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激素的种类和污染途径

合集下载

环境激素类化合物水体降解与生态风险

环境激素类化合物水体降解与生态风险

环境激素类化合物水体降解与生态风险一、环境激素类化合物概述环境激素,又称内分泌干扰物,是指那些能够干扰生物体内正常激素功能的外源性化学物质。

这些化合物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包括农药、工业化学品、塑料添加剂等。

它们通过模拟或干扰内分泌系统,对生物体的生殖、发育和行为产生不利影响。

1.1 环境激素类化合物的来源与分类环境激素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包括农业、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等。

根据其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环境激素类化合物可分为多种类型,如酚类、有机氯化合物、重金属等。

1.2 环境激素类化合物的环境行为环境激素类化合物在环境中的行为复杂,包括吸附、溶解、挥发、生物降解等过程。

它们在水体、土壤和大气中的分布和迁移,对生态系统的平衡构成了潜在威胁。

1.3 环境激素类化合物的生物效应环境激素类化合物对生物体的影响广泛而深远。

它们可能影响生物的生殖系统,导致生殖能力下降;干扰胚胎发育,引起畸形;影响神经系统,导致行为异常等。

二、环境激素类化合物的水体降解2.1 水体降解的基本概念水体降解是指环境激素类化合物在水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过程被分解或转化的过程。

这一过程对减少污染物的毒性和环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2.2 水体降解的影响因素环境激素类化合物的水体降解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pH值、溶解氧、微生物群落等。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影响降解速率和途径。

2.3 水体降解技术为了提高环境激素类化合物的降解效率,研究者开发了多种水体降解技术,如物理吸附、化学氧化、生物降解等。

这些技术各有优势和局限,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2.4 水体降解的生态效应环境激素类化合物的水体降解不仅能够降低污染物的浓度,还能够减轻其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然而,降解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中间产物也需关注其潜在的环境风险。

三、环境激素类化合物的生态风险3.1 生态风险评估的概念生态风险评估是指评估化学物质对生态系统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的过程。

环境激素的作用机制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环境激素的作用机制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环境激素的作用机制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的化合物,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对人类和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其中,环境激素是一种具有重要作用的化合物。

环境激素又称内分泌干扰物,它们通过模拟体内天然激素的作用机制,干扰机体的内分泌系统,引起多种生理反应和疾病。

本文将介绍环境激素的作用机制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一、环境激素的作用机制环境激素可以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类。

内源性环境激素是由机体本身合成的,包括睾酮、雌激素、孕激素等。

外源性环境激素则是从外部环境进入机体的物质,如苯酚、石油烃、双酚A等。

环境激素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机制影响机体的内分泌系统:1. 水平信号传递机制环境激素可以与天然激素结合,改变天然激素水平以及在细胞内的传递路径,进而影响相关生理功能。

例如,当外源性环境激素进入机体体内后,可以结合卵巢雌激素受体(ER),并激活ER,从而替代天然雌激素与ER结合,干扰雌激素的生物学功能。

2. 基因的表达机制环境激素还可以影响基因的表达机制,通过改变特定基因的表达水平,来控制相关的生理过程。

例如,苯酚和双酚A都能够干扰睾酮受体的正常发育和分化,从而影响男性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3. 组织发生和功能环境激素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组织的形态和功能。

例如,双酚A是最常见的外源性环境激素,它会影响卵巢、宫颈和乳腺的细胞增殖,从而引起相应的疾病,如囊性卵巢综合征、乳腺癌等。

二、环境激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环境激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

1. 生殖系统影响环境激素可以干扰机体正常的生殖系统发育和功能,引发不孕症、早产、性早熟等问题。

苯酚和双酚A是最常见的影响生殖系统的环境激素。

双酚A的摄入量超过推荐标准会导致精子数量和质量的下降,对男性生育产生影响,而对于女性,双酚A的摄入会导致卵子的异常,引发不孕症等问题。

2. 神经系统影响环境激素还可以影响大脑结构和功能,导致认知、情绪等方面的问题。

例如,苯酚经常暴露在环境中时,会干扰新生儿的大脑发育,对儿童的认知和学习有不良影响;另外,苯酚在高浓度时还会刺激神经系统,引起疼痛、抽搐等症状。

环境激素及其危害

环境激素及其危害

环境激素及其危害环境激素及其危害汤波云(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0级生物技术2班)摘要:环境激素为环境中的激素类似物,通过与激素受体结合,干扰正常的生理代谢、内分泌、生殖机能,引起种种负面生物学效应。

介绍了目前发现的一些主要的环境激素种类如DDT,多氯联苯(PCBs),二恶英等等,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和特点,揭示其危害的严重性。

关键词:环境激素激素受体DDT PCBs体内荷尔蒙在分泌后,与细胞中的受体结合,进而深入细胞核,诱发遗传基因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维持生物正常的新陈代谢。

而环境激素进人体内与受体结合后,就会在体内发出错误信息,从而破坏生物体的正常代谢、内分泌和生殖机能。

环境激素已成为继臭氧层、地球气候变暖之后的第三大环境问题:男婴出生率下降。

自70年代以来,加拿大男婴的出生率下降了0.22%,美国下降了0.1%。

美国科学家说,这可能是杀虫剂等污染物干扰了人类生殖激素的结果。

男性精子数目锐减,男性不育症患者增加。

从1986年到1995年,印度男子精子数目平均下降了43%。

而1995年之前的20年间,印度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2.5 倍,环境污染却增加了4倍。

据统计,俄罗斯目前有400万男子患有不育症。

动物雌性化现象严重。

英国的一项调查报告说,生活在工厂排污河流的石斑鱼发生了严重的雌化现象。

在诺福克郡的艾尔河观测点,接受调查的雄性石斑鱼60%出现了雌性化的特征,不少石斑鱼的生殖器开始具有排卵功能,并出现了两性鱼。

研究人员认为,排入河水中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雌性激素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

另外,专家在日本沿海北起北海道、南到鹿儿岛的22个县的93个点对荔枝螺进行了调查,发现87个点的荔枝螺的生殖系统出现异常,研究人员在它们体内发现了有机锡。

目前已报道的环境激素对动物(包括人类)的生殖影响主要集中在:生育力下降、孵化能力降低、后代生存能力减弱、影响激素分泌和激素活性以及造成生殖解剖学结构的改变(如隐睾症、尿道下裂、子宫内膜异位、阴阳人、发育不全等)。

优先控制污染物环境激素

优先控制污染物环境激素

优先控制污染物环境激素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逐渐严重,污染物对健康产生的影响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环境激素作为一类特殊的污染物,被认为对人体内分泌系统具有潜在的危害。

因此,控制污染物环境激素,保护人类健康已成为当务之急。

什么是环境激素环境激素,也称内分泌干扰物质,是指那些可以干扰人体内分泌系统正常功能的化学物质。

这些化学物质通过一系列的代谢反应,形成能以非常低的浓度影响内分泌系统功能的代谢产物,进而危害人体健康。

常见的环境激素包括塑料中的苯酚、聚苯乙烯和塑料基础材料中的酚类化合物等污染物。

这些化合物常常会进入人体内,影响人体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运作。

环境激素的危害环境激素对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雌激素活性:由于环境激素具有激活雌激素受体功能,因此它们可能会导致人体内激素水平不平衡,引起各种慢性病,例如乳腺癌,前列腺癌等。

2.神经功能:环境激素的存在还可能对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儿童的认知和行为问题。

3.免疫系统:环境激素的作用还可能导致人体免疫系统的排斥反应不明显,进而遭受各种疾病的侵袭。

4.生育问题:环境激素的存在可能会对男性的生殖系统和女性的生殖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各种生殖问题,例如不育症等。

如何控制环境激素对于环境激素的控制,主要是针对源头进行处理。

以下为几种常见的环境激素控制方法。

提高排放标准提高环保标准,限制污染物的排放,是控制环境激素的关键。

政府可以设立相应的检查机构和标准来监督和管理企业污染物的排放。

加强人口保护对于人口的保护也是控制环境激素的重要措施之一,人们应该尽量避免接触环境激素,例如使用环保产品、食用有机食品等等。

发展环保技术发展环保技术是控制环境激素的重要途径,工业企业应该增加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发展更为先进的污染物处理技术,减少环境激素的排放量。

结语总之,环境激素是一种具有潜在危害的污染物,对于保护人类健康是必须要进行控制的。

环境激素的种类及危害

环境激素的种类及危害

环境激素有哪几类?环境激素的危害。

答:环境激素(Environmental Endocrine)是指外因性干扰生物体内内分泌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模拟体内的天然荷尔蒙,与荷尔蒙的受体结合,影响本来身体内荷尔蒙的量,以及使身体产生对体内荷尔蒙的过度作用,使内分泌系统失调。

进而阻碍生殖、发育等机能,甚至有引发恶性肿瘤与生物绝种的危害。

(一)、环境激素种类根据环境激素所干扰的正常激素的种类,可归为拟/干扰雌激素的环境化学物、干扰肇酮的环境化学物、干扰甲状腺的环境化学物和干扰其他内分泌功能的环境化学物。

环境激素主要包括以下三类:1.天然雌激素和合成雌激素天然雌激素是从动物和人尿中释放出来的一些性激素,如孕酮、睾酮等。

合成激素包括与雌二醇结构相似的类固醇衍生物,这些物质主要来自口服避孕药和促家畜生长的同化激素。

2.植物雌激素这类物质是某些植物产生的,并具有弱激素活性化合物,以非甾体结构为主。

这些化合物主要有异酮类、木质素和拟雌内醇,产生这些化合物的植物有豆科植物、茶和人参等。

3.具有雌激素活性的环境化学物质许多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具有激素活性,广泛存在于环境之中,这些物质具有弱雌激素活性,也是常见的污染物。

这类物质主要包括:①杀虫剂,如DDT、氯丹等;②多氯联苯PCBs和多环芳烃PAHs;③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烷基苯酚类化合物④塑料添加剂,如塑化性;⑤食品添加剂,如抗氧化剂。

(二)、主要危害对人类的影响一是由于食物、饮水中大量存在环境激素物质,正在造成男人的精子减少,雄性退化,乃至男性不育症的高发。

大多数的激素能促成网络系统,起到控制全局的作用。

例如,精子形成需要男性激素,女性的生殖器发育机能维护需要女性激素,它们在各自的睾丸或卵巢中产生,是由脑下垂体里产生的卵胞刺激素FSH所控制的。

这个FSH又是被丘脑下部产生的促进腺激素放出激素(GnRH)所控制的。

因为它是脑中枢系统的上部构造,他的信号产生不仅影响到生殖系统,与免疫系统也密切相关。

环境污染物中激素类物质的化学分析技术

环境污染物中激素类物质的化学分析技术

环境污染物中激素类物质的化学分析技术环境污染一直是一个社会关注的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环境中的激素类物质的化学分析。

激素类物质是指那些能够模拟人体内分泌系统所产生的激素的化合物,在环境中的存在会导致人体内分泌系统进一步失调,对人的生殖系统产生负面影响,这是人类所绝对不希望看到的现象。

因此,环境污染物中激素类物质的化学分析技术和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1.激素类物质在环境中的存在激素类物质并不属于环境污染物中的“主流”成分,它们通常只在极小的浓度下存在于环境中。

然而,激素类物质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尤其是在饮用水、食物和空气中的存在,所以它们的影响却是相当大的。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激素类物质被发现,并且它们的存在和分布被越来越多地关注。

2.激素类物质的化学分析技术针对激素类物质的化学分析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化学分析,另一种是生物学分析。

(1)化学分析化学分析主要有气质联用法(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这两种方法都是常用的分析化学方法,在进行化学分析时,需要对样品进行提取和净化,然后再将其注入仪器进行分析。

GC-MS法是目前研究激素类物质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利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的技术,可以对极小的化合物进行分析。

HPLC又分为反相柱和离子交换柱两种类型。

这些方法可以精确地测定激素类物质在环境中的浓度。

(2)生物学分析生物学分析主要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和生物标记法等。

这些生物学检测方法都是基于对生物样品中特定的激素类物质进行模拟,并且检测是否会引起特定的生物反应。

这些方法通常比化学分析技术更快速,并且能够进行高通量筛选,但是生物学分析方法受一些未知因素的影响,比如抗体的特异性。

3.激素类物质的应用激素类物质在医学上有很多应用,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上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环境中它们的高浓度存在将会导致很多严重的问题。

比如不孕症、代谢性疾病、精神疾病等。

环境激素的种类和污染途径

环境激素的种类和污染途径

大学化学第16卷 第5期2001年10月环境激素的种类和污染途径任 仁(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北京100022) 摘要 本文介绍20世纪后期,野生动物和人类的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出现异常现象的重要原因在于环境激素污染;叙述了什么是环境激素;环境激素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重大环境问题;归纳出环境激素的分类及其进入人体的途径,以及人类进行自我保护的若干措施。

1 野生动物和人类的异常现象 20世纪后期,野生动物和人类的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异常现象。

人类内分泌系统异常的突出表现是生殖异常,除了个别现象之外,总的趋势是“阴盛阳衰”。

最早发现一些鱼类的生殖器官始终不能发育成熟,雌雄同体率增多,雄性退化,种群退化。

在1998年,研究人员发现有多只北极熊生殖器官变异;1999年4月,日本建设省公布一项调查结果,日本7条河流中的雄鲤鱼有1/4雌性化。

类似的现象也在人类身上出现。

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人类男性的精液中精子密度减小,质量下降的现象。

1992年,丹麦卡尔桑德等人通过对20多个国家1.5万人的调查,得出以下结论:从1940年~1990年,人类男性精子质量不断下降,精子密度下降50%,精液量减少25%。

他们提出,人类生殖系统功能下降是环境污染造成的。

这项研究结果在世界医学界引起极大的震动和争论。

随后,法国、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科学家相继提出类似的报告。

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有大约20%的夫妇苦于没有孩子。

1998年底,我国医疗部门的统计数字表明,目前我国每8对夫妇当中就有一对不育,这个比例比20年前上升了3%。

医学家发现,20世纪40年代,我国男性的平均精子密度是6×107/mL,到了20世纪90年代,只有大约2×107/mL。

精子活度也大幅度下降。

此外,在世界范围内,男性睾丸癌患者显著增加。

女性乳腺癌、子宫内膜症的发病率急剧上升。

现在全球每年有120万名妇女被确诊为乳腺癌,50万名妇女死于乳腺癌,发病率以每年5%~20%的速度上升。

内分泌干扰物概述

内分泌干扰物概述

内分泌干扰物概述1. 内分泌干扰物的定义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即EDCs),也称为环境激素(Environmental Hormone),是一种外源性干扰内分泌系统的化学物质,指环境中存在的能干扰人类或动物内分泌系统诸环节并导致异常效应的物质,它们通过摄入、积累等各种途径,并不直接作为有毒物质给生物体带来异常影响,而是类似雌激素对生物体起作用,即使数量极少,也能让生物体的内分泌失衡,出现种种异常现象。

这类物质会导致动物体和人体生殖器障碍、行为异常、生殖能力下降、幼体死亡、甚至灭绝。

2. 内分泌干扰物的种类及分类内分泌干扰物多为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物质。

我们使用的农药大约70%~80%属于内分泌干扰物;我们所使用的塑料,其中大部分的稳定剂和增塑剂也属于内分泌干扰物;日常人们所食用的肉类、饮料、罐头等食品中也都含有内分泌干扰物。

常见的内分泌干扰物包括有机锡、二乙基人造雌性激素、多溴联苯醚(PBDEs)、六溴环十二烷(hexabromocyclododecane,HBCD)、二噁英(dioxin)、双酚A(Bisphenol A)与其衍生物、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Methomyl、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壬基酚(Nonyl phenol,NP)等,另外有研究指出环境污染物中的镉(Cd)、铅(Pb)和汞(Hg)等重金属产物亦为可疑的内分泌干扰物。

内分泌干扰物的分类通常根据其干扰内分泌功能来划分,如雌激素干扰物、雄激素干扰物、甲状腺素干扰物、糖皮质激素干扰物、胰岛素干扰物、肾上腺皮质激素干扰物、生长激素干扰物、植物雌激素等。

这样的分类,对同一化学物可能会重复出现,如PCBs既可能具有雌激素效应又具有干扰甲状腺素的效应。

如果以化学结构体系和对机体损伤效应终点来划分,不仅会遇到“重复”,更会失去干扰内分泌效应的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化学第16卷 第5期2001年10月环境激素的种类和污染途径任 仁(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北京100022) 摘要 本文介绍20世纪后期,野生动物和人类的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出现异常现象的重要原因在于环境激素污染;叙述了什么是环境激素;环境激素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重大环境问题;归纳出环境激素的分类及其进入人体的途径,以及人类进行自我保护的若干措施。

1 野生动物和人类的异常现象 20世纪后期,野生动物和人类的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异常现象。

人类内分泌系统异常的突出表现是生殖异常,除了个别现象之外,总的趋势是“阴盛阳衰”。

最早发现一些鱼类的生殖器官始终不能发育成熟,雌雄同体率增多,雄性退化,种群退化。

在1998年,研究人员发现有多只北极熊生殖器官变异;1999年4月,日本建设省公布一项调查结果,日本7条河流中的雄鲤鱼有1/4雌性化。

类似的现象也在人类身上出现。

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人类男性的精液中精子密度减小,质量下降的现象。

1992年,丹麦卡尔桑德等人通过对20多个国家1.5万人的调查,得出以下结论:从1940年~1990年,人类男性精子质量不断下降,精子密度下降50%,精液量减少25%。

他们提出,人类生殖系统功能下降是环境污染造成的。

这项研究结果在世界医学界引起极大的震动和争论。

随后,法国、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科学家相继提出类似的报告。

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有大约20%的夫妇苦于没有孩子。

1998年底,我国医疗部门的统计数字表明,目前我国每8对夫妇当中就有一对不育,这个比例比20年前上升了3%。

医学家发现,20世纪40年代,我国男性的平均精子密度是6×107/mL,到了20世纪90年代,只有大约2×107/mL。

精子活度也大幅度下降。

此外,在世界范围内,男性睾丸癌患者显著增加。

女性乳腺癌、子宫内膜症的发病率急剧上升。

现在全球每年有120万名妇女被确诊为乳腺癌,50万名妇女死于乳腺癌,发病率以每年5%~20%的速度上升。

我国乳腺癌发病率最高的城市依次为:上海、北京、天津。

雌雄同体的“阴阳人”现象日益严重。

其他内分泌异常、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神经系统障碍的现象均大量发生。

胎儿和婴儿出现多起先天性畸形、发育不全和痴呆的病例。

2 环境激素污染是异常现象的重要原因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上述异常现象呢?经过大量实际调查,学者们发现,重要原因是环境中存在一些能够像激素一样影响人体和动物体内分泌功能的物质。

早在1977年,日本学者就提出“环境激素”这个名词,但是没有引起广泛注意。

1996年,美国环境记者戴安・达玛诺斯在西方首先提出“环境激素”这个名词。

她认为“环境激素”并不直接作为有毒物质给生物体带来异常影响,而是以激素的面貌对生物体起作用,即使数量极少,也能让生物体的内分泌失衡,出现种种异常现象。

“环境激素”(Environmental Hormone)也译作“环境荷尔蒙”。

学术上命名为“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er或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人们原来知道人体内有八类激素,所以也有人把“环境激素”称为“第九类激素”。

尽管它们在环境中浓度极小,但是一旦进入人体和动物体内,可以与特定的激素受体结合,进而诱导产生雌激素,或者进一步与生物体DNA特定的片段结合,使DNA序列或构象发生变化,干扰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

“环境激素”是影响和扰乱生物体内分泌系统的化学物质的总称,可以是自然界已经存在的化合物,也可以是人工合成的化合物。

环境激素问题一经提出,立即在全世界引起强烈反响,得到许多国家政府和有关国际组织的高度重视,被视为像臭氧层被破坏、全球气候变暖一样的世界范围的重大环境问题。

日本环境厅发表“环境激素战略规划公告”,对今后的方针政策作了综述。

美国国家环保局和美国国家环境保健科学研究所已经成为美国环境激素研究的中枢机构,于1998年开始实施内分泌干扰物筛选计划,对年产量超过4.5万吨的15000种化学品进行调查,1998年完成简易试验法的预分析筛选,2003年以后进行特定环境激素的动物实验。

欧洲各国也普遍建立政府行为的研究中心,实施环境激素的研究计划。

一些国际组织成立了环境激素专门委员会。

联合国协同化学品安全国际规划署(IPCS)和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OECD)的专家委员会联合成立了环境激素专家委员会。

1998年,欧洲议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从欧洲市场逐步淘汰干扰激素的化学品,501名议员中仅有4人反对。

欧共体已经禁止生产和销售用聚氯乙烯(PVC)制造的儿童玩具。

环境激素问题已经成为国际上环境科学领域中的热门研究课题。

发达国家以巨大的投入,研究环境激素的种类、污染途径、主要污染源、生态危害、分子作用机理、污染控制和防治对策。

我国环境科学界也在酝酿组织重大研究课题,开展环境激素研究。

3 环境激素的种类 已知和怀疑是环境激素的主要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

1996年,美国环保局列出60种[1];1996年,美国疾病防治中心列出48种[2];1996年,美国《Our Stolen Future》一书列出50种[3];1997年,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F)把上述50种扩展为68种;1997年,日本环境厅《关于外因性扰乱内分泌化学物质问题的研究班中间报告》列出65种[4]。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文献都以WWF的研究结果为基础。

表1列出WWF提出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分类、英文名称和中文译名以及美国化学文摘社(CAS)的化学品编号。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用另外的名称或符号来表示,所以用独一无二的美国化学文摘社(CAS)编号来表征是非常重要的。

它们主要用来制造农药、除草剂、染料、香料、涂料、洗涤剂、去污剂、表面活性剂、塑料制品的原料或添加剂、药品、食品添加剂、化妆品等。

环境激素也包括天然或合成的激素药物,如雌三醇、雌酮、己烯雌酚、雌二醇等,被用作药物及饲料添加剂;还包括来自豆科植物及白菜、芹菜等植物的植物性激素。

表1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F)提出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分类表类别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英文名称中文名称CAS编号工业有机化合物Benzo(a)pyrene苯并(a)芘5023228 Benzophenone二苯酮11926129 Bisphenol2A双酚A(2,22双酚基丙烷)8020527n2Butyl benzene正丁苯10425128 Butyl benzyl phthalate(BBP)酞酸丁苄酯(邻苯二甲酸丁苄酯)8526827 2,42Dichlorophenol2,42二氯苯酚12028322 Dicyclohexyl phthalate(DCHP)酞酸二环己酯(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8426127 Diethyl phthalate(DEP)酞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8426622 Diethylhexyl adipate(DEHA)己二酸二(22乙基己基)酯10322321 Diethylhexyl phthalate(DEHP)酞酸二(22乙基己基)酯(邻苯二甲酸二(22乙基己基)酯)11728127 Dihexyl phthalate(DHP)酞酸二己酯(邻苯二甲酸二己酯)8427523Di2n2butyl phthalate(DBP)酞酸二正丁酯(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8427422Di2n2pentyl phthalate(DPP)酞酸二正戊酯(邻苯二甲酸二正戊酯)13121820 Dipropyl phthalate(DprP)酞酸二丙酯(邻苯二甲酸二丙酯)13121628 Octachlorostyrene八氯苯乙烯2908227424 p2Nitrotoluene对硝基甲苯9929920 PCBs多氯联苯类133623623 Pentachlorophenol(PCP)五氯苯酚8728625 Tributyltin oxide三丁基氧化锡5623529 2,3,7,82TCDD①2,3,7,82四氯二恶英174620126杀真菌剂Benomyl苯菌灵(苯来特)1780423522 Hexachlorobenzene六氯(代)苯11827421 Mancozeb代森锰锌801820127 Maneb代森锰1242723822 Metiram代森联900624222 Z ineb代森锌1212226727 Z iram福美锌(锌来特、什来特)13723024除草剂Alachlor甲草胺(杂草索、澳特拉索)1597226028 Amitrole杀草强(氨三唑)6128225 Atrazine阿特拉津(莠去津)191222429 2,42D2,42滴(2,42二氯苯氧乙酸)9427527 Metribuzin嗪草酮(赛克津、赛克嗪)2108726429 Nitrofen(NIP)除草醚183627525 2,4,52T2,4,52涕(2,4,52三氯苯氧乙酸)9327625 Trifluralin氟乐灵(茄科宁)158220928杀虫剂β2BHCβ2六氯化苯(β2六六六)31928527 Carbaryl西维因(胺甲萘)6322522 Chlordane氯丹(八氯)5727429 Cypermethrin氯氰菊酯(灭百可、安绿宝、兴棉宝)5231520728 Dicofol三氯杀螨醇(开乐散、螨净)11523222 Dieldrin狄氏剂6025721 Endosulfan硫丹11522927 Esfenvalerate高氰戊菊酯6623020424 Fenvalerate氰戊菊酯(速灭杀丁、戊酸氰醚酯、杀灭菊酯)5163025821 Heptachlor七氯(七氯化茚)7624428 Heptachlor epoxide七氯环氧化物102425723 Kelthane开乐散11523222类别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英文名称中文名称CAS编号杀虫剂Kepone开蓬14325020 Lindane(γ2BHC)林丹(γ2六六六)5828929 Malathion马拉硫磷(马拉松、马拉赛昂、四零四九)12127525 Methomyl灭多虫(乙肪威、甲氨叉威)1675227725 Methoxychlor甲氧滴滴涕7224325 Mires灭蚁灵238528525 Oxychlordane2730421328 p,p′2DDD对,对′2滴滴滴(对,对′2二氯二苯基2二氯乙烷)722528p,p′2DDE对,对′2滴滴伊(对,对′2二氯二苯基2二氯乙烯)7225529 p,p′2DDT对,对′2滴滴涕(对,对′2二氯二苯基2三氯乙烷)5022923 Parathion(ethyl)乙基对硫磷(一六零五)5623822 Permethrin苄氯菊酯5264525321 Pyrethroids(synthetic)拟除虫菊酯类NA Toxaphene毒杀酚(氯化莰)800123522 trans2Nonachlor反式九氯3976528025 Vinclozolin乙烯菌核利5047124428金属Cadmium镉744024329 Lead铅743929221 Mercury汞743929726杀线虫剂1,22Dibromo232chloropropane(DBCP)1,22二溴232氯丙烷9621228 Aldicarb涕灭威(丁醛肪威)11620623 ①该化合物没有商业用途,是其他化学品的降解产物或杂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