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浪漫柔情_成健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作家的浪漫一代读书笔记800字

中国现代作家的浪漫一代读书笔记800字

我国现代作家的浪漫一代读书笔记【导言】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浪漫一代”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裙体。

自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前后,这一代作家在文学创作上展现出了一种浪漫主义的情怀和理想,他们追求真挚的情感表达,以及对理想、信仰的追求。

其中既有其时代背景的烙印,也有他们个人对生活、对社会、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本文将以我国现代作家的浪漫一代为主题,进行读书笔记,透过对其重要作品的分析,探讨其对我国文学的影响及意义。

【一、鲁迅的《狂人日记》】《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我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一。

作品通过主人公——狂人的视角,展现了他对社会的愤懑和无法自拔的精神困境。

作品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深刻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病,对封建传统和伪君子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展示了浓烈的狂人情结。

这种情结既是对枷锁的反叛,也是浪漫主义的倾向,尤其是对于个体的超越和自由的追求。

作品在揭示社会黑暗的表现了浓烈的个人情感,充分展现了浪漫主义对现实的关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二、茅盾的《子夜》】茅盾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文学家,他的代表作之一是长篇小说《子夜》。

作品以二十世纪初我国社会动荡变迁的时代背景为蓝本,深刻描绘了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人性的复杂性。

在作品中,作者通过对主人公邢子夜的刻画,展现了一种对现实的不甘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

主人公对困苦生活的现实痛楚和对理想生活的憧憬,展现了他内心深处对美好的追求和对自由的向往。

作品中对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的追求,勾画出了一幅独具浪漫主义情怀的画卷,展现了浪漫一代作家对理想和人性的关怀。

【三、郁达夫的《孤独者》】郁达夫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之一是散文集《孤独者》。

作品以个体的孤独和心灵的探索为主题,通过散文的形式,抒发了作者对生活和存在的深刻思考。

在作品中,郁达夫对孤独这一人生命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通过对孤独者心灵世界的描绘,表现了一种对现实的沉思和对理想的追求。

作品批判了社会的冷漠和对人性的践踏,呼吁人们关注人文关怀,表现了浓烈的浪漫主义情怀。

文学家的浪漫情话

文学家的浪漫情话

文学家的浪漫情话
1. 我爱你就像鲁迅爱那支笔,能写出世间最深刻的情感。

比如鲁迅对国民性的深刻洞察,不正像我对你感情的执着探究吗?
2. 你对我来说,就像莫言笔下的高密东北乡,是永远的心灵归宿。

就如同那片土地对莫言的意义,你对我也是如此重要啊!
3. 我对你的喜欢,恰似钱钟书对杨绛的深情,细腻而长久。

好比钱钟书为杨绛写《围城》,我也愿为你创造无数美好回忆呀!
4. 你就像老舍笔下的北平,有着无尽的魅力让我着迷。

就像老舍对北平的热爱,我对你也是这般眷恋呀!
5. 我的心为你跳动,就像徐志摩为陆小曼的疯狂。

比如徐志摩那炽热的诗句,不正是我心情的写照吗?
6. 你在我心里的位置,如同曹雪芹心中的大观园,丰富多彩。

就像那园子里的故事,我们也有说不完的浪漫呀!
7. 我对你的爱,仿若巴金对生活的热情,热烈而真挚。

好比巴金笔下的人物对未来的憧憬,我对你也是满怀期待啊!
8. 你呀,就像沈从文笔下的湘西,神秘而让我向往。

如同沈从文对湘西的描绘,我也渴望深入了解你的一切呢!
9. 我的感情对你,恰似巴尔扎克对文学的痴迷。

比如巴尔扎克夜以继日地创作,我也会日夜不停地爱你呀!
10. 你于我而言,像托尔斯泰眼中的人性,复杂却让我沉醉。

就像托尔斯泰对人性的刻画,我对你也是越了解越爱呀!。

鲁迅沈从文之民国浪漫作文

鲁迅沈从文之民国浪漫作文

鲁迅沈从文之民国浪漫作文在民国那个风云变幻、新旧交替的时代,有两位文学大家,就像两颗璀璨却又风格迥异的星子,各自散发着独特的浪漫之光,他们就是鲁迅和沈从文。

先说说鲁迅吧,提到他,很多人可能会先想到那犀利的文风,就像一把把手术刀,精准地剖析着旧中国的种种弊病。

但你可别以为他就只有严肃的一面,在他的文字里其实也藏着一种别样的浪漫。

他写百草园里的斑蝥、何首乌,写那月下刺猹的少年闰土,那是他对童年时光的浪漫回忆。

那些记忆像是被封存在琥珀里的小昆虫,虽历经岁月,却依旧鲜活生动。

鲁迅的浪漫还在于他对理想世界的执着追求。

他看不得人们麻木地活着,于是拿起笔来,想把大家从那“铁屋子”里唤醒。

这种浪漫,就像是一个孤独的勇士,向着无尽的黑暗挥舞着宝剑,他知道前路艰难,却毅然前行,这是一种充满热血和激情的浪漫,是对民族、对人性深沉的爱所催生出来的浪漫。

而且啊,鲁迅的爱情也很有故事性。

他和许广平的结合,就像是在那个压抑的社会里开出的一朵倔强的花。

他们突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在互相理解和支持中携手前行。

鲁迅给许广平的信里,字里行间虽没有那种甜得发腻的情话,但那关切、那信任,就是一种独特的爱情浪漫。

再把目光转向沈从文。

沈从文就像是从湘西山水间走来的吟游诗人,他笔下的世界充满了诗意的浪漫。

他写湘西的吊脚楼,那临江而建的独特建筑,在他的文字里仿佛是一个个娇羞的少女,静静地伫立在水边,等待着远方的来客。

沈从文自己也是个浪漫的人。

他对张兆和的追求那可是充满了文艺青年的执着。

一封又一封的情书,就像一只只带着爱意的鸟儿,飞向张兆和的心间。

他的爱是那么热烈又那么含蓄,就像他笔下的湘西世界,有着无尽的温柔和深情。

这两位文学大家,在民国这个大舞台上,用他们的笔书写着不同的浪漫篇章。

鲁迅的浪漫像是那汹涌澎湃的大海,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沈从文的浪漫则似那宁静悠远的湖泊,给人以心灵的慰藉。

他们的浪漫不仅仅属于那个动荡的民国,也穿越了时空,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让我们在不同的文学风景里感受着人性、爱情、理想的美好。

鲁迅的浪漫情怀

鲁迅的浪漫情怀

龙源期刊网
鲁迅的浪漫情怀
作者:成鹤
来源:《幸福·婚姻版》2016年第11期
北京西城第八女子中学,这座当年的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是当年鲁迅和许广平邂逅之地,但是广州才是两人公开恋爱关系之地。

1927年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的鲁迅除被广州的学
术和革命氛围吸引外,实际上也是被爱情吸引过来的。

1926年两人曾商定,鲁迅到厦门工作两年,许广平到广州当助教,以解决经济上的问
题。

但是陷入热恋的鲁迅在一轮“两地书”后仍无法忍受相思之苦,结果把两年压成了一年,后来又压成了半年,1927年1月他便来到广州与许广平相聚,也因此做了一个广州的“姑爷”。

鲁迅在厦门时可谓受尽了相思煎熬,这位今人眼中的伟人,当年为了爱情也曾显露很多惊人的“浪漫情怀”。

那时邮递员都是早上收信投递的,鲁迅在晚上写完情书后,完全可以第二天早上才投进邮箱,但鲁迅总是迫不及待地连夜去投,他在深夜越过铁栅栏投信的身影让人记忆犹深。

而文人鲁迅竟曾在厦门用棒子和一头猪搏斗的“逸事”至今让很多人费解,原来——那头猪曾咬过鲁迅门前一株厦门独有的“相思树”。

和许广平这样一位广州女性相恋,对鲁迅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他与许广平在广州正式开始的“十年携手共艰危”生涯,给了他精神上的巨大支持和力量,也使他迎来了人生最旺盛的创作阶段,这10年里他的作品比前20年的总和还多。

鲁迅作品中最温暖的文字

鲁迅作品中最温暖的文字

2011年第11期第29卷(总第136期)NO.11,2011Vol.29General No.136毕节学院学报JOURNAL OF BIJIE UNIVERSITY 收稿日期:2011-10-08作者简介:杨春艳,毕节学院教育科学学院2007级小学教育专业学生。

摘要:总体来说鲁迅的作品,表现得很理性,大多呈现出苍凉阴郁、抨击讽刺的意味,而在1926年创作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则风格迥异。

从《朝花夕拾》的情感脉络来看,这部散文集表露出了一个伟大但又平凡的普通人的情感,触摸到作者内心最深处的爱,每一篇文章都有温暖融入。

其温暖的文字主要源于其1925年与许广平开始的爱情,当然特殊的历史社会背景、已过不惑之年的年龄阶段及其特殊的心理也促成了这部温暖的文字。

关键词:鲁迅;文学作品;最温暖文字;文学本质;社会环境;爱与死中图分类号:I21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059(2011)11-0122-07鲁迅集文学家、思想家等众多大家称号于一身,他一生著作颇丰,其文学作品主要分为四大类:小说、散文、诗歌、杂文,最受关注的则为杂文与小说。

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三部,杂文集共计14部,集外集2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各类书信日记等,这些都成为了鲁迅一生很重要的文献。

鲁迅文集及其所呈现出来的思想内容及特征主要体现为:理性主义与现实主义兼备,但也不乏浪漫主义。

①其杂文像一把锋利的匕首刺向一切落后、腐朽与愚昧的社会现象。

其小说正如他自己所述,“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的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在揭示出病苦,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1]鲁迅的作品多数意在以文救人,改良人生。

[2]其绝大多数作品无情地揭示国民的劣根性,毫不留情地对此进行抨击与批判,显示出一种苍凉与无奈的基调。

“生命的泥萎砌在地面上,不生乔木,只生野草,这是我的罪过”,[3]如此严肃的阴郁与苍凉,如此艰涩的沉重与孤寂,仿佛鲁迅只有冷峻。

透视三个词语 把握鲁迅精神

透视三个词语   把握鲁迅精神

透视三个词语把握鲁迅精神作者:程娇娇来源:《初中生世界·九年级》2015年第01期《雪》是鲁迅《野草》集中抒情性很强的极具象征意义的散文诗。

它将自己的主观感情隐藏在雪、雨意象的背后,使得文章优美、隽永、意味深远,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向往,赞美了朔方雪顽强战斗的精神。

阅读《雪》,我们要特别关注文中的三个词语,它们有力地再现了鲁迅精神。

(一)“可是”一词第一次再现了鲁迅精神文章除了写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还写到意象雨。

作者没有直接写江南的雪,而是用“暖国的雨”作引子。

这确实符合读者的感受,江南情景首先会让读者想到雨,而且,还会赋予江南雨浪漫主义的色彩,甚至让人浮想联翩。

但是,作者没有给读者这样的预设,相反,第一句就把读者震慑住了,他说暖国的雨是单调的,不幸的。

这种情怀从何而来呢?生长在江南的作者难道不喜欢雨吗?他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要告诉读者的是他的精神世界。

他认为,“暖国的雨,从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

与单调、不幸的雨相比,雪更加滋润美艳。

因此,他更加喜欢的是江南的雪,至少,努力、奋斗过的雪才是作者最怀念,最感动的。

“可是”一词让我们发现了鲁迅的感情更加倾向于江南的雪,也体现了作者的战斗精神。

(二)“但是”一词第二次再现了鲁迅精神文章的前三段,作者以饱满的语言、较长的篇幅描绘了江南雪的秀美,后三段,作者以激昂的语言、较短的篇幅描绘了朔方雪的壮美。

作者首先用了两个奇妙的比喻写出了江南雪的滋润美艳和活力,然后通过想象和回忆描绘了一幅冬花雪野图:用各种花草衬托出了雪的滋润美艳,用花草的颜色衬托出了雪的洁白;用蜜蜂的忙碌衬托出了雪的活力。

最后加上一个温情的雪罗汉,作者告诉读者的是他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是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但是”是个有力的转折词,作者的感情也随之发生了转变。

江南的雪滋润美艳,温馨感人,却失去了永恒的价值。

雪人最终消融了,也象征着美好的事物不是永恒不变的,那么,还是坚硬、顽强的北方的雪更加惹作者喜爱。

描写鲁迅的作文

描写鲁迅的作文

描写鲁迅的作文描写鲁迅的作文(通用15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鲁迅的作文(通用1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描写鲁迅的作文篇1记得那是五年级的一天,我学了课文《早》,一下子就迷上了鲁迅。

通过阅读和查找资料,我了解了时代背景,明白了当时的社会状况。

《朝花夕拾》、《呐喊》堆满了我的书架,孔乙己,闰土也一个个走进了我的世界。

每天伴着一丝茶香,一缕阳光,我久久沉醉在鲁迅的世界里,为那个时代的不公而呐喊,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那些日子,鲁迅成了我最好的朋友,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去趟绍兴,走进鲁迅先生的故居,触摸那段尘封的岁月。

终于,在一个细雨蒙蒙的早上,我来到了绍兴。

这里没有太多的现代化气息,有的只是古色古香的建筑,我仿佛穿越到从前,回到了鲁迅那个时代,在咸亨酒店,遇到穿着长衫站着喝酒的孔乙己;在街头,目睹了衣衫褴褛,目光呆滞的祥林嫂……坐在历史悠久的咸亨酒馆,没错,就是孔乙己天天都来的那个酒馆,我沉醉于鲁迅小说中:客人慢慢散了,老板娘仍旧在噼里啪啦拨着算盘,孔乙己颤颤巍巍地走到门口,仍旧是那句话:“给温碗酒,加一碟茴香豆,账明天一定还。

”说着,就穿着那身破烂不堪的长衫,轻轻地坐在我面前,一边嚼着茴香豆,一边向我诉说他的不幸与痛苦,不禁老泪纵横……我同情孔乙己,更多的是同情那个时代的最底层的老百姓。

我再一次沉醉在鲁迅的世界里,是在鲁迅故居前。

我轻轻地向同行的人介绍着,说着鲁迅的故事。

我多希望鲁迅先生能笑一笑,可当我来到鲁迅铜像前时,他有的只是一脸的深沉与忧伤。

别人也许看不懂,但我看到了他的眼睛里,写满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怒。

告别了鲁迅故居,告别了绍兴,我仍久久不能自拔,鲁迅的民族情怀让我敬佩,悲天悯人的情怀更让我视为知己。

但同时,我又有些欣慰,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鲁迅沈从文之民国浪漫作文

鲁迅沈从文之民国浪漫作文

鲁迅沈从文之民国浪漫作文
在民国那片风云激荡的天空下,有两颗璀璨的文学之星,一颗是冷峻犀利的鲁迅,一颗是温润如水的沈从文,他们以各自独特的方式书写着属于那个时代的浪漫。

他写爱情也很浪漫,虽然没有那种直白的甜言蜜语。

你看他给许广平的信,字里行间都是关切和情感的暗流涌动。

那时候他们的爱情,就在动荡的岁月里,像一朵悄然绽放的小花,在战火纷飞中散发着幽香。

鲁迅的浪漫带着知识分子的责任感,他想用自己的笔去唤醒沉睡的国人,他的浪漫就像是黑暗中的火把,燃烧着希望,虽然炽热但又有些悲壮,他在为整个民族寻找那一条通往光明的路,这难道不是一种伟大的浪漫吗?
沈从文的爱情也是很浪漫的。

他追求张兆和那可是下了一番苦功夫。

一封又一封的情书,写满了他对张兆和的倾慕。

他就像一个执着的追梦者,用自己的真诚和才华叩开了爱情的大门。

他的浪漫是那种清新自然的,像湘西的风,轻轻地吹进人的心里,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

鲁迅和沈从文,一个像烈酒,一个像清茶。

鲁迅的浪漫在呐喊中,在对旧世界的抗争里;沈从文的浪漫在山水间,在人性的美好中。

他们就像民国天空中交相辉映的双子星,让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有了别样的文学浪漫色彩。

他们用文字构建起的世界,无论是那充满热血战斗的呐喊,还是那宁静美好的湘西画卷,都成为了我们今天感受民国浪漫的珍贵宝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的浪漫柔情
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
可哀;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

心知。

◎文/成健
史海钩沉
1925年3月11日,许广平以“受教的一个小学生”的名义给鲁迅写了第一封信,鲁迅当日即回复,并以“比直呼其名略胜一筹”的“广平兄”相称。

那一年,鲁迅44岁,比许广平大17岁。

他们的通信后来结集为《两地书》出版,鲁迅在该书序言中说:他们之间的书信里,“既没有死呀活呀的热情,也没有花呀月呀的佳句”。

特别是鲁迅,直至1927年初,在给许广平写信时抬头仍是“广平兄”,而许广平则早已以“我亲爱的老师”相称了。

在许多人眼中,鲁迅根本不懂浪漫,毫无柔情可言,其实不然,有一种浪漫折射在小事上,浸润于细节中。

1926年3月6日,鲁迅日记记载:“夜为害马剪去鬃毛。

”“害马”,是鲁迅对许广平亲昵的戏称。

在女师大风潮中,许广平等6名学生被校方开除,布告“即令出校,以免害群”,故有此一说。

“剪去鬃毛”,也许是替她修剪秀发,也许是隐含深意吧。

此事表明,两人感情经过近一年的发展,已亲密无间。

同年9月,鲁迅南下赴厦门大学任教,许广平则去了广州,两人约定各自奋斗两年之后再相聚。

思念总是痛苦的,有时却也是浪漫的。

鲁迅平素为人冷峻而严肃,但这个时期,他的许多言行却呈现出匪夷所思的另一面。

那时的厦大如同僻处荒岛四无人烟,鲁迅每天都要去邮政代办所看看有没有广州来信,他暗自数过,从住处至邮政所的距离大约80步。

邮政所内外各有一个邮筒,有一次他半夜去给许广平寄信,把信投在外面的邮筒里,回来后想起邮政所的伙计是新换的,而且满脸呆气,便不放心,第二天又写了一封信,投到所内的邮筒里。

校园附近有一棵相思树,鲁迅曾独坐树下打发寂寞的时光,不料一头猪颠颠地跑过来啃吃树叶。

这相思树叶在鲁迅心目中可是爱情的象征啊,
他怒不可遏,一跃而起,同猪展开决斗……
风风雨雨中,鲁迅终于抛下一切顾忌,和许广平走到了一起,于1927年9月从广州同赴上海定居。

1929年5月,许广平已身怀有孕,鲁迅只身前往北平探望生病的老母。

夜深人静,他在西三条寓所的“老虎尾巴”遥想伊人:“此刻是二十三日之夜十点半,我独自坐在靠壁的桌前,这旁边,先前是有人屡次坐过的,而她此刻却远在上海。

我只好来写信算作谈天了。


鲁迅给许广平的一封信中,精心选用了两张漂亮的花笺。

许广平爱吃枇杷,鲁迅便先选了一张印着三个通红的枇杷的,第二张花笺则以并蒂莲为背景图案。

许广平心领神会:“那两个莲蓬,并题着的几句,都很好,我也读熟了。

你是十分精细的,那两张纸必不是随手捡起就用的。


北平之行,鲁迅带回上海的是小米、棒子面……这些在别人眼中粗粝而缺乏情调的东西,都是许广平平时爱吃的。

春去秋来,9月底的一个早晨,他们的爱子降临人世。

翌日下午,鲁迅特意买了一盆文竹送到许广平的床头。

枝叶纤纤、如片片翠云的文竹,远不如鲜花那样绚丽夺目,却能养眼、清心、怡情。

鲁迅从未买过珠宝服饰、胭脂香粉送给爱人,却常以书籍相赠。

1934年冬,他将一部《芥子园画谱三集》共四卷赠予许广平,这部清代的国画技法画谱虽非原本,却值得珍藏,因为它蕴含着一番深情。

鲁迅在首卷扉页上题下:“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


鲁迅与许广平的爱情里没有那种催人泪下的浪漫,可它告诉我们:什么样的浪漫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艰难岁月里,有两颗甘苦与共、相知相爱的心始终不渝。

摘自《羊城晚报》
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