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

合集下载

平遥古城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平遥古城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平遥古城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摘要:本文以平遥古城保护实践为例,指出历史文化名城应尊重科学,顺应规律,正确处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不断创新思路,在切实保护好文化遗产的前提下,探索多种合理利用方式,为千年古城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走出一条保护与发展良性循环的健康道路。

关键词:古城保护;文化遗产;平遥Abstract: With the protection of Pingyao Ancient C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should respect science, follow natural law, properly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continuously make innovations and explore various reasonable utilization methods on the premises of earnestly protecting cultural heritage so as to bring new blood and energy to the ancient city with a history of one thousand years and blaze a trail characterizing of benign circulation of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Key words: ancient city protection;cultural heritage;Pingyao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09)06-45(4)平遥古城是中国现存唯一完整的古代县城的原型,也是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典范,198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古代文明的瑰宝山西平遥古城

古代文明的瑰宝山西平遥古城

古代文明的瑰宝山西平遥古城山西平遥古城:古代文明的瑰宝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之一,山西平遥古城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这座城市位于山西省中部,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本文将介绍平遥古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以及其对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历史背景平遥古城建于西周时期,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

它是中国保存最完整、最具特色的古代城市之一。

在明清两代,平遥是山西最重要的商业和金融中心,也是中国著名的金融史学派“平遥学派”的发源地。

平遥的繁荣鼎盛时期,形成了独特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二、建筑特色平遥古城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融合了北方和南方的建筑风格。

整个古城保留着大量的明清时期建筑,以明清古建筑、商业街区和传统民居为主要特色。

在平遥古城的建筑中,主街道和民居的布局非常规整,道路宽敞,石板铺设,尽显古朴典雅的韵味。

古城内的各种建筑,如古庙、古宅、古阁等,具有浓厚的历史氛围,每一座建筑都展现着传统文化的精髓。

三、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以其卓越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于199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这座城市保存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的瑰宝。

平遥古城以其独特的历史风貌和建筑风格,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和学习。

它被誉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典范,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重要意义平遥古城的存在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瑰宝,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探索平遥古城的历史,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商业繁荣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

平遥古城还是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它的存在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中国的过去,为我们研究和传承传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总结:山西平遥古城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以其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于世。

平遥古城历史遗存及保护现状

平遥古城历史遗存及保护现状

平遥古城历史遗存及保护现状摘要:本文主要对平遥古城的历史遗存和保护现状进行了深入解析,平遥古城的保护现状为名城保护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也提出在商业化冲击下古城面临一些保护危机,名城保护应该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利益协调关系,实现可持续保护。

关键词:古城;平遥;保护1.历史文化遗存平遥古城堪称传统文化宝库,文物古迹星罗棋布,举目皆是。

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 处(古城墙、双林寺、镇国寺、文庙大成殿、慈相寺、金庄文庙、日升昌旧址、清虚观、利应侯庙、清凉寺、城隍庙、财神庙),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 处,4 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7 处。

其文物古迹之多,内容之丰富,价值之高,为全国县级城市中所罕见。

1.1完整的古城墙古城墙为“平遥三宝”之一。

城墙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规模小,为夯土城墙;明朝洪武三年经扩建至如今形态。

历经600年风雨,风韵犹存。

平遥古城墙由由以下八部分组成:城门,瓮城,城楼,点将台,护城河,角台与角楼,马面与敌楼等。

1.2古城建筑1.2.1镇国寺“平遥三宝”之一,镇国寺万佛殿建于963,是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品之一,工艺纯美;殿内晚唐风格的彩塑为罕见的五代作品,非常珍贵。

1.2.2双林寺“平遥三宝”之一,于北齐武平二年重建,内存宋、元、明、清各代所作的2062 尊彩色泥塑,从几十厘米至数米不等,生动传神,有“东方彩塑艺术宝库”之称。

1.2.3文庙大成殿重建于金大定三年,雄浑肃穆。

有道教建筑清虚观,重建于元、明时期;结构精湛的龙虎殿,重建于清代;雄踞古城的市楼;闻名遐迩的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旧址,今已辟为中国票号博物馆;还有全国唯一幸存完整的古代县衙——平遥县署自然环境1.2.4魁星楼城墙上的礼制建筑。

位于城东南隅的南城墙顶,魁星是主宰文章兴衰的神,高24米,双层,八角形砖台建于底层,拱券式通道,八角形砖雕楼台建于中层,八角形攒尖顶。

文昌阁位于魁星楼之西,城下文庙建筑群和楼阁遥相呼应,为一方胜景。

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以平遥古城为例

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以平遥古城为例

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以平遥古城为例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以平遥古城为例近年来,随着全球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旅游成为了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旅游开发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平衡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以中国山西省的平遥古城为例,探讨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平遥县,是中国最早设计并完整保存下来的古城之一。

作为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卓越的传统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

然而,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平遥古城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过度旅游开发可能对平遥古城的原始风貌和文化遗产造成损害。

大量的游客涌入古城,可能导致过度的交通拥堵和环境破坏,同时也会对古城内的历史建筑物和文化景点造成磨损和破坏。

考虑到平遥古城的独特性和脆弱性,如何限制游客数量和管理游客行为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旅游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利益冲突也是平遥古城面临的挑战之一。

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提供就业机会和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另一方面,为了保护文化遗产和原始风貌,可能需要限制开发和强制执行严格的保护措施。

如何平衡旅游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利益关系,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解决。

首先,合理规划游客数量。

制定明确的游客容量限制,通过票务系统等手段控制游客流量,避免人流过于密集和过度拥堵,从而减少对古城的损害。

其次,加强游客管理和教育。

开展游客礼仪培训,提高游客的文明素质和文化意识,引导游客爱护古城和文化遗产。

此外,推广低碳旅游模式。

鼓励游客选择步行或骑行等低碳交通工具,减少汽车和摩托车等交通工具对古城周边环境和文化遗产的影响。

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全的保护机制和法律法规。

加强古城保护的法律法规制定和维护工作,设立专门的保护机构,加大执法力度,确保古城荣获保护。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在旅游开发与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实现经济效益和文化保护的双赢。

平遥古城的发展模式

平遥古城的发展模式

平遥古城的发展模式
平遥古城的发展模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案例。

这座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古城,通过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首先,平遥古城注重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在古城内,许多古老的建筑、街道和市井都得到了妥善的保护,不仅保留了古城的原始风貌,也使得古城的文化价值得到了提升。

同时,平遥古城也积极推进文创产业的发展,通过对本地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创新,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为古城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其次,平遥古城注重发展旅游业。

古城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推出特色旅游线路等措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为古城的保护提供了资金支持。

同时,平遥古城还采取了一系列的可持续发展措施,如推广绿色出行、实施垃圾分类等,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旅游环境。

最后,平遥古城还注重与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

通过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共同开发旅游资源、推广旅游线路,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这种协同发展模式不仅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保护和传承地区的文化遗产。

综上所述,平遥古城的发展模式是一个以保护传统文化为核心、以旅游业为主要发展方向、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的综合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既保护了古城的原始风貌和文化价值,又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社
会进步的双赢,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平遥古城发展现状

平遥古城发展现状

平遥古城发展现状
近年来,平遥古城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旅游目的地之一。

这座古城以其保存完好的明清风格建筑、独特的城墙和传统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平遥古城的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是恢复和保护,以及旅游业的发展。

城墙等重要遗址得到了细致的修复和保养,使游客能够欣赏到古城的原貌和历史韵味。

同时,平遥古城采取一系列措施吸引游客,如推出优惠政策、举办传统文化活动等,从而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旅游业的繁荣也带动了平遥古城周边的经济发展。

许多店铺、餐馆、客栈等旅游设施迅速兴起,提供各种服务,满足了游客的需求。

同时,平遥古城的传统手工艺品、特产等也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购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然而,平遥古城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人们越来越担心旅游业发展对古城的原汁原味造成破坏。

因此,平遥古城管理部门和当地居民开始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限制游客的数量和行为,确保古城的可持续发展。

总体来说,平遥古城作为中国珍贵的文化遗产,通过恢复、保护和旅游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经济回报。

然而,为了保持其独特的魅力和可持续发展,我们仍需要持续加强保护与管理,以确保平遥古城能够长久地为人们所欣赏和留传。

山西平遥古城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

山西平遥古城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

山西平遥古城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山西平遥古城位于中国山西省平遥县,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

古城修建于西汉时期,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

平遥古城是中国古代商业和金融中心的典型代表,它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文化和传统,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建筑风格,于199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本文将介绍平遥古城的历史渊源、建筑特色以及保护措施。

一、历史渊源平遥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27年,当时的平遥是晋国的都城。

在隋唐时期,平遥成为著名的商业和金融中心,是当时北方最富有和繁荣的城市之一。

明清时期,平遥进一步发展,成为全国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拥有众多的商业银号和古建筑。

历史的积淀使得平遥古城成为中国古代城市的活化石,保留了大量的历史建筑和文化传统。

二、建筑特色平遥古城的建筑风格以明清时期的府邸、宗祠、堡楼等建筑为主。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城墙和古建筑群,这些建筑融合了北方的雄伟和南方的细腻,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

平遥古城的城墙全长约6169米,高约12米,周围设有72座瞭望台,城门有6座,它们构成了宏伟壮丽的城市防御体系。

在城内,可以看到许多古老的街巷、府邸和宗祠,它们的建筑风格充分展示了当时商业财富的繁荣和文化艺术的精湛。

三、保护措施为了保护平遥古城的建筑和文化遗产,中国政府和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对古城的建筑进行了修缮和保护,确保其安全和稳定。

其次,对古城周边的环境进行了整治,保持了古城的原貌和风貌。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古城的管理和监督,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和规章,确保古城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落实。

同时,政府还注重宣传和推广平遥古城,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总结:山西平遥古城作为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建筑特色。

通过对古城的保护和修缮,政府确保了古城的完整性和原貌。

平遥古城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个历史的见证,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平遥古城的历史与传统建筑

平遥古城的历史与传统建筑

平遥古城的历史与传统建筑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境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

平遥古城的历史悠久,拥有众多传统建筑,是中华古建筑的杰出代表。

本文将从平遥古城的历史背景、传统建筑特点以及其保护和传承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平遥古城的历史背景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时期,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

它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商业和金融中心,被誉为“中国金融博物馆”。

在明清时期,平遥古城发展迅猛,形成了独特完整的城市格局和商业体系,享有盛誉于当时的商业城市中。

平遥古城是中国古代县城的典型代表,曾经是山西第三大城市。

二、传统建筑特点平遥古城的传统建筑充满古朴而庄重的气息,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

平遥古城保留了大量的明清建筑,主要包括宫殿、庙府、商铺、民居等建筑类型。

1. 宫殿建筑平遥古城内的宫殿建筑大多建于明清时期,其中以“崇国府”最为著名。

崇国府是明代平遥府署,面积宏大,规模宏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明代宫殿建筑之一。

它体现了明代建筑的精华,建筑结构稳重,雕画精美,是平遥古城的重要景点之一。

2. 庙府建筑平遥古城的庙府建筑丰富多样,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庙庄”。

庙庄是明清时期城市的重要设施,是文化和信仰的象征。

庙庄通常由殿堂、配殿、牌坊等组成,建筑风格独特,结构巧妙,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

3. 商铺建筑平遥古城的商铺建筑多为明清时期的“跛脚店”,以其独特的形制和装饰艺术在全国范围内闻名。

跛脚店以砖木结构为主,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布局,采用大门、柱子、窗户等元素,展示了明清商务文化的繁荣与风采。

4. 民居建筑平遥古城的民居建筑多为明清时期的“堡式”建筑,是中国北方地区传统的农村建筑形式。

这些民居建筑多为木结构,坚固耐用,内外装饰精美,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民居建筑的布局合理,注重通风和采光,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智慧与精髓。

三、保护与传承平遥古城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充分的保护和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遥古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华侨大学旅游学院酒店管理(高尔夫)李超楠学号:1323151012指导老师:杨文棋摘要:平遥古城是全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平遥古城是全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基于文化资源的文化经济模式,保护与发展文化遗产,并结合可持续发展机制与对策。

保护文化遗产的价值在于供世人观赏、研究与利用,所以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仍然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平遥古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旅游业界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发展似乎是一对对立的矛盾。

一方面每一处世界文化遗产都有其各自的独特性、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因而保护工作便成为第一要务。

而另一方面由于世界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美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因而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成为众多游客的旅游目的地。

但是由于大力发展旅游业,导致了人类的过度活动,有可能会造成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

加之,不少地方为更多地吸引游客,追求更高的票房价值,在遗产地制造大量假古建、人工景点和服务设施,对历史文化遗产“原真性”的破坏更为严重。

因此,如何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业开发和谐地统一起来,使之步人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轨道,便成为一个世界性命题。

尽管世界各遗产地对此进行了不同的探索,且不乏成功的范例,但是由于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的差异,不可能形成统一的模式,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实际出发,认真探讨,自主创新。

一、平遥古城是全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历史城镇不同于一般城镇,它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是人类的历史见证和文明结晶,主要用于生产精神产品,丰富人类精神文化生活。

历史城镇在历史上是区域性经济或政治、文化中心,而现在又是人类的精神生产中心。

从市场经济角度,精神生产也是一种精神产品的开发,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需求,生产不同系列、不同层次的精神产品,同样存在生产与消费、文化与资源、产品与市场的相互关系,明确这种关系,就可以建立城镇历史文化与市场的联系纽带,为历史文化保护的市场运作指明方向。

平遥古城始建于2800多年前的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一公元前782年),据明代史料载,平遥古称陶,周宣王时,大将尹吉甫率师北伐猃狁,至于太原,师次于此,遂增城筑台,教士讲武,古陶城成为周王朝坚固的北方屏障。

在以后的两千多年沧桑岁月中,平遥历来都为中国北方重镇,其历史久远,遗存丰富。

现在境内尚存地面古建筑、古遗存270余处,99处被列为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

尤其是平遥古城的完整保存,更为世界所惊羡。

平遥古城作为古县治所在地,曾几易其址,北魏时县城迁址至此,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现存古城自明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以来,630多年间多次经历战火与动乱的洗劫,即使在新中国建立以后,也曾历经了“大跃进”、大炼钢铁、大办工业,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的冲击,然而也未对古城造成较大的破坏,仍然保存了完整的古城墙、古民居、古街巷、古店铺、古庙宇。

古城墙巍峨壮观,气势恢宏,登临其上顿觉胸襟豁然,既可观赏明代完整的城防工程,又可领略古城内成片明清建筑的韵律美和古城外田园阡陌绿树的自然美。

古城内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青石铺路,古韵犹存;4000处古民居、300座古店铺错落有致,风貌依旧,古气盎然;左道观右寺庙、左城隍右县衙,儒释道三教并存,布局井然;老票号“日升昌”端庄静谧,蕴藏厚重,为中国近代银行业鼻祖;镇国寺保存有五代时期木结构建筑万佛殿,宏伟壮观,别具匠心,为国内仅存;双林寺更是“东方彩塑艺术宝库”,彩塑作品惊世骇俗,与敦煌壁画齐名。

正如国内著名专家阮仪三教授所说: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的中国古代县城的原形,是这一时期汉民族中原地区县城建筑体系的典型代表和汉民族历史文化的宏大载体。

平遥古城还曾经是近代中国的金融中心、银行业的创始地,晋商文化的发祥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语中指出:“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政治、文化、社会、宗教及经济发展的完整画卷。

”二、基于文化资源的文化经济模式文化经济是以文化资源为依托的经济发展形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经济需要文化来支撑,保护文化遗产与保护城镇的文化环境需要经济来支持,两者相辅相成。

以古城文化为依托发展文化经济,是被国内外实践所证明了的成功的古城可持续发展模式,如意大利的威尼斯、奥地利的萨尔斯堡、中国的江苏周庄。

萨尔斯堡城镇人口8000人,年接待游客640万人,平均每位居民需要为400位游客提供服务,每个人都是导游,人均收入2000美元,经济持续发展,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国外对历史古城的发展有两种方法:一是完整保持古代城镇原貌,再现昔日历史情景。

如美国的威廉斯堡,保持11世纪独立前的城镇布局建筑形式,城郊地区保留着那个世纪的风车、磨场、农舍、麦仓,古城服务人员、导游、马车夫、官府侍从都穿着古代的服装。

古城的两端外围专门开辟一片商业区,利用旧时建筑,保持风貌协调,内部设施现代化,出售各类旅游用品。

法国录柯洛和斯特拉斯堡等所有传统建筑原样不动,保持原有风貌,部分房屋设施内部现代化,开设旅馆;二是保持古城特色,展示传统风格,以意大利威尼斯与佛罗伦萨为代表,保持历史遗存原貌,也不排斥现代生活的介入。

这两种方式从环境开发角度来看,前者属于分离型开发,本地居民居住与旅游观光地区分离;后者属于融合型开发,居民生活与旅游观光共存,把当地人拥有的优秀文化和产业的诸要素如习俗、产业、土特产品、庙会、祭祀活动、传统艺术表演等组合起来,开发出市民表演地区文化传统而且游客能亲身体验的交流场所、设施。

从平遥古城的现实来看,第二种发展模式比较合适,人口迁移不等于把它变成一座空城,专门发展旅游,只是降低到一个合适的密度,既不影响古城生活气息与活力,又不会给古城带来环境压力。

对于平遥古城来说,既不破坏古城又要发展经济,寻找古城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以古城文化为依托发展文化经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面向大众的文化观光旅游和古代生活体验———文化旅游;(2)面向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修学旅游、知识旅游;(3)面向相关专业的研究、教育、考察和教学实习基地;(4)发展地方工艺品产业;(5)发展地方土特产加工业和零售业、餐饮业、娱乐业;(6)发展特色交通运输业:马车、骡车、人力三轮车、抬轿子等;(7)繁荣古玩市场。

为了保持古城的完整与文化的真实性,要尽可能恢复古城原有的空间格局,已经拆迁的遗址、遗迹要立碑说明,主要道路恢复石板路,电线下埋。

三、保护与发展文化遗产是地方政府的第一要务平遥古城于1986年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l2月3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然而在申报之初,平遥古城尽管风貌犹存,但由于年久失修,自然毁损、风雨剥蚀和人为毁坏,古城内许多古建筑处于一种濒危境地。

正是以文化遗产申报成功为契机,十年来县委县政府动员群众,全举县之力,聚八方之财,在省、市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郑孝燮、阮仪三、王景慧等知名专家的帮助指导下,自力更生、自我加压、艰苦奋斗,坚持“保护为先、适度开发、综合整治、协调发展”的方针,展开了大规模的古城保护工作。

制定古城保护规划科学的保护规划,既是遗产保护的决策依据,也是保护工作实施的法律依据。

平遥县政府坚持保护为重,规划先行。

政府主导,一是组建成立全省旅游行业首家股份制企业平遥古城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二是门票管理体制的改革,实施古城景区门票一票制,大大加快了平遥古城由社区向景区的转变过程;三是组建成立了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和城市管理监察大队,形成了旅游业政府主导,民营、股份齐头并进的局面;四是通过打包整合旅游资源,开发多层次的旅游产品,实现旅游业向农村的延伸与辐射。

全县14个乡镇中,将有11个乡镇的30多万农民从中受益;五是为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营造良好的旅游业发展环境,遵循开发服从保护的原则,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发展要素,不断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四、可持续发展机制与对策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生态环境等四方面的内容。

不同城镇可持续发展机制与对策不同。

对于平遥古城来说,由于经济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变化,不可能再次成为全国的金融中心。

如何保持平遥古城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是古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古城保护面临的最大压力是资金压力,没有经济支持很难实现古城保护以及实现文化可持续发展。

建立企业化的运行机制以及政策调控、政府监督、法律约束、规划设计控制的驱动机制,加强管理,保证古城文化经济企业化运行过程中历史文化的有效保护,避免急功近利的短期破坏行为。

明确发展目标。

以古城文化为依托,以旅游经济为龙头,利用世界文化遗产品牌,以明清文化旅游城为目标,以旅游、居住、商贸、传统工艺品产业为主导功能,力争成为晋中地区旅游中心城镇、山西省旅游中心之一、国家级旅游精品之一的国际性旅游城镇。

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

基于文化资源的精神生产与精神产品,由于本地消费市场的有限性,要发挥其经济功能,发展旅游业是最好的途径。

通过旅游路线的组织和旅游市场的开拓,吸引外地游客前来消费,实现经济效益,为古城保护注入资金。

在具体操作上需要行之有效的环境、活动、设施、市场开发、人才培养和融资等各方面的对策。

要特别重视城墙外围预留一定宽度的绿化空间,建成融文化、绿化与水系一体化的环城公园,这是被国内外实践所证明了的成功的方法。

市场经济下,如何建立城镇历史文化传统保护机制,形成保护与发展的良性循环,显得非常迫切,计划经济下政府全权负责保护的机制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下十分被动,必须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正确认识城镇历史文化传统的保护价值和发展潜能,使之成为历史城镇经济社会发展动力而不是包袱,这一点尤为重要。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业的发展并不冲突。

对于文化遗产应该实行积极有效的保护与适度开发,通过积极保护可保持文化遗产的延续,通过适度开发,又可较好地推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保护、可持续利用。

平遥对于文化遗产坚持积极的有效保护,而不是消极的保守性保护,坚持适度开发,而不是闭锁式欣赏。

在现实条件下,发展旅游业是开发文化遗产经济学价值的优先选择方式之一。

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开发,平遥已经注意到防止遗产地在旅游开放中的过度商业化倾向。

现在在一些旅游区的过度商业开发已经成为一大弊端。

浓厚的现代商业味,对传统文化和各自的特色文化形成巨大的冲击,原有的独特的特色文化正在淡化、变味或者消失,代之而来的是雷同的、庸俗的现代商业气息。

在历史文化遗产地进行旅游开发,重在挖掘该遗产特有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