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思想与中国古代文人精神

儒释道思想与中国古代文人精神
儒释道思想与中国古代文人精神

儒释道思想与中国古代文人精神

阮 宾

【摘 要】@@ 历史上有儒家治世、道家治身、佛家治心的总结.指出了儒道释的基本特性和各自差异,也因而自然而然形成了对中国古代文人精神的不同影响.纵观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史卷,受到这三种思想交融涤荡的文人不在少数.儒家美学的中心概念即是"中和"之美,儒家美学的最大贡献是为中国文人和士大夫提供一种普遍关怀及一切存在的宇宙心灵;与儒家强调人为的"中和"之美相反,道家提倡的是一种非人工的"自然"的理想之美,其基本特征是"虚静"和"空灵";禅宗作为中国化的佛教,它为中国艺术提供了"冲淡"和"禅味"这样的美学价值,它选择非常平淡、凡俗的日常生活景象来传达并表现与日常生活感受相对立的具有空幻深意的存在感受[1].

【期刊名称】飞天

【年(卷),期】2010(000)010

【总页数】2

历史上有儒家治世、道家治身、佛家治心的总结。指出了儒道释的基本特性和各自差异,也因而自然而然形成了对中国古代文人精神的不同影响。纵观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史卷,受到这三种思想交融涤荡的文人不在少数。儒家美学的中心概念即是“中和”之美,儒家美学的最大贡献是为中国文人和士大夫提供一种普遍关怀及一切存在的宇宙心灵;与儒家强调人为的“中和”之美相反,道家提倡的是一种非人工的“自然”的理想之美,其基本特征是“虚静”和“空灵”;禅宗作为中国化的佛教,它为中国艺术提供了“冲淡”和“禅味”这样的美学价值,它选择非常平淡、凡俗的日常生活景象来传达并表现与日常生活感受相对立的具有空幻深意的存在感受[1]。

儒家从群体共存的立场出发,将个体的人生价值和生命超越落实在对群体理想的追求和奉献之中

,形成一种积极有为、奋斗不息的生命旨趣。道家则着眼于自然和超越,引导人们超越对生死、功名的执著,追求适性自牧的快乐人生。佛教从东汉时期传入中国,经过改造之后顽强地融入了中国文化,,它以解脱为坐标观照人生,怀着对世人遭受的痛苦、迷茫、烦恼以及死亡恐惧的真诚关切,为解决世人的大悲苦、大劫难,指出解脱法门,提供精神依托之路[2]。

陶渊明是东晋甚至也是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陶的思想丰富复杂,其中既有儒家道家,又有释家。陶渊明的思想中,儒、道、释兼而有之,又以儒、道为主。非此不足以成就其非凡深厚的底蕴。具体地说,陶渊明是先儒后道,前期受儒家的影响较多,后期则道家和释家的成分渐长。陶氏的精神世界,看似矛盾冲突难以调和,但实质上这些互相冲突的因素又奇妙地组合在一起。陶渊明本质上是受儒家影响的,因而他首先向儒家根基中寻找精神支柱。在执著的找寻中,他觅到自己所需的情感平衡点——一片仁爱之心。陶渊明眼中的现实无疑是不平的,但他在内心深处固执地存在着仁爱的幻想。这从《桃花源记》所设计的理想国可得到展现。现实毕竟是残酷的,不仅理想的社会无法实现,就连自身的温饱都不能满足。但陶渊明最大的力量即是克制自己,因为孔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