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障碍儿童数
2001中国0-6岁残疾儿童抽样调查

2001中国0-6岁残疾儿童抽样调查
(the sampling survey on disability in 0-6 years-old Children in China in 2001)中国首次对0-6岁残疾儿童情况的专项抽样调查。
由卫生部、公安部、中国残联合国家统计局组织实施,得到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资助。
2001年6月1日正式在天津、江苏、吉林、河南、贵州、甘肃六省(市)进行。
共调查0-6岁儿童60124人,其中确诊残疾儿童819人,残疾现患率为1.362%;儿童残疾年平均发现率为1.946%。
根据2000年第五次中国人口普查人口数推算,中国约有0-6岁残疾儿童139.5万;每年新增0-6岁残疾儿童未19.9万。
0-6岁残疾儿童现患率与1987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1.708%相比较,整体下降了0.346个百分点。
分别比较的话,听力残疾和智力残疾的现患率有所下降,视力残疾、肢体残疾和精神残疾的现患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词条内容来源于七维教育支持中心与特殊教育辞典第二版。
”。
智力障碍儿童名词解释

智力障碍儿童名词解释
智力障碍儿童是指在智力发展上显著落后于同龄儿童的水平,或者智力发展上有严重障碍的儿童。
这类儿童通常因为先天性脑部发育不良引起、内分泌因素、基因变异、中毒、颅内感染等多种因素造成,会使婴幼儿大脑不能正常发育,脑部病变引起智力发育异常。
智力障碍儿童通常有一些特征,例如言语和思维方面表现为言语发育迟缓,表达能力的思考与领悟迟钝,缺乏抽象概括能力;感知方面表现为感知缓慢,知觉范围狭窄,很难区分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以及一些微小的差异;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广度明显狭窄,记忆力差,识记速度慢或者是再现不准确;情感方面表现为幼稚、不成熟、情感不稳定、缺乏自我控制、易冲动等;运动和行为方面表现为体型不匀称,运动不协调,灵活性差或表现出过度活动,有破坏攻击行为或者其他一些不良的行为。
智力障碍儿童需要在早期发现时及时查明原因并接受相应的治疗。
同时,也需要结合教育、康复训练、心理治疗等帮助改善其智力低下的情况,提高其适应能力,帮助他们生活自理和学习社会技能。
关于智力测试和智力障碍分级

---------------------------------------------------------------最新资料推荐------------------------------------------------------ 关于智力测试和智力障碍分级关于智力测试和智力障碍分级按照智商分数和社会适应障碍程度两个基本指标将儿童智力障碍分为四个等级。
①轻度智力障碍智商 70~55 分(以韦氏智力测验为例,下同),同时具有轻度的社会适应障碍。
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能承担简单的家务劳动。
早期教育对他们的发展十分重要,他们可以进入幼儿园、学前班接受早期康复训练和学前特殊教育,在小学正常班级随班就读。
他们在学科学习(如语文或数学等课程)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但大多数人能完成小学阶段的基本学习,具有一般日常生活所需的语言交往能力.具有简单的阅读和应用写作能力(如写留言条、请假条、简单的应用文书等),具有简单的计算能力;青少年期可以接受职业教育和职业训练,成年后可以从事简单的职业劳动,参与社区生活。
他们在生活环境变化时需要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②中度智力障碍智商 55~40 分,同时具有中度的社会适应障碍。
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具有一定程度的生活自理能力,可以完成部分简单的家务劳动,在基本生活方面需要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他们一般较早被发现,并在 3 岁前后被确诊,可以及时进行1/ 11早期康复训练,在康复站或学前特殊教育班接受学前教育,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可以在特殊教育学校或班级接受以适应日常生活为主的功能性教育,能够认识常见的文字和进行简单的计算。
少数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具有一定的特殊能力,如音乐能力,在专门训练下可以达到一定的水平。
部分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可能存在语言方面的沟通问题或行为问题,可以借助于康复训练和行为支持得到显著改善。
经过一定的职业训练,在适当的支持下,他们可以在专门的工作岗位或在正常的工作环境下从事生产劳动,参与社区活动,与周围人建立友谊和信任的关系。
智力低下简介

智力低下概述智力低下(mental retardation,MR)是发生在发育时期内,一般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同龄水平,同量伴有适应性行为缺陷的一组疾病。
智商(IQ)低于人群均值2.0标准差(人群的IQ均值定为100,一个标准差的IQ值为15),一般IQ在70(或75)以下即为智力明显低于平均水平。
适应性行为包括个人生活能力和履行社会职责两方面。
发育时期一般指18岁以下。
智力落后有各种名称。
精神病学称为"精神发育迟缓"、"精神发育不全"、"精神缺陷"。
教育、心理学称为"智力落后"、"智力缺陷"。
儿科学称为"智力低下"、"智能迟缓"、"智力发育障碍"。
特殊教育学校称为"弱智"、"智力残疾"。
智力低下的诊断首先应根据智商和适应行为及发病年龄判定有无MR,再进一步寻找引起MR的原因。
在诊断过程中,应详细收集儿童的生长发育史,全面进行体格和神经精神检查,将不同年龄儿童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生长发育指标与正常同龄儿童进行对照和比较,判定其智力水平和适应能力,作出临床判断。
同时,配合适宜的智力测验方法,即可作出诊断并确定MR的严重程度。
1.病史收集(1) 家族史:应了解父母是否为近亲婚配,家族中有无盲、哑、癫痫、脑性瘫痪、先天畸形、MR和精神病患者。
(2) 母亲妊娠史:询问母亲妊娠早期有无病毒感染、流产、出血、损伤,是否服用化学药物、接触毒物、射线,是否患有甲状腺功能低下,糖尿病及严重营养不良,有无多胎、羊水过多、胎盘功能不全、母婴血型不合等。
(3) 出生史:是否为早产或过期产,生产方式有无异常,出生体重是否为低体重儿,生后有无窒息、产伤、颅内出血、重度黄疸及先天畸形。
(4) 生长发育史:包括神经精神发病,如抬头、坐起、走路等大动作开始出现的时间,用手指检出细小玩具日常用品等精细动作的完成情况,喊叫爸爸妈妈、听懂讲话等语言功能的发育状态,以及取食、穿衣、控制大小便等其它智力行为表现。
浅谈低段智障儿童数概念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

浅谈低段智障儿童数概念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摘要:在特殊教育教学中,低段智障儿童的教育十分重要,是保障儿童拥有完整受教育权的重点,也是改善低段智障儿童群体生活的有效措施。
数概念的教学是低段智障儿童的重点教学部分,不同教学方法的应用也是促进其有效学习知识的手段,是帮助智障儿童尽可能地趋近于常人,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更是帮助他们在脱离学校之后拥有独自生活能力的关键。
本文主要探讨低段智障儿童数概念的教学方法,旨在提高低段智障儿童教学质量,增强低段智障儿童自身能力。
关键词:低段智障儿童;数概念;教学方法智障儿童指的是智慧水平和大脑思考能力明显低于一般水平,在成长期(18岁内)适应行为方面有一定缺陷的儿童,智障的形成原因主要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大类。
智障儿童一般抽象思维能力和记忆力有限,同时应用能力相对而言也比较低,数概念的教学是帮助低段智障儿童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的重点部分,并且数学作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低段智障儿童接受良好的数概念教学有利于培养其自我生存能力,为将来步入社会打好基础。
一、建立家校合作,创设情景教学鉴于智障儿童群体的特殊性,普通学生的一般教学法显然行不通,低段智障儿童普遍依赖家长,对外界的信任度极低,并且容易情绪激动产生过激行为,因此在数概念教学过程中采用家校合作的教学形式非常有必要。
在家校合作的背景条件下,创设情景教学可以降低低段智障儿童的心理戒备,让他们放松心情跟着教师的步伐学习知识。
比如在家长的帮助下建立一个模拟的逼真“买早餐”现场,可提前与家长沟通让每位同学的家长做一些包子、鸡蛋、油饼等方便带进课堂的食物,促进营造早点摊氛围,然后将教室桌椅进行合理分配,组建成早点售卖现场。
然后为同学们准备好五个一元钱,教师组织学生一起排队选买早点,刚开始的每样食物价格均为一块钱,这样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他们清楚认知1-5,并且还能促进学生感知生活,让低段智障儿童也拥有一般生活技能[1]。
家校合作视角下的数概念教学需要家长积极配合,孩子的在教学习情况教师都有掌握,在家练习情况需要教师及时进行反馈,可以拍照片、录视频发给教师,这样更进一步促进教师了解孩子的具体掌握水平,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下一步教学计划,以便于不断提升低段智障儿童的自身能力。
智力障碍儿童数

2
2.小数性质的教学(小数性质有两条)
(1)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观察米尺,通过学生熟 悉的十进制单位换算或利用正方形图形来说明性质 1。 (2)教学时,还要利用学生熟悉的实例,引导学 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找出小数点位置移 动后,引起小数数位的变化以8
(三)分数种类的教学
在教分数的意义时,学生所了解的分数,都是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知道分子等于分母、分子大于分母 的数都是分数,从而全面地了解分数的概念,并了解真分数、假分 数、带分数的特征,会区分它们。 1、教学时,要借助直观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出真分数 和假分数的特征。 2、巩固概念时,根据它们的特征,教师可给出一组练习题,让学 生区分出真分数和假分数。 3、教学带分数时,也可以先用图表示引导学生观察,从而归纳出 带分数的本质特征,是由一个整数和一个真分数合成的数,而且带 分数大于1。进而介绍带分数的读法。 4、最后,结合课文练习题,要求学生判别真分数、假分数、带分 数,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结
束
11
5
5、小数乘、除法的教学 这部分教学内容,主要使学生掌握乘数是一位或两
位整数的小数乘法法则;掌握除数是一位整数的小 数除法法则,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教学中,注意做到从整数引如,利用小数的性质进 行,最后,归纳出计算法则.
6
二、分数初步认识的教学 使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什么样的数是分
1
一、小数的教学 (一)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教学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的教学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小数。教师可让学生到商店 观看各种商品的标价,从感性认识出发,通过学生最常接触的 元、角、分引出小数的意义,并认识“小数点”。 结合条形图和格子图,用等分图形的方法进一步说明小数,用 直线上的点来表示小数,说明小数也是数。 借助数位顺序表,教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注意中间有0的情况).
智力发育障碍(精神发育迟滞)

智力发育障碍智力发育障碍又称精神发育迟滞,是发生于发育阶段,即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成熟(18岁)之前,以智力发育迟缓和社会适应能力低下、未能达到相应年龄水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经发育障碍。
智力发育障碍者的智商在70以下或低于普通人群均值2个或以上标准差。
社会适应能力缺陷表现在沟通、自我照顾、家庭生活、社交技能、社区资源的使用、自我指导、功能性学业技能、工作、休闲、健康和安全等多个领域。
一、病因从围生期至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成熟(通常为18岁)之前影响其发育的各种因素都有可能导致智力发育障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均是重要的原因。
遗传因素包括单基因遗传疾病(如苯丙酮尿症)、多基因遗传疾病和染色体畸变(染色体数量和结构的改变,如21-三体综合征)等。
环境因素包括孕产期至发育成熟前的各种有害生物学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
二、临床特征智力发育障碍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能力缺陷。
根据其缺陷程度可分为以下等级:1.轻度智力发育障碍占智力发育障碍的85%以上。
患者智商为50~69。
患者在学习和理解复杂的语言概念和学习技能方面表现出困难。
患者在幼儿期即可表现出语言发育延迟、理解和分析能力差、抽象思维发展落后,最终难以或只能勉强完成小学学业。
大部分患者日常生活能自理。
成年以后智力水平相当于9~12岁正常儿童。
2.中度智力发育障碍占智力发育障碍的10%左右。
患者智商为35~49。
患者从幼年开始智力和运动发育均明显较正常儿童迟缓,发音合糊不清,词汇贫乏以致不能完整表达意思,不能适应普通小学的学习。
生活技能差,经训练后能学会一些简单的生活技能,在监护下可做简单重复的劳动。
成年以后智力水平相当于6~9岁正常儿童。
3.重度智力发育障碍占智力发育障碍的3%~4%。
患者智商为20~34。
患者出生后表现出明显的发育迟缓,语言和学习能力非常有限,词汇很少,用单字或短语进行表达,不能理解书面语言或数字、数量和时间概念。
日常生活需人照料和指导。
智障儿童

一.残疾儿童的基本概况1.残疾的概念和我国残疾人的基本概况自有人类就有残疾人,残疾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
我国对残疾人的定义与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其他国家的定义是一致的,即: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为残疾人。
我国依据五类残疾标准分类,即:肢体、视力、听力、智力以及精神病患者五类。
据抽样调查结果推算,全国五类残疾人的总数约为6000余万,其中智力残疾1182万,而0-14岁智力残疾儿童是627万,占残疾儿童总数(0-14岁总数为950万)的65.96% 。
儿童智力低下的患病率为1.07%。
北京市残疾人62万,智力残疾6万人,涉及五分之一的家庭。
每年新增残疾儿童20万,其中68%是智障儿童。
这些数字说明残疾人问题是我们必须面对,涉及众多家庭的严重的社会问题,也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社会问题。
2.智障程度的分类(1)轻度:(级别:四级)智商(IQ)由50-70至大约75(2)中度:(级别:三级)智商(IQ)35-40或40-55(3)重度:(级别:二级)智商(IQ)20-35或25-40(4)极重度:(级别:一级)智商(IQ)20或25以下3.残疾儿童的特殊教残疾人的特殊教育是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部分。
我国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自古就有扶弱助残的传统美德,但是由于历史和社会各方面的原因,特殊教育发展滞后。
建国以后,特别是近2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特殊教育事业,特别是智力发育迟缓儿童的教育事业发展很快,但大都是学龄智障儿童的9年义务教育和一些成年智障人士的托养机构,而对于学龄前或已达到入学年龄但因其智力低下并未达到入学能力的儿童的教育问题仍是一个盲点。
80年代中期,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茅于燕教授总结了十余年潜心研究的成果写出了我国专门指导智力落后儿早期训练的专著,即《智力落后儿童早期教育手册》,并组织了智障儿童的家长和社会热心人士于1986年创办了北京市第一所专门接受智障儿童早期训练的学前教育幼儿园,即“北京新运弱智儿童养育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5、小数乘、除法的教学 这部分教学内容,主要使学生掌握乘数是一位或两
位整数的小数乘法法则;掌握除数是一位整数的小 数除法法则,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教学中,注意做到从整数引如,利用小数的性质进 行,最后,归纳出计算法则.
5
二、分数初步认识的教学 使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什么样的数是分
7
(三)分数种类的教学
在教分数的意义时,学生所了解的分数,都是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知道分子等于分母、分子大于分母 的数都是分数,从而全面地了解分数的概念,并了解真分数、假分 数、带分数的特征,会区分它们。 1、教学时,要借助直观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出真分数 和假分数的特征。 2、巩固概念时,根据它们的特征,教师可给出一组练习题,让学 生区分出真分数和假分数。 3、教学带分数时,也可以先用图表示引导学生观察,从而归纳出 带分数的本质特征,是由一个整数和一个真分数合成的数,而且带 分数大于1。进而介绍带分数的读法。 4、最后,结合课文练习题,要求学生判别真分数、假分数、带分 数,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结
束
10
(1)教学中,可以借助于直观教具(米尺),也可以 列举有相同计量单位而且小数位数相同的两个小数, 让学生进行比较。 (2)可以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小数,让学生进行大小比 较。 (3)用讲解法让轻度学生归纳出比较大小的方法,并 进行一定的练习。
3
4、小数加、减法的教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重点:使学生理解并会运用计算法则。 关键(难点):如 何对齐小数点。 (1)用直观演示(中重度)和数位顺序表(轻度)初步感 知小数加减法要把小数点对齐。 (2)从带有计量单位名称的小数加减法入手,帮助学生初 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也要强调“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 减”,加深理解“要把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3)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4)最后引导(轻度)学生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的法则。
1
2.小数性质的教学(小数性质有两条)
(1)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观察米尺,通过学生熟 悉的十进制单位换算或利用正方形图形来说明性质 1。 (2)教学时,还要利用学生熟悉的实例,引导学 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找出小数点位置移 动后,引起小数数位的变化以及小数大小的变化。
2
3.小数大小比较的教学
一、小数的教学 (一)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教学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的教学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小数。教师可让学生到商店 观看各种商品的标价,从感性认识出发,通过学生最常接触的 元、角、分引出小数的意义,并认识“小数点”。 结合条形图和格子图,用等分图形的方法进一步说明小数,用 直线上的点来表示小数,说明小数也是数。 借助数位顺序表,教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注意中间有0的情况).
8
三、百分数初步认识的教学 (一)百分数的意义的教学 使学生初步理解百分数的含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了
解百分数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1、教学百分数概念时,教师可运用课本上的实例,让学生 观察、分析、比较。还可以再举一些生产和生活中常见的例 子,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百分数的意义。 2、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教具、图示和电化教学手段, 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口,积极思维,增强对百分数概念的 感性认识。要突出“谁占谁的百分之几”,向学生讲明“谁” 与“谁”比,并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3、教师进行抽象概括,形成百分数的概念。 (二)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的教学 教学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要联系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强 调介绍百分号——%。 9
6
(二)分数的读法、写法的教学 1、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和意义时,教师对分数的读法、
写法要示范,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着重教学分数的读法和写法。读分数,要先读分母,后 读分子,读作“几分之几”,前一个“几”是分母,后一个 “几”是分子;写分数,要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 分子。 3、给学生以充分练习的机会,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数,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并初步了解分数的含义,会读写。 (一)分数的意义的教学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又一次扩展。由于分数的概念比较抽象, 因此,对分数的意义的教学要求较低,只要求使学生对分数的意义 , 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什么样的数是分数、分数各部分的名 称并初步了解分数的含义。 1、分数的认识的教学一般通过图形的直观演示及实物的操作,帮 助学生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使学生初步了解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 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其中的几份就是它的几分之 几。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强调“平均分”一个东西。 2、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师演示讲解外,要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并让学生说一说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母、分子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