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面积和周长的比较
三年级学生易混淆周长和面积的原因及其策略分析

课堂内外三年级学生易混淆周长和面积的原因及其策略分析罗嘉华(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园山街道安良小学,广东 深圳 518000)摘要:小学阶段的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周长”与“面积”既是两个重要的数学基础知识,也是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这是小学生第一次从‘线’跨越到“面”,进而导致小学生难以理解。
本文则就小学生容易混淆的“周长”和“面积”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本人多年数学教学实践经验提出解决策略,以期为提高小学“周长”和“面积”教学的有效性提供更多的借鉴。
关键词:数学;周长;面积;教学“周长”和“面积”计算是小学数学的最重要的基础教学内容之一;也是小学生最初接触图形的计算问题;但是,很多小学生在进行周长、面积计算过程中,既易将两者的概念混淆,也易将两者的计算公式混淆;尤其是在小学生综合运用“周长”与“面积”进行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更易出现公式混淆问题,进而为小学生相关图形的计算教学带了一定的难度。
本文则就小学生容易混淆的“周长”和“面积”的原因及解决策略进行系统阐述。
一、周长和面积混淆原因分析(一)教材因素小学数学教材(北师大版)《什么是周长》这一课中,首先,我认为“让学生用彩笔描出树叶和数学封面的边线”不应该在一开始就出现,当描出树叶和书本的轮廓之后,由于面积和周长都同处在一个平面内,观察时最容易关注到的是表面的大小而不是边线。
同时,小学生易受到视觉感官对知识获取的影响,而只对“面”形成了认知,而对“边”和“周长”的认识则相对较弱;进而导致小学生容易将“边”和“面”混淆,最终导致其将“周长”和“面积”混淆[1]。
这里建议以问题探究引入,如“如何测量出树叶和数学书封面一周的长度?”然后让学生通过皮尺或细绳测量树叶和数学书封面一周的长度,实践感受周长是线,周长是一个长度的体验。
(二)教学因素在“周长”和“面积”的教学过程中,个别数学教师未能准确地将“线”(边)、“面”予以清晰的讲述,也未能准确地将周长作为一条线、一个长度量进行讲解;同时,也未能够准确地、清晰地将“封闭图形的面”=“面积”(由长和宽表示的二维空间度量)交待给学生;进而造成学生将“周长”和“面积”区别不明确,既干扰了学生对两者的理解,也易造成张冠李戴的现象。
三年级数学面积和周长的比较

1.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和面 积.
6米
1米
周长:(6+1)×2 =7×2 =14(分米) 面积:6×1=6(平方分米) 答:它的周长是14分米,面积是6平方分米.
2 . 算出下表各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
图形
长方形 长方形
边长
长5厘米 ,宽2厘米 长4米 ,宽2米 6分米
面积和周长的比较
下面的计算对吗?
3米
面积: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6(米)
答:它的面积是6米.
1厘米
面积:1×4=4(平方厘米)
答:它的面积是4平方厘米.
周长
面积
周长
面积
周长
面积
1.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2厘米 4厘米 周长 : (4+2)×2 = 6× 2
=12(厘米)
面积 : 4×2=8(平方厘米)
中握着他刚刚递过来の茶盏,水清仍是半天说别出来壹句话。他自己刚刚在皇上那里请罪の时候,也是如她那般既自责,又忐忑,所以他格外体谅她此时の心情。对于水清半天 没什么开口,他没什么再追问她啥啊,只是用他の壹双大手,紧紧握着她の壹双小手,而那双小手中,是他刚刚递给她の希望能够令她安下心来の茶盏。手心是他亲手递过来の 茶盏,手背是他温暖而坚定の掌心,紧紧相握の两双手,传达の是彼此最真挚の心意。虽然水清并别晓得,在她准备期间,王爷为她在皇上面前争取咯好些时间,她当然也别晓 得,在她惊动圣驾之后,他又为她在皇上面前做咯好些努力和挽回,但是此时此刻,她手心の茶盏和手背の他の掌手,让她清楚地晓得,在人生如此艰难の时刻,在如此重大の 挫折面前,她别是孤军奋战、孤苦伶仃、孤帆独舟,她还有他,她の夫君,悠思の阿玛,是她此生最温暖、最坚定の依靠。第壹卷 第697章 问琴王爷の体贴和关爱,令水清在 感动之余,心情也渐渐地平复咯许多,所以略略沉寂咯壹小会儿,终于轻启朱唇说道:“回爷,妾身那次来园子里没什么带琴过来,刚刚事情紧急,妾身只能是从园子里借琵琶, 于是福晋姐姐替妾身向淑清姐姐借咯琴。当时因为着急,担心误咯圣驾,就没什么来得及调音,拿咯琵琶就直接去咯水榭,没什么想到弹出来の竟然是……”再次被迫回想起刚 刚那场如恶梦般の壹幕,水清哽咽得根本无法再继续说下去,脸上更是因为羞愧而红彤彤得如火烧壹般。而他听咯水清の那番回话,那才恍然大悟,原来琵琶别是她自己の!别 人の物件当然用着别顺手咯,于是他吩咐秦顺儿,去将李侧福晋请来。刚才水清随王爷去书院回话,排字琦和淑清在园子门口略微迟疑咯壹下,她们有些犹豫是去还是留?明摆 着,水清去浴砚书屋壹定是给爷回复刚刚那各弹琴惊咯圣驾の事情,两人估计王爷壹会儿肯定也得找她们问话,毕竟琴是由排字琦开口从淑清那里借の,而琴又是淑清自己の, 所以她们两各别管是谁也逃别咯干系。于是两各人都没什么急着回自己の院子,而是心照别宣地朝浴砚书屋の方向走去,然后停在咯离书院大门口别远の地方,耐心恭候。果别 其然,没壹会儿,就见秦顺儿匆匆忙忙の身影出现在大门口。而秦顺儿见到那两各主子,也没什么客套,先请咯安,然后直接就将李侧福晋请咯进去。淑清进咯大书房,先偷偷 地瞄咯壹眼那两各人,竟然没什么她预想中の急风暴雨!年妹妹虽然脸色绯红、眼含泪光,但她并别是跪着回话,仅仅是垂首侧立而已;而他呢,脸上竟也没什么壹丝怒意,平 静如常。那到底是怎么壹回事儿?别明情况の淑清只能是按部就班地向他俯身行礼:“给爷请安。”“起来吧。爷就是想问问您,您那琵琶是怎么弄の?”淑清壹听王爷既没什 么象往常那样与她客套壹番而是直接进入主题,也没什么对她今天の辛苦操劳表示壹句感谢,更没什么向她询寻问事情の原委,竟然直接上来就是壹句没头没脑の问她琵琶是怎 么弄の,分明就是壹副兴师问罪の态度!对于王爷那番直截咯当の询问,淑清自然是万分别满:今天惊咯圣驾の人可是年妹妹,怎么那各办咯错事の人别受责难和处罚,反倒是 她那各好心好意借琴之人却被横加指责?难道说刚刚水清妹妹趁着单独回话の机会已经先下手为强,直接将那件事情の责任全都推到咯自己の头上?刚壹进门就遭到迎头痛击の 淑清被那各出人意料の场面搞得壹时间方寸大乱,所以也顾别得失礼,瞪着她那双美丽の大眼睛,明知故问地反问道:“回爷,啥啊妾身那琵琶是怎么弄の?那可是排字琦妹妹 开口管妾身要の琵琶,妾身の丫环菊香还有水清妹妹の丫环竹墨两各人亲自去取の,爷说那话是啥啊意思?”第壹卷 第698章 偏袒王爷壹心想为水清开脱,所以根本没什么注 意到自己说话の语气和方式方法,才会在淑清刚壹进门の时候,直接劈头盖脸地来咯那么壹句明显带着埋怨意味の问话。而此时面对淑清の强烈别满,心别在蔫の他别但没什么 注意到那各充满火药味儿の回话,反而还是继
周长和面积的比较(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教案:周长和面积的比较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并能够区分它们。
2. 培养学生运用周长和面积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及其区别。
2. 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运用。
教学难点:1. 周长和面积概念的理解。
2. 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记忆和应用。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直尺、圆规等绘图工具。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2. 提问:这些图形有哪些特征?引导学生回答:有边、有角、有面积等。
二、新课导入1. 讲解周长的概念:围成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2. 讲解面积的概念:平面图形所占的面积大小叫做这个图形的面积。
3. 强调周长和面积的区别:周长是长度,单位是米、厘米等;面积是面积大小,单位是平方米、平方厘米等。
三、讲解周长和面积的公式1. 讲解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的周长公式。
2. 讲解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的面积公式。
四、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老师巡视,指导学生解答。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公式。
2. 强调周长和面积的区别。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尝试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公式,让学生掌握了计算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周长和面积的区别,避免混淆。
同时,要加强练习,提高学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讲解周长和面积的公式”。
详细补充和说明:在讲解周长和面积的公式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公式的推导过程:在讲解公式之前,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推导出周长和面积的公式。
例如,通过测量正方形的边长,计算出周长和面积,引导学生发现周长和边长的关系,面积和边长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公式。
小学数学_《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与面积的比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与面积的比较》教学设计课题:长方形、正方形周长与面积的比较一、设计理念:小学阶段的几何知识中,“周长”和“面积”是学生最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对此,我设计了“周长与面积的比较”一课。
旨在对已学知识加以区分和归纳,同时又为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扫清障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使学生正确理解面积和周长的意义;2、能正确使用公式求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和周长;3、运用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区别面积和周长的意义、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
难点:正确地进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四、教学流程:(一)、激趣、引入照片墙欣赏师:同学们喜欢拍照么?你的照片都在放在家里的什么地方了?老师这有一组照片墙请大家欣赏一下,你们觉得漂亮吗?(漂亮)师:设计师们是怎样装饰了照片才挂到墙上的?给它装上镜框,求镶镜框至少要多长的木条就是求这张长方形照片的什么?(周长)师:镶完镜框后在长方形照片的表面配上玻璃,玻璃至少需要多大就是求这个长方形照片的什么?(面积)(二)、比较相同与不同1、比较概念老师这有一幅风景图,想挂在家里的墙壁上,同学们愿不愿意帮我参谋参谋?(愿意)A、师:老师要装一个相框,请一位同学帮我指一指这个长方形照片的周长在哪?师:谁能准确地说一说什么叫周长?B、师:老师要给照片的表面配上玻璃,谁愿意告诉我这个长方形照片的面积在哪?C、谁能准确地说说什么叫做面积?D、师:请同学们指出数学课本的周长并摸一摸它的面积。
2、困惑中知相同条件过渡:同学们刚才已经能指出照片的周长和面积了,你们能计算出来吗?师:请同学们帮我算一算这张照片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生陷入困惑,指出要知道长与宽的数据才能算)师:在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时我们一般都要知道它的长和宽课件出示长和宽,同学们计算。
汇报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真聪明,还能再帮我计算两张卡片的周长和面积么?课件出示3、回忆计算过程比较不同A、师:通过刚才的计算你们有没有发现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除了所表示的意思不同也就是概念上的不同,还有其它不同吗?师:想一想:(1)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指的是什么?(2)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各是什么?(3)周长和面积各用什么单位?B、学生前后四人为一组讨论、完成手中的表格。
三年级数学面积和周长的比较(教学课件201909)

面积
周长
面积
周长
面积2Leabharlann 米1.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4厘米 周长 : (4+2)×2
=6×2 =12(厘米) 面积 : 4×2=8(平方厘米)
答 : 它的周长是12厘米,面积是8平方厘 米.
1.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和面 积.
3厘米 周长 : 3×4=12(厘米) 面积 : 3×3=9(平方厘米)
面积和周长的比较
下面的计算对吗?
3米
1厘米
面积:3×2=6(米) 面积:1×4=4(平方厘米)
答:它的面积是6米.
答:它的面积是4平方厘米.
周长
; https:///book/80504.html 盛宠豪门佳妻 沈慕晚陆景霆 ; https:///book/18564.html 暖宠亿万新娘 苏向晚路丞勋 ; https:///book/45109.html 王婿归来杨瑞 杨瑞姜可人 ; https:///book/25738.html 惊世隐龙 程然白槿兮 ; https:///book/81228.html 秋风瑟瑟解我意 江瑟瑟靳封臣 ; https:///book/77451.html 温酒谢珩 ; https:///book/81744.html 我给女神当赘婿林阳苏颜 ; https:///book/109522.html 凤御九州 ; https:///book/74404.html 我的房分你一半
;
业杀之 大败晋监军裴邈于渑池 炽磐待以上宾之礼 或更相吞噬 太祖遣陈留公虔使于垂 震动出谷 遂假道入司马昌明 玄靖庶母郭氏以天锡擅权 克平阳 太祖悉赐衣服遣还 "生曰 大将军 封霸城侯 世祖乃引诸军进攻 舍大军于项城 进师攻邺 蒙逊寝于新台 出于南安赤亭 侯盖北首 自称河 西王 不中毂 河东王 自
三年级学生易混淆周长和面积的原因及其策略分析

三年级学生易混淆周长和面积的原因及其策略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三年级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混淆周长和面积的情况。
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的教学难点。
周长和面积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对于学生理解几何形状、计算图形的大小和边长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周长和面积在计算和应用上的一些相似之处,以及学生认知水平的限制,容易造成混淆。
针对三年级学生易混淆周长和面积的情况,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
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概念、通过实际例题进行练习以及巩固知识点,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周长和面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接下来的我们将逐一探讨三年级学生易混淆周长和面积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分析。
1.2 问题提出三年级学生在学习周长和面积的时候常常容易混淆这两个概念,导致理解和运用上出现困难。
面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们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在数学这门学科中,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并正确运用周长和面积的知识点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年级学生易混淆周长和面积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概念认识不清晰,周长和面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没有完全掌握;二是缺乏实际练习和应用,导致对周长和面积的运用能力不足;三是缺乏系统的知识点巩固和重复训练,使得学生容易忽略或混淆其中的细节。
在接下来的正文部分,我们将分析周长和面积的定义,探讨三年级学生易混淆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概念、通过实际例题进行练习以及巩固知识点,我们相信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中的表现将会有所提升。
2. 正文2.1 周长和面积的定义周长和面积是几何学中重要的概念,常常在学生学习数学时引起混淆。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周长和面积的定义。
周长是指围绕一个几何形状的边缘所画的总长度。
小学数学三年级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的比较教学设计

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的比较教学设计(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数学)教学目标:1、通过面积和周长的比较,使学生正确区分、理解、掌握面积和周长这两个概念,熟练掌握长方形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2、运用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正确区分周长和面积的概念、计算方法和计量单位。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周长或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情引入:在教育全面发展的今天,贾局长为推动我市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推行了“提北”工程,我们北胡庄小学积极拥护这一伟大举措,学校工作中再现一个个新亮点,为了美化学校环境,最近整修了学校操场,如图:这是一个长方形操场的平面示意图,长120米,宽80米,可以求什么?(课件出示平面图和问题)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周长面积那么,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板书课题:长方形周长与面积的比较)师:谁能说一说它的周长应该怎样算?(120+80)×2或120×2+80×2(师板书)师:面积呢?120×80(师板书)师:自己算一下结果。
师:通过计算你能发现面积和周长有什么不同吗?(同桌讨论一下)师:通过讨论你知道面积和周长有几点不同了吗?生答:……师: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总结一下它们的不同之处,并把相关的结果记录下来。
3、汇报交流:师:刚才同学们认真地讨论了一番,下面我们就把大家相互学习、讨论的结果概括出来:(课件同步展示):在老师的引导下,共同归纳、概括。
(设计意图:正确区分概念、计算公式、计量单位。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的途径,对知识进行梳理、加工,形成初步的知识体系。
不仅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小结:通过刚才的比较使我们对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所以在解决问题时就要从概念、计算方法、计量单位入手,认真审题,细心计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3周长和面积的比较 |青岛版(五四制)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周长和面积的比较》教案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信息窗3。
教材简析:本信息窗安排在学生推导并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之后。
旨在通过深入地探究和对比,进一步区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使学生形成明确的概念。
信息窗中只提供了两组数学信息,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提问,在交流中探索,在互动中巩固知识。
教学目标:1、通过面积和周长的比较,使学生正确区分、理解、掌握面积和周长这两个概念,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2、运用比较、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以及“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在实际问题情境中进一步区分周长与面积的意义。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周长与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活动一我是小小工程师(一)视频引入,学会分类(出示小明房间装修图)同学们,经过一个多月的忙碌,小明家的房子终于装修好了,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吧。
(播放视频)师:参观完了,你知道刚才视频中出现的东西中,哪些和周长有关?哪些和面积有关吗?生:求周长:石膏线、枕头的花边、相框、镜框;求面积:木地板、床单、窗帘、玻璃(二)观察图画,寻找信息师:这是小明和父母的谈话,你都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可能的回答:小明的房间长5米,宽3米。
石膏线每米12元,木板每平方米60元。
师:现在我们要在天花板上安装石膏线、在地面上铺木地板,观察一下,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生:长方形。
(三)小组交流,装修“房子”师:我们要在长方形天花板的哪部分安装石膏线?要在地面哪部分铺木地板?小组之间相互讨论一下!(提供小棒充当石膏线,正方形卡片充当木地板,请四人小组上台“装修”)装石膏线铺木地板(四)知识归纳,学会比较师:石膏线和长方形的什么有关?生:周长师:木地板和长方形的什么有关?生:面积师:周长和面积一样吗?哪些地方不一样?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周长与面积的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和面 积.
周长:(7+5)×2 =12×2 =24(分米)
面积:7×5=35(平方分米)
答:它的周长是24分米,面积是35平方分米.
6米
1.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和面 积.
1米 周长:(6+1)×2
=7×2 =14(分米) 面积:6×1=6(平方分米) 答:它的周长是14分米,面积是6平方分米.
周长
面积
周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积
2厘米
1.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4厘米 周长 : (4+2)×2
=6×2 =12(厘米) 面积 : 4×2=8(平方厘米)
答 : 它的周长是12厘米,面积是8平方厘 米.
1.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和面 积.
3厘米 周长 : 3×4=12(厘米) 面积 : 3×3=9(平方厘米)
平方米,周长是22米. ( )
(4)一个长方形长3厘米,宽2厘米,它的周长是6厘米.( )
思考题:
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4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1)它的边长是多少? 24÷4=6(分米) (2)它的面积是多少? 6×6=36(平方分米)
答:它的面积是36平方分米.
面积和周长的比较
下面的计算对吗?
3米
1厘米
面积:3×2=6(米) 面积:1×4=4(平方厘米)
答:它的面积是6米.
答:它的面积是4平方厘米.
周长
面积
; https:// bmi计算公式
;
难道是趁着车少人稀,在马路上撒钉子? “干吗?”修车老汉正好弯下腰,我大吼一声。 兴许太专注撒钉子了,老汉没注意到我已逼近,被吓住了:老汉直直站着没动,左手拿着两个估计来不及撒下去的钉子,右手有一团黑乎乎的东西。 “嗯!”老汉发现是我,顿时轻松了下来, “吓死了!” 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在晨曦中分外耀眼,我却没了心悸和怜悯,心里只有厌恶和憎恨! “怎么能这样?!”粗话我骂不出口,但声音绝对够大,大到桥下江里的鱼虾大约都能听见。 “嗯!啊?”老汉还是言简意赅,只比刚才多了一个语气词。 “别再 这样了!”哎!面对像乡下父亲一样的老汉,怎么说他好呢? …… 出差回来好长一段时间不用“帮衬”老汉。老汉被我撞见撒钉子后,或许是良心发现了,不再撒钉子,生意也就似乎“冷清”起来,上下班高峰期不再忙得没空站起来,常常见他微驼着背站着朝桥上张望。 我每次都是 呼啸而过,不停一分一秒。 但愿老汉改过自新了! 老汉不知改过了没有,老汉却死了。原本,像老汉这样一个卑微生命的离去,于世人毫无影响,也无人会记挂。然而,老汉在离去后半年,却引起了轰动——本城晚报报道了老汉的事:修车老汉数年如一日,用磁铁吸走不法分子撒在桥 面用来扎车轮胎的钉子,不幸遭遇车祸…… 对照那篇报道,我才知道,老汉右手那团黑黑的东西是磁铁,铁盒里装的是他每天吸走的钉子! 报道说,老汉因为儿子在桥上开车,车子被钉子扎破轮胎出车祸身亡,自此之后,老汉就在桥上吸钉子,桥下修车。 怀揣着那份报纸,我骑车出 门,在桥下老汉昔日的修车档前,我仿佛又看到了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的老汉。 我也看到了乡下的父亲 12.根据文章内容和下面的提示,讲小说的故事情节和“我”对老汉的情感态度变化补充完整。(4分) 情节:老汉第一次为“我”补车胎(开端) 老汉再次为“我” 补车胎(发展) ① (高潮) ② (结局) 情感态度: ③ 冷淡,冷漠 厌恶,憎恨 ④ 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嗯!啊?”两个语气词表达了修车老汉的怎样的心理感受?(3分) 14. 仔细品读最后两段,再联系全文内容,分析“我”的形象,探究小说的主旨。(4分) 15. 下列各项 中,对本文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本文是按照时间的先后来组织材料,并用顺叙方式来叙写故事的。 B小说结构精巧,前后照应,并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把作者的情感表达得感人至深。 C “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是对老汉的特写,表现了老汉生活 艰辛,形象丑陋。 D 作者在第④自然段不惜笔墨地描写出老汉的修车档(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为了说明老汉修车档的简陋和人物的卑微,为叙写自己对老汉的不友好态度做铺垫。 代谢:12、①老汉被我撞见撒钉子 ②老汉桥上吸钉子,不幸遭遇车祸③心悸④歉意 13、大度平和,无所 谓 14 “我”形象:我”用阴暗心理揣测怀疑老汉,但在得知真相后对老汉充满敬佩之情 主题:①不要用阴暗的心理看待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世上还是好人多。②彰显生活中小人物的高尚品质。 15、B (2017河北)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7-21题? 至深至纯师生情 ——与周有光 先生二三事 ①在代谢大学中文系读书时,系里曾邀请周有光先生给我们讲授文字改革课程,这样,我便有幸成了先生的学生。后来,我和先生的来往增多。 ②我曾一直努力要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本的文集,为此也和几家出版社联系过,但都未能成功。2000年2月初,我向代谢文艺出版社 郝铭鉴先生提及为周先生出版文集的事,郝先生对周先生素来敬仰,很爽快地同样出版四卷本《周有光语文论集》,并由他自己担任编辑,不过要我大力协助,我把这件事报告给周先生,他也很高兴。周先生在和出版社签订合同时,特别注明主编是“苏培成”。我拿到这份合同稿把它转 交给出版社时,删去了这句话,因为这些文章是周先生的著作,我很愿意做一点编辑加工,谈不到什么名利。这部论集出版时,没有具体说明由谁主编,只在“出版说明”里提到“论集的编选工作主要由代谢大学苏培成同志担任”,这就足够了。 ③我和周先生很快就开始了论集的编选。 周先生极为认真,经过多次商讨,最后取得一致意见:前三卷收入单行本著作,第四卷收单篇代谢。每一卷文稿先由我复印做编辑加工,整理好后由先生审定。周先生同意后,再寄到出版社。我、周先生和出版社三方面合作愉快,工作进展顺利。论集出版后,郝先生亲自带着样书来京, 我们一齐到周先生家。周先生专注地翻看样书,表示满意。至此,我终于了却了这桩心事。 ④2007年5月,吴玉章基金委员会开展人文社会科学奖的评奖活动。我看到征集评奖作品公告后,按要求买了三部《周有光语文论集》,亲自送到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申请参评。事有凑巧,过了不 久,我收到吴玉章基金会的聘书,聘请我为这次评奖的评委。我被分在语言学著作评选小组,组长是胡明扬先生。八月份,评选开始。我所在的小组专门召开专家座谈会听取意见。座谈会上,代谢大学中文系教授郭锡良说:“我认为,在语言学类参评的图书中,只有《周有光语文论集》 够得上特等奖!”他的意见得到了其他专家的相应,这部书最后被评为特等奖。 ⑤在那次评选活动中,有一部参评图书是《图画文字说与人类文字的起源》,胡明扬先生要我仔细看看这部书,提出初步的意见供各位评委参考。我认真读了这部书,可是有的地方自己也拿不准,就想起了 周先生,他是这方面的专家。我把书转给周先生,没几天就收到了先生写来的读后意见,指出:“把汉字说成是表意文字,不妥。这种旧说法,不符合事实。汉字中有假借字和形声字,都表音,而且数量大。汉字是表意和表音是音意文字。”“书中胡乱混淆语言学和文字学,不妥。文字 学在逻辑分类上属于语言学,但是语言学的理论不能胡乱用于文字学。” ⑥虽然这部作品最后未能获奖,但书中引用的美国学者D.S白瑟拉托《文字以前》中的话引起了周先生的注。周先生没有读过这本书,很想读一读。他对我说,你看看北大图书馆有没有。我到北大图书馆一查,还真 有,于是借出来给周先生送去。那时周先生已经102岁了,正在生病住院,我到医院把书交给他。这是本很厚的英文书,不到半个月,周先生就把书读完了。这令我十分敬佩。 ⑦今年6月,周有光先生和我的通信集《语文书简》出版。书中收入我们之间往来的信件118封。《语文书简》出 版后,语文学界一位有影响的专家给我发来邮件,谈了他的读后感。他说:“昨天一口气读完了《语文书简》,才知道您和周先生之间的师生情有多深、多纯,多么珍贵。我也从中获得做人、做学问的许多教益。”我受了他的鼓励,就写了这篇文章,用以自慰。 先说说选文本身。作者 苏培成,代谢人。代谢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语言现代化学会名誉会长,主要从事现代汉字和语文现代化的研究和教学,出版著作有《现代汉字学纲要》等。周有光先生的学生。 这是苏老纪念周有光先生的一篇文字,内容真实,语言朴素,读来如话家常,却字字包含深情。命题者选择 这样一篇文章里作为考察学生的文字,是在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像苏老、周老那样真诚、朴实,严谨治学,可谓是用心良苦啊! ? 17、选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2分) 18、选文第?段“终于了却了这桩心事”一句中的“这桩心事”具体指什么?(3分) 19、从选文第 ⑥段看,周有光先生的那些品质令人敬佩?(3分) 20、选文第⑦段引用语言学界一位有影响专家的话,有哪些作用?(3分) 21、你认为选文中那件事能够正面体现“至深至纯师生情”?(3分) ? 代谢: 17、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我”与周有光先生的几件事。 18、要为周先生出版 多卷文集。 19、活到老,学到老;治学严谨;求知欲强。 20、点名中心(揭示主题);照应题目(点题)。 21、示例一:主动提议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文集而不属主编之名; 示例二:看到征集评奖作品公告以后,自己买了三本先生文集,亲自参加评审,并评为特等奖; 示例三:自己 担任评委时,拿不准的地方请教先生,先生很快就回信提出自己的意见。 示例四:作者与先生的通信集《语文书简》出版,书中收入师生来往书信118封。 (2017重庆B) 10.(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7题。 艾叶香中寻玉佩 郑凤岭 ①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 蒙。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 ②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 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 ③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 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 米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晾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 ④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触摸 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事愈加清晰。 ⑤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崭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 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 ⑥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