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教案)曹操献刀(人教版高二选修)

合集下载

《曹操献刀》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曹操献刀》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曹操献刀》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刀枪剑戟气吞山》中的《曹操献刀》一课。

详细内容包括:分析散文的背景,解读文本,体会作者通过对曹操献刀事件的艺术加工,塑造出的英雄形象;学习古代兵器知识,了解历史背景;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曹操献刀》的故事情节,了解相关历史背景。

2. 分析曹操的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古代散文的阅读兴趣,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曹操人物形象的分析,文本语言特色的品味。

教学重点:理解《曹操献刀》的故事情节,掌握相关历史背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曹操的画像,引导学生猜测历史人物,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曹操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分析曹操献刀的原因和过程。

3. 例题讲解:分析曹操人物形象,讲解文本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4. 随堂练习:要求学生翻译文本中的句子,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曹操献刀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曹操献刀》2. 主要内容:历史背景:东汉末年,曹操起兵反董卓。

曹操形象:英勇、果断、智勇双全。

文本特色:生动的描绘,紧张的情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翻译《曹操献刀》中的三个句子。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分析曹操在《曹操献刀》中的英雄形象。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和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关于曹操的其他故事,加深对曹操人物形象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中的历史背景和兵器知识。

2. 教学目标中的曹操人物形象分析和文本语言特色品味。

3. 教学难点中的曹操人物形象分析和文本语言特色品味。

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二曹操献刀教案

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二曹操献刀教案

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二曹操献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二第一单元《古代帝王篇》,详细内容为《曹操献刀》一课。

该文主要讲述了曹操为救父亲曹嵩,献刀给董卓的故事,体现了曹操的智勇双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曹操献刀的背景和经过,把握人物形象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3. 通过课文学习,教育学生要具备智勇双全的品质,勇于承担责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曹操的人物形象,理解其智勇双全的品质。

2.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古代帝王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曹操献刀的故事。

3. 课堂讲解:分析课文内容,讲解曹操献刀的背景和经过,引导学生分析曹操的人物形象。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答题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曹操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曹操献刀》2. 主要内容:背景及经过曹操人物形象智勇双全品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概括曹操献刀的过程。

分析曹操的人物形象,举例说明其智勇双全的品质。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曹操献刀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了曹操的人物形象,培养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今后需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关于曹操的其他故事,进一步了解曹操的性格特点,提高阅读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关于分析曹操人物形象的要求。

2. 教学难点:分析曹操的人物形象,理解其智勇双全的品质。

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设计。

《曹操献刀》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曹操献刀》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曹操献刀》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刀枪剑戟》。

具体内容包括:曹操献刀的故事背景、诗歌原文、注释及赏析。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曹操献刀的历史背景,体会曹操的智勇双全。

2. 掌握《曹操献刀》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意象运用和表现手法。

3. 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曹操献刀的故事背景、诗歌原文、注释及赏析。

难点:诗歌中的意象运用和表现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曹操献刀》诗歌原文及注释。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曹操献刀的历史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诗歌原文学习:学生齐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注释讲解:教师针对诗歌中的生僻字词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4. 赏析讲解:a. 分析曹操献刀的背景,体会曹操的智勇双全。

b. 诗歌中的意象运用和表现手法。

5. 例题讲解:针对诗歌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详细讲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类似诗歌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六、板书设计1. 《曹操献刀》2. 内容:a. 曹操献刀背景b. 诗歌原文c. 注释及赏析d. 意象运用和表现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曹操献刀》中的生僻字词。

b. 分析《曹操献刀》中的意象运用和表现手法。

2. 答案:a. 生僻字词解释:略b. 意象运用和表现手法分析: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让学生课后查找曹操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曹操的文学成就。

b. 组织一次古代诗歌鉴赏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意象运用和表现手法的讲解;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3.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详细程度;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一、诗歌意象运用和表现手法的讲解1. 意象:曹操献刀的刀,象征着权力、地位和勇气。

《曹操献刀》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曹操献刀》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曹操献刀》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刀枪剑戟》,具体内容为《曹操献刀》一课。

该章节详细描绘了曹操献刀给董卓的经过,通过生动的叙述展现了曹操的智勇双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要词句,了解曹操献刀的经过。

2. 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体会古代散文的韵味,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学习曹操的智勇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理解曹操的智勇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重要词句,了解曹操献刀的经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三国时期的背景,引入曹操献刀的故事。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曹操献刀的经过。

3. 课堂讲解:a. 对重要词句进行解析,如“刀枪剑戟”、“献刀”等。

b. 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如描写手法、人物形象塑造等。

c. 讲解曹操的智勇精神,引导学生学习其优点。

4. 例题讲解:分析曹操献刀的原因及过程,讲解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5. 随堂练习:针对课文内容进行选择题、简答题等练习。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曹操的智勇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曹操献刀》2. 重点词句:刀枪剑戟、献刀、智勇精神3. 曹操献刀过程:原因、经过、结果4. 课文艺术特色:描写手法、人物形象塑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曹操献刀的经过。

b. 分析课文中的艺术特色,举例说明。

c. 结合曹操的智勇精神,谈谈自己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其他关于曹操的历史故事,深入了解其人物形象,提高文学素养。

同时,开展“曹操智勇精神”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激发爱国情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4.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关键信息展示6.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曹操献刀》选自人教版高二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刀枪剑戟》。

《曹操献刀》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曹操献刀》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曹操献刀》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中的《曹操献刀》章节。

内容包括:小说的时代背景、作者简介、小说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主题思想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曹操献刀》的时代背景,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曹操献刀的行为动机,理解小说所揭示的政治斗争和人性特点。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曹操献刀行为动机的分析,小说主题思想的挖掘。

教学重点:小说情节的梳理,人物形象的分析,主题思想的探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笔记本、教材、课外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曹操献刀故事的好奇心。

2. 新课内容展示:介绍作者罗贯中,讲解小说《曹操献刀》的基本情节。

3. 情节梳理:引导学生分析曹操献刀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5. 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从政治斗争、人性特点等方面探讨小说主题思想。

6. 例题讲解:结合小说内容,讲解一道阅读理解题,指导解题方法。

7.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阅读理解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并进行讲解。

六、板书设计1. 《曹操献刀》2. 内容:作者:罗贯中情节:曹操献刀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人物形象:曹操、刘备、关羽、张飞等主题思想:政治斗争、人性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曹操献刀》的内容,谈谈你对曹操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和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其他章节,深入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和故事。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曹操献刀行为动机的分析,小说主题思想的挖掘。

2. 教学过程:情节梳理、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探讨、例题讲解、随堂练习。

《曹操献刀》(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曹操献刀》(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曹操献刀》(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曹操献刀》(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曹操献刀》(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导言《曹操献刀》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篇佳作,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经典之一,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

本文将结合人教版高二选修册中的《曹操献刀》教材,探讨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学习《曹操献刀》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理解文本的意义。

2.学习诗歌的结构、特点和修辞手法,并加以分析应用。

3.发现《曹操献刀》的艺术价值和意义,并加以评价和表述。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化、历史背景和《曹操献刀》的分析。

具体地,课程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学习文化、历史背景通过介绍魏晋南北朝的文化、政治、社会背景以及《曹操献刀》的故事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更好地理解《曹操献刀》。

第二部分:学习诗歌结构、特点和修辞手法通过介绍《曹操献刀》的结构和特点,学生可以了解到“以话应诗”的艺术编写方法。

通过深入分析诗句,学生可以领会到作者的意图,把握《曹操献刀》的艺术技巧。

第三部分:发现《曹操献刀》的艺术价值和意义通过对《曹操献刀》的深入分析,找出诗歌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引导学生探究作者的思想和文化内涵,了解古代诗歌中贵族的生活、情感和精神氛围。

2. 教学方法本教案教学方法多样、灵活。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文本,提高学生的文学理解和欣赏水平。

(1)辅助教学工具与教学零组件的应用:在教学活动中,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翻译软件、预拉幕和投影仪等设备,让学习更加直观、形象。

应用教学零组件对课本外的学科知识进行补充和加强,在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興趣、好奇心。

(2)对话交流与合作学习的应用:借助形式各样的课堂讨论、互动交流、小组合作,寻求共同答案而且彼此了解道更加深刻,这些互动以及讲解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并激发了学生的专注和学习热情。

2024年曹操献刀人教版高二选修精彩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曹操献刀人教版高二选修精彩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曹操献刀人教版高二选修精彩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高二选修《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献刀”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曹操为救父亲曹嵩,向董卓献刀,董卓试探曹操,曹操机智应对,最终获得董卓信任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三国演义》中曹操献刀的故事背景,理解其历史意义。

2. 分析曹操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性格的鉴赏能力。

3. 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成语和典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曹操人物形象的分析,课文重要词汇、成语和典故的理解。

教学重点:曹操献刀的故事情节,曹操与董卓的对话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曹操献刀”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兴趣。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曹操献刀的过程。

3. 课文讲解:分析曹操与董卓的对话,讲解重要词汇、成语和典故。

4. 例题讲解:分析曹操人物形象,讲解相关题目。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堂练习。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曹操献刀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曹操献刀历史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2. 重要词汇、成语和典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曹操献刀的故事情节,分析曹操的人物形象。

2. 答案要求: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成语和典故,结合故事情节进行论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其他章节,了解曹操的其他事迹,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其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提升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中的曹操与董卓的对话分析。

2. 教学目标中的曹操人物形象的分析。

3. 教学难点与重点中的重要词汇、成语和典故的理解。

4.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5.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曹操人物形象的题目。

《曹操献刀》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曹操献刀》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曹操献刀》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中的《曹操献刀》章节。

该章节详细讲述了曹操为救父亲曹嵩,向董卓献刀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展现了曹操的智勇才华以及古代官场的权谋斗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曹操献刀》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特点,了解古代官场风气。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感受古代小说的魅力。

3. 引导学生通过故事学习,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智勇双全、忠诚勇敢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曹操献刀的原因、过程和结果,理解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官场风气。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深刻的道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曹操献刀》教材。

2. 学生准备:教材、《曹操献刀》预习笔记、随堂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古代官场的一个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古代官场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预习检查:让学生复述《曹操献刀》的故事梗概,检查预习情况。

3. 讲解:分析曹操献刀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详细讲解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官场风气。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曹操献刀》的阅读理解题目,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关于《曹操献刀》的阅读理解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曹操献刀的故事,讨论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官场风气以及对自己的启示。

8.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道关于《曹操献刀》的作文题目。

六、板书设计1. 《曹操献刀》2. 内容:故事背景曹操献刀原因人物性格分析官场风气揭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从曹操献刀的故事中,谈谈你对忠诚、智慧、勇敢的认识。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故事的理解程度,针对问题进行课后辅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操献刀(人教版高二选修)综合性学习教案
品曹操
---《曹操献刀》及曹操人物形象赏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三国演义》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

2、学会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

3、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4、深刻理解历史上的曹操的是非功过,感受《三国演义》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点
品读名著片段,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三、教学难点
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和辩正的分析历史人物。

四、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设备
多媒体
六、教学设计
对曹操这一人物的认识学生多停留在表面,通过对文本的解读,
引导学生分析和教师点拨相结合,鉴赏探究曹操性格的多元化。

七、学法指导
把握人物形象,能过小组互助讨论交流探究,使学生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以及多角度鉴赏人物形象的技巧。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为英雄搭建了舞台,小说为英雄做了诗意诠释,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巳沉沉睡去,但当
我们翻开《三国演义》时,书中的人物却依然栩栩如生。

今天,我们起走进三国的历史天空,去感受其中的人物形象。

二、了解《三国演义》
1阅读课前提示”中《三国演义》••…关键。


2、补充介绍:历史演义小说的源头。

在昨天的课上,我们介绍了《三国演义》的相关文学常识,《国演义》是中国历史演义小说的源头,书中不仅描写了上百次的战争, 家喻户晓的计谋故事,还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一系列的人物形象。

现在我们就结合课文《曹操献刀》来深入分析一下曹操这一形象的塑造。

三、解读文本
1梳理情节
学生速读,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

首先我们先梳理一下课文的情节,课文分为几部分?分别是:
(1)、概括故事梗概:①曹操借刀②曹操献刀
③路遇陈宫④错杀伯奢
(2)依照回目的形式概括每部分内容(教师出示一例)学生仿
写交流
在课后有一道练习题,要求大家模仿小说回目的形式,如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这样的形式,分别概括这四部分的内容, 这也是我们的预习作业,现在就请一个同学说说你仿写的内容。

教师出示:王允旧臣哭社稷曹操奇谋借宝刀
教师展示:孟德献刀遇弑贼李儒献计操脱身
识谎言陈宫擒曹仰曹志二人携手
访伯奢孟德心疑杀无辜陈宫识操
2、品味语段,分析本文中曹操人物形象
曾经有人这样评价曹操,说他是古今来奸雄第一人”,那用奸雄二字形容曹操恰当吗?奸与雄看似茅盾的两方面是如何在曹操身上
体现的呢?作者又是如何塑造曹操这一形象呢?那好,现在我们结合
具体课文描写来分析。

我们有四个小组分别对应课文四个情节,思考
一下,作者用什么手法塑造曹操形象,从中又能表现曹操什么性格特征?
学生按情节分成四小组,分析内容,总结人物形象和描写方法, 记录发言。

(1)借刀:
A众官皆哭,座中一人抚掌大笑曰:■■-还能哭死董卓否?”
心明,果断(语言描写,反衬手法)
B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

,辞别众官而去。

有志,有勇,有谋(语言动作描写)
(2)献刀
A操径入
目的性强,勇敢果断(动作描写)
B操暗忖曰:此贼合死?
操又思曰:此贼当休矣!
善度势情(心理描写)
C操惶遽,乃持刀跪下曰:
操谢曰:愿借试一骑。


临危不乱,随机应变(动作语言描写)
燕雀安知鸿鹄志哉! ”吾将归乡里,-----吾之愿也” 有大志(语言描写)
陈宫收拾盘费,----投故乡来
有感召力(侧面烘托)
以上反映的是曹操英雄的一面。

(4) 错杀伯奢
操曰:吕伯奢非吾至亲-----”
多疑
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

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

残暴不仁(动作描写)
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自私(语言描写)
宫曰:孟德心多,误杀好人矣! ”
宫曰:知而故杀,大不义也! ”
路遇陈宫
操言:
我是客商---”
奸诈,
操曰:
陈宫寻思:我将谓曹操是好人,弃官跟他;原来是个狼心之徒!
今日留之,必为后患。


自私残忍(语言心理描写侧面烘托)
在杀伯奢的情节中则反映曹操奸枭的一面。

3、总结
因此在课文中我们看到
本文中曹操形象:智谋机警,志大才高,奸诈狡猾,自私残忍(因此用奸雄来形容曹操还是恰当的)
文本中人物形象刻画方法: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正面描写以及陈宫之言等侧面描写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

四、拓展阅读
进一步分析《三国演义》曹操人物形象,把握曹操复杂丰富的人物性格,并能作辩证评价(课文是从一个章节就表现曹操复杂的性格特征,在《三国演义》中第一回就介绍了曹操,一直到他死的七十二回,其中有四十多回都描写到曹操,并且有大量对他的刻画,大部分同学也都读过三国演义,那接下来我们就来品评曹操,结合文本多角
度把握曹操复杂丰富的人物性格。


1、多元分析曹操形象
分析曹操人物形象的学生分成四小组自主探究
第一小组研读第一回《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第十回《报父仇曹操兴师》、
第二小组研读第十二回《曹孟德大战吕布》第十七回《曹孟德会合三将》第二^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
第三小组研读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横槊赋诗》、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铜雀台》第四小组研读第五十八回《曹阿瞒割须弃袍》第七十二回《曹阿瞒兵退斜谷》
2、四组学生分别交流组内研讨成果
3、教师总结
(1)、鲜明独特、反差巨大的性格。

(2)、复杂多变、正反交叉的性格。

(从大家对曹操这一形象的认识解读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作者赋
予曹操不是单一的性格,而是鲜明独特、复杂多变又反差巨大的性格
特征,正是这样的塑造使得我们对曹操的理解也呈现多样化, 我们的阅
也增加读兴趣。

)
(我们知道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只有准确的分析评价人物,
才能更好的理解作者的创造意图,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鉴赏评价小说的人物形象呢?有什么注意的地方吗,有什么方法吗)?
从以上的分析解读,我们把握了曹操复杂丰富的人物性格,同时也掌握了鉴赏人物的方法,就是
1.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来把握人物
2.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等描写来分析人物
3.从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来理解人物
掌握了以上的方法,我们就能更好的去分析人物,解读人物,感受人物的多姿多彩。

4、曹操之功。

(1)削平群雄,统一北方。

(2)为三国鼎立、三国归晋奠定了基础。

(3)对建安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5、曹操之过。

镇压起义, 充当屠夫。

欺君罔上, 窃国谋逆。

玩弄权术, 残暴不仁
虚假伪善,奸诈狡猾。

骄奢淫逸,嫉贤妒能。

曹操仍不失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目光远大,胆识过人求贤若渴,重视人才;
胸襟开阔,豁达乐观。

军纪严明、爱护百姓。

豪爽多智,指挥若定。

(3)身先士卒,以身作则。

(4)善于总结,著述颇丰。

五、教师总结
曹操可能是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人。

他聪明透顶, 胸怀大志;奸诈奸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

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

今天,我们通过对小说中曹操这一形象的
解读,全面的认识了曹操,有人说曹操是奸绝”但同学们又从文章解读出一个文韬武略的曹操,可见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留给我们读者巨大的想象空间,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六、延伸探究
《三国演义》中还有被称为智绝”的诸葛亮,义绝”的关羽,你
又是如何看待评价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呢?请大家课外阅读收集相关资料,撰写成文,课堂交流展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