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应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应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课题:应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肖备荒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页例8,练习四第2—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引发应用估算的实际需求,进一步体会估算的价

值,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2.通过回顾反思,使学生感受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能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

法,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交流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会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觉应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具准备:将例题与习题的主题图制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渗透意识

创设情境:小东是个“小书迷”,昨天去逛新华书店,看中了三本故事书,回家向妈妈要钱买书。妈妈给了他100元,小东拿到钱后犹豫不决,因为他忘记三本书的具体价格,只记得其中两本要三十几元,一本十几元,不知道这些钱够不够买。

1.设问:同学们觉得100元够买这三本书吗?

2.追问:每本书具体价格多少钱都不知道,你们怎么就能作出判断呀?

3.小结:感谢大家帮助小东解决了困惑。看来,生活中有些问题,不用精确计算,

通过推理、估计也是能够找出结果的。

(二)教学新课,经历过程

1.出示例题,整理信息。

(1)看图叙事引出:妈妈带100元去超市购物。她买了2袋大米,每袋30.6元。还买了0.8千克肉,每千克26.5元。剩下的钱还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吗?

(2)解析题意:从题中你们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怎样整理这些信息可以令我们一目了然地看明白?

(3)根据学生意见,用表格的形式整理信息:

2.

(1)讨论: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剩下的钱还够不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呢?同桌之间互相说说你的想法。

(2)全班交流,分享思路。

学生的解决思路可能有以下几种:

方法一:笔算。30.6×2=61.2(元) 26.5×0.8=21.2(元)

100-61.2-21.2=17.6(元)

购买一盒10元的鸡蛋。

方法二:用计算器计算。

方法三:估算。一袋大米不超过31元,两袋大米不超过62元;0.8千克肉不超过27元;一盒鸡蛋10元。合计62+27+10=99不超过100元。购买一盒10元的鸡蛋。

(3)赏析评价,重点研讨。

引导全班同学逐一分析上述不同的方法,在肯定前面两种方法后,着重引

导学生分析估算方法。

1.提问:这些方法有什么不同,你更欣赏哪一种?

2.设问:除了上述的估算方法之外,你还可以怎样估算?

3.追问:那剩下的钱还够买一盒20元的鸡蛋吗?你也能用估算的方法解决

这个问题吗?

(思考后交流)方法:一袋大米超过30元,2袋大米超过60元;1千克肉

超过25元,0.8千克也就超过20元。如果买20元的鸡蛋那总价就超过

100元。

3.回顾反思,体会价值。

(1)对比:同样都是用估算解决问题,解决第一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所用的估算方法有什么不同?(第一个问题,是通过把钱数估大,发现都不超过100元来判断够的。第二个问题,是通过把钱数估小,发现都以及超过100元来判断不够

的。)

(2)梳理:应用估算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

(3)思考:怎样的问题可以通过估算解决?在估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三)运用扩展,完善认知

1.学校食堂的王师傅准备购买下面这些水果,100元够吗?(插图见教科书第17页第5题)

(1)思考: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2)组织学生采用说理与分析的方式交流想法。

2.变式提问:王师傅付给营业员100元后,应找回多少元?

(1)思考:现在你又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

(2)讨论:要知道具体应找回多少元,还可以用估算方法解决吗?为什么?

3.小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要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四)巩固练习,深化认知

完成练习四中的第2、3、4题。

第2题着重引导学生要善于提取情境图中所包含的信息,预防遗漏有用信息,如图中有4盒牙膏,并交流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3、4题在交流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同时,要及时组织学生对不同方法进行反思评价,适当优化方法。

(五)课堂总结,梳理内化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解决实际问题有什么新的收获?

2.对于应用估算解决问题,你有什么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吗?

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题)

比例知识应用题 1、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 2、、量出下图中学校到汽车站的图上距离(以整厘米计),再据比例尺算出实际距离。 3、一台织补袜机2小时织袜26双,照这样计算,7小时可以织补多少双? 4、一种铁丝长30米,重量是7 千克,现有这种铁丝950千克,长多少米? 5、用同样的砖铺地,铺18平方米用砖618砖,如果铺24平方米,要用砖多少块? 6、一个晒盐场用100克海水可以晒出3克盐,如果一块盐用一次放入585000吨海水,可以晒出多少吨盐?

7、一块长方形钢板,长与宽比是5:3,已知长是75厘米,宽是多少厘米? 8、一种农药,药液与水重量的比是1:1000。 ①30克药液要加水多少克? ②如果用4000克水,要用多少克药液? 9、一篮苹果,如果8个人分,每人正好分6个,如果12个人来分,每人可以分几个? 10、同学们排队做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8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 11、小新用积蓄的钱买铅笔,买9分钱一支的正好买8支,买6分钱一支的可以买多少支? 12、工人师傅制造一批器零件,每个零件所用的时间由原来的8分钟减少到2.5分钟,过去每天生产这种零件60个,现在每天能生产多少个? 13、一间房子要用砖铺地,用面积是9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96块,如果用面积是6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

14、一艘轮船3小时航行8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航行200千米需要多少小时? 15、一艘轮船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航行20千米,15小时到达,从乙地返回甲地每小时航行25千为,需要多少小时? 16、用一批纸装成同样大小的练习本,如果每本18而,可装订200本,如果每本16而,可以装订多少本? 17、一间房五铺地砖,用面只是9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96块,如果改用面积是4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 18、农场收小麦,前3天收割了16公顷,照这样计算,8天可以收割多少公顷小麦? 19、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64千米,用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20、一个榨油厂用100千克黄豆可以榨出13千克豆油,照这样计算,用3吨黄豆可以榨出多少吨豆油?

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归纳.doc

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归纳及练习 一、应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步骤: 1、基本思路:理解问题一分析问题中的变量和常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一用函数关系式表示它们的关系f用数学方法求解f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2、基本步骤:审题一建模(建立二次两数模型)一解模(求解)一回答(用生活语言回答,即问什么答什么)。 二、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类型 1、用二次函数解决几类典型问题 解决最值问题应用题思路区别于一般应用题有两点:①设未知数在“当某某为何值时,什么最大(最小、最省)”的设问中,“某某”要设为自变量,“什么”要设为函数;②问的求解依靠配方法或最值公式而不是解方程。 (1)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利润最大问题 此类问题围绕总利润二单件利润X销售总量,设未知数时,总利润必然是因变量y,而自变量有两种情况:①自变量x是所涨价多少或降价多少;②自变量x是最终销售价格。 例:商场销售M型服装时,标价75元/件,按8折销售仍可获利50%,现搞促销活动,每件在8折的基础上再降价x元,已知每天销售数量y (件)与降价x (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20+4x(x > 0) ①求M型服装的进价 ②求促销期间每天销售M型服装所获得的利润W的最大值。 (2)利用二次函数解决面积最值 例:已知正方形ABCD边长为8, E、F、P分别是AB、CD、AD ±的点(不与正方形顶点重合),且PE丄PF, PE=PF 问当AE为多长时,五边形EBCFP面积最小,最小面积多少? 2、用二次函数解抛物线形问题

常见情形具体方法 抛物线形 建筑物问 题 几种常见的抛物线形建筑物有拱 形桥洞、涵洞、隧道洞口、拱形 门窗等 (1)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将抛物线形状的 图形放到坐标系之中; (2)从己知和图象中获得求二次函数表达式所需条 件; (3)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抛物线的表达式; (4)运用已求出抛物线的表达式去解决相关问题。运动路线 (轨迹)问 题 运动员空屮跳跃轨迹、球类飞行 轨迹、喷头喷出水的轨迹等 牢记(1)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首先在于建立一次函数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其次是充分运用已知的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抛物线的表达式; (2)把哪一点当作原点建立坐标系,将会直接关系到解题的难易程度或是否可解; (3)一般把抛物线形的顶点作为坐标系的原点建立坐标系,这样得出的二次函数的表 达式最为简单。 巧记实际问题要解决,正确建模是关键;根据题意的函数,提取配方定顶点;抛物线有对称轴,增减特性可看图;线轴交点是顶点,顶点纵标最值出。 练习 1:某涵洞是抛物线形,它的截面如图所示,测得水面宽1. 6m,涵洞顶点O到水面的距离为2. 4m,在 图中直角坐标系内,涵洞所在的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 2:某工厂大门是一抛物线形的水泥建筑物,大门底部宽AB=4m,顶部C离地面的高度为4.4m,现有载满货物的汽车欲通过大门,货物顶部距地面2.7m,装货宽度为2.4m。这辆汽车能否顺利通过大门?若能,请你通过计算加以说明;若不能,请简要说明理由. 3、某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售价为每件50元,每个月可卖出210件;如果每件商品的售价每上涨1元,则每个月少卖10件(每件售价不能高于65元).设每件商品的售价上涨x 元(X为正整数),每个月的销售利润为y元. (1)求y与兀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自变量兀的取值范围; (2)每件商品的售价定为多少元时,每个月可获得最大利润?最大的月利润是多少元? (3)每件商品的售价定为多少元时,每个月的利润恰为2200元?根据以上结论,请你直接写出售价在什么范围吋,每个月的利润不低于2200元? 4、某公司试销某种“上海世博会”纪念品,每件按30元销售,可获利50%,设每件纪念品的成本为a 元。(1)试求a的值; (2)公司在试销过程中进行了市场调查,发现试销量y (件)与每件售价x (元)满足关系式y= - 10x+800.设每天销售利润为W(元),求每天销售利润W(元)与每件售价x (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当每件售价为多少时,每天获得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

47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用比例解决问题 1.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 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答比较简单的应用题,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1.2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比例知识解答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2.教学重点/难点 2.1教学重点: 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2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分析题中的比例关系,列出方程。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4.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课件出示) (一)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说明理由。 (1)总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反比例) (2)总页数一定,看了的页数和剩下的页数。(不成比例) (3)购买铅笔的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正比例) (4)汽车行驶的速度一定,所走的路程和时间。(正比例) (二)根据题意用等式表示:(小组相互检查)

1、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3小时行驶210千米。 140÷2=210÷3 2、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到达。如果每小时行56千米,要5小时到达。 70×4=56×5 (三)解决问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1.光辉服装厂4天加工服装160套,照这样计算,生产360套服装,需要多少天?(用比例解答) 解:设生产360套服装需要x天。 160︰4=360︰x 160x=360×4 x=360×4÷160 x=9 答:生产360套服装需要9天。 2.一列火车行驶360km。每小时行90km,要行4小时;每小时行80km,要行x小时。 (四)教师小结: 从上面可以看出,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应用比例的知识也可以列一个等式。所以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些实际问题,还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5(课件出示情境图):

应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课题:应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肖备荒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页例8,练习四第2—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引发应用估算的实际需求,进一步体会估算的价 值,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2.通过回顾反思,使学生感受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能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 法,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交流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会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觉应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具准备:将例题与习题的主题图制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渗透意识 创设情境:小东是个“小书迷”,昨天去逛新华书店,看中了三本故事书,回家向妈妈要钱买书。妈妈给了他100元,小东拿到钱后犹豫不决,因为他忘记三本书的具体价格,只记得其中两本要三十几元,一本十几元,不知道这些钱够不够买。 1.设问:同学们觉得100元够买这三本书吗? 2.追问:每本书具体价格多少钱都不知道,你们怎么就能作出判断呀? 3.小结:感谢大家帮助小东解决了困惑。看来,生活中有些问题,不用精确计算, 通过推理、估计也是能够找出结果的。 (二)教学新课,经历过程 1.出示例题,整理信息。 (1)看图叙事引出:妈妈带100元去超市购物。她买了2袋大米,每袋30.6元。还买了0.8千克肉,每千克26.5元。剩下的钱还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吗? (2)解析题意:从题中你们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怎样整理这些信息可以令我们一目了然地看明白? (3)根据学生意见,用表格的形式整理信息:

2. (1)讨论: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剩下的钱还够不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呢?同桌之间互相说说你的想法。 (2)全班交流,分享思路。 学生的解决思路可能有以下几种: 方法一:笔算。30.6×2=61.2(元) 26.5×0.8=21.2(元) 100-61.2-21.2=17.6(元) 购买一盒10元的鸡蛋。 方法二:用计算器计算。 方法三:估算。一袋大米不超过31元,两袋大米不超过62元;0.8千克肉不超过27元;一盒鸡蛋10元。合计62+27+10=99不超过100元。购买一盒10元的鸡蛋。 (3)赏析评价,重点研讨。 引导全班同学逐一分析上述不同的方法,在肯定前面两种方法后,着重引 导学生分析估算方法。 1.提问:这些方法有什么不同,你更欣赏哪一种? 2.设问:除了上述的估算方法之外,你还可以怎样估算? 3.追问:那剩下的钱还够买一盒20元的鸡蛋吗?你也能用估算的方法解决 这个问题吗? (思考后交流)方法:一袋大米超过30元,2袋大米超过60元;1千克肉 超过25元,0.8千克也就超过20元。如果买20元的鸡蛋那总价就超过 100元。 3.回顾反思,体会价值。 (1)对比:同样都是用估算解决问题,解决第一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所用的估算方法有什么不同?(第一个问题,是通过把钱数估大,发现都不超过100元来判断够的。第二个问题,是通过把钱数估小,发现都以及超过100元来判断不够 的。) (2)梳理:应用估算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 (3)思考:怎样的问题可以通过估算解决?在估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函数图像应用题专题复习

函数图像应用题专题复习 一.一次函数应用题 1.“利民平价超市”以每件20元的价格进购一批商品,试销一阶段后发现,该商品每天的销 售量y (件)与售价x(元/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右图:(20≤x ≤60): (1)求每天销售量y (件)与售价x(元/件)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2)若该商品每天的利润为w (元),试确定w (元)与售价x (元/件)的函数表达式,并求售价x 为多少时,每天的利润 w 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 2.一列快车从甲地驶往乙地,一列慢车从乙地驶往甲地,两车同时出发, 设慢车行驶的时间为(h)x ,两车之间的距离....... 为(km)y ,图中的折线表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图象进行以下探究: 信息读取:(1)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 km ; (2)请解释图中点B 的实际意义; 图象理解: (3)求慢车和快车的速度; (4)求线段BC 所表示的y 与x 问题解决: (5)若第二列快车也从甲地出发驶往乙地,速度与第一列快车相同.在第一列快车与慢车 相遇30分钟后,第二列快车与慢车相遇.求第二列快车比第一列快车晚出发多少小时? 解:(1)900;(2)图中点B 的实际意义是:当慢车行驶4h 时,慢车和快车相遇. (3)由图象可知,慢车12h 行驶的路程为900km ,所以慢车的速度为90075(km /h)12 ; 当慢车行驶4h 时,慢车和快车相遇,两车行驶的路程之和为900km ,所以慢车和快车行驶 y

的速度之和为 900225(km /h)4 =,所以快车的速度为150km/h . (4)根据题意,快车行驶900km 到达乙地,所以快车行驶9006(h)150=到达乙地,此时两车之间的距离为675450(km)?=,所以点C 的坐标为(6450),. 设线段BC 所表示的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 kx b =+,把(40),,(6450),代入得 044506. k b k b =+??=+?,解得225900.k b =??=-?, ∴线段BC 所表示的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225900y x =-.(46x ≤≤). (5)慢车与第一列快车相遇30分钟后与第二列快车相遇,此时,慢车的行驶时间是4.5h . 把 4.5x =代入225900y x =-,得112.5y =. 此时,慢车与第一列快车之间的距离等于两列快车之间的距离是112.5km ,所以两列快车出 发的间隔时间是112.51500.75(h)÷=,即第二列快车比第一列快车晚出发0.75h . 3. (2015年浙江)高铁的开通,给衢州市民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五一期间,乐乐和颖 颖相约到杭州市的某游乐园游玩,乐乐乘私家车从衢州出发1小时后,颖颖乘高铁从衢州出 发,先到杭州火车东站,然后乘出租车去游乐园(换车时间忽略不计),两人恰好同时到达 游乐园.他们离开衢州的距离(千米)与乘车时间(小时)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结合图象解决下面问题:(1)高铁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2)当颖颖到达杭州火车东站时,乐乐距离游乐园还有多少千米? (3)若乐乐要提前18分钟到达游乐园,问私家车的速度必须达到多少千米/小时? 解:(1)∵, ∴高铁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240千米. (2)设乐乐乘私家车路线的解析式为, ∵当时,;当时,, ∴,解得 .∴乐乐乘私家车路线的解析式为.∴当时,. 设颖颖乘高铁路线的解析式为,∴,解得. y t 24024021 =-y kt b =+1t =0y =2t =240y =02240k b k b +=??+=?240240k b =??=-? 240240y t =- 1.5t =120y =1y k t =1120 1.5k =180k =

八年级数学上册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内容解析 一次函数是最基本的初等函数之一,是学习后续各类函数的基础.一次函数的核心内容是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以及应用.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核心,是图象“特征”、函数“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转化关系,这也是一次函数的本质属性所在.一次函数图象和性质,本身就是“数”与“形”的统一体.通过对实际问题图象的研究和分析,可以确定函数本身的性质,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本节课内容属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数与代数”领域,是在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基础上,由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中国渔政执法视频开始,利用问题串的形式,用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先由分析图象开始,并由分析所得的信息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再利用几何画板将图象进行变化,由此分析其操作的实际意义并衍生处两个新的问题,最终利用一次函数的知识解决这两个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初步体验建立函数模型的过程和方法.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分析实际问题的图象,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具体问题.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掌握并运用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和建立函数模型研究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 (2)通过对实际问题图象的分析,进一步加深对一次函数性质的理解. (3)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次函数关系,并运用一次函数及其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2.目标解析 (1)从复习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开始,不断渗透图象中k、b、交点坐标的实际意义,体会并利用数学结合的思想来解决问题。 (2)对于问题情境中给出的三个问题,以及衍生的两个变式,无一不是通过对函数图象的分析,结合一次函数的性质来解决。在这样的过程中,巩固对性质的理解。

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题)

比例知识应用题 1、一台织补袜机2小时织袜26双,照这样计算,7小时可以织补多少双? 2、一种铁丝长30米,重量是7 千克,现有这种铁丝950千克,长多少米? 3、用同样的砖铺地,铺18平方米用砖618砖,如果铺24平方米,要用砖多少块? 4、一个晒盐场用100克海水可以晒出3克盐,如果一块盐用一次放入585000吨海水,可以晒出多少吨盐? 5、一块长方形钢板,长与宽比是5:3,已知长是75厘米,宽是多少厘米? 6、一种农药,药液与水重量的比是1:1000。 ①30克药液要加水多少克? ②如果用4000克水,要用多少克药液? 7、一篮苹果,如果8个人分,每人正好分6个,如果12个人来分,每人可以分几个? 8、同学们排队做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8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 9、小新用积蓄的钱买铅笔,买9分钱一支的正好买8支,买6分钱一支的可以买多少支? 10、工人师傅制造一批器零件,每个零件所用的时间由原来的8分钟减少到2.5分钟,过去每天生产这种零件60个,现在每天能生产多少个?

11、一间房子要用砖铺地,用面积是9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96块,如果用面积是6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 12、一艘轮船3小时航行8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航行200千米需要多少小时? 13、一艘轮船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航行20千米,15小时到达,从乙地返回甲地每小时航行25千为,需要多少小时? 14、用一批纸装成同样大小的练习本,如果每本18而,可装订200本,如果每本16而,可以装订多少本? 15、一间房五铺地砖,用面只是9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96块,如果改用面积是4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 16、农场收小麦,前3天收割了16公顷,照这样计算,8天可以收割多少公顷小麦? 17、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64千米,用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18、一个榨油厂用100千克黄豆可以榨出13千克豆油,照这样计算,用3吨黄豆可以榨出多少吨豆油? 19、.两个底面积相等的长方体,第一个长方体与第二个长方体高的比是7:11,第二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44立方分米,第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20、生产一批零件,计划每天生产160个,15天可以完成,实际每天超产80个,可以提前几天完成?

二次函数实际应用问题及解析

中考压轴题中函数之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问题,主要是解答题,也有少量的选择和填空题,常见问题有以几何为背景问题,以球类为背景问题,以桥、隧道为背景问题和以利润为背景问题四类。 一. 以几何为背景问题 原创模拟预测题1. 市政府为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修建了环境幽雅的环城公园,为了给公园内的草评定期喷水,安装了一些自动旋转喷水器,如图所示,设喷水管AB 高出地面1.5m ,在B 处有一个自动旋转的喷水头,一瞬间喷出的水流呈抛物线状.喷头B 与水流最高点C 的连线与地平面成45的角,水流的最高点C 离地平面距离比喷水头B 离地平面距离高出2m ,水流的落地点为D .在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 (1)求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 (2)求水流的落地点D 到A 点的距离是多少m ? 【答案】(1)213222y x x =-++;(2)(2+m . 【解析】 试题分析:(1)把抛物线的问题放到直角坐标系中解决,是探究实际问题常用的方法,本题关键是解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出抛物线顶点C (2,3.5)及B (0,1.5),设顶点式求解析式; (2)求AD ,实际上是求当y=0时点D 横坐标. 在如图所建立的直角坐标系中, 由题意知,B 点的坐标为(01.5),, 45CBE BE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2BE ∴=, 点坐标为(23.5), (1)设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为2 (0)y ax bx c a =++≠,

则抛物线过点(01.5),顶点为(23.5), , 当0x =时, 1.5y c == 由22b a -=,得4b a =-, 由24 3.54ac b a -=,得2 616 3.54a a a -= 解之,得0a =(舍去),1422a b a =-∴=-=,. 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13222 y x x =-++. 考点:本题考查点的坐标的求法及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 点评:此题为数学建模题,借助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实际问题并从 中抽象出函数模型,试着用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会数形结合解答二次函数的相关题型. 原创模拟预测题2.在青岛市开展的创城活动中,某居民小区要在一块一边靠墙(墙长15m )的空地上修建一个矩形花园ABCD ,花园的一边靠墙,另三边用总长为40m 的栅栏围成(如图所示).若设花园的BC x 边长为(m ),花园的面积为y (m ). (1)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2)满足条件的花园面积能达到200 m 吗?若能,求出此时x 的值;若不能,说明理由; (3)根据(1)中求得的函数关系式,描述其图象的变化趋势;并结合题意判断当x 取何值时,花园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多少? 【答案】(1)x x y 202 12+- =)150(≤

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引发应用估算的实际需求,进一步体会估算的价值,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的过程,及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交流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会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三、教学过程: 1、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整理信息。 师:请同学们默读,然后说说这道题让干什么? 师:请你具体说说知道了什么信息? 学生观察情境图,然后说说自己的发现。 生1:图中的这位妈妈买了2袋大米和0.8kg肉,每千克肉26.5元。 生2:鸡蛋有10元一盒的和20元一盒的。 生3:图片中的这位妈妈只带了100元。 师:信息有点多,怎样整理这些信息可以令我们一目了然呢? 根据学生意见,用表格的形式整理信息: 师:题中的问题是什么呢? 生4:这位妈妈买完2袋大米和0.8kg的肉,剩下的钱还够不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够不够买一盒202.合作交流,分析解决。 (2)讨论:那么怎么解决第一个问题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说说自己的方法。 方法一:笔算。 元(元) 61.2+21.2=82.4(元),100-82. 4=17.6(元),17. 6>10,所以用剩下的钱够买10元一盒的鸡蛋。 方法二:估算。1袋大米不到31元,2袋大米不到62元;肉的价钱不到27元;再买一盒10元的鸡蛋,总共不超过62+27+10=99(元),所以用剩下的钱还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 (3)赏析评价,重点研讨。 引导全班同学逐一分析上述不同的方法,在肯定前面两种方法后,着重引导学生分析估算方法。 ○1提问:这些方法有什么不同,你更欣赏哪一种? ○2设问:除了上述的估算方法外,你还可以怎样估算? ○3追问:那剩下的钱还够买一盒20元的鸡蛋吗?你也能用估算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利用一次函数图象解决实际问题专项训练(含答案)

一次函数专项训练 专训1.一次函数的两种常见应用 名师点金: 一次函数的两种常见应用主要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和几何问题.能够从函数图象中得到需要的信息,并求出函数解析式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和几何问题,是一次函数应用价值的体现,这种题型常与一些热点问题结合,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函数图象解决实际问题 题型1行程问题 (第1题) 1.甲、乙两车从A城出发匀速行驶至B城,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甲、乙两车离开A城的距离y(km)与甲车行驶的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 ①A,B两城相距300 km; ②乙车比甲车晚出发1 h,却早到1 h; ③乙车出发后2.5 h追上甲车; ④当甲、乙两车相距50 km时,t=5 4 或 15 4 .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2.甲、乙两地相距300 km,一辆货车和一辆轿车先后从甲地出发驶向乙地.如图,线段OA表示货车离甲地的距离y(km)与时间x(h)之间的函数关系,折线BCDE表示轿车离甲地的距离y(km)与时间x(h)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线段CD表示轿车在途中停留了________h; (2)求线段DE对应的函数解析式; (3)求轿车从甲地出发后经过多长时间追上货车. (第2题) 题型2工程问题 3.甲、乙两组工人同时加工某种零件,乙组在工作中有一段时间停产更换设备,更换设备后,乙组的工作效率是原来的2倍.两组各自加工零件的数量y(件)与时间x(h)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1)求甲组加工零件的数量y与时间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2)求乙组加工零件总量a的值. (3)甲、乙两组加工出的零件合在一起装箱,每够300件装一箱,零件装箱的时间忽略不计,经过多长时间恰好装满第1箱?再经过多长时间恰好装满第2箱?

《用比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用比例解决问题第 59 ——60 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一、归总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2、提高学生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能力和对正、反比例的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解答应用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归一、归总应用题。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题中的比例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复习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 )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 ) 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 ) 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 ) 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 ) 6如果ab=5,那么a和b成( ) 7 如果x=6y,那么x和y成 ( ) A.引导学生看上面的题,回答下面的问题:

(1)各有哪三种量? (2)其中哪一种量是固定不变的? (3)哪两种量是变化的?这两种量是按怎样的规律变化的?他们成是什么关系? B、这节课,我们就应用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1)课件出示例5: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28元。李奶奶家上个月用了10吨水,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2)学生读题后,思考和讨论下面的问题: ①问题中有哪两种量? ②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③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 (3)根据上面三个问题,概括:因为水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4)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χ元。 28/8 = χ/10 8χ= 28×10 Χ=28÷8 χ= 3.5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3.5元。

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孟老师12月23日初三学案 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一抛物线形的物体 研究抛物线的问题,需要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根据已知条件,求出相关点的坐标,确定解析式,这是解答其它问题的基础,. (2012?益阳)已知:如图,抛物线y=a(x﹣1)2+c与x轴交于点A(,0)和点B,将抛物线沿x轴向上翻折,顶点P落在点P'(1,3)处. (1)求原抛物线的解析式; (2)学校举行班徽设计比赛,九年级5班的小明在解答此题时顿生灵感:过点P'作x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C、D两点,将翻折后得到的新图象在直线CD以上的部分去掉,设计成一个“W”型的班徽,“5”的拼音开头字母为W,“W”图案似大鹏展翅,寓意深远;而且小明 通过计算惊奇的发现这个“W”图案的高与宽(CD)的比非常接近黄金分割比(约等 于0.618).请你计算这个“W”图案的高与宽的比到底是多少?(参考数据:,,结果可保留根号) 2(2010?南充)如图,在水平地面点A处有一网球发射器向空中发射网球,网球飞行路线是一条抛物线,在地面上落点为B.有人在直线AB上点C(靠点B一侧)竖直向上摆放无盖的圆柱形桶,试图让网球落入桶内.已知AB=4米,AC=3米,网球飞行最大高度OM=5米,圆柱形桶的直径为0.5米,高为0.3米(网球的体积和圆柱形桶的厚度忽略不计).(1)如果竖直摆放5个圆柱形桶时,网球能不能落入桶内? (2)当竖直摆放圆柱形桶多少个时,网球可以落入桶内? 二应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最值 求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有三种方法,第一种可由图象直接得出,第二种是配方法,第三种是公式法,常用的是后两种方法. 二次函数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1.5 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公开课教学设计

第1课时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经历运用不同的估算方法来解决超市购物问题的过程,体会用估算解决购物问题的简便性。 2.在解决有关小数乘法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估算的意义,初步形成估算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回顾与反思,使学生感受到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能够灵活地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4.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估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同学交流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难点】培养学生自觉应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把例题和习题中的主题图制成PPT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 教学过程: 复习铺垫,迁移导入。 1.PPT出示下面一组题。 估算。 9×48≈13×29≈ 21×99≈19×101≈ 学生独立计算,老师指名回答。

2.回顾估算方法。 师:你们是怎样进行估算的? 预设生:先把两个数都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然后相乘,算出结果。 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整数的估算方法,今天我们来学习小数乘法中有关估算的问题。 (老师板书课题: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展开新知的学习。 一、出示例题,整理信息。 1.PPT出示教材第15页例8的主题图。 (第2问暂不出示) 妈妈带100元去超市购物。她买了2袋大米,每袋30.6元。还买了0.8 kg 肉,每千克26.5元。剩下的钱还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吗? 2.学生看图,理解题意、图意。 师: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生:妈妈带100元去超市购物。她买了2袋大米,每袋30.6元。还买了0.8千克肉,每千克26.5元。问题是:剩下的钱还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吗? 3.引导讨论,分析题意。 师:怎样整理从题中获得的信息,使我们一下子就能了解这些信息呢? 预设生1:把条件和问题都摘录出来。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利用函数图像解决实际问题

19.1.2函数的图象 第1课时函数的图象 教学目标1.理解函数图象的意义; 2.能够结合实际情境,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并处理信息.教学重点:理解函数图象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够结合实际情境,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并处理信息. 教学过程 下图是自动测温仪记录的图象,它反映了北京春季某天气温T如何随时间t 变化而变化,你从图象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气温T是时间t的函数 (1)最低、最高温度分别是多少? (2)哪些时段温度呈下降状态?上升状态呢? (3)我们可以从图象中看出这一天中任一时刻的气温大约是多少吗? (4)如果长期观察这样的气温图象,我们能总结出气温的变化规律吗? 例1 下图表示一辆汽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①汽车行驶了多长时间?它的最高时速是多少? ②汽车在哪些时间段保持匀速行驶?时速分别是多少? ③出发后8分到10分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情况? ④用自己的语言大致描述这辆汽车的行驶情况. 例2小明骑单车上学,当他骑了一段时,想起要买某本书,于是又折回到刚经过的新华书店,买到书后继续去学校,以下是他本次所用的时间与路程的关系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米? (2)小明在书店停留了多少分钟? (3)本次上学途中,小明一共行驶了多少米?一共用了多少分钟? (4)我们认为骑单车的速度超过300米/分就超越了安全限度.问:在整个上学的途中哪个时间段小明骑车速度最快,速度在安全限度内吗? 解析:根据图象进行分析即可. 解:(1)根据图象,学校的纵坐标为1500,小明家的纵坐标为0,故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1500米; (2)根据题意,小明在书店停留的时间为从8分钟到12分钟,故小明在书店停留了4分钟; (3)一共行驶的总路程为1200+(1200-600)+(1500-600)=1200+600+900=2700(米);共用了14分钟; (4)由图象可知:0~6分钟时,平均速度为1200 6=200(米/分);6~8分钟时, 平均速度为1200-600 8-6 =300(米/分);12~14分钟时,平均速度为 1500-600 14-12 = 450(米/分).所以,12~14分钟时小明骑车速度最快,不在安全限度内.

(完整word版)用比例解决问题习题(有答案)-数学六年级下第四章比例3.比例的应用人教版

第四章比例 3.比例的应用用比例解决问题 测试题 一、填空. 1.两种()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如果这两种量中()的两个数的()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关系式是(). 2.两种()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如果这两种量中()的两个数的()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关系式是(). 二、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关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3.学生总人数一定,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4.铺地面积一定,方砖面积与所需块数。() 5.货车的载重量一定,运送货物的总量和辆数。() 6.小华每天读课外书20页,读书总页数和天数成()比例关系。 7.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和宽成()比例关系。 8.李玲的体重与她的年龄()比例关系。 三、判断. 1.一个因数不变,积与另一个因数成正比例.() 2.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成正比例.() 3.大米的总量一定,吃掉的和剩下的成反比例.() 4.圆的半径和周长成正比例.() 5.分数的分子一定,分数值和分母成反比例.() 6.铺地面积一定,方砖的边长和所需块数成反比例.() 7.铺地面积一定,方砖面积和所需块数成反比例.() 8.除数一定,被除数和商成正比例.() 四、选择. 1.把一堆化肥装入麻袋,麻袋的数量和每袋化肥的重量.()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

2.和一定,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 3.在汽车每次运货吨数,运货次数和运货的总吨数这三种量中,成正比例关系是(),成反比例关系是(). A.汽车每次运货吨数一定,运货次数和运货总吨数. B.汽车运货次数一定,每次运货的吨数和运货总吨数. C.汽车运货总吨数一定,每次运货的吨数和运货的次数. 五、根据条件说出数量关系,并判断成什么比例。 1、食堂买3桶油用了780元,照这样计算,买10桶油需要多少元? 因为()一定,相关联的两种量是()和() 得数量关系式: 所以()和()成()比例关系。 2、生产一批自行车,计划每天生产30辆,需要生产20天;实际每天生产了50辆,实际生产了几天? 因为()一定,相关联的两种量是()和() 得数量关系式: 所以()和()成()比例关系。 六、变式练习: 小明家到学校共1200米。今天早上上学3分钟共走了180米,照这样的速度,还要走多少分钟才能到学校? 七、解比例应用题 1.一幅地图,图上的4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2.甲、乙两地相距240千米,画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长度是多少厘米?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详解与练习(含答案)

. 初中数学专项训练: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人教版) 一、利用函数求图形面积的最值问题 一、围成图形面积的最值 1、 只围二边的矩形的面积最值问题 例1、 如图1,用长为18米的篱笆(虚线部分)和两面墙围成矩形苗 圃。 (1) 设矩形的一边长为x (米),面积为y (平方米),求y 关于x 的 函数关系式; (2) 当x 为何值时,所围成的苗圃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分析:关键是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出矩形的长与宽。 解:(1)设矩形的长为x (米),则宽为(18- x )(米), 根据题意,得:x x x x y 18)18(2 +-=-=; 又∵180,0 180 <x<x >x >∴?? ?- (2)∵x x x x y 18)18(2 +-=-=中,a= -1<0,∴y 有最大值, 即当9) 1(218 2=-?-=- =a b x 时,81)1(41804422max =-?-=-=a b ac y 故当x=9米时,苗圃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81平方米。 点评:在回扣问题实际时,一定注意不要遗漏了单位。 2、 只围三边的矩形的面积最值 例2、 如图2,用长为50米的篱笆围成一个养鸡场,养鸡场的一面靠 墙。问如何围,才能使养鸡场的面积最大? 分析:关键是明确问题中的变量是哪两个,并能准确布列出函数关系式 解:设养鸡场的长为x (米),面积为y (平方米),则宽为(2 50x -)(米), 根据题意,得:x x x x y 252 1 )250( 2+-=-=; 又∵500,02 500 <x<>x x >∴??? ??- ∵x x x x y 2521)250( 2+-=-=中,a=2 1 -<0,∴y 有最大值, 即当25) 2 1(2252=-?- =-=a b x 时,2625) 2 1(42504422max =-?-=-=a b ac y

用估算解决问题

课题:用估算解决问题 备课人:审核人: 学习目标: 1、我要学会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方法。 2、我能运用恰当的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在()中填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57()104()296()357() 二、探究新知 1、仔细读课本P15的例4: (1)看图、读题目后我得到的信息是: 。(2)问题是。(3)要求这个问题,必须先求,列式为,不用计算出这个算式的准确得数,只要得数能与影院座位数441比较出大小就可以了,所以可以进行估算。 2、探究估算方法 (1)第一种估算:把两个数据看成和它们接近的整百数。 把223看成(),把239看成(), 说明223+239一定()400,但不能确定是否大于441。

(2)第二种估算:把两个数据看成和它们接近的几百几十数。 把223看成(),把239看成()。 因为:223 220 ,239 230 ,220+230=450 , 223+239一定()450 ,所以:坐()下。 (3)思考:哪种估算方法合理?为什么?你还有别的估算方法吗? (4)答: 3、知识归纳 用估算解决问题时,要根据两个数据的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单位, 有时应该把数据看成与它们接近的()数,再计算和比较;有时应该把数据看成与它们接近的()数,再计算和比较。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P15最下面一题。 2、完成教材P17第5题。 四、达标检测 1、填空。 525接近()258接近() 112接近()203接近() 2、在○里填上“>”、“<”或“=”。 308+425○800 744-351○400 148+577○700 568-226○350

课中习利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课中习利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1.如图,小红同学用仪器测量一棵大树AB的高度,在C处测得∠ADG 30,在E处测得∠AFG 60,CE8米,仪器高度CD 1.5米,求这棵树AB 的高度(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1.732). 2. 如图,在△ABC中,∠A=30°,∠B=45°,AC=3 2,求AB 的长, 习得:解直角三角形,常用的辅助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水渠边有一棵大木瓜树,树干DO(不计粗细)上有两个木瓜A、B(不计大小),树干垂直于地面,量得AB=2米,在水渠的对面与O处于同一水平面的C处测得木瓜A的仰角为45°、木瓜B的仰角为30°.求C处到树干DO的距离CO.(结果精确到1米)(参考数据:41 .1 2 , 73 .1 3≈ ≈) 第16题图D B A O C A G F E C D 3060 45° 30° C B A 第19题图

(第22题图) A P C B 36.9° 67.5° 4. (2013山东东营,22)如图某天上午9时,向阳号轮船位于A 处,观测到某港口城市P 位于轮船的北偏西67.5°,轮船以21海里/时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行驶,下午2时该船到达B 处,这时观测到城市P 位于该船的南偏西36.9°方向,求此 时轮船所处位置B 与城市P 的距离?(参考数据:sin36.9°≈35,tan36.9°≈3 4 , sin67.5°≈1213,tan67.5°≈12 5 ) 5. 中考几何题目的三角函数 (2011四川南充市,19)如图,点E 是矩形ABCD 中CD 边上一点,⊿BCE 沿BE 折叠为⊿BFE,点F 落在AD 上. (1)求证:⊿ABE ∽⊿DFE;(2)若sin ∠DFE= 31 ,求tan ∠EBC 的值. F E D C B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