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文具(1)
《买文具》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一年级下册《买文具》评课稿上个星期四下午周老师上的《买文具》这课书是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购物的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三部分:一“买文具”(认识小面额人民币)。
二“买衣服”(认识大面额人民币)。
三“小小商店”(学习正确使用人民币等知识)。
学生在生活中看到过钱,在前面的学习中做过诸如“一个篮球和一个足球一共多少钱”这样的练习题,但真正拿钱购物的生活经历却很少,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正确的认识人民币及不同面额人民币之间的相互关系,能正确的算钱、付钱和找钱,为三年级学习“元、角、分与小数的认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周老师本节课主要教学第一个内容“买文具”(认识小面额人民币),体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设计一系列学生熟悉的购物活动,使他们认识人民币,能解决与人民币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
周老师制定教学目标:(1)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属知识目标)(2)通过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属能力目标)(3)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勤俭节约和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教育。
(属情感目标)教学重点:识别人民币的方法和兑换人民币。
教学难点:理解1元=10角,1角=10分。
这三条目标的制定和教学重、难点的确定符合大纲,教材的要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掌握知识的过程。
2、教学设计分为两个大的层次:其一是对小面额的人民币伍元、贰元、壹元、伍角、贰角、壹角、伍分、贰分、壹分的认识。
其二是对这些小面额的人民币的简单应用。
教学程序由课题引入—人民币的认识—人民币的应用—人民币的换算—全课小结,一环扣一环。
例如:周老师在出示课本主题画后提问“商店里有很多东西,买东西要什么来买?”学生回答“用钱买。
”教师马上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面额的人民币。
”接着进行了对人民币的认识学习活动,再通过游戏活动来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
买文具作文

买文具作文买文具作文精选15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买文具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买文具作文1今天下午,我和妈妈去沙园的文具店买文具。
我在那儿买了圆珠笔、书袋和笔盒,那时文具店的阿姨不停的介绍说:“你看这个笔袋是青松熊图片的,这支笔是法国货的,高中的学生昨天买了他们都说很好用……”买了那么多东西我和妈妈都觉得够了,妈妈就对我说:“思婷,你计算一下这里一共要多少钱?”“好的!”我爽快的回答。
书袋3元一个我买了8个(3乘以8共24元),3元一支和2元一支的圆珠笔各买了一支,笔盒是8元的我买了一个,24+3+2+8=37元,我从我的小钱包里拿出一张50元给阿姨,然后对阿姨说:“阿姨,你要给回我50——37=13元。
”妈妈高兴地说:“你的计算有进步了啊!”买文具作文2我和爸爸一起去买文具。
我们走进文具店,发现里面的东西琳琅满目,有书包,有铅笔,有铅笔盒,有……各色鲜艳,有红的,有橘的,有黄的,有绿的,有青的,有蓝的,有紫的,有黑的,有白的,还有蔚蓝的……十分好看。
我们先到了二楼去买书包,哇!书包的样子各式各样,有迪斯尼的图案,有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有奥特曼的,还有变形金刚的呢!……我选中了四个,其中有一个是米老鼠的,两个是喜羊羊的,剩下一个是灰太狼的。
我想了很久,最后决定了灰太狼的那个书包。
后来,我还买了削笔刀、彩色铅笔、水彩笔。
呀!我好幸福,因为我有一个好爸爸,会给我买各种东西,会照顾我……买文具作文3今天下午放学,小明去文具店买东西。
到了文具店,售货员阿姨问小明:“小朋友,你好!你想买什么呀?”小明说:“阿姨好!我要买两只漂亮的铅笔。
”阿姨说:“好的,请稍等。
”阿姨从货架上拿下一些漂亮的铅笔。
小明找来找去,选中了两只蓝色的铅笔。
小明问:“阿姨,两支笔几元?”阿姨说:“10元。
”小明付了钱,说:“阿姨,再见!”阿姨笑着对小明说:“欢迎下次再来!”小明拿着铅笔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买文具》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买文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买文具》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购物情境,掌握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会简单的加减法运算,以及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法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对人民币的认识和计算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人民币的使用,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会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能够正确计算出购物时的应付金额。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购物情境,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实际问题的良好情感态度,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会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难点:在实际情境中,能够正确计算出购物时的应付金额。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生动的购物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人民币图片、购物场景图片、计算器等。
2.学具:学生自带文具、练习册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人民币图片和购物场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人民币和购物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引出加减法运算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简单的购物场景,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运算计算应付金额。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购物中正确使用人民币。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购物游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年级《买文具》(教案)- 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 上册 北师大版

教案:《买文具》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北师大版学期:2023-2024学年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货币的基本概念,掌握货币的面额和单位。
2. 培养学生运用货币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技巧。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货币的面额和单位2. 简单的货币计算教学难点:1. 货币的面额和单位的概念理解2. 简单货币计算的应用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具(货币模型、计算器等)2.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尺子等文具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文具,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文具的名称。
2.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文具的价格吗?”3.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课的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如何用货币来购买文具。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出示PPT课件,介绍货币的基本概念,包括货币的定义、面额和单位。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PPT课件上的货币图片,让学生认识不同面额的货币。
3. 教师讲解货币的计算方法,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4. 教师出示一些文具的价格,让学生运用货币进行计算,例如:“一支铅笔的价格是1元,一把尺子的价格是2元,计算购买一支铅笔和一把尺子的总价格。
”5. 学生进行计算,教师进行指导。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文具的价格,让学生运用货币进行计算,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拓展延伸(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文具的价格,让学生运用货币进行计算,并提出一些问题,例如:“如果你有10元,你可以买哪些文具?”2. 学生进行计算和回答问题,教师进行指导。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货币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等。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6.1.1买文具(1)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6.1.1买文具(1)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买文具的情景,理解整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整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教学整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 运用整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整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 运用整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整数乘除法的意义。
2. 运用整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买文具的情景,制作课件。
2.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尺子等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买文具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
2. 学生回答观察到的情景,教师总结。
二、探究新知(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整数乘除法的意义,讲解整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2. 学生通过买文具的情景,运用整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讲解练习题,学生回答问题。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学生记录作业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买文具的情景,让学生理解整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整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在巩固练习环节,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整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有了深入的理解,能够运用整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关注的细节:在以上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探究新知”环节,即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整数乘除法的意义,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课时 买文具(1)教案与反思牛老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学案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今天我们陪笑笑和淘气一起去学习用品超市看看好吗?说说你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生1:从图中我知道了英文本每本4元,算术本原价每本3元,现价5本10元。
生2:淘气拿着20元钱,要买3本作文本,售货员阿姨说3本作文本一共18元。
生3:我还知道笑笑要买1本作文本和1本英文本。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获取的数学信息很全面。
那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能会说:•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师:同学们都积极开动脑筋,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下面我们一个一个地来解决吧!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解决问题一:1.提出问题(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钱?)后,要求学生先独立解决问题。
2.讨论交流,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怎样列算式?这样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方法一:在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每幅图表示的意思,再引导他们说一说怎样用算式表示;还可以怎样列式?这样列你是怎么想的?方法二:让学生对图示,说说每部分表示的实际含义。
方法三:结合情境说说思考的过程,以及每部分的实际含义。
【素材积累】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旧像一支离弦的箭,嗖嗖地直向着生命的终点射去。
但我们无论怎样地气喘吁吁疾步如飞,也赶不上岁月那轻捷的步履。
她无声无息波澜不惊地带走纷沓的人群,卷走一个又一个朝代,不摘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停留,也不摘心灵的重重羁绊前稍一驻足。
无论历经了多少沧海桑田的变迁,她永远年轻、纯洁、轻盈、清澈如初。
时光不老人易老。
穿行摘一片又一片洁白的日子里,我们可曾朝涂曦霞,暮染烟岚,摘她的脉络里注进拼搏的汗水,把每一页洁白的日子都涂成一幅斑斓的图画,剪成一贴丰满的记忆?穿行摘一片又一片洁白的日子里,我们可曾删繁旧简,除去芜杂的枝蔓,抖落发黄的往事,省略多余的情节,向着既定的目标轻装向前。
三年级数学上册一混合运算第2课时买文具教案北师大版

第2课时买文具买文具(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1.结合解决“买文具”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先算除法,再算加减”解决两步运算问题的合理性。
2.理解并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3.进一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分析数量关系,会解决除加、除减两步运算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难点: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复习1.口算。
(开火车)64÷8=49÷7=72÷9=24÷3=81÷9=32÷4=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是什么?3.练习。
(二人板演,全班齐练)4×7+6 42-6×3二、探索新知出示P5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中内容,让学生找信息。
2.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问题,并着重注意:3本作文本一共18元。
问题: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 3.解决问题。
(1)分析问题:笑笑买了一本作文本和一本英文本。
分析条件:主题图中只给出英文本每本4元,3本作文本一共18元。
所以先要解决一本作文本多少元的问题,再算出作文本和英文本一共多少元。
(2)列算式。
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得出两种方法:a.18÷3=6(元) 6+4=10(元)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b.18÷3+4= 6+4= 10(元) 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3)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全班讨论:18÷3+4表示什么意思?算式“18÷3+4”中的“18”表示3本作文本18元,“18÷3”表示1本作文本多少元。
所以“18÷3+4”表示1本作文本和1本英文本一共多少元。
因此计算“18÷3+4”的时候,应先算18÷3=6,再算6+4=10,用脱式计算。
(4)引导学生发现:有加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1课时 买文具(1)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1课时买文具(1)一、教学目标1.能够应用各种计算方法计算购买文具的花费;2.能够掌握较为清晰的账目管理方法;3.了解文具的分类和基本用途。
二、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掌握如下内容:1.文具的分类及用途;2.购买文具时需要列清单,并对购买金额进行计算;3.理解基本的账目管理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1.文具的分类及用途;2.购买文具时需要列清单,并对购买金额进行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让学生们说出过去几个月需要购买的物品,例如衣服、玩具、学习用品等,引出“买文具”话题。
然后让学生讨论他们在购买文具时需要怎样做才能保证购买数量正确,钱数正确。
2. 学习新知1.介绍文具的分类及用途,例如文具盒、笔袋、笔、橡皮、尺子等;2.播放一段短片,让学生观看从文具店购买文具的过程。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们讨论,或让学生们用笔记下自己认为必须购买的物品,并列举出它们的价格;3.让学生们根据上面所列的文具,列出一个清单,并计算出总花费数目;4.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表格,让学生设计自己的账目清单,并向全班同学报告。
3. 拓展知识请学生组成小组,就从其他商店里买文具的一次经历谈谈自己的看法;4. 总结与讲解教师让学生们回答以下问题:1.如何购买纸张、笔、尺子和橡皮等文具?2.购买文具时,应该如何列清单?3.如何进行正确的计算以避免购物错误?4.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账目清单?说一说自己在学习本单元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请学生再购买文具时,列出清单,并计算出购买总额。
六、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短片教学,寓教于乐,让学生深入了解购买文具的方式和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账目管理能力,增加了学生对文具、商店和货币的理解。
在此过程中,本教案通过多种形式教学,包括口头和书面交流,以及个人和小组合作,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还能够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买文具(1)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重点了解
它们之间的关系。
2.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
系,理解人民币的功能。
3.培养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
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法学法:情境教学法、探究法等。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人民币。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买过东西吗?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去商店
看一看,你们愿意吗?(出示商店情境图)这个商店是卖
什么的?(自由发言,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准确运用数
量词)在商店里你都看到了什么?(自由说)这么多的文
具你想买什么呢?(让一名学生说)那你用什么买呀?
(人民币)你认识钱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咱们
中国通用的钱——人民币(实物人民币)。
【借助文具商店这一情境,引出本节的主题——人民
币,并揭示人民币的功能。
】
二、小组合作,获取知识。
1.师:现在,你们想仔细去看一看吗?下面请每个小组
拿出信封内的人民币,大家轮流看一看、摸一摸,你能
发现什么呢?观察时小朋友们要互相谦让,有礼貌。
(主要引导学生从人民币的数字、面额、字样和各种图
案说一说。
)
3.个别发言,出示教材第68页“认一认”。
【这一步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人民币,通过让学生亲自去
看、摸,使学生对人民币有初步的了解,同时,凸现学
生的个性思维及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
力】
三、购物活动。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人民币,现在我们就一起去买东
西,看你会不会买?(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购物活动。
)
1.小组合作:组长来当售货员,其他同学用课前准备好
的人民币(课本后的彩图)购买自己想买的文具。
2.师:同学们的收获都不小,你能从你买的文具中选一
种介绍一下你是怎么买的吗?(指名说一次购物过程。
)
3.师:小朋友们,你们看,我这里有1张1元钱,我也
想去买一些文具,你们愿意帮我去买吗?下面就请同学们
用1元钱去买文具,你能买些什么呢?(小组继续购
物。
)
4.反馈,并板书:
1元
2角找回8角
1角找回9角
……
运用课件演示元和角之间的关系,以及角和分之间的关
系,并板书:
1元=10角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1元=10角,也知道1元钱能买哪
做。
)
5.师:大家都完成了,现在谁愿意把你的展示给大家看
一看。
(实物投影反馈。
)
6.师:在你的生活中,1元钱还可以买哪些物品呢?
(同桌交流。
)
【通过购物让学生初步理解人民币的功能,掌握元、
角、分之间的关系,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
密切联系。
】
四、解决简单问题。
1.请学生来当售货员,老师拿一张5元的人民币去买一
支钢笔,售货员没有零钱找给老师,由此创设一个需要
兑换人民币的情境,然后让售货员自己去想办法。
【让学生体会到兑换的必要性。
】
2.师:你在平时的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你现在
想不想让同学们帮你去解决呢?你可以找一位好朋友去兑
换。
3.师:哪一对好朋友想把你们的收获告诉大家。
(全班
交流,并板书,用实物粘贴。
)
5元能换5张1元
2元能换2张1元
5角能换5张1角
……
4.独立完成教材第69页“填一填”第1题。
5.师:谁想把你做的展示给全班同学看。
(实物投影反
馈。
)
【通过情境让学生体会到人民币之间可以兑换,也让他
们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此类问题应如何解决,加强
六、说一说。
师:人民币是我们平时生活中离不开的,在勤俭节约方面,爱护人民币方面,你是怎么做的?说给你身边的小朋友听。
七、实践作业。
访问或调查并记录:你对人民币还知道些什么?
作业设计:
一、练一练。
2元=()角30角=()元
4元=()角50角=()元
3角+6角=()角2元+2元+1元=()元
板书设计:
买文具
1元=10角
1角=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