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演示实验的基本原则

合集下载

10个物理演示实验的基础原理及现象

10个物理演示实验的基础原理及现象

1.5 竞速轨道(1)实验目的探究物体运动时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

实验装置实验原理如果两个物体运动的位移相等,但其中一个物体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另一个物体运动过程中有加速也有减速,它们的路程与速度不同,它们运动的时间不同。

操作与现象同时释放两个实心钢球通过同样高度、同样斜率的斜面滚到A、B两条轨道上,其中A 轨道是平直的,B轨道先是平直的,然后凹陷下去,再平直一段距离,接着有爬升上来与A 轨道同一高度,观察两个球到达轨道末端的时间,B轨道钢球先到达轨道末端。

注意事项两球要同时从起点处下落;实验完毕及时将小球收到网袋里。

思考题1、如果凹陷的部分没有平直的一段距离,两球会同时到达终点吗?2、钢球的轻重对实验结果有影响吗?1.6 竞速轨道(2)实验目的探究物体运动快慢的几个因素。

实验装置见仪器照片1.1实验原理两个球如果在斜率相同但空隙不一样的轨道上运动,每个球受到向下运动的合外力大小不同。

虽然两球初始速度相同,当末速度不同。

操作与现象把两个篮球放在两条斜率相等的轨道上,其中A轨道较宽,B轨道较窄。

两个球同时滚下,B轨道的球最先到达终点。

注意事项放置球时,不要用力过猛。

思考题为什么轨道较窄的球会最先到达终点?两个球滚下来快慢的决定因素是什么?1.10 超级碰撞球实验目的1.进一步理解动量守恒原理以及能量守恒原理。

2.观察物体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时力的作用以及能量的转换。

实验装置实验原理当质点系所受外力矢量和为零时,质点系的总动量不随时间变化,这个结论称之为动量守恒定律。

两个高弹性球质量不等,发生弹性对心相向碰撞时,根据动量能量守恒定律,质量较小球返回速率将较大球静止时大的多。

大球和小球的初动能都变成了小球返回的动能,其返回速度会很大。

多球连续正碰时,效果将更加明显。

操作与现象1.两个一大一小的弹性球穿在一根钢丝上,上面的是小球,下面的球最大。

2.释放下面的大球,使其自由下落,可以看到大球弹起的高度远远低于释放它的高度。

10个物理演示实验的基础原理及现象

10个物理演示实验的基础原理及现象

10个物理演示实验的基础原理及现象物理演示实验是学习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些基础物理原理和现象。

本文将介绍10个常见的物理演示实验的基础原理和现象,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现象和原理。

实验一:牛顿第一定律 - 球的惯性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需要一块光滑的桌面和一个小球。

如果我们用手指轻轻地将小球推动,它将在桌面上滚动一段距离然后停下来。

这个实验表明,物体会保持其状态直到有外力作用于它。

实验二:牛顿第二定律 - 力的等效这个实验需要一根弹簧、不同质量的物体和一个支撑物。

我们可以通过将不同质量的物体悬挂在弹簧上,测量其延伸的长度,从而观察到质量对于弹性力的影响。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实验可以证实这一定律。

实验三:光的折射 - 斯涅尔定律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需要一块凸透镜和一支蜡烛。

通过将蜡烛放在凸透镜的一侧,我们可以观察到经过透镜折射的光线。

根据斯涅尔定律,光线在从一种介质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这个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光的传播方式。

实验四:声音的传播 - 空气振动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个张紧的橡皮带和一个共鸣腔来观察声音的传播。

当我们拨动橡皮带,它会振动并产生声音,当我们将共鸣腔靠近橡皮带时,可以听到声音更响亮。

这个实验表明声音是通过媒介的振动传播的。

实验五:热传导 - 金属导热性这个实验需要一些不同材质的金属棒和蜡烛。

我们可以将一个蜡烛点燃并用金属棒的一端接触蜡烛火焰,然后观察火焰的传导情况。

不同材质的金属棒会有不同的导热性,这个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热的传导方式。

实验六:电流的磁场 - 安培环路定律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需要使用一个电池、一个导线和一个铁钉。

将导线绕在铁钉上,然后将电池连接到导线的两端。

我们可以观察到铁钉变成了一个临时的磁铁,这是因为电流产生了磁场,符合安培环路定律。

实验七:光的干涉 - 杨氏双缝实验这个实验需要一块光波通过两个细缝的障碍。

谈谈对物理演示实验的要求

谈谈对物理演示实验的要求

谈谈对物理演示实验的要求课堂演示实验是目前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最多的一种实验教学方式。

它是在课堂上为学生演示,主要由教师来完成,并在实验操作的同时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实验教学方式。

下面,就演示实验的要求作些具体探讨。

一、明确实验目的课堂演示实验的实验目的,并不是由实验内容决定的,而是由课堂教学需要决定的。

通过一个演示实验,究竟要说明什么问题,教师必须对此十分清楚,才能选择典型的实验内容;才能把握好实验演示的重点;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并引导得恰到好处。

二、确保实验一次成功课堂演示实验必须力求一次成功,这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是极其重要的。

若实验不能一次成功,就会削弱学生的信服感。

要想实验一次成功,关键在于教师事先的充分准备。

三、实验现象明显可见课堂演示实验的现象应该十分明显,并且要使学生全都看到。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在设计实验时,应选择现象明显的实验方案;其次,要采取一些具体的技术手段突出实验现象和扩展它的可见度。

常用的技术手段可以有以下几种:1、光线显示若需要学生观察的部分是反射光线显示,例如电表、液柱、量具等,则可采用强光照射该部分或用明亮光线烘托背影,并辅助以色调调节的方法增加可见度和清晰度。

2、投影显示需要让学生观察到的仪器比较小时,若具体观察部位和背景部分分别用非透明结构和透明结构造成,可将该仪器置于投影仪上,让学生观察屏幕上的像。

3、放大显示若需要学生观察的对象只是微小的机械动作或微弱的电磁信号,则可以将其放大。

常用的放大手段包括电磁放大、图像放大和机械放大。

电磁放大通常采用弱信号放大器;图像方式通常采用放大镜、投影、幻灯等;机械放大通常使用杠杆。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综合使用上述几种方法,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四、注意讲、演密切配合在课堂演示实验当中,教师要用讲解配合演示操作。

为了使学生的思维能和教师的演示同步,使学生主动地听课,必须让学生在实验前清楚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和所有仪器,并明确观察现象。

浅谈物理演示实验应重视的四个方面

浅谈物理演示实验应重视的四个方面
◆ ◆ ◆ ◆
浅 谈 物 理 演 示 实 验 应 重 视 的 四个 方 面
◆ 方燕霞
(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威戎中学)
【 摘要】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 , 是以实验 为主 的 自然科学 , 很 多物理现象、 概念、 规律都是通过课 堂演示 实验来 帮助 学生形成物理的概念 、
规律 、 检 验 物 理 理 论 的 标 准 。 演 示 实验 又 是 物理 课 堂教 学 中为 配 合教 学 内容 由教 师 操作 表 演 示 范的 实验 , 通 过 演 示将 物 理 现 象 清 晰 的展
门基础学科 , 然而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 就能很好 的帮助 学生初次接触物
课堂演示实验能使 学生学会通过分析 、 归纳 、 概括 出实验结论 , 进 而培
理 的概 念 、 规律和原理 , 是 一种 很 好 的教 学 手 段 。 通 过 演 示 实 验 , 使 学 生 直 养学生严谨的科 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 通过敏锐 的观察 、 理解 、 使 学生的思 维
示在 学生面前 , 引导 学生观察 , 启发学生思维, 再 配合接 受的 内容使学生认识 、 理 解物理 学的概念及规律 ,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其 演示 实
验 在 物 理 教 学 中的 重要 性 就 不 言 而喻 。 【 关键词】中学物理 演示 实验 教 学效果
物理 的很多概念 、 规律、 定律 , 用文字表达 比较抽象 、 枯燥 , 八 年级学生 掌 握 的物 理 知 识 。 的形 象思 维 优 于 抽 象 思 维 。 教 师在 授 课 时 , 普 遍 感 到 学 生 很 难 接 受 物 理 这 三、 演 示 实 验 要培 养学 生 的思 维 能 力 、 探究能力。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兴 趣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一)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一)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一)引言: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是物理学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并培养其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大学物理演示实验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

正文:一、实验器材准备1. 确定实验目标:在开始实验之前,确定实验的目标和预期结果,以便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和测量方法。

2. 选择合适的器材:根据实验目标选择合适的器材,包括仪器设备、样品和探测器等。

3. 检查器材质量:在开始实验之前,要仔细检查实验器材的质量和状态,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

二、实验操作步骤1. 准备实验样品:根据实验需要,准备好实验样品,并保证其质量和状态符合实验要求。

2. 实验器材的调校:在实验开始之前,要进行器材的调校和适当的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参数设定:根据实验要求,设定实验参数,如实验温度、电流大小等。

4. 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在实验过程中,要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分析,以得出结论。

5. 实验安全措施: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实验安全规定,保证实验的安全运行。

三、实验注意事项1. 注意实验环境:确保实验室环境安全和整洁,防止杂物干扰实验结果。

2. 注意实验时间安排:合理安排实验时间,确保实验能够顺利进行,并预留足够的时间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3. 注意实验技巧:掌握相关的实验操作技巧,以提高实验的效率和准确性。

4. 注意实验数据准确性:在记录实验数据时,要尽量保证数据的准确性,避免误差的发生。

5. 注意实验细节: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实验细节和注意事项,如保持实验器材的干燥和清洁等。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1. 数据处理和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进行适当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例如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统计量,并进行误差分析。

2. 结果展示:将实验结果以适当的图表形式展示出来,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比较实验结果。

3. 结果解释和讨论: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分析实验现象和原理之间的关系,并与理论结果进行比较和验证。

关于物理演示实验的四个要求

关于物理演示实验的四个要求

关于物理演示实验的四个要求
物理演示实验作为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物理演示实验在进行时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探讨物理演示实验的要求。

一、准确性要求
物理演示实验必须保证其结果的准确性,准确性是指实验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误差较小。

准确性的保证主要依靠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过程。

在实验设计方面,需要使用专业的设备和仪器,保证实验的精确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认真操作,确保条件恒定,并采集足够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避免实验数据的偏差。

只有准确的实验结果才能真实地反映物理实验的本质,为学生提供准确的知识基础。

二、安全性要求
物理演示实验需要保证实验者及实验环境的安全。

首先,实验者必须具备必要的实验技能和知识,避免由于操作不当而导致的意外伤害;其次,实验设备必须符合安全标准,可以避免由于设备故障引起的安全事故,实验环境也必须保证干净整洁,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和卫生;最后,实验过程中需要警示实验者注意安全,提醒他们如何应对特殊情况,保证实验的安全进行。

三、可比性要求
1。

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设计

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设计

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设计
x
一、演示实验教学目标
1. 了解物理演示实验的基本原理;
2. 能够正确地使用演示实验装置,熟练掌握实验步骤;
3. 理解实验结果,掌握实验原理;
4. 畅通地表达演示实验的结果及其相关理论,增强实验能力。

二、演示实验基本知识
1. 力学:质点、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力学能、简谐运动等;
2. 热学:热和冷、温度、热量、热容、温度变化,热效应等;
3. 电学:电荷、电场、电势差,电流、电阻、电动势、电路及电路元件等;
4. 光学:光谱、光的传播、像、几何光学、光波特性等;
5. 声学:声音的产生、传播、反射和绕射,音调、回声、音量等。

三、演示实验教学内容
1. 使用力学演示实验,探究力学中的动量定理及其应用;
2. 使用热学演示实验,探究热学中的温度变化,学习热学原理;
3. 使用电学演示实验,体验电学中的电路及其组成,学习电学基础知识;
4. 使用光学演示实验,体验光学中的几何光学,学习光学的主要原理;
5. 使用声学演示实验,体验声学中的音调和音量,学习声学的基本原理。

四、演示实验教学安排
1. 先介绍物理演示实验的基本原理;
2. 学生自学物理演示实验,并实际操作;
3. 指导学生正确地使用演示实验装置,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4. 分析单次实验的结果,指导学生理解实验原理;
5. 将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增强学生的实验能力。

五、考核方法
1. 根据实验报告,考察学生对本次实验的理解;
2. 根据学生操作实验时的实验步骤,考查学生的实验技能;
3. 根据实验结果,考察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4. 根据学生总结报告,考察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

10个物理演示实验的原理与现象

10个物理演示实验的原理与现象

10个物理演示实验的原理与现象1.牛顿摆实验:原理是通过将一质点连接到一根不可伸长、不可弯曲且质量可以忽略不计的绳子上,使其悬挂于一固定点并允许自由摆动,演示了周期性运动和重力作用下的力学波动现象。

2.杨氏模量实验:原理是通过悬挂一个平衡的弹簧,将不同质量的挂物悬挂在弹簧下方,并测量弹簧的伸长量,根据胡克定律推导出弹性模量的测量原理,演示了杨氏模量与弹性形变的关系。

3.光的折射实验:原理是当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两种介质的光速不同,光线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斯涅尔定律,光线在折射面上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一定的关系,演示了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行为。

4.平面镜成像实验:原理是当光线以一定角度入射到平面镜上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并形成一个虚像。

根据镜面法则,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通过平面镜成像实验可以观察到光线的反射特性和虚像的形成。

5.大气压力实验:原理是利用大气压力对液体的压强进行实验观测。

将一个杯装的开放水银柱与一个封闭的水银柱相连,利用大气压力对水银柱施加的压力,观察水银柱的高度变化。

通过这一实验可以测量大气压力并验证大气压力的存在。

6.磁体力实验:原理是在一个磁场中放置一个导体,当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导体会受到磁场力的作用。

根据洛伦兹力定律,当导体与磁场垂直时,磁场会对导体施加一个力,通过这一实验可以观察到电磁力的作用。

7.电容器实验:原理是利用电容器的原理,通过将两块金属板分别连接到正负电极上,形成一个电容器。

当给电容器充电时,电荷会在两个金属板之间储存,根据库仑定律,电容器中的电荷与电压之间满足一定的关系,通过这一实验可以观察到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

8.磁感线实验:原理是将磁铁放置在纸上并撒上铁粉,当磁铁产生磁场时,铁粉会被磁场激活并排列成一定的形状,形成磁力线。

通过这一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磁场的分布和磁感线的形状。

9.声音共振实验:原理是当一个物体在特定频率下受到振动时,另一个物体会因为频率的共振而发生共振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演示实验的基本原则
演示实验是教师进行表演和示范操作,并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实验。

它是物理教学中广为应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它可以用于各种教学环节中。

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有六项应用原则是各位考生需要注意的,只有把握好这一前提,才能运用好演示实验为试讲或说课增色,下面就重点介绍一下这六项基本原则。

1.目的性原则
在演示实验中,明确实验目的有两层含义。

一是教师要有明确的实验目的。

根据实验目的决定有无必要演示,选择什么样的演示,怎样进行演示;二是要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

在演示之前,定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以及怎样做实验。

2.科学性原则
演示实验的设计和解释,必须符合科学性原则,实验中出现误差是难免的,但是不允许出现科学性错误。

3.简单、可靠性原则
在保证符合科学的前提下,只要能说明问题,演示实验必须做到简单、可靠,所用的仪器和操作方法应尽量简单易行。

例:演示低压沸腾可用以下三种方法:
(1)将烧瓶中的水煮沸,加塞,停止加热后水沸腾停止了,再将烧瓶倒置在支架上,往瓶底浇冷水,水又重新沸腾起来。

(2)往瓶中倒入90℃左右的热水,水温低于沸点不沸腾,用抽气机(或针筒)抽气,水就沸腾起来。

(3)用100mL的针筒直接抽取约10mL的90℃左右的热水,将针筒尖端用橡皮帽封住,拉动活塞,针筒内的水就沸腾起来。

比较以上三种方法,显然第三种最符合“三个简单”的要求,所以,凡是能用简单的方法,就不必把演示实验的装置复杂化。

4.直观、明显性原则
所谓直观性就是从实验中就可以直接观察到物理过程,无需经过复杂的推理便能直接揭露其物理本质。

例:演示液体的低压沸腾时,直接抽气演示就比浇冷水演示要直观。

所谓明显性,是指实验的效果明显,而且要使所有的学生都能观察到,这样,就需要增强仪器和实验的可见度。

使实验现象演示直观、明显,可利用以下几种方法。

背景衬托法:一般要求背景的色彩要与所研究的对象的颜色有较大的反差,能引起较强的视觉效果。

例:在演示光的直线传播中,在光的传播路径上喷上烟雾,这样就可以使光路清晰可见。

染色法:对比较透明的液体或不易观察的物理现象,使它带上容易引起视觉的颜色。

例:在演示液体压强的实验中,把压强计中的水染成红色,这样可清晰地看到液体内部的压强的变化规律。

投影法:对于实验器材比较小,且只能水平放置的实验,可通过幻灯机进行放大。

5.趣味性原则
为了提高实验效果,加深学生印象,就要使实验具有较强的趣味性,除新奇的实验现象、意想不到的结果外,形象的模拟、自制的仪器,例如,常见的“小喷泉”、“水果电池”实验等,都能产生较强的趣味性。

6.启发性原则
要使实验具有启发性,应在“趣、疑、难”上下功夫,有趣味才能吸引学生;有疑问才能是学生积极思维;有一定难度并解决它,才能使学生的认识进入更高层次。

三者有机结合,定向引导,就能造成一个向未知探讨的环境。

例:我们拿一张纸和一个分币,从一定的高度松手后,可以发现,分币先落到地面上,这与人们“重的物体先落地”的认识是吻合的;可是,如果我们把纸张揉成一团,再让纸团和分币同时、同高自由落下,则发现它们几乎是同时落到地面上,这个看上去是很简单的实验,却是很有启发性的。

更多面试备考指导查看可点击:
/html/jszp/mianshi/
(温馨提示:对于百度文库的链接全选中即可打开,对于下载的文档按住ctrl+鼠标左键即可打开,点击链接查看更多相应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