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规划之道路

合集下载

学校校园规划

学校校园规划

学校校园规划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学生数量的增加,学校校园规划变得尤为重要。

一个良好的校园规划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和有利于学习的环境。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学校校园规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规划。

一、规划目标学校校园规划的首要目标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

这意味着要有合适的建筑物、道路和设施,以确保学生的安全。

此外,规划还应注重学生的舒适度和便利性,提供适宜的休息区域、运动场地和餐饮设施。

最后,规划还应考虑到校园的美观和可持续性,以营造一个令人愉悦的学习环境。

二、建筑设计在学校校园规划中,建筑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建筑物的布局和设计应该符合学校的教育理念和需求。

教学楼应该有足够的教室和实验室,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建筑物的外观和内部装饰应该美观、整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建筑物的设计还应注重节能和环保,采用可持续的建筑材料和技术。

三、道路和交通学校校园规划中,道路和交通也是需要重视的方面。

校园内的道路应宽敞、平坦,以确保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安全。

此外,道路的布局应合理,方便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出行。

学校还应设立交通标识和人行道,引导学生正确使用道路和交通设施。

四、设施和资源学校校园规划中,设施和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应提供充足的教学设施,如实验室、图书馆和多媒体教室,以支持学生的学习。

此外,学校还应提供适宜的休息区域和娱乐设施,以满足学生的生活需求。

同时,学校还应充分利用校园内的资源,如自然景观和绿地,为学生提供一个与自然互动的环境。

五、安全和保障学校校园规划中,安全和保障是无法忽视的重要方面。

学校应制定紧急情况应急预案,并安装监控设备,以确保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安全。

此外,学校还应加强校园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安全意识。

六、环境保护学校校园规划中,环境保护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学校应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并设立垃圾回收点,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学校还应鼓励学生和教职员工节约用水和用电,推广环保的生活方式。

校园步行道路改造工程方案

校园步行道路改造工程方案

校园步行道路改造工程方案1. 项目背景校园步行道路是连接各个教学楼、宿舍区、图书馆等重要场所的重要交通枢纽,对提高校园交通效率、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部分步行道路存在破损、拥堵、不便等问题,给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日常出行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因此,本项目旨在对校园步行道路进行改造,提升校园交通环境,改善校园步行条件,为师生创造更加舒适便捷的出行环境。

2. 项目目标(1)改善校园步行道路的建设状况,保障师生出行的安全与舒适;(2)提高步行道路的承载能力,减缓交通拥堵,增强出行便利;(3)提升校园步行道路的美观程度,塑造优质的校园环境;(4)尊重自然生态,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3. 项目范围本项目主要涉及校园步行道路的改造工程,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步行道路的修复与铺设:对破损严重的道路进行修复,新建部分连接性道路,符合人行道要求的步行道路应铺设砖石、水泥砖或沥青等材料。

(2)绿化与景观设计:通过合理的树木植被和景观设计,在步行道路两侧进行绿化,美化校园环境。

(3)路灯设置:合理设置步行道路的路灯,保障夜间校园交通安全。

(4)交通标志与设施:设置交通标志、导向牌和校园地图等,为行人提供导航与服务信息。

(5)无障碍设施:设置坡道、无障碍通道等,方便残障人士和行动不便者出行。

(6)其他相关设施: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公共座椅、垃圾桶、自行车停放点等其他相关设施。

4. 工程方案(1)步行道路改造1、修复破损的步行道路:对于存在裂缝、坑洼、碎石等问题的步行道路,进行修复工作,保障道路平整、无障碍。

2、新建连接性道路:针对校园内部交通流线较多的区域,在教学楼、宿舍区、图书馆等重要场所之间新建连接性道路,缓解交通压力,提高出行效率。

3、道路材料选择:对于步行道路的材料选择,可根据不同位置的实际需求,采用砖石铺设或者水泥砖、沥青等材料。

4、部分区域设置彩色人行道:选取校园内步行交通量较大的区域,采用不同颜色的人行道材料,提醒行人和车辆保持良好的交通秩序。

教学楼道路布局设计方案

教学楼道路布局设计方案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各类学校教学楼的建设越来越多。

教学楼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其道路布局设计对于提高教学效率、保障师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针对某学校教学楼道路布局设计,提出以下方案。

二、设计方案1.道路规划(1)教学楼入口处设置一条宽敞的主入口道路,方便师生进出。

(2)教学楼两侧设置环形道路,方便师生在教学楼内部进行交通流线引导。

(3)在教学楼内部设置若干条横向道路,连接各楼层教室、办公室等功能区域。

2.道路宽度(1)主入口道路宽度为8米,双向两车道,满足高峰时段的通行需求。

(2)环形道路宽度为4米,双向两车道,便于车辆和行人通行。

(3)横向道路宽度为3米,满足行人通行需求。

3.道路材料(1)主入口道路采用混凝土路面,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和耐磨性。

(2)环形道路和横向道路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便于车辆和行人通行。

4.道路绿化(1)在教学楼入口处设置绿化带,美化校园环境,提升校园文化氛围。

(2)在道路两侧设置绿化带,起到隔离、降噪、美化环境的作用。

(3)在教学楼内部设置绿化景观,为师生提供休闲、放松的空间。

5.交通设施(1)在主入口设置自动感应门,方便师生出入。

(2)在环形道路和横向道路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引导车辆和行人通行。

(3)在教学楼内部设置导向牌,明确各楼层、各功能区域的分布。

三、设计优势1.提高通行效率:合理的道路布局设计,使师生在教学楼内部通行更加便捷,提高教学效率。

2.保障师生安全:宽敞的道路、完善的交通设施,为师生提供安全的通行环境。

3.美化校园环境:绿化带、景观设置,使教学楼道路布局更加美观,提升校园整体形象。

4.适应未来发展:道路布局设计考虑了学校未来发展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四、结论本方案针对教学楼道路布局设计,从道路规划、道路宽度、道路材料、道路绿化和交通设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设计。

该方案旨在提高教学效率、保障师生安全、美化校园环境,为学校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高校校园道路规划与设计研究——以山东理工大学西校区为例

高校校园道路规划与设计研究——以山东理工大学西校区为例

高校校园道路规划与设计研究——以山东理工大学西校区为例阚馨童;朱贺;冯凯;张露露;刘亚奇;王晓原【摘要】高校校园道路系统规划的合理性会对校园环境、校园安全和校园文化产生重要的影响.合理的道路系统规划可以减少校园内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等诸多问题的发生.本文通过研究校园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和设计原则,结合山东理工大学西校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道路体系优化的方法.从校园道路的等级、功能、方式三个角度,提出解决当前校园道路系统问题的优化策略和具体方案,以期为山东理工大学西校区道路交通的改造提供参考,并为高校道路规划设计提供借鉴.【期刊名称】《科技视界》【年(卷),期】2017(000)029【总页数】3页(P15-17)【关键词】高校校园;道路系统;规划设计【作者】阚馨童;朱贺;冯凯;张露露;刘亚奇;王晓原【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智能交通研究所,山东淄博255049;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智能交通研究所,山东淄博 255049;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智能交通研究所,山东淄博 255049;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智能交通研究所,山东淄博 255049;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智能交通研究所,山东淄博 255049;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智能交通研究所,山东淄博 2550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91.12校园道路是人们在校园中行进的载体和校园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校园规划建设的优劣。

因此,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在校园道路的规划设计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曹锐等[1]从校园道路交通和校园交通组织两方面入手,研究大学校园道路交通系统布局规划;李淑庆等[2]运用校园空间布局、环境营造与交通组织相整合的系统设计方法,提出了校园道路交通系统布局优化的相关策略;沈天清等[3]以合肥工业大学翡翠湖校区为例,分析了大学校园建设中道路规划设计的方法;欧阳昉昕[4]通过分析我国高校校园道路交通流量特点,探讨了高校校园道路的功能性规划特点和感知性规划特点。

最新大学校园交通规划-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

最新大学校园交通规划-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

摘要:通过分析近年来我国大学校园规划中道路系统和交通组织的方法与设计思想,结合南京林业大学的为实例,分别就道路系统和交通组织规划关键词:校园交通规划景观步道道路绿化停车规划正文:1 南林交通现况分析1.1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南京林业大学新庄主校区占地1257亩,位于风景秀丽的紫金山麓、碧波荡漾的玄武湖畔,学校中央由东西方向树人路,园丁路和南北方向的梁希路,水杉路以及中间形成环状的求知路,创新路构成学校主要的道路干路网,周围连接通往学生住宿区以及运动场的翠竹路和学子路以及和谐路。

周围毗邻南京主干道玄武大道以及龙蟠路与新庄立交桥,交通较为便利。

梁希路1.2南林交通现状调查根据南林大实际情况和规划需要,设计相关表格并展开调查。

校园内主要道路等级分析设定如下:(宽度≤5m以及单向单车道的次要道路不在考虑范围之内)1.2.1 道路基本信息面积干道总面积40397 m2 ,支路总面积23198m2干道网密度2730/838419=3.2km/km2支路网密度2865/838419=3.4km/km2干道网面积率40397/838419=4.8%支路网面积率23198/838419=2.7%1.2.2 交通量调查信息*注:表格中提到的早高峰指的是上午7:30~8:30,晚高峰指的是下午16:30~17:301.2.3 校园人口主要分布南京林业大学的学生公寓主要分布在和谐路南北两侧,同时和谐路也是学校北二门通往校园内部的主干道,同时和体育馆和图书馆也分布在和谐路两侧,因此和谐路的交通量较大…同时也存在较多交通问题。

2 南林交通需求预测2.1 根据四阶段法确定交通需求2.1.1 出行生成采用交叉分类法计算校园内可能发生的交通发生量和吸引量,公式如下:n ,2,1,,, • • i A A FA P P FP iii i ii i i其中:i P ,i A —根据现状出行生成率数据计算得到的校园发生量和吸引量i FP ,i FA —规划年内的校园交通发生量和吸引两—规划你那人均出行次数—规划年人口规模2.1.2 出行分布从出行生成预测中获取出行发生量和吸引量之后,出行分布环节主要预测未来规划年之内校园之间出行的交换量,这里我们采用增长系数法模型。

清华大学校园规划及城市设计方案东西干道区域改造

清华大学校园规划及城市设计方案东西干道区域改造

地段内形成三条主要的景观路线。路径1在二校门区域的主 轴线上以步行为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可兼容自行车。路径2的曲线将人流引 导至二校门。路径3联系园林形式为主的区域和人工景观为 主的区域的纽带。
方案分析
大讲堂平面
分段设计之规划大讲堂
设计目的: 解决十字路口的公共 空间问题以及十字路 口的交通问题。
处理想法: 大讲堂主要是作为南北 干道和东西干道的一个 交会路口的标志性建筑。 对它而言公共开放性是 非常重要的。同时作为 学校建筑,它又应该有 更多的人性化关怀因此 它的场地需要同时满足 三个尺度的要求。
方案小结2
景 观 朝 向 和 人 流 组 织 分 析 西门处由长长的步道形成强烈的方向感,可以形成景观区之前的
缓冲。桂韵,绿园与荷塘水系形成一个向北的方向感,引导人们 进入景观区。从接待中心开始,观景路线开始变得曲折与复杂, 力图在两条道路中间形成一条景观休闲带。并在二校门前设计一 条绿化步道,加强二校门大礼堂一带的轴线感,同时引导人们进 入历史文化区。
方案设计
分段设计之规划大讲堂
第一层次空间: 讲堂的西、南面因为面向外 向型环境所以需要一个称得 出讲堂尺度的大公共空间。 针对这一点,结合场地原有 的高差,设计了一层层将讲 堂托起的高台,以此作为场 地中的一个宏观的划分边界。
方案说明
分段设计之规划大讲堂
第二层次空间:
利用台地的边缘设置了 一些线性的廊架,作为 中观尺度的比照,同时 也在台地上形成了不干 扰其大尺度的灰空间。
区 域 交 通 规 划 图
上图为区域道路网络规划图,其中将东西主干道二校门段道 路南移以缓解此处东西向的机动车流,南北向的自行车流与 二校门前摄影留念的游客三者之间的冲突。在机动车行驶干 道以外,通过设计形成一套非机动车的网络,从而在很大程 度上缓解了在不同教学区之间穿梭的学生自行车流的压力。 最终将东西主干道改造成为一条主要供机动车以及游客观景 游览的,性质对外的道路。

校园道路城市设计案例

校园道路城市设计案例

校园道路城市设计案例一、南京邮电大学校园道路城市设计案例南京邮电大学是一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的高等学府,校园内道路的设计对于学校的交通流畅和学生的出行安全至关重要。

以下是南京邮电大学校园道路城市设计的十个案例:1. 主干道的设置:校园内设置了一条主干道,连接了各个重要的建筑和学生宿舍,为校园内的交通提供了便利。

主干道宽敞平坦,两侧设有绿化带和人行道,使行人和车辆能够分开通行,确保行人的安全。

2. 分区交通设计:校园内根据不同功能区域的需要,设置了不同类型的道路。

如教学区的道路宽度较大,方便交通流动,而学生宿舍区的道路则相对较窄,减少了车辆通行,保证了学生的安静。

3. 交通流量控制:在校园内设置了交通信号灯和标线,引导车辆按规定的车速行驶。

同时,设置了限速标志和减速带,控制车辆的速度,防止超速行驶,保证校园内的交通安全。

4. 人行道设计:校园内的人行道宽度适中,铺设了防滑材料,确保行人行走的安全。

同时,在人行道两侧设有绿化带和休息区,为行人提供了休憩的场所。

5. 自行车道设置:校园内设置了专门的自行车道,方便学生骑行。

自行车道与人行道分开,避免了行人和自行车相互干扰,提供了安全的骑行环境。

6. 停车场规划:校园内设置了多个停车场,分布在不同的区域,方便师生停放车辆。

停车场的布局合理,设有指示牌和导向线,提供了方便的停车导航。

7. 绿化景观设计:校园内的道路两侧都种植了树木和花草,形成了绿化带,美化了校园环境。

同时,绿化带中设置了长椅和休息区,提供了学生休息和交流的场所。

8. 防滑处理:校园内的道路在设计时考虑到了雨天的湿滑情况,采用了防滑材料进行处理,确保行人和车辆在雨天行走和行驶时的安全。

9. 照明设施:校园内的道路设置了照明设施,保证了夜间行走和行驶的安全。

照明设施充足,并且采用节能的LED灯,减少了能源消耗。

10. 充电桩设置:校园内的道路设有充电桩,方便电动车的充电。

充电桩的位置合理,布局合理,提供了便利的充电服务。

大学校园道路规划设计

大学校园道路规划设计

大学校园道路规划设计大学校园道路规划设计校园是育人的环境,是培养学生具有健康体魄、丰富个性的空间,它应使受教育者从中感受到一种个性成长的需要和心灵成长的力量。

下面店铺准备了关于大学校园道路规划设计的文章,提供给大家参考!1、概况1.1 地理位置及现状分析XX工业大学翡翠湖校区占地面积1500亩,位于XX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南部,座落在风景旖旎的翡翠湖畔,由丹霞路、环湖路、翡翠路环抱,呈“心”形;东临锦绣大道商业区,北倚大学城公共建设区,西傍翡翠湖公园,居XX大学城的中心位置。

新校区内规划一座面积为10公顷的中心湖,依据东、西两侧高、中间低的自然地形,并强化这一特点,将中间狭谷地带作为生态谷,由中心向边缘延伸,渗透于整个大学校园的各个功能块中。

垂直于生态谷,连接谷的东、西高地,是一条理性轴贯穿于校园的主教学区和实验区,是新校区发展标志。

校园绿化用地大部分较为平坦,并有若干低矮山坡和池塘溪流,呈现出江南地区较为典型的山丘地型特征。

新校区现已修建完成的总建筑面积达35万平方米,翡翠湖校区将被建设成容纳14000名一、二年级本科生的教育基地,同时在规划中还预留充分的可持续发展空间。

1.2 公共空间序列轴公共空间序列轴串联校园各特色活动区域,以人工化景观为特色。

可以体现为“三轴多环”结构:“一轴”由“校园主人口、主入口广场”等构成的西北向轴线:“二轴”为由“位于丹霞路上的次入口,学生食堂、服务中心、风雨球场、入口广场、实验楼、教学楼、行政楼等组合出开放性的教学生活空间”构成的南北向轴线;“三轴”为由“次入口、小型的入口广场,喷泉水池组成的体憩广场、教学楼群、教学楼间小型广场”构成的东南轴线。

“多环”为整个校园组团式布局中的道路形成大小不同的环路,这也是翡翠湖校区道路规划的重点。

2、校园道路系统规划2.1 道路系统规划特点(1)规划原则便捷性原则:机动车道沿外环行驶,就近停靠各出入口,而人流为主的道路则与广场、林荫步道相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滨海学院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 ·青岛理工大学黄岛校区 ·青岛市十六中
相关规范 Relevant Specification
SWOT
分析
学校介绍 School Introduction
SWOT
分析
青岛滨海学院
创建于1992年9月的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自立职业高等中学,经过先后更名于2005年3月确定为青岛滨
学校介绍 School Introduction
பைடு நூலகம்
SWOT
分析
青岛理工大学黄岛校区
始建于1952年12月,2004年更名为青岛理工大学,内设三个校区。占地面积约186.8万平方米,普通 本科生28910人。该校工科为主,理科结合,学科特色鲜明。 类别:公立大学
青岛十六中
始建于1954年,市重点中学。 占地70亩,首批市花园式学校和省级绿色学校。
校园规划调研报告
THE Research Report Of Campus Planning
指导老师:刘一光 小组成员:杨莹 施瑶露
张事定 蒋锐初
前期准备
·学校介绍 ·相关规范
实地考察 调研总结 心得体会
目录
Catalog
1
前期准备 Preparation in advance
学校介绍 School Introduction
场地条件:学院场地内有大量的坡地及丘陵, 有些地势复杂的部分进行了适当的改造。其坡 地下方较为平坦的地方用作体育活动场地、布 置最佳朝向的教学用房、宿舍楼区,满足教学 需要以及学生生活需要,并且学院根据地形地 势进行设计,使之形成高低错落,丰富多变的 校园环境。
用地形状:接近于直角梯形,能够满足体育馆、 操场等场地尺寸及长轴南北向的要求,能满足 教学楼采光要求的规范距离以及教学楼一定长 度的要求。
基地内车行路边缘至相邻有出入口的建筑物的外墙间的距离不 应小于3m。 第3.3.1条 地面和道路坡度 一、基地地面坡度不应小于0.3%;地面坡度大于8%时应分成台 地,台地连接处应设挡墙或护坡。
滨海学院
实地考察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2
青岛滨海学院
滨海 学院
1、建筑物、构筑物 2、交通设施 3、室外活动设施
教学区将教学楼置于入口前,与校门口留有一段 很长的缓冲距离,主楼与道路、绿化小品整体呈 现中轴对称,弧形绿地和与之相协调的入口处理, 再加上立面造型,使得校前广场生机勃勃,受到 学生们的喜爱。
海学院。学院建筑总面积52万㎡。学校下设艺术传媒学院、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建
筑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等14个二级学院,共开设36个本科专业、37个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
17000
余人,教职工1093人,专任教师946人。
类别:民办大学
青岛远洋海员职业学校
始建于1976年,隶属于由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 学院成立于1976年,前身为青岛海运学校。 座落在青岛市市南区,地处政务、商务核心地段,有完整配套的学习和生活设施。学院现有校区面积 200余亩,建筑面积123231平方米。 学院开设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航海技术(船舶驾驶/船舶通讯)双专科、轮机工程技术(轮机管理/船 舶电气)双专科、船舶电子电气技术、船舶工程技术、安全技术管理、应用电子技术、海洋工程技术、国 际航运业务管理、物流管理、港口业务管理、邮轮乘务、会计(航运会计)等专业。 学校类型:工科 类别:公办大学 属性:高职专科
四、根据噪声源的位置、方向和强度,应在建筑功能分区、道 路布置、建筑朝向、距离及地形、绿化和建筑物的屏障作用等 方面采取综合措施,以防止或减少环境噪声
相关规范
基地内通路
一、基地内应设通路与城市道路相连接。通路应能通达建筑物 的各个安全出口及建筑物周围应留的空地。
二、通路的间距不宜大于160m。 三、长度超过35m的尽端式车行路应设回车场。供消防车使用 的回车场不应小于12m×12m,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应小于 15m×15m。 第3.2.2条通路宽度 一、考虑机动车与自行车共用的通路宽度不应小于4m,双车道 不应小于7m。 二、消防车用的通路宽度不应小于3.50m。 三、人行通路的宽度不应小于1.50m。 第3.2.3条 通路与建筑物间距
相关规范
基地要求:
基地应至少一面直接临接城市道路,该城市道路应有足够的宽 度,以保证人员疏散时不影响城市正常交通;
二、基地沿城市道路的长度应按建筑规模或疏散人数确定,并 至少不小于基地周长的1/6; 三、基地应至少有两个以上不同方向通向城市道路的(包括以 通路连接的)出口;
四、基地或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应避免直对城市主要干道的 交叉口; 五、建筑物主要出入口前应有供人员集散用的空地,
实地考察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2
青岛滨海学院
滨海 学院
1、建筑物、构筑物 2、交通设施 3、室外活动设施 4、绿化景园
滨海 学院
学校概况:
规划占地1200亩,建有67栋大楼的功能楼群,建筑总 面积54万平方米,已建图书馆2座,有200人以上座位 学术报告厅6个和1600座的礼堂1个,建有13个实验 教学中心,10个校企一体化实体校内实习基地,综合 运动场2个,篮球场15个,网球场3个,排球场8个, 羽毛球场12个,室内体育馆1个,25m×50m泳池游 泳馆1个,形体训练厅1个,建有1.4万平方米的博物馆, 校内建有四个人工湖。
场地分区及介绍:
总平面设计充分考虑到学院地形特点,学 校因前后学校合并问题被道路一分为二 (类似我们学校,但采用的地下通道供学 生通过)。嘉陵江路北侧主校区:南部做 教学区,北部及中部做学生宿舍和体育活 动区;两座餐厅服务于中部和北部不同的 宿舍楼区,其间分布有各种形状的绿化用 地以及周边一圈用作隔离的绿化带。 嘉陵 江路南侧为以前的老校,和主校区类似, 依然是北部、中部为学生宿舍楼,南侧为 教学楼,餐厅覆盖学生宿舍楼。
基地外部现状分析:
1、青岛滨海学院三面被主干道环绕,南 为嘉陵江路,西为团结路,东为江山路, 交通便利,入口设在南侧靠近嘉陵江路, 同时考虑到城市交通噪声影响,学校四 周采用绿化带进行有效的隔声。 2、学校覆盖周围小区,远离工厂及各种 污染源,环境安静优雅,阳光充足、空 气流通。
场地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