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消化性溃疡药教学设计
消化性溃疡的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内科护理学授课对象:护理专业学生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消化性溃疡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
- 掌握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要点。
- 熟悉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
2. 技能目标:- 学会运用护理程序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护理评估、诊断及护理措施。
- 能够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饮食和用药指导。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消化性溃疡疾病防治的职业信心。
- 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感、使命感和专业素养。
教学重点:1. 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发病机制。
2. 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并发症。
3.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
教学难点:1.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
2. 消化性溃疡患者的饮食和用药指导。
教学内容: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消化性溃疡?它有哪些临床表现?2. 引导学生了解消化性溃疡的概念、病因。
二、消化性溃疡的病因与发病机制1. 病因: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和胃蛋白酶、非甾体抗炎药、粗糙和刺激性食物或饮料、持久和过度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
2. 发病机制:致溃疡的攻击因子与黏膜的保护因子失去平衡。
三、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与并发症1. 临床表现:上腹痛、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
2. 并发症: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等。
四、消化性溃疡的诊断与治疗1. 诊断: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胃镜、钡餐、粪便隐血试验、幽门螺杆菌检测等)。
2. 治疗:药物治疗(抗酸药、抑酸药、保护胃黏膜药物、抗幽门螺杆菌药物等)、饮食治疗、心理治疗等。
五、消化性溃疡的护理1.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腹痛程度、呕吐物、排泄物等。
2. 饮食指导:合理膳食,避免粗糙、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
3. 用药指导:按照医嘱用药,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4. 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
六、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消化性溃疡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护理要点。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消化性溃疡的护理案例分析。
教案消化性溃疡范文

教案消化性溃疡范文教案:消化性溃疡一、教案背景消化性溃疡是指胃或十二指肠黏膜上发生的溃疡,其特点是反复发作、长期纠缠。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可导致消化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本教案旨在通过讲解消化性溃疡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增强学生对该疾病的了解和预防意识。
二、教案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熟悉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和常见并发症;-掌握消化性溃疡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2.技能目标:-能够提供针对消化性溃疡的合理生活方式建议;-能够预防消化性溃疡的发生。
三、教学内容1.病因和发病机制:-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类固醇抗炎药物使用;-精神因素等。
2.临床表现:-胃痛;-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
3.常见并发症:-消化道出血;-穿孔;-梗阻等。
4.诊断方法:-临床症状和体征;-幽门螺杆菌检测;-胃镜检查等。
5.治疗原则:-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等。
6.预防方法:-控制精神压力;-避免过度劳累等。
四、教学活动1.列举常见的引发消化性溃疡的原因,并分组讨论各组引发溃疡的原因。
2.分组讨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和常见并发症,并由每组进行汇报。
3.按照患者就诊的流程,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医生和患者,模拟进行消化性溃疡的诊断。
4.设计一个小组活动,要求学生就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方法进行讨论,并向班级展示自己的答案。
五、评估方式1.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的表现进行评分。
2.学生完成一份关于消化性溃疡预防措施的练习题。
六、教学资源1.进行小组讨论的教学资料。
2.消化性溃疡预防措施的练习题。
七、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讲解消化性溃疡相关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内容,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旨在提高学生对该疾病的了解和预防意识。
但教案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具体化,比如可以再增加一些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以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评估方式也可以进一步完善,如增加实际操作评估等,以更好地考察学生对消化性溃疡的掌握程度。
教案设计版本(消化性溃疡)

1、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2、良恶性溃疡的鉴别诊断。3、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
对象分析
1、已初步掌握消化性溃疡的特点。2、学生对相关知识充满好奇感。3、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主动性差。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方法
向学生介绍本次课的基本目的
学生听课
讲授法
用PPT演示出本次课的案例,并提出问题:1、患者的初步诊断2、诊断的依据3、进一步的检查
学生思考,然后分组讨论
案例法
课堂讨论法
请学生回答刚才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一一讲解
以小组为单位回答问题
谈论法
对案例再次进行梳理,看看患者每个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是否都符合诊断
学生思考,然后分组讨论
课堂讨论法
随堂练习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来自谈论法总结案例,回顾这次课要掌握的内容
学生听课
讲授法
教学思考
取得的教学效果:1、通过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提高了合作学习的能力。2、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强化了技能培养,学生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3、挖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学生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4、创设情境,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对内科护理学专业的热爱。
教案设计
课程:内科常用诊疗技术总课时数:2授课时间:2014年3月25日
课题
第十一节案例分析——消化性溃疡
教
学
目
标
1、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2、了解本病的病因和发病原理。
3、熟悉本病的治疗原则。
重点
1、消化性溃疡的主要临床表现。2、消化性溃疡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原则。根除幽门螺杆菌的重要性。
不足:1.积极发言的都是每组的活跃分子,没有让学习困难的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并做到学有所思。2.因考虑课堂时间有限,在有些问题的引导上急功近利,一些学生本来可以自己思考出的答案,变成了由我迫不及待地说出。
西咪替丁(抗消化性溃疡)教案.

抑制胃酸分泌药胃壁细胞表面有三种受体:①胆碱M受体:迷走神经兴奋时,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Ach)可扩散至壁细胞表面,与M受体结合;②胃泌素受体:胃窦G细胞(属于内分泌细胞)分泌的胃泌素可经血液循环至壁细胞表面,与胃泌素受体结合;③组胺H2受体:壁细胞邻近的肥大细胞分泌的组胺,可扩散至壁细胞表面,与H2受体结合。
中枢神经系统受到食物等相应的刺激后,壁细胞通过受体(H2受体、M1受体、胃泌素受体)、第二信使和H+,K+-ATP酶(质子泵)三个环节来分泌胃酸。
抑制胃酸分泌药也主要是通过阻断胃壁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或抑制质子泵,从而发挥其抗消化性溃疡作用。
图13-1 抑制壁细胞胃酸分泌要素的作用受体一、组胺H2受体阻断药【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H2受体阻断药通过竞争性地阻断胃壁细胞上的H2受体,抑制基础胃酸分泌和夜间胃酸分泌;夜间胃酸分泌减少对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十分重要,因此本类药物在晚餐后,入睡前服用,成为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首选药。
对胃泌素及M受体激动药引起的胃酸分泌也有抑制作用。
常用的H2受体阻断药抑制胃酸分泌作用较抗胆碱药强而持久,治疗溃疡的疗程短,溃疡愈合率较高,不良反应较少,但是在突然停用H2受体阻断药时,会导致胃酸分泌反跳性增加,需引起注意。
西咪替丁西咪替丁(cimetidine)又称为甲氰咪胍,胃泰美。
【体内过程】口服后迅速由小肠吸收,30min即达到有效浓度,并可维持浓度约为4h。
吸收后分布除脑组织意外的全身组织。
半衰期约为2h。
血浆蛋白结合率15%~20%。
44%~70%以原形从尿中排出,12h可排出口服量的80%以上。
肝脏疾病虽然不影响本药的剂量,但晚期肝脏合并肾功能不良的患者必须减量。
【药理作用】西咪替丁为H2受体阻断药,竞争性地与胃壁细胞上组胺H2受体相结合,可显著性地抑制胃酸分泌。
既能明显抑制基础和夜间胃酸分泌,也能抑制由组胺、五肽胃泌素、胰岛素和食物等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使其酸度降低;对因化学刺激引起的腐蚀性胃炎有预防和保护作用,对应激性胃溃疡和上消化道出血也有明显疗效。
消化性溃疡教案

消化性溃疡教案教案标题:消化性溃疡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消化性溃疡的定义、病因和症状。
2. 掌握消化性溃疡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3. 培养学生对健康生活方式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1. 消化性溃疡的定义和病因。
2. 消化性溃疡的症状和诊断方法。
3. 消化性溃疡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教学难点:1. 消化性溃疡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2. 培养学生对健康生活方式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白板和马克笔。
2. 视频或图片资料,展示消化性溃疡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3. 消化性溃疡的相关资料和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消化性溃疡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
2. 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消化性溃疡,并了解他们对该疾病的了解程度。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消化性溃疡的定义、病因和症状,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2. 介绍消化性溃疡的诊断方法,如内镜检查和呼气试验等。
三、预防和治疗方法(20分钟)1. 分享消化性溃疡的预防方法,包括饮食调理、减少压力、戒烟限酒等。
2. 介绍消化性溃疡的常用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3. 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预防和治疗方法的重要性和效果。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消化性溃疡的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
2. 引导学生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五、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10分钟)1. 强调健康生活方式对预防消化性溃疡的重要性。
2. 分享健康饮食、适当运动和良好心理状态对身体健康的积极影响。
六、小结和反馈(5分钟)1. 总结消化性溃疡的要点和重点。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反馈意见。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和经验。
2. 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疾病的研究和报告,提高他们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对消化性溃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消化性溃疡预防和治疗方法的应用能力。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抗消化性溃疡药(药理学课件)

李某,男,35岁,农民,因间断上腹痛5年、加重1周来 诊。患者自5年前开始间断出现上腹胀痛,空腹时明显,进 食后可自行缓解。常因进食不当或生气诱发,每年冬春季节 易发病。1周前因吃凉红薯后再犯,腹痛较前重,但部位和 规律同前,自服中药后无明显减轻来诊。查体:腹平软,上 腹中有压痛。无肌紧张和反跳痛,全腹未触及包块,肝脾肋 下未触及,Murphy征(-),移动性浊音(-),肠鸣音4次/ 分,双下肢不肿。实验室检查:Hp(+)。临床诊断:十二指 肠溃疡。
立卫生研究院对PU治疗达成共识:Hp
(+)溃疡无论初发还是复发均应根除Hp ,
抗Hp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并不断更新。
Warren和Marshall (澳大利亚)
2 医生可为患者应 用哪些药物治疗?
临床常用的抗消化性溃疡药药物
➢ 中和胃酸药(抗酸药):如胃舒平; ➢ 胃酸分泌抑制药:如奥美拉唑、西咪替丁; ➢ 增强胃粘膜屏障功能药:如硫糖铝、枸橼酸铋钾; ➢ 抗幽门螺杆菌药:如阿莫西林、甲硝唑。
制胃酸分泌。促进胃粘膜黏液-HCO3-屏障,利于 溃疡愈合。
➢ 临床应用:用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缓解 症状作用不如H2阻断药,现已少用)。
➢ 不良反应:偶有口干、失眠、烦躁等。
(四)H+-K+-ATP酶抑制药(PPI)
➢代表药:奥美拉唑 ( omeprazole ,洛赛克)、兰索拉唑(lansoprazole)、泮托拉唑 等。
➢ 是S形或呈弧形弯曲的革兰氏阴性、
微需氧的细菌,生存于胃部及十二指
肠内。Warren和Marshall发现它与慢
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 Nhomakorabea幽门螺杆菌
➢ 世界超过50%人口消化系统携带该菌,
消化性溃疡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护理专业大三学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消化性溃疡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2. 使学生掌握消化性溃疡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用药指导。
3. 培养学生对消化性溃疡疾病防治的职业信心和职业道德感。
教学重点:1. 消化性溃疡的定义、病因及发病机制。
2. 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3. 消化性溃疡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用药指导。
教学难点:1.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
2. 消化性溃疡的护理措施及用药指导。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消化系统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什么是消化性溃疡?它有哪些临床表现?二、讲授新课1. 消化性溃疡的定义、病因及发病机制- 消化性溃疡是指胃肠道黏膜在某种情况下被胃酸/胃蛋白酶消化而造成的溃疡。
- 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黏膜防御力量减弱、非甾体消炎药、胃酸与胃蛋白酶分泌过多、精神、神经及内分泌因素等。
- 发病机制:致溃疡的攻击因子(胃酸、胃蛋白酶、幽门螺杆菌等)与黏膜的保护因子(黏液分泌、前列腺素等)失去平衡。
2. 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临床表现:上腹疼痛、反酸、烧心等。
- 并发症:消化道大量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等。
3. 消化性溃疡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用药指导- 护理诊断:疼痛、营养失调、焦虑等。
- 护理措施:-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包括疼痛程度、出血情况等。
- 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等。
- 用药指导:遵医嘱给予抗酸药、抑酸药、抗幽门螺杆菌药物等。
- 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缓解焦虑情绪。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消化性溃疡的护理要点。
2. 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小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消化性溃疡的护理要点。
2. 布置作业:查阅资料,了解消化性溃疡的最新治疗方法。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课堂讨论等形式,使学生对消化性溃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宋 第26章 抗消化性溃疡药 03

抗幽门螺旋菌药( helicobacter pylon,Hp) 1.背景: 胃内几乎是无菌的 –1982年发现幽门寄生的螺杆菌
抗消化性溃疡药
抗幽门螺杆菌药
Warren and Marshall
两人获得了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电镜下幽门螺杆菌
抗消化性溃疡药
抗幽门螺杆菌药
2.用药原则
800mg,bid 500mg,qid (250mg,qid)
连续使用4周,根除率为82%
抗消化性溃疡药
抗幽门螺杆菌药
联合用药
最新用药指南参考:刘文忠,谢勇,成虹,等.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处理共 识报告[J].胃肠病学,2012,17(10):618-625.
抗消化性溃疡药
抗酸药
能中和胃酸,降低胃内PH的弱碱性无机物 口服直接降低胃内酸度,并降低胃蛋白酶活性,从而减轻 或消除胃酸对溃疡面的刺激和侵蚀,发挥缓解疼痛和促进溃 疡愈合作用
抗消化性溃疡药
用药须知
(3)硫糖铝片在酸性条件下有效,故对十二指肠溃疡疗效好。应 在饭后2—3h给药。本药含糖量较高,糖尿病病人应慎用。不能 与多酶片同服以免降低两者的效价。可出现口干、恶心、便秘 等副作用。 (4)抗菌药物甲硝唑可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按医嘱用 甲氧氯普胺、维生素B6等对抗。使用阿莫西林抗幽门螺杆菌前 应注意有无过敏反应。
第二十六章 抗消化性溃疡药
认知目标
1.熟悉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 2.掌握常用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分类及药
物的剂型、规格、用法等; 3.掌握常用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联合应用
及用药原则;
教学重点:消化性溃疡病人的常用药物的作用、 不良反应、服用须知、禁忌症等;
教学难点:对消化性溃疡病人进行用药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消化性溃疡药》教学设计方案
授
课
教
师
课授班级2016级护理5班专业护理课
程名称药物学基础授课地点教室授课时数
1课时
(50分钟)
学
生
数
40人授课类型专业基础课讲授授课日期2018-10-15
使用的教
材
教材:姚宏黄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中职教材《药物学基础》(第3版)
课
题
名
称
抗消化性溃疡药
设计理念与目的
1、设计理念:依据现代中职教育理念要求、突出能力本位教育兼顾素质本位与人格本位教育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具体在教学中应根据临床岗位要求突出能力目标与知识目标,教学活动采取任务驱动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形式,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职业精神;重视学生智力、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因素在教学中的影响与作用。
2、设计目的:学生学习后能对消化性溃疡病人进行正确用药指导,掌握抗消化性溃疡药的分类、代表药物、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能够对病人及家属进行消化性溃疡病相关知识及用药护理宣教。
教材分析
“抗消化性溃疡药”是由姚宏主编人卫出版社出版的中职教材《药
物学基础》(第3版)第十一章消化系统药的内容。
该教材以现代教育
理论为指南,将药物学的学科特点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了紧密结
合,对传统教材“以药讲病”的模式进行了改革创新,采用了“以病讲
药”的新模式,是一本十分实用的教材,突出情景案例、任务驱动,与
临床接轨,对于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尤为重要。
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学
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解剖生理基础,同时也学习了消化系统疾病的内科护
理,这样的安排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的掌握相关知识,同时也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将相关
教学策略设计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体现做中学、做中教,通过视频、案例、微课、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研讨等形式来实施本次课教学。
1、课前上传微课到班级Q群,布置任务让学生下载微课并预习抗消化性溃疡药的相关内容,完成任务单:连连看的内容;
2、根据学情分析,课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参与度,检测并巩固新知;
3、课后利用问卷星进行课后知识巩固,安排手工制作爱心卡增强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和现场急救的应变和处理能力。
4、教学过程分为组织教学--新知引入——新知呈现——小结、检测及布置作业4个环节。
5、课堂检测以护士执业考试真题为主,检测本节课的知识点。
6、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归纳法、讲授法及视频演示等教学方法;
7、学习方法: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合作研讨、模拟演示等学法。
教学方法和用具教法:任务驱动、影音演示
学法:道具展示、小组讨论、分析归纳
教具:多媒体投影仪、电脑、课件、导学案
影音素材:消化性溃疡视频短片、抗消化性溃疡微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
本次课的主要亮点是创设贴近工作实际的案例情景,通过案
例、自主探究、角色扮演,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学习资源,让学生
在探究过程中学习,实现学习知识的同时兼顾临床思维的培养,
与护理岗位要求相对接,同时与最新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接轨。
通
过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真正体现了做中学、做中教的中职课堂
培养优秀职业人才的特点。
让学生学习之后达到会做出到位的
用药宣教,会说出不同类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选药,会对患者进
行及时的人文关怀的“三会”的目标。
做到教、学、做、说、悟
一体化。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本次课也有遗憾的地方,由于时间原因本次课程采取小组
代表发言的方式,所以不能兼顾一部分较为内向的学生,以后我
会更多关注此类同学,以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的目的;学生对于资
料的整合能力有限,需要给予相关指导,才能更精准。
反思不足,
促进进步。
附:课堂检测题
1.奥美拉唑是一种 D
A、H1受体阻断剂
B、H2受体阻断
C、M1受体阻断药
D、胃壁细胞H+泵抑制药
2.溃疡病应用某些抗菌药的目的是B
A、消除肠道寄生菌
B、抗幽门螺杆菌
C、抑制胃酸分泌
D、收敛止血
E、保护胃粘膜
3.竞争性阻断H2受体使胃酸分泌减少的是 A
A、雷尼替丁
B、氢氧化铝
C、哌仑西平
D、丙胺太林
E、奥美拉唑
4.具有抗幽门螺杆菌作用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是 C
A、西米替丁
B、氢氧化铝
C、枸櫞酸铋钾
D、丙谷胺
E、奥美拉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