庄建设用地布局 (5) 4.1 村庄建设用地选择 (5) 4.2 规划布局原则 (6) 4.3 规划布局类型 (6) 5、住宅 (6) 5.1 住宅建设标准 (6) 5.2 住宅设计原则 (7) 5.3 住宅平面设计 (7) 5.4 住宅立面设计 (7) 6、公共设施 (7) 6.1 公共设施分类 (7) 6.2 公共设施的配置原则 (8) 6.3 公共设施的布局 (8) 6.4 公共设施的配置标准 (8) 7、生产建筑 (9) 7.1 农业生产设施用地 (9)

城市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指导手册征集

城市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指导手册征集

第一章总则 第1条 (阶段)地震灾害后的城市恢复重建工作分为保障性重建阶段和永久性重建阶段。 第2条 (定义)保障性重建是指严重地震灾害后,在灾区的生活和生产条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为了给灾民提供吃、穿、住、工作、医疗、出行等最基本的生活环境,保障公民人身安全,初步形成城市或居民点机能、开展社会经济活动而采取的一种临时性的、过渡性的灾后建设行为。 第3条 (作用)保障性重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于为灾区群众创造最基本且不断完善的生活条件,促进各行各业逐步和有序的恢复社会经济功能;为下一步城市和农村居民点的永久性重建奠定基础;防止灾后人员的进一步伤亡,稳定民心,维护社会治安。 第4条 (年限)保障性重建设施的使用年限一般为3~5年。 第5条 (原则)保障性重建必须遵循的原则和要求主要包括: 1. (组织)重建工作应在灾后重建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下进行。 2. (依据)遵循国家、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符合城市(镇)总体规划要求。 3. (要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保障安全,节约高效。 4. (选址)重建地点应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区和生态敏感区,建设施工中应注重保护周边生态环境,同时避免触发次生灾害。 5. (用地与规模)合理使用土地,注重与周边环境的统一组织与安排,合理确定单点安置区的规模,适当降低建筑密度。 6. (规划布局)合理布局,兼顾近远,注重防灾 7. (对外交通)重建地点应有便捷的对外交通联系通道,方便物资的运输与居民紧急疏散。 8. (保障设施)保障水、电、气、环卫等市政基础设施供给,维护城市公共卫生安全。 9. (历史保护)注重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重建地点应避开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街区、历史建筑、遗迹、遗址等。

2014年浙江省高中生物竞赛试卷word版本超清晰版

2014年浙江省高中生物竞赛试卷 说明:1.考试时间2014年3月30日上午9:00——11:00;2.答案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无效;3.开考后迟到20分钟不能进入考场,30分钟后才能交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5小题,每题2分,共90分) 1.研究人员测定了甲、乙、丙三种大分子化合物和动物X、植物Y体细胞干重中某些化学元素含 A.同质量的物质甲彻底氧化分解产生能量多余乙和丙,甲是生物体内主要能源物质 B.生物个体X、Y的遗传物质不会是甲、乙、丙中的任何一种 C.由于X体内钙的含量明显高于Y,说明X很可能有肌肉抽搐的症状 D.X的细胞中C元素的含量很高,说明其体内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甲 2.层粘连蛋白是由一条重链(A链)和两条青链(B1、B2链)构成的高分子糖蛋白,作为细胞结构成分,含有多个结合位点并保持细胞间粘连及对细胞分化等都有作用,层粘连蛋白结构示意图 如下,若该蛋白由m个氨基酸构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带 斜线的圆圈表示多糖) A.该物质的形成需核糖体、内质网等细胞结构共同参与完成 B.该蛋白在细胞间信息交流中具有重要作用 C.癌细胞膜表面层粘连蛋白减少 D.图中三条肽链至少含有的氧原子数为m-3 3.表1所示为探究酶的活性的专一性的实验。据表判断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 A.表1所示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温度 B.表1所示实验的观察指标不能用碘液检测 C.表2所示实验应该先加酶溶液后加本尼迪特试剂 D.表2所示实验加入本尼迪特试剂后要水浴加热

4.下表表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在图中A、B、C表示三类不同的蛋白质。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包含的所有细胞器都含有磷脂 B.胰蛋白酶属于A类蛋白,起到消化的作用 C.免疫球蛋白属于B类蛋白,只有浆细胞能够分泌抗体 D.粘连蛋白属于C类蛋白,癌细胞比正常细胞少,因此癌细胞 能够无限增殖 5.右下图为某种植物幼苗(大小、长势相同)均分为甲、乙两 组后,在两种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培养时鲜重的变化情况(其它条件相同且不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3h时,两组幼苗均已出现萎蔫现象,直接原因是蒸腾作 用和根细胞失水 B. 6h时,甲组幼苗因根系开始吸收K+、NO3-,吸水能力增 强,使鲜重逐渐提高 C. 12h后,若继续培养,甲组幼苗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 乙组幼苗将死亡 D. 实验表明,该植物幼苗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 相对独立的过程 6.五个大小相同的马铃薯幼根与物种A的幼根分别放入甲~戊五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数小时后,取出称重,重量变化如图所示。以下关于该实验结果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种A比马铃薯更耐干旱 B.在甲溶液中加入适量的蔗糖酶,在最初一段时间,其中的 马铃薯幼根细胞液浓度将减小 C.物种A在与马铃薯根细胞液等渗的完全培养液中不能正常 生长 D.当马铃薯根细胞在乙蔗糖溶液中重量不再发生变化时,水 分子的跨膜运输也就停止了 7.下列能使ADP含量增加的生理过程是 ①蛋白质合成②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③质壁分离④糖的酵解⑤柠檬酸循环 ⑥叶绿体中的叶绿素a失去电子⑦叶绿体中RuBP固定CO2 A.二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 8.下图表示黑藻在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下光合速率的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t1→t2,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吸收光能增加,基质中水光解加快、O2释放增多 B.t2→t3,暗反应(碳反应)限制光合作用。若在t2时刻增加光照,光合速率将再提高→t4,光照强度不变,光合速率的提高是由于光反应速率不变、暗 C.t 反应增强的结果 D.t4后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ADP 和Pi 含量升高,C3化合物还 原后的直接产物含量降低 9.某活动小组为了探究光合作用产物的运输路径,设计如下实验:将图

四川省什邡市汶川地震灾后重建

四川省什邡市汶川地震灾后重建 土地利用实施规划 什邡市人民政府编制 目录 序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部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灾区土地利用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灾区自然经济社会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地震灾害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规划目标、指导思想与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规划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规划范围和期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指导思想和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重建用地规模与安排.......................................................................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过渡性安置用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永久性用地.....................................................................................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各类重建用地的总体布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城镇用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农村居民点用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工矿及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土地整理复垦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土地整理复垦总体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土地整理复垦总体安排.................................................................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规划保障政策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灾后土地政策.................................................................................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保障灾后恢复重建用地指标,加快灾后重建.............................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简化审批程序,引导资金使用,加大对重建和生产的支持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部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什邡市灾后重建土地利用实施规划》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灾后重建用地的需求测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什邡市灾后重建用地布局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关于土地整理复垦安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山东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

山东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 (试行)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 二〇一九年八月 目录 1总则- 1 - 1.1地位作用- 1 - 1.2适用范围- 1 - 1.3制定依据- 1 - 1.4规划原则- 3 - 1.5规划期限- 4 - 1.6编制单元- 4 - 1.7工作底图- 4 - 2工作流程- 4 - 2.1现状调查- 4 - 2.2规划编制- 5 - 2.3批前公示- 6 - - -

2.4审查报批- 6 - 2.5批后公告- 6 - 2.6成果备案- 6 - 3规划内容- 6 - 3.1分类指导- 6 - 3.1.1村庄类型- 7 - 3.1.2内容要求- 8 - 3.2发展分析与定位- 8 - 3.3生态保护与修复- 9 - 3.4农田保护与土地整治- 9 - 3.5产业发展与布局- 10 - 3.6道路交通- 11 - 3.7基础设施- 12 - 3.8公共服务设施- 13 - 3.9农房建设- 16 - 3.10绿化景观- 18 - 3.11历史文化保护- 19 - 3.12防灾减灾- 19 - 4规划成果- 20 - - -

4.1文本- 20 - 4.2图件- 21 - 4.3数据库- 21 - 5规划实施- 22 - 附录1:规划控制指标表- 22 - 附录2:国土空间结构调整表- 23 - 附录3:近期建设项目表- 24 - 附录4:村庄规划管制规则样式- 25 - - -

1总则 1.1地位作用 村庄规划是法定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城镇开发边界外的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是以上位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编制的“多规合一”的实用性规划,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等的法定依据。 1.2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指导山东省行政区范围内城镇开发边界以外的村庄和农村新型社区规划编制工作。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渡期内,在市县中心城区、镇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之外的村庄和农村新型社区规划编制,参照本导则执行。 1.3制定依据 1.3.1法律法规规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 -

浙江省高中生物竞赛试卷(附参考答案)

浙江省高中生物竞赛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1.下列生理活动与生物膜无关的是 A 、叶肉细胞中水在光照下分解 B 、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淀粉酶 C 、tRNA 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 D 、突触小体释放递质到突触间隙 2.右图为电镜下观察的某细胞的一部分。下列有关该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此细胞既可能是真核细胞也可能是原核细胞 B .胸腺嘧啶参与碱基互补配对的有1和3 C .此细胞可能是植物细胞 D .结构1、2、4、5、6均是由生物膜构成 3. 图Ⅰ是某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图Ⅱ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 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 X 、Y 代表激素名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Ⅰ中,组织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被线粒体利用,需至少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 B.图Ⅰ中B 液渗透压的大小差异与无机盐、 血糖的含量有关。 C.图Ⅱ中甲和乙所代表的结构名称分别是下丘脑和腺垂体,激素Y 的名称是促甲状腺激素 D.图Ⅱ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②③ ④. 4. 如图表示渗透作用装置图,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蔗糖分子不能通过,水分子可以自 由通过)。图中溶液A 、B 均为体积相等的蔗糖溶液, 其浓度分别用M A 、M B 、表示,且M A <M B ,半透膜面积 S 1<S 2,一段时间达到平衡后,甲装置、乙装置液面上 升的高度分别为H 1、H 2,当液面不再上升时所消耗的 时间分别是t 1 t 2 ,则 ( ) A.H 1>H 2,t 1 =t 2 B. H 1=H 2,t 1>t 2 C. H 1=H 2,t 1<t2 D. H 1<H 22,t 1 =t 2 5. .蓝色染料DCPIP 被还原时会呈无色,下列各项中,使蓝色DCPIP 的颜色改变最大的是 A 液 B 液 C 液 毛细淋巴管 A 液 血流 B 液 组织细胞 C 液 毛细血管 红细胞 甲 乙 丙 甲状腺激素 细胞代谢 ① ② ③ ④ X Y 图Ⅰ 图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