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数学认识图形教学案例思维导图

《认识图形》教学案例思维导图

一,教学案例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年龄还小,抽象思维的能力较弱,构成了图形教学中的障碍。作为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充分运用生活中的实物、教具等直观模型,让孩子自己动手摸一摸,画一画,充分感知来帮助学生获得正确、完整、丰富的表象,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就有利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求新知的欲望。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6~18页。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体会“面在体上”。

(2)通过观察操作、合作和交流等活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个识别这些图形.

(3)过程与方法:通过摸一摸、画一画、找一找,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化形象为抽象的能力.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识别这些图形。【教学难点】体会“体”与“面"的关系,知道面来自于体。

【教学准备】

老师:多媒体课件,积木教具,牙膏盒一个,魔方一个,装三角形三明治的盒子(三棱柱形状)一个,水彩笔笔筒一个(圆柱形的),长方形卡片、正方形卡片、圆形卡片各一张学具,钉子板等

学生:一盒积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呈现主题图

老师:小朋友们,还记得上学期认识过的图形吗?我们认识过一些图形,在图形王国里各式各样的图形多着呢!想到图形王国去玩一玩吗?

今天我们就去图形王国参观一下,看看那里的小朋友在玩什么吧!

2、引导,揭题。

引导:小朋友在图形王国里搭积木呢!图里的这些积木块全在小朋友的学具盒里,你能把它们拿出来,按形状分成几类吗?同桌小朋友相互合作分一分。

交流:你分成了几类?(三棱柱不要求说出名称)

二,操作领悟,探究新知

1. 摸一摸。

教师出示不同形状的积木块,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平面,教师分别指一指并说明这是物体的“面”。

谈话:刚刚我说今天的这些朋友是长方体、正方体、三棱柱、圆柱它们带来的,可它们到底藏在哪里呢?请你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手中的积木,看谁先发现其中的奥妙。

学生在几何体上找图形,教师巡视。

组织交流时,注意让学生说一说拿的是什么物体,看的是哪些面,自己觉得这个面是什么样子以及摸这些物体面的感觉。

2、画一画

谈话:刚才我们分别从长方体、正方体、三棱柱、圆柱的面上找到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如果它们能从物体上走下来跟大家见见面,那该有多好啊!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请小朋友在小组内商量商量。

学生可能想到下面的方法:①把这些图形从纸盒上剪下来;②把这些图形描下来(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描,教师再示范)……

谈话:小朋友想的办法都很好,下面就请小朋友像老师那样把这些图形画下来。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先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再组织全班交流。

结合交流,把学生自己画的一些平面图形贴在黑板上,说明自己用的物体和画法.

3、分一分。

启发:小朋友用不同形状的积木块,沿着一个面的边画出了大小不同的图形。仔细观察这些图形,你认为可以分成哪几类?为什么这样分?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把图形分成四类,每类分别贴在一起,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顺序排列.(注意在学生混淆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图形时引导辨认,分类)

问:这四类图形各有什么不同?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

4、认一认,找一找

交流:让学生依次说一说这些图形各是从哪类物体上画下来的,教师分别出示积木,引导观察面的形状.

谈话:其实我们生活的周围就有很多这样的朋友,只是我们平时没注意罢了。现在请同学们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的,哪些物体的表面是正方形的,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的,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圆形的。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教师出示牙膏盒,魔方,装三角形三明治的盒子,水彩笔笔筒,让学生集体说一说这些物体的表面上分别有哪些我们今天学过的图形。

多媒体出示课本第17页的“试一试”,你们能说一说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圆形的吗?

三:操作练习,巩固新知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活动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动手创造这些图形,好吗?

1、围一围:“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并组织反馈。

提问:你是怎样围的,怎样想的?

追问:能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圆吗?(帮助学生体会圆的边是弯曲的,在钉子板上围不出圆)

2、画一画:“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并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画出的图形。

3、涂一涂:“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你能用三种颜色分别涂下面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吗?请小朋友们按要求涂上颜色,并数出每种图形各有几个。

学生在小组内完成涂色,并填表.

组织全班交流。

4、游戏。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不好?

随着音乐的节奏,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图形,把它们分别放入相应的盒子里.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提问: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朋友?你们对它们熟悉了吗?(先让学生总结,然后教师归纳)、

老师希望我们能在数学课上结识有越来越多的朋友,一起快快乐乐学习长大好不好?

《认识图形》教学思维导图天小吕枫制作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案例分析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认识图形》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的学习内容,是小学低年级数学中具体概念教学的典型教例,这也是本人在自己班级上的一节常态课。对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孩子们在幼儿时期已积累了大量丰富的感性经验,辨认这四种图形,一点也不难。难的是,如何突出图形的“有趣”,并让学生在“趣”中体会“面在体上”,帮助学生逐渐形成空间观念。而中低年级孩子关注的是“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为此,我认为:以孩子们实际生活背景中充满童趣又有意义的素材为载体,生动活泼地呈现学习内容、安排学习活动,将不失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有效策略。 【案例主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观察、表达和思维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数学的学习应该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学习数学知识是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应该从学生身边物体中寻找切入口,通过观察、操作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感悟新知中凸现主体,从而用所学新知去审视世界,引导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他们意识到:在生活中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并获得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情感和态度。 【案例描述】; 教学片断一:感知“面”是从“体”得到的。 出示长方体,让学生试试能从长方体上找出什么图形;再让学生从桌面上的物体中找出长方形。

部编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贺凤仙教案课件教案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北京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大兴七中 贺凤仙 教学内容:一年级下册教材75—77页内容。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平面图形的特征。通过丰富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数学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上册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这些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体会“面”在“体”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今后继续研究平面图形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生分析: 学生在第一学期初步已经认识了相关的立体图形,并且在生活中经常玩儿一些积木、七巧板等实物,因此对这五种图形并不陌生。这节课重点是让学生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形状和名称,体会“面”在“体”上。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数学活动,初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图形特征,能辨认和区分这几种图形。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图形特征。 教学难点: 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丰富学生的认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积木、各种形状的平面图形、白纸、彩笔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些大家喜欢和熟悉的物品(牙膏盒、肥皂盒、魔方、茶叶桶、乒乓球等):谁能说说这些物品的名称?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呢? 以上这些都是立体图形,这些立体图形上还有很多有趣的图形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有趣的图形。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案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一、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小棒等。 二、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培养初步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体会平面图形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设计意图 认识图形是学习平面图形的起始课,由于平面图形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较难,因此本课确定了“由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充分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通过“摸一摸”和“描一描”的活动,引入平面图形,让学生直观的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体会“面在体上”。 四、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定向诱导)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几个老朋友,他们是谁呢?请看:(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2.摸一摸 师:小朋友们的桌面上都有一个这样的物体,请你拿出桌面上的物体,跟着老师这样摸摸你手中物体其中的一个面,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感知面在体上)生:平平的、滑滑的。 师:大家模到的平平的地方就是立体图形的面,圆柱体上容易滚动的那个面是平平的面吗? 生:不是。 师:圆柱体上容易滚动模着弯曲的面是曲面,还有球的表面也是曲面,对于曲面,我们以后再研究,今天我们只研究平面。在长方体和正方体上可以模到几个平平的面?在三棱柱上可以摸到几个平平的面?它们一样吗?在圆柱体上呢?摸一

摸,数一数。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立体图形上的这些平平的面,这是一种新的图形——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平面图形 3.描一描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大家欣赏一首小诗,《雪地里的小画家》。 师:要把这些立体图形的脚印也留在白纸上,怎么办呢? 生:可以描一描。 生:可以印。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课件展示“描”和“印”的方法)接下来老师想请你来当小画家,用描一描的方法把这些立体图形的脚印留在白纸上,请看活动要求:①图形紧紧的贴在纸上,将立体图形的脚印“描”在白纸上。②每张纸上只描一个图形。③4个立体图形都描完后,收拾好积木,坐直表示。 师:我想请几个同学把你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生1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立体图形上得到它的? 生1:我是从长方体上得到这个图形的。 师:你说得真好,大家看他搬的图形跟老师的一样吗?(一样,师在黑板上出示长方形),我们再请一个同学展示下他的作品,生2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立体图形上得到这个图形的?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大家真能干!把刚才模到的平平的面描了下来,老师把它们搬到了电脑上,这些图形都是从哪里得来的,还记得吗?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 4.认一认 生:……(师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板书这几种名称)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了。那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他们呢?生1: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四个角,三角形有三个角,圆没有角。 5.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用描一描的方法从长方体上得到长方形,从正方体上得到正方形,从圆柱上得到圆形,从三棱柱上得到三角形,我们把这些图形都叫做平面图形,仔细想一想这些平面图形和原来我们原来学的

数学思维导图数学思维导图(通用13篇)

数学思维导图数学思维导图(通用13篇) 数学思维导图数学思维导图第1篇 代替了传统的数学笔记形式 思维导图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简单易懂,将数学的知识复杂变成简单的过程,但是老师在课堂的讲解中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引导,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思维导图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老师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中利用彩笔在纸上绘制,并且利用不同的形状代表不同的数学元素,以此往下延伸,最后用不同颜色的文字进行说明,但是老师要引导学生在说明的过程中不要用太多的文字,尽量精简。这样的方式可使学生尽量掌握思维导图的学习模式,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效提升了数学的教学质量。 例如:学生在课后的预习中,时常会感觉到数学知识过于琐碎,没有整体性,一看自己在课堂上做的笔记,更是脑子一片空白,不知道从哪方面复习好。但是老师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进行思维教学的正确引导,使学生能利用思维导图的学习模式进行学习,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很快建立数学知识点的构架,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弄清数学知识的脉络,也可以减少学生的学习时间,避免了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无用功。 如何培养三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导图 运用思维导图模式进行自我评价,帮助老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思维导图具有一定的评价功能,老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对学生在课上的学习情况进评价,了解内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以后的在教学中采取的措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通过培养学生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可以有效帮助老师了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的领悟能力,给老师一个更直观的画面。 另外,学生在进行思维导图绘制的过程中,也是一个自我评价的过程,帮助学生能够很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在和老师讲解过程中的思维导图进行比较,这样就能使学生很快认识到自己在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这样不仅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是减少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在轻松中提高自己的成绩,从而有效提高了数学的教学质量。 数学思维导图数学思维导图第2篇 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对学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进行培养。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以及深入,对教学的教学方式有了新的要求,需要将以往将课堂知识传授为主的形式进行改变,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并使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最终使学生的价值观更具正确性。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教学,能够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调动,并能够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借助思维导图的作用,改变知识枯燥乏味的特点,使学生真正拥有学习的主动权,能够真正掌握学习方法。

一下数学认识图形教学案例思维导图

一下数学认识图形教学案例思维导图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认识图形》教学案例思维导图 一,教学案例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年龄还小,抽象思维的能力较弱,构成了图形教学中的障碍。作为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充分运用生活中的实物、教具等直观模型,让孩子自己动手摸一摸,画一画,充分感知来帮助学生获得正确、完整、丰富的表象,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就有利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求新知的欲望。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6~18页。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体会“面在体上”。 (2)通过观察操作、合作和交流等活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个识别这些图形。 (3)过程与方法:通过摸一摸、画一画、找一找,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化形象为抽象的能力。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识别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体会“体”与“面”的关系,知道面来自于体。 【教学准备】 老师:多媒体课件,积木教具,牙膏盒一个,魔方一个,装三角形三明治的盒子(三棱柱形状)一个,水彩笔笔筒一个(圆柱形的),长方形卡片、正方形卡片、圆形卡片各一张学具,钉子板等 学生:一盒积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呈现主题图 老师:小朋友们,还记得上学期认识过的图形吗?我们认识过一些图形,在图形王国里各式各样的图形多着呢!想到图形王国去玩一玩吗? 今天我们就去图形王国参观一下,看看那里的小朋友在玩什么吧!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学内容: 课本36、37页(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正确辨认这几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三棱柱、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纸、笔、印泥。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一个“玩”字,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字?--玩 你们喜欢玩吗?今天我们就在玩中学习知识,好吗?瞧,老师的袋子里就有一些你们喜欢玩的积木,我们一起看看吧。(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师边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边回答。原来它们都是我们的老朋友立体图形。 师引出三棱柱:老师这还有一个立体图形认识它吗? 指明生说,介绍三棱柱。 二、探究新知 1.游戏一:搭积木 在你们的桌子上也有这些形状的积木,下面我们玩搭积木。 要求:①选四块积木搭一搭。②要求搭得又高又稳。让学生介绍自己是怎样搭的,问:为什么不用球呢?(球没有平平的面,其他四个立体图形都有平平的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平平的面。请选一个你喜欢的立体图形,摸一摸它上面这些平平的面。 2.游戏二:变魔术 把平平的面“变”到纸上去。(师帮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

请选一个你喜欢的平面,如果让你把这个平面从立体图形的表面上请下来搬到纸上去,你有什么好办法? 1.用印泥 2.描一描 师用鼓励性语言表扬生:(孩子们,你们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 请选一个你喜欢的方法把你选的那个平面搬到纸上去(学生活动) 3.师引导学生认识图形:(谁愿意把你的杰作拿到前面来让大家欣赏一下,让学生把作品贴到黑板上。) 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黑板就变成了图形王国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图形王国来认识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那这些图形你们都认识吗?(指名回答,师写在黑板上)对图形分类:让学生把黑板上的图形分类。 问:这些长方形你们是从哪块积木上找到的?(长方体)这些长方形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用同样的方法引出正方形、三角形、圆) 小结:小朋友,你们真能干,不仅变出了这些图形,还能发现它们的特点。这些是我们的老朋友立体图形,上面是我们的新朋友平面图形,而且这些平面图形都可以在这些立体图形的表面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认识图形》 ︳青岛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是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学习平面图形的起始课,也是本单元的重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其它平面图形,乃至运用图形描述问题,借助图形直观进行思考的重要基础。 教材充分利用学生熟知的立体图形,从描出简单几何体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通过画一画、分一分、说一说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关系,体现由体入面,面在体上。 二、学情分析 在知识方面,通过一年级上册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正确辨认立体图形和初步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大部分学生能说出平面图形的名称,但对于图形的特征感知不够准确全面。 在能力方面,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分类的经验,动手操作的经验,但行动不够迅速,缺乏一定的说的能力,部分学生不敢说,说的含糊不清楚。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操作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过程与方法:通过摸、描、分、说等活动,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体会平面图形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感受“面在体上”。 教学难点:感受“面在体上”,体会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模具、平面图形、白纸、彩笔,印泥。六、教学过程: (课前桌面清空,白纸,书,水彩笔放在抽屉里。) 活动一:摸立体图形——由体入面,初步感知面在体上

2020春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 -认识平面图形-教案

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学具、长方形、正方形纸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 学生利用学具模型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派代表全班交流。 长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不断开的 三角形:有3条边 3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的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观察结果。 四、总结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想问的? 五、课堂作业《典中点》 板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 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不断开的 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认识图形丨苏教版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 经历“面”从“体”上剥离下来的过程,通过描或印、摸一摸、分一分、比一比等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初步感受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平面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以及各个平面图形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与同学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在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感知“形”与“体”的联系。教学难点:在操作、观察比较中形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正确表象,初步体会各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相关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学生:每位学生身边有水彩笔、白纸。 小组内提供印泥、四种形状的积木(同一形状的积木有大有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已知。 1、谈话:在一个神奇的村子里住着一群立体图形,你认识它们吗? (提示:三棱柱) 2、(PPT播放动画,老师说“它们在雪地里跳着玩,会在雪地里留下了…(脚印))玩了一会让,三棱柱说:“我们来玩个做迷藏的游戏吧?” “无论你们藏在哪里,我都能找到你们。” 提问:球为什么这么自信啊? 提问:你觉得他们会在地上留下什么形状的脚印呢?(学生可能会描述样子,也可能会说出图形名称) 一、从体到面,整体感受。 1、谈话:同学们身边也有这些立体图形,你有办法让它们的脚印清楚地留在白纸上吗? 启发学生用印泥盖的方法。 启发学生用描的方法,实物展台示范。(提示需要用一只手按着积木,不让积木移动) 谈话:是个好办法!看懂了吗? 2、4人小组内,每人选一种形状的积木描(或印)出几个面,看谁完成的又好又快! 教师巡视:提示学生用手上的积木描出不一样的面;指导印的同学用直尺把边描一描;收集形状不同、大小不同的作品(这些作品有的是印出的,有的是描出的)。 3、4人小组内交流。 谈话:哇!同学们描了这么多漂亮的图形,请你在4人小组里边摸边说介绍一下教师做动作示范:比如:我描(或印)了圆柱的这个面,再给同学看看你白纸上的图形。 4、4人小组集体汇报。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学案例

认识图形(二)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6-1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有体到面的抽象过程,体会平面图形源于相应物体的面,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主要特征,直观认识相应的图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和区分这几种图形。 2、在摸一摸、画一画、认一认、围一围等数学活动中体会图形的抽象过程,初步积累认识形体的一些经验,感受相关形体间的联系,形成相应图形的空间表象。 3、在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初步体会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平面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学难点: 把“面”从“体”中提取出来,并能清晰地识别这些“面”。 教学资源: 课件,钉子板,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体,学生课前收集相应立体图形的实物,课本第99页剪好的图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激一激 谈话:孩子们,今天的课堂上来了几位上学期就认识的老朋友,一起打个招呼吧! 二、摸一摸,画一画

1、依次出示立体图像形 互动:嗨,小朋友,我是——(生:长方体),我是——(正方体),我是(圆柱),我是(学生可能会说三角体),我的名字暂时保密,以后就会认识我的。 师:我们的老朋友还带来了一些新朋友呢,只是它们很调皮躲在这些老朋友的身上,我们一起找找吧! 【设计意图:虽然没有正式的学习过平面图形,但是学生们在生活中都已经认识了这四种平面图形。因此在设计时,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并考虑到他们现有的起点,略去以往搭积木这一老套途径,直接由“体”到“形”,少走弯路,直接切入。】 2、认识长方形 出示长方体,师:好朋友,你在哪里呢?(边说边用手有意识去摸长方体的一个面) 师:孩子们,在这个面上,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了一个长方形! 师:太好了,找到一个叫长方形的朋友,快来摸摸它吧! 让学生动手摸准备的长方体实物,说你摸到了什么? 师:在这个长方体中你摸到了几个长方形?生:6个! 师:如果我们能把长方形请出来和我们面对面的玩那该多好呀!快想想办法呀,怎样才能请下来呢?(生七嘴八舌,有的说印下来,抓住机会,追问怎么印下来)顺势将长方体放在黑板上描画出一个长方形,板书:长方形

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第1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形。(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过程与方法:通过画各种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感受现实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辨别。 教具准备:立体图形教具,平面图形教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 让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1。 (1)画一画,揭示概念。 ①出示长方体。 提问:谁知道这个长方体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长方形。 老师用长方体积木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 ②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实物学具,照老师的样子沿着物体表面的边缘画出图形。

③把小组中画得好的图形进行整理,投影展示,并给这些图形起个名字。 ④揭示概念。 老师拿出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图形展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并按顺序板书它们的名称。 (2)仔细观察,感知特点。 ①自己观察,同桌互说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②汇报交流:长方形有的边长,有的边短。正方形4条边一样长。三角形有3个角,三条边。平行四边形有4条边。圆是没有角的…… 学生如果还说出其他特征要给予肯定。如: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一样…… ③重点区分圆和球。 当学生把圆说成球时,老师马上拿出准备好的球,沿横截面切开,让学生感受到球的横截面是一个圆。圆和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3)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①由实物抽象出图形。 课件显示“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的一个面——长方形。用同样的方法抽象出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3页上面的“做一做”。 四、课堂总结 你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什么特点吗? 五、布置作业 第5页练习一第1、2、3题。 教学反思

一下数学认识图形教学案例思维导图

《认识图形》教学案例思维导图 一,教学案例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年龄还小,抽象思维的能力较弱,构成了图形教学中的障碍。作为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充分运用生活中的实物、教具等直观模型,让孩子自己动手摸一摸,画一画,充分感知来帮助学生获得正确、完整、丰富的表象,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就有利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求新知的欲望。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6~18页。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体会“面在体上”。 (2)通过观察操作、合作和交流等活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个识别这些图形。 (3)过程与方法:通过摸一摸、画一画、找一找,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化形象为抽象的能力。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识别这些图形。【教学难点】体会“体”与“面”的关系,知道面来自于体。 【教学准备】 老师:多媒体课件,积木教具,牙膏盒一个,魔方一个,装三角形三明治的盒子(三棱柱形状)一个,水彩笔笔筒一个(圆柱形的),长方形卡片、正方形卡片、圆形卡片各一张学具,钉子板等 学生:一盒积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呈现主题图 老师:小朋友们,还记得上学期认识过的图形吗?我们认识过一些图形,在图形王国里各式各样的图形多着呢!想到图形王国去玩一玩吗? 今天我们就去图形王国参观一下,看看那里的小朋友在玩什么吧! 2、引导,揭题。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 教学内容:课本P2~P3 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在上个学期学生学习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编排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单元教学目标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 面图形,能正确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能直观地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平面图形与日常生活的 密切联系。 3、经历观察、比较、描画的过程,从中感受到立体图形与平面 图形的区别。 第一课时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课本P2~P3,P5 教材分析: 重点: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学情分析:学生在感知熟悉的物体时,首先注意的就是物体的形状。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学生对形状等外部特征鲜明的物体,总是表现出强烈的认知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 复习立体图形。 2. 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第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1)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2)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 样? 小组讨论:体与面的区别。

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复习课》教学案例

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复习课》教学案例 1.学习内容 复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2.学习目标 (1)学科性目标 ①在操作活动中,复习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②能利用所学图形,进行拼图、折纸等活动,进一步感受图形的特征。(2)教育性目标 在四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敢于表达、勇于质疑的学习品质。(3)创新性目标 能用基本图形拼出不同的图案,促进思维的发展。 【学习重点】 复习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3.学习过程 图3:小学数学整合课教学流程图 (1)分类再现 ①认识图形 第一,对点承接,固化认识 问题:想一想,连一连。

首学,展开思维 互学,外化思维 小组交流填法及理由。 群学,深化思维 生1:正方形的特点就是方方正正的,四条边一样长 生2:长方形有两条边是一样长的 生3:平行四边形也有四条边,但是边是斜斜的。 共学,提升思维 小结:同学们对这些图形的特点都记得非常的准确,但是上图6 它也有四条边,但是它不是正方形、长方形,也不是平行四边形,是我们将来要认识的另外一个图形,梯形。 第二,平行练习,固化意义 【评析】这一环节通过对点承接,固话对图形特点的认知;然后通过两道平行练习的题目,再次巩固。

②“面在体上” 第一,对点承接,强化意义 首学任务:圈一圈。 互学群学:汇报结果 共学:强化平面图形产生 小结:在画一些基本图形的时候,可以借助我们已经学过的立体 图形的某一个面,再根据面的形状画出想要的图形。 【评析】这里对点承接的是面在体上,主要是通过立体图形的某 一面得到平面图形,让学生体会平面图形可以在立体图形上找到。 (2)系统整理 ①首学,展开思维 ②互学,外化思维 ③群学,深化思维 生1:长方体的下面比较大,左面又短又小,后面就和前面一样细长细长的。 ④共学,提升思维 师:想解决这道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找一个长方体去实际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认识图形(二)5-人教版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标准中将空间与图形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来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这些平面图形,体现了从立体图形认知到平面图形认知的设计思路,认识这几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它们的特征、周长、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初步的观察能力、交流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他们在一年级上册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四种简单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且根据他们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已经基本上认识这五种平面图形了。一年级学生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课堂注意力有效保持时间很短,课堂上喜欢操作类的活动。因此,教学设计应该以学生的学情和认知基础为出发点,将教学内容以一种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尝试将信息技术与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相信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辨认四种图形,并体会“面在体上”。 该目标的设定主要立足于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认识、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②、能力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该目标的设定主要通过多媒体展示图形,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认识、发现中培养实践能力。 ③、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并渗透审美情趣的教育。 这项教学目标的达成主要通过选取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和实物通过信息技术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认知图形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四、教学重难点

一年级数学下册1认识图形二第1课时认识平面图形教案新人教版

第1单元认识图形(二) 单元集体备课 由于平面图形是二维图形,学生难以在现实生活的三维空间中找到对应原型,因而,学生学习平面图形要比学习立体图形困难一些。因此,教科书在修订中将这部分内容放到了一年级下册。本单元整体的编排结构与立体图形的编排类似,分为知识的引入(描画)、知识的教学(分类)、知识的应用3个层次,形成了教科书编排结构上的一种“节奏美”。教科书充分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从描(画、印、拓)出简单的立体图形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既渗透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又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旧知识去探索新知识。 本单元的内容有3道例题:例1,在由立体图形描画出平面图形并分类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例2,通过用同样的平面图形进行拼组的活动,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例3,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用七巧板拼出指定的图形,进一步直观感知图形的特征。 在教学平面图形时,要注意与立体图形区别开来,尤其在描述平面图形时,要让学生指清楚、说明白,防止学生把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混淆。 学生已经能够辨认立体图形并且初步感知了立体图形的特征,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验,所以,本单元的直观观察,除了平行四边形外,辨认和区分其他平面图形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但是用七巧板拼出指定的图形、怎样拼出更多的三角形以及梳理用七巧板拼三角形的基本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也是教学的难点。 1.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的意识和能力。可以准备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或教具(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直三棱柱等)让学生观察,也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物体的表面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相同,从而直观感受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学时,需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画一画、拼一拼、折一折等活动形成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操作活动中充分感知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联系。 3.注重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交流和表达。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需要动脑、动手、动口,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其中表达是学生感悟的具体体现,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有利于他们从多角度去感悟知识,强化感知和思维,丰富活动经验。在交流过程中,要让学生把平面图形指清楚、说明白。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教学设计及课后解读和案例研讨

“玩”着“乐”着认图形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第36~37页“认识图形”。 课前思考 关于“认识图形”,传统的教科书是这样安排的,先认识二维图形,即平面图形,再认识三维图形,即立体图形。考虑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最先接触的形体是立体图形,比如,孩子们玩的积木中有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平时生活中见到的房子及各种日用品都是立体图形。因此,教科书把认识平面图形编排在认识立体图形之后教学,这样遵循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 教学设计时考虑到两点:一是从“体”切入到“面”。从学生熟知的立体图形引入,通过在立体图形上找“平平的面”自然引入对新知的学习;二是针对六七岁孩子好动、爱玩,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在课堂上用“玩”的形式串起一节课,将知识点蕴含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欲。通过摸一摸、找一找、描一描、分一分、摆一摆,让孩子乐学、愿学、玩中学,不知不觉地掌握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和立体图形的联系与区别。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堂写真 活动一认一认——引入新知 (讲桌上搭着一块红布,红布下面是包装盒、饮料瓶、茶叶桶、魔方、小皮球,以及各种形状的积木。)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物体,这是你们上学期认识的老朋友,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掀开红布,露出各种形状的实物,孩子们兴奋地喊起来:“认识!”) 师:谁上来跟自己喜欢的老朋友打个招呼?介绍一下他们? 生1(拿起一个长方体的积木):你好,长方体!我还用你盖过房子呢,结结实实的。 生2(拿起饮料瓶):它的形状是圆柱体,放在桌子上,容易滚动,搭汽车时可以做轮子。 生3(拿起魔方):这个魔方的形状是正方体,放在桌子上比较稳。 生4:我也喜欢这个魔方,方方正正的。 生5:这个是圆球,容易滚动。我经常和好朋友一起踢球玩。 生6:这个牙膏盒是长方体的。这一个像三角一样的,不知叫什么? 生7:我知道,它叫三角体。我玩过。 师:这个名字很有特点,这种形状的物体我们叫它三棱柱。对于上学期学过的这些立体图形,大家认得很准。我注意到刚才大家介绍这些物体的时候,还想起了我们曾用它们玩过“搭一搭”。大家一起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篇一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内容及简析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单元教学措施 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约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2~P3 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2023年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二》教案

2023年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二》教案2023年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二》教案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今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准备带我们去参观数学王国中的图形城堡,想不想去呢?淘气有个要求,这节课你必须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做到了吗?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淘气告诉我们一个小秘密,他说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你桌上的物体其中一个面,并说一说你摸的感觉。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小组合作讨论方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 (2)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纸张,下面就请大家动手选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把这些平平的面请下来吧。 (3)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3、小结 像这样把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表示成一个平平的图形,这些图形就叫做平面图形。 4、大家真了不起,老师也将这些平平的面请到了电脑上,仔细观察会发生什么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