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半结肠癌根治手术的改进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手术记录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手术记录哎呀妈呀,今天小王同学给我们分享了一篇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手术记录,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啊!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咱们得认真听,小心错过了哪个重要的细节。
好了,废话不多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场精彩的手术吧!咱们得了解一下什么是右半结肠癌。
简单来说,就是结肠的一半发生了恶性肿瘤。
哎呀妈呀,这个病可不好治啊!但是,现在的医学技术可是越来越高超了,尤其是腹腔镜手术,让治疗变得更加精准、快速、安全。
话说这次手术的主刀医生可是我们医院的大神级人物,他可是用双手拯救了无数生命啊!(夸张语气)那这位大神是如何进行手术的呢?咱们一步一步来看。
医生们在患者身上做好准备工作,比如消毒、麻醉等。
哎呀妈呀,这可是个严肃的事情,关系到患者的生死存亡啊!然后,医生们开始操作腹腔镜。
这个东西可是个高科技产品,可以让医生观察患者的内部情况,同时还可以进行手术操作。
哎呀妈呀,真是神奇啊!接下来,医生们开始仔细观察患者的右半结肠。
哎呀妈呀,这个部位可不好找啊!但是,有了腹腔镜的帮助,医生们很快就找到了肿瘤的位置。
哎呀妈呀,这个肿瘤可真不小啊!不过,既然来了,就要把它彻底消灭掉!于是,医生们开始进行手术。
哎呀妈呀,这可是个紧张刺激的过程啊!他们小心翼翼地切除肿瘤,同时还要保证周围的组织不受损伤。
哎呀妈呀,这可是个高难度的动作啊!但是,这位大神级医生可是游刃有余啊!经过一番努力,医生们终于成功地切除了肿瘤。
哎呀妈呀,这可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啊!而且,由于使用了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伤口非常小,恢复起来也很快。
哎呀妈呀,这可真是个好消息啊!医生们对患者进行了密切观察和护理。
哎呀妈呀,这可是个细心的工作啊!他们要确保患者的身体能够尽快恢复健康。
哎呀妈呀,这可是个充满爱心的过程啊!总的来说,这次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手术记录可谓是一场精彩绝伦的战斗。
哎呀妈呀,我们要为这位大神级医生点赞,也要为医学技术的进步喝彩!当然了,我们也要提醒大家,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定期体检,及时发现问题。
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患者的效果

33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Health Vol.32 Semimonthly No.17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并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分析原因为,硫酸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高效血小板聚集抑制剂,该药不仅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同时也可抑制非二磷酸腺苷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但可导致血小板功能恢复缓慢[7-8];替格瑞洛是临床中常用P2Y12受体拮抗剂,可以通过阻断血小板P2Y12受体,抑制二磷酸腺苷途径介导的血小板聚集,改善冠脉血流,预防冠脉内血栓形成[9-10]。
综上所述,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 治疗中,可减轻心肌损伤程度,改善心功能,并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其效果优于硫酸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1] 孙晋亮,孙建辉,柯海燕,等. 比伐卢定联合替罗非班和替格瑞洛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 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8):904-906.[2] 罗勇,陈青梅. 不同剂量替格瑞洛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 后冠脉血流、炎症反应及心肌酶谱的影响[J].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8,24(2):161-168.[3] 魏雪梅,朱庆华,谷世奎,等. 替格瑞洛在氯吡格雷抵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 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 山东医药,2015,55(15):46-48.[4]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710-720.[5] 郝凌霄,朱广辉,程帅,等.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对比研究[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25(6):50-53.[6] 贾相科,李贵龙.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心肌梗死PCI 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疗效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J].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3):173-176.[7] 常国栋,陈英伟. 替格瑞洛在氯吡格雷抵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 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8,10(4):466-468.[8] 张江霞,丁妍华,李献哲,等. 替格瑞洛和阿司匹林双抗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疗[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9,19(4):259-262,294.[9] 张娟,赵良平,张蓉蓉,等.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及预后的对比研究[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9,42(2):139-143.[10] 黄毅,陈文广,崔跃,等. 盐酸替罗非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急性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评价[J]. 中国药业,2019,28(12):60-62.编辑:牛春月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患者的效果宋宪忠(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第二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105)【摘要】 目的:观察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患者的效果。
老年右半结肠癌行腹腔镜根治术与开腹术的疗效比较

老年右半结肠癌行腹腔镜根治术与开腹术的疗效比较杨志强【摘要】目的对比老年右半结肠癌腹腔镜根治术和开腹根治术的手术效果.方法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老年患者72例.开腹组36例采用传统开腹根治术,腹腔镜组36例采用腹腔镜根治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为(48.03±34.87) mL,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为(42.45 +6.58)h,术后住院天数为(10.32±1.13)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6.67%,开腹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11%,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根治术对老年右半结肠癌肿瘤的清除效果和开腹手术相当,但腹腔镜根治术的创伤小,安全性良好,术后康复快.【期刊名称】《微创医学》【年(卷),期】2014(009)003【总页数】3页(P324-326)【关键词】老年人;右半结肠癌;腹腔镜;开腹术;根治术【作者】杨志强【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常安医院,东莞市5235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5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结肠癌的发病率有逐步上升的趋势[1]。
根治性切除术是治疗结肠癌的有效手段,现代医学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使更多的老年结肠癌患者获得手术治疗的机会[2]。
传统的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是在开腹的情况下完成,手术的创伤较大,老年患者的耐受能力差,术后康复慢。
随着腔镜手术的发展以及临床经验的积累,在腹腔镜下行结肠癌根治术逐渐在临床上开展起来。
但是对于右半结肠癌而言,其局部的解剖位置较为复杂,腹腔镜下手术的难度较大,且老年右半结肠癌患者是否适合,目前仍存在一定的争议[3]。
手术分享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含讲解及专家点评)

手术分享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含讲解及专家点评)“相对于左半结肠及直肠,右半结肠的手术技术更加成熟,难度更加适中,术者更易掌握,也更能体现术者基本功。
CRC领域知名专家点评:“该右半结肠癌手术整体比较漂亮:遵守无瘤原则(淋巴结清扫超过40枚),血管裸化彻底,同时兼顾肿瘤外侵部位扩大切除范围及膜解剖的平衡......”温馨提示:下方部分图片高能(血腥),非专业人士慎看!病例简介:患者:女性,65岁,腹痛伴便血3月余;肠镜:升结肠环周肿物,内镜不能通过;病理结果:中分化腺癌;CT:升结肠肿物,cT4aN1M0;BMI:28.6kg/m2CT显示肿瘤位置:(点击可看大图↓↓↓)术者站位:主刀和扶镜手站于右侧,助手站于患者两腿之间。
Trocar位置:手术入路方式:从尾侧到头侧,从上至下逆时针单向循环。
探查腹腔和肝脏:肝脏表面光滑,无明显肿瘤转移;肿瘤位于升结肠中段,靠近肝区,侵犯结肠系膜。
手术步骤:1、分离黏连部位2、沿末端回肠打开小肠系膜3、沿回结肠血管蒂分离4、打开黄白交接线进入左侧Tolid间隙5、游离盲肠和阑尾,显露右侧生殖血管和输尿管6、游离十二指肠水平部,沿肠系膜上静脉清扫淋巴结7、游离回结肠动静脉8、根部离断回结肠动静脉9、拓展胰腺前间隙10、沿肠系膜上静脉(SMV)左侧分离动脉11、离断结肠右动脉(RCA)12、离断结肠中动脉(MCA)右支13、解剖胃结肠干分支14、离断结肠中静脉(MCV)15、离断副右结肠静脉(ARCV)16、离断胃网膜右静脉(RGeV)17、弓内离断胃结肠韧带18、清扫幽门下淋巴结19、离断胃网膜右动静脉手术创面展示:吻合方式:腹正中切口,行回肠结肠侧侧吻合。
手术标本展示:系膜完整术后病理:pT4aN2M0淋巴结清扫数量:中央组1枚,中间组2枚,肠旁3枚,共清扫40枚。
专家点评(评审专家包括:胡志前教授、钱群教授、刘骞医生等):手术整体较成功:遵守无瘤原则(淋巴结清扫超过40枚),血管裸化彻底,同时兼顾肿瘤外侵部位扩大切除范围及膜解剖的平衡;两点建议:1、手术助手配合有待提高,应该保持锥形向上牵拉,才能更好展现间隙;2、系膜平面剥离、血管根部阻断,缺乏清扫过程。
右半结肠

根治术。
中结肠动脉右支为:
D3 根治术。
右半结肠癌完整系膜切除(CME):是在经典腹腔镜右半结肠癌 D3
手术改进的基础上产生的手术, 是微创手术方法的一种创新技术。下面二图,分别为回 盲部肿瘤及肝曲肿瘤,分别应做经典的CME根治术和扩大CME根治术。
第一步:探查腹腔,找到肠系膜上静脉并提起回盲部,沿自然形成的皱
与中结肠血管。于SMV右侧离断静脉,SMV根部离断动脉。
第四步:离断胃结肠韧带、融合筋膜。沿胃大弯自左向右在右侧胃结肠韧带与横
结肠系膜前叶紧密粘连处分离,切断。为避免结肠热损伤,最好使切开线距结肠1cm 为宜,右至肝结肠韧带水平,下至胰腺下缘胰固有筋膜表面。
第五步:内向外分离右侧 Toldt 间隙,上达结肠肝曲, 下达右髂血管, 外达右侧
2. 位于横结肠右份与十二指肠降段和 胰头体之间的横结肠后间隙。
3. 位于横结肠系膜与胃系膜之间的融 合筋膜间隙,常被网膜囊取代。
三者共同形成右半结肠游离的外科平面。
右结肠后间隙(Toldt):是右半结肠癌切除术中游离
回盲肠、升结肠、结肠肝曲及其系膜的天然外科平面。
中线侧 肠系膜上静脉主干 界
外侧界 右结肠旁沟腹膜返折 头侧界 十二指肠降段和水平段下缘,经此
裂切开肠系膜,游离寻找到正确的toldt间隙初步钝性分离。
第二步:游离裸化SMV。CME手术的系膜内侧缘从SMV静脉鞘向右侧开
始,因此骨骼化SMV是手术的要点也是难点。
第三步:向头侧逐渐裸化SMV,在十二指肠水平部位置寻找右结肠动静脉
与中结肠血管。于SMV右侧离断静脉,SMV根部离断动脉。
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术前准备和手术适应症
无严重的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 无远处转移或局部浸润固定。
手术步骤及操作技巧
手术步骤
探查:开腹后,全面探查腹腔,了解肿瘤的位置 、大小、浸润程度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血管处理:游离并结扎右结肠动脉、中结肠动脉 右支和回结肠动脉,以减少术中出血。
对于吻合口瘘,多数情况可通过保 守治疗治愈,部分需再次手术干预 ,经治疗后多数能顺利愈合。
出血处理
根据出血量及部位,选择保守止血 或再次手术止血,一般预后良好。
与传统手术的安全性对比
并发症减少
改良后的右半结肠切除术较传统 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手
术安全性提高。
恢复时间缩短
改良手术在减少手术创伤的同时 ,也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缩短
在结扎血管时,要确保结扎牢 固,防止术中出血。
在切除肠管时,要注意保持足 够的切缘,以降低术后复发风
险。
术中及术后处理
01
术中处理
02
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
根据术中情况,及时调整手术方案,确保手术安全顺利进行。
03
术中及术后处理
01 02 03 04
术后处理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 症。
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旨在观察改良右半结肠切 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并
评估其安全性和可行性。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可以进一步 了解该手术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 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的手
术选择提供参考。
同时,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数据 支持和方向指导,推动结肠癌治
疗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三种不同手术入路的临床效果对比

20(27):120-123.[17] SUSANNE E,LENA K,JEANINE V H,et al. Theeffectiveness of a low-dose Esketamine versus an Alfentanil adjunct to Propofol sedation during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J]. Eur J Anaesthesiol 2020,37:394-401.[18]外力·麦麦提明,于青树.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OL].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7):138,156.https:///Paper/Detail/PeriodicalPaper_lcyydzzz202007118.(收稿日期:2023-03-20) (本文编辑:马娇)①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 福建 南平 353000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三种不同手术入路的临床效果对比万里亮①【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采用尾侧联合中间入路、中间入路及完全头侧入路3种手术入路方式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2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收治的84例择期实施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实施分组,尾侧联合中间入路患者纳入A 组,中间入路患者纳入B 组,完全头侧入路患者纳入C 组,各28例。
比较三组术中情况、术后情况、炎症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三组术中失血量及淋巴结清扫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B 组手术时间短于C 组,且A 组短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三组疼痛起始时间及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73例临床分析

详 细告 知可 能获 得 的益 处 及 承担 的风 险 , 并 签 署
知情 同意书 。
1 . 2 方 法
复 流质 饮食 时 间为 3 ~4 d , 平均( 3 . 0 2±0 . 3 3 ) d ; 并 发术 中肠 系膜 上静 脉 损 伤 1 例, 术 后 系 膜 间血
气管插 管全 麻 , 平 卧位 略 向左 侧倾斜 , 建立 气
2 结果
本组 中转 开腹 3例 , 1例 因肿 瘤 与 周 围组 织 粘 连严重 , 无法 分离 , l 例 因广 泛 系膜 淋 巴结 转 移 乙结肠粘 连 侵 犯 , 1例 因肠 系膜 上 静 脉 损 伤 。手 术 腹腔 镜切 除 2例均 因肿 瘤 巨大 , 无 病 人 因手 术
死 亡 。平 均手 术 时 间 为 ( 1 2 5 . 3±3 5 . 7 )r ai n ,术 中出血为 ( 1 0 2 . 5±3 3 . 7 )mL,平 均 切 除 长 度 为 ( 1 6 . 4 8±7 . 2 5 )e l T l , 淋 巴结 清扫 为 ( 1 4±7 ) 枚, 术 后通气 时间 为 2 ~5 d ,平均 ( 2 . 3 2±0 . 6 8 )d , 恢
李轶辉
( 中国人 民解放军第 1 6 3中心 医院 普外科 ,湖南 长沙 ,1 6 4 8 0 0 )
关键词 : 腹腔镜 ; 右半结肠 癌根治术 ; 远期疗效
中 图分 类 号 : R 7 3 5 3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n - g - :1 6 7 2 — 2 3 5 3 ( 2 0 1 3 ) 0 9 — 1 5 4 — 0 2 D Oh 1 0 . 7 6 1 9 / j c mp . 2 0 1 3 0 9 0 6 1
收 稿 日期 : 2 0 1 2—1 1—2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右半结肠癌根治手术的改进
【中图分类号】r656.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053-02
1传统的右半结肠癌切除术
传统的右半结肠癌的切除方法是先游离拟切除的结肠及其系膜,其次切断肠管,最后切除系膜,并在系膜根部结扎,切断肠系膜上血管的主要分支血管,从手术操作而言,确实比较方便,也能整块切除一定范围的原发病灶和清扫可能发生转移的淋巴结,但由于在淋巴血管处理之前已触动了原发病灶,以及手术中又没有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正为前述易造成癌肿的种植性复发和血行转移,因此是不符合手术彻底根据恶性肿癌二原则的。
2turnbull技术
1967年 turnbull提出采用“不接触隔离切除技术”(non-torch isolation technique of resection)治疗右半结肠癌。
我们按照此方法进行这项手术,发现在显露结肠中,右血管这一步骤中,要先切开十二指肠前的横结肠系膜,然后以左手伸入此切口中,在二十指肠前间隙依靠手指来游离结肠中及结肠右血管蔕,这样就不能直接显露这些血管进入肠系膜上血管的入口区,不能从根部处理这些血管,当然也无法在明视下清扫这些区城的淋巴结缔组织。
3改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多年来我院外科从作胃癌扩大根治术的实践中体会到,游离结肠肝
曲,切开横结肠系膜根部的上叶,从上而下分离,在清楚幽门下淋巴结后,很快显露胰腺钩突部及胰腺下缘,能比较容易解剖胰腺钩突前的胃-结肠静脉共同干以及肠系膜上血管,同时若将右半结肠在十二脂肠前间隙自上而下分离,可以保存后腹膜壁层的完整,从而避免了在解剖过程中,由于二十指肠第三段及右侧输尿管贴附在右半结肠系膜深面造成误伤的危险。
根据以上两点经验,1981年傅培彬等提议经横结肠上途径,于胰腺下缘解剖肠系膜上血管的改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切口:足够长度的上腹正中旁切口,3/4在脐上,1/4在脐下,也可采取横切口。
(2)肠腔隔离:分别在横结肠及回肠未端预定切除水平用纱带两边结扎肠腔,将边缘血管弓一并结扎在内,结扎后,分别在小肠及结肠的隔离腔内注入5fu,总剂量按30mg/kg计算,若体重为50kg 则总量为1.5g,其中1.0用于肠腔,两端各注入1/2,还有0.5g
用于静推。
术后第一二日用5fu按10mg/kg计。
(3)大纲膜游离,由胃网膜血管弓上开始,先向左结扎切断胃网膜左血管后,从脾结肠韧带上及结肠脾曲上将大网膜向右游离,直到横结肠控制蔕水平。
再向右分离,结扎,切断胃网膜右血管后,在十二指肠第二段前面及腹侧壁分离大网膜的附着部分,经过以上游离后,即可自然地显示胰腺钩突部及胰腺下缘。
(4)肠系膜上血管区的解剖,在胰腺钩突部内侧,胰腺下缘水平
解剖肠系膜上血管及结肠中血管,在胰头前面可解剖出胃一结肠静脉共同干,在右结肠静脉四周往往有较多的肿大淋巴结,应连同标本一并切除,结肠中血管在其根部先结扎动脉,后结扎静脉,右结肠静脉在进入共同干水平结扎,若肿瘤位于盲肠或升结肠下部,则只需结扎结肠中血管之右支。
(5)横结肠下解剖系膜上血管全程,根据肠子膜上血管之投影,切开系膜前叶与横结上之解剖区会合,进一步解剖肠系膜上血管全程,结肠右及回结肠血管先后在其根部结扎、切断。
(6)肠管离断,在预定切除水平切断横结肠及未部回肠。
(7)切除肠管,先从结肠肝曲开始在十二指肠前间隙自上而下,再自内而外,最后游离靠肿瘤之肠管部分,最后按其胚胎解剖层次整块切除原发灶和淋巴引流区,如此操作,在肿瘤未侵犯后腹膜时,可保持腹膜壁层之完整,从而可避免十二指肠及右输尿管因贴于系膜深面而造成误伤之危险。
(8)消化道重建,作回肠、结肠端之吻合。
(9)腹壁分层缝合,在缝合腹壁之前可先用蒸溜水冲洗腹腔内解剖区,再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腔,不置引流。
上述手术设计是符合手术根除恶性肿瘤原则的。
3改良右半结肠癌根治手术疗效观察
3.1临床,自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55例施行此术后,最小男37岁,女18岁,一般30岁-86岁,50-70岁为多。
3.2手术标本淋巴结解剖资料:规定位于右半结肠边缘血管弓内的
淋巴结为第工站。
沿三血管干面行的淋巴结为第ii站,而在第三血管根部已达肠系膜上血管平面的淋巴结属第ⅳ站,若手术标本中任何一根血管的第ⅳ站淋巴结有癌细胞转移,依肿瘤淋巴结途径播散的观点,已超过手术所清扫的范围属晚期病例,这类病人的手术虽属根治性但是从疗效看,应属姑息性手术。
目前资料表:各站淋巴结转移不完全是按照由近及远的规律进行。
3.3术后并发症:
①胃潴溜4例,非手术治疗5-7天自行缓解②机械性小肠梗阻二例③一例同时并发伤口裂开和膈下感染、5年生存 82.4%
讨论: 1、1981年傅培彬等提出前述的改进方法,先经肠上膈胰腺下缘解剖肠系膜上血管,然后通过模结肠系膜,与结肠下膈的肠系膜上血管会师。
如此肠系膜上血管全程得以显露为在明视下处理所有供应右半结肠各血管分支的根部,尤其是结肠中血管的根部并清扫附近的淋巴结缔组织创造了条件,同时克服了turnbull方法的一大缺陷。
2、nakajima提出胃癌根治本的淋巴结清除原则是;只有当淋巴结清除范围等于或超过其转移范围时(r-number≥n-number),才能称之为根治性淋巴结清除术,此一原则同样适用于右半结肠癌根治本,只有经横结肠上途径解剖肠系膜上血管全程,才能将该血管水平的淋巴结缔组织彻底清除。
3、三例在手术时已将转移的淋巴结包括在整块切除的标本中,但终究因癌肿播散的范围已超过手术可能清除的安全限度,所以均在
术后3年之后死于肿瘤复发,这一事实说明我们对右半结肠所属淋巴结的划分,以及按第ⅳ站淋巴结若有癌转移属于晚期患者是客观的,术后标本淋巴结解剖研究为估计病人预后提供了客观依据。
4、最后由于在手术设计强调按胚胎解剖层次在十二指肠前间隙整块切除右半结肠及其其膜,保持了后腹膜壁层的完整性,这就可自然的避免了误伤位于后腹膜壁层深面的第三段十二指肠和右侧输尿管的危险,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故本组病例无此类意外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任镜清、周志伟、万德森、卢震海、陈功、王国强、唐绍贤、王俊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j],癌症,2006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