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运动养生法

合集下载

中医运动养生方法

中医运动养生方法

中医运动养生方法中医传统运动养生法,形式多样,既有自成套路的系统健身法,又有形式多样的民间自成风格的健身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中医运动养生方法,欢迎大家阅读。

中医运动养生方法“生命在于运动”。

在实践中,华佗首创“五禽戏”的运动方法,成为我国体育健身运动的先驱,继后有孙思邈、王寿等提出了各种运动锻炼方法为运动产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大量的调查研究资料表明,运动对人体有十方面的好处:①更好地发挥大脑机能;②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③能增强呼吸机能;④能预防骨折;⑤能控制体重;⑥有助于消化;⑦能保持肌肉正常运动;⑧能调节神经;⑨能使皮肤柔软、有光泽;⑩能使四肢运动协调。

常用运动保健方法有:散步、打太极拳、练气功、打门球、骑自行车、面壁蹲墙法、调身锻炼法、劳动锻炼法等。

中医运动养生1、劳动锻炼这里指的劳动是指体力劳动,恩格斯指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具有正常劳动能力的年轻人固然要劳动,老年人也应时常小劳,这才符合养生之道。

劳动能够舒展筋骸,流畅气血,调济精神,强身健体。

中医运动养生2、散步或跑步散步与跑步是最简单易行的运动方法,从古代来看,多开展散步,而对跑步则不大提倡,其实这两种运动方法具有相似的作用。

前人对散步的作用、时间、要求、均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步主筋,步则筋舒而四肢健”;饭后“缓行数百步,散其气与输其食,则磨胃而易腐化”;闲暇“散步所以养其神”;睡前散步“是以动求静”,有助于入睡。

并要求散步时安闲自如,行不言语。

现代养生学对跑步作了许多观察与研究,确认跑步对人体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兴奋剂,是一种较好的防疾治病方法。

至于跑步以多快的速度最适宜,如何控制速度,研究者认为改善机体功能的跑步应根据情况进行,持续跑步3-4分钟后,安静时脉搏次数不应少于跑步时的一半。

无论是散步或是跑步,都贵在坚持,适量,这才是达到养生效果的保证。

中医运动养生3、导引导引是一种以肢体运动与呼吸运动相结合的古代健身方法。

中医运动养生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

中医运动养生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

中医运动养生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中医运动养生学是一门研究中医与运动相结合的领域,通过运动来调整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促进健康。

在中医运动养生学中,有一些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介绍中医运动养生学的基本内容。

一、中医运动养生学的基本理论1. 阴阳平衡理论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与阴阳平衡密切相关。

阴阳平衡是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之间相互作用的基础。

运动不仅可以增强阳气,调理阴阳平衡,还可以促进气血流通,提高免疫力,消除疲劳和焦虑等负面情绪。

2. 气血理论中医运动养生学也强调气血的重要性。

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基础,运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畅通,增加气血的供应,从而维护器官组织的正常功能,保持身体的健康。

3. 经络理论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内部的运输通道,运动可以刺激经络的畅通,增加气血的流动,改善体质。

常见的中医养生运动包括太极拳、气功、按摩、针灸等,这些运动都可以通过刺激经络来达到调理身体的效果。

二、中医运动养生的实践方法1. 太极拳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养生运动之一,它融合了中医的思想和运动原理。

太极拳的动作缓慢柔和,注重呼吸与动作的配合,可以促进气血的流通,增强免疫力,提高心肺功能。

2. 气功养生气功是一种通过调节呼吸和运动相结合的养生方法。

通过气功的练习,可以调整人体内部的气血运行,增强体质,改善身体机能,增加抵抗力。

3. 中医按摩中医按摩是通过对人体经络的刺激来调理身体,促进气血流通的一种方法。

按摩可以通过手法和力度的控制来刺激穴位,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疲劳,改善身体状况。

4. 饮食调理中医运动养生学中也强调饮食的调理。

根据中医的理论,合理的饮食结构可以帮助维持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免疫力。

例如,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避免过食寒凉性食物等。

5. 心理调节中医运动养生学认为,心理健康对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

通过运动,可以促进身体内部的气血流通,同时也可以缓解压力,舒缓心情,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运动养生的方法

中医运动养生的方法

中医运动养生的方法中医运动养生是指利用中医理论和方法,结合适宜的运动方式来维护身体健康和延缓衰老的养生方法。

运动在中医养生中被视为一种调节阴阳平衡、疏通经络、益气补血的重要手段,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并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下面将介绍几种中医运动养生的方法。

1.气功气功是一种通过调整呼吸和运动姿势来调节身体气机的运动养生方法。

中医认为,正常的气机运行可以保证人体的正常机能,气功通过练习深呼吸、呼吸调息和一些特定的运动姿势来改善气机的运行,达到舒畅经络、益气补血的效果。

常见的气功包括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它们可以调理脏腑功能,强身健体,提高人体免疫力。

2.推拿推拿是一种通过按摩、揉捏人体穴位来调理体内气血的运动养生方法。

中医认为,人体经络分布于全身,推拿可以按摩经络,疏通气血,调整脏腑功能。

常见的推拿方法有捏、揉、按、抚等手法,可以有效缓解疲劳,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免疫力。

3.散步散步是一种简单易行的中医运动养生方法。

中医认为,散步可以调节气血,活动筋骨,增强体质。

而且,散步可以增强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肠胃功能,促进睡眠,减轻心理压力。

散步的最佳时间是早晚,最好选择空气清新、绿树环绕的地方散步,并保持较快的步速,适度加强呼吸。

4.合理运动根据不同人群的体质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根据中医的理论,运动需因人而异,即要因体质而异。

不同的人体质有不同的运动需求,有的人属于阳气旺盛的体质,适合进行力量练习和高强度运动,如慢跑、举重等;而有的人属于阴气旺盛的体质,适合进行柔和的运动,如瑜伽、太极拳等。

通过选择适合个人体质的运动方式,可以更好地发挥运动的效果,提高身体免疫力。

中医运动养生方法的核心是根据中医的理论来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方法。

不同的人体质有不同的调理方法,因此在选择运动方式时要根据自身的体质特点和需求来确定。

此外,运动养生还需要注意运动量的适度,不过量不过度,以免适得其反。

通过长期坚持中医运动养生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身体免疫力,保持身心健康。

《中医养生学》第十一章 运动养生

《中医养生学》第十一章 运动养生

《中医养生学》第十一章运动养生运动在中医养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

本章将介绍中医养生中的运动原则、运动方式和运动技巧,以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运动养生。

一、运动原则1. 尊重自身身体状况:在选择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时,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决定。

对于体质较弱的人来说,应选择适合自己的低强度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体质较好的人可以选择中等强度的运动,如跳舞、游泳等。

2. 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定期锻炼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每周至少进行三次运动,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这样才能够达到锻炼的效果。

如果时间充裕,可以适当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

3. 不要超负荷运动:虽然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但是过量的运动对身体是没有好处的。

过度疲劳会导致人体阴阳失衡,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因此,在锻炼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体力状况来调整运动强度和时长,避免超负荷运动。

4. 运动与饮食结合:在运动前后合理搭配饮食,可以更好地达到养生的效果。

运动前应该补充足够的能量,选择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水果、酸奶等。

运动后应及时补充水分和蛋白质,帮助肌肉恢复。

二、运动方式1. 散步:散步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运动方式。

散步不仅可以增强心肺功能,还可以缓解压力,改善睡眠。

每天坚持散步30分钟,可以有效改善身体状况。

2. 太极拳:太极拳是一种兼具健身和养生功效的传统中国武术。

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对身体的关节、柔韧性和平衡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作用。

3. 游泳:游泳是一项全身运动,可以锻炼到全身的肌肉和心肺功能。

游泳对心血管系统有很大的好处,可以促进循环系统的血液循环。

4. 瑜伽:瑜伽通过调整呼吸和姿势,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

瑜伽可以提高柔韧性和平衡力,缓解疲劳,消除身心紧张。

三、运动技巧1. 合理热身:在进行运动前,应进行适量的热身运动,以准备身体。

热身可以增加关节的灵活性,预防运动损伤。

2. 注意呼吸:在进行运动时,要注意控制呼吸。

中医运动养生

中医运动养生

整理课件
23
其次,经常打太极拳的老人,血压平均值为130/80毫 米汞柱,而不练太极拳的人则为154/82毫米汞柱。常打太 极拳的老人血管硬化发生率较低,占37.5%,而不练太极 拳的老人血管硬化率占46.6%。又比如做20次蹲下起来的 运动试验,时常打太极拳的人,反应全部正常;而不练太 极拳的人,有35%表现出心脏收缩无力。
整理课件
28
谢谢观赏
整理课件
29
整理课件
8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不出血。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整理课件
24
第三,能锻炼神经系统,提高感官功能。由于打太极 拳时,要求全神贯注,不存杂念,人的思想始终集中在动作 上,故使大脑专注于指挥全身各器官系统机能的变化和协调 动作,使神经系统自我控制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改善神经系 统的功能,有利于大脑充分休息,消除机体疲劳。
整理课件
25
第四,能增强呼吸机能,扩大肺活量。这是因为练太极拳
有氧运动的时间及运动量
(1) 下午四点~七点左右。 (2) 每周进行 5 次或 5 次以上更好些,每次坚持 20 ~ 40 分钟或 1 小时。
整理课件
17
四季有氧运动的注意事项
(1)春季要注意有氧健身,注意防寒保暖,保护皮肤及眼耳。 (2)夏季要注意有氧健身,注意防暑,不适合做比较剧烈的运动,运 动持续时间不宜过长。 (3)秋季要注意有氧健身,注意防止干燥。 (4)冬季要注意有氧健身,注意做好防感冒措施,要合理安排运动量。 (5)冬夏锻炼的七戒六忌:冬季健身七戒:一戒过分剧烈运动,二戒 急于求成,三戒坏天气参加运动,四戒不做准备活动,五戒负重锻炼, 六戒憋气过久,七戒过分激动; 夏季锻炼六忌:一忌在烈日下锻炼,二 忌锻炼时间过长,三忌锻炼后大量饮水,四忌锻炼后立即洗冷水浴,五 忌锻炼后大量吃冷饮,六忌锻炼后以体温烘衣。

中医对于运动养生的指导与建议

中医对于运动养生的指导与建议

中医对于运动养生的指导与建议运动对于人类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它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等。

而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对于运动养生也有着独到的指导和建议。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医在运动养生方面的指导原则和方法。

一、运动种类选择中医倡导根据个人体质和状况选择适合的运动种类。

一般来说,中医认为运动可以分为静坐运动和动态活动两类。

1. 静坐运动:如太极拳、气功、瑜伽等。

这类运动强调内外调和、静心养神,可以缓解身心压力,提升体内活力。

2. 动态活动:如散步、跑步、打太极拳、打羽毛球、慢跑等。

这类运动强调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有助于锻炼肌肉、调节呼吸和促进血液循环。

二、运动时间安排中医提倡根据人体运行规律选择适当的运动时间。

一般来说,中医认为早晨和傍晚是最适宜的运动时间段,因为此时人体阳气最旺盛,气血流通较为顺畅。

若无特殊情况,不宜选择在饭前或饭后立即运动,以避免影响消化功能。

同时,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运动时间,确保有足够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三、饮食调养中医强调饮食与运动的协调。

在运动之前,可以适当进食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水果、酸奶等,以提供能量和营养。

运动结束后,可以摄入适量的蛋白质来帮助身体恢复。

此外,中医也提醒要避免运动过程中过度饥饿或饱腹的状态。

四、运动前后按摩在运动前后进行适当的按摩可以加强肌肉的柔韧性和血液循环。

运动前的按摩可以帮助预防运动损伤,舒缓肌肉压力;运动后的按摩则可以促进乳酸的代谢,加速肌肉恢复。

五、运动与经络理论中医强调运动与经络的关系。

运动可以通过刺激经络来调节气血循环,增强脏腑功能。

比如散步可以刺激足三里、太冲等穴位,达到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

因此,中医建议在运动时,尽量选择一些能够刺激经络的运动方式。

六、运动的强度和量中医主张运动要适度,不宜过量。

运动强度和时间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

对于久坐人群,中医建议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等。

若是长时间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则需要注意适当减少运动强度,以免过度消耗体力。

动静结合:中医推荐的运动养生

动静结合:中医推荐的运动养生

动静结合:中医推荐的运动养生运动是保持健康和延年益寿的重要方式,而在中医养生理念中,注重“动静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概念。

传统中医认为,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因此通过合理的运动方式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气血运行,对于促进身体的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本文将从中医视角出发,介绍中医推荐的运动养生方式,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如何通过运动来保持身体健康。

运动在中医养生中的地位中医强调“道法自然”,即顺应自然规律,调整饮食起居,保持身心和谐。

在中医养生理念中,运动是维持人体阴阳平衡、促进气血畅通、强健筋骨肌肉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中医理论,合理的运动可以调节人体阳气和阴气的平衡,提高气血循环,增强机体抵抗病邪侵袭的能力,从而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效果。

中医推荐的运动方式1. 气功气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独特的养生方式之一,在养生保健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

通过气功锻炼可以调和气机、活血化瘀、强身健体。

常见的气功包括太极拳、五禽戏、易筋经等。

太极拳以其缓慢柔和的动作、呼吸配合、意念集中等特点,被誉为“移动的禅宗”,对于改善身体循环系统、提高免疫力、缓解压力等方面均有显著效果。

2. 散步散步是一种简单而容易实践的运动方式,在中医养生中也备受推崇。

散步不仅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还能调畅气机、舒筋活络。

特别是在大自然环境下散步,可以吸收到更多新鲜空气和负氧离子,有利于放松心情、提升精神状态。

3. 拳术传统武术拳术包含了丰富的拳法套路和技巧,是一种既可以自我防护又能够锻炼身体的运动方式。

拳术讲究“以柔克刚”,注重用意念引导气运动,在练习过程中可以调整呼吸、舒筋活络,有利于提升自我修养和调整身心状态。

4. 八段锦八段锦是一套古老而经典的健身气功操,在中医养生领域备受推崇。

其包含了踌躇坐卧站等多种动作,主要通过舒展肢体、调整呼吸、以达到调畅气机、强身健体的效果。

适合各个年龄段人群练习。

5. 游泳游泳是一项全面而卓效的有氧运动方式,在中医养生理念中也被认为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养生运动

中医养生运动

中医养生运动中医学认为,运动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合理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促进气血循环、调整阴阳平衡,从而达到养生的效果。

在中医养生运动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一、太极拳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拳术,也是一种中医养生运动的重要方式。

太极拳的动作缓慢而连贯,可以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感。

太极拳的练习还可以调整呼吸,增加气血循环,有助于缓解压力和改善睡眠质量。

同时,太极拳还可以通过特定的动作和呼吸方法来调整和平衡人体的阴阳能量。

二、气功气功,又称为“内功”,是中医养生运动中的另一种重要方式。

气功通过调整呼吸和身体的姿势来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

气功的练习可以增强气血的供应,提升免疫力,改善身体各系统的功能。

比如,四季气功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来调养身体,夏季气功可以清热解暑,秋季气功可以润肺养阴,冬季气功可以暖血益肾。

三、五禽戏五禽戏是一种模仿动物动作的健身运动,被誉为中医养生的“五宝”。

五禽戏包括虎、鹿、熊、猴、鸟五种动物的动作,每种动物都有特定的呼吸和动作要领。

五禽戏的练习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灵活性,改善身体各系统的功能。

虎步深蹲可以锻炼腿部力量,鹿摇头可以舒展肩颈,熊托掌可以强化腰腹肌,猴抖身可以增加柔韧性,鸟张翅可以调整呼吸和胸部活动。

四、八段锦八段锦是一种包括八个动作的古代健身法,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宋朝。

八段锦的每个动作都重点练习不同的器官和经络系统。

比如,揉腹可以刺激消化系统,抬头仰望可以锻炼颈肩部,双手攀足可以活络腰部和下肢。

八段锦的练习可以增强全身气血循环,平衡阴阳能量,达到养生的效果。

五、散步散步是最简单且常见的中医养生运动方式之一。

散步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氧气供应,缓解长时间坐姿带来的肌肉酸痛。

中医学认为,散步时最好能保持自然的呼吸和姿势,可以通过锻炼脚踝、膝关节和腰背部等部位,以达到舒筋活络,排毒养颜的效果。

总结起来,中医养生运动是一种有效的保健方式,通过合理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循环、调整阴阳平衡,从而达到养生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的运动养生法
*导读:一提起养生,许多人会觉得是件麻烦的事,其实,生活中简简单单的小动作,不需要多长时间,却对养生大有裨益。

下面就由中医专家为我们讲解:如何通过生活中的简单小动作实现防病养生的目的。

*1、要快乐常捋心包经
心包经就是西医中的胸腺,是人快乐的根源。

心包经从胸中开始,浅出属于心包,通过膈肌,散于胸部、上腹和下腹三焦。

平常可以拍一拍心包经,其实有一个下意识动作,每个人都会做。

当我们心中有气时,胸会觉得很憋,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心包被憋了,我们就会不自觉地用手拍拍胸脯,这就是下意识地拍心包经。

我们可以经常捋心包,捋一捋两乳正中间,拿大拇指轻轻地捋,心中的不快气滞就会被排除掉。

*2、随时随地拍胆经
现在很多人有胆囊问题,一般来讲有三条原因:第一,跟不早睡、老是晚睡有关。

第二个原因跟精神压抑有关。

第三个原因就是长期不吃早饭。

而拍胆经对胆有很好的保健作用:站直了,手随意地放在大腿两侧,中指指尖停留的地方有一个穴位,叫做风市穴。

这个地方是风的市场,最容易进风,往往摁到这个地方会觉得很硬。

要拍胆经,就稍微蹲着点,两个手就这么拍拍,就能锻炼了。

如果有劲,就拍两肋,拍头的两侧,全身拍。

*3、坐着也能解肝郁
想要肝好,一个是锻炼,还有一个就是中国健身气功中的六字诀,其中嘘字诀是专门锻炼肝的。

发嘘这个音,一方面解肝郁、解郁闷,同时肝又藏血,所以它又有止血之功效。

通过发声就能治病,这是中国最古老有效的方法。

解肝郁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宣开两腋。

这是古代一个很好的解肝郁方法,坐着也可以做。

方法是:两个手掌交叉,抱着后脑勺,撑住了,手与肩膀齐平,尽量撑开拉住。

这个动作一下子就把两腋宣开了。

然后,维持这个动作慢慢左转,在左转的过程中,两腋不许合上,慢慢地左转,转到最靠边的时候,屏住呼吸待一会儿。

然后,再慢慢地正过来,再右转。

眼神要拼命地往最后面看。

保证每天左右各做六遍。

这个动作,你坐在办公桌前也可以做,很方便。

*4、挤压六腑锻炼五脏
五脏都藏在肋骨里面,基本按摩不到,治五脏只有一个方法自我锻炼法。

中医是靠六腑来治五脏的,因为五脏与六腑之间是相表里关系。

比如说,同样心脏复苏,西医是靠电击的疗法;而中医上,因为心和小肠相表里,只要在小肠经上找到一个恰当的穴位按住以后,一定会刺激到心脏。

按摩六腑是非常重要的,没事就揉、拍打肚子。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最好的姿势抱着肚子蹲下,穿着平底鞋,脚后跟不许跷起,对五脏都有益处。

*5、下跪可以锻炼胃经
知道怎么锻炼胃经吗?有一个古代人都做,现在人都不爱做的方法下跪。

方法是:直直地跪着,双脚放平,脚心朝天,上身放直,整个胃经就都会受到牵拉。

平时我们可以在床上或在地板上铺上垫子,注意上身一定要保持直直的,就可以帮助锻炼胃经。

每天跪跪,所有的气血就都奔胃经而去了,膝盖有损伤、有关节炎的,会随之好转;而且存积的赘肉会被带走,还可以减肥。

古代男子坐着也有个很好的习惯,就是两手扶住膝盖,这是养胃大法。

因为两个膝盖走的是胃经,两手扶住膝盖,不让膝盖受寒,这叫虎踞坐法,可以锻炼身体。

专家提醒,运动养生随时随地能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