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散文阅读教学例谈
初中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体验例谈

认 识 一 种新 的 生命 ,懂 得 了作 者 对 未来 的满 怀 憧 憬 。 再 如 ,教 学 《 散 步 》 时 , 笔 者 引 导 学 生 分 析 了 本 文
“ 以小 见 大 ” 的写 法 .然 后 安 排 了 语 文 活 动 —— “ 文 中 哪 些
句 子写 得 对 称 ? ” 学 生 马 上 动 手 在 文 中圈 点 勾 画 ,很 快 地 找 到了如 “ 有 的 浓 ,有 的淡 ” 、 “ 我 和 母 亲 在 前 面 ,我 的 妻 子
要 咬 文 嚼 字 ,深 入 品 析 ,感 受 语 言 的 生 动 和 情 韵 ,从 而 更
深 刻 地 理 解 文 章 所 描 绘 的意 境 。 如 《 紫 藤 萝 瀑 布 》 一 课 ,文 中这 样 写 道 : “ 第 一 朵 盛
开 的 花 像 是 一 个 张 满 了 的小 小 的 帆 ,帆 下 带 着 尖 底 的 舱 ,
翮 果
> > 1 0 8 J 教研新干线
i f i 7 ] 巾 散文阅谈 教学的 审美体验 例- 1
◇广 东省 珠 海 市 斗 门 区城 南 学 校 刘仕 浓
摘 要 :初 中散 文 阅读 教 学 中 , 必 须 重视 学 生 的 审 美体 验 ,通 过 为散 文 配 乐 、咬 文 嚼 字 、 深入 文 本 、 美 文 美读 ,全
教 读 一 些 经 典 散 文 作 品 ,光 靠 品 析 语 言 还 不 够 ,还 要
通 过 指 导 朗读 ,把 无 声 的文 字 变 为 有 声 的 语 言 , 生 动 地 再 现 作 者 的 思 想 感 情 .使 文 章 如 出 己之 口 ,如 出 己 之 心 。特 别 是 那 些 抒 情 性 极 浓 的 散 文 ,教 师 可 以 借 助 音 乐 作 为 朗 读 背 景 ,指 导 学 生 配 乐 朗诵 ,把 音 乐 语 言 与 文 学 语 言 沟 通 起 来 .充 分 调 动 学 生 的 听 觉 、视 觉 等 器 官 ,使 文 中 所 描 绘 的 景 和 物 ,倾 吐 的 情 和 意 ,叩 击 学 生 的 心 灵 , 引起 共 鸣 ,让 学 生 在 愉 悦 的 学 习 中 提 升 审 美情 操 。 1 . 配 乐 。教 师 可 根 据 课 文 中 作 品 的 内 容 ,选 择 与 之 情
初中散文阅读教案

初中散文阅读教案1. 通过阅读散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散文的兴趣和热爱。
2. 使学生了解散文的特点,学会欣赏散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3.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教学重点:1. 散文的特点2. 散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3.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难点:1. 散文的特点2. 散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篇优美的散文,如朱自清的《春》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感悟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特点,引出散文的特点。
2. 提问:散文的特点是什么?散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是如何体现的?二、阅读与欣赏(15分钟)1. 教师朗读朱自清的《春》,学生认真聆听,感受散文的语言美。
2. 学生自主阅读《春》,理解散文的内容,体会散文的情感美。
3.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阅读感悟,学生相互交流,加深对散文的理解。
三、讨论与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春》这篇散文的特点,如语言美、情感美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一篇自己喜欢的散文,分析其特点,并分享给其他组。
3. 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强调散文的特点及其价值。
四、写作与表达(15分钟)1. 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以“春天的故事”为主题,写一篇散文。
2. 学生现场写作,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春天的故事。
3. 教师选取几篇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学生相互欣赏、学习。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散文的特点及其价值。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反思自己在阅读和写作方面的不足。
3. 教师鼓励学生多读散文,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培养人文素养。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散文的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散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的感悟程度。
3. 学生在写作实践中运用散文特点的能力。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分析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分析-中学语文论文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分析戴菊香散文是文学知识中最具情感、智慧、审美的表现形式,散文的笔法多样,自由活泼,自古以来就是文学家抒发情感的文学样式。
初中语文学习中,散文占据语文知识点较大的部分,要求教师重视培养学生散文阅读与理解能力,通过文章蕴含的思想情感与审美体验,使学生的文学能力得以提升,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
具体实施策略上,教师应可以参考借鉴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方法.一、培养学生欣赏散文的情感美初中很多散文都蕴含了作者及其丰富的情感,比如朱自清色散文《背景》就描写了作者对伟大父爱的抒发,在家庭突遇灾祸后,父亲到车站送别儿子。
作者详细描写了父亲翻越栅栏为儿子买桔子的情景,过程描写中作者将父亲肥胖的体型与艰难的翻越栅栏细致入微地表达出来,其间还描写了作者几次流泪及父亲几次将橘子放下的情景,这深刻地表达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情感以及儿子对父亲的不忍。
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学生只是冷眼旁观,便很难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即便通读全文,也不能获得对文章的真正理解。
因此,在文章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将课程重点放在文章的情感解读上,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通过结合自身经历理解一个父亲在送别即将远行的儿子的.在洞悉全文的思想情感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通读全文,总结文章的整体思想,随着情感的不断深入,学生就会逐渐被文章的情感所感染.二、培养学生欣赏散文的哲思美初中散文具有净化灵魂、提升哲学修养的功能。
因此,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对散文的认识,将学生对散文中人物、事物、生活等的理解逐渐引入到深层理解上,探索隐藏在文章思想情感背后作者的真正意图,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与主观感受。
例如,初中散文《风筝》中,鲁迅就描写了中年时期的自己,回忆自己青年时代严格遵守礼教的事情,并深刻自责,认为这是在扼杀儿童的天性.这种自责与宽容实则是作者建立在自我剖析的基础上进行的。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深思,通过分析鲁迅先生的表现手段,使学生能够用相同的方法深刻反省自身,获得对作品哲学理念的升华。
由《雅舍》案例谈中学散文阅读教学

③ “地 势 较 高 , 得 月 较 先 。看 山 头 吐 月 , 红 盘 乍 安 宁 !
涌……直到兴 阑人散 ,归房 就寝 ,月光仍然逼进 窗来 ,助
我凄凉 。”
清 幽。
《 雅舍》 的动 人 ,还在 于其语言上 的诙 谐幽默 ,本文
嘲 自解 ,或 正 话 反 说 ,或 文 白相 间 ,或 巧用 典 故 。 快 速 浏
出一篇 篇 脍 炙 人 口的 “ 舍 小 品 ”。 雅 ( )研 习文 本 三
1 提 问: “ . 雅舍 ”虽 以 “ ”为名 ,实乃一栋典型 的 雅 “ 陋室 ”, “ 雅舍 ”的 “ 陋”体现在何处 ? 请四位 同学分别读 1 、3 、2 小节,其他学生边 听边 圈点
勾画。
请一学生概括 雅舍 的简 陋:地点荒凉 ,坡 度甚大 ;门
什么要这样 写?表现 了作者怎样 的人生态度 ? 学 生 经过 讨 论后 还 是难 以回答 出来 ,教 师提 示 : 同 学 们读 下 面几 句话 ,认真 品味一 下梁 先 生 的真 实用 意 。 谐的语言令人感叹雅居 生活 的妙趣无穷 。
( )课 文 总结 五
《 舍》充分体 现 了梁实 秋的散文所 具有的清雅通脱 雅
( ) 品味 语 言 四
师小结 :这 位 同学读 得非常有 感情 ,于 此我们可 见作 李 白 “ 长风破 浪会有 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的豪情 ;刘 禹 者独特 的个 性 ,脱俗 的情致 。作 者能从平 凡中找 出 “ 美”
来 娱 己娱 人 。陈 设 简 朴 , 易于 安 排 ,最 能 彰显 主 人 个
3 提 问: “ . 雅舍 ”有如此多 的缺 点 ,但是 作者却还 能 怜 ”;老 鼠 “ 有法子 ”,猖 獗的蚊子 “ 屋磕头碰脑 ” 没 满 居于陋 室却 不嫌其陋 ,不失其雅 致的生活 ,并能充满感情 的,还有邻人 “ 鼾声 、喷嚏声 、吮汤 声、撕纸声 ”作伴 ,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

探索篇•课改论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由于现代散文在中考中的考点并不突出,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现代散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并不受重视。
然而通过阅读现代散文,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内涵,启迪学生的智慧。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开展现代散文阅读教学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下文将对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探究。
一、注重散文朗读,引导学生感知散文意境现代散文的语言是优美而生动的,散文最让人一目了然的便是其所带来的意境和饱含的情感。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只对学生进行文章的讲解,更应注重让学生对散文的朗读,进而让学生感知散文的意境,促进学生对现代散文的学习。
例如,在教学《我的母亲》这篇散文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自主朗读、教师范读、学生轮流朗读等环节,让学生通过揣摩语言,理解文章含义,体会出作者对母亲浓浓的亲情,同时让学生在带有感情的朗读过程中,对散文的意境产生共鸣,唤起学生对自己母亲的情感流露。
二、有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阅读文本在现代散文阅读中,情感是散文的生命。
但是有些散文中的情感由于受年代的影响以及学生年龄和社会认知的影响,学生在现代散文阅读中并不能快速领悟文本中的情感。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能够走进阅读文本,更好地领悟散文的感情,进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例如,在教学《藤野先生》时,学生可以较为容易地理解到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怀念之情,但是对于作者弃医从文背后所蕴含的感情理解起来会较为有难度。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同时期的影视作品片段,让学生对文本所描绘时期国民的麻木、愚昧有一定的了解,进而体会到作者用文艺唤起沉睡国民的必要性。
三、掌握散文线索,引导学生领悟散文内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因此在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散文的线索,并能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对文章的整体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让学生能够领悟到散文的主要内容,避免出现“读不懂”的现象。
分析初中语文散文阅读之教学策略

分析初中语文散文阅读之教学策略初中语文散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散文阅读教学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如何设计合理的散文阅读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散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成为了教师们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本文就分析初中语文散文阅读之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一、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散文的情境出发,通过描述散文背后的时代背景、地理环境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通过介绍散文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作品创作背景等方面的信息,将学生带入到散文所描述的情境当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比如可以让学生通过故事、音乐、影视等多种方式,感受散文中的情感和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去了解和解读散文,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散文的实际理解水平。
二、注重内容解读,注重感悟与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注重散文的内容解读,不仅在理解散文的表面意思的基础上,更要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散文所蕴含的情感与意蕴。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散文的内涵,挖掘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从而培养学生们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激发他们对散文的兴趣与理解力。
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写作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与领悟,加深对散文的理解。
三、启发思维,培养写作能力散文阅读教学不仅是让学生理解散文,更要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散文的结构、语言运用、修辞手法等,引导学生学习文学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并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和归纳。
老师还可以设计散文阅读的写作任务,例如写散文赏析、写散文体验、写散文感悟等,让学生通过写作来巩固和提高对散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意识和写作表达能力。
四、交叉融合,多元发展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语文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例如结合历史、地理、生物等多学科知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散文所描述的情境和背景,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可以结合美术、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通过多种艺术形式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用“问题链”设计建构散文阅读教学——以《昆明的雨》为例

谈起汪曾祺的散文,众人必说汪老的散文“淡而有味”,其文白夹杂、雅俗共赏的妙语“如话家常”。
谈起他的经典散文《昆明的雨》,众人也必定被那淡而雅的文字所营造的景美、人美、情美所深深打动。
“日日有小暖,至味在人间”,这篇散文的“至味”,学生如何能品尝得到?又能品尝到何种程度?笔者以《昆明的雨》为例,对用“问题链”设计建构散文阅读教学加以探讨。
一、文本解读概述《昆明的雨》于2016年被选入统编教材,安排在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与《背影》《白杨礼赞》等一起组成散文单元。
散文是抒情性的,它一般都是作者内心深处情感的外化。
[1]笔者以为,《昆明的雨》在情感的抒发上,有汪老散文的一贯风格:看似平淡无奇的语言背后,掩藏着的是真挚深沉的情感。
作者对昆明的雨、雨季以及这座城市的喜爱和想念是显性的,而隐性的、更深沉的情感却是对当年昆明人的真实生活状态和这种生活状态所折射的心境的一种审美与赞赏。
这种真实的生活状态中既有小欢喜,如干巴菌“这东西这么好吃”的惊喜,也有小哀伤,如房东寡妇与养女可能遭遇了生活的不幸;既有日常生活的人间烟火,如吃菌子、卖杨梅、送缅桂花、喝小酒等,也有现实生活中的诗情画意,如雨下下停停、停停下下,若园巷带雨的缅桂花的清香,小酒店院子里大木香花树上半开的白花和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等事物营造出的盎然诗意。
这种真实的、原生态的生活状态彰显的是一种原始而蓬勃的生命力,是一种“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生命力。
二、教学方法择定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单元说明指出,《昆明的雨》是作为写景抒情类散文的代表性篇目被编选进入散文单元的,具有独特的教学价值。
王荣生教授在《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一书中指出:“散文阅读,即鉴赏文学性的散文,其要领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即体味精准的言语表达,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领悟的人生经验。
”[2]那么,《昆明的雨》与《春》《济南的冬天》等篇章同为写景抒情散文,它作为“这一篇”的独特教学价值究竟在哪里呢?笔者以为,阅读【摘要】传统的初中散文阅读教学,往往呈现板块化、碎片化状态,学生独立思考与探究的思维过程不能向纵深发展。
初二语文教案现代散文的阅读与分析技巧

初二语文教案现代散文的阅读与分析技巧初二语文教案:现代散文的阅读与分析技巧现代散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学习现代散文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本教案将介绍一些阅读现代散文的基本技巧,并结合具体的散文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现代散文的艺术魅力。
一、了解现代散文的特点现代散文是一种以白描写事、映现人,以抒发感情、表现思想的散文形式。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内容广泛多样:现代散文的内容既可以是记叙故事,也可以是抒发情感,甚至可以是对社会现象的反思等等。
因此,学生们需要对不同类型的现代散文有所了解。
2.语言灵活多变:现代散文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因此语言往往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抒情性,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更多的现代散文来熟悉其常用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3.重视细节描写:现代散文对事物的描写非常细腻,通过细节的刻画来传达作者的感受和思考。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捕捉散文中的细节,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4.启示思考的作用:现代散文往往具有一定的思考性和启示性,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激发读者的思考和反思。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散文,开展自己的思考和探索。
二、阅读现代散文的技巧1.整体把握:在阅读现代散文之前,可以先对散文的大致内容和主题进行预判,了解散文的整体结构和发展脉络,以便更好地理解散文的内涵。
2.注重理解:在阅读散文时,要仔细品味每个词句的含义,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可以将不熟悉的词语进行翻查,并结合上下文推测词义,以确保全面理解散文。
3.捕捉细节:现代散文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细节描写,学生需要注意捕捉这些细节,并思考作者为何要使用这些细节,它们给散文带来了什么效果和意义。
4.注重情感:现代散文通常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学生应该从作者的角度去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情感,理解作者的思考和感受。
5.思考启示:现代散文的阅读不仅仅是对文字的理解,更是一次思考和启示的过程。
学生们可以利用现代散文引发的思考来开展自己的思辨和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散文阅读教学例谈
武汉市翠微中学钟海心
“文学小精灵”散文因其独抒性灵的情感,摇曳多姿的文笔,灵活自由的选材受众广泛。
成为各种版本教材选编量最大的文学体裁。
著名散文家秦牧曾说:“那些最好的散文,有的使人想到了银光闪闪的匕首,有的使人想起了余音袅袅的洞箫,有的像明净无尘的水晶,有的像色彩鲜明的玛瑙……”。
教材选编者大都意识到优秀的散文不仅给以学生美的语言范本,诗的意境享受,还能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想,撞击学生心扉,更有利于达成新课改“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体推进。
作为教者思考如何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有力挖掘课程资源,更好引导学生习得散文鉴赏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是一个极有价值和张力的研究课题。
一、循规蹈矩,因文制宜。
俗话说得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锁的特点决定钥匙的齿状,只有钥匙和锁相匹配,才能开锁,走进大门。
同理:散文不同的类别决定教法取舍,散文阅读教学中只有找准该篇散文特点才能运用恰当教法打开散文鉴赏之门。
散文以“形散神聚”为主要特征,虽然种类繁多,写作形式灵动自由。
但依写作内容主要可分两大类:实写类和虚写类。
实写类大致可包括写景(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状物(如叶圣陶的《一个少年的笔记·爬山虎的脚》等)、叙事(如朱自清的《背影》等)、写人(如鲁迅的《藤野先生》等)四种,虚写类大致包括抒情散文(如欧阳斌《走,看云去》等),哲理散文(如松下幸之助的《大自然的启示》等)。
遵循这些文章不同的写作内容,写景状物类散文就应侧重品读景与物,感受文中意境或意象特征,如何描摹,景物之中融合了怎样的情与理。
叙事写人类散文就应侧重剖析典型事件、典型形象,纵横联系,品味形象言行、心理,外貌,细节,理解形象意义,从而感悟主题。
抒情议论类散文就应侧重品味文中的情感和逻辑义理的美。
这类散文往往是即景生情,理从事出,要感受情景交融,情随景生的特点,分析事与理间的逻辑联系,联系实际,拓展情理的实用价值,
抓住各类散文写作内容的侧重点及写法规律这个“规矩”这一核心问题,设计起教学环节和高质量的教学提问就有了保障。
二、涵咏语言,注重读写。
郑板桥《咏竹》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在当今教学改革空前繁荣,流派众多,方法层出不穷的时代,散文阅读教学应有竹一般的坚定,紧抓语言品味这个中心,强化读和写的训练这两个基本点,从而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语文的问题要靠语文的方法来解决,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表达思想的材料,惟有重视语言的品读,才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带动内容理解,层次分析,美点探究……与此同时,加强朗读
如何涵咏语言,读写结合呢?
1、拎词品读法:抓住文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作用的词展开品析。
例如:教读苏轼散文《记承天寺夜游》,此文先叙述再描景,最后议论抒情作结。
文末的“闲人”一词是理解文旨的关键。
我们可以围绕这个词展开品析,设计几个层进性问题:闲人是什么意思?你从何处发现苏轼和好友张怀民的确是“闲人”?苏轼真的很清闲吗?通过这样由表及里的思考理解词的本义,语境义、深层义中学生解读了文本,联系了背景,最终明白“闲人”一词表达的感情微妙而复杂,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111
又如:教读贾平凹《月迹》,标题词即文眼,可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追随着作者的文笔寻找月亮的足迹,从而理清文脉,感受月亮的美好。
2诵读感悟法:在形式多样的诵读中感悟散文情感和意趣。
这种方法在散文教学中可以收到奇效。
例如:朱自清散文《背影》是特别适合诵读的美文,在诵读过程中师生可以共同琢磨朗读方案,在方案的商定过程中深入分析文本。
如:这里应怀着怎样的心情读?为什么?怎样才能读出懊悔之意来?在反复的揣摩作者写作本意的前提下修改完善自己的诵读方案,走入文本,走入作者的内心世界,用声音来再现文中情境,感悟作者情感。
再由调动激情的诵读转入学生的现实生活调动学生生活中类似的情感体验,激发写作冲动、表达欲望。
又如:欧阳斌散文《走,看云去》文章意境淳美,语言清新活泼,特别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
可以激发学生在朗读中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向往,对自由的追求,模仿着文章的写法写写《走,看去》。
既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感受,又练了笔。
涵咏语言,读写结合的方法很多,这里的思考是基于语文教学的学科特点来确定的,因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归根到底是要让学生学会在读中思考,写中表达。
这“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坚决贯穿语文教学始终,不能动摇的。
三、加强创新,培养能力
我觉得在散文教学中我们有必要来思考一些新方法、新途径来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
在教材内外挖掘更丰富的资源,让课堂更具有效能和张力、吸引力。
一般来说文体教学都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相对固定的授课课堂模式,像散文就有导入激趣(创设情境)、整体感知、片段精读、主题探究、拓展延伸等流程模式。
在这些模式的运用上我们应尽量避免僵化,多开发一些变式,让课堂变得灵动轻盈起来,让学生变得积极活跃起来。
可以把他学科思维借鉴到语文学科教学中来。
例如理化的猜想、试验、记录;数学的反证法、条件法等等散文阅读教学每个环节的设计都要有让全体学生得到语文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尤其是要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演绎推理、探究、表达、表演、朗读等能力。
只有在日常教学中有始有终的进行系统的训练,才可能真正的推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散文风光无限好,愿我带领着我的学生们饱览她的瑰丽美景。
2009-8-26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