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和骚雅词派共66页文档
南宋词坛的豪放婉约之争系列(二)姜派

南宋词坛的豪放婉约之争系列(二)姜派南宋词坛的豪放婉约之争系列(二)——姜派上一期我们大致地了解了一下辛派词人,这一期我们来讲讲南宋时与辛派对峙的另一座词坛高峰——姜派。
姜派又称“格律词派”或“骚雅词派”,他们在词的艺术技巧上下功夫,刻意求工,重视声律,讲究辞藻,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姜派的代表人物:姜派先驱——周邦彦周邦彦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
他身处柳永和苏轼之后,其时,婉约词和豪放词已盛行词坛。
他既不满于柳永婉约词的柔靡和俚俗,又对苏轼豪放词的粗率和违律心存芥蒂,因此另立门户,别开蹊径,刻苦钻研,使词的创作走上了新路。
他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兼收并蓄,博采婉约词和豪放词之所长,又摒弃它们的弊端,引导词的创作逐步走上富艳精工的道路。
他的词虽说在题材和情感内涵方面没有提供更多的新东西,但在艺术形式、技巧方面都堪称北宋词的又一个集大成者,为后人提供了许多经验,成为“姜派”的先驱。
代表作:柳阴直。
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
谁识。
京华倦客。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
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
望人在天北。
凄恻。
恨堆积。
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
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周邦彦《兰陵王·柳》姜派领袖——姜夔姜夔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他的词境独创一格,艺术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也别出心裁。
他善于用联觉思维,利用艺术的通感将不同的生理感受连缀在一起,表现某种特定的心理感受;又善于侧向思维,写情状物,不是正面直接刻画,而是侧面着笔,虚处传神。
作为一个飘泊江湖的清雅高士,姜夔词的题材并无大的拓展。
其词的内容主要是描述个人生活,抒发身世寥落之感和相思别离之情,体现出作者孤芳自赏的雅士风度、飘然不群的清高个性。
有些作品也流露出家国之恨、黍离之悲,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爱国精神。
姜夔与南宋清雅词派上课用课件

艺术特色—格律词派(骚雅派、风雅派) • 第一、以清空、骚雅为基本特征。 • 清空:在情感上主要抒发文人士大夫 高洁清雅的意趣,艺术表现上避实就 虚,多追求言外之意和空灵的神韵, 色彩上偏于素净。 • 骚雅:继承《诗经》《楚辞》的传统, 有比兴寄托,含蓄蕴藉。
• 第二、善以凄清素洁的物象,营造出一种清 • 幽冷香的意境。 • 第三、一方面继承周邦彦炼字琢句的技巧, • 一方面又移诗法入词,使词的语言风 • 格趋向雅化和刚化。 • 第四、精通音律,注重词法无论是依调填 词,还是自创新调,都格律严密。
扬州慢
•
淳熙丙辛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 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 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 之悲也。
•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 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 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 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残 柳 参 差 舞 。
凭 阑 怀 古 ,
今 何 许 ?
拟 共 天 随 住 。
第 四 桥 边 ,
商 略 黄 昏 雨 。
数 峰 清 苦 ,
太 湖 西 畔 随 云 去 。
燕 雁 无 心 ,
C.咏物词。
《暗香》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 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 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 与姜夔比较,姜词清空,吴词 质实;姜词疏淡,吴词密丽。 所以张炎《词源》说“吴梦窗 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 拆下来,不成片段。”
二、梦窗词的艺术特点——“意识流”:
姜夔词的艺术特色 Word 文档 (2)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是南宋时期艺术成就很高的词人。
姜夔被当时名家誉为“翰墨人品”如“晋宋雅士”,他的确人品清高,词作典雅,所作词时有香草美人之托,黍离麦秀之悲。
姜夔的词较突出的是爱情词和詠物词,其言情詠物,自成风貌。
他有丰富而深刻的爱情经历,写出了刻骨铭心的爱情词。
他继承了詠物诗词的优良传统,又刻意创新,写出了别开生面的詠物词。
姜夔的词文笔精巧,声情并茂,作品博用典故,设色幽冷,擅长自度词谱,曲律配合悲情,艺术成就甚高。
姜夔的词在婉约词中具有较显著的创新面貌。
与不同风格和气度的词家如温庭筠、晏殊、柳永、周邦彦、辛弃疾等相比,可以看到姜夔词的独特风格:清虚骚雅,幽冷深婉。
後世对姜夔多作推崇和仿效,他在词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他把婉约词引向典雅的境界,对後世特别是清代词的创作影响深远。
《暗香》写出自己环境和心情上的巨大变迁。
从旧时自己在梅香月影下吹笛,玉人摘花的欢乐写起,陡然转折到自己而今渐老,甚至连嗅到梅香,看到月影,也引起一种生疏的感觉。
接下下片里,他刻画了玉人离别以后的孤独,想到古人还能折梅寄远,但现在因为路遥雪积,却不可能这样做,只能以今天独自在梅花下寂寞苦忆昔日的梅花下的欢愉了。
可是梅花不久也要飘零,无论是花还是人,几时才能重见呢?结尾表达了诗人无从决绝的缠绵情绪。
词坛中,还是整个两宋词史乃至我国古诗词发展长河中来看,姜夔都是一位颇具分量的词人。
就其所产生的影响而言,他不仅得到了同时代人的认可与推崇,而且无论是放置在南宋深深影响了后世张炎、王沂孙、周密诸人的词学理论和词作风格。
这种影响还超越了有宋一代,对清代浙派词的词作和理论有着强烈的辐射作用,而后者也是在姜夔的影响下,力主清空醇雅,从而带动了整个词坛,形成了清初词坛“家白石而户玉田”的盛况。
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

艺术视野宽阔, 艺术视野宽阔,广 泛地表现社会生活。 泛地表现社会生活。 刘词极富艺术个性, 刘词极富艺术个性, 风格雄肆疏放。 风格雄肆疏放。
返回
陈人杰的现存词作全用 沁园春》 沁园春·丁 《沁园春》调,《沁园春 丁 酉岁感事》是其代表作。 酉岁感事》是其代表作。
返回
刘辰翁的词作继稼轩遗风, 刘辰翁的词作继稼轩遗风,但已无稼 轩的豪迈之气。 轩的豪迈之气。 刘辰翁的独特性在于吸取杜甫以韵语 纪时事的创作精神, 纪时事的创作精神,用词表现亡国的血 泪史。 泪史。
章节概貌 姜夔 吴文英 宋末其他词人
辛弃疾去世后,南宋词坛出现 辛弃疾去世后, 了两代词人: 江湖词人群; 了两代词人:一、江湖词人群;二、 遗民词人群, 遗民词人群,从而形成了两大创作 阵营:辛派后劲和姜夔的追随者。 阵营:辛派后劲和姜夔的追随者。
返回
姜夔的主要贡献是改造传 统婉约词的表现艺术, 统婉约词的表现艺术,建立 新的审美规范。 新的审美规范。 艺术上, 艺术上,姜夔追求全词意 境的浑成, 境的浑成,情感基调和语言 色泽的一致。 色泽的一致。
返回
善于隶事用典,使客观物 善于隶事用典, 象与主观情意相互生发。 象与主观情意相互生发。 善用象征和拟人,寄托深远。 善用象征和拟人,寄托深远。
返回
张炎的《山中白云词》 张炎的《山中白云词》 词风清雅疏朗。入元后, 词风清雅疏朗。入元后, 张词主要描写身世盛衰之 感。
返回
蒋捷的词风兼融 豪放词的清以视死如归的 崇高气魄、 崇高气魄、激越雄壮的歌 喉,高昂地唱出了民族的 尊严和志气, 尊严和志气,为辉煌的两 宋词史增添了最后一道辉 煌。
返回
王 沂 孙 的 词 作
周 密 的 词 作
宋 元 之 际 的 词 坛 特 点
第十一章、姜夔与姜派词人

• 《眉妩 新月》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 初暝。便有团圆意,深深拜,相逢谁在香径?画 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最堪爱、一曲银钩 小,宝奁挂秋冷。 千古盈亏休问,叹慢磨玉 斧,难补金镜。太液池犹在,凄凉处、何人重赋 清景?故山夜水,试待他窥户端正。 看云外山 河,还老桂花旧影。 • 《齐天乐 咏蝉》一襟余恨宫魂断,年年翠阴庭 树。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西窗 过雨。怪瑶佩流空,玉筝调柱。镜暗妆残,为谁 娇鬓尚如许。 铜仙铅泪似洗,叹携盘去远, 难贮零露。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 馀音更苦。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谩想熏风, 柳丝千万缕。
• 3、咏物。姜夔的咏物词,往往别有寄托。常常将 自我的人生失意和对国事的感慨与咏物融为一体, 写得空灵蕴藉,寄托遥深。《暗香》序:“辛亥 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 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伎肄,音 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 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 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 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 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 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二、题材。
• 1、时事。如《扬州慢》,流露出哀伤无奈的心情,并没有辛弃 疾那样强烈的奋发有为的精神。 《扬州慢》序;淳熙丙申至日, 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 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正文: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 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 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 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 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 2、爱情。把情词雅化,忽略爱情中的动作细节,专写离别相思。 以冷色调描写恋情。如《踏莎行》“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 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 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 管。 ”
姜夔与雅词——精选推荐

今天我们理解所谓清空!:即不对具体的物象作迫近的、形似的描写,在自我抒情与意象选择之间产生适度的模糊、朦胧、变幻。
在写景咏物上, 体现为更重形似与寄托, 在抒情上, 更重自己冲淡的胸怀。
总之,姜白石词继承了柳永词的本色入乐,周邦彦词的典丽法度,并且把苏轼的清空!和辛弃疾的骚雅!熔铸成一种清空骚雅的词风。
这里标举的“清空”、“骚雅”,正是姜夔词风的一个显著特色。
清空,和质实相对,指意念的空灵含蓄,即词作能摄取事物的精神而不胶着于所写对象的外貌,显得飘逸传神而又看不出雕琢痕迹。
骚雅,有两层含义:其一,指姜词继承《诗经》、《楚词》的传统,能寓意见志,融情于景;其二,指姜词内容严肃,不涉猥亵,格调高,而且形式上不注意施朱敷粉。
陈庭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尧章词清虚骚雅,每于伊郁中饶蕴藉,清真之劲敌,南宋一大家也。
”这是宋婉约派词和豪放派词之外的一种新的词美的表现, 是古代诗美和词美的结合体。
他的主要贡献在于,一方面, 将文人的幽情雅意援引入传统的婉约词( 尤其是恋情词),健笔写柔情! , 确立了以“骚雅”为核心的审美规范;另一方面, 讲求词法,进一步完善雅词的表现艺术,为后来的雅词创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先来看前者。
南宋词学雅俗之辨在词学批评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尤其是在豪放、婉约外另辟清雅一宗, 丰富了词体风格的内涵, 并在使词最终能够与传统的诗文并列比肩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与传统艳情词惯用浓墨重彩不同, 姜夔善于用冷色调来为炽热的恋情“降温”,赋予艳情以高雅的情趣和超脱尘俗的韵味,从而形成清刚峭拔的“骚雅”。
他常用冷笔来处理恋情词和咏物词中的景与物东风冷、香远茜裙归。
(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冰魂寂寞无归处,独宿鸳鸯沙水寒。
( 女郎山# ) 十亩梅花作雪飞。
冷香下, 携手多时。
(莺声绕红楼)春点疏梅雨后枝,翦灯心事峭寒时。
( 浣溪沙)竹外疏花, 香冷入瑶席。
(疏影) 等等。
缠绵、温馨的情感经过冷峭清幽之景的映衬和过滤,自然地呈现出一种清远空灵的色彩和情致,这种以冷清为美的雅士!式审美趋向, 就与传统恋情词的以艳为美大异其趣。
骚雅探余味-2019年文档

骚雅探余味作为南宋时期婉约词的代表,姜夔的词总的来说,反映社会内容比较狭窄、单薄,所写大多是山水游记、节序咏怀,男女恋情和咏物等。
但从艺术表现手法来看,姜词无论在遣词用句或音韵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
清人朱尊彝说:“词至南宋使及其工,姜尧章氏最为杰出。
”(《词综发凡》)强调了姜夔词在南宋文学上的重要地位。
他的词在以前婉约词人的基础上,摆脱了词的世俗化、市民化,追求词的格调醇雅,格律精严的艺术效果。
一、清空骚雅的独特艺术特色,“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的朦胧美感清空骚雅是姜夔词的首要特点。
张炎在其《词源》中说到:“词要清空,不要质实。
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悔昧,姜白石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白石词如《疏影》、《暗香》、《扬州慢》、《一萼红》、《琵琶仙》、《探春》、《八归》、《淡黄柳》等曲,不为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跃”。
何为“清空骚雅”?创作时不依据事物的实体,而摄取其神态来表现中心,达到格调醇雅的艺术风格,便是清空的写作要旨之所在。
王国维先生称这种写作手法“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
《暗香》是姜夔的一篇重要作品,也是极具清空骚雅特点的一篇佳作。
这篇作品虽写梅花,却没有从正面详实描写梅花,通过多种艺术手法,连通心境与景物,营造了朦胧的美感。
此首词中,姜夔描述自己倚着梅树在月色中吹奏笛子,并在一阵阵梅花香中神游的感受。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这三句拉开了一个广袤的时空环境,勾勒了一个诗意的境界,接着写“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用“玉人”摘梅花的情景,使梅花的秀美形象与美人的动人姿态联系在了一起。
词的下阙写道:“翠樽易泣,红萼无言哽相忆”,从旧时月下赏梅写到佳人采梅,从这景象中,在梅花的阵阵香气间抒发自己的相思之情。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此句巧用梅花的花瓣片片凋落来暗喻相思的绵绵不绝,笔者认为有几分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韵味。
由此看来,词中句句写梅,而又句句无梅。
第十章 姜夔

第十章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第一节姜夔一、格律派/骚雅派/姜派:此派是南宋词两大流派之一。
以姜夔为代表,其余重要词人还有吴文英、史达祖、王沂孙、周密与张炎等。
词作内容以男女之情、写景咏物为主,艺术上矫正南宋后期词坛学苏辛者流于粗豪,学柳秦者流于鄙俗的弊病,讲究章法、章律、追求完美蕴藉的意趣、注重音韵格律的严整和辞藻的雕琢。
二、生平简介(p145)(p89)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人。
屡考不第,一生未入仕途,浪迹江湖(青年时曾北游淮楚,南历潇湘,后客居合肥,湖州和杭州),往来于官宦之家,但耿介清高。
精于书画、擅长音乐、能诗善文,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与当世名流如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朱熹和萧德藻等都有交往,且得他们的推重。
自言:“凡世之所谓名公巨儒,皆尝受其知矣”。
存词87首,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三、词作内容1.爱情词。
(1)不写男女欢会的缠绵、快乐,多写别后的魂牵梦绕,刻骨相思。
(2)用冷色调处理炽热的柔情,将恋情雅化,既深情绵邈,又意境高远。
冷色调:词中使用冷香、冷红、冷云、冷月、冷枫、暗柳、暗雨等衰落、枯败、阴冷的意象群,来衬托离情别绪。
(《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p146)燕燕轻盈,莺莺娇软。
分明又向华胥见。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
离魂暗逐郎行远。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怀念合肥恋人,无艳遇时的旖旎风情,只有魂牵梦绕、刻骨铭心的忆恋。
把离别相思的心绪通过素白的月光,传遍整个大自然,使千山都带上了一股寒意。
2. 咏物词。
特点:将人生失意和对国事的感慨与咏物融为一体,既形神兼备,又寄托遥深,意蕴丰富。
《齐天乐·蟋蟀》:“凄凄更闻私语”、“哀音似诉”、“侯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一声声更苦”。
全词渗透着词人自我凄凉身世的感受,同时将这份愁扩大到写思妇、游子,不幸的帝王后妃,所有失意者都要悲秋吊月闻虫鸣而伤心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