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欧姆定律沪粤版
合集下载
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14.2探究欧姆定律课件

4.再换用阻值为15Ω的定值电阻,重复步骤3。
5.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数据分析:一.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实验次序
电阻R=_5 Ω
电压(伏)
电流(安)
(1)
1
0.20
(2)
1.5
0.30
(3)
2
0.40
实验次序
电阻R=1_0Ω
电压(伏)
电流(安)
(1)
1
0.10
(2)
1.5
0.15
(3)
第十四章 探究欧姆定律
第二节 探究欧姆定律
物理量
物理意义
电流 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符号
国际单 位
测量工 具
I A 电流表
电压 形成电流的原因
U V 电压表
电阻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RΩ
请看以下实验,思考问题
请思考: 如果要使灯泡变暗
有何办法?
怎样使灯泡变暗?
方法:
方法一:去掉一节电池(改变电压)
3.按照步骤2的操作,再调整2次滑片的位置,(最好使 电压表的示数成整数倍的变化)把测得的数据记录到 表格中.
4.换用一个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重复上述实验,把 测得的数据记录到表格中。
5.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二、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研究电流与 电阻之间的关系。
设计并连接实验电路
R′ V R
公式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是针对同一时刻而 言的,即公式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具有同时性。 不能用某导体中A时刻的电流跟该导体两端B时刻 的电压来求其电阻,也不能用某导体两端A时刻的 电压跟该导体的电阻来确定该导体B时刻的电流。
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2)因果性和逻辑性
5.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数据分析:一.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实验次序
电阻R=_5 Ω
电压(伏)
电流(安)
(1)
1
0.20
(2)
1.5
0.30
(3)
2
0.40
实验次序
电阻R=1_0Ω
电压(伏)
电流(安)
(1)
1
0.10
(2)
1.5
0.15
(3)
第十四章 探究欧姆定律
第二节 探究欧姆定律
物理量
物理意义
电流 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符号
国际单 位
测量工 具
I A 电流表
电压 形成电流的原因
U V 电压表
电阻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RΩ
请看以下实验,思考问题
请思考: 如果要使灯泡变暗
有何办法?
怎样使灯泡变暗?
方法:
方法一:去掉一节电池(改变电压)
3.按照步骤2的操作,再调整2次滑片的位置,(最好使 电压表的示数成整数倍的变化)把测得的数据记录到 表格中.
4.换用一个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重复上述实验,把 测得的数据记录到表格中。
5.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二、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研究电流与 电阻之间的关系。
设计并连接实验电路
R′ V R
公式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是针对同一时刻而 言的,即公式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具有同时性。 不能用某导体中A时刻的电流跟该导体两端B时刻 的电压来求其电阻,也不能用某导体两端A时刻的 电压跟该导体的电阻来确定该导体B时刻的电流。
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2)因果性和逻辑性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4.2《探究欧姆定律》优秀教学案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验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后作业环节,教师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生活实例,创设与欧姆定律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4.2《探究欧姆定律》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沪粤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第14.2节《探究欧姆定律》为依托,旨在通过优秀教学实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欧姆定律的相关知识。在课程设计上,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欧姆定律的概念,如讲解家庭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提出问题:“电流、电压、电阻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3.简要介绍欧姆定律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知
1.讲解欧姆定律的定义及公式:I = U/R,引导学生理解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协作、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敢于创新的精神,树立科学态度。
4.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爱护实验器材的意识。
5.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生活实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规律。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生活实例,创设与欧姆定律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4.2《探究欧姆定律》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沪粤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第14.2节《探究欧姆定律》为依托,旨在通过优秀教学实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欧姆定律的相关知识。在课程设计上,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欧姆定律的概念,如讲解家庭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提出问题:“电流、电压、电阻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3.简要介绍欧姆定律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知
1.讲解欧姆定律的定义及公式:I = U/R,引导学生理解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协作、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敢于创新的精神,树立科学态度。
4.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爱护实验器材的意识。
5.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生活实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规律。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探究欧姆定律(共张PPT)

欧姆定律的应用------分析动态电路 1、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当滑动变阻器 的滑片P向右移时,试分析电路中各电表 示数的变化情况
A变小,V变小 A变小,V变大
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滑 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 _____
A.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灯泡L变暗 B.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灯泡L变亮 C.电压表的示数变小,灯泡L变暗 D.电压表的示数变小,灯泡L变亮
串联电流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
串联电路 特点 并联电流
电流特点:
❖ I=I1=I2 =I3 =… =In
电压特点:
•U=U1+U2 +U3 + …+ Un
电阻特点:?
电流特点:
❖ I=I1 +I2 + I3 … +In
电压特点:
❖ U=U1 =U2 = U3 … =Un
电阻特点:?
•R=R1+ R2 + R3 + …+ R n 1/R= 1/R1+1/R2+1/R3+…+1/Rn
(1)
2
4
0.5
(2)
10
2
5
(3)
15
3
5
4.如图电路中,电路两端电压U=27 V, 两电阻R1=6 Ω,R2=3 Ω,求每个电阻两
端的电压。
例1 对公式R U 的理解中,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_____ I
A.电阻与电压成正比 B.电阻与电流成反比 C.对某一导体,U与I的比值不变 D.以上都有可能
复习与整理
1、什么是电阻?电阻与那些因素有关?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2、电阻的单位及符号
欧姆
Ω
粤沪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探究欧姆定律)新课件

猜测与假设: (1)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_______; (2)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_______ 。
知识点 1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实验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实验器材:
知1-讲设计实验A源自SRR' V
电路图
知1-讲
实物图
知1-讲
实验步骤: 1. 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 ,
【例2】(2014•黑龙江)有两个电路元件A和B.流经各 元件的电流I与其两端电压U的关系如图所示.把A、B 元件并联后接在1V电源两端,并联电路的总电流
为 A,此时元件B的电阻是 Ω.
【例3】(2014•衡阳)如图,电源电压为6V保持不 变.R1的阻值是10Ω.通过R2中的电流为0.2A,求:
流与电压的关系,应控制电阻一定),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问题(3):为了得到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应更换不同的电阻
进行多次实验。
总结
知1-讲
表述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不能漏掉“电阻一定” 这个前提条件,也不能弄错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因果关 系而说成“电阻一定,电压与电流成正比”。
知1-练
1 为探究电阻R中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某同学将实物 连接成如图 所示的电路。请你指出其中连接的错误 之处,并加以改正。
3. 两个电阻之比是R1:R2=2:5,当把它们串联在电路 中使用时,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是 1:1 ,它们两端的 电压之比是 2:5;如果把它们并联在电路中,通过它们 的电流之比是5:2,这时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是 1:1.
4. 小军采用如图的电路,研究“通过某导体的电流与它的 电阻关系”,他分别用5Ω和10Ω的电阻做两次实验,当 完成第一次实验后,小军将A、B两点间的电阻R由5Ω 更换为10Ω,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的示数 变大,为 了保持R两端的电压不变,他应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
知识点 1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实验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实验器材:
知1-讲设计实验A源自SRR' V
电路图
知1-讲
实物图
知1-讲
实验步骤: 1. 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 ,
【例2】(2014•黑龙江)有两个电路元件A和B.流经各 元件的电流I与其两端电压U的关系如图所示.把A、B 元件并联后接在1V电源两端,并联电路的总电流
为 A,此时元件B的电阻是 Ω.
【例3】(2014•衡阳)如图,电源电压为6V保持不 变.R1的阻值是10Ω.通过R2中的电流为0.2A,求:
流与电压的关系,应控制电阻一定),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问题(3):为了得到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应更换不同的电阻
进行多次实验。
总结
知1-讲
表述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不能漏掉“电阻一定” 这个前提条件,也不能弄错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因果关 系而说成“电阻一定,电压与电流成正比”。
知1-练
1 为探究电阻R中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某同学将实物 连接成如图 所示的电路。请你指出其中连接的错误 之处,并加以改正。
3. 两个电阻之比是R1:R2=2:5,当把它们串联在电路 中使用时,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是 1:1 ,它们两端的 电压之比是 2:5;如果把它们并联在电路中,通过它们 的电流之比是5:2,这时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是 1:1.
4. 小军采用如图的电路,研究“通过某导体的电流与它的 电阻关系”,他分别用5Ω和10Ω的电阻做两次实验,当 完成第一次实验后,小军将A、B两点间的电阻R由5Ω 更换为10Ω,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的示数 变大,为 了保持R两端的电压不变,他应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课件 第14章 探究欧姆定律 第2节 探究欧姆定律 第2课时 欧姆定律

2、欧姆定律公式的变形
_U__ I= R
• U=IR 主要用于已知电流和电阻求电压. 拓展:能否说电压与电流成正比呢?
•
R
=
_U_ I
主要用于已知电压和电流求电阻.
拓展:能否说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 电流成反比呢?
例1:试电笔内的大电阻的阻值 为880 kΩ,氖管和人体的电阻 都比这个值小得多,可以不计。 问使用时流过人体的电流是多 少?
一、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的内容: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 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电流
I
=
U R
电压 电阻
欧姆(1787-1854) 德国物理学家
信息窗
欧姆(G.S.Ohm,1787~1854)是德国物理学家。 他在物理学中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后来以他的名字 命名的欧姆定律。欧姆的研究,主要是在1817~1827 年担任中学物理教师期间进行的。现在我们看到欧 姆定律的公式那么简单,却不要忘记欧姆当时为了 解决这一难题,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当时的实验条件很差,那些测量 电流的仪器和电阻值不同的导体,都要自己设计制造。他能够完成这 些精细的制作和精确的实验,主要得益于强烈的好奇心、执着的探究 精神。
(1)画简易电路图 解题步骤: (2)标出已知量和要求的量
(3)求解I
1
R=880KΩ=880000Ω
I=?
3
U=220V 2
已知: U=220V R=880KΩ=880000Ω
求: I =?
解:
I
U R
220 V 880 103
0.25103
A
答:流过人体的电流是0.25×10-3 A
4 5
粤沪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探究欧姆定律)教学课件

、
、
。
2、用图12-15所示的实验电路图“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 系”,下列注意事项错误的是( ) A.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是断开的 B.连接滑动变阻器时,滑片要滑到阻值最小的位置 C.连接电表时,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 线柱流出 D.每次更换电阻后,要调节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相同
在上述的实验设计中,第一步要改变电阻两的电压,以及第二 步要保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应该在电路中怎样设计才能达 到这样的要求呢?
使用滑动变阻器
R’ V
R
A
思考
在连线以及闭合开关前要注意什么问题? 连接电流表及电压表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滑 动变阻器要调到最大阻值处。 连接电流表、电压表时要注 意选用合适的量程、正负接 线柱不能接反。
2.公式:I =
U R
I(A) 单位: U(V)
R(Ω)
说明:这里的导体中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是针对同一导 能说一个导体中的电流跟另一个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也不 的电流与另一个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U=IR
3.变换公式:
R=
U I
U=IR: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等于通过它的电
阻的乘积。
R=
U I
表示导体的电阻值在数值上等于加 的电压与其通过电流的比值。
思考 实验记录表格应该如何设计?
表一 保持_电__阻__不变,研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
实验次序 1 2 3
电阻 R=____ Ω
电压U/V
电流I/A
表二 保持_电__压__不变,研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
实验次序 1 2 3
电压 U=____V
电阻R/Ω
电流I/A
思考
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1探究欧姆定律课件(共30页)

在分析实验数据时,还可采用图像法
保持电阻不变时,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
I/A
0.6
·
0.4
·
0.2
·
·O
12
3
U/V
二、研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
2.实验: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 研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
每次实验更换电阻R 电路图
实
物
R
图
研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中滑动变阻器的作 用: 1.使电阻R两端电压保持不变
表一:
表二:
电阻(欧)电压 电流(安) 电阻 电流 电压
(伏)
(欧) (安) (伏)
5
1 3
0.2 0.6
5 1.2 6
10 0.6
51
15 0.4
分析表一所得到的数据可得结论:_________。
分析表二所得到的数据可得结论:__________。
想一想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有什么收获?
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一、研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1.实验: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 和电压的关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路 图
电 路 图
电 路 图
电 路 图
实物图
电路图
一、研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1.实验: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 研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研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中滑动变阻器
的作用:1.改变电阻R两端电压。
2.保护电路
注意事项
1.连接电路时开关 应__断开_。_
2.闭合开关前,滑
R
动变阻器的滑片
应移到_电__阻_最__大___
位置。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实验数据记录
R=
5Ω
第十四章 《探究欧姆定律》(课件)九年级上册物理(沪粤版)

【答案】B 【详解】有ABC三根完全相同的导线,将A导线剪去一半,电阻变为原来的一半,即 R1比原来小,将B导线均匀的拉伸到原来长度的两倍,长度增加,横截面积减小,电 阻变大,R2比原来的电阻大;将C导线从中间对折,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电阻变小 ,但与减去一半比,长度相同,横截面积更大,电阻更小,说明电阻R3小于R1,则三 个电阻的关系
【答案】 导体 正 振动 【详解】[1][2]避雷针与云层之间的空气被击穿,使带电云层通过空气与避雷针、导线 和大地相连形成通路,此时空气是导体,若瞬时电流的方向是从大地到云层, 电子的 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云层中的电子转移到大地,云层失去电子带正电。 [3]声音是由于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雷雨天,我们听到的雷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即学即练3】
03 真题演练
1.(2023·湖南常德·统考中考真题)图中甲、乙两个滑动变阻器的外形、尺寸完全相 同,滑片均位于中点,已知甲的最大阻值比乙的最大阻值大,闭合S后将两个滑动变阻 器的滑片同时向左或向右移动。且移动时始终保持两滑片之间的距离不变。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
A.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小 B.无论向左还是向右移动,电流表示数都变小 C.滑片位于滑动变阻器中点时,电流表的示数最小 D.滑片移动到滑动变阻器最右端时,电流表的示数最小
,即电流表示数变大;同理可知,滑片向右滑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小,故AB错误;
CD.滑片位于滑动变阻器中点时,总电阻为
滑片移动到滑动变阻器最右端时,总电阻为
R总
=
R甲 2
+
R乙 2
R总′=R甲 =
R甲 2
+
R甲 2
因R甲>R乙,所以比较可知滑片移动到滑动变阻器最右端时,总电阻最大,由欧姆定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流评估:
1、分析实验结论与开始的假设有什么差异? 2、分析产生实验误差的原因, 探讨改进实验的 措施; 3、你发现对于同一段电阻的电流、电压、电阻 有什么定量的关系?如何表示?对于以上两个结论, 你用一句话如何表达?
探究欧姆定律沪粤版
二、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 两端的电 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研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改变电阻R两端的电压。
注意事项:
1.连接电路时开关 应_断_开_。_
2.闭合开关前,滑动
R
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
_电__阻__最__大__ 位置。
3.电流表和电压表要 选择合适的量程和正 确的接线柱。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2、检查电路是否正确,
公式:
I=
U R
变换公式:
U=IR
R=
U I
I(A) 单位:U(V)
R(Ω) IR
U
U=IR: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等于通过它的电流
与其电阻的乘积。
R=
U I
表示导体的电阻值在数值上等于加在导体两端 的电压与其通过电流的比值。
注意: 1: I.U.R必须是针对同一对象而言.
2:R =
U I 不能理解为R与U成正比,与
(2)不能反过来说,电阻一定时,电压跟电 流成正比,这里存在一个逻辑关系,因为电压是 原因,电流是结果,只有导体两端加了电压,导 体中才会有电流。
例: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2V时,通过导体的电流 为500mA,此导体的两端电压为4V时,通过导体的电 流是 1000mA ,导体的电阻___不__变(填变化或不 变)。
探究欧姆定律沪粤版
2、研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
实验B: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研究 电流和电阻的关系
交流与合作
怎样改变电阻的大小? 每次实验更换电阻R
更换定值电阻后,怎样保持电压不变?
研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使电阻R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R
实物图
电路图
分别选用5Ω,10Ω,15Ω三个不同的电阻实验。 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为3V不 变,记录通过电阻的电流值。
I成反比。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探究欧姆定律沪粤版
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 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关系。
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 体的电阻成反比关系。
1.不能反过来说,电阻一定时,电压跟电流成正 比。这里存在一个因果关系,电压是因,电流是果, 因为导体两端有了电压,导体中才有电流,不是因为 导体中先有了电流才加了电压,因果关系不能颠倒。
探究欧姆定律沪粤版
在分析实验数据时,还可采用图像法
保持电阻不变时,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
I/A
0.3
·
0.2
·
0.1
·
·O
12
3
U/V 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欧姆定律沪粤版
分析表一数据和曲线图可知
导体的电阻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 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注意:(1)这里导体中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
电压是指同一段导体的同一时间段而言的;
实验记录表二:
实验次序 1 2 3
电压 U=_3_V
电阻R/Ω 5 10 15
电流I/A 0.6 0.3 0.2
探究欧姆定律沪粤版
保持压不变时,电流随电阻变化的图像。
I/A
. 0.6.
0.3. 0.2 .
..
...
O
5 10 15
R/ Ω
探究欧姆定律沪粤版
分析与论证
分析表二数据和曲线图可知
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 流和它的电阻成反比。
b、保持_电_压不变,改变_电_阻,研究电流与电阻 之间的关系。
1、研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实验A: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研究电 流和电压的关系
探究欧姆定律沪粤版
怎样能很方便地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呢? 电路图
怎样能很方便地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呢? 电路图
怎样能很方便地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呢? 电路图
怎样能很方便地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呢? 电路图
IR
U
I U
R
常用方法:先使其中的一个量(如电阻)保
持不变,研究其余两个量(电流和电压)间的关系;
再使另外一个量(如电压)保持不变,研究剩下的
两个量(电流和电阻)间的变化关系,最后就可得
到三个量之间的变化关系
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具体方法:
a、保持_电_阻不变,改变_电_压,研究电流与电压 之间的关系。
2.同样不能说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它的 电流成反比。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个性质,它 的大小由导体本身来决定,与导体中通过的电流无关。
探究欧姆定律沪粤版
乔治·西蒙·欧姆 ,生于德国埃尔 兰根城。少年时的欧姆因受父亲影响 就对物理和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欧姆是一个很有科学抱负的人,他长 期担任中学教师,边教学生边做研究。 由于缺少资料和仪器,这给他的研究 工作带来不少困难,但他在孤独与困 难的环境中始终坚持不懈地进行着科 学探索。欧姆最重要的贡献是建立了 电路定律(即欧姆定律)。当时还缺 乏明确的电压、电流乃至电阻的概念, 使用的电流表也正在探索中,他只好 自己动手制作仪器,进行测量。他使 用了温差电池和扭秤,经过无数次试 验和归纳计算,用了10多年时间才获 得成功。
探究欧姆定律沪粤版
一、活动:探究电流与电压、 电阻的关系
提出问题: 进行猜想与假设:
1、既然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那么升高电 压,电流会不会也随着增大呢?
2、既然电阻对电流对阻碍作用,那么增大电 阻,通过导体的电流会不会减小呢?
探究欧姆定律沪粤版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导体中的电流跟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14.2探究欧姆定律
探究欧姆定律沪粤版
知识
预备 前面我们学过:
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2.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那么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是怎 样的呢?
探究欧姆定律沪粤版
电压是形 成电流的原因, 我觉得导体中 电流与其两端 电压应该有关
电阻是导体 对电流阻碍作用 的大小,所以我 觉得电流与导体 电阻有关
试触后再闭合开关; 3、移动变阻器滑片,
调节电阻两端电压分别至 1V,2v,3v,并记录对应电 流表的示数,填入表格中;
4、观察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5、关闭电源,整理好仪器。分 析评估数据,讨论得出结论;
探究欧姆定律沪粤版
分析与论证:
表一:(电阻R=10Ω)
实验 1
电压(V) 1
2
2
3
3
电流(A) 0.1 0.2 0.3
1、分析实验结论与开始的假设有什么差异? 2、分析产生实验误差的原因, 探讨改进实验的 措施; 3、你发现对于同一段电阻的电流、电压、电阻 有什么定量的关系?如何表示?对于以上两个结论, 你用一句话如何表达?
探究欧姆定律沪粤版
二、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 两端的电 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研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改变电阻R两端的电压。
注意事项:
1.连接电路时开关 应_断_开_。_
2.闭合开关前,滑动
R
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
_电__阻__最__大__ 位置。
3.电流表和电压表要 选择合适的量程和正 确的接线柱。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2、检查电路是否正确,
公式:
I=
U R
变换公式:
U=IR
R=
U I
I(A) 单位:U(V)
R(Ω) IR
U
U=IR: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等于通过它的电流
与其电阻的乘积。
R=
U I
表示导体的电阻值在数值上等于加在导体两端 的电压与其通过电流的比值。
注意: 1: I.U.R必须是针对同一对象而言.
2:R =
U I 不能理解为R与U成正比,与
(2)不能反过来说,电阻一定时,电压跟电 流成正比,这里存在一个逻辑关系,因为电压是 原因,电流是结果,只有导体两端加了电压,导 体中才会有电流。
例: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2V时,通过导体的电流 为500mA,此导体的两端电压为4V时,通过导体的电 流是 1000mA ,导体的电阻___不__变(填变化或不 变)。
探究欧姆定律沪粤版
2、研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
实验B: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研究 电流和电阻的关系
交流与合作
怎样改变电阻的大小? 每次实验更换电阻R
更换定值电阻后,怎样保持电压不变?
研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使电阻R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R
实物图
电路图
分别选用5Ω,10Ω,15Ω三个不同的电阻实验。 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为3V不 变,记录通过电阻的电流值。
I成反比。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探究欧姆定律沪粤版
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 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关系。
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 体的电阻成反比关系。
1.不能反过来说,电阻一定时,电压跟电流成正 比。这里存在一个因果关系,电压是因,电流是果, 因为导体两端有了电压,导体中才有电流,不是因为 导体中先有了电流才加了电压,因果关系不能颠倒。
探究欧姆定律沪粤版
在分析实验数据时,还可采用图像法
保持电阻不变时,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
I/A
0.3
·
0.2
·
0.1
·
·O
12
3
U/V 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欧姆定律沪粤版
分析表一数据和曲线图可知
导体的电阻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 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注意:(1)这里导体中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
电压是指同一段导体的同一时间段而言的;
实验记录表二:
实验次序 1 2 3
电压 U=_3_V
电阻R/Ω 5 10 15
电流I/A 0.6 0.3 0.2
探究欧姆定律沪粤版
保持压不变时,电流随电阻变化的图像。
I/A
. 0.6.
0.3. 0.2 .
..
...
O
5 10 15
R/ Ω
探究欧姆定律沪粤版
分析与论证
分析表二数据和曲线图可知
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 流和它的电阻成反比。
b、保持_电_压不变,改变_电_阻,研究电流与电阻 之间的关系。
1、研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实验A: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研究电 流和电压的关系
探究欧姆定律沪粤版
怎样能很方便地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呢? 电路图
怎样能很方便地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呢? 电路图
怎样能很方便地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呢? 电路图
怎样能很方便地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呢? 电路图
IR
U
I U
R
常用方法:先使其中的一个量(如电阻)保
持不变,研究其余两个量(电流和电压)间的关系;
再使另外一个量(如电压)保持不变,研究剩下的
两个量(电流和电阻)间的变化关系,最后就可得
到三个量之间的变化关系
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具体方法:
a、保持_电_阻不变,改变_电_压,研究电流与电压 之间的关系。
2.同样不能说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它的 电流成反比。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个性质,它 的大小由导体本身来决定,与导体中通过的电流无关。
探究欧姆定律沪粤版
乔治·西蒙·欧姆 ,生于德国埃尔 兰根城。少年时的欧姆因受父亲影响 就对物理和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欧姆是一个很有科学抱负的人,他长 期担任中学教师,边教学生边做研究。 由于缺少资料和仪器,这给他的研究 工作带来不少困难,但他在孤独与困 难的环境中始终坚持不懈地进行着科 学探索。欧姆最重要的贡献是建立了 电路定律(即欧姆定律)。当时还缺 乏明确的电压、电流乃至电阻的概念, 使用的电流表也正在探索中,他只好 自己动手制作仪器,进行测量。他使 用了温差电池和扭秤,经过无数次试 验和归纳计算,用了10多年时间才获 得成功。
探究欧姆定律沪粤版
一、活动:探究电流与电压、 电阻的关系
提出问题: 进行猜想与假设:
1、既然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那么升高电 压,电流会不会也随着增大呢?
2、既然电阻对电流对阻碍作用,那么增大电 阻,通过导体的电流会不会减小呢?
探究欧姆定律沪粤版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导体中的电流跟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14.2探究欧姆定律
探究欧姆定律沪粤版
知识
预备 前面我们学过:
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2.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那么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是怎 样的呢?
探究欧姆定律沪粤版
电压是形 成电流的原因, 我觉得导体中 电流与其两端 电压应该有关
电阻是导体 对电流阻碍作用 的大小,所以我 觉得电流与导体 电阻有关
试触后再闭合开关; 3、移动变阻器滑片,
调节电阻两端电压分别至 1V,2v,3v,并记录对应电 流表的示数,填入表格中;
4、观察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5、关闭电源,整理好仪器。分 析评估数据,讨论得出结论;
探究欧姆定律沪粤版
分析与论证:
表一:(电阻R=10Ω)
实验 1
电压(V) 1
2
2
3
3
电流(A) 0.1 0.2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