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合集下载

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作者:周永娣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6期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3年4月来我院就诊治疗12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0例老年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而观察组60例患者则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h、24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情况(VAS)及翻身、住院时间差异。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VAS评分、首次翻身时间及住院时间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关键词:人性化护理、老年、下肢骨折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不断发展,我国下肢骨折的老年患者人口也有逐年增高的趋势[1]。

然而,老年人由于身心状态相对较差,容易在手术治疗过程中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术后疼痛难忍等情况[2]。

所以,此次实验,我们重点探讨分析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以期改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

现具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6月-2013年4月来我院就诊治疗12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65-86岁,平均年龄72.1±3.4岁;观察组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64-86岁,平均年龄71.9±3.7岁。

所有患者无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及其他严重合并症。

所以,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60例患者采用手术室人性化护理方式,具体为:1.2.1评估患者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等,同时对患者的病情、经济情况、个人情绪状态及感情特征进行一定的评估,以方便医务人员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

1.2.2疼痛教育在术前及手术室内对患者进行一定的疼痛教育,指导患者一些放松训练的方法,了解疼痛本身及缓解疼痛的有关知识。

手术室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措施

手术室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措施

手术室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措施手术室护理是患者手术、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程序,关系着患者生理、心理、身体状况上的一些问题。

为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参考众多案例后,引入了人性化护理模式,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本文从人性化护理内涵、意义出发,简要概述了手术室人性化护理的内容。

1.人性化护理的内涵人性化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护理模式,强调以人为本、关怀患者,在了解患者心理需求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使患者的精神、社会、心理处于舒适且满足的状态,减轻不适感。

实践中,更加重视对服务对象的照顾和关怀,要求护理人员不再局限于技术操作,而是考虑和尊重患者生命、人格,提高诊疗配合度,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2.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意义人性化护理的实施,能够在治疗过程中尊重患者感情、权利和隐私,满足患者各方面的需求,实现人文关怀。

实践中,除和患者沟通外,还要担任患者和病友、家人、社会的沟通桥梁,为患者寻求更多的帮助,在物质、精神等方面,为患者重返社会做好准备。

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要求的提高,护理人员不再单纯的执行医嘱,而是在各项操作中,融入以人为本的理念,学习保健、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便于更好的为患者提供服务,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3.手术室人性化护理的内容人性化护理包括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三个方面,只有完善、认真的贯彻护理内容,才能使患者感到舒适,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

(1)术前护理。

①手术前1d,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病情、身体状况等,方便医生明确手术方式、麻醉药物。

②资料显示,有90%的患者对手术有恐惧心理,担心手术疼痛或失败。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在了解患者情况时,评估他们的心理状态。

对于出现不良心理的患者,利用各种举措进行疏导,使其身心处于放松状态。

③结合患者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用通俗的语言讲解手术过程、效果,同时介绍主刀医师,便于患者清晰治疗过程,减轻对手术的疑惑,提高手术配合度。

④指导并帮助患者保持正确、舒适的体位,协助完成术前检查和准备,例如:身体清洁、备皮、禁食等,为手术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的效果研究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的效果研究

遮盖,向患者讲解术中应注意的事项,并用 微笑、抚摸等肢体语言给予患者安慰 [4],术 中巡回护士要陪伴在患者身边,若患者术中 处于清醒状态,要适时告知手术的进展情况, 对腹腔等部位需要清洗时,使用温盐水,增 加其舒适度,此外护士要在术中给予医生积 极与熟练的配合,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 化情况,若有异常及时处理,为手术顺利进 行提供坚实的保障。
护理经验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的效果研究
任细丽 湖北省崇阳县人民医院 湖北省崇阳县 437500
【摘 要】目的:分析和研究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们选取 2010 年 9 月—2012 年 9 月待手术患者 94 例, 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 47 例与对照组 47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模 式进行护理。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将其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具 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患者的 手术治疗中,有效地缓解了患者术前的焦虑、恐惧不良心理状态,让其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接受手术治疗,保障了手术顺利进行,同时也 提升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融洽护患间的关系,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术后疼痛感,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常规护理;老年痴呆
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临床的护理工作 与护理模式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手术室作 为抢救、治疗、手术诊断重要的场所,已经 将人性化护理模式融入到护理之中 [1],本文 选 取 2010 年 9 月 —2012 年 9 月 待 手 术 患 者 94 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两组,观察 组 47 例与对照组 47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 规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人 性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两组患者治疗结束 后,将其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组取得了 颇为满意的效果,现将具体内容汇报如下:

人文关怀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

人文关怀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

人文关怀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骨科手术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医疗手段,而骨科护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虽然骨科护理的重点在于安全和有效性,但对于患者来说,更重要的是人文关怀,因为这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康复。

什么是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一种态度和方法,旨在尊重患者的尊严和权利,以及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和期望。

在医疗领域,人文关怀与治疗同等重要,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尊重:尊重患者的信仰,文化背景和人格特征;•交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听取患者的想法和问题,并尽力给予回答;•照料:提供尽可能舒适的治疗环境,并关注患者的安全和健康;•支持: 给予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帮助患者缓解不安和痛苦。

为什么人文关怀在骨科护理中很重要由于骨科手术通常涉及到痛苦和复杂的治疗,因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感到焦虑和不适。

如果患者能够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怀和尊重,他们可能会更加安心和舒适。

同样地,如果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对待他们的态度是冷漠或无意义的,那么他们可能会增加焦虑和心理负担。

人文关怀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可以帮助患者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减轻痛苦并促进康复。

在骨科护理中,人文关怀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建立信任关系当患者到达医院时,他们往往处于连接不畅的心理状态,对治疗和未来的不确定性很感到害怕。

在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应该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

这种关系是建立在互相尊重和诚实的基础上的,可以帮助患者摆脱不安的情绪和焦虑感。

提供实质性支持在骨科护理中,实质性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这包括为患者提供信息和教育,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他们的疾病和治疗。

此外,医护人员应该确保患者得到了正确的食物和饮水,并且能够保持适当的人体姿势和动作。

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期望在骨科护理中,患者的需求和期望是非常重要的。

医护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以便为他们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此外,医护人员还应该提供心理支持,包括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感,并跟踪患者的治疗进程和康复过程。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人性化护理效果分析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人性化护理效果分析

[ 5 】 陈玉林 ,李毅 丽 . 提 高护士 自我效 能感 的举措 f J ] . 护理 学杂 志 ,
2 0 1 0,2 5( 1 3 ) : 2 6 — 2 7 .
【 1 7 】 崔璀 ,杨祖 群 ,王贵 兰 ,等 儿科夜班 护士工作倦 怠感及 其 自
我效 能 的相关 性分析 [ J 】 _ 齐 鲁护理 杂 志,2 0 0 9 ,1 5( 2 4) : 2 9 —
年龄 6 0 ~ 8 5 岁 ,平均 ( 7 2 . 7 3 ±7 . 9 4)岁 患者 实施人性 化护理取得 不错 ( 7 1 . 3 6± 7 . 2 7)岁 ;股骨 颈 骨 折 2 3例 ,股 骨干 骨 折 l 7例 ,
① 山东省 即墨市人 民医 院 山东 即墨 通讯作者 :仇爱华
【 关键 词 】 老年 ; 骨折 ; 手术室 ; 人性化护理
d o i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4 — 4 9 8 5 . 2 0 1 3 . 0 7 . 0 2 9
随着 医学模式 的不 断转 变 ,人们对护理提 出了越来越高
的要求 ” ] 。手术 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是一 个应 激事件 ,患者
[ 1 2 】 周文霞 ,郭桂萍 . 自我效能感 :概念、理论和应用 【 J 】 . 中国人 民
大学学报 ,2 0 0 6 ,1(1 ) : 9 1 — 9 7 .
『 1 3 ] 陈 素坤 . 临 床心理 护理 指导 【 M ] . 北京 :科学 技术 文献 出版社 ,
2 o 01 :2 0 7 - 21 9 .
【 4 ] 邓 人丽 ,朱丹 ,侯 晓静 . 自我效 能理论 在鼓励教 育 中的应用 叨.
护理学杂志 ,2 0 0 5 ,2 0( 2 3) : 6 5 — 6 7 .

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 2 ] 吴幼 香 . 人 工膝 关节 置换 术 后 下肢深 静 脉血 栓形 成 的预 防与 护 理[ J ] . 中 国医学创 新, 2 0 1 0 , 7 ( 2 3 ) : 1 4 1 — 1 4 2 . [ 3 ] 董列 军 . 人 工全 膝关 节置 换 术后 预 防下肢 深 静脉 血栓 形 成 的护 理[ J ] . 护 理 与康复 , 2 0 0 5 , 4 ( 6 ) : 1 8 4 — 1 8 5 .
( F D P )与治疗前相 比无 明显 改变 。术后1 周时 ,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
与治疗前相 比,均 无明显的差异。
术 后患者 下肢 的肿胀程度 ,术后7 2 h 内有4 例患者 出现下肢肿胀 的
情况 ,2 N 患者术后 行走受 限 ,经 过对 症 的药物治疗 ,以及 康复治疗 后 ,患者下肢肿胀 的情 况改善。其余患者无明显 的不适发生 。
临床 效果 评 价 : 1 3 例 患者 临 床疗 效 为优 ;8 例 患者 临 床疗 效为 良;3 例 患 者 临床疗 效 为可 ,1 例 患者 临床疗 效 为差 。术 后 随访 6 个
月 ,有3 例患者发生 了深静脉 血栓。 3讨 论 患者在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 ,需要长时间的压迫止血,以及长
1 2 6.
患者 患肢 的疗效 判定依 据K o l me n t 骨 折疗效 评定 标准” 】 :根据 患 者 的膝 关节活动 度可被分 为四级 :优 ,患者膝 关节 可 以完全伸 直 ,屈
曲度 1 2 0 。 以上 ,患者 无疼痛 ;良,患者膝 关节 可以完全 伸直 ,屈 曲 度9 0 。~ 1 2 0 。 ,患者骨折 肢偶有轻微 疼痛 ;可 ,患者膝关节无法 完全
从被动 训练开始 ,逐渐增加 训练强度和 训练频次 。定期检测 患者 的血 常规 、凝血试验 ,如果疑为 深青色静脉 血栓发生 ,则立即行 多谱 乐超 声确认 。

人性化护理在骨科中的应用

人性化护理在骨科中的应用

【 关键词 】 人性化护理; 骨科
随着 社 会 的发 展 和 经济 的进 步 , 们 对 医 院 护 理 服 务 质 人
造, 突出护理观念的转变 , 出护理质量 的提 高。三个 用心 : 突 用心护理 , 着力加强队伍建设 , 提高护理 质量 , 围绕 保证质量 和安全做好工作 , 满足患者 的一切需求 ; 用心 服务 , 力提高 着
护理。
3 体 会
时间就是生命 , 于复合 伤患 者的救 治 , 对 医护人员 迅速
组 织 抢 救 , 为 患 者 赢 得 时 间 , 得 救 治 保 证 。 同 时 护 理 人 能 获 员 根 据 患 者 的特 点 制 定 系 统 的护 理 措 施 , 积 极 有 效 实 施 , 并
25 康复护理 .
床休息 。伴有脊柱及 四肢骨折 的患者 , 早期 有效 的功能 锻炼
可 预 防 肌 肉萎 缩 及 关 节 僵 硬 , 后 第 2天 指 导 患 者 进 行 上 、 术
[ ]钟明萍. 2 多发肋骨骨折的护理. 职业与健康 ,0 1 1 ( ) 15 20 ,7 8 : . 4
[ 3]广 东 省 卫 生 厅.1 护 理 技 术 规 范. 州: 东 科 技 出版 临床 广 广
( 收稿 日期 :0 0— 8—1 ) 21 0 3
( 文编 辑 : 艳霞 ) 本 潘
人 性 化 护 理 在 骨 科 中 的应 用
张建英 周 海 英
【 摘要】 为 了 提升护理质量, 医院开展 了“ 十心” 理品牌活动 , 护 骨科病 房根据 自己的特 点制定 了切实 可行 的
措施 , 对护理人员进行人性化管理 , 对患者展开了人性化护理服务 , 最终护理人员的素质得到 了提升 , 患者得 到了实 惠, 社会满意。

人性化带教模式在骨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人性化带教模式在骨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人性化带教模式在骨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带教模式在骨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4 年 1 月 - 2015 年 6 月期间,在我院骨科进行实习的临床学生 48 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进行带教,观察组采用人性化带教模式进行带教。

实习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综合考核成绩及自评结果。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学生综合考核成绩显著提高,各项调查内容满意率均显著提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骨科临床护理带教中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能显著提高学生综合成绩,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带教的满意度及临床实践积极性,提高带教效果,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人性化带教模式;骨科;护理带教临床带教是护理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向临床实践的过渡,也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有助于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与服务水平,帮助护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人性化临床护理带教是根据护生实习愿望量身定制培养计划、实施带教计划的一种带教模式。

人性化带教采用了生理、心理与心灵三大属性进行带教,使带教环境极其和谐,不仅能够激发护生的积极性,而且护生处在被重视或尊重的环境,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使学习效率有效提高。

为探讨人性化带教模式在骨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选择2014 年 1 月 - 2015 年 6 月期间,在我院骨科进行实习的临床学生 48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传统带教模式和人性化带教模式。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4 年 1 月 - 2015 年 6 月期间,在我院骨科进行实习的临床系学生48例,采用随机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其中,观察组24人,男生15人,女生9人,年龄18-28岁,平均(22.47士2.04)岁。

对照组24人,男生14人,女生10人,年龄19-29岁,平均(22.31士2.11)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

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手术护理。

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前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62、1.672,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673、16.782,P <0.05)。

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 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2.578,P<0.05)。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总满意度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8.356,P <0.05)。

结论: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患者手术室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实践应用价值。

标签:人性化护理;老年下肢骨折;手术室护理
下肢骨折属于一种常见的四肢骨折类型,会给患者的健康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1]。

目前临床对于下肢骨折的治疗主要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骨折情况,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与此同时手术治疗作为一种有创疗法,会对患者的身心产生一定刺激和影响。

尤其是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由于其机体功能已经发生了衰退,导致其手术耐受力下降[2]。

因此,为了确保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顺利实施手术治疗,对其实施科学的手术室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将人性化护理应用到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手术室护理中,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就诊时间均为2016年9月-2017年9月,纳入标准:(1)经临床诊断确诊为下肢骨折患者;(2)年龄>60岁患者;(3)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同意的患者。

排除标准:(1)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2)合并手术禁忌证的患者;(3)合并精神疾病、意识障碍或语言障碍等无法正常交流的患者;(4)无法配合本次研究开展的患者。

本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共计纳入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

观察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62~78岁,平均(66.5±2.6)岁;其中股骨颈骨折18例、股骨干骨折14例、胫腓骨骨折13例、其他下肢骨折类型5例。

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60~79岁,平均(65.4±2.8)岁;其中股骨颈骨折19例、股骨干骨折15例、胫腓骨骨折12例、其他下肢骨折类型4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医师实施手术操作、术后切口护理等。

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手术护理,其手术室护理干预内容如下:(1)术前护理。

术前对患者介绍手术的实施流程,治疗优势及术中配合要点,缓解患者对手术的紧张和恐惧情绪,提高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

并且告知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的意义和目的,让患者了解手术治疗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手术治疗配合度。

掌握患者的病情资料,疾病合并情况,据此对患者的麻醉耐受力和手术耐受力进行评估,并积极地与麻醉医师和手术操作医师进行沟通。

(2)术中护理。

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干预,以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

掌握患者的疾病信息,协助麻醉医师对患者实施麻醉,帮助患者采取合理的手术体位,准备好各类手术器械,术中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

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无菌操作技能和手术操作方法、手术程序、手术步骤及手术治疗要点,手术过程中严格观看显示屏并能够主动、快速、准确地传递手术所需品。

手术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关注患者的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做好输液记录。

(3)术后护理。

手术治疗完成后,护理人员应仔细地清洁和包扎患者的手术切口。

待患者的病情稳定后,医护人员进行交接,待患者麻醉清醒后,逐渐向患者介绍手术治疗情况,并给予患者积极的鼓励和正确的指导,随后将患者送回病房。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SDS和SAS量表总分均为100分,患者的得分越高则代表其抑郁和焦虑状态越严重[3]。

(2)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4]。

(3)两组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满意度,以笔者所在医院自制调查问卷对患者实施护理满意度调查,总分为100分,包括完全满意:得分90~100分;基本满意:得分60~89分;不满意:得分低于60分[5]。

总满意=完全满意+基本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SDS、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2 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 2.0%(1/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0%(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2.578,P=0.003)。

2.3 两组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下肢骨折在老年人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会给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目前,临床上对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治疗,最为有效的方式为手术治疗[6]。

但是,手术治疗属于一种有创治疗,治疗过程中会对患者的机体产生一定的创伤,引起患者的应激反应,加之老年患者机体功能已经发生了衰退,因此其手术耐受力较低[7]。

而且对于绝大多数的老年患者来说,其手术治疗知识比较匮乏,易引起患者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心理情绪,从而加剧应激反应,这对于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均具有不利影响[8]。

临床研究表明,科学有效的手术室护理能够促进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后获得良好的恢复效果[9]。

人性化护理是指在临床护理实施过程中融入“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以患者为中心,从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两个方面出发,对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促使其身心状态均处在最佳状态的一种护理模式[10]。

将人性化护理融入到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中,通过术前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介绍,心理干预及手术耐受力评估,一方面能够提高患者对手术治疗的认知度,改善其术前的不良心理状态;另一方面能够掌握患者的手术耐受力,确保患者的手术治疗安全性[11]。

而术中护理通过心理干预,手术治疗配合,能够确保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降低其心理应激性,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治疗。

通过术后护理则能够提升患者术后恢复效果[12]。

本次临床实践结果表明,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促使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满意度得到显著提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实践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徐海燕.循证护理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心理状态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6,30(3):265-267.
[2]高春锦.健康教育干预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1):1549-1560.
[3]鄢火秀,曾青峰,邱春燕.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治疗依从性
和治疗效果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16,9(9C):106-107.
[4]黄燕,叶红.下肢骨折患者应用个性化功能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16,31(5):132-133.
[5]江翠金.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7):157-158.
[6]王艳.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人性化护理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4):88-89.
[7]聂薇,刘丽芳,翁丽娟.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学,2016,22(18):104-105.
[8]赵红梅.老年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2):82-84.
[9]钟向萍,岑彩虹,李蝶蓉.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室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2):2818-2819.
[10]张红艳,吳新宝.人性化护理对老年下肢骨折病人康复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3,11(14):1260-1261.
[11]潘阳梅.下肢骨折护理中护患沟通技巧的应用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13):24-25.
[12]张清贤.优化护患沟通对提高下肢骨折护理效果的影响[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23(4):351-3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