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权与公民权之异同

合集下载

张文显《法理学》(第4版)章节题库(第二十二章 法与人权——第二十四章 法与经济)【圣才出品】

张文显《法理学》(第4版)章节题库(第二十二章 法与人权——第二十四章 法与经济)【圣才出品】

第二十二章法与人权一、概念题1.人权(中山大学2011年研;南京理工2011年研)答:人权,是指人的价值的社会承认,是人区别于动物的观念上的、道德上的、政治上的、法律上的标准。

人权是现代法最基本的价值之一。

尊重和保障人权既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一切进步的法的基本特征,也是现代法区别于传统法的基本标志。

它包含着“人的权利”、“人作为人的权利”、“使人成其为人的权利”和“使人成为有尊严的人的权利”等多个层次。

2.人权的法律化(南京大学2010年研)答:法律意义上的人权,以“公民的基本权利”在宪法上予以表现。

基本权利是指那些关于人的先天既存的和后天能够实现的价值在法律上的一般承认。

它与人们自己设定法律关系时明确权利义务的个别承认有着本质的不同。

3.人权的普遍性(人大2012年研)答:人权突出强调人的普遍性尊严和价值。

人权的普遍性,主要的是指,享有人权的主体的普遍性。

人的概念本身就说明人权的普遍性。

对于人权问题的理解,首先就要牵涉对于什么是人的理解,只有理解了什么是人才能更好的理解什么是人权。

对于人的形象的建构是和一定的社会背景有直接关联的。

人权作为一种普遍性的权利,并不排斥对于社会中的某些弱势群体给予特殊的关照和专门强调其权利,这是为了实现人权的真正平等享有,真正实现对于人的尊严的同等尊重。

4.集体人权(人大2011年研)答:集体人权是指由个人所组成的群体或者团体所享有的人权。

它是一种作为有机整体的“人民的权利”。

关于集体权利是不是人权有很多的争论。

它主要包括的具体人权有:①自决权。

人民或者民族自决权在20世纪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逐步被接受为一项国际习惯法规则,被认为是一项重要的人权。

②环境权。

环境权是一种不确定的、尚在争论中的人权。

③发展权。

发展权是最重要的集体权利之一。

发展权是一项综合性的权利,是包含了个人权利的综合性权利。

④和平权和对自然资源和财富的权利等。

这项权利到目前还没有得到国际法的普遍承认。

人权与公民权之异同

人权与公民权之异同

人权与公民权之异同李杰朱向东【内容提要】人权和公民权是两个关系非常密切的概念,它们既有相同之处,又有细微差别。

它们的共同点表现为:起源相同,社会基础和制约条件相同,内容基本相同,价值取向和理论基础相同。

它们的区别体现在:主体不完全相同,适用范围不同,属性不同,表达方式的差异,实施和监督机制的差异,救济途径的差异。

【关键词】人权公民权联系区别比较探源[Abstract]The concepts of human rights and franchise have highly consanguineous relation. There is not only sameness but also nuances between them. The embodiments of common grounds are origin, community foundation and restrict condition, content, and the same tropism of merit and theory foundation. The differences are principal part, the range of application, the property, the mode of expression, the mechanism of implement and intendance, the almsgiving rout.[Key words]human rights; franchise; relation; difference; compare; origin.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引起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

那么,人权与公民权是什么关系呢?笔者简要地分析一下它们的词源和相同与不同之处。

公民权与人权

公民权与人权

《公民权与人权》讲义提纲一、公民权与人权概述1、人权的含义人权是指人基于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所应当享有的权利。

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

人权具有不同的形态、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的保障方式。

2、公民权的含义公民权是指一国宪法和法律所确认和保障的公民所享有的权利。

我国宪法和法律对公民权做了不同的划分,包括基本权利和一般权利、普通权利和特殊权利、第一性权利和第二性权利。

3、公民权与人权的关系公民权来源于人权、公民权与人权在范围上有重合之处。

人权和公民权在范围上、保障方式上、存在形态上、主体上存在差异。

二、公民权与人权的内涵1、公民权的范围(以我国宪法为参考)(1)平等权;(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3)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自由;(4)人格尊严和人身自由不受侵犯;(5)宗教信仰自由;(6)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7)住宅不受侵犯;(8)受教育权;(9)劳动权;(10)休息权;(11)批评监督权;(12)物质帮助权;(13)社会保障权;(14)文学艺术创作权;(15)科学研究权;2、人权的范围(以国际公约为参考)(1)平等权;(2)生命权;(3)人身自由权;(4)受刑事指控者的权利;(5)精神自由权;(6)表达自由权;(7)少数人的权利。

3、公民权与人权的发展趋势(1)从传统国家领域发展到国家间、国际间领域(2)从传统社会经济领域发展到自然生态环境领域(3)从传统人际交往领域发展到网络虚拟领域(4)从关注主体人的权利发展到关注客体权利领域三、警务活动中公民权与人权1、刑事执法与人权保障(1)立案程序与人权(2)侦查程序与人权(3)刑事强制措施与人权(4)超期羁押与人权2、行政执法与人权保障(1)公安行政强制措施与人权(2)治安处置与人权(3)公安行政处罚与人权(4)公安行政救济与人权3、其他警务活动中的人权保障(1)群体性事件与人权保障(2)群体活动与人权保障(3)监管场所与人权保障四、公民权与人权和警察权的博弈1、文化因素导致警察权异化运行中西方文化所推崇的武侠情结、清官情结、神探情结、反黑情结等导致警察权运行偏离法治、程序轨道,客观上助长了警察权力“寻租”现象的蔓延2、当前社会现实状况导致警察权越位运行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矛盾突现期,社会贫富分化现象、民族分裂势力、宗族宗教势力、社会邪恶势力、道德水准滑坡现象、社会剧烈变化等,客观上引发了警察权越位运行3、私权利意识淡漠导致警察权滥用公民私权利意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宪政民主法治思想需要长期的培育。

(本)第二章公民

(本)第二章公民

1.人民与公民
区别:
(1)含义不同 (2)范畴不同: (3)范围不同: (4)表达不同: 相同之处:在主权归属意义上互换
2.臣民与公民
“臣民”是指屈从或者是被动地服从于特定权
力的人,主要存在于专制社会。 本质上:臣民的本质是“奴性”,公民的本 质是“自由” 存在的制度背景:臣民是专制主义制度的产 物,公民则是立宪主义制度的结果 存在的文化背景:臣民赖以存在的文化基础 是传统的“忠君”思想,公民赖以存在的文 化基础是“契约”精神
1.国籍
国籍是指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一种法律上的
身份。它反映了一个人同某一特定国家的固定 的法律联系,是国家实行外交保护的法律依据。 国籍和公民的区别:第一,公民只能限于自然 人,国籍还可用在法人、船舶、航空器等。第 二,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有该国国籍的人 不一定具有公民资格。
2.国籍的取得与丧失


血统主义原则 出生国籍 取得方式 出生地主义原则 混合主义原则


申请
继有国籍 法律事实
我国国籍的取得和丧失 出生国籍:血统主义和出生 地主义相结合 取得的方式 两个前提 继有国籍 三个条件之一 自动丧失 国籍的丧失 主动丧失
原始取得:血统主义和出生地主义相结合的原则 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的, 具有中国国籍;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 出生在外国的,具有中国国籍;如果父母双方或一 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外国,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 国国籍的,则不具有中国国籍;父母无国籍,或者 国籍不明,定居在中国,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 国国籍。 不承认双重国籍 继有取得:申请,①中国人的近亲属;②定居在中 国的;③有其它正当理由的

1.基本权利享有的平等

古代与现代的人权和公民权利

古代与现代的人权和公民权利

古代与现代的人权和公民权利人权和公民权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不仅体现了个人的尊严和自由,也反映了社会的公正和民主。

古代和现代在人权和公民权利的认知、保障和实施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古代和现代的人权和公民权利。

首先,古代的人权和公民权利相对较为有限。

在古代社会,权力集中在君主和精英少数人手中,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往往受到限制。

古代的人权观念多围绕着统治者的至高无上展开,个人的自由和尊严往往被置于次要地位。

例如,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度中,君主享有极大的权力,人民则往往处于被统治的地位,缺乏自由选择和表达意见的权利。

同样,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等古代文明中,人权和公民权利也被局限在有限的范围内,只有特定的社会阶层或贵族才能享有这些权利。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演进,现代的人权和公民权利有了显著的改善。

现代社会强调个人的尊严和自由,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基本的人权和公民权利。

例如,法国大革命的标志性事件之一,1789年颁布的《人权与公民权宣言》,宣告了个人的自由、平等和权利受到法律保护。

这一宣言对后来的人权法律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现代社会的人权意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现代社会中,个人的人权和公民权利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保障和尊重。

例如,现代国家普遍保障公民的权利自由,包括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宗教自由等。

此外,现代社会也注重保障性别、种族、宗教、残疾、性取向等多样性的权利,在这些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现代的公民权利还包括参与政治决策的权利,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这为人民直接参与社会事务提供了机会。

尽管人类社会在人权和公民权利方面有了显著的进步,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全球范围内仍存在着人权侵犯的现象,包括言论限制、压制异见、贫困和歧视等。

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个人隐私和数据保护等问题也变得愈加复杂。

因此,为了更好地保障和实现人权和公民权利,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合作,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和政策,并加强对人权侵犯的监督和制裁。

宪法中的人权与公民权(2)(1)

宪法中的人权与公民权(2)(1)

宪法中的人权与公民权(2)(1)一、宪法中的公民权公民权是作为公民共同体中的一份子、是“国”之民所享有的一种权利,如选举权、参政权等。

公民权的特征,一是权利的主体是公民,二是权利的性质属于“政治参与权”,是公民对国家权力而享有的权利。

(一)公民权是“公民”的权利公民权与公民身份紧密相连,而公民身份又与国家紧密相连。

亚里斯多德“将全城邦人民分成两部分,一为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另一为有益于城邦经济生活,虽为城邦所必须而不必享有政治权利的人们。

”如客民和外侨属于非公民,而公民是那些“参加司法事务和治权机构的人们”,“公众法庭的审判员(陪审员)和公民大会的会员。

”“人们如果一旦参加城邦政体,享有了政治权利,他们就的确是公民了。

”[1]米尔恩认为,“人权是道德权利,不是政治权利。

没有正式的政治组织,人们也能一起生活,而且自古亦然。

食物采集者、狩猎者和游牧者的社会就是这样。

因此,不存在人们仅凭自己是人就享有的政治权利,不存在在一切时间和场合都属于人们的政治权利。

”“只有在以政治方式组织起来的共同体或国家里,才会有政治权利。

它们是政府和受治者以各自的资格所享有的权利。

其具体内容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特定的政府形式。

”[2]马克思也认为,“Droits de l’homme——人权之作为人权是和droits du citoyen——公民权不同的。

和citoyen[公民]不同的这个homme[人]……就是市民社会的成员。

”人作为市民社会的成员,是非政治的人,“人权(Droits de l’homme)无非是市民社会的成员的权利”,“是政治国家的基础、前提。

国家通过人权承认的正是这样的人。

”而公民权则“是政治权利,只有同别人一起才能行使的权利。

这种权利的内容就是参加这个共同体,而且是参加政治共同体,参加国家。

这些权利属于政治自由的范畴”。

[3]我国也有学者指出,公民权是“有特定涵义的、属于宪政范畴的、参与国家的政治权利”。

中国的人权与公民权利

中国的人权与公民权利

中国的人权与公民权利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对于人权和公民权利的探讨一直备受关注。

人权是指每个人作为人类的一员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而公民权利则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的人权与公民权利情况。

一、宪法保障的人权和公民权利中国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和自由。

其中包括言论、出版、结社、信仰、居住、移动、劳动等方面的权利。

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平等权利和义务,保障了公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权利。

二、政府的努力与改进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提高人权保障水平和公民权利保护。

多年来,中国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人权保护和公民权利的实施。

政府积极倡导公民的参与,推动公民的政治参与,鼓励人民在社会事务中发表意见和建议。

三、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权的影响随着中国的快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人民在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方面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此外,中国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改善农村地区的基础建设和民生条件,进一步保障了人民的人权和公民权利。

四、挑战与争议中国在人权和公民权利领域仍面临一些挑战与争议。

有人认为,中国在某些方面仍存在言论自由、网络监控、劳工权益等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解决,在改革和进步中不断完善相关制度,保护人权和公民权利。

五、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人权事务,与各国开展交流合作。

中国加入了一系列国际人权公约,并在人权领域参与国际对话与交流。

中国还通过互联网和媒体渠道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的人权和公民权利发展情况。

六、结语综上所述,中国在人权和公民权利保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提高人权保护水平,为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提供更好的保障。

同时,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加强国际人权事务的参与与推动,促进人权的普遍尊重和保护。

人权与公民权之异同

人权与公民权之异同

人权与公民权之异同
李杰;朱向东
【期刊名称】《行政与法》
【年(卷),期】2005(000)004
【摘要】人权和公民权是两个关系非常密切的概念,它们既有相同之处,又有细微差别.它们的共同点表现为:起源相同,社会基础和制约条件相同,内容基本相同,价值取向和理论基础相同.它们的共同点表现为:同,适用范围不同,属性不同,表达方式的差异,实施和监督机制机的差异,救济途径的差异.
【总页数】2页(P106-107)
【作者】李杰;朱向东
【作者单位】中共唐山市委党校,河北,唐山,063000;中共唐山市委党校,河北,唐山,06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1
【相关文献】
1.人权与公民权的司法保护--从宪法修正案中的"人权入宪"谈起 [J], 陈云生
2.公民权与人权的关系及其完善——从知情权的宪法保障浅谈公民权及人权完善[J], 李玉茹
3.《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与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兼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9条比较 [J], 陈莹莹
4.海外公民权益的国际人权机制保护 [J], 包运成
5.以权利看待民主:人权与公民权在现代民主制中的核心地位刍议 [J], 丁岭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I世纪 MI 年代起 "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将人权作为
国际政治斗争的工具 " 干涉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发展 中国家的内政 " 给人权涂上了浓重的政治色彩 " 因而人 权具有了政治属性 )" 表 达 方 式 的 差 异 ! 公民权 " 一般 各国都在宪法中明确规定 # 而人权 " 有的国家在宪法中 有规定 "有的国家并未在宪法中规定 - 目前将人权写入 宪法的国家近 NI 个 ’) 当然 " 宪法中未规定人权的国家 不等于没有人权 " 因为国际法也是人权法的重要渊源 " 凡是加入人权公约的国家都必须尊重和保障相关人 权 )! 实施和监督机制的差异 ! 公民权的实现靠国内法 保障 " 有司法机关的监督 % 社会监督 % 群众监督和舆论 监督 ) 人权的实现除了国内法和国内机关的保障外 " 还 有国际法和国际人权组织的监督 ) 如 * 公民权利和政治 权利国际公约 + 的保障机制就包括报告制度 % 国家间指 控制度和个人申诉制度 )% 救济途径的差异 ! 公民权被 侵犯时 "在国内通过向有关机关控告 % 检举 % 申诉 % 申请 复议 % 诉讼 % 要求赔偿等途径解决 ) 人权被侵犯时 " 在国 内法律救济手段用尽之后 " 被侵权人仍不满意的 " 还可 以向国际人权委员会申诉 )
!!!"
!!!"
!!!"
!!!"
!!!"
!!!!!!!!!!!!!!!!!!!!!!!!!!!!!!!!!!!!!!!
李杰 ! 朱向东 " 人权与公民权之异同
!"#
平等 $%& 民族平等 $’" 比前部宪法增加了一倍 ( 人权和 公民权水平都是随着经济 % 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而提高 的 " 这就再次证实了马克思的论断 !& 权利永远不能超 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 化发展 $)>?@A(BCD ! 内容基本相同 ! 笔者通过查阅大量资 料 " 进行统计 % 对照 % 比较 " 发现人权与公民权的内容大 体一致 % 基本相同 ) 例如 "EFGE 年 * 法国宪法 + 中的 EH 项 公民权利 "除平等纳税 , 请愿权和弃儿残废人获得公共 救助权H 项权利外 " 其余 EI 项权利在 * 世界人权宣言 + 中 均有反映 )EGEG 年 * 德国魏玛宪法 + 共设 HJ 项公民权 " 其 中CK项与 *世界人权宣言 + 的内容相同 )EGLK 年 * 苏联宪 法 + 中的EC 项公民权利 " 在 * 世界人权宣言 + 中全部都有 体现 ) 又如 "* 世界人权宣言 + 中罗列的权利共 MC 项 "* 公 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 中罗列的权利共 FJ 项 " 内 容完全相同的有 LN项 "还有一些内容是相近的 " 其余为 随着形势发展新增内容或是对原有内容的细化 ) " 价 值取向和理论基础相同 ! 人权和公民权都体现了自由 % 平等 % 正义的价值取向 ) 自由是指在政治上主体在社会 关系中受到保障或得到认可的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活 动的权利 ) 平等是指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处于 同等的社会地位和享有相同的权利 ) 正义是一种法律 应该实现的被普遍承认的道德价值 " 借助于它人们可 以批评和评价法律 ) 不言而喻 " 这些价值取向反映了人 类的共同愿望 ) 人权和公民权的理论基础都是人道主 义 ) 人道主义是关于人的本质 % 使命 % 地位 % 价值和个性 发展的思潮和理论 ) 它的最初形式是欧洲文艺复兴时 期的人文主义 ) 它提倡以人为中心 " 反对以神为中心的 神道主义 )EF%EJ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 启蒙思想家 以 & 天赋人权 $ 的形式进一步提出了自由 % 平等 % 博爱的 政治主张 ) 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人道主 义 " 重视人的地位和价值 " 把一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 为人类解放的目标 " 并指出了实现这一理想目标所需 的具体条件 ) 三 ! 人权与公民权的区别 & 人权 $%& 公民权 $ 都是外来词 " 在外文中都是以不 同的词汇表示的 ! 英语 ",-9& /01") "$0405 /01")*# 法语
%"+

政与
!""#$"%
法 学 论 坛

!!!"
!!!"
!!!"
!!!"
!!!"
!!!"பைடு நூலகம்
!!!"
!!!"
!!!" !!!" !!!" !!!" !!!" !!!" !!!" !!!" !!!"
!!!"
人 权 与 公 民 权 之 异 同
#
李 杰 $ 朱向东
唐山 & 中共唐山市委党校 ’ 河北
!""# 年 $ 月 %# 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 第 二 次 全体会议通过的 ! 宪法修正案 " 将 #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 权 $ 载入宪法 % 引起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 & 那么 % 人权 与公民权是什么关系呢 ’ 笔者简要地分析一下它们的 词源和相同与不同之处 & 一 "# 人权 $ 和 # 公民权 $ 词源探微 公民权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梭伦 ( 约公元前 &$’) 前 (() *执政时期 + 他在改革中颁布了 , 解负令 $% 取消平民 的一切债务 & 人一旦获得公民的身份便受到法律的保 护 & 公民有权担任公职 % 参加公民会议和陪审法庭 % 有 权起诉和上诉 &*%+,-%!’".但当时只有奴隶主 - 贵族和自由民 才享有公民权 % 而奴隶 - 外邦人和被征服的人均无公民 权 + 到了古罗马时期 % 随着罗马战胜马其顿和希腊各 邦 % 原先城邦的国家公民权理想日益被世界公民权理 想所取代 + 担任过罗马执政官的西塞罗 ( 公元前 %"& ) 前#$* 将一切人都应当享有的权利定义为公民权 + 他主 张奴隶 - 外邦人和被征服的人都应当享有公民权 +*!+在 封建社会的法律中没有公民的概念 + 资产阶级夺取政 权后将公民权写进宪法 + 社会主义国家宪法沿用了公 民权概念 +%)&& 年联合国通过的 !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 国际公约 "也使用了公民权概念 + 人权这个词早在公元前 #"" 多年的古希 腊 作 家 索 福克勒 (公元前#)&) 约前#"&*的作品中就出现了 +*$+,-$/). 当然古代的人权含义不同于近现代 + 意大利文艺复兴 初期的伟大先驱但丁 (%!&(0%$!%* 指出 % 人类的目的是 要建立统一的世界帝国来实现普天下的幸福 % 而 # 帝国 的基础是人权 .&*#+,-/&.在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中 % 新兴资产 阶级打出了 , 天赋人权 . 的旗帜 & 马克思 - 恩格斯一方面 充分肯定了资产阶级人权在人类历史上的进步作用 %另 一方面也深刻分析了资产阶级人权的历史局限性和虚 伪性/ // 以形式上的平等掩盖实质上的不平等 &*(+,-##$-(/&. 由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经批判过资产阶级人权 % 所以包括我国在内的绝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在相当长 的一段时间内 % 避讳使用人权这个词 & 据笔者查证 % 从 十月革命到苏东剧变之前几十年时间内 % 在十几个社
全相同 ! 狭义的公民权仅限于有本国国籍的公民 # 而人
权的人指的是自然人 " 除本国公民外 " 还包括在本国领 域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 此其一 ) 其二 " 公民权的主 体是单个人 " 而人权的主体既包括单个人 " 也包括集 体 % 群体如民族 % 国家 % 妇女 % 儿童等 )$ 适用范围不同 ! 在一个特定国家里 "只有本国公民才享有公民权 " 在该 国的外国人和无国籍的人没有公民权 ) 例如各国宪法 中规定 " 选举权 % 被选举权 % 直接或派代表参与国家管 理权 % 政治地位平等权 % 平等担任公职权 % 全民公决权 % 自由回国权 % 担任总统和国会议员的资格等均属于本 国公民专有权利 " 非本国公民不能享有 ) 而各种人权则 适用于一国领域内的所有人 " 包括外国人和无国籍的 人 )! 属性不同 ! 公民权仅有法律属性 # 而人权除了法 律属性外 " 还有道德属性和政治属性 ) 从每个人应当享 有的权利的角度看 "人权属于道德范畴即应有权利 ) 从
" 参考文献 # >E@ 周振想 S 法学大辞典 >P@S 北京 ! 团结出版社 "EGGN$ >T@ #古罗马 $西塞罗S论共和国>P@S王焕生S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EGGF$ >L@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S当代人权>P@S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EGGT$ >N@ % 意大利 & 但丁 S 论世界帝国 >P@S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EGJM$ >M@ % 德 & 马克思 " 恩格斯 S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P@S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EGKI$ >K@ 姜士林 " 陈玮 S 世界宪法大全 ! 上>P@S 北京 !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EGJG$ >F@ 郑杭生 " 谷春德 S 人权史话 >P@S 北京出版社 "EGGN$ >J@ % 德 & 马克思 " 恩格斯 S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P@S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EGFTS >G@ 辞海 % 缩印本 &>P@S 上海辞书出版社 "EGGG$ $ 责任编辑 % 徐 虹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