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建筑看外国建筑

合集下载

中国保存完整的十大殖民建筑之福州——老仓山洋房

中国保存完整的十大殖民建筑之福州——老仓山洋房

中国保存完整的十大殖民建筑之福州——老仓山洋房老仓山洋房为鸦片战争后所建的一群建筑群体,当时福州被辟为通商口岸,仓山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而为外国势力所盘踞,逐步形成福州的领事区、外贸基地和航运中心。

鸦片战争后,福州被辟为通商口岸,仓山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而为外国势力所盘踞,逐步形成福州的领事区、外贸基地和航运中心。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英国在仓山首设领事馆,至20世纪初,境内共有英美法德俄荷等17个国家的领事馆(或代办处)。

光绪年间,仓山已有外国商行30多家,如汇丰、渣打银行仓山分行等。

西方基督教会、天主教会也纷纷派传教士来仓山建教堂、办学校、开医院。

在这种情况下,一批风格多样、造型美观的近代西式建筑在仓山拔地而起,成为仓山城区建筑的一大特色。

仓山的近代建筑可以说是西方建筑风格的浓缩,建筑及装饰风格多为东、西欧样式,如哥特式、罗马式、洛可可式等。

各种建筑又以其使用功能而各有特色,这些风格多样的近代建筑云集仓山,因此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会”。

仓山的近代建筑呈规律性分布:领事馆在对湖、仓前山、乐群路一带,学校在麦园路、公园路、对湖路、下藤路一带,医院在上藤路、中藤路、对湖路一带,教堂则在上下渡、中下藤路、乐群路一带,洋行、商店、仓库主要在江南桥以东及观井、观海、上藤、麦园一带,西式民居多在麦园、公园、对湖、马厂、乐群、进步、爱国、岭后路一带。

领事馆建筑多为四周环廊,楼梯位设在中间,层距间隔高,单间面积也较大,顶部斜坡顶,楼内各大房间均有壁炉,底层建有地下室,都是典型的欧式建筑。

十分宽敞、堂皇、气派,民国以来直至福州解放前夕,由于政治和经济等原因,许多领事馆相继关闭或转让,解放后全部收归国有,目前仅剩英、美、俄等少数国家的领事馆旧址和部分建筑尚存。

1858年清政府与英、美、法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款》议定:“任凭总理大臣邀请英(美)人帮办税务”。

1861年起,外籍税务司管理中国海关近半个世纪,1861年9月在泛船浦临江设闽海关,俗称“洋关”,由英国人华德任第一任税务司,征税范围覆盖海关周边五十里水路及所有进出口货物税收,原设在中洲岛的清海关形同虚设,主权丧尽。

我眼中的中外建筑教案综合实践活动

我眼中的中外建筑教案综合实践活动

我眼中的中外建筑教案综合实践活动活动目标:1、对各种经典的建筑物感兴趣,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2、欣赏、比较中国和外国的建筑,初步了解中外建筑的风格与特点。

3、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耐心地倾听同伴的意见。

4、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5、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1、中外经典建筑物的图片(如长城、天坛、白宫、克里姆林宫、卢浮宫等)。

2、教学挂图《中国建筑》;幼儿用书《中国建筑》《外国建筑》活动过程:一、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和各种中国建筑物的图片。

1、教师:图片上是什么?你们去过北京吗?2、教师:看到了这些建筑,你有什么感觉?你知道它们是哪个国家的建筑吗?二、具体欣赏中国建筑物的外形和建筑风格。

1、幼儿和同伴相互交流。

2、教师:图片上的建筑物是什么样子的?上面有什么样的图案?3、使用VCD播放我国的建筑物,集体欣赏并交流。

4、教师:你最喜欢那座建筑物?你喜欢它的什么地方?5、教师为幼儿简单介绍中国建筑的背景。

6、教师小结:图上的建筑物气势雄伟,象征着我们伟大的祖国。

三、出示外国建筑物的图片。

1、比较欣赏中国的古典建筑和国外的经典建筑。

教师:猜猜看,图片上的这一建筑是中国的建筑还是外国的建筑。

(请幼儿说说自己猜测的理由。

)2、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

3、教师:中国的建筑和外国的建筑有什么不同?小结:这些漂亮的建筑有的是中国的,有的是外国的,但都有不同的特色。

四、活动延伸。

1、在活动区投放一些有建筑图案的拼图,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各国的建筑特色。

2、在活动室的墙面布置一块“中外建筑”的主题墙。

活动反思:本课结束之后,感觉时间不够用,可以称得上非常紧张。

其中的原因有教学经验的不足,也有对于学情的不了解。

11建筑学外建史论文选题

11建筑学外建史论文选题

王大才论文题目——《建筑的交通与空间的组织》
叶森鑫论文题目——《西方建筑带来的思考》
朱永论文题目——《中国建筑未来走向》
司成龙论文题目——《西方建筑带来的影响》
许晶晶——建筑艺术的发展
林可琪——古埃及建筑的发展与影响
张馨月——浅谈日本建筑的发展
方荣——论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和现代建筑
叶攀——对欧洲建筑的认识
张辰宸——浅谈奥地利建筑设计艺术的历史演变
陈斯婕——论地域环境对建筑的影响
周少晨——政治下的建筑
冯嫣然——高科技与建筑的融合
张婷婷——从古外建筑史发展浅谈文化历史对建筑的影响邓景峰——论哥特式建筑的历史与发展
周国庆——建筑文化环境
周冲——从中国建筑到外国建筑
杨俊龙——论中外近现代建筑风格
崔奉君——日本建筑跟中国建筑的影响
王浩——建筑造型及室内环境对人心理的影响
管银银——建筑材料对建筑发展的影响
郭婉璐——日本建筑与极简主义
程瑞——外国建筑史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陈婉蓉——欧洲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与保护
吴逸千——地域对建筑的影响
陈瑞——浅谈古希腊建筑
余俊涛——浅谈哥特式建筑
胡宇轩——浅谈意大利建筑
刘建明——浅谈西方建筑文化对近现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赵凯瑞——从日本建筑师看日本建筑的发展
柯朗——浅谈古罗马建筑
李杰——中日传统建筑文化。

中外建筑发展简介

中外建筑发展简介

黄河流域的穴居的发展历程:
居住面高度变化 平面形式变化 房间数量变化 表面装饰变化
长江流域的干阑系列:
干阑系列的发展历程 树居--巢居--干阑地面建筑 现知的最早干阑遗址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遗址 发现榫卯
二、夏商周社会建筑特点
• 1·从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看,中国奴隶社会(夏 商周)在极低的生产力水平下,完成了木结构体 系的草创,并掌握了筑城与高台建筑的方法。 • 中国建筑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为世界 主要三种体系(石、木、生土)之一,在奴隶社 会虽然尚属草创阶段,但结构方式以基本确立。 • 2· 中国建筑一大特点,是表现出一种等级森严的 秩序,这在中国奴隶社会建筑中便已见端倪。中
4、波斯——大流土百柱殿
建筑特点:
遗留下来的是一片气势雄伟的遗迹,背 靠着光秃秃的赫马特山,雄踞在高出平原15 米的天然石平台上。平台长448米,宽297米, 所有的建筑物都建在平台之上,平台以外并 没有防卫用的围墙。 在建筑风格上,一方面这些建筑的石柱 柱身上刻着垂直的凹槽,枕头和柱底刻着精 美的雕饰,另一方面宫殿装饰又采用了大量 鲜亮的涂饰、精致的瓦片、纯金银、象牙以 及大理石材料,这体现了古希腊与埃及艺术 的融合。
宋陵在河南省巩义市。分布于孝义、 芝田、西村、回郭镇等处, 有宋太祖赵匡胤等7个宋朝皇帝及 赵匡胤父亲的陵墓,统称七帝八陵。
太原市郊晋寺的主殿圣母殿 建于北宋天圣年间
苏州市玄妙观南宋三清殿
开封佑国寺的“铁塔” 为了供奉舍利子 凌霄塔,位于河北省正定 县城, 共九层,高42米, 始建于唐朝至德元年 (756年)
中外建筑发展简介
1.中国建筑发展
2.外国建筑发展
潘磊——1020XXX0X6——景观设计班

中外建筑风格分析

中外建筑风格分析

04
悉尼歌剧院:融合了澳大利亚和欧洲建筑风格,展现了现代建筑艺术的魅力
创新设计理念
01
融合中外建 筑风格,形 成独特的设 计风格
02
借鉴传统建 筑元素,融 入现代设计 理念
03
运用现代科 技手段,实 现建筑功能 的创新
04
注重环保和 可持续发展, 实现绿色建 筑设计
未来发展趋势
01 融合创新:中外建筑风格的融合与创新将成为未来建筑设计的主流 趋势。
中外建筑风格分析
演讲人
目录
01. 中国建筑风格
02. 外国建筑风格
03. 中外建筑风格的融合与创新
1 中国建筑风格
传统建筑特点
木结构为主:以木 1 材为主要建筑材料,
具有较强的抗震性

院落式布局:以院 2 落为核心,形成封 闭式的空间格局
屋顶形式多样:包 3 括歇山顶、悬山顶、
硬山顶等,具有较
彩和宗教元素
Hale Waihona Puke 中东建筑风格:以石结04
构为主,注重几何图案、
穹顶和装饰艺术
3 中外建筑风格的融合 与创新
融合案例分析
01
故宫:融合了汉族和满族建筑风格,体现了皇家威严和民族特色
02
布达拉宫:融合了藏族和汉族建筑风格,展现了藏族文化和宗教信仰
03
埃菲尔铁塔:融合了法国和英国建筑风格,成为巴黎的标志性建筑
02 绿色建筑:绿色建筑理念将更加普及,环保、节能、可持续的建筑 设计将成为未来建筑设计的重要方向。
03 智能建筑: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建筑将成为未来建筑设计的重要 方向,智能化、自动化的建筑设计将成为未来建筑设计的重要内容。
04 人性化设计:未来建筑设计将更加注重人性化设计,以满足人们对 舒适、便捷、安全的需求。

浅谈中国建筑与外国建筑的不同

浅谈中国建筑与外国建筑的不同

浅谈中国建筑与外国建筑的不同摘要:形成原因的不同导致建筑形态的不同;中外建筑的不同体现在总图布局、建筑形态、建筑发展和建筑审美几个方面。

关键字:中国建筑外国建筑文化的不同Abstract: the reasons of different lead to different in the form of buildings; Differences of Chinese and foreign architecture as general layout, architectural form, architectural development and aesthetic aspects.Key words: Chinese and foreign buildings, the different culture一、形成原因的不同从表面到内在,从形态到文化,中国建筑与外国建筑有着众大的差别。

这种形态上的差别,其实是形成原因的不同所导致的。

在所有艺术门类中,建筑是最需要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来理解的,而影响建筑特征的,有自然环境,也有社会条件。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的地质、气候等自然条件变化很大;且民族众多,各民族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生活习惯不尽相同,这就造成了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而其中,木建筑绝对算是中国古建筑的一大特色。

上至皇家宫殿,下至普通民宅,大多如此。

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尼罗河流域和两河流域,由于石头资源丰富,良好的木材缺乏,逐渐就形成了以砖石结构体系为主的西方古建筑。

古埃及金字塔、古希腊神庙、波斯帝国的宫殿、古罗马斗兽场……都是用石头筑成,书写了一部“石头史书”。

建筑取材的不同,受自然条件所限是一个原因,社会原因也是一方面。

我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迟缓,交通闭塞,使得中国古建筑得以长期保存下来。

中国古代所宣扬的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这种观点阐述的是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与人息息相关,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要尊重自然,中国人将木材选作基本建材,正是重视了它与生命之亲和关系,重视了它的性状与人生关系的结果。

外国建筑赏析

外国建筑赏析

外国建筑赏析外国建筑拥有独特魅力,展现着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和审美观。

它们以其独特的设计和建筑风格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赏析几个外国建筑的精彩之处,探索它们背后的故事和价值。

首先,我们来欣赏一下法国的艾菲尔铁塔。

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之一,艾菲尔铁塔成为了巴黎的标志性建筑。

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特殊的结构和令人叹为观止的高度。

当你站在塔顶俯瞰整个巴黎时,无边无际的美景会让你感受到法国的浪漫和优雅。

接下来,我们来探索一下意大利的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被誉为世界上最奇特的建筑之一,它以其不规则的外观和如今已变成象征性姿态的倾斜塔尖而闻名。

这座塔是一个中世纪的奇迹,也代表了比萨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无论是站在塔顶俯瞰城市还是在塔下感受其倾斜,比萨斜塔都会让你陶醉其中。

再来看看中国的长城。

长城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建筑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壮丽的景色。

它曾经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防御工事,如今则成为了游客们必去的旅游胜地。

长城蜿蜒于山脉之上,将壮丽的自然景观与宏伟的建筑融为一体。

无论你是在长城上徒步漫游,还是站在城墙上眺望远方的山川,都能感受到中国的辉煌和壮丽。

让我们再来聚焦一下埃及的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代表了埃及人民对死者的敬意。

这些古老的建筑是如此庞大和宏伟,令人难以置信。

从金字塔顶部向下俯瞰,你会被其坚固的结构和古老的历史所震撼。

金字塔是人类智慧和勇气的结晶,也是埃及文化价值的体现。

最后,让我们来谈谈印度的泰姬陵。

泰姬陵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意义的陵墓,被认为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它是莫卧儿皇帝为了纪念他最爱的妻子而建造的,展示了印度典雅建筑的精髓。

泰姬陵以其华丽的白色大理石和完美的几何结构而闻名于世。

从不同的角度欣赏泰姬陵,你会不断发现其独特的美丽和精细的细节。

外国建筑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惊喜和启发。

它们见证了各个国家和文化的独特之处,也代表了人类创造力和智慧的结晶。

通过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建筑的背后故事和价值,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不同国家的历史和文化。

《中外建筑赏析》课件

《中外建筑赏析》课件
兴时期的建筑师们重新发现了古希腊建筑的魅力,并借鉴了其技术和理念,创作出了许多杰出的建筑作品。
古罗马建筑
• 总结词:古罗马建筑以其宏伟和实用性而著称,代表了罗马帝国的权力和繁荣 。
• 详细描述:古罗马建筑以斗兽场、万神庙和罗马浴场为代表,这些建筑不仅规 模宏大,而且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古罗马建筑师们采用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和材 料,如混凝土和拱形结构,以实现其宏伟的构想。
筑群。
外国建筑特点
石结构为主
柱式结构
外国建筑以石结构为主,采用石材作为主 要建筑材料,具有坚固、耐久的特点。
外国建筑采用柱式结构,通过柱子的排列 和组合形成建筑的框架,具有稳定性和装 饰性。
穹顶设计
建筑风格
外国建筑中常见的穹顶设计,尤其是古罗 马时期的建筑,如罗马斗兽场,具有宏伟 、壮观的特点。
外国建筑风格多样,包括哥特式、文艺复 兴式、巴洛克式等,每种风格都有独特的 建筑特点和历史背景。
03
中国古代建筑赏析
故宫
要点一
总结词
故宫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 蕴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世界 上最大的宫殿群之一。故宫建筑布局严谨,中轴线对称, 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建筑美学。故宫内的建筑群 以大殿为中心,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是皇帝处 理政务的地方,内廷是皇帝和后妃的居住之地。故宫的建 筑风格典雅富丽,雕刻精美,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高超 技艺。
代表建筑
建筑意义
中国现代建筑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现代 化进程和城市发展,同时也体现了中 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为世 界建筑发展做出了贡献。
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中心大厦、广 州塔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中国建筑看外国建筑
发表时间:2014-06-20T10:48:15.310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4年4期作者:李晓强[导读] 古代欧洲的建筑一直顺着自己的社会,地域,宗教,文化这条脉络不断茁壮的成长、演变、进化着。

每一栋留下来的都是百年一成的杰作。

李晓强中合才华(大连)置业有限公司辽宁大连 116000 摘要从雅典卫城,古希腊柱式,古罗马光辉的拱券技术,柱式的演进及定型,再到哥特式尖券,骨架券,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法国的古典主义。

古代欧洲的建筑一直顺着自己的社会,地域,宗教,文化这条脉络不断茁壮的成长、演变、进化着。

每一栋留下来的都是百年一成的杰作。

让我们如此的推崇和喜爱,这种对伟大艺术的欣赏是无国界之分的。

因此,当一些国人一过分的狂热追逐着欧洲古典主义,
或欧陆风格时,我们或多或少的可以理解一些,然而,这究竟给我们带来的是中国建筑的再一次辉煌,还是没落?
关键词中国建筑外国建筑我们都知道有生命力的建筑都是独特建筑风格与本地文化传统交融的产物。

欧洲的古建也不例外,没有古埃及人早期对太阳神的崇拜,对人的生死的独特的理解,就没有金字塔及太阳神庙的建造,也就不会有柱的应用,更不会有后来人所崇拜,至今仍在模仿和应用的古罗马柱式;没有野蛮的奴隶制,也就不会有现今的旅游胜地罗马角斗场的存在;没有基督教在欧洲的大肆盛行,也就不会有哥特式教堂,不会有尖券,骨架券的使用,当然像索菲亚大教堂,巴黎圣母院等辉煌的宗教建筑也就不会出现后人的面前了;同样如果没有基督教对人的在各个领域上如此绝对的控制,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文艺复兴,更不会有佛罗伦萨主教堂的丰碑似的穹顶的诞生,以及后来的坦比哀多,以至后期让人略带遗憾的圣彼得大教堂。

欧洲古建的辉煌历史,我不想再过多重复,因为这也不是这篇文章的重点,我想说的是,建筑不是无根无基的,漂浮在人们脑中,忽然就诞生在世界上的。

经典的建筑也不是忽然就诞生于某位大师的头脑中的,它是与当时的社会,自然环境分不开的,这就是为什么同是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的建筑,中国的却与欧洲的有这么大的差别、苏州园林和欧洲几何型园林之间的会产生如此巨大差异。

建筑是一个国家,时代,文化的综合体现,因此,我要说的是,不管现在是欧陆风也好,复古风也好,到底是我国建筑真正发展的正确的方向还有待研究。

盲目跟风产生的后果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我想从以下几点来阐述我的观点
一、西方的月亮不比中国的圆
如我前文所说的,沿着两个不同文化发展轨迹进化发展而来的文明的产物是否可以彼此替代,彼此一较高低?外国的东西是不是适合中国的,中国有自己的国情,自己的文化,我们有悠远流长的五千年文明作为根基,我们的建筑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建造体系。

是否欧陆风一来,大家就扔掉自己的东西跟在人家后面跑,我并不是说欧陆风不好,在中国逐步走向世界的今天,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相侵略是一定要出现的。

欧陆风就是其中一个很好地体现。

我们不是要闭关锁国,好的东西当然应该学习,甚至直接“拿来”,但重要的是要看适不适合我们的国情,中西结合成功的例子不是没有像包括骑楼、西关大屋等等都很好。

但盲目的直接嫁接是不是一种对自己文化的不尊重呢?
二、画虎画皮难画骨
退一步,欧洲古建我们就是喜欢,就是想搬来,行不行,好的东西么,美术上还有临摹这么一说呢!行,可以仿照,但仿照也是有技术的,不是说打个牌子,修饰一下立面,做两个罗马柱,贴点金,就是欧陆风格,就是古典主义了!或者学学大师的东西,外形越古怪就越有性格,越前卫,越是好东西。

我们不是不能抄,抄也分明白抄和糊涂抄,要炒就要先懂,了解其本质和精髓的地方然后再抄,这样才能抄出神韵!而不是像现在某些房地产商只以营利为目的,为符合大众对于消费者对国外的“产品”地盲目“宠爱”,而过分偏爱“西方经典”,纷纷给自己的楼盘贴上“欧洲风情”的标签。

若真是正宗的欧洲古典主义也就罢了,最少还有个作为独立建筑的欣赏价值,可是往往学来的又都是表面的东西,生搬硬套,照虎画猫。

令人难以苟同。

三、不要为了一棵树木而放弃整片森林
喜爱出国旅游的人都知道意大利,也都喜欢意大利的城市,处处透着欧洲小镇的悠闲自在感觉,每一条街道是那么的自然,一片片建筑群又是那么有韵律,而如果此时突然一座中国四合院出现在你面前你会有什么感觉?而要命的是在不远处你又发现了像世贸大厦似的建筑物屹立在那里。

你的心情一定是180度大转弯吧!而我们一直抱怨的自己的城市就是这样被我们自己弄得面目全非了。

意大利小镇令人神往就在于其百年不变的规划,几个世纪以来,罗马的建筑依然奉行着一圣彼得堡大教堂为最高点的规矩,没有人妄图用一个怪状的,建筑来重新定位这座城市,也没有人只为了利益用抄来的建筑娱乐大众,因此才有的现在的旅游胜地,而反观我们的城市已经被一些人的盲目跟风,弄得支离破碎!没有地域特色,没有规划,没有城市的标志,只有入侵来的建筑垃圾。

四、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当美国人以羡慕的眼观看着我们的出土文物时,我们却紧盯着他门麦当劳,当巴黎人自豪的向别人讲述着他们的卢浮宫时,我们却满脸崇敬的站在他们后面。

为什么我们站在五千年的华夏大地上却无动于衷,甚至鄙弃她我们中国的建筑是以木结构为主,它的空间艺术、人文内涵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它的通风、向阳、节能,都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

外国人到北京先游四合院,逛北京的胡同,到天津来看我们的独乐寺,去西安看秦始皇墓…我们就像站在钻石堆上的孩子却对别人手中的宝石满眼放光。

中国的建筑为什么至今都不能昂首挺胸的站在实际建筑舞台上,是与我们这种谦恭,盲目崇拜,不自信有很大关系的。

我们只有坚守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能将中国建筑推向另一个高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