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中国现行土地管理体制制度缺陷和改革思路
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和改革措施

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和改革措施【摘要】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缺陷主要包括缺乏明晰产权、土地流转难以推进和土地承包期限不确定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建立健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推动土地流转市场化,明确土地承包期限。
只有通过这些改革措施,才能解决当前制度存在的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我们需要重视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革,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缺陷、改革措施、明晰产权、土地流转、土地承包期限、市场化、健全制度、思考、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是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承包、管理等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由于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特殊性,存在诸多制度缺陷,导致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土地流转市场化程度不高,土地承包期限不明确,给农民权益保护造成困扰。
为了有效解决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进程,建立健全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是当务之急。
推动土地流转市场化,完善流转机制,促进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明确土地承包期限,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益,提高农民的土地使用权稳定性。
只有通过不断改革完善,才能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农村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现行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缺陷现行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缺乏明晰产权。
由于集体经济体制和个人经济体制并存,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并不清晰,容易导致土地流转问题和资源浪费。
土地流转难。
由于土地流转需要经过村委会、乡镇政府等多方面批准,程序繁琐,导致农民流转土地的难度较大。
土地承包期限不确定。
现行制度下,土地承包期限较短,无法保障农民长期投入和经营,影响农业生产效率和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改革措施建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建立健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土地管理业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

土地管理业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近年来,土地资源作为国家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我国土地管理业却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也影响了农民收入和城乡发展的均衡。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已经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本文将就土地管理业存在的问题和当前正在实施或拟订的改革措施展开论述。
一、土地管理业存在的主要问题1. 土地规划不合理导致浪费当前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新建开发区域及基础设施项目,并对旧有农田进行二次开发。
然而,在部分城市和乡村中,由于缺乏统筹规划以及监管力度不够等原因造成了大量低效利用、闲置或废弃状态下所占据的耕地和建设用地。
2. 土方工程引起环境破坏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建设项目需要进行“挖山填海”的土方工程。
这些工程在取土和填海的过程中造成了大量的生态环境破坏,导致生态系统退化、水源减少、土地沙化等问题。
3. 土地执法不严格导致违法行为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护土地资源,但执法力度还不够强劲,对于违规占用耕地、非法买卖农村集体土地等行为给予的处罚缺乏震慑力。
这导致违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农民权益和社会公平。
4. 农村闲置宅基地挂靠问题突出在许多农村地区,存在着闲置宅基地难以流转、挂靠等问题。
这种状况极大浪费了土地资源,并阻碍了乡村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
二、改革措施1. 完善土地规划制度应加强相关立法工作,建立健全统一科学合理的城市与乡村整体规划制度。
通过制定细化目标任务明确财政投入方向及限额,并提高监管效果与反腐败力度,以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2. 推行绿色发展理念在土地开发中,应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进行可持续规划和环境评估。
同时要加强生态补偿机制,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以减少环境破坏。
3. 加强土地执法力度针对违规占用耕地、非法买卖农村集体土地等问题,在执法上要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大打击力度。
土地管理改革现存问题及政策建议

土地管理改革现存问题及政策建议土地管理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土地资源是国家的根本财富,土地管理的改革是将土地资源配置与利用权力转变为市场机制,在促进农业现代化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土地管理改革现存一些问题依然存在,比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土地使用权出让收益分配不公等。
本文将从土地管理改革现存问题及政策建议展开讨论,希望对土地管理改革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一、土地管理改革现存问题1. 土地使用效率不高当前土地使用效率普遍不高,主要表现为农村大量荒废土地和城市土地资源过度开发两个方面。
一方面,我国农村地区由于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等原因,导致大量土地荒废,农村土地处置不力,使得土地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导致绿地减少、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
当前土地使用权出让收益分配不公是一个重要问题。
在土地使用权出让过程中,由于地方政府与发展商之间存在利益关系,使得土地使用权出让收益无法公平分配,一些发展商借助关系网或利益输送方式获取土地资源,而公众则无法获取公平的土地资源,导致土地资源市场无法有效运行。
当前的土地使用权流转不畅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在农村地区,由于土地流转政策不明晰、制约因素过多等原因,导致土地使用权无法得到有效流转,很多农村土地都处于闲置状态,效益低下;在城市地区,由于土地使用权流转程序繁琐、成本太高等原因,导致土地使用权流转受到限制,土地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
以上所述问题,是当前土地管理改革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它们都严重影响了土地管理改革的有效进行。
急需提出一些政策建议,为土地管理改革提供更好的方向。
二、政策建议1. 完善土地资源利用规划为了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需要完善土地资源利用规划,科学合理地规划土地的利用方式和空间布局,同时要加大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同时要对城市土地开发进行限制和规范,保护好城市绿地,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我国现行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主要问题及改革思路

试点论坛shi dian lun tan251我国现行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主要问题及改革思路◎杨玉杰摘要:土地是农民的立身之本,也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资源,关系到工业化建设城镇化发展等方方面面的工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理念下,农村地区的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在现行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下出现了诸多问题。
本文针对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且提出相应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农村;土地管理制度;问题;改革措施随着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农村地区的土地资源用途越来越广,因此只有不断创新管理制度才能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
在现行土地管理工作中,现行的管理制度在实施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土地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因此,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才能为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提供思路和依据。
一、我国农村现行土地管理制度的主要问题(一)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有待完善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使得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也使得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城市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对于土地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需要更多的征收土地用于相应建设。
但针对土地征收后的补偿措施未能落到实处。
农村土地作为一项基本制度,不仅关系到资源的合理配置也关系到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针对这样的现状,虽然针对农村土地保护的措施越来越多,但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不完善,依然影响的农民合法土地权益,在土地权利遭受侵犯时也难以得到应有的保障。
(二)集体土地产权主体不够清晰当前针对农村地区的土地流转主要以政府的管理为主,农村居民始终没有成为土地流转的主体,加之法律政策的限制,土地流转的过程中主要以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流转,城市在进入的过程中受到诸多障碍。
加之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主体不够明确使得农村地区的各项产业牵扯到农村地区的土地管理,多主体的管理制度导致土地管理权限不够明确,一些部门出现越位管理的情况,土地对农民的资产功能无法从根本上实现,进一步导致农村地区土地市场难以确立。
土地管理改革现存问题及政策建议

土地管理改革现存问题及政策建议土地作为国家的公共资源,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土地管理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高效利用,促进经济发展。
然而,在实践中,土地管理改革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首先,土地政策法规不够完善。
现有土地政策法规缺乏对农村土地的更为明确和合理的规定,导致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和问题。
此外,由于土地供应量不足,土地市场也存在着资金、信息等方面的不对称问题,这使得土地市场运行不规范,与市场化的要求不相适应。
其次,对农村土地的保护不力。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土地被大量征用、流转和开发,而政府缺乏有效的监管和保护,导致农村土地资源的失衡和浪费。
第三,土地使用标准不一。
在现有土地管理制度下,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土地使用标准存在差异,缺乏统一的标准与规范。
这导致了土地适宜性和合理性的评估难以进行,进而影响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处理。
基于以上问题,提出以下政策建议:首先,完善土地管理政策法规。
在法律框架下明确各方的权利与义务,规范土地管理行为。
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管理与监管,促进农村土地流转与发展。
其次,加强农村土地保护。
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对土地使用的监管,确保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健康发展。
第三,建立土地标准化制度。
各地应制定统一的土地使用标准,规范土地的开垦及利用,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加大评估、监管力度,降低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综上所述,建立一个全面、健康和面向未来的土地管理体系,需要政府、社会、市场等多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制定科学的法规,引导土地流转与使用;市场应扮演好调整供求的角色,发挥土地市场的优势,加强土地资源配置的效率;社会应积极参与,积极推动土地管理改革的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土地资源,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土地管理改革现存问题及政策建议

土地管理改革现存问题及政策建议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我国土地管理改革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土地管理改革走上更加科学、合理、稳定的轨道,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围绕当前土地管理改革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土地管理改革现存问题1.土地流转难题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流转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改革举措。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仍然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
缺乏明确的流转市场和完善的流转机制,导致土地流转交易成本高,流转效率低,流转难度大;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着资源配置不合理、规划不科学、产权不清晰、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使得流转市场无法健康发展。
2.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难题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基础,关系到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
目前一些地方存在着承包经营权“三权分置”不到位、承包期限不明确、承包经营权流转受限等问题,导致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益保障感不强,影响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和发展动力。
3.土地利用和保护难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一方面,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土地资源过度开发、过度利用,给土地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压力和影响;农村土地利用存在浪费、撂荒、荒芜等现象,导致了农民收入减少、粮食产量下降。
土地保护政策不够健全,监管不够到位,导致一些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
4.土地征收和补偿难题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土地征收和补偿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难题。
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土地征收程序不规范、程序不公开,导致农民的权益受损;二是土地征收补偿标准不合理,对农民的利益保障不到位;三是土地征收后土地流转和再利用问题,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5.土地管理体制难题土地管理体制是土地管理改革的关键环节,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土地管理权属分不清、责权不明,导致土地管理混乱;二是土地管理法规制度不完善,监管不到位,容易出现法律漏洞和制度空白,给土地管理带来不稳定因素;三是土地管理机构不够完善,职能不够清晰,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服务机制。
土地管理改革现存问题及政策建议

土地管理改革现存问题及政策建议摘要: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强化了耕地保护意识,形成了更加合理的土地利用布局。
我国在土地管理改革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这些问题也反映了我国土地管理改革中的一些认知缺陷,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改革和完善适合我国特殊国情和特定发展阶段的土地管理制度。
关键词:改革中的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政策建议基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保障对国土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土地管理问题上,国家将其作为治理的首要任务。
此外,随着农民不断向城市迁移,农村农业人口减少,耕地面积减少,农民城市化,导致城市人口对居住土地需求增加,将长期加剧城乡矛盾。
因此,作为确保国土规划合理是重要的因素,土地管理迫在眉睫,有效利用废弃耕地,深入研究土地管理,加强土地管理,才能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下保障人们的安身之处。
1、对于土地资源发展现状从国土资源开发的现状可以看出,只有提出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才能强化我国国土资源的管理职能,真正加强我国国土资源的充分开发。
为了适应新的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切实加强基层国土资源建设势在必行。
因此,必须形成健全的基层国土资源建设管理机制,确保职能到位,关系更加牢固。
我国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包括国有土地和农民集体所有。
其中,城市地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深入,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原有的城市国有土地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因此,土地管理改革已成为当今中国非常普遍的现象。
土地管理改革是国家对农民集体土地的征用,是农民为满足城市建设需要而牺牲自己的土地利益,涉及农民的核心利益。
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改革制度对农民利益的保护还存在诸多不足,导致土地管理改革过程中农民权益受到严重侵害,失地农民的生存得不到保障,从而为城市化进程付出沉重代价。
在土地征收过程中,农民与政府的矛盾突出,围绕土地管理改革,出现了大量上访事件,大规模群体性事件频发。
农村集体土地管理改革与城市房屋拆迁、下岗失业一起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土地管理改革现存问题及政策建议

土地管理改革现存问题及政策建议土地管理是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而土地管理改革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任务之一。
土地管理改革涉及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土地所有权的明确、土地权益的保障等多方面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土地管理改革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本文将重点分析土地管理改革现存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能够促进土地管理改革的顺利进行。
一、土地管理改革现存问题1. 土地使用权过于繁杂我国土地使用权的类型繁多,有集体所有制土地、国有土地、宅基地、农村宅基地、城镇集体建设用地等多种形式,这些不同类型的土地使用权制度导致土地使用权的公平和有效性存在问题。
由于不同类型土地使用权的管控和划分不清,导致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和流转难以进行,影响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2. 土地承包经营权益保障不足在农村地区,土地承包经营权益的保障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
一方面,由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稳定性和利益保障不足,导致农民对土地的耕种热情不高,土地闲置现象较为严重;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推动土地流转,采取了过度引导的手段,导致一些农民的土地利益受损。
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3. 土地污染问题亟待解决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土地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一些地方的工业企业为了谋求经济利益,存在着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导致土地资源的质量下降,甚至无法继续利用。
目前,土地污染治理缺乏系统的政策和措施,土地污染问题亟待解决。
4. 土地规划和利用不合理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情况下,土地规划和利用问题也日益突出。
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土地规划和城市建设存在着先行后评、重规划轻治理等现象,导致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合理性受到影响;农村土地利用的不合理也使得农村地区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农民生活水平不能有效提高。
二、土地管理改革的政策建议1. 统一土地使用权制度针对土地使用权制度过于繁杂的问题,应该逐步推进统一的土地使用权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行土地管理体制制度缺陷和改革思路整理表姓名:职业工种:申请级别:受理机构:填报日期:A4打印/ 修订/ 内容可编辑前言为维护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强化规划空间管控的权威性,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十三五”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和服务奎文区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国土资源空间合理开发利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土资源部《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调整方案》、潍坊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指标调整的通知》关于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建设用地等主要调控指标规模等相关要求,开展奎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
本次全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是按照新任务、新要求对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进行的一次规划调整。
规划调整完善的基期年为2014年,规划调整完善的目标年为2020年,与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致。
第一章总则第一节区域概况奎文区位于世界风筝之都——山东省潍坊市的城市核心区域,东部、南部邻坊子区,西隔白浪河与潍城区为邻,北接寒亭区,地处东经119°03′45″-119°18′45″,北纬36°35′00″-36°45′00″。
一、自然条件气候属东南季风区的暖温带半湿润地区,气候特点大陆性明显,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4℃,年平均降水量647毫米,土壤类型分褐土、棕壤、潮土、砂姜黑土4个土类,地势平坦,平均海拔26米,境内河流白浪河、浞河等水系均依地势汇入渤海莱州湾。
二、社会经济条件全区辖11个街道,分别为北苑、大虞、东关、广文、潍州路、梨园、廿里堡、新城、清池和钢城街道及北海商贸发展区。
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奎文区具备了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交通、通讯便捷。
胶济铁路、济青高速公路及潍坊至烟台、潍坊至石岛、潍坊至徐州等高等级公路穿境而过;潍坊机场、汽车总站、电信中心等大型交通、通讯设施都坐落在区内。
距青岛国际机场仅有1小时车程,距济南国际机场仅有1.5小时车程。
布有60多处景点的金宝乐园,为潍坊大型游乐场所。
第二节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土地利用全局,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结合奎文区实际,以严格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为前提,以有效促进和保障蓝色经济发展用地为重点,不断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统筹安排各业用地,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全面实行土地用途管制,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土地资源对全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第三节调整原则一、保护优先,统筹兼顾落实耕地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统筹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用地,引导形成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二、突出重点,保障发展着重优化调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布局,做好“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用地安排。
三、总量控制,节约集约以有限增量撬动存量,推动土地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促进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高效益、减量化。
四、多方协同,共同推进加强部门沟通与协作,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
五、统一规范,上下衔接按照统一标准、时点、底图、分类和成果形式,上下同步,快速推进。
第四节调整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4、《基本农田保护条例》;5、《国土资源部关于规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1〕41号);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国土资厅函〔2014〕1237号);7、《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调整方案》;8、《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部令第43号);9、《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4-2010);10、《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5-2010);11、《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 1021-2009);12、《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通知》(鲁国土资发〔2013〕116号);13、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指导意见》;14、第二次土地调查连续更新到2014年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15、《潍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纲要》;16、《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20》;17、《潍坊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指标调整的通知》(潍国土资字〔2016〕109号);18、《潍坊市奎文区2014年度耕地质量等级年度更新评价》;19、《潍坊市奎文区2016年度政府工作报告》;20、《潍坊市奎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1、相关专项规划。
第五节调整目标一、强化落实,优化布局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更加严格土地管理的一系列新要求,坚持“总体稳定、局部微调,应保尽保、量质并重,节约集约、优化结构,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强化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加快永久基本农田红线、生态保护红线以及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科学划定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为实施经济社会发展新战略和新目标提供基础保障。
二、科学分析,促进发展依据《规划》实施评估、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第二次土地调查连续更新至2014年数据,修订现行规划的约束性指标,促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与管理实现“三转变”:重心由保障向保护转变,方法由指标控制为主向空间管制为主转变,指标由增量向存量转变,维护土地规划的现势性和严肃性,保障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有序推进。
第二章现行规划实施情况第一节现行规划主要控制指标现行规划明确,2020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6236.73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483.80公顷。
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2390.76公顷以内,其中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在11456.68公顷以内,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10401.24公顷以内,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控制在934.08公顷以内,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2860.80公顷以内,新增建设占农用地不超过2427.40公顷,新增建设占耕地不超过2092.20公顷,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挂钩)规模1052.30公顷。
第二节现行规划实施情况一、总量指标实施情况(一)耕地保有量现行规划实施以来,全区严格控制耕地减少,提高耕地质量。
按照不占或少占耕地特别是优质耕地的原则,强化对城镇建设占用耕地的控制和引导。
截止到2014年全区耕地保有量4428.20公顷,原规划2020年的耕地保有量目标为6236.73公顷,低于规划目标。
在未来几年,耕地保护仍然面临较大的压力,因此应继续实行更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并加大土地整理开发的力度。
由于奎文区地处中心城区,耕地后备资源匮乏,目前,建设占用耕地全部为异地补充,按照先补后占的原则,在市域内达到耕地占补平衡。
(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现行规划要求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这一重要任务在规划实施期间得到了很好的执行。
奎文区认真贯彻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方针、政策,严格履行耕地保护职责,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到2020年,奎文区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规划目标为483.80公顷,2014年底,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486.47公顷,2016年按照上级部署,奎文区划定全域永久基本农田580.13公顷,超出规划目标,确保了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完成。
(三)建设用地总规模现行规划确定,202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2390.76公顷以内。
2014年全区建设用地总规模为12321.32 公顷,未超出规划目标。
(四)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现行规划确定,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1456.68公顷以内。
2014年全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11459.91 公顷,超出规划目标。
(五)城镇工矿用地规模现行规划确定,2020年城镇工矿用地规模为10401.24公顷。
2014年全区城镇工矿用地规模为9974.35 公顷,未超出规划目标。
(六)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现行规划确定,2020年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934.08公顷以内。
2014年全区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为861.41 公顷,未超出规划目标。
二、增量指标(一)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现行规划确定,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860.80公顷以内。
(二)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规模。
现行规划要求,到2020年全区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控制在2427.40公顷。
(三)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规模。
现行规划要求,到2020年全区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规模控制在2092.20公顷。
2006-2014年间,全区新增建设用地总面积为2567.98公顷,其中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规模为2127.15公顷,占用耕地规模为1776.87公顷,由于奎文区无耕地后备资源,所占耕地规模全部为异地补充。
(四)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规模。
现行规划要求,到2020年全区应完成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2092.20公顷。
由于奎文区无耕地后备资源,补充耕地义务量均已通过异地补充方式解决。
三、效率指标(一)人均城镇工矿用地现行规划要求,2020年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10401.24公顷,人均城镇工矿用地面积控制在119平方米以内。
规划实施以来全区规划效率指标实施情况不容乐观,节约集约利用潜力尚有很大空间。
2014年全区人口总数为66.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总数为60.5万人,城镇工矿用地规模9974.35 公顷,人均城镇工矿用地面积165平方米,超出规划目标,所以今后需要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效控制城镇工矿用地过快扩张,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二)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挂钩)规模现行规划要求,到2020年完成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挂钩)规模1052.30公顷。
规划实施以来,全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有序开展,2006-2014年已实施增减挂钩规模114.35公顷。
为建设用地拓展了有效空间,有效缓解了建设用地空间的不足。
第三节土地利用现状、存在问题与面临的挑战一、土地利用现状根据2014年奎文区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全区土地总面积18969.82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6161.6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2.48%;建设用地面积12321.3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4.95 %;其他土地面积486.8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57%。
其中农用地中,耕地面积4428.2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3.34%;园地面积277.7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6 %;林地面积799.7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22 %;牧草地面积0公顷,其他农用地656.0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