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植物景观配置设计的要点

合集下载

居住区植物搭配中灌木和花卉的运用

居住区植物搭配中灌木和花卉的运用

图3:落叶灌木不适宜用作大面积地被收边
图4:火棘有密刺,不易种植在易于触碰的位置
四、实景分析(入口、宅间、入户、道路、中庭、亲水绿地等) 1、入口景观区
入口景观是居住 小区景观的形象展 示。花卉的运用在 入口区比较典型, 通常层次单一,用 于丰富植物景观和 增强情境体验。
图1、2:入口logo墙前面大面积粉色花卉配置,视线开敞,情境浪漫自然
图1、2:离人较近的组团利用花卉色带形 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共鸣,灌木和 草本搭配形成对后面区域的视线遮挡
图4:采用的统 一的花卉收边, 自成一景,空 间开敞,局部 利用灌木多层 次搭配形成障 景
4、入户绿化
入户的处理,一般较为自然和精致。在 植物选择上,一般会选择有芳香、或色叶等 观赏性植物,配合低矮花灌及灌木球,或者 精致的草本与花卉组合,来营造出私密,温 馨的空间氛围。
植物选取
以总体规划和基地条件为依据。 乔灌地被合理搭配,注意色彩、形态、季相的变化。 以乡土植物为主,适当引进外来物种,尽量避免生物入侵。 注意植物景观的多样性。
1. 活动区
开敞空间——视野开阔 ,选取低于人视平线的低矮灌木和花卉。 半开敞空间——局部用低矮灌木进行围合,合理搭配花卉等地被植物。
图3、4、5:入口结合高差种植的整形灌木和花卉,简洁大气
2、宅间绿化
规划设计中通常采用宅间小路、活动场所与绿 地相结合的布局方式。植物设计需注意植物配 置的厚度和层次感。通常采用多层次的组团式 配置程序丰富的空间形式,注重季相和色彩搭 配。
图1:多层次灌木和花卉配置,软化建筑 棱角,疏密有致
图2:结合地势高差和置石,散置的大灌木球和花卉做点 景,色彩丰富,自然、精致
红叶石楠球

浅谈居住区景观绿化中的植物配置设计

浅谈居住区景观绿化中的植物配置设计

浅谈居住区景观绿化中的植物配置设计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加快,居住区的景观绿化已经成为了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居住区景观绿化中,植物配置设计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植物不仅可以美化环境,提升居住区的整体品质,还能够改善空气质量,增加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如何合理、科学地进行植物配置设计,成为了居住区景观绿化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植物配置设计的意义、原则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植物配置设计的意义1. 美化环境。

植物作为自然界的艺术品,能够为居住区增添绿意、营造浪漫、宁静的活动环境,使得居住区成为一个舒适宜人的生活空间。

2. 调节气候。

植物具有良好的遮荫和保水作用,能够降低居住区的温度,改善炎热的气候,提高居民的生活舒适度。

3. 改善空气质量。

植物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害气体和灰尘,并释放出氧气,有利于改善居住区的空气质量,净化空气。

4. 增加生态效应。

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设计,可以打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环境,为居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增加居住区的生态魅力。

植物配置设计在居住区景观绿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居住区的整体环境和居民生活品质有着深远的影响。

1. 生态适应性原则。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光照条件的植物种类,以保证植物的生长良好,减少植物死亡率,提高景观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2. 多样性原则。

在植物配置设计中,应当注重多样性,选择不同季节开花、不同高度的植物,使得整个景观更加多姿多彩,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3. 安全性原则。

避免选择对人体有害、易引发过敏的植物,对于有刺、有毒的植物要避免使用,以确保居住区的居民安全。

4. 美学性原则。

植物配置设计要能够符合居住区整体风格和环境,要与建筑、园林景观相协调,形成和谐美观的景观整体。

5. 实用性原则。

根据植物的功能特点,合理配置绿化植物,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比如选择适合攀爬的藤本,提供遮荫,选择芳香植物增加空气清新度。

植物配置设计的原则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生态适应性、多样性、安全性、美学性和实用性等多个方面的因素,才能够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试行稿)-绿化种植景观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试行稿)-绿化种植景观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试行稿)-绿化种植景观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试行稿)-绿化种植景观4.1 居住区公共绿地设置居住区公共绿地设置根据居住区不同的规划组织结构类型,设置相应的中心公共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居住区级)、小游园(小区级)和组团绿地(组团级),以及儿童游戏场和其他的块状、带状公共绿地等。

并应符合下表规定。

(表内“设置内容”可根据具体条件选用)居住区各级中心公共绿地设置规定中心绿地名称居住区公园花木草坪,花坛水面,凉亭雕塑,园内布局应有小卖茶座,老幼设施,停车场地明确的功能划和铺装地面等分设置内容要求最小规格最大服务半径(ha) (m) 1.0 800~1000 园内布局应有花木草坪,花坛水面,雕塑,儿小游乐园一定的功能规童设施和铺装地面等划组团绿地花木草坪,桌椅,简单儿童设施等可灵活布置 0.4 400~500 0.04 注:①居住区公共绿地至少有一边与相应级别的道路相邻。

②应满足有不少于1/3的绿地面积在标准日照阴影范围之外。

③块状、带状公共绿地同时应满足宽度不小于8米,面积不少于400平方米的要求。

④参见《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4.2 公共绿地指标公共绿地指标应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分别达到:组团级不少于0.5m2/人;小区(含组团)不少于1m2/人;居住区(含小区或组团)不少于1.5m2/人。

4.3 绿地率新区建设应≥30%;旧区改造宜≥25%;种植成活率≥98%。

4.4 院落组团绿地院落组团绿地设置规定封闭型绿地南侧多层楼L≥1.5(L2) L≥30(m) S1≥800() 南侧多层楼L≥1.5(L2)L≥50(m) S1≥1200() 开放型绿地南侧多层楼L≥1.5(L2) L≥30(m) S1≥800() 南侧多层楼L≥1.5(L2) L≥50(m) S1≥1200() 1S2≥1000() S2≥1200() S2≥1000() S2≥1200() 其中:L-南北两楼正面间距(m);L2-当地住宅的标准日照间距(m);S1-北侧为多层楼的组团绿地面积(�O);S2-北侧为高层楼的组团绿地面积(�O)。

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原则与要点

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原则与要点

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原则与要点摘要:住宅小区园林景观的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生态为本”的原则,根据建筑的风格、功能需求、周边环境等状况进行设计,才能更好与大自然生态景观融合。

本文主要对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及要点进行分析,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住宅小区;园林设计;原则1.景观规划在居住区规划中的作用目前居住区的居住空间不是很大,所以人们更注重空间环境设计的实用性。

各种空间都有不同的功能。

活动空间是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场所。

静态空间是人们户外交流、观看和休息的空间。

它通常与各级绿地结合使用。

有的可以在庭院或群体绿地的绿化中进行一些人工园林的绿化建设,形成人们交流活动、休闲和观赏的中心区域。

园林绿化特别注重室外空间的层次划分和空间序列的完整性。

注重环境设计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使整个居住区的空间序列更加完整,这也是人性化设计贯穿始终的重要关键。

绿色居住区应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生态化”的原则,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居住区的绿色景观生态系统成为由自然植物、微生物、动物和环境因子组成的有机整体,体现环境的多样性和景观的多样性。

社区外设置区域的过渡或广场绿地已成为社区内外绿地的过渡和延续。

作为居民放松和放松的场所,还需要形成一道绿色屏障,净化和美化社区环境,使文化景观和户外活动空间在其中得以体现,使生态环境、人文公共行为、视觉景观形象等多方面相辅相成。

2居住区景观设计原则2.1注重人性化原则居住区景观设计要人性化。

一切都要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以人的规模为基础,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追求优雅、轻松、安全的风格。

目前,一些社区常有水池,水池应成为具有观赏价值的景观,可在浅水池底部铺设卵石,形成天然护岸。

在没有水的情况下,游泳池也可以用作轮滑场或舞池,发挥其明显的优势。

2.2遵循“天人合一”的原则首先,以植物学、景观生态学、社会学、美学等学科为基础,遵循生态学原理,对那些陌生的自然景观要素有了新的认识。

包括:地形、植物、动物等,注重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人的发展为原则,形成人、动物、植物的有机整体,体现生物多样性。

园林植物配置及造景设计要点分析

园林植物配置及造景设计要点分析

园林植物配置及造景设计要点分析摘要:为进一步提升景观设计的质量和水平,文章就植物配置和景观设计的重点和重点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就如何进行合理的规划和优化,以期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园林设计;植物配置;造景设计一、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和造景设计的必要性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迅速,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因此,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

在现代社会,园林植物绿化是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在园林植物中,高大的树木与灌木、花卉的巧妙搭配,既可以改善景观,又能满足人们对观赏、休闲娱乐、植物科普的需要。

另外,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大气中的CO2,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城市的环境。

(一)改善生态环境通过植物来改善环境,净化空气,保护环境,使人类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得到改善。

此外,在园林设计中,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各种植物进行配置,强调其生态特征和景观效果;提高园林绿化的绿色、环保性、艺术性和舒适性,达到防火、防震、防水土流失的效果。

作为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湿地公园对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具有很大的作用。

(二)满足人们观赏需求园林的设计不但可以抚慰人的心灵,而且可以使人在欣赏自然和艺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大自然的魅力。

比如,在园林的规划中,植物的精心布置,可以使人在欣赏园林的同时,获得心灵的愉悦;给人以足够的视觉乐趣。

在花园中,人们可以暂时抛开烦恼,远离都市的喧闹,陶冶情操,舒缓身心。

(三)弘扬传统文化园林设计是一种既能满足特定审美要求的艺术形式,又能有效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设计思想和文化符号,从而为人民营造出富有中国特色和中国传统韵味的园林景观。

运用现代设计方法和传统文化,对植物、树木进行艺术化的修剪,赋予其一定的文化意蕴和审美意义,既可以深化园林的文化内涵,又可以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四)陶冶身心情操在生活中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搭配、造景,既可以让人感觉到周围的环境与植物的和谐,也可以让人忘记那些机械化、程序化的生活,给这座城市带来一种生机,让人与大自然的联系更加紧密,从而逐步改善生活品质。

景观设计中,如何做出“高大上”的植物配置

景观设计中,如何做出“高大上”的植物配置

景观设计中,如何做出“高大上”的植物配置植物设计与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也是非常体现景观专业能力的重要方面。

想要完成优秀的植物配置及植物设计,不仅需要对于各类植物的属性、习性有较强的了解,同时需要对植物色彩、植物群落与高低搭配、植物质感搭配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在一些注重生态的项目中,还需要对植物的生态习性及作用有所了解。

今天的内容,我们会结合大量的优秀景观配置案例,进行植物配置的说明。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01 植物配置的学习建议植物配置和植物设计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植物的学习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对于不同种类植物的认知,一个是植物的搭配与植物配置。

1.1 植物认知学习:植物认知的学习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于园林植物的花卉、枝叶、树干形态的认知与了解;一方面是对于园林植物各方面习性的认知与了解。

植物形态的认知需要我们大量了解并观赏植物及优秀的植物设计案例,并在观赏过程中了解植物的特点与形态。

在植物形态认知的过程中,除了对植物的观赏之外,我们还需要了解各植物的名称与习性。

推荐各位同学可以下载:形色、花伴侣等植物认知app,通过app扫描观赏到的植物,即可了解植物的名称、习性等方面。

在我们平时的生活和游玩中,我们可以随时对形态与特色较为鲜明的植物进行扫描认知。

除了a*p的使用之外,想要较好的了解各种植物的书籍,风景园林或景观设计的同学一般在大二、大三期间会开设专门的园林植物课程,并会对一些典型的园林植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想要拥有良好的植物认知能力,除了《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等书籍的学习之外,建议可以参考《身边花草树木速查图鉴》等彩色版图书,对于植物的认知将会有更为清晰的直观了解。

《身边花草树木速查图鉴》1.2 植物配置与植物群落:植物配置与植物搭配是集中体现景观设计植物能力的方面,也是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不仅可以创造丰富多彩、高低起伏、富有趣味性的的形态与色彩特色,同时也可以提升场地的微气候、生态环境、生态系统及场地排水系统等。

园林景观设计——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

园林景观设计——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

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摘要】居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城市居民提供健康安全的生存环境、创造和谐的生活氛围,因此对居住区绿地的规划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从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及要求、设计的构思方法、设计程序及景观分区处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亲和性;人性化绿色生态居住区是以居住功能为主导、兼具部分生态旅游功能的高品质居住区,集居住休闲等功能于一体。

居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核心所在,也是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户外空间,不仅为居民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还能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场地。

对提高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1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原则和要求1.1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原则1.1.1在环境景观设计中的具体体现为:首先要了解住户的各种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第二,是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对人的尊重和理解,强调对人的关怀;第三,是体现在活动场地的分布、交往空间的设置、户外家具及景观小品的尺度等方面,使人们在交往、休闲、活动、赏景时更加舒适、便捷,使居住区环境更具亲和力。

1.1.2突出特色,体现文化景观的原则居住环境是其所在城市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创造城市的景观形象有重要作用。

另外,在居住区景观规划中重视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对于体现景观的地方文化标志特征,增加区域内居民的文化凝聚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1.1.3因地制宜,注重美观与实用的原则居住区的景观环境,应同时具备观赏性和实用性,使有限的绿地空间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

1.14绿化为主,生态优先的原则植树、种草是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手段,居住区绿化要重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及各品种组成的生态循环链效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来指导居住区的绿地景观规划设计,坚持以植树为主,因地制宜。

1.2居住区景观的规划设计要求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的目的是营造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存的、供人们休闲活动的居住环境。

浅谈居住小区入口空间植物景观设计

浅谈居住小区入口空间植物景观设计

浅谈居住小区入口空间植物景观设计哈尔滨地区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在植物种类季相变化上都有很大的欠缺。

当前我国针对哈尔滨地区居住区入口空间绿化建设的研究内容还不多,为了更好地建设哈尔滨地区居住区入口空间的绿地,我进行了以下的研究,希望能对哈尔滨地区的居住区入口空间的植物景观的配置理论和实践提供一些指导性建议。

标签:居住区;入口;空间植物;景观设计1.居住区的概述居住区是人们日常生活、居住、游息,具有一定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并集中布置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绿地道路以及其他各种工程设施,为城市街道或自然界限所包围的相对独立地区。

居住区植物配置按形式分为规则式和自由式,配置组合基本有如下几种:1.1孤植:突出树木的个体美,可以成为开阔空间的主景。

一般选择粗壮高达。

体型优美,树冠较大的乔木。

1.2对植:突出树木的个体美,外形整齐美观,高矮大小基本一致。

以乔灌木为主,在轴线两侧对称种植。

1.3丛植:以多种植物组成的观赏主体,形成多层次的绿化结构。

主要目的是遮阳,有多株树冠茂密的植物组成,多由乔灌木组成。

1.4树群:以观赏树木组成,表现整体的树形美,产生起伏变化的背景效果,用来衬托前景或者建筑。

由数珠同类或者异类混合种植,树群的长宽比例不超过3:1,长度不超过60米1.5草坪:分为观赏草坪、游栖草坪、运动草坪、交通安全草坪等等。

居住區的入口空间类型主要有居住区入口的空间、住宅单元入口空间、组团入口空间。

2.国内外居住区植物景观研究的现状2.1国内居住区植物景观的研究现状:环境的好坏,已成为观念日渐改变的人们对居住区质量评价的非常重要的标准,也成为房产开发商关注的焦点。

我国居住环境绿化还存在一些问题:居住建设未能“因地制宜”;过分强调草坪绿化;居住环境绿地利用率低;绿化设计缺乏特色;绿化养护资金不足。

特别的,徐绍民在其硕士论文《寒地城市居住区环境绿化设计》中概述了寒地城市居住区环境绿化存在的问题:对绿化重视不够,不合理硬质景观挤占绿地现象严重;居住小区环境呈公园化倾向,观赏性小品过多;部分环境小品粗制滥造,与周围景观不协调;一些小区绿化,植物种植过于简单,树种单调;一些小区环境设施实用性较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住区植物景观配置设计的要点
城市居住区人群规模不断壮大,居住区植物景观配置设计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在配置设计时应当依据住宅区的本身定位,当地的文化特色、该城市的历史文脉,本土的树木花卉;注重生态、崇尚自然;以人为本,追求品质;讲求文化,寻求个性;因地制宜地创造出新型的、舒适的人居空间环境,从而达到人与物的对话、情与景的交融。

1、平面设计要有造型
这主要是针对居住区的地面空间,对植物的设计一定要有造型。

没有造型,绿地和树木往往显得过于单调和呆板。

造型可以是规则的几个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或者是圆形,也可以是不规则的形状,以增加小区的美感,给居民以视觉上的享受。

2、季节更替有变化
在植物景观配置设计中,也要考虑各种植物随着季节变化的特点,也就是在选择植物的时候,要合时宜。

植物的季相变化也是一种韵律,我们称之为季相韵律,因此在植物配置时要考虑植物的季相变化,使植物四季皆有景,四季景不同。

3、相邻色彩有差异
一般来讲,红色代表热情,蓝色代表忧郁,从美学上来讲,不同的色彩搭配会给人不同的感受。

在植物配置设计中,要选定一种主色调,比如绿色,然后为了使得绿色不显得太单调,要搭配其它的颜色,如红色,黄色等,这样既能给人美感,也能调节人的心情。

4、注意空间层次的布局
对于居住区来说,空间层次布局尤其重要,要突破牢笼的压抑,因此,公共空间的设计受到了很大重视。

要营造建筑与公共空间的层次感,可以选择低矮的灌木种植成整齐的绿色围墙,以此来软化周围混凝土带来的封闭隔离感。

在绿色围墙与公共空间中较为宽阔的地方,可以种植大面积草坪作为整个公共空间的背景色,并在这大面积的绿色草坪上点缀一些有特色的建筑小品,这些建筑小品错落有致地搭配,会使得层次感大大加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