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切削加工概论

合集下载

切削加工课件

切削加工课件

2.常用刀具材料


碳素工具钢
含碳量较高的优 质碳钢
常用牌号 T8A、T10A、T12A
主要性能
主要应用
淬火后硬度高(达63~65HRC)、价廉, 但耐热性差(200℃以下)
制造小型、手动和低速切 削工具,如手用锯条和锉 刀等
合金工具钢
碳素工具钢中加 入少量Cr、Si、 W、Mn等元素
9SiCr、CrWMn、 CrW5、GCr15
③ 主偏角 Κr――主切削刃和假定进给方向在基面(Pr)上投 影的夹角。主偏角的大小影响切屑断面形状和切削分力的大 小。有时主偏角也根据工件加工形状来定。
④ 副偏角Κ´r――副切削刃和假定进给的相反方向在基面Pr上投
影的夹角。副偏角的主要作用是减少副切削刃与工件已加工表 面的摩擦,减少刀具磨损和防止切削时产生振动。减小副偏角 可减小切削残留面积,降低己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如图)
1. 刀具切削部分的组成 外圆车刀由三个刀面,两条切削刃和一 个刀尖组成(图1-4)。
(1)前刀面――刀具上切屑流过的表面( )。 A r
(2)后刀面――刀具上与过渡表面相对的是主后刀面(
加工表面相对的是副后刀面( )。A &# 形成的交线称为主切削刃( ),
)。A 与已
三、切削层参数(如上页图) 1. 切削厚度hD――垂直与切削刃的方向上度量的切削 层截面的尺寸。(mm) 2. 切削宽度bD――沿切削刃方向度量的切削层截面的 尺寸。(mm) 3. 切削面积AD――给定瞬间,切削层在切削层尺寸平面
里的横截面积。( m m) 2
ADfapbDhD
§2 刀具材料及刀具结构
(2)车刀的主要标注角度及选择要点――在车刀设计、制造、刃 磨和测量时,必须确定的角度。

切削加工的基本理论

切削加工的基本理论

1.1.2 切屑类型与变形系数
切屑类型
带状切屑 Real
挤裂切屑 Real
节状切屑 Real
崩碎切屑 Real
图1-6 切屑形态照片
1.1.2 切屑类型与变形系数
切屑控制
❖ 为使切削过程正常进行和保证已加工表面质量,应使切 屑卷曲和折断。 ❖ 切屑的卷曲是切屑基本变形或经过卷屑槽使之产生附加 变形的结果(图1-7) ❖断屑是对已变形的切屑再附加一次变形(常需有断屑装置, 图1-8)
两个摩擦区
➢ 粘结区:高温高压使切屑底
层软化,粘嵌在前刀面高低不 平的凹坑中,形成长度为lfi的 粘接区。切屑的粘接层与上层
金属之间产生相对滑移,其间 的摩擦属于内摩擦。
➢ 滑动区:切屑在脱离前刀面 之前,与前刀面只在一些突出 点接触,切屑与前刀面之间的 摩擦属于外摩擦。
lfi
lfo
图1-11 切屑与前刀面的摩擦
1.3.1 切削热的来源与传出
切削热来源
★ 切削过程变形和摩擦所消耗功,绝大部分转变为切削热
★ 主要来源
qPcFcvc
(1-11)
QA=QD+QFF+QFR (1-12)
式中,QD , QFF , QFR分别为切 削层变形、前刀面摩擦、后刀 面摩擦产生的热量
切屑 刀具
切削热传出
切削热由切屑、工件、刀具和 周围介质(切削液、空气)等 传散出去
Fc —— 主切削力(N); v —— 主运动速度(m/s)。
(1-8)
1.2.2 切削力经验公式
机床电机功率
PE
Pc
(KW)
式中 η —— 机床传动效率,通常η= 0.75~0.85
(1-9)
单位切削功率

第一章切削加工基础知识

第一章切削加工基础知识

第一章 切削加工基础知识
车刀切削部分主要由三面、两刃、一尖组成, 即前面(Aγ)、主后面(Aα)、副后面(Aα′)、 主切削刃(S)、副切削刃(S′)和刀尖组成, 如图所示。
二、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1.教学方法: 讲授、自学、预习、专题讨论、撰写读书报告 等。 2.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平时成绩、文献读书报告相结合。
授课前几点说明
三、读书报告撰写要求 1.检索与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内容相关的近十年的文 献、书籍、资料,撰写读书报告,报告内容尽量体 现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内容。
授课前几点说明
6. 零件结构工艺性(2学时) 7.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2学时) 8. 先进制造技术(1学时) 9. 常见零件机械加工工艺实例分析(3学时) 10.学生课外阅读—讨论(2学时) 课外英语文献阅读及翻译。
授课前几点说明
Ⅱ. 学习目的 了解切削加工和特种加工的实质、工艺特点和应 用,以及它们在机械制造中的作用。 现代机器中绝大多数零件的精度和表面质量是靠 切削加工和特种加工来保证的。因此,它们在机 械制造中目前还占着重要的地位。
第一章 切削加工基础知识
如图所示是车外圆、车锥面、刨直槽和钻孔的 工艺简图,表示出了刀具和工件之间的切削运动和 切削用量三要素。
第一章 切削加工基础知识
1.2 刀具及刀具切削过程 1.2.1 刀具 切削刀具是现代制造业中切削加工不可缺少的 重要工具,刀具对机械加工的产品质量、生产率及 加工成本都有直接的影响。
授课前几点说明
这门课,是由基础课到专业课的过渡,所以只 要求学懂教材中所讲的机械加工的基本工艺和基本 原理及基本知识即可,不需要推导公式,运用公式 算题,也不需要深究加工理论,彻底搞清加工细节, 进行方案比较等。学习时不要死记硬背,而要把它 们学活。如果能几个人共同讨论,或争论一番则更 好。

一章节切削加工概论

一章节切削加工概论
一章节切削加工概论
第一章 切削加工概论
基本概念
❖ 切削加工:利用切削工具从工件上切去多余的材 料,以获得符合图样规定的形状、尺寸和表面粗 糙度的零件的加工方法。
内容及要求
① 内容:切削原理基本知识 要求:了解其对切削加工的影响及如何减少不利影响。 ② 内容:切削加工方法综述 要求:掌握各种切削加工方法的工艺特点和应用范围。
4、零件表面的成形方法
(1)、轨迹法:利用非成形刀具,在一定的切削运动下,由刀尖 轨迹获得零件所需表面的成形方法。如车削、铣削、刨削等。
(2)、成形法:利用成形刀具,在一定的切削运动下,由刀刃形 状获得零件所需表面的方法。如车球面、铣凸圆弧槽、拉孔等。可 提高生产率,但刀具的制造和安装误差对被加工表面的形状精度影 响较大。
IT10~IT9
6.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2
半精车、半精镗、 半精铣、扩孔等
使一般零件的主要表面达 到规定的精度和粗糙度要 求,或为要求很高的主要 表面进行紧密加工作准备
一般精 加工
精密精 加工
IT8~IT7 (精车)
IT7~IT6 (精磨)
1.6~0.8
精车、精铣、精 刨、粗磨、粗铰
0.8~0.2
精磨、精铰、精 拉等
精密加工
在精加工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精度 和降低表面粗糙度(其中不提高 精度,只降低表面粗糙度的加工 又称光整加工)
超精密加工
比精加工更高级的亚微米加工和 纳米加工,用于加工极个别的超
精密零件
IT5~IT3 高于IT3
0.1~ 0.008
研磨、珩磨、超 精加工、抛光等
0.012或 更低
金刚石刀具切削、 超精密研磨
阶段名称 粗加工 半精加工

第1章 金属切削加工的基础知识 PPT课件

第1章 金属切削加工的基础知识 PPT课件
要 素 3)其它运动:吃刀运动
分度运动
2020/8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2
机械制造基础
5
常见机床的切削运动
切 机床名称 主运动
削 卧式车床 工件旋转

钻床 钻头旋转

铣床 铣刀旋转
及 镗床 镗刀旋转
切 牛头刨床 刨刀往复
进给运动 车刀纵向、横向移动
钻头轴向移动 工件纵向、横向、垂直方向移动
镗刀轴向移动、工件轴向移动 工件横向、垂直方向间隙移动

2020/8/12
机械制造基础
3
1.1 切削加工的运动分析及切削要素
1.1.1 零件表面的形成 切 ☆ 回转体表面:是以直线为母线作旋转运动所形 削 成的表面; 运 成型方法:车削、钻孔、扩孔、镗孔、铰孔、 动 内外圆磨削等。
及 ☆平面:是以直线为母线作直线运动形成的表面; 切 成型方法:铣削、刨削、平面磨削等。
削 ☆ 曲面:是以曲线为母线作旋转或平移所形成的 要 表面; 素 成型方法:铣削、成形磨削、数控铣削、电火花
加工、激光加工等。
2020/8/12
机械制造基础
4
1.1.2 切削运动
l 概念:刀具与工件间的相对运动,以切除多余的
切 金属 削 l 分类: 运 1)主运动:切除切屑所需的基本运动。 动 3个特点:速度最快;消耗功率最大;唯一性。 及 2)进给运动:使金属层不断投入被切削的运动。 切 3个特点:速度较慢;消耗功率较小;可以为一个 削 或多个。
bD=ap/sinKr l切削层公称截面积AD:

AD=ap· f=bD· hD
削 l残留面积ΔAD
要 残留面积高度 :

H=f/( ctgKr+ctgKr’) rε=0

第1篇切削加工的理论基础

第1篇切削加工的理论基础
f = vf /n = 2/4 = 0.5 mm/r ap = (dw-dm)/2=(62-56)/2=3 mm
第1章 切削加工的理论基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1.2.1 切屑的形成
挤压与切削 正挤压:
金属材料受挤压时,最大剪应力方向与作用力方向约 成45°
偏挤压:
金属材料一部分受挤压时,OB线以下金属由于母体阻 碍,不能沿AB线滑移,而只能沿OM线滑移s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刀具 O
切屑根部金相照片
1.2.2 切削层的变形及其影响因素
变形区的划分
第一变形区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第二变形区
第三变形区
1.2.2 切削层的变形及其影响因素
第一变形区的变形特征:
切削层金属沿滑移线的剪切 滑移变形及随之产生的加工 硬化。
第一变形区的实际厚度为 0.02~0.2mm,切削速度越 大,厚度越小。故第一变形 区可看成是一个剪切面。
剪切面与切削速度之间的夹 角成为剪切角,体现变形的 难易程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1.2.2 切削层的变形及其影响因素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第二变形区的变形特征:
切屑底层金属受摩擦挤压后的塑性变形及晶粒纤维化。
受力:
挤压
摩擦
滑移与晶粒的伸长
1.2.2 切削层的变形及其影响因素
前刀面内的摩擦(内摩擦与外摩擦) 区域划分: 粘结区lf1: 剪切滑移,内摩擦 滑动区lf2: 滑动摩擦,外摩擦
切屑长度压缩比(Λl)
l
LD Lch
h
hch hD
OM
sin(90 OM sin
o)
cos( o ) sin
表示切屑变形程度的方法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一、切削加工概论_ppt [兼容模式]

一、切削加工概论_ppt [兼容模式]

邹芹机械学院金工教研室第五篇切削加工零件加工工艺:热加工工艺冷加工工艺机械加工钳工加工特种加工切削加工一、切削加工的分类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加工过程显示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激光焊接件激光打标件超声加工机床超声加工件二、切削加工的特点1、精度和表面粗糙度;2、零件的材料、形状、尺寸和重量范围;3、生产率;4、存在切削力激光加工三、切削加工的发展方向1、加工设备: 数控技术、(超)精密、(超)高速1)数控技术:2)精密、超精密加工精密加工:指在一定的发展时期,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达到较高程度的加工工艺。

超精密加工:指在一定的发展时期,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达到最高程度的加工工艺。

Ø瓦特改进蒸汽机——镗孔精度1mmØ20世纪40年代——最高精度1μmØ20世纪末——精密加工:≤0.1μm,Ra≤0.01μm(亚微米加工)超精密加工:≤0.01μm,Ra≤0.001μm(纳米加工)Ø微细加工——微小尺寸的精密加工Ø超微细加工——微小尺寸的超精密加工3)高速、超高速加工•1931年德国切削物理学家C.J.Salomom在“高速切削原理”一文中给出了著名的“Salomom曲线”——对应于一定的工件材料存在一个临界切削速度,此点切削温度最高,超过该临界值,切削速度增加,切削温度反而下降。

•Salomom的理论与实验结果,引发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并由此产生了“高速切削(HSC)”的概念。

n高速、超高速加工概念:•尚无统一定义,一般认为高速加工是指采用超硬材料的刀具,通过极大地提高切削速度和进给速度,来提高材料切除率、加工精度和加工表面质量的现代加工技术。

•以切削速度和进给速度界定:高速加工的切削速度和进给速度为普通切削的5~10倍。

•以主轴转速界定:高速加工的主轴转速≥10000r/min。

•因不同的工件材料而异;n 高速加工的切削速度范围高速与超高速切削速度范围10 100 100010000切削速度V (m/min )塑料铝合金铜铸铁钢钛合金镍合金•车削:700-7000 m/min•铣削:300-6000 m/min•钻削:200-1100 m/min•磨削:50-300 m/s 或3000-18000m/min •随加工方法不同也有所不同。

第一章 金属切削加工的基础知识PPT课件

第一章 金属切削加工的基础知识PPT课件

后角:αo
“后刀面与切削平 面的夹角”
22
三、刀具的标注角度
23
在切削平面内:
刃倾角:λS
“主切削刃与基 面之间的夹角”
24
25
四、刀具的工作角度
oe 0 oe o tg vf f n f
vc dn d
26
四、刀具的工作角度
pe p p
pe p p
sin
p
切削宽度:bD “沿着过渡表面度量的 切削层尺寸”
bD=ap/sinКr (mm)
切削厚度:hD
“垂直于过渡表面度量的 切削层尺寸”
hD=f∙sinКr (mm)
29
三、残留面积:
AD
1 2
f
Rm ax
f
Rm ax
ctg
'
ctg
30
第四节 刀具材料
一、刀具材料应具备的基本性能:
孰强孰弱,性能决定
一、刀具切削部分的结构要素
12Leabharlann 第二节 刀具的几何角度和结构
一、刀具切削部分的结构要素
归结起来: “三面两刃一尖”
后刀面Aα 前刀面Ar 副后刀面Aα’
交线
主切削刃s
连接部分
交线
副切削刃s’
刀尖
13
二、刀具标注角度参考系
前提条件: ➢ 不考虑进给运动; ➢ 车刀刀尖与工件中心等高; ➢ 刀杆中心线与进给方向垂直; ➢ 刀具的安装面与基面Pr平行;
f (mm/r), vf (mm/s), fz (mm/z)
vf
f n 60
fz zn 60
10
三、切削用量三要素
1. 切削速度:(vc)
2. 进给量:( f ) 3. 背吃刀量:(ap)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背吃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切削深度)ap(垂直于进给运动方向上测量的主 切削刃切入工件的深度)
3、切削层几何参数
切削层的大小和 形状,决定了切削部 分所承受的载荷大小 及切下的切屑的形状 和尺寸。
图1.4 车削时的切削要素 (1)切削厚度(ac ):垂直于加工表面度量的切削层尺寸。
(2)切削宽度(aw ):沿加工表面度量的切削层尺寸。
四、切削加工的阶段
为保证切削加工质量,工件的加工余量往往不是一次切除的,而是 逐步减少背吃刀量分阶段切除的。切削加工可分为粗加工、半精加 工、精加工、精密加工、超精密加工等5个阶段,见表1.2。 表1.2
阶段名称 目的 尽快从毛坯上切除多余材 料,使其接近零件的尺寸 和形状 进一步提高精度和降低表 面粗糙度,并留下合适的 加工余量,为主要表面精 加工作准备 使一般零件的主要表面达 到规定的精度和粗糙度要 求,或为要求很高的主要 表面进行紧密加工作准备
加工设备朝着数控技术、精密和超精密、高速和超高 速方向发展。
刀具材料朝超硬材料方向发展。
生产规模由小批量和单品种大批量向多品种变批量的 方向发展。生产方式由手工操作、机械化、单机自动 化、刚性流水线自动化向柔性自动化和智能自动化方 向发展。
(四)、展望
21世纪的切削加工技术必将面临未来自 动化制造环境的一系列新的挑战,它必然要 与计算机、自动化、系统论、控制论及人工 智能、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计算机集成 制造系统等高新技术及理论相融合,向着精 密化、柔性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沿着数控 技术(NC)、柔性制造系统(FMS)及计算 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台阶向上攀登, 并由此推动其他各新兴学科在切削理论和技 术中的应用。
(3)切削面积(Ac ): Ac ac aw f a p
4、零件表面的成形方法
(1)、轨迹法:利用非成形刀具,在一定的切削运动下,由刀尖 轨迹获得零件所需表面的成形方法。如车削、铣削、刨削等。
(2)、成形法:利用成形刀具,在一定的切削运动下,由刀刃形 状获得零件所需表面的方法。如车球面、铣凸圆弧槽、拉孔等。可 提高生产率,但刀具的制造和安装误差对被加工表面的形状精度影 响较大。 (3)、展成法:在一定的切削运动下,利用刀具依次连续切出的 若干微小面积而包络出所需表面的方法。如手工挫削外圆弧面、插 齿、滚齿等。
2、切削用量三要素
在切削运动的作用下,工件上有三个不断变 化的表面,见图1.3。 待加工表面:工件上将被切除切削层的表面。 已加工表面:工件上切除切屑后留下的表面。 加工表面 (过渡表面):工件上正在切削的表面。 它由切削刃形成,在下一切削行程,刀具或工 件的下一转里被切除,或由下一切削刃切除。 图1.3 工件表面
一、切削加工的分类、特点、作用和发展方向
(一)、切削加工的分类
1、机械加工(机工)利用机械力对各种工件进行加工。 方法:车削、钻削、镗削、铣削、刨削、拉削、磨 削、光整加工等。 2、钳工加工(钳工)在钳台上以手工工具为主对工件 进行加工的各种加工方法。 方法:划线、锯削、錾削、锉削、刮削、研磨等。
0.012或 金刚石刀具切削、 更低 超精密研磨
切削加工分阶段,具有如下优点: (1)避免毛坯内应力的释放而影响加工精度。 (2)避免粗加工时较大的夹紧力和切削力所引起的弹性变形和热 变形对精度的影响。 (3)先粗加工一遍,可及时发现毛坯的内在缺陷面决定取舍。 (4)可合理使用机床。 (5)便于工艺过程中热处理工序的安排。
②主运动为往复运动: vc
L-行程长度,mm。
2 Lnr 2 Lnr (m min ) (m s) vc 1000 1000 60
nr-往复次数,str/min。
(2)进给量f (刀具在进给运动方向上相对于工件的位移量) mm/r,mm/str
每齿进给量
f (多刃切削刀具,铣、铰、拉)
二、零件的种类及组成
1、零件的种类 按结构可分类6类(1)轴类(2)盘套类(3)支架箱体类 (4)六面体类(5)机身机座类(6 )特殊类零件 2、组成零件的表面 组成零件常见的表面有外圆、内圆、锥面、平面、螺纹、 齿形、成形面及各种沟槽等。
圆柱面
圆锥面
回转体成形表面 平面
成形曲面
图1.1 各种表面的形成
第一章 切削加工概论
基本概念
切削加工:利用切削工具从工件上切去多余的材 料,以获得符合图样规定的形状、尺寸和表面粗 糙度的零件的加工方法。
内容及要求
① 内容:切削原理基本知识 要求:了解其对切削加工的影响及如何减少不利影响。 ② 内容:切削加工方法综述 要求:掌握各种切削加工方法的工艺特点和应用范围。
退火或正火 调质 淬火 磨削加工
毛坯
粗加工
半精加工 刀具精加工 时效
精密加工
超精密加工
切削加工的阶段
尺寸公差 等级范围 IT12~IT11 Ra值范围 (μm) 相应加工方法
粗加工
粗车、粗镗、粗 50~12.5 铣、粗刨、钻孔 等 6.3~3.2
半精加工
IT10~IT9 一般精 加工 精密精 加工 IT8~IT7 (精车) IT7~IT6 (精磨)
半精车、半精镗、 半精铣、扩孔等 精车、精铣、精 刨、粗磨、粗铰 精磨、精铰、精 拉等
1.6~0.8 0.8~0.2
精加工
精密加工
在精加工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精度 和降低表面粗糙度(其中不提高 精度,只降低表面粗糙度的加工 又称光整加工) 比精加工更高级的亚微米加工和 纳米加工,用于加工极个别的超 精密零件
IT5~IT3
0.1~ 0.008
研磨、珩磨、超 精加工、抛光等
超精密加工
高于IT3
(二)、切削加工的特点和作用
切削加工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范围广泛。 切削加工零件的材料、形状、尺寸和重量范围较大。 切削加工的生产率较高。 切削加工存在切削力,刀具和工件均需具有一定刚度 和强度,且刀具材料的硬度必须大于工件材料的硬度
(三)、切削加工的发展方向
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切削 加工也正朝着高精度、高效率、自动化、柔性化和智能化 方向发展,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切削用量三要素:切削速度、进给量、吃刀量(背吃刀量、侧吃刀 量、进给吃刀量) (1)切削速度 ①主运动为回转运动: c v
c(切削刃选定点相对于工件的主运动的瞬时速度)
(m s) v c dn (m min ) 1000 60 1000
dn
d-切削刃选定点处工件或刀具直径,mm。 n-工件或刀具的转速,r/min。
三、机床的切削运动
1、机床的切削运动
主运动:切除工件上的切削层,使之成为切屑,形成工件新表 面的运动。 进给运动:使切削层不断投入切削的运动。
a)车削 b)钻削 c) 铣削 d)刨削 e)磨削 f)滚齿 图1.2 切削运动简图
几种典型机床的切削运动见表1.1。 表1.1 几种典型机床的切削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