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的家》教学设计
2024年语文版《共同的家》教学设计(一年级)

2024年语文版《共同的家》教学设计(一年级)篇一:语文版《共同的家》教学设计(一年级)教学目标:学会3个生字,认识8个字,认识人字头。
练习用( )是( )的家句式说话。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初步懂得应该爱护人和动物、植物生存的环境。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练习用( )是( )的家句式说话,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初步懂得应该爱护人和动物、植物生存的环境。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同学们,今天老师想考考大家,你们知道老师有几个家吗?2.老师呀,有两个家,一个是我的小家,在这个小家里,我有一个和你们一样可爱的女儿,她给我这个小家带来了很多的快乐。
我呢还有一个大家庭,这就是我们这个充满欢笑充满温馨的一(1)班,我非常喜爱我的这两个家。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家,家让我们感觉温暖、感到安全,感到快乐。
不仅我们有家,花鸟虫鱼都有自己的家,你们知道它们的家在哪儿吗?3.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同来学习一首关于家的儿歌。
(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师:范读。
请大家翻开书本第 70 页,听老师读一读,找一找哪几行诗告诉我们花鸟虫鱼的家在哪儿。
你们想不想也像老师一样美美地把这首儿歌读一读呢?师:好!小朋友们自己试着读读课文。
不过,请小朋友们听清老师的要求。
(老师出示朗读要求:把这首儿歌读正确、读流利。
)师:刚才小朋友们读得非常认真。
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生字词是否读准了。
(检查学生生字字音掌握情况、检查学生词儿是否连读。
)三、理解感悟,指导朗读1.谁来说说你找到了谁的家?困2.师:谁愿意和老师进行对话练习(用第一句),老师问,你用朗读来回答老师的问题。
师:哪里是白云的家? 生:蓝天是白云的家。
师:蓝天是谁的家? 生:蓝天是白云的家。
师:老师听出来了,蓝天是白云的家。
师:哪里是谁的家?你回答的时候要让别人听出谁和他的家在哪里。
生:(蓝天)是(白云)的家师:谁愿意像我们刚才一样进行对话练习?师:请你和同桌一起进行对话练习。
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

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共同的家》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所传达的情感和价值观。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朗读能力,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家庭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共同的家》是一篇描写家庭生活的文章,通过描述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表达了对家庭的热爱和珍惜。
2.2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中所描述的家庭生活情景,体会文章所传达的家庭情感。
2.3 教学难点: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家庭的感受。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对课文进行解读,分析课文中的家庭生活情景,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所传达的家庭情感。
3.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庭的感受,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3.3 实践法:学生通过写作、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对家庭的热爱和珍惜。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体会课文所传达的家庭情感。
4.3 解析课文:教师对课文进行解读,分析课文中的家庭生活情景,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所传达的家庭情感。
4.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庭的感受,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4.5 总结:教师对课文进行总结,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珍惜家庭。
第五章:作业布置5.1 写作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家庭的作文,表达自己对家庭的热爱和珍惜。
5.2 朗读作业:让学生回家后朗读课文给家人听,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朗读,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家庭的情感态度。
6.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作文和朗读作业,评价学生对家庭主题的把握和表达能力。
6.3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进行同学间的相互评价,促进学生自我提高和团队意识的培养。
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

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第一章:课题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题《共同的家》的含义,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
2. 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题《共同的家》的含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的感情。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课件或利用黑板,画出一个温馨的家庭场景,如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吃饭。
2.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让学生描述他们所看到的场景。
二、探索家的意义(5分钟)1. 教师提问:“家是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 教师引导学生从家庭的关系、家庭的功能等方面来思考家的意义。
三、分享家庭故事(5分钟)1. 教师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与家人之间的温馨故事。
2.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爱。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课堂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表达对家庭的热爱之情。
第二章:家人的爱与关心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家人之间的爱与关心。
2. 培养学生表达对家人的爱和关心。
教学重点:1. 理解家人之间的爱与关心。
2. 培养学生表达对家人的爱和关心。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表达对家人的爱和关心。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课件或利用黑板,画出家人之间相互关爱的场景,如父母为孩子准备早餐、孩子为父母按摩等。
2.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让学生描述他们所看到的场景。
二、探索家人的爱与关心(5分钟)1. 教师提问:“家人之间的爱与关心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 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来感受家人之间的爱与关心。
三、分享家庭故事(5分钟)1. 教师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与家人之间的关爱故事。
2.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受到家人之间的爱。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课堂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家人之间的爱与关心的重要性。
《共同的家》的教案

《共同的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家园,增强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家园的情感。
3. 引导学生学会与同伴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4. 提高学生运用美术工具进行创意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地球家园的基本知识,如地球的结构、自然资源等。
2. 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学习环保的基本方法。
3. 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4. 进行团队合作游戏,培养团队精神。
5. 运用美术工具进行创意表达,描绘共同的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地球家园的基本知识,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培养团队精神。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地球家园的珍贵,主动参与到环保活动中。
四、教学准备1. 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
2. 美术工具(如画纸、画笔等)。
3. 团队合作游戏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课件、视频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地球家园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关注地球家园的美丽与珍贵。
2. 新课:讲解环保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环保的基本方法,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游戏,培养团队精神。
4. 创作:让学生运用美术工具,结合所学知识,描绘共同的家,表达对地球家园的热爱。
5. 总结: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地球家园的珍贵,主动参与到环保活动中。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地球家园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环保重要性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团队精神的培养。
4. 学生运用美术工具进行创意表达的能力。
七、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地球家园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环保志愿者活动、自然风光考察等。
2.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环保的认识。
3. 开展地球家园摄影比赛,鼓励学生用镜头记录美好家园。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调整。
《共同的家》的教学教案

《共同的家》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共同的家》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培养学生对家庭、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3. 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
2.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家乡和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
2. 引导学生正确表达对家庭、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僻词汇。
2.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巩固所学内容。
3.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庭、家乡和祖国的美好。
五、教学准备:1. 课文《共同的家》及相关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3. 课文插图或相关图片。
一、第一章节:导入和课文阅读教学内容:1. 引入新课,讲解课文《共同的家》的含义。
2. 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教学步骤:1. 开场白:引导学生关注家庭、家乡和祖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教学时间安排:20分钟二、第二章节:课文理解和讨论教学内容:1. 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难点句子。
2.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讨论家庭、家乡和祖国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1. 讲解生僻词汇:逐一解释课文中的生僻词汇。
2. 讨论课文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时间安排:20分钟三、第三章节:情感体验和表达教学内容:1. 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庭、家乡和祖国的美好。
2. 培养学生表达对家庭、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步骤:1. 情境教学:利用课文插图或相关图片,让学生描述和感受家庭、家乡和祖国的美好。
2. 表达爱意:让学生用词语或句子表达对家庭、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时间安排:20分钟四、第四章节: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教学内容: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
2.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步骤:1. 小结课堂内容:回顾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学生的表现。
《共同的家》说课 教案教学设计

《共同的家》说课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背景与目标1.1 教学背景引入主题: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家园。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激发他们关爱家园、保护环境的情感。
1.2 教学目标了解地球家园的基本情况,如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
培养学生关爱家园、保护环境的意识。
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的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与过程2.1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地球家园的图片,了解地球的基本情况。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家园的认识和感受。
介绍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探讨人类活动对家园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保护环境的方法。
2.2 教学过程引入主题:展示地球家园的美丽图片,引发学生对家园的兴趣和好奇心。
学生分享:让学生依次分享自己对家园的认识和感受,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教师讲解:介绍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必要性。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人类活动对家园的影响,并提出保护环境的方法和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观察与讨论:通过观察地球家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讲解与提问:教师对相关概念和知识点进行讲解,并适时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小组合作: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和活动,培养合作和创新的能力。
3.2 教学手段图片和视频:展示地球家园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家园的美丽和重要性。
教学PPT:使用教学PPT,呈现知识点和讨论主题,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
活动材料:提供相关活动材料,如卡片、贴纸等,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进行操作和表达。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思4.1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情况,如发言、讨论等,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和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学生合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沟通交流、协作解决问题等。
4.2 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评价,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共同的家》的教学教案

《共同的家》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
3. 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为保护我们的共同家园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基本知识:地球的位置、地球的结构、地球的环境等。
2. 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
3. 环保知识与实践:环保的基本概念、环保法律法规、环保行动等。
4. 学生如何参与环保: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用电、绿色出行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球的基本知识、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环保案例,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和方法。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从自身做起,参与环保活动。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如环保法律法规、环保案例等。
2. 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如PPT、视频等。
3. 准备环保实践活动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地球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环保知识和实践的认知程度。
3. 学生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和实际行动。
4. 学生对环保意识的提升和转变。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对这个共同家园的了解和认识。
2. 讲解地球的基本知识:介绍地球的位置、结构、环境等,帮助学生建立对地球的基本概念。
3. 分析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讲解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现象,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重要影响。
4. 讲解环保知识与实践:介绍环保的基本概念、法律法规、行动等,引导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和方法。
5. 学生如何参与环保:讨论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用电、绿色出行等具体做法,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七、教学拓展:1. 介绍一些环保组织和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上环保的力量和努力。
《共同的家》的教学教案

《共同的家》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们的国家,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乡土情怀。
3. 引导学生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我们的国家: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历史文化等。
2. 我们的家乡:地理特点、风土人情、经济发展等。
3. 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现状、环保法律法规、环保行动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国家、家乡的相关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认识家乡的特点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图片、视频、案例等。
2. 准备教学PPT,展示教学内容和知识点。
3. 划分学生为小组,准备小组讨论的相关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的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国家知识:介绍我国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等,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们的国家。
3. 讲授家乡知识:介绍家乡的地理特点、风土人情、经济发展等,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4. 环境保护教育:分析家乡的生态环境现状,讲解环保法律法规,引导学生参与环保行动。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家乡的特点和环境保护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和环保意识。
6.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教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国家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认识程度。
2. 学生对家乡地理特点、风土人情、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了解程度。
3. 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包括环保法律法规的了解和环保行动的参与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家乡特色活动,如地方戏曲欣赏、民俗体验等,加深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
2. 开展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提高学生的环保实践能力。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自豪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分析:
《共同的家》是一首儿童诗,通过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作比,形象地写出了世界上的事物都有自己的家,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说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渗透了热爱地球就是热爱自己的家的教育。
课文既传授了知识,又渗透了环保教育。
可读性强,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的空间,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
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知识经验不是太丰富,但是他们活泼、天真、可爱,表现欲望强。
在本课之前学生已学过两首儿童诗,对诗的结构和诵读已有初步的了解。
从本课内容看,学生对本课文中所提事物都比较了解,也比较有兴趣,但对“共同的家”的理解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多读多体会来突破难点。
设计理念: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的指导,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本课教学以朗读为主,边读边展开想象,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
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背诵。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指导学生认识新笔画“撇折”,认识“共、同、家、土、禾、苗、树、林、地、球”10个字,会写“土、云、大、禾”4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
读懂课文内容,感悟家的可爱,初步懂得应该爱护人和动物、植物生存的环境,从而以实际行动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地球。
能力目标:练习用“ ( )是( )的家”句式说话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识字和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
教具准备蓝天、白云、土地、、禾苗、树林、小鸟、大海、鱼儿、地球的课件(或图片);有田字格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理解“家”的涵义
1.小朋友们,放学后你们都回哪儿呀?(板书:家)拼读“jiā”, 谁能来介绍介绍自己的家,你们一家人每天在家里都干些什么啊?你爱自己的家吗?你在家里感觉怎么样?没有家行吗?(点名说)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家”引入,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家,说说自己在家的感受。
问题很简单,但是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明白家就是有爱的地方。
2、小朋友说起自己的家的时候,都有说不完的话,老师从你们高兴的小脸上看出来了,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温暖的家,家里给我们快乐和幸福,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你有家,我有家,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家。
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同来学习一首非常好听的关于家的儿歌。
(板书:2 共同的家),齐读课题。
(指导认识生字:共、同、家)“共同”是什么意思?“共同的家”又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的好习惯。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课件出示课文内容,大家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儿歌。
这首儿歌在我们的课本56页也有。
请用你最美妙的声音朗读课文,注意拿书的姿势,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做到不丢字,不添字。
读后检查,评议。
1.借助拼音,自由拼读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2.小组内互读,把读错的字找出来,互相纠正.
3.检查认读带生字的词语.
(1)小老师带领学生认读生字词(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
(2)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3)去掉拼音,认读生字词。
(4)这首儿歌的生字见你们读得那么认真,忍不住从书中跑出来了。
看,它们来啦!。
课件出示生字
1拼读生字,口头组词。
2口头组词,说记法
过渡:这么多生字词的名字你们都记得,它们高兴极了,邀请你们到家里做客。
两人一组互相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谁的家?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的识字、认字是根本,但是也要遵循循序渐进认知特点。
在整体感知课文(拼音)后,把生词拣出来,让学生读、认。
然后脱掉拼音认读,最后又回到课文中认读。
5.指名汇报:课文写了白云、禾苗、小鸟、鱼儿的家。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充分自学中用多种方法思考,记忆,分析字形,是培养识字能力的捷径。
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和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让我们和白云、禾苗、小鸟、鱼儿一起到它们的家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图片,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配乐播放图片,教师配音)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一望无际的土地上长着绿油油的禾苗,那大片的树林是小鸟的乐园,它们正唧唧喳喳地歌唱。
碧蓝碧蓝的大海里,成群结队的鱼儿正在欢乐的游着。
这就是美丽的大自然,这就是我们共同的家。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看课件,使学生感受山青、天蓝、水绿、花红、鱼儿肥。
这就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家园。
2.指名汇报你观察到的内容,如果学生能够说出课文中的句子更好。
3.假如你就是一朵白云在天上飘,你的心情怎样?把你感受到的告诉大家:(引导学生说出家的感觉:幸福、快乐、自由自在……)所以
蓝天是的家(自己填空——指名填空)
4.假如你就是一只鸟在树林里唱歌飞舞,一条鱼儿在海里游,一棵禾苗在土地上茁壮成长,你的心情怎样?请你自主选择一句填空,并想想为什么?
树林是的家,
小河是的家,
泥土是的家,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对文本的独特感受,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发挥自由的联想去想象,走进诗的意境。
5.小结:白云离不开蓝天,禾苗离不开土地,小鸟离不开树林,鱼儿离不开大海,就像小朋友离不开自己的家一样。
(1)引读:蓝天……土地……树林……大海……
(2)自由读,边读边想像画面——指名读——齐读
6.我们有自己的家。
万物都有自己的家,为什么说“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1)学生思考后指名回答。
(2)理解“我们”不仅仅指人类,泛指地球上的所有生物。
(3)地球为我们提供生存的环境和条件,所以说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4)我们要怎样爱我们共同的家?
(5)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
(自读——指读——齐读)
8.通读全文,体会爱地球的情感。
设计意图:结合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脑海中浮想与词语相关的清晰具体的形象,从而进一步悟出“家”的内涵——温馨、快乐,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教师适时的评价点拨给了学生个性化朗读更大的空间,让他们在体验中把对语言文字独到的理解感悟,通过读张扬出来,从而形成语感。
四、拓展延伸
1.课文为我们介绍的家很美,我这也有一幅美丽的图画。
(出示图画)
请你说说图上都有哪些事物?(蝴蝶、花、草、大地、大山等)
2.你能模仿课文的样子,试着用“()是()的家”句式说一句话吗?
3.把大家的句子连在一起,我们也写出了一首小诗。
(把学生的话有选择地组成一首诗,一起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学完整首诗后,让学生用此句式创编儿童诗。
这种创编,是学生超越生活经验的创造思维,不仅培养了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在运用积累词语和句子,丰富阅历,积淀对语文内涵的感悟。
五、写生字
1.生字朋友听说你们都会作诗了,急着来请你们为它们画像,看看谁最心急!(课件出示:云)
2.介绍新笔画:“撇折”
3.刚才我们已经为“云”组了许多词,快来记记它的样子!
4.它怎样住在田格房子里?(Flash动画)观察笔顺,留意占格。
5.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学生描2个,仿写1个。
六、总结全文
通过学课文,我们知道了,不仅要爱自己的小家,更要爱我们的大家,那就是我们的——地球。
七、作业。
1、小朋友,这首诗很美,课后请小朋友把这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或者背给其他小朋友听,好吗?
2、有兴趣的小朋友还可以学着用“()是()的家”做一首诗。
板书:蓝天
(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