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身体素质

五大身体素质
五大身体素质

人体运动素质是人体运动的一种能力,一般指人体运动中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机能能力,能力的大小决定于肌肉的解剖生理特点,肌肉工作的供能情况、内脏器官的机能及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素质与人体完成各项活动、适应外界环境有着密切关系,也是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1)力量素质

力量是指运动时,肌肉活动时克服阻力的能力。肌肉收缩是人体运动的动力,在中枢系统的统一调节下,肌肉活动是人体运动的核心,体内其他器官系统的活动,都是保证肌肉的工作。

力量素质的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一般包括最大力量(单纯力量、绝对力量)、速度性力量(爆发力)、耐久性力量(力量耐力)等。

最大力量是力量素质的典型形式,对其训练的原理可视为力量训练的“基本”原理,发展最大力量可采用两种取得不同结果的途径。第一种是靠改善肌肉的内协调和肌间协调来增加力量。采用专门的训练可相当大地提高肌纤维同步工作的能力;提高参与工作的肌肉间的协调能力。这一途径的训练不会使肌肉体积增大,对周期性和需先克服自身阻力的项目有重要意义,这种力量发展快,消退也快。第二种是依靠肌肉横断面积的提高来增加力量,这种训练是促使工作肌肉过程中蛋白质急分解,从而使肌肉横截面积增大。

在训练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提高不同性的力量。

一、力量素质的发展要全面而又有重点

二、练习时要使肌肉充分拉长和收缩,练习后要使肌肉充分放松

三、进行力量练习时,要全神贯注,念动一致,注意安全

四、紧密结合专项特点安排力量训练,注意正确的技术动作规格

五、进行力量训练时,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2)速度素质

速度素质是指快速运动的能力,它包括反应速度和运动速度,而运动速度又可分为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

影响速度的因素很多,除中枢神经系统外,还有肌肉的收缩特征、能力和其他协调性、机体的各种技能和技能状况。

不同的运动项目有不同的速度特征,因此速度素质的培养有明显的专项特点,对青少年来说,由于他们的年龄特征,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速度训练也有不同的侧重。例如,奔跑速度主要是取决于步频和步长,而步频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是神经系统灵活性和协调性,由于神经系统的发育较早,成熟也早,所以步频提高应尽早进行,一般在10~13岁左右后步频就不再提高。步长主要取决于后蹬力,而力量在10~13岁之后,才快速发展。

一、发展速度素质应注意其年龄特征

二、注意合理安排速度素质练习的顺序与时间

三、注意以发展力量和柔韧等来促进速度素质

四、注意速度练习时人体处在适宜的工作状态

五、发展速度素质应重视肌肉放松

六、正确预防和消除“速度障碍”

七、速度素质训练应结合运动员的专项进行

(3)耐力素质

耐力是机体长时间工作克服疲劳的能力。耐力是相对疲劳而言的,运动中的疲劳有多种表现形式,如感觉的、心理的和运动器官的疲劳等等,不过,所有疲劳最终与机体能量供应系统和与神经系统的兴奋程度有关。所有耐力的培养提高,首先应以运动所需的能源储备与供应为基础,提高心肺功能,提高耐乳酸等抗疲劳的能力。对于青少年的耐力训练应注意全面打好基础,从有氧耐力入手,根据其不同的年龄特征进行。

一、耐力素质练习应遵循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

二、注意在耐力素质练习中体现个体化特点

三、耐力练习中应注重呼吸方法、节奏和深度

四、耐力练习注意激发练习者的主动性

五、注意有氧耐力练习与无氧耐力练习相结合

六、耐力训练要根据各专项的特点要求,科学地安排运动负荷,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

七、发展耐力素质时,应严格技术要求

八、耐力练习后应注意消除练习者的疲劳,使其尽快恢复

九、在耐力练习中要注意加强医务监督

(4)柔韧素质

柔韧素质是指各关节活动的幅度、肌肉韧带的伸展能力。影响柔韧素质的主要因素是肌肉、韧带组织的弹性、关节的骨结构等等。柔韧素质的训练方法有两种,主动练习和被动练习,这两种方法又都可以采用静力性的练习和动力性练习两种方式。青少年是柔韧素质训练提高的好时机,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做到经常、适度、渐进。

一、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二、柔韧性练习要因项因人而异

三、柔韧素质的发展应与力量素质发展相适应

四、柔韧素质的发展要兼顾相互关联的身体各个部位

五、柔韧素质练习要注意外界温度与练习的时间

六、柔韧性练习之后应结合放松练习

七、柔韧素质的发展要从小培养

八、柔韧练习时要防止受伤

(5)灵敏素质

灵敏是指人体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变换身体姿势和方向的能力。灵敏与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有密切的关系。突然的起动急停、变换方向等等,都要求兴奋和抑制过程迅速地转换。影响灵敏的其他因素还有年龄、体重、疲劳等。灵敏素质是人体各种能力的综合表现,在发展灵敏素质的训练中,应从培养人体的各种能力入手,培养其掌握动作的能力、反应能力和平衡等能力。

一、练习方法因多样化并经常改变

二、灵敏素质练习时要消除紧张心理状态

食品安全五大要点(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食品安全五大要点(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1365-86 食品安全五大要点(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食品安全5大要点 1.保持清洁 拿食物前先用肥皂洗手,食物制备过程中也要经常洗手 便后请用肥皂洗手 食物制备过程中,要清洗操作台面并保持餐厨用具的清洁 防止昆虫、老鼠及其它有害生物进入厨房接近食物 2.生熟分开 生鲜肉类、禽类和海产类食物要与其它食物分开 加工处理生鲜食物要用单独的器具,如刀、案

板和其他用具 生熟食物要用不同器皿分开存放,不要生熟混放 3.完全煮熟 食物,尤其是肉、禽、蛋类和海产品要完全煮熟 炖汤、炖菜要煮沸,食物中心温度至少应达到70℃:肉和禽类食物要煮透,不能带血丝;最好使用食物温度计 菜肴再次加热要热透 炸,烤和烘制食物时不要过度烹调.以免产生有害物质 4.食物要保存在安全温度下 熟食不要在室温下存放超过2小时 熟食和易腐败的食物应及时冷藏(最好在5℃以下) 热食在食用前温度应保持在60℃以上 即便在冰箱中,食物也不能储存过久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及等级标准 满分100分60 及格75 良好90优秀五年级: 身高标准体重:占总分百分之十 见附表 肺活量体重指数:占总分百分之二十 及格良好优秀 男45 60 73 女40 55 67 台阶试验:占总分百分之三十 及格良好优秀 男45 53 62 女41 49 59 前抛实心球:占总分百分之二十 及格良好优秀 男 6 8 9 女 3.8 5.4 6.9

25X2往返跑:占总分百分之二十 及格良好优秀 男12.4 10.9 9.8 女13 11.2 10.2 肺活量体重指数 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力量 所呼出的气体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肺活量因性别和年龄而异,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在20岁前,肺活量随 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大,20岁后增加量就不明显了。体育锻炼可以 明显地提高肺活量,如中长跑运动员和游泳运动员的肺活量可达6000 毫升以上。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地参加长跑等耐力锻炼,改善心血管和 呼吸系统的功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里将肺活量的测试列为必测 项目。 肺活量的大小与身高、体重、胸围的关系密切,故在评价时应 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对肺活量大小产生的影响,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 分时采用了肺活量体重指数来进行评价。 肺活量体重指数=肺活量(ML)÷体重 《标准》规定计算肺活量体重指数时,肺活量的单位为毫升,测试时保留整数;体重的单位为公斤,测试时保留1位小数,计算出指

数后,舍去小数,用整数查表评分。例如肺活量指数为58.6,按58 查表评分。 台阶试验指数 1、意义 台阶试验指数是反映人体心血管系统机能状况的重要指数。台阶试验指数值越大,则反映你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水平越高,反之亦然。 经常参加有氧代谢运动,可以提高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水平,其表现为在完成台阶试验定量负荷工作时脉搏搏动次数下降,在试验结束后脉搏的搏动次数恢复到安静状态所用的时间缩短,台阶试验指数增高。 有氧代谢代谢运动是指运动时人体需氧量和摄氧量达到动态平衡的运动。做有氧运动时,体内不产生乳酸堆积,心率和呼吸保持在稳定的状态,因而持续运动时间长,安全性高,脂肪消耗多,有利于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2、测试目的 测试学生的心血管机能。 3、测试方法 男生用高40厘米的台阶(或凳子);女生用高35厘米的台阶(或凳子)。测验前让受试者做轻度的准备活动,主要是活动下肢关节。 上、下台阶的频率是30次/台,因而节拍器的节律为120次/分(每上、下一次是四动)。受试者按节拍器的节律完成试验。 被测试者从预备姿势开始,(1)被测试者一只脚踏在台阶上;(2)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活动方案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达标活动方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活动方案 盘河小学 2014、9 盘河小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活动方案 一、目的意义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为指针,认真贯彻“健康第一”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积极锻炼,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特制定我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达标活动方案。 二、组织机构 实施方案领导小组。 组长:田新春 副组长:朱修武、马学艳 组员:体育老师及各班班主任 三、工作安排 1、通过学习宣传全校师生要达成共识,认识到这是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是学校体育走上规范化管理,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养成经常性锻炼的良好素质。 2、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布置实施方案工作及要求,责任到人。 3、由校长组织召开相关人员参加的专项会议,明确责任与分工。 4、体育教师及相关人员要学习好解读手册,做好具体工作。 5、举办与《标准》相关的体育锻炼活动或比赛。

四、《标准》实施的内容与测试项目指标、形式和方法 (一)《标准》实施的内容是《标准》规定的测试项目。《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同年级段有不同的测试项目。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指标与分值 (二)测试操作方法及要求 1、测试前准备做好软件、学生信息工作以及测试项目工作。 2、做好全校测试结果的统计及分析。

被国际粮农组织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是哪些

被国际粮农组织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是哪些? 【我要投稿】作者:素食网/ 日期:2010-07-28 字号:[大] [中] [小] 第1位——苹果 排名第一的是苹果,因为苹果中富含纤维物质,可以补充人体足够的纤维质,降低心脏病发病,还可以减肥。很多美国人每周节食一天,这一天只吃苹果,号称“苹果日”。实验证明,糖尿病患者宜吃酸苹果;而心血管病患者和肥胖者宜吃甜苹果;治疗便秘时可吃熟苹果;睡觉前宜吃鲜苹果,可以消除口腔内的细菌,改善肾脏功能;如果要治疗咳嗽和嗓子嘶哑,那就要吃生苹果榨成的汁;将苹果泥加温后食用,是儿童与老年人消化不良的好药方。 第2位——杏 杏其胡萝卜素含量很高,能够很好地帮助人体摄取维生素A。还有较多的钾、镁、钙。近年研究发现,中含有丰富的抗癌物质——维生素B1 7,经常食用,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从而起到抑制细胞癌变的用。南太平洋岛国斐济是现今世界上唯一没有癌症病人的国家,这与当地居民喜爱吃杏不无关系。杏有润肺定湍、生津止渴的功效,适用于久咳虚喘、口渴津少、食欲欠佳诸症。但其性温热,多食易致膈热烦心,生痈疖,损齿,故内热者应慎食。

第3位——香蕉 排名第三的是香蕉,钾元素的含量很高,钾对人体的钠具有抑制作用,多吃香蕉,可降低血压,预防高血压和心管疾病。研究显示,每天吃两条香蕉,可有效降低10%血压。这对人的心脏和肌肉功能很有好处。香蕉内含丰富的可溶性纤维,也就是果胶,可帮助消化,调整肠胃机能。香蕉对失眠或情绪紧张者也有疗效,因为香蕉包含的蛋白质中,带有胺基酸,具有安抚神经的效果,因此在睡前吃点香蕉,多少可起一些镇静作用。 第4位——黑莓 黑莓,色泽宜人,营养丰富,适于鲜食或加工成饮料、果汁、果酱、糖水罐头等。果实酸甜可口,有香味,含糖6~10.67%,含有人体必需的17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是苹果的5倍、葡萄的6倍,食之消暑生津、止渴除痰、醒酒提神。同等重量黑莓中纤维物质的含量是其他水果的3倍多,对心脏健康很有帮助。特别重要的是:黑莓果实含有极为丰富的抗衰老物质SOD、一氨基酸等抗衰老物质,常食有延年益寿、轻身驻颜的神奇功效,这是它风靡全球的主要原因,在国外被称为“生命之果”。 第5位——蓝莓 蓝莓,花色素苷、SOD的含量超过其他植物许多倍,蓝莓因此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确定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具有抗人体衰老的功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方案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实施方案 岞山中心学校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实施方案根据国家教育部和体育总局颁发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精神,坚持学校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使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自我保

健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与管理 1、领导小组: 组长:陈丽丽 副组长:刘德生 组员:唐小兵闫中伟马淑芹周建伟 2、学校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要求,制定实施计划和方案且开展工作,并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纳入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学校有专人负责,实行岗位责任制,校长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的第一责任人。 3、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统一安排、班主 任等协同配合,共同组织实施。学校负责实施的计划和监督工作,班主任负责测试的组织成绩记录、等级评定,负责本班的组织工作。 4、学校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要定期自查,并将此工作列入学校班主任评估工作内容之中。 二、测试分组与测试项目 根据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 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育健康状况,将测试对象划分为以下组别:小学一、二年级为一组、小学三、四年级为一组、小学五、六年级为一组: 测试数据项目为:小学一、二年级测试项目:身高、体重、视力、坐位体前屈、50 米跑、1 分钟跳绳。

小学三、四年级测试项目:身高、体重、视力、坐位体 前屈、50 米跑、1 分钟跳绳、1 分钟仰卧起坐。 小学五、六年级测试项目:身高、体重、视力、肺活量、坐位体前屈、50米跑、400米(50米X8往返跑)、1分钟跳绳、1 分钟仰卧起坐。 三、时间安排: 1、9 月26 日-9 月30 日全校体育老师及班主任培训 2、10.8 ——10.21 对全校学生进行模拟测试. 进 行学生体质测试,体育老师利用体育课及大课间对学生加强技能训练 3、10.24 ——11.6 对全校学生进行测试登记 4、11.7 ——11.14 对各班测试成绩进行汇总 5、11.15 ——11.18 成绩录入、上报 四、测试、等级评定与登记 1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每学年进行一次, 由学校自行组织 2 、测试前要作好充分准备工作和制定测试过程中 的安全措施。测试数据和记录要准确无误,并进行严格核查,测试、记录、监督检查人员要签字。 3 、因病或残疾不能参加全部或部分项目测试,无法进行评分和等级评定的学生,可向学校提交免予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申请,经县级以上证明,班主任、体育教师签字,学校审批后方可免予执行。但能参加测试的项目仍需测试记录,可不作为评价等级依据。免予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学生评价等级为及格。

第40 讲 体质:基本概念 (转载)

第40 讲体质:基本概念(转载) 发表者:赵东奇同学们好,现在开始上课。上一节我们把经络学说讲完了,脏象学说和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当中,关于人体结构学的理论。第五章体质学说我们今天讲第五章体质。首先说一说这一章的目的要求:一、要掌握体质的概念和正常体质的分类;二、掌握体质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三、了解体质的形成因素。第一节体质的概念下面讲第一节体质的概念。在没讲体质的概念之前,简要地把体质学说大致的情况向大家介绍一下。中医学从《内经》开始,就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体质学说。历代医家关于体质和健康与疾病的关系,都做出了不少的论述,都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医理论的体质学说做出了各自的贡献。长期以来,关于中医体质学说,只是在具体的健康和疾病过程中,特别是在疾病和治疗过程中能够体现出来。而作为完整的学说,是在现代《中医基础理论》当中才逐渐地形成这门学说,这也是《中医基础理论》当中一个新型学科。近年来,又应用现代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它进行了研究。我们这一章仅仅是简要地介绍一下体质学说有关基本概念和原理。(一)体质的含义。关于体质的含义,就现代的研究成果而言,表述的方法并不完全一致,就是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定义的方法,对体质进行了定义。我们在这里,对体质做这样的

定义。体质,是人体生命过程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调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记这个定义的要素,关键词是固有特性,体质是固有特性。什么样的固有特性呢?是在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调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表现为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稳定”这两个字要注意,它不是一般的固有特性,是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1)强调它的形成是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调养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2)具体表现的形式是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在这几个方面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换句话说,体质是禀受于先天,调养于后天,在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的个性特征。我们这样来定义这个体质,它的内涵:其一、这样一个定义,强调了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用这样一个内涵来表述体质是怎么形成的。人的体质,用我们中医学话说,取决于先天的禀赋。但是体质究竟会是个什么样的?那需要在后天的环境中不断地来进行培育。也就是说,体质不仅仅取决于先天,那就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统一起来为体质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其二、强调人的体质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其三、人的体质必须是和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中医学强调天地人三才一体,强调体质的形,要和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其四、

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分析及对策

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分析及对策 近年来我国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随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我校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相关数据,进行数理分析。从中寻找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变化规律和特点,了解各个年龄段的训练状况,为改善小学生体质状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对处于发育期的学生给予正确的体育指导。使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以及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督促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 一、学生健康情况现状 近几年来学生身高、体重、胸围都增加了,这说明营养水平有所提高,但是体能的部分指标呈现下降趋势,肺活量水平持续下降、肥胖学生呈增多趋势,以及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速度、爆发力、力量等素质继续下降。这说明学生体质下降不仅仅是家庭、学校、社会的问题了,它已经威胁到了全民族的发展。虽然近年来国家及本市教育部门出台多项措施,大力推行“阳光体育运动”等活动,但中小学生的体质状况依旧堪忧。 本校小学生不是“豆芽菜”就是“小胖墩”,仅三成中小学生体重正常,而且年级越高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越差,突出表现在肺活量、速度、力量、耐力等方面都难以“达标”。 二、原因分析 导致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课业负担较重,睡眠严重不足,

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强度不够。此外,学生升学压力较大,引发学生精神紧张也是导致体质下降的原因。即中小学生体质差主要源于学校、学生、家庭和社会四方面原因。 首先,体育课上只设置达标项目,走进了体育教学的误区,严重挫伤了孩子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出现。 大部分学生缺乏增强体质的自觉性,没有每天锻炼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不认真做课间操;每天的体育活动时间,仍然呆在教室里。有较多的学生在双休日及节假日热衷于把有限的一点空闲时间用来玩电脑游戏或上网聊天,没有安排体育锻炼时间,像跳绳、丢沙包等传统体育项目逐渐在消失。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男生非常喜欢体育运动占%,女生非常喜欢体育运动的只有%,女生不喜欢体育运动的占%。大多数学生在假期不参加体育锻炼,其中男生占%,女生占%。 其次,是家庭方面。现在许多家长都过度地给予孩子学习方面的压力,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并不重视孩子的身体素质。除了正常的课业外,往往还给孩子报名各种家教、补习班、特长班等,导致孩子们身体综合负荷指标下降。通过调查发现,某重点高中大多数学生家长对于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表现出不支持和无所谓的态度,其中不支持的占%,无所谓的占%。另外,家长们盲目地为孩子补充过剩的营养,如高热量、高脂肪的垃圾食品,也使得“豆芽菜”和“小胖墩”型孩子增多。 最后,是社会方面原因。如今社会上真正适合孩子们运动锻炼的

体质健康测试情况分析报告

2017年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分析报告 为进一步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积极推进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努力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掌握我校学生体质、生长发育状况,对我校参加2017年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197名学生体测样本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分析,可以清楚地了解学生体质健康产生的相应变化,可以帮助学校改变体育工作方式方法,在工作中更有针对性。 一、样本的构成和数据来源 本文中分析的数据样本,来自2017年参加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197名学生数据样本。本数据全部来源于学校学生体质项目测试,并上报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网系统导出,样本具有随机性,数据真实有效。 二、项目内容和选择依据 2017年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内容是学生样本中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一分钟仰卧起坐、跳绳、50*8米进行了数据分析整理。其选择依据为,身高体重代表学生的身体形态,50米跑属于速度素质,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属于柔韧素质,肺活量、50米、50*8米属于耐力素质,引体向上属于力量素质。基本上包含了人体的各项基本素质,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三、测试对象、方法 1、测试对象 2017年10月,学校体育组对学生体质进行测试,实际有效参测人数为197人。 3、测试方法 各年级体育备课组安排体育老师在体育课进行测试. 四、测试结果与分析

1、学生体质测试总成绩分析 从统计结果看,测试的数据显示所有被测试者中,及格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但优秀率和良好率偏低,尤其男生. 2、学生体质测试分项成绩分析 身高标准体重指数能有效地评价出学生的身体匀称程度和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的水平,从测试结果分析,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超重或过轻,这些学生应科学安排体育锻炼和合理膳食,多做增加肌肉组织的练习和减少多余脂肪的运动。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营养过剩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应当引起社会和家长的重视。 肺活量体重指数主要评价学生的肺通气功能,也能有效地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从结果分析看,我校学生的肺通气功能处于较低状态,进一步说明我们要加强体育教学和组织课外体育活动。 50米跑主要是测试学生下肢的爆发力及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水平。总的来看,学生的下肢力量发展较好。因此,在今后的体育课教学中,应加强下肢力量的锻炼和50米跑的技术、技能的教学,努力提高下肢力量素质。 仰卧起坐主要检验女生的腹肌力量及耐力水平,从结果分析上看,我校女生的腹肌处于中下等水平,反映出女生平时的练习程度重视不够,需要在体育课教学中进一步加强指导和练习。 五、测试中的经验总结 1、《标准》的测试是为体育教学服务的,也能反映和评价体育教学的效果,是体育课的“考教”分离。学校成立了专门的体质测试“中心”,并经过专业培训,责任教师全面统筹,系统组织,独立进行。从形式和机制上保障了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改变了以往“达标”均在体育课上进行,任课教师各负其班,既影响了体育课的教学进程和效果,也影响了测试的准确性。

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人体的一切随意运动,都是在神经系统支配下所实现的不同形 式的肌肉活动。这些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可表现为收缩力量的大小、收缩速度的快慢、持续时间的长短、关节活动的围以及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的应变能力等等。通常把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的 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及灵敏等机能能力称为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不仅决定于骨骼肌本身的形态、结构和 功能特点,而且与其能量供应、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以及脏器官的 机能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身体素质是人体各器官、系统 机能能力在肌肉活动中的综合反映。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但是,身体素质的训练效果是可逆的。停训后身体素质趋于下降, 其下降速度和程度与训练水平及停训时间有关。训练水平高、停训 时间短者,身体素质下降速度缓慢且程度较小;反之,下降速度及 程度较大。所以在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中合理安排身体素质的训练 具有重要意义。 返回本章 第一节力量素质 力量素质是指肌肉收缩对抗或克服阻力的能力。人体的所有运动几乎都是对抗阻力而产生的,所以良好的力量素质是取得优异 运动成绩的重要基础。例如跑速、游速等需要强大的肌肉力量;运

动持续时间的长短有赖于力量的大小;柔韧、灵敏、协调、平衡等 机能能力也与力量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力量素质是人体最 重要的身体素质,是其它身体素质的基础,是素质的素质。 一、力量素质的分类 力量素质的分类较为复杂。按照肌肉收缩的形式可分为静力性 力量和动力性力量。静力性力量是指肌肉进行等长收缩时所产生的 力量,其特点是从事力量练习时肢体维持或固定于某一位置或姿势,但无明显的位移运动。例如体操运动中的十字支撑、倒立、悬垂、 耗腿、平衡,武术运动中的马步桩等。动力性力量是指肌肉进行等 收缩时所产生的力量,其特点是进行力量练习时肢体产生明显的位 移运动,但不出现明显的停顿或固定姿势。例如,田径运动中的跑、跳、投,游泳运动中的蝶、仰、蛙、爬以及推举杠铃、引体向上等。由于力量(F)等于质量(m)与加速度(a)的乘积,即F=m.?a。因此,动力性力量又可分为重量性力量和速度性力量。其中,重量 性力量以改变质量为主,其大小由肌肉活动时所对抗的器械重量来 反映,如举重等;而速度性力量则以改变速度为主,通常用器械运 动时所产生的加速度来评定,如投掷标枪等。 按照肌肉力量的表现形式及构成成分可将其分为绝对力量、相 对力量、力量耐力和快速力量等。绝对力量又称为最大力量,它是 指肌肉做最大用力收缩时所产生的力量,通常用肌肉收缩时所能克 服的最大负荷来表示。绝对力量的大小与体重有关,一般情况下, 体重越大绝对力量也越大。相对力量又称为比肌力,是指单位生理 横断面积(以1c m2为单位)肌肉做最大收缩时所产生的力量。由于人体体重与肌肉重量密切相关,因此通常把整个人体所能克服的最 大阻力称为绝对力量,而把每公斤体重所能克服的阻力称为相对力

各类食物的营养习题

各类食物的营养 1、食物营养价值的评定与(AD )因素无关。 (A)高脂肪食物营养价值高;(B)营养素组成、营养素存在形式(C)可被人体消化吸收及利用的程度(D)蛋白质的种类是否齐全。 2、某食物中蛋白质INQ值等于1,则( D ) (A)表示该食物蛋白质的供给量高于能量供给量 (B)表示该食物蛋白质的供给量低于能量供给量 (C)表示该食物蛋白质的供给量高于机体所需 (D)表示该食物蛋白质的供给量等于能量供给量 3、关于谷类食物,下列哪项是正确的:(B )。 A.谷类脂肪含量较高 B.谷类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为淀粉 C.谷类富含矿物质 D.谷类的B族维生素主要分布在胚乳中 4、谷类食物的营养特点不包括(B ) (A)谷皮不含淀粉(B)糊粉层含丰富淀粉 (C)胚乳含大量淀粉和一定量的蛋白质(D)胚芽含有一定量的脂溶性维生素5、谷类烹调对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不正确的是(D )。 (A)大米淘洗时水溶性维生素和无机盐会损失,营养素损失的程度与淘洗次数、浸泡时间和用水温度密切相关 (B)米饭在电饭煲中保温,随时间延长,维生素B1会损失增加 (C)制作油条时,因碱和高温作用,使维生素B2和尼克酸(烟酸)、维生素受到损失。 (D)米饭在电饭煲中保温,随时间延长,蛋白质会损失 6、谷类加工对食品营养值不造成影响的是(C )。 (A)维生素B族(B)纤维素 (C)蛋白质(D)矿物质 7、谷类加工对食品营养价值有影响的主要是(A )。 (A)维生素B族(B)维生素E (C)蛋白质(D)淀粉 8、描述谷类烹调对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不正确的是(A )。 (A)淘洗大米时损失水溶性维生素和无机盐,损失程度与淘洗次数有关、与浸泡时间和水温无关 (B)米饭在电饭煲中保温,随时间延长,维生素B1损失增加 (C)制作油条时因碱和高温作用,使维生素B2、尼克酸(烟酸)所有维生素受到损失 (D)谷类烹调对淀粉的营养价值没有影响 9、关于植物性食物,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C ) A.豆类富含膳食纤维 B.黑木耳有助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C.稻谷中含量最高的营养素是蛋白质 D.水果富含维生素 10、大豆制品与米饭同时食用可起到( B )。 (A)蛋白质更大的浪费 (B)蛋白质互补作用 (C)蛋白质生物价下降 (D)蛋白质利用率下降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活动方案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活动方案 盘河小学 2014、9

盘河小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活动方案 一、目的意义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为指针,认真贯彻“健康第一”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积极锻炼,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特制定我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达标活动方案。 二、组织机构 实施方案领导小组。 组长:田新春 副组长:朱修武、马学艳 组员:体育老师及各班班主任 三、工作安排 1、通过学习宣传全校师生要达成共识,认识到这是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是学校体育走上规范化管理,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养成经常性锻炼的良好素质。 2、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布置实施方案工作及要求,责任到人。 3、由校长组织召开相关人员参加的专项会议,明确责任与分工。 4、体育教师及相关人员要学习好解读手册,做好具体工作。 5、举办与《标准》相关的体育锻炼活动或比赛。 四、《标准》实施的内容与测试项目指标、形式和方法

(一)《标准》实施的内容是《标准》规定的测试项目。《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同年级段有不同的测试项目。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指标与分值 (二)测试操作方法及要求

1、测试前准备做好软件、学生信息工作以及测试项目工作。 2、做好全校测试结果的统计及分析。 3、要求测试结果必须真实、准确,领导小组不定期对测试情况进行抽检督查。 4、体育教师要加强测试项目的练习指导,结合体育课进行考核测试。 5、各班班主任要负责组织本班学生在活动时间加强练习。(三)注:奖惩措施: 1、学生达到《标准》良好等级以上者,方可评为三好学生。 2、认真上好体育课,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每天锻炼时间达到一小时者,奖励5分。 3、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其《标准》成绩记为不及格,该学年《标准》成绩最高为59分: (1)、体育课无故缺勤,一年累计超过应出勤次数的1/10者事,该学年《标准》成绩最高记59分。 (2)、评价指标中400米(50米*8往返跑)成绩得分达不到及格者,该学年《标准》成绩最高记59分。 4、因病或残疾学生,可向学校提交免于执行《标准》的申请,经医生证明,体育组核准后,可以免于执行《标准》,所填表格存入学生档案。 5、等级评定与登记:

学生体质与健康测试分析报告

学生体质与健康测试分析报告 一、全校学生体质监测总体情况 2013年,全校共上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 学生共104人,其中男生56人,女生58人,上报率为100%。总体 达标率(及格率)为93%,其中优秀分数段人数占31%,及格分数段人 数占62%,不及格分数段人数占7%。 (三)明确责任,提供保障 2、加强学校体育场地建设。加大对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 时校园体育活动的投入,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建设体育活 动场地和购买体育器材,使学校运动场地建设和体育器材配置达到《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管理好体育器材室,加 强对器材进行规范管理。积极发动广大师生因地制宜,自制坚固耐用、安全可靠的活动器材,创造条件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 体育活动。 (四)加强评价考核完善评价监督1、建立表彰奖励和问责制度。 学校将组织开展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情况作为教师年 度考核重要指标,并与评先评优直接挂钩。每学年组织阳光体育活 动先进班级、先进个人评选活动。凡没有认真执行国家、省市区和 学校规定的,在各种评先评优活动中实行“一票否决”。 本次我校测试学生共有1305人,其中男生654人,女生651人。总体上看学生大多处在良好和及格档上,从样本数的综合评定等级 人数比例来看,我校被测学生中,优秀人数36人,优秀率为 20.76%,良好人数553人,良好率为42.38%,及格人数532人,及 格率为40.77%,不及格率为14.10%。详细的数据评定(祥见后表), 并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的特点,从体育保健课、课外活动和体育 课程的延伸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通过这几方面的努力, 切实提高我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中医基础理论第五章 体质习题集

第六章体质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观察和测量身体各部分的大小、形状、匀称程度,以及体重、胸围、肩宽、骨 盆宽度和皮肤与皮下软组织情况可判断() A.体表形态B.体格C.体型D.体姿E.性征 2.体型中最有代表性的差异是() A.皮肤之厚薄B.肤色C.腠理之坚松D.形体之肥瘦E.身高 3.衡量体格的重要指标是() A.体型B.体重C.体姿D.身高E.性征 4.体质是指人体的() A.身体素质B.心理素质C.身心特性D.遗传特质 E.形态结构 5.奠定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的古代医籍为() A.《伤寒杂病论》B.《妇人良方》C.《景岳全书》D.《内经》 E.《千金要方》 6.先天禀赋决定着体质的相对() A.可变性B.连续性C.复杂性D.普遍性E.稳定性 7.后天各种因素使体质具有() A.可变性B.稳定性C.全面性D.普遍性E.复杂性 8.健康之人应为() A.偏阳质B.偏阴质C.阴阳平和质D.肥胖质E.瘦小质 9.嗜食肥甘厚味,易形成() A.火旺体质B.痰湿体质C.心气虚体质D.脾气虚体质E.肝郁体质 10.具有亢奋、偏热、多动等特点的体质为() A.阴阳平和质B.偏阴质C.偏阳质D.肝郁质E.阳虚质 11.具有抑制、偏寒、多静等特点的体质为() A.阴阳平和质B.偏阴质C.偏阳质D.阴虚质E.气虚质 12.以下除哪项外,都是小儿的体质特点() A.脏腑娇嫩B.形气未充C.易虚易实 D.易寒易热E.代谢缓慢 13.以下除哪项外,都是老人的体质特点() A.精气神渐衰B.脏腑功能减退C.代谢旺盛 D.气血郁滞E.阴阳失调 14.气虚湿盛体质,受邪后多从() A.寒化B.热化C.燥化D.湿化E.火化 15.素体津亏血耗者,易致邪从() A.寒化B.实化C.虚化D.湿化E.燥化 16.某人身体强壮、胖瘦适中,饮食无偏嗜,二便通调,面色红润,性格开朗随和,精力充沛,举动灵活,睡眠良好。属于() A.偏阳质B.偏阴质C.阴阳平和质D.阳亢质E.痰湿质 17.某人形体偏瘦,面色红润,食欲旺盛,喜饮冷水,易出汗,性格外向,喜动好强,自制力较差。属于() A.偏阳质B.偏阴质C.阴阳平和质D.气郁质E.阳虚质 18.某人形体偏胖,面色萎黄,食量较小,喜饮热水,性格内向,动作迟缓,容易疲劳。属于() A.偏阳质B.偏阴质C.阴阳平和质D.阴虚质E.气郁质 (二)B1型题 A.体格B.体型C.体重D.体姿E.性征

多种食物应包括以下五大类

多种食物应包括以下五大类: 第一类为谷类及薯类:谷类包括米、面、杂粮,薯类包括马铃薯、甘薯、木薯等,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 第二类为动物性食物:包括肉、禽、鱼、奶、蛋等,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 第三类为豆类及其制品:包括大豆及其他干豆类,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矿物质和B族维生素。 第四类为蔬菜水果类:包括鲜豆、根茎、叶菜、茄果等,主要提供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 第五类为纯热能食物:包括动植物油、淀粉、食用糖和酒类,主要提供能量。植物油还可提供维生素E和必需脂肪酸。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蔬菜与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蔬菜的种类繁多,包括植物的叶、茎、花苔、茄果、鲜豆、食用藻等,不同品种所含营养成分不尽相同,甚至悬殊很大。红、黄、绿等深色蔬菜中维生素含量超过浅色蔬菜和一般水果,它们是胡萝卜素、维生素B2、维生素C和叶酸、矿物质(钙、磷、钾、镁、铁)、膳食纤维和天然抗氧化物的主要或重要来源。我国近年来开发的野果如猕猴桃、刺梨、沙棘、黑加仑等也是维生素C、胡萝卜素的丰富来源 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鱼、禽、蛋、瘦肉等动物性食物是优质蛋白质、脂溶解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动物性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更适合人体需要,且赖氨酸含量较高,有利于补充植物性蛋白质中赖氨酸的不足。肉类中铁的利用较好,鱼类特别是海产鱼所含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血酯和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动物肝脏含维生素A极为丰富,还富含维生素B12、叶酸等。但有些脏器如脑、肾等所含胆固醇相当高,对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不利。我国相当一部分城市和绝大多数农村居民平均吃动物性食物的量还不够,应适当增加摄入量。但部分大城市居民食用动物性食物过多,吃谷类和蔬菜不足,这对健康不利 ,煎、炸等烹饪方法对食品的营养破坏之一是使食盐中的碘挥发,使碘盐中含碘量和人体实际摄入的量不同。因为煎、炸时需要的油温很高,大约有180℃左右。而碘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元素,在高温下易挥发,因而,经过油炸高温处理的食盐中,碘的损失率可以达到40%-50%。因此,如果不改变烹饪习惯,即使大力推广碘盐,人们仍然不能达到足够的摄入量。 垃圾食品是指仅仅提供一些热量,别无其它营养素的食物,或是提供超过人体需要,变成多余成分的食品。不同的垃圾食品有不同的危害,大多是热量长期提供的太多,会引起肥胖,从而引起心血管疾病,有些含有致癌物质,总之对身体有一定危害。而且并不是非吃不可的东西,为健康着想,还是少吃吧 1 |评论

小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方案

小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方案 学校体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根据县教育局《关于印发<县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方案〉的通知》的精神,为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确保此项工作落实到位,经研究决定,制定本方案如下: 一、提高认识,广泛发动,掀起《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热潮。要把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作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我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要深刻认识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战略意义,从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和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这个高度,把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当作一件大事来抓。认真组织、动员全体学生积极参加,切实推动我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广泛开展,吸引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极参加体育锻炼。 二、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构。 为保证我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顺利实施,决定成立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使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 四、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以体育课教学为基本平台。 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体育课时的规定,开足开齐体育课,不以任何理由削减或挤占体育课时。l—2年级每周为4课时,3—6年级每周为3课时,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增加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强调活动的多样性,增强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 五、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大力倡导和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保证在大课间操中进行小学生系列广播操和眼保健操。课外活动要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并形成制度,不得随意挪用或挤占课外活动时间。对参与课外体育活动辅导的体育教师要承认其劳动付出,合理计算工作量,确保体育教师的合法权益。 六、贯彻《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与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相结合。结合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报告书制度,逐步实现贯彻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七、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选择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有效形式和载体。 以集体性体育项目以及跳绳、踢毽、投沙包等为主要载体,每年集中开展大型健身的体育活动。争取做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周周有安排、月月有比赛”,使学生在系统地锻炼中增强体质,通过不

学生体质达标情况自查报告

学生体质达标情况自查报告 学生体质达标情况自查报告范文(一) 在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镇中小学始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把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根据《评估细则》的要求,我们本着边查边改的原则,对我镇中小学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自评,现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合理规划。 1.建立组织领导机构。我镇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体育卫生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中心学校校长任组长的体育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规划、管理和督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各学校的体育卫生协调工作。 2.建立专项督导评估体制。为迎接市、县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专项督导评估,制定了《体育卫生工作实施方案》和《体育卫生工作自评报告》,同时根据实施方案和自评报告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 3.制定规划。根据体育卫生工作规划,全镇中小学制定各方面工作的学年或学期计划,明确指导思想、工作任务、工作重点、工作思路和方法,并根据计划开展具体工作,圆满完成了制定的任务,达到了预定的各级目标。 二、加强管理,落实《条例》、《标准》。 1.开足开好体育课程。各校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开齐开好体育课时,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备课和研究教学方法,努力实现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整体目标。 2.开展一小时体育课外活动。学校每学期认真制订阳光体育活动计划,对体育课外活动进行总体安排,体育场地器材管理员合理规划活动场地、提前调配和准备器材,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加强跟班管理和指导,体育课外活动内容丰富、指导到位、安全有序、规范高效,从时间、质量上确实保证了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体育锻炼。

2017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测试实施方案

火车中心完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 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方案的实施,促使学生积极锻炼,不断纠正和改变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有健康体魄和健全的人格。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育人中的独特作用。 二、组织机构 为了顺利完成所有的测试工作,特成立大冶三中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活动领导小组,具体成员组成如下: 组长:李桂华 副组长:伍仁元颜小华 成员:王辉夏春阳罗滔各班班主任 三、宣传工作 1、利用班会、国旗下讲话传达有关文件精神,进行全校师生总动员。 2、领导小组、体育教师、班主任及其他相关人员学习达标测试“解读手册”,做好测试前的准备工作。 3、利用广播、宣传栏宣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方案。 四、测试项目及各阶段工作安排

1、宣传启动阶段:2017年9月上旬。 2、必测项目测试阶段:2017年9月26日至10月26日。 3、总结阶段:2017年11月17至11月22。 六、数据资料上报 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通过测试取得的原始数据以班级为单位建立起学生健康体质水平电子档案,该数据的电子形式录入由体育与健康教研组负责组织。 2、数据资料的合成、分析和保存。原始数据初录完成后,体育与健康教研组上报教导处合成,由学校进行电子备份、保存,并根据教育局要求按时上报。 七、安全措施的落实 1、体育教师和班主任要重视体育安全工作,对学生日常的体育锻炼提出要求,切实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2、达标测试期间,做好有病或身体状况不好情况的事先摸底工作。 3、测试前体育教师实地检查场地器材,确保安全使用。 4、测试期间给学生讲清测试要求与相关细则。 火车中心完小 2017年9月20日

2016年学生体质达标情况自查报告

2016年学生体质达标情况自查报告 潮安区凤塘镇洪巷小学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要求,全面推进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实施,开展阳光体育锻炼,进一步做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每天锻炼一小时”工作的执行和落实,切实加强我校体育工作,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我校对学生进行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现将测试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领导重视,认真对待工作。 为了抓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学校领导重视,专门成立了工作小组,以学校校长为组长,全体体育教师和班主任为成员的机构。在时间、精力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体育教师思想重视,工作认真负责。 学校领导专门组织体育教师召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会议,并做了动员。要求各体育教师执行到位,按规范做好本项工作。全体体育教师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去做,做到有实施方案、有原始测试记录、有数据模板、有上传成功后的统计报表、有分析提高措施,实施过程和被测项目的动作技术要领基本标准、规范基本规范到位。

三、学生较重视,测试成绩有所提高,学生体质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 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做好测试前的动员工作。通过宣传栏、广播、黑板报等形式进行动员,让学生重视此项工作。 四、按国家标准的要求依时上报数据,做到数据真实可靠。 第一轮测试完毕后,由学校统一安排时间,对一些因各种原因未能参加测试的同学进行补测,所有测试完成后,全部测试完成后,各体育教师根据原始资料测试得到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和整理,按要求如实输入电脑软件。然后再由体育组长安排专人对数据进行检查、核对,确保测试所得的数据与输入电脑的数据一致。最后,在国家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上报工作。 五、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为契机,学校重视体育工作,促进学生体质的不断提高。 我校认真贯彻“国标”精神,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齐体育课,保证每周三节体育课,并如实列入课程表。其它科目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体育课的时间。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落实情况有所提高,学校能够利用晨跑、体育大课间、课外文体活动、阳光体育等形式,组织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活

运动生理学

第三篇运动生理学 绪论 (一)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目的和任务(二)生命的基本特征 (三)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第一章骨骼肌机能(一)肌肉收缩的原理 1 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 2 肌肉收缩的滑行学说 3 肌纤维的兴奋-收缩偶联 (二)肌肉收缩的形式 1 向心收缩 2 等长收缩 3 离心收缩 (三)骨骼肌不同收缩形式的比较 1、力量 2、肌肉酸疼 (四)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 1 张力与速度的关系

2 肌肉力量与运动速度的关系 3 肌肉力量与爆发力 (五)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的形态、生理及代谢特征 1 形态特征 2 生理特征 3 代谢特征 (六)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 1 运动员的肌纤维类型 2 运动训练对骨骼肌纤维的影响 (七)肌电的研究与应用 第二章血液 (一)血液概述 1 体液 2 血液组成 3 内环境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二)血液的功能 1 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功能

2 运输功能 3 调节作用 4 保护和防御功能 (三)渗透压和酸碱度 (四)运动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影响 1 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 2 运动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第三章循环机能 (一)心输出量和心脏做功 1 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 2 心脏泵血功能及其评价 (二)血管中的血压和血流 1 动脉血压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 2 静脉回流及其影响因素 (三)运动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1 肌肉运动时血液循环功能的变化及调节 2 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3 脉搏(心率)和血压测定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第四章呼吸

(一)呼吸运动与肺通气 1 呼吸的定义及全过程组成 2 呼吸的形式 3 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4 训练对通气功能的影响 (二)气体的交换肺换气和组织换气(三)氧气的血液运输与氧解离曲线的意义 1 氧气的血液运输 2 氧解离曲线及其生理意义 (四)呼吸运动的调节 1 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2 运动时呼吸的变化和调节 (五)运动时的合理呼吸 1 减小呼吸道阻力 2 提高肺泡通气效率 3 呼吸与技术动作相适应 4 合理运用憋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