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
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1. 引言大家好,今天我们聊聊估算这个“神器”。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在超市买东西,眼看着结账的数字一路飙升,心里开始打鼓——这买的值不值?这时候,估算就像一位神奇的助手,帮你轻松搞定这些小烦恼。
别小看这个技能,学会了它,你能在生活中游刃有余,简直像是掌握了一项超能力。
2. 估算的魅力2.1 生活中的估算咱们的生活就像一场大戏,每天都在上演各种各样的角色。
有时候,你可能会面临这样的场景:朋友约你去吃饭,菜单上价格五花八门,你一时看得眼花缭乱。
这个时候,如果你能快速估算出大致的消费水平,那就能为自己把控好预算。
想象一下,大家围坐一桌,菜一上,你悄悄心算,心里有数,甚至还能抢先对朋友说:“这顿大概要一百出头吧!”这时候,你就是那个“聪明的家伙”,小伙伴们肯定会对你刮目相看,羡慕得不行。
2.2 学习中的估算在课堂上,老师经常会问:“你觉得这个题目大概需要多长时间解答?”这时,估算同样是你的好朋友。
比如,有道数学题,看着数字一堆,心里先想:“这应该在十分钟左右搞定。
”这样你就能合理安排时间,不会被后面的内容拖得一头雾水。
再说了,估算就像一双“火眼金睛”,能帮你快速找到问题的重点,直接打击问题的“软肋”。
3. 教学设计3.1 目标设定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孩子们学会如何在各种情境中运用估算。
让他们明白,估算不是随便乱猜,而是一种科学的预测。
就像打篮球,你得先算好投篮的角度和力度,才能“一箭双雕”,进球无数。
3.2 教学方法我们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孩子们多动手,多交流。
比如,给他们一个实际的购物清单,让他们在小组里讨论,估算总价。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可以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学会多角度思考。
想象一下,几个小伙伴围在一起,争先恐后地计算,气氛肯定热火朝天,笑声不断。
接下来,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比如“估算大挑战”。
给出几个不同的场景,比如:“你有三十块钱,想买几本书,如何估算每本书的价格?”孩子们在游戏中轻松学习,根本不会觉得这是在“上课”,反而乐在其中。
浅谈估算的应用及教学-精选教育文档

浅谈估算的应用及教学很多教师认为估算教学没有多大的价值,只要教会学生笔算和口算就行了,至于估算教学只要能应付考试就可以了。
几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此种说法十分欠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包括“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等。
在学生已养成估算的习惯后,就会发现,无论是单纯的数,还是问题或结果,都会形成直观的感受。
这样一来对事物就会有一个明确的判断。
一、估算的广泛应用作为课程改革以来的新增内容,估算有它不可替代的价值。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要加强估算,并对估算作了具体要求:第一学段要“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进行估计;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等等。
第二学段“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进行估计;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能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等等。
根据以上要求,作为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学生逐步去理解估算,加强方法、策略的指导意义。
设计教学时,应设计有估算价值的问题。
如:去超市买东西,盆子23元,毛巾14元,牙膏8.5元,估计需要多少钱,自己带的钱够不够?其次,在让学生经历估算的过程中感受估算的意义,有利于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如:新学期开学,学校会估计一天会有多少名学生来报名?家里建房大约需要多少砂石料,估计需要多少钱?到商店同时买几样商品大约共需多少钱?从家到学校估计需要多少时间,设置闹铃时大约在几时等等。
从中可以看出生活的每一天与估算密不可分,因而估算教学只有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显现它的内在价值。
由此可见,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教学中,估算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在教学中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二、估算教学中的几点做法1、估算,应在具体情境中进行估算,尽量结合具体情境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因为这样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同时更能训练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有效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有效策略估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数学解题的必要步骤,在生活中也能够让孩子快速得到一个合理的答案。
因此,教师需要掌握有效的估算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提供有价值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估算兴趣小学生大多数对估算不感兴趣,因为他们认为估算不准确。
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真实的估算例子,使学生了解到估算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尝试估算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如食物的热量、动物的速度等。
二、引导学生掌握估算方法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估算方法,如调整数值法、分步估算法、逆向估算法等。
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实例教授这些方法,让学生逐渐熟悉并掌握它们。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可以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获得方便。
三、设计生活化的估算问题生活化的估算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估算的概念和方法,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生活化的估算问题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和现实紧密相关,例如:估算食材的价格、家庭用电的费用等。
四、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估算教学中相互合作、相互鼓励。
在组内,学生可以共同解决估算问题,交流想法和理解,其中高水平的学生可以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同学。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引导学生不断反思在估算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进行反思。
学生应该反思自己的估算结果是如何得出的,结果是否准确以及为什么。
这样可以交流思想和心得,进一步提高估算的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估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推理思维的关键环节。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的估算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估算方法,设计生活化的估算问题,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并引导学生不断反思。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估算能力提高。
浅谈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策略数学估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他们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
如何有效地教授小学生数学估算成为了数学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就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教师们有所帮助。
一、理论指导在教学中,理论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需要了解数学估算的定义、特点、目的和意义等基本理论知识,从而为教学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只有牢固的理论基础,教师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数学估算的学习。
在教学前,教师需要对数学估算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研究,确保自己有充分的理论水平来指导学生。
二、创设情境数学估算需要结合实际情境进行教学,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情境,如购物、运动、旅行等,设计相关的估算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数学估算的学习。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还可以使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估算的概念和方法。
三、引导思维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估算思维。
估算是一种近似计算,需要学生在进行估算时灵活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形成简便、快速和准确的估算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养成这种思维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讲解例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解答问题等方式,不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估算思维。
四、注重实践在教学中,实践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估算实践题目,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动手进行估算,从而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师还可以在实践中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估算的方法和技巧。
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真正掌握估算的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认真对待和研究。
只有在理论指导下,创设情境,引导思维,注重实践和巩固提升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数学估算的学习。
浅谈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有效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有效策略数学估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快速解决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
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数学估算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培养学生兴趣、强化实践操作和激发思考能力等方面探讨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培养学生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对数学估算的兴趣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首要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游戏教学等,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估算来解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学估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估算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估算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数学估算的应用价值,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估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估算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向学生展示估算的实际运用,引导学生明白估算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估算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强化实践操作数学估算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数学技能,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估算的乐趣和挑战,从而更好地掌握估算的方法和技巧。
在实践操作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分层次、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掌握程度,逐步引导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可以先从简单的数学估算开始,让学生逐步熟悉估算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方法,然后逐渐提高难度,帮助学生提高估算的能力和水平。
三、激发思考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估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估算的方法和技巧。
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的估算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在激发思考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在估算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思维灵活、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化。
浅谈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有效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有效策略小学数学估算教学是培养学生推算能力和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
通过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估算的教学效果,需要运用有效的策略,下面将从概念明确、启发性教学、情景模拟和实践应用等方面来浅谈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有效策略。
概念明确是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有效策略之一。
数学估算具有一定的概念和特点,明确这些概念是提高估算教学效果的基础。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估算的含义,即通过适当的方法和技巧,根据已经具备的数值或数据,推算出结果的大概范围。
要让学生了解估算的特点,即估算是对实际问题的简化处理,旨在获得近似的解答。
通过明确概念,可以让学生对估算有更清晰的认识,也能更好地掌握估算方法和技巧。
启发性教学是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有效策略之一。
估算是一种灵活的思维方式,需要学生主动探索与思考。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启发性教学的方法,即通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算和估算,让他们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和方法。
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的权利,让他们在实际问题中进行估算实践,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景模拟是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有效策略之一。
估算是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的过程,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估算的意义和方法。
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实际问题,将其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数值和数据进行估算。
在购物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商品的价格和购买数量估算总价;在运动比赛中,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运动员的速度和时间估算距离等。
通过情景模拟,可以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加深他们对估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浅谈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有效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有效策略小学数学估算教学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
估算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际生活能力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手段和评价方法三个方面探讨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教学目标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通过具体问题进行估算的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进行合理的估算。
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数学知识灵活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手段1.启发式教学法估算是一种灵活的计算方法,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举例等方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寻找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估算能力。
2.使用教具和实物估算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数学活动,可以通过使用教具和实物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估算的方法。
教师可以使用计算器、尺子、秤等教具,或者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实物来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估算的过程。
三、评价方法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对学生的估算能力进行评价:1.开展小组合作评价将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内相互学习,共同解决估算问题,并进行互评。
通过小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对学生的估算能力进行评价。
2.进行实际情境评测在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实际情境的评测题目,让学生通过估算解决问题。
通过实际情境评测,可以考察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估算准确性,对学生的估算能力进行评价。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有效策略包括启发式教学法、使用教具和实物、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手段,以及小组合作评价和实际情境评测等评价方法。
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应用能力,提高他们的估算能力,可以有效促进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际生活能力的提高。
浅析估算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

浅析估算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估算教学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近似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在没有计算器或逆向计算的情况下,快速而准确地估计出数值的大小。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估算教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浅析估算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
首先,估算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估算,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掌握数的大小顺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求解一个问题时,学生需要运用估算来确定解的范围,然后再使用精确计算方法进行求解。
这个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还能够增强他们的数学抽象能力。
其次,估算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并不需要完全准确的答案,只需要一个大致的估计就足够了。
通过估算教学,学生可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购物时估算商品的价格,出行时估算距离的远近等。
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需要灵活运用估算方法,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再次,估算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在估算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数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并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还能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通过实际问题的估算,学生往往能够激发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最后,估算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在估算活动中,学生通常是以小组形式合作完成任务。
他们需要相互交流、讨论问题,并最终达成一致的结论。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学会分工合作,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同时,在估算活动中,学生互相比较自己的估算结果,从中获得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综上所述,估算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具有众多优点。
它能够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因此,教师们应该在教学中重视估算教学的运用,为学生提供更有趣、更实际的数学学习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
新课标的改革将学生的素质教育放在首位,作为自然学科基础的数学学科承载着培养学生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
数学作为百科之父,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素质能力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早期阶段,也是各学科的基础,是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必学科目。
本学期任教的五年级数学采用的是人教版改版的新教材。
对比之前的教材我发现内容有一定的变动,新教材加入了位置、鸡兔同笼、图形的运动等内容。
统计与可能性改成了掷一掷与可能性,原教材中的铺一铺找规律、数学广角的数字编码去除了。
像植树问题旧版教材是放在四年级的数学广角里,鸡兔同笼问题旧版教材是放在六年级数学广角里,位置也是以前六年级的教学内容,在小数乘法解决问题中加入了估算和分段计费来解决问题。
总体来说新教材的内容容量有所加大,例题的深度和难度有所增加,习题的题量和难度也加大了。
这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来说都是个挑战。
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段内容的教学是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方法,许多问题有的只需要了解大致的结果,有的很难算出准确的结果,这就需要用估算的方法来帮我们解决问题。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估算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们的重视,在倡导“有用的数学”这一大的教学环境下,估算更是备受青睐。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孩子们就已经接触到了估算,有用加法的估算解决问题,有乘法中的估算问题。
人教版新编五年级下册用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安排在笔算小数乘法和求积的近似数的后面,目的是让学生亲身体会在实际生活当中,很多时候我们并不需要对小数加法
和乘法的结果进行具体的计算来解决问题,从而引发对估算的实际需求,进一步体会估算的价值,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的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
虽然学生早已对估算并不陌生,但我发现学生的估算意识并不强,尤其是不能将估算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解决问题。
为此我在教学书15面例题8时,做了以下努力:在导入部分,我跟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
“小书迷”东东在逛书店时,看中了三本书,可是他没有带钱,于是回家向妈妈要钱买书,可他回到家时又忘了这三本书的具体价钱,他只记得其中两本都是三十几元,另一本是十几元,妈妈给了他100元,问:同学们觉得这100元够买三本书吗?这是个整数加法的估算问题,既属于一个旧知回顾的导入,又是一个结合具体情境的导入。
孩子们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并讲出了原因,有的孩子把三十几估成三十九,十几元的那本估成十九,把它们全加起来才九十七元,因此够。
对于这种回答我马上给予了肯定和表扬。
另有学生将三十几元的那两本都估成四十,十几元的那本估成了二十,这样加起来共一百元,我们把实际价钱估大了后都只需要一百元,显然一百元买那些书是够的。
我觉得这个导入既唤起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又联系了实际生活。
在新授部分教学例题8时,我用课件出示了书15面的情境图和例题内容,请学生仔细阅读并观察情境图,并请他们说说读题后的感受。
例8:妈妈带100元去超市购物,她买了2袋大米,每袋30.6元。
还买了0.8千克的肉,每千克26.5元。
剩下的钱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吗?够买一盒20元的鸡蛋吗?此题的信息量显然不小,大部分学生都觉得初读题后有点混乱。
因此如何帮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取并整理出层次清晰的数学信息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第一步。
解题引导:问,这里面涉及到了哪些量和哪些物品?怎样整理可以使这些信息一目了然的看明白?引导学生的
思维向统计方面靠近,根据学生意见整理成统计表。
用课件的形式将书上15面的统计表展现出来,请同学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判断,只做第一问先。
鼓励学生用任何种方法得出的结论都行。
可以笔算,也可以口算或心算,不强调他们动笔。
在五分钟左右的独立思考后有很多学生得出了答案,这时候进行必要的合作交流,在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看谁的方法更好。
在汇报交流环节,果然有学生是用的笔算的方法:30.6×2=61.2(元)26.5×0.8=21.2(元)
100-61.2-21.2=17.6(元)因此够买。
对于此种方法我当然给予了肯定,能够准确的运用小数乘法和加减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方法二:将大米的30.6元估成30元(这个不错,知道估成整数,而且是整十的),然后将26.5元估成30元,将0.8千克估成1千克,最后用30×2+30=90(元)100-90=10(元)剩下的钱刚好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当然实际还有钱剩。
对于这种方法我立即大大的赞扬了但并没有说出原因。
方法三:将30.6元估成30元,将26.5元估成30元,30×2+30×0.8=然后用100-84=16(元)剩下的钱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
赏析评价这三种方法这是这节课的重点,对于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优化解题方法尤为重要。
问:这三种方法有何不同,你更欣赏哪种解法?学生都觉得第一种方法麻烦一些,计算的过程耗时多些,而我乘火打铁的问,如果里面的数据还改大点改复杂点呢?你还会不会还选择这种方法?学生都答道不会,从而突出估算的优点,再引导学生理解题目,题目问的是剩下的钱够不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有没有必要计算出准确剩多少钱?引导学生发现估算的用处和价值。
激起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体验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这对于帮助学生将估算应用到生活去解决实际问题很重要。
许多知识学生学了不会用,书本知识还是书本知识,不能迁移也不能转化,更不能灵活应用这是大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普遍现象,这与新课
标的精神和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因此在这里我作了一个强调和引导。
对于法二,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他将大米的价钱估小了,将肉的价钱估大了,这种在估算的过程中一个估大,一个估小对于估算结果的准确性有没有影响?这里我组织学生展开了一个小小的讨论,聪明的孩子们发现了一个估大或一个估小会使估算的时候中间有个差距,但在这道题里,差距并不是很大(因为30和30.6本身只差了0.6),但如果差距很大呢?因此我还是建议学生在估算时要不就全部估大,要不就全部估小,以免造成中间的误差,当然这不属于解题错误,不能全盘否定,只能适当引导,让学生自己通过探讨自己理解。
法三显然是很符合估算的要求的,估算的数据都是将其估大,估的值与准确值之间差距也不会太大。
最后大家得出结论,通过把钱数估大我们发现都不超过100元,显然是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的。
通过这一番讨论后再来完成第二个问题,就没有人用计算准确值的方法来判断了。
但在第二问剩下钱够不够买一盒20元的鸡蛋时,我发现很多孩子还是通过将钱数估大来得出结论,方法同第一问。
如:31×2+30×0.8=84(元)100-84=16(元)因此不够买。
于是我反问:你们是将钱估大了,才不够买一盒20元的鸡蛋的?你们怎么确定那些估多了的钱不能填补这20-16=4(元)的差距呢?这时又有同学通过计算准确差距的方法来判断这4元里到底有估少多少,这可又违背了估算的应用了,估了半天最后又去笔算差距,这可不行,有什么万无一失又不用笔算的估算方法吗?于是我引导学生(也有学生应用了估小的方法)你们何不把钱都估小去算算看够不够呢?如果把价钱都估小了都不够的话,说明剩下的钱肯定不够买一盒20元的鸡蛋,于是重新进行思考后汇报。
将30.6元估成30元,将26.5元估成25元,30×2+25×0.8=80(元),这是将价钱估小了剩下20元,实际剩下的钱肯定没有20元,所以肯定不够买一盒20元的鸡蛋。
在这个过程
中有一个学生汇报的是将26.5元估成20元,,30×2+20×0.8=76(元),100-76=24(元),够买。
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果呢?及时点拨,能将26.5元估成20元吗?学生有的回答能,有的答不能,追问原因,因为离准确值太远了。
这时应当强调估算的值应该离精确值不要差距太大,以免影响估算的准确性,这也符合估算的实际价值。
在新授完练习题里,我选用了书练习四第5题,这一题与例题最接近,属于基础性应用反馈的题目,从练习效果来看是非常不错的。
总体感觉这一内容不是很容易教,要真正让学生体会估算的价值,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估算的意识,灵活的选用不同的估算方法来解决问题并不容易。
总之,让小学生具备初步的估算能力,需要师生一起增强意识,共同努力。
在引导学生实践、分析和总结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初步的估算能力,以拓宽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式去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的思路。
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形成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地渗透,需要教师每堂课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尝到估算的甜头,从而将估算内化为一种自觉意识,才会迸发出许多有价值的、创造性的估算方法。
学生的估算能力也才能真正的提高。
这些对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对于培养他们的数感及数学应用意识都有积极的意义,新课标的目的在此,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也在此!
姓名:魏珍职称:小一
工作单位:玉潭中学小学部
通讯地址:宁乡县玉潭镇紫金路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