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原发性肝癌中医药血管内介入疗法研究进展

原发性肝癌中医药血管内介入疗法研究进展

[ ] 周 岱翰 , 丽珠 , 宜 强 , .中医 药 对 提 高非 小细 胞 肺癌 中位 生 3 林 周 等
存期 的作 用研 究 [] 广 州 中医 药大 学学 报 ,05 2()25 5 J. 20 ,24 :5 —2 8 [] 周 岱翰 , 丽 珠 , 志 广 .中 医肿 瘤 疗 效 评 价 系 统 在 晚 期 非 小 细 4 林 陶 胞 肺癌 中 的临 床 应 用 [ ] J .中 国肿 瘤 ,0 5 1 (O :5 2 0 ,4 1 )6 4—6 7 5
来 , 行 前 瞻 性 、 样 本 、 中心 的临 床 对 照 研 究 , 进中 医 肿 瘤 学 [ ] 5 M .北 京 :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0 3 人 20 :
6 0—6 2 2 2
[ 稿 日期 ] 2 0 收 08—0 4—1 6
血 管 内 径粗 细不 均 、 流 缓 慢 , 管 发 育 不 全 、 层 平 滑 肌 欠 血 血 中
发达 , 内膜 缺 损 , 乏 神 经 支 配 , 肿 瘤 血 管 组 织 中还 存 在 虹 缺 在
循 环 形 成 。在 临 床 运 用 中 , 普 遍 的 经 肝 动 脉 治 疗 方 法 是 采 最
肝 脏血 运 来 源 于肝 动 脉 的 占 2 % , 发 性 肝 癌 的 血 供 则 5 原
9 %来 自肝 动 脉 , 动 脉 直 接 深 入 到 肿瘤 中心 , 0 肝 少部 分 由 门 静 脉 供 血 。而 门静 脉 分 支 多 在 肿 瘤 的 周 边 , 动 脉 栓 塞 术 后 正 肝
案, 当前临床医学 已进入循证 医学时代 , 强调 临床证据 。中医
药 治疗 规 范 及 疗 效 上 缺 乏 严 格 的 随机 对 照 临 床 研 究 , 要 更 需 多 高 质量 的临 床 证 据 , 一 步 证 明 中医 药 的 疗 效 , 制 定 出 公 进 并

肝癌患者采取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肝癌患者采取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肝癌患者采取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摘要】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应用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8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化疗,研究组化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肝癌患者应用中医药治疗效果良好,并发症率低。

【关键词】中医药;化疗;原发性肝癌【中图分类号】R2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4-0352-02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该病临床发现时多已经为晚期,且多数伴有肝炎、肝硬化及肝功能损害等,因而临床治疗肝癌疾病多强调综合治疗[1]。

中医药对于维护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治疗已经渗入到综合治疗的每个环节,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及介入治疗等[2]。

笔者对8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中医药治疗效果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9月至2014年11月住院部88例肝癌患者进行中医药治疗研究,患者均为原发性肝癌,均符合临床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3]。

患将患者随机均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患者。

对照组患者男性22例,女性22例,年龄55岁~83岁,平均年龄(65.3±4.2)岁;研究组患者23例,女性21例,年龄50岁~80岁,平均年龄(66.0±3.5)岁。

两组对象在上述指标的比较无差异,分组可比。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化疗治疗,FM、FMA等化疗方案进行为期3个月的3个疗程化疗。

研究组所有患者均采取中医药治疗,在中医辨证论治基础上,将丹参、白芍、柴胡、八月札、三棱、生白术、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莪术、郁金等作为基本药方,根据患者症状酌情加减。

黄疸患者可增加金钱草、茵陈、虎杖等;腹水患者可增加车前子、泽泻、商陆、猪茯苓、黑白丑等中药;腹胀患者可增加枳实、厚朴、腹皮、莱菔子等;疼痛患者可增加玄胡、罂粟壳、降香等;出血患者可加仙鹤草、侧柏炭、茜草炭等;水煎服,每日一剂,再配合支持扶正疗法3个月一个疗程1.3 疗效评定指标根据WHO[4]实体瘤治疗疗效评定标准,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以及进展。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化疗等方法相互切入 , 以最大 限度控制 癜积 , 轻患者痛苦 , 减 提高生活质量 , 延长生命。
果改善率 占 8 .%。 62 刘高仁等 ¨ 则通 过治疗前后 自身对照的 方法观察活血化 湿汤对晚期肝癌黄疽患者 总胆红素的影响 , 结果 2 例患者治愈率为 7 .%, 8 8 6 可见活血化湿汤治疗 晚期肝
治疗 的趋势。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型、 肾阴亏型和气 阴两 虚型 , 肝 并分别治 以疏肝健脾理气 , 清
热利胆 、 泻火解毒 , 中益 气 、 脾温 胃, 补 健 养阴柔肝益气 、 凉血
1 因机治 则
当前 , 医学家基于对原发性肝癌病 因病机的认识 , 各 在治 则治法上观点不尽相 同, 体现着不 同的学术思想 。 蔡俊义等 认 为原发性肝癌的病因不 外乎 内、 两个方面 , 外 内因主要 由情 志抑郁导致肝失疏泄 , 由劳倦伤脾 导致脾不健运 I 或 夕 因主要 由湿 、 、 、 内侵肝 胆脾 胃, 过嗜烟酒化湿生热蕴毒 , 热 毒 邪 或 结
等 ,用药以补虚药 、清热药 、活血化瘀药 出现频次高 ,共占
5 .3 其中补虚药 居第一位 , 9 %, 4 清热 药次之 , 利水 渗湿药 、 理 气药也有用到。 张丽莉等 [] , 5 指出 周维顺根据多年临床经验 ,
将原发性肝癌辨证 分为肝郁脾虚型 、湿热聚毒 型、脾气虚弱
和应用范 围广等优点 , 在改善原S ' t 陛肝癌患者的生存 质量 、 控 制病情发展、 延长生存期等方面取得 了可喜成果 , 成为 了临床
治其标、 缓则治本” 的原则 , 在抗癌解毒的基础上 , 针对性使用
清热解毒 、 疏理气 机、 活血化瘀 、 祛湿化痰 、 健脾助运 等治法 ,
后观察 两组临床疗 效之 间的差异 ,结果治 疗组较对 照组在

槐耳颗粒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槐耳颗粒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甘肃医药2021年40卷第4期Gansu Medical Journal ,2021,Vol.40,No.4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居于肿瘤谱的第二位。

根据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肝癌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系统治疗、放疗等。

随着医学界对肝癌治疗观念上的转变,肝癌的治疗提倡在多学科联合诊治基础上,联合中医药进行全身性的综合治疗[1]。

槐耳颗粒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散结之功效,现代中医理论认为其具有扶正固本的抗肿瘤作用,槐耳颗粒联合不同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1槐耳颗粒的作用机制槐耳(Tramets tobiniophila Murr .)为生长在衰老的洋槐、槐树、青檀等树上的药用真菌,槐耳含有多种有机成分和10多种矿物质,主要成份为槐耳菌质,包括多糖、蛋白质、酮体、生物碱等,其活性成分为多糖蛋白(PS-T ),化学结构为6个杂多糖和18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1]。

市售槐耳相关制剂主要有槐耳颗粒和槐耳清膏,关于槐耳颗粒治疗肿瘤的相关文献报道较为常见。

槐耳颗粒的抗肿瘤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并诱导其凋亡、逆转肿瘤细胞的耐药性、抑制血管生成、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阻断乙肝-肝细胞癌及增加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等[2]。

虽然国内外诸多研究已明确凋亡是槐耳颗粒抑制肝癌细胞的一种机制,但对其诱导凋亡的具体途径、作用的靶点及凋亡调控机制等研究相对较少。

包海东[3]观察槐耳颗粒对肝癌细胞HepG2及Huh7的增殖和凋亡变化,检测槐耳颗粒对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 3、PARP 、Survivin 、Bcl-2家族蛋白)、MAPK 和AKT/m TOR 信号通路蛋白、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研究表明,槐耳颗粒诱导肝癌细胞发生自噬,并抑制AKT/m TOR 信号通路和p38MAPK 信号通路起到了抑制自噬的作用,p38MAPK 显著影响Bcl-2家族蛋白及Survivin 表达,且Survivin 可能是其潜在的靶蛋白。

原发性肝癌腹水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原发性肝癌腹水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内蒙古中医药中图分类号:R574.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3-0064-02原发性肝癌腹水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郑伟民*指导老师:朱肖鸿付淑艳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腹水;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综述*浙江中医药大学(310053)2012年3月9日收稿原发性肝癌腹水(肝癌腹水)是临床上颇为棘手的病症,常见腹胀、胁痛、纳差、小便不利等症。

而我国是全球肝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1万人死于肝癌,居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二位[1],并且近年来我国肝癌发病率还呈现总体上升趋势[2]。

肝癌患者一旦出现腹水,提示病程进展快,预后差。

中医药治疗肝癌腹水具有其独特优势,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化疗毒性、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等,为求进一步提高肝癌腹水的临床疗效,笔者现将肝癌腹水的相关临床研究作如下综述。

1病因病机肝癌可由合并肝硬化或癌瘤在肝内增殖导致肝功能严重损害,血浆白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液渗透进入腹腔;或癌瘤、癌栓压迫阻塞门静脉导致门静脉高压,肝淋巴液代偿性增多而外漏进入腹腔;或癌瘤浸润腹膜产生炎症渗液等出现腹水。

祖国医学认为,肝癌腹水成因为脏腑气虚血亏,肝气郁结,外感六淫邪毒,属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其主要病变在于脾、肾、肝三脏,病理因素为气滞、血瘀、水停,以瘀血内结,水湿潴留为肝癌腹水中心环节。

肝癌腹水具有正虚邪实、本虚标实、寒热夹杂的病机特点。

2中医药治疗2.1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两大特色之一,是中医的精髓所在。

庞德湘[3]总结何任名老中医对肝癌腹水的治疗经验:根据肝癌的病情轻重、分期的早晚和腹水的多少谴方用药。

以清理中焦湿热、疏解郁(瘀)毒积聚和调理肝脾、三焦为法。

如病情急重,影响患者呼吸功能之时,则急治其标,重责脾肾,佐以理气除湿利水之剂。

而经历过放化疗的肝癌腹水患者,因正气受到戕伐,多以阳虚为主,应及时治以温阳利水,选真武汤加减。

陈博等[4]总结孙尚见名老中医治疗肝癌腹水经验:肝癌腹水可分成3型论治。

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药治疗研究新进展

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药治疗研究新进展

P 3基 因 蛋 白表 达 , 现该 药 显 著抑 制 5 发 S MMC 7 2 一 7 1细 胞 增 殖 和 促 进 细 胞 凋 亡 ,C 6 A 9 0处理 后 ,5 P 3表 达 增 强 ,e一 B l
2 P 1a 表 达 降低 ,推 测 其 抗 肝 癌 可 、2 rs
1药 理作 用
速 、 度 恶 性 、 转 移 复 发 、 疗 难 度 高 易 治 大 、 存期 短等特 点 , 病率 为 2/ 生 发 21 0 万 ,其 总 体 的相 对 5年 生 存 率 较 低 『 1 ] , 严 重 威 胁 人类 生命 健 康 。 肝 癌 归属 中 医学“ 积 、 聚 、 瘕 、 疸 、 胀 ” 肝 积 瘾 黄 臌 等 病 范 畴 , 中医 药治 疗 肝 癌 在 防 治 肝 癌 复 发 、 转 移 以及 改 善 中 晚期 肝 癌 患 者 的症 状 、 高 生 存 质 量 、 长 生存 期 等 提 延 方 面 具 有 优 势 , 是 原 发 性 肝癌 综 合 治 疗 中不 可 缺 少 的手 段之 一 ,现 将 近 年 中 医 药治 疗 厚 发 性 肝 癌 的 药 理 作 用 及
12 抑 制 肝 癌 细 胞 增 殖 和 诱 导 肝 癌 细 -
胞 凋 亡
王 昌俊 等 以 中 药 复 方 A 9 0 由 C6 ( 莪术 、 白术 、 参 等 组 成 ) 大 鼠灌 胃 , 苦 给 采 集 血 清 , 处 理 人 肝 癌 细 胞 S MC M 一
细 胞 生 长 与分 化 的 作 用 ,发 现 G pi es n
7 2 细 胞 增 殖 明 显 受到 抑 制 。 王 庆 高 71
等旧观 察 到 癌 痛 消 胶 囊 大 、 、 剂 量 中 小 的 和 康 赛 迪 胶 囊 均 有 明 显 的 抑 瘤 作 用 ,造 模 各 组 动 物 的肝 癌 细胞 中均 见

原发性肝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原发性肝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然而单行 P IP I E/ A 的缺点 是 : ①对 于较 大病 灶 , 乙酸 或酒精 无法渗 至全部肿瘤 ; 肝癌 多为富血 管性 , 纯注入 无水 乙 ② 单 醇/ 乙酸易被血流冲刷 、 分流而影响疗效 ; ③不易控制乙醇或
乙酸的流向 , 损害门脉 、 易 胆管等结构 。T C A E联合 P IP I E/ A
成等 因素有关 。此外 ,A E会 损害 正常 肝实 质 , TC 促进 肝硬 化 , 响患者 的生 活质量及生存期 。李兴睿等 通过临床观 影
察认为对可切除 的 P C手术前不宜使用 T C L A E治疗 ; 于不 对
近年相关的文献报道显示 , 合放化疗的疗效明显优于 联
单 纯放疗或单 纯化疗 , 而且多数 : 差异有 显著性 。T C A E结合
肝癌 放射治疗的方法 很多 , 如全 肝移 动条野 、 瘤局部 肿
照射 、 三维适 形 照射等 。三维 适形 放 射治 疗 ( D R 现正 3 C T) 成 为理 想的照射方法 , 它应用 的理论基 础在于增加肿瘤受照
剂量以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和无瘤生存率 , 进而降低远处转
移率 , 且通过减少正 常组 织受 照量 , 改善无并 发症 的生存 率 , 使放射治疗 在肝癌治疗 中的地位 日益提高 。
与治疗方法 、 次数 、 肿瘤 分型与大小 、 门脉癌栓 、 肝功能 C i hd l 分级及 临床分期 密切 相关 , 积极地超选择性肝动脉灌注 化疗 栓塞有助于提高患者 的生 存率。 2 2 经皮局 部消融治疗 经皮穿刺消融治疗肝癌是利用 化 . 学或物 理 方 法 破 坏 肿 瘤 。经 皮 无 水 乙醇 和/ 乙 酸 注 射 或 ( E、A) P IP 1 是经皮穿刺 向肿瘤 内注 入 乙醇 或 乙酸 , 利用无 水

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原发性肝癌 是我 国常见 的恶 性肿 瘤之一 ,其 发病 隐匿 , 恶性程 度高 ,生存期 短 ,死 亡率高。当前 ,对肝癌的治疗仍 以 手术切除为首要措 施 ,但在 临床 病例 中 ,大多数患 者 已无 手 术 指征 ,不适宜根 治性 切除 。近 年来 ,中医药治疗 原发性 肝 癌取得 了可喜 的成 果 ,其在 改善 患者 的生存 质量 、延长 生存 期 、控制病 情发展等方 面起 到重 要作用 ,成 为临床 治疗 的趋 势 。现将 2003年以来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 肝癌的研究作 一综 述 。
气 虚证 患者 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J].甘肃 中医 ,2007, 20(12):25—26.
(编 辑 林 江/杨 继峰 )
原 发 性 肝 癌 的 中医药 治疗 研究 进 展
陆运 鑫 (广 西 中医学 院附属瑞 康 医院 ,广 西 南宁 530011)
Hale Waihona Puke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中医药疗法 ;综述 中图分类号 :I 7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486(2008)03—0096—04
2 临床 研究
2.1 辨 证论 治 王 尚金 -4J将 172例 肝癌 辨证 分为 肝气 郁
结 、气 滞血瘀 、湿热结毒和肝阴亏虚 四型 ,分别用 自拟 的疏肝 消积 汤 、逐瘀消 积汤 、解毒 消积汤 、育 阴消积汤 治疗 ,结果存 活 3~6个 月 98例 ,6~12个月 65例 ,存 活 l5个 月 7例 ,存 活 2年 2例 ,存活时间在 1年以上的 51例 ,占 33.4%。杨传 标等 _5 J对不宜手术 的中晚期肝癌采用扶正 祛邪 的方 法治疗 , 扶正 法有 :健脾 益气法 ,方用 补 中益气 汤加 减 ;滋养肝 肾法 , 方用一贯煎合六 味地 黄丸加减 ;益 养 阴法 ,方用 四君 子加早 莲草 、生地黄 、龟板 、鳖 甲等 。祛邪法有 :清热 利湿法 ,方用茵 陈蒿 汤加 味 ;疏 肝 理气 法 ,方 用柴 胡疏 肝 散 加减 ;活血 化瘀 法 ,方 用桃红 四物汤加莪术 、牛膝、郁金 等。在延长 中晚期肝 癌患者生存期 及提高生存质量方面 ,有 明显 的效果 。刘瑞林 等 l6 J将 48例 晚期肝 癌 ,根据其病因病机 、临床表 现及转归规 律 ,辨 证分为气滞血瘀型 、脾 虚湿 困型、肝胆 湿热 型和肝 肾阴 虚型 ,并分 别选用 了疏肝 理气 、活血化瘀 健脾 ,益 气健脾 、化 湿 、疏 肝活血 ,清利肝胆湿热 、活血化瘀 、滋阴柔肝养血 ,软坚 的治则治疗 ,收到较满意疗效 ,治疗后 1年生存率 达 30.9%。 2.2 基本 方加 减 治疗 刘 朝霞等 _7 J以肝积 方 (柴胡 、莪术 、 清半夏 、陈皮 、生黄芪等 )治疗 中晚期肝癌 36例 ,结果病情稳 定 24例 ,治疗后体重及 卡氏评分较治疗前 明显增 加 ,AFP值 明显降低 。刘子厚等 -8 J观察 自拟方肝胆康治 疗原发性 肝癌 , 将 6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成治疗组 (肝胆康 高 、中 、低 组)和 对照组 (复方斑蝥胶 囊组 ),结果 肝胆康 高 、中剂 量组 抑瘤率 分别为 47.6%、37.9%,说 明肝胆康在缓解症 状 、提高生活质 量及改善 AFP和肝功能 等方 面均优 于对 照组 (P <0.05)。 陈孟溪等 _9 J观察扶正 解毒胶囊 治疗 原发 性肝 癌 25例 ,并 与 25例大 黄唐虫丸治疗 对 比,结果瘤 体稳定率 治疗组 为 60%, 对照组为 52% ,两 组 比较无 显著性 差异 (P >0.05)。但 生 活质量 提 高 稳 定 率 、临 床 症 候改 善 有 效 率 治 疗 组 分 别 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小柴胡汤抗小鼠I-122肝癌作用的核心药群,而小
柴胡汤全方各药群之间存在更为合理的配伍机制。 杨传标等¨副通过大鼠实验研究证实,健脾康复方 对大鼠实验性肝癌脾虚证IGF一ⅡmRNA表达有明 显抑制作用。肝癌脾虚证通过健脾康复方治疗后 病情有所控制,IGF—II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 宋文广等【l引在MMT法抑瘤实验中发现,中、小剂 量参龙散在体外实验中,对SMMC一7721细胞表现 较弱的细胞毒作用,但细胞增殖势态受到明显抑 制,大剂量则呈现明显细胞毒作用,并且呈剂量和 时间依赖性;细胞周期检测显示对细胞周期无明显 影响,但有S期减少的倾向。证实中药复方参龙散 有确切的抗肿瘤效应,其机制包括诱导细胞凋亡和 促坏死作用。 3.3中药单味药的研究刘俊保等Ⅲ3应用白花蛇 舌草注射液能很好地改善肝癌患者的症状,药理研 究表明,其作用机理在于能增强NK细胞的活动 性,诱发IFN及TNF,并促进IL一2的分泌,从而增 强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同时,体外实验表明其水 溶液对人体肝癌细胞的呼吸有明显抑制作用,导致
of Medical
Forum,2004,25(15):37.
2l蒋明东,李少林.三氧化二砷与肝癌治疗的研究进展 [J].重庆医学,2006,35(6):855. 22代志军,刘小旭,薛茜,等.半枝莲含药血清对小鼠肝癌 细胞生长的抑制和诱导细胞凋亡作用[J].中药材,
的;“三结合”即“中西医结合、传统与现代治疗结 合、局部与整体结合”的方法,巧妙运用于肿瘤的发
生发展过程,以取得好的治疗效果。李素领¨2 o认 为破瘀消瘕、散结通络为要。瘀去络亦通,通则不 痛;瘀祛气血行,行则脏腑功能活动正常;健脾扶 正、不忘疏肝理气。健脾不忘疏肝理气,肝气条达, 木能疏土,有助于脾胃之运化;理气则能使血液通 畅,肝脉通畅,有利于破瘀通络药充分发挥作用,改 善肝脏的瘀血状态。郑国灿等¨副通过丹参酮I对 人肝癌细胞(Hep G2)的体外实验研究发现丹参酮 I有抑制Hep G2生长,阻滞Hep G2细胞周期于 G0/G1期的作用,并可通过下调loci一2基因表达、 上调bax基因表达诱导Hep G2细胞凋亡。李东涛 等¨41通过实验研究证实,益气活血软坚解毒法能 明显降低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AFP水平,对失调 的细胞因子TNF—ot及IL—18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湿聚成痰,蕴生热毒结于肝胆;或肝气郁结,气滞血 瘀,继蕴热毒,或湿热毒邪直中肝胆;而湿盛易侮
肝、肝胆气滞血瘀则不能疏土或肝胆湿热易乘脾和 湿痰热瘀毒又互为因果,从而加剧病情的发展,诸 邪互结于肝而形成癌肿;邵梦扬一1认为肝癌病因病 机复杂,其发生与感受湿热邪毒、长期饮食不节、嗜 酒过度以及七情内伤等引起机体阴阳失衡有关。 感受邪毒、饮食损伤、脾气虚弱、肝气抑郁时肝癌的 主要病因,而正气亏虚、脏腑失调则是发病的内在 条件。张赤志"1认为原发性肝癌的病因不外瘀、 毒、痰、虚,或因肝郁气滞,乘侮脾土;或因气滞血 瘀,瘀毒蕴结;或因气滞湿阻,湿毒内蕴,着而不去, 日久痰、湿、瘀交合蕴结,损伤正气,导致肝癌的发 生。病机在于正虚邪实、虚实夹杂。彭胜权旧1认为 肝癌的发病因素虽有诸多方面,但其最主要的病因 是湿浊、热毒所致……湿邪郁久化热化火,火郁成 毒,邪毒结聚,阻塞经络,日久而成癌瘤。又或素体 正气亏虚阴阳气血不足,脏腑功能失调,复感湿热 邪毒,深伏体内,留着不去,久则以引起气机逆乱, 化癌生变。 2.2辨证论治尹先达¨1认为肝癌初期以肝失疏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周宜强¨¨提出中医药防
3.1中医治法的研究
治肿瘤的“抑消三结合理论”,所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即通过中 医药治疗实现抑制肿瘤生长、减少复发转移,多用 扶正培本、攻补兼施的治法,达到延长生命、提高生 存质量的目的;“消”是以活血化瘀、以毒攻毒、软坚 散结治则为主,达到消减肿瘤负荷、消灭肿瘤的目
2008,35(260):8-9.
9何秀兰,周而复,袁尚华,等.王沛教授治肝癌临床经验 总结[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3):70-71. 10曹振健,杨炳奎.中医药治疗26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 临床观察[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6,19(17):
2108.2109.
1l周宜强.中晚期肝癌的治疗经验[J].江苏中医药,2008,

中医对原发性肝癌的认识 中医古典文献中无肝癌之病名,但对肝部肿块
的认识渊源日久。早在汉代以前,《内经》中便有类 似肝癌的症状、体征及成因的记载,如《灵枢・邪气 脏腑病形篇》日:肝脉……微急为肥气,在胁下若覆 杯……”《本神篇》日:“肝大则逼胃追咽……苦膈 中且胁下痛。”《难经・五十六难》日:“脾之积名日 痞气,在胃脘,覆大如盘,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 黄疸,饮食不为肌肤。”这些经文对左上腹及右上腹 肿块作了很形象的描述。《和剂局方》指出“心腹 积聚……大如水碗,黄疸……支满上气,时时腹胀, 心下坚结。”《指迷全生方・诸积篇》日:“腹中形成 肿块,按之不移,推之不动,动则微喘……渐消瘦” 上述的种种描述,极似肝癌的临床表现。提示本病
主要集中于对肝癌病因病机的认识,从而为治疗肝 癌提供有效的方法。谢晶日等‘3 3认为肝癌的病因
作者单位:430000湖北武汉,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营养科
万方数据
・116・
重妻面翅壅羞垫!Q生箜垫鲞筮2翅
方哺1依据肝脾气血的强弱、瘀血痰湿邪气的多少、 肝脏癌毒程度的轻重,常分为肝气郁结型、气滞血
管冬元等[I朝通过实验表明,不同中医治法中药对 大鼠肝癌具有直接作用,能不同程度地调控肝组织 (含肝癌组织)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并推测DIM、 DD25、DD31基因可能与瘀热搏结证有关,清热解 毒治法的作用最为突出。
和提高荷瘤宿主免疫功能作用,研究发现小鼠的 NK细胞、淋巴细胞增殖及IL一2活性处于严重低 下状态,小柴胡汤能显著提高其活性,药群参一枣 一草组对NK细胞和IL一2也有一定提高作用。结 果表明小柴胡汤和参一枣一草组两者抑瘤作用与 其增强免疫功能相关,但小柴胡汤在抑瘤和提高免 疫功能方面效果似乎更好。提示参一枣一草可能
在中医学中属于“积聚”、“瘕瘕”、“黄疸”、“臌胀”、
“胁痛”、“肝积”等范畴。 2原发性肝癌的中医治疗现状 2.1理论研究 目前中医治疗肝癌的理论研究,
泄,气机郁结为主,治当以小柴胡汤化裁衣和解少 阳,疏肝和胃;或以柴胡疏肝散或逍遥散之属加减 以疏肝解郁,理气和营;中期以木郁土虚,肝脾同病 为主,以柴芍六君子汤调理肝脾治其本,并佐以软 坚散结药治其标;末期则应辨为精气血极虚,肝脾 肾同病,此时只可理脾补虚,扶正缓治为上。钱彦
参考文献 l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24. 2叶维法,钟振义.当代肝胆疾病治疗学[M].成都:四川 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50. 3谢晶日,赵刚,梁国英.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药现代研究进 展[j].中国医药导报,2008,5(7):17-18. 4刘书静.邵梦扬诊治肝癌之经验总结[J].江西中医药,
证实犀黄丸含药血清具有诱导肝癌Bel一7042细 胞凋亡的作用。随着含药血清浓度增高,作用时间 延长,其凋亡率增高,最高可达46.85%。随含药血 清浓度增加,癌基因bcl一2、c—myc蛋白表达有减 少的趋势,抑癌基因p53蛋白表达有增加的趋势, 可能是犀黄丸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机制。李江
等Ⅲ。通过实验研究证实,小柴胡汤及其方中参一 枣一草配伍药群有抑制小鼠H22肝癌实体瘤生长
40(9):2-3.
12李素领.运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体会[J].中医
研究,2008,21(12):44舶.
13郑国灿,李智英.丹参酮I对Hep G2细胞抑制作用的体 外实验研究[J].现代中医,2004,32(5):296. 14李东涛,孙桂芝.益气活血软坚解毒法对肝癌患者免疫 因子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5,13 (4):226-232. 15管冬元,方肇勤,梁尚华,等.不同治法对大鼠肝癌相关 基因转录作用的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
原发性肝癌是指发生在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 胞的癌肿,其中肝细胞癌占我国原发性肝癌中的绝 大多数,胆管细胞癌不足5%…。该病病死率高, 远期疗效取决于能否早期诊断及治疗。肝癌起病
隐匿,病程短促,一般估计自起病(临床前期、亚临
床期)至出现症状(临床期)到死亡(临床末期)的 自然病程约2年,自出现临床症状至死亡一般为 4—6个月,短者仅l~2个月嵋’。
细胞死亡;其还可提高癌细胞内cAMP的水平,通
万方数据
基皇堑靼爱奏垫!Q笙筮垫鲞筮!翅
・117・
过调节cAMP与eGMP的比值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13(1):93-95.
蒋明东等[2¨认为三氧化二砷治疗肝癌的机制是诱
导细胞分化,抑制肝癌细胞增殖,是对细胞周期的 各阶段都产生作用的结果。代志军等口引通过实验 研究证实半枝莲提取物高、中剂量血清组有一定的 抑制H22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且呈明显的时效关 系。荧光显微镜下可见部分典型凋亡形态学改变; 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细胞周期各时相中,半 枝莲提取物高、中剂量含药血清组s期细胞所占的 比例明显减少,G1期细胞增多,有明显的诱导凋亡 作用。荆绪斌等旧1通过实验观察汉防己甲素对肝 癌细胞增生的影响,结果证实汉防己甲素能够通过 诱导肝癌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而引起细胞凋亡, 并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中医药防治肝癌是目前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的 热门议题,中医药手段提高肝癌综合治疗的效果是 明确的,其治疗机制是多方面的。从中医药治疗肝 癌的研究现状来看,中医药已经不单纯起减毒增 效、辅助西医治疗的作用,成为了临床治疗的主要 手段之一。我国天然药源丰富,继续筛选对肿瘤有 抑制作用的中药,包括抑制癌细胞增殖、促进癌细 胞凋亡和提高机体免疫以及针对HBV、HCV等病 毒的有效药物,将在临床综合治疗原发性肝癌中发 挥更大的作用。
・115・
・综述・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韩芳
【关键词】中医药;原发性肝癌;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51l(2010)02.0115-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