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鸟的天堂精研精备课教案
鸟的天堂教案(多篇)

鸟的天堂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章:鸟的天堂概述1.1 教学目标1. 了解“鸟的天堂”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鸟类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3. 认识保护鸟类和生态环境的意义。
1.2 教学内容1. 鸟的天堂的定义与分类。
2. 鸟类的主要特征。
3. 鸟类的生态习性。
4. 保护鸟类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鸟的天堂的概念、鸟类特征及习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保护鸟类和生态环境的实例。
1.4 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鸟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一幅鸟类的生活习图。
第二章:鸟类的特征2.1 教学目标1. 掌握鸟类的外部特征。
2. 了解鸟类的内部结构。
3. 认识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2 教学内容1. 鸟类的外部特征:羽毛、喙、腿等。
2. 鸟类的内部结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
3.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求偶、繁殖、孵化等。
2.3 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鸟类的外部特征。
2. 图片展示法:展示鸟类内部结构示意图。
3. 视频播放法:播放鸟类生殖和发育过程的视频。
2.4 教学评估2.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鸟类内部结构对其生活的影响。
第三章:鸟类的生态习性3.1 教学目标1. 了解鸟类的栖息环境。
2. 掌握鸟类的食物来源。
3. 认识鸟类的行为特点。
3.2 教学内容1. 鸟类的栖息环境:森林、湿地、草原等。
2. 鸟类的食物来源:昆虫、果实、小型动物等。
3. 鸟类的行为特点:迁徙、繁殖、防御等。
3.3 教学方法1. 现场考察法:带领学生参观鸟类栖息地。
2. 食物链分析法:分析鸟类在食物链中的位置。
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鸟类的生活场景。
3.4 教学评估2.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鸟类行为特点对其生存的影响。
第四章:保护鸟类和生态环境4.1 教学目标1. 了解鸟类面临的威胁。
2. 掌握保护鸟类的方法。
3. 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4.2 教学内容1. 鸟类面临的威胁:栖息地破坏、非法捕猎等。
鸟的天堂教案(多篇)

鸟的天堂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章:鸟的天堂简介1.1 教学目标了解“鸟的天堂”的概念和意义。
掌握鸟类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了解鸟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2 教学内容鸟的定义和特征鸟类的分类和习性鸟类的重要性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鸟的定义、特征和分类。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鸟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观察法:观察鸟类的外貌和行为特征。
第二章:鸟类的外貌和分类2.1 教学目标掌握鸟类的外貌特征。
了解鸟类的分类和特点。
2.2 教学内容鸟类的体型、羽毛、喙等外貌特征。
鸟类的分类和代表物种。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鸟类的外貌特征和分类。
图片展示法:展示不同鸟类的外貌特征和分类。
第三章:鸟类的生态习性3.1 教学目标了解鸟类的生态习性。
掌握鸟类的生活方式和习性特点。
3.2 教学内容鸟类的食物来源和生活习性。
鸟类的繁殖行为和迁徙习性。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鸟类的食物来源、繁殖行为和迁徙习性。
观察法:观察鸟类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
第四章:鸟类的重要性4.1 教学目标了解鸟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认识到保护鸟类的重要性。
4.2 教学内容鸟类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作用。
鸟类保护的意义和方法。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鸟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保护意义。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保护鸟类的方法和措施。
第五章:鸟类观察和保护活动5.1 教学目标掌握鸟类观察的基本方法。
了解鸟类保护的活动和措施。
5.2 教学内容鸟类观察的工具和技巧。
鸟类保护的活动和方法。
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鸟类观察的工具和技巧。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鸟类观察和保护活动。
第六章:鸟类的适应能力6.1 教学目标理解鸟类如何适应各种环境。
学习鸟类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存策略。
6.2 教学内容鸟类适应环境的方式,如形态、行为和生理特征。
鸟类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技巧。
6.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鸟类适应环境的不同方式。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鸟类如何适应特定环境的案例。
第七章:鸟类的交流与协作7.1 教学目标掌握鸟类交流的方式和意义。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活动教案(精选7篇)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活动教案(精选7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活动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鸟的天堂教学设计活动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鸟的天堂教学设计活动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
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留恋、目不暇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手段:自制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设计意图:从巴金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过程:一、谈话。
1、什么是天堂?(指名回答)2、板书“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二、按照要求读书。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
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
2、谈自己读的感受。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互相交流。
四、简介*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巴金*是1933年作者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鸟的天堂”后写下来的。
“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2、那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
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学习生字1、指名读词读字。
2、指导书写难写的字。
3、抄写生字词语。
《鸟的天堂》的优秀教案设计

《鸟的天堂》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学生能够了解作者通过描绘鸟的天堂展现出的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描绘的鸟类特点和生存环境。
2.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实物等,增强对鸟类生活习性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 学生学会尊重生命,关爱动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难点:1.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描绘的鸟类特点和生存环境。
2. 学生能够理解作者通过描绘鸟的天堂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资源,为学生创造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思维能力。
四、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相关资料,如图片、音频、视频等。
2. 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 准备课堂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与鸟类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鸟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教师辅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组内互相提问,巩固记忆。
4. 分析课文内容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描绘的鸟类特点和生存环境。
学生合作探讨,分享自己的观点。
5. 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者通过描绘鸟的天堂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保护环境、关爱动物的意识。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鸟类特点、生存环境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鸟的天堂》优秀教案(精选6篇)

《鸟的天堂》优秀教案《鸟的天堂》优秀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鸟的天堂》优秀教案(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鸟的天堂》优秀教案1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锻炼品词析句的能力,鼓励用读书声演绎对文本的感悟,飞扬他们的想象力,培养说话的兴趣,说得大方,说得精彩,说得有个性;2、通过巧设情境,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呈现斑斓的图片、生动的动画、活灵活现的录象,让学生多感官、多角度地充分感悟,学得“实”、练得“活”;3、课文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向学生展现了这自然天成的神奇景观。
引导学生在学会欣赏美,感受美的同时,更能体悟出美好事物的背后还需要人们的爱护,才能永远维持这份美好。
教学重点以学生为主体,引领他们品析词句,体会情感,感悟课文,读出情趣,说出妙想,鼓励个性化发言。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文本感悟的基础上,放飞想象,激发个性思维,大胆、大方、有组织、有条理地说出在这“天堂”中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像中的景观。
教学流程一、信息酝情1、屏幕出示信息,吸引注意:“嗒、嗒、嗒、嗒……”在铿锵有力的打字声伴随下,信息内容极富节奏地逐字出现:“在广东省新会市天马村里有一座小岛,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到那儿旅游。
(学生自发地、轻声地、有节奏地跟读信息)2、引发思考:看了这条信息,有什么感兴趣要问的?设计分析:独特巧妙的信息导入法,让学生在课伊始便为鸟的天堂的魅力所震慑,既激活兴趣,又撩拨了求知欲,巧妙而不着痕迹。
3、引入课题:连巴金爷爷听说了,也到那一看。
哇!果然,好一个教师惊喜地指向黑板上的课题(学生一起说出:鸟的天堂)!好一个——(教师声音悠扬拉长,学生再一次充满感情地说出:鸟的天堂)!设计分析:契机引入课题,并指导朗读课题,通过教师语气的层层递进,充分激起学生的情感。
二、理文铺情1、层层剥笋、梳理文脉:①巴金爷爷重点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学生讲述,教师归纳并板书:榕鸟②找出写榕树的段落,想一想作者又重点介绍了榕树什么特点?学生讲述,教师归纳并板书:大茂盛2、感悟“生命力”,引入重点段落教学:这么庞大、这么茂盛的榕树,一切都显示了它旺盛的(生命力)!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感受榕树那旺盛的生命力吧!设计分析:通过找两个“重点”引导学生简单而又清晰地梳理文脉,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单刀直入跃入重点段落。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鸟的天堂教学设计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鸟的天堂教学设计教案(篇1)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为什么被称为“鸟的天堂”2、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鸟的天堂》二、出示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为什么被称为“鸟的天堂”2、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思考:作者和他的朋友去了鸟的天堂几次?第一次见到了什么景象?为什么两次所见所闻会不一样?(时间:5分钟)1、生自由读2、指名反馈3、指名分段4、师生共议四、第二次先学后教默读课文2——4段,思考: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小鸟是怎样在这个天堂里生活的?用笔勾画出相关句子。
(时间:3分钟)1、生默读2、指名反馈3、出示相应语句4、这些语句突出了大榕树的什么特点?属于啥态描写?5、指名反馈(大而美的特点是静态描写)6、齐读这两句话。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指名读5——8段,思考:哪些语句写了群鸟欢闹的情景?用笔画出来。
(时间:3分钟)1、指名读2、指名反馈3、师出示相应句子(我们继续拍掌……)4、这些语句属于啥态描写?(指名反馈:动态)5、齐读这两句话。
六、第四次先学后教再写品读课文中动态、静态描写得语句。
想一想:动静结合突出景物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时间:2分钟)1、生自由读2、指名反馈3、师:动静结合给事物增添了情趣,让人感受到一种蓬勃向上的活力。
七、拓展:为什么说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呢?一、当堂训练你能说说《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是怎样前后照应的吗?在习作中你也这样用过吗?二、板书设计鸟的天堂(按游览的顺序)《鸟的天堂》大榕树(静态)喜爱许多鸟(动态)赞美鸟的天堂教学设计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鸟的天堂教案4篇 部编版《鸟的天堂》教案

鸟的天堂教案4篇部编版《鸟的天堂》教案下面是收集的鸟的天堂教案4篇部编版《鸟的天堂》教案,以供参考。
鸟的天堂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梢暇恋”新词“留恋不禁展示颤动南国应接不暇”。
2.训练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1.回答文中设计的问题,勾划重点词句。
2.同位讨论、小组交流、理解重点句。
3.观察投影片上的图,发挥想象,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4.质疑问难。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1.检查预习情况,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二)整体感知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色?(三)过程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①读准字音:“颤”chàn“应接不暇”中“应”读yìng“一簇”中“簇”读cù“隙”读xì②理解词语: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不由自主地。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指我国的南部。
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2)用“______”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来读一读、细体会。
(3)自由读课文,质疑问难。
2.揭题,学生自悟:(1)板书课题。
“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样理解?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2)默读全文思考: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
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
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鸟的天堂》教案(精选3篇)

《鸟的天堂》教案《鸟的天堂》教案(精选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鸟的天堂》教案(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鸟的天堂》教案1【认知目标】1、学会本课17个生字及新词,掌握一个多音字参(shēn)。
2、能用富饶和宝贵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三自然段。
【能力目标】1、通过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把重点词句串连起来归纳段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培养学生具有概括段的主要内容的初步能力。
2、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加强学生大胆质疑和语言表达能的训练。
【情目感标】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在读中品词品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教学方法:启发式。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交流讨论。
课前准备:1、(学生)查课前搜集与西沙群岛有关的图片与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风光片、图片及视频资料(视频资料包括:海水、海底、海滩、海鸟的视频),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目标: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并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
二、教学重点: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词语。
教学方法:谈话法。
学习方法:自读自悟、交流讨论。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
(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3 鸟的天堂课型精读课主备人王海智审批人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对榕树的赞美,对小鸟的喜爱。
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群鸟欢腾的自由生活。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1、体会课文描写景物的方法。
2、感受大榕树硕大无比而又充满生机的美丽,以及群鸟欢腾的自由生活。
学习方法引导法指导朗读法情境朗读法评价方案1、针对目标1字词的学习,课堂上通过教师检查读词、读文的方式进行了解和重点指导,要求读准词语读音、听写“缝隙、照耀”等词语。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课文,使100%的学生能够找出文中的优美句子并积累下来。
2、针对目标2的教学第一课时解决正确、流利的目标。
通过指名读生词、长句使95%的学生达到读得正确、通顺、流利。
在此基础上找出优美句子并背诵下来。
3、针对目标3,第二课时在深入读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自出、指名反复朗读,读悟结合、同学评价、教师点拨评价的方法,使95%以上的学生能够领悟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4、针对目标4,通过课堂观察、学生朗读交流、教师点拨,使80%的学生能够揣摩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1、有关“鸟的天堂”文字、图片资料多媒体2、有关榕树的资料、图片、作者的资料。
教学预设第一课时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1.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鸟栖息的地方,鸟的乐园、有很多鸟……发挥学生想象。
)2.这个鸟的天堂在哪儿?你知道吗?(一棵大榕树)3.介绍资料:这棵大榕树在哪儿?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4.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看一看那棵独特的大榕树。
二、自由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1.指名读文,读准字音。
投影出示练习: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波浪(bō pō)缝隙(xī xì) 一簇簇(cù shù乐曲(yuè lè兴奋(xīng xìng) 应接不暇(yīng yìng)2.自学生字,掌握字形。
重点指导:梢:形声字,与“稍、捎”区分。
暇:左边是“日”,注意与“瑕”区分。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借助工具书解决。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陆续:前前后后,时断时续。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留恋:舍不得离开。
不可计数:没有办法来计算,形容数量很多。
应接不暇:形容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暇:空间。
文中指鸟太多,看不过来。
(达成目标1)三、理清文章的脉络1.默读课文,思考: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2.汇报交流。
学生甲: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的是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
学生乙:课文5—9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情景,10—13自然段写的是第二次经过时所见到的情景。
3.理清课文的脉络。
(1)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写的。
可以分为几个部分?(2)学生汇报:课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4)作者和朋友划船出去游玩。
(5—9)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10—13)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14)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四、分小组合作读课文第二课时一、整体感知1.导入:请同学们先听一段乐曲,听后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播放《百鸟朝凤》录音带。
鸟很多,鸟的天堂——板书。
)2.这节课,我们就和巴金爷爷一起去广东新会县天马河上一个被人们称作“鸟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巴金爷爷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第一次看到的是(学生接:大榕树),第二次看到的是(学生接:鸟)3.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快速阅读课文,体会一下榕树给你什么感受?鸟儿又给你什么感受?(榕树——大、茂盛;鸟——多、欢快)二、重点感悟体会榕树的奇特美和群鸟纷飞时的壮观景象。
(一)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部分,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体会后放出声音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用朗读的形式加以汇报。
(二)汇报交流。
(达成目标1)大榕树:1.大学生甲: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1)汇报读,其他同学听读:哪儿读得好?为什么?你听出了什么?从哪儿听出来的?(从不可计数体会出枝干数目很多,说明树很大。
)(2)重点体会“真”字。
两个“真”有什么不同呢?听老师读,体会一下。
出示投影本来的,实际的真清楚,明白确确实实学生体会出:第一个“真”意思是本来的,实际的。
第二个“真”指的是确确实实。
应读出惊叹的语气。
学生乙: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3)重点体会“又”字。
指树根很多。
出示图片:谁来指一指哪些是气根?(体会根上生枝,枝上又生根,独木成林的景观。
)学生丙: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
(4)体会“卧”字。
(树占地面积大。
)(5)这株大榕树占地面积有多大呢?谁查找到了这方面的资料?(学生答:一万多平方米。
)(6)课下大家丈量了操场和教室的面积,大家计算一下:合几个操场?几个教室?(结合具体情况请学生作答。
)(7)经过换算,你有什么感受?(简直太大了。
)2.茂盛。
指名读句,谈体会。
学生甲: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不留一点缝隙,说明树叶多。
)(1)重点体会“堆”。
请同学们演示,说明叶多而密。
学生乙:地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2)重点体会“颤动”。
(3)同学演示,体现微微地动态。
(从中我们体会到榕树的生命力非常茂盛。
)学生丙:从对大榕树特点的描述中,我们看出作者不禁在内心深处发出感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3.看录像:榕树的大与茂盛。
4.请学生反复朗读这部分内容,突出重点词句,体会榕树的特点,在读中表达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受。
5.请学生画板画,体现榕树大而茂盛的特点。
鸟1.播放课件录相:“群鸟纷飞”的场面。
使学生形象地感受这部分的动态美的描写。
2.导语,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
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尽情地感受这部分所描绘的美。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重点语句中能够体会出这里的鸟儿多?4.学生汇报。
学生甲: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
两个“到处”说明鸟很多。
学生乙: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
我们体会了“应接不暇”。
应接不暇的意思就是说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起来。
在课文里是说鸟太多了,眼睛看不过来了。
学生丙: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有的……有的……有的,说明鸟的姿态很多,种类也很多。
学生丁: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我们从中体会到鸟儿很欢快,快乐地叫着。
5.教师借机指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那么,请大家想象一下,树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鸟呢?(学生发散想象。
)6.看到这么一棵奇特的榕树,领略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学生齐读(投影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7.教师追问:(1)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有引号,而第二个则没有。
)(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吗?(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这棵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真真正正鸟的天堂。
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过着幸福的生活。
)8.再读课文这一部分,体会热闹欢快的场面。
(达成目标2)三、了解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1.什么原因使这棵大榕树成为了“鸟的天堂”呢?2.学生根据查找的课外资料或其它知识加以介绍分析。
3.小结:榕树的枝繁叶茂为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食物、水分,当地的居民爱鸟、护鸟,同时鸟的粪便成为榕树生长的有机养料。
使这棵榕树长得愈加的繁茂。
四、总结全文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
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
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作业设置假如你是一只鸟,你想对大榕树说些什么?写一写。
板书设计远大榕树枝、干、叶、根静态(大、美)鸟的天堂近小鸟到处…到处…动态(热闹)反思与感受(注:表格大小要依据实际内容做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