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的文献综述

国际贸易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的文献综述
国际贸易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的文献综述

国际贸易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的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主要从我国在经济全球化成为国际贸易趋势的前提下,对粮食安全的政策以及国际贸易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利和弊、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从研究分析的结果看出国际贸易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广度和深度逐渐增强。

【关键词】粮食安全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

一、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的粮食安全现状

我国是人口大国,农业大国,粮食供给主要源自国内粮食生产,因此国家对粮食方面的政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不可忽视。熊熠、王伟(2011)认为长期以来,我国粮食对外贸易一直是自给为主,进口作为补充。即以储备粮为基础,以进口为调控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政府是以考虑国内市场为主的,达到国内产销平衡。

(一)自给率现状

王龙飞、吕嘉林(2009)认为从2005年开始,中国在wto谈判中争取到的农业保护的过渡期基本结束,进入“后过渡期”时代。他们指出:我国自2004年开始,我国粮食已经净进出口出现大幅增长,到2008年已经达到2881万吨,自给率仍然保持在94%以上。黄季焜、杨军、仇焕广(2012)指出我国目前的粮食安全状况基本上得到保障,已突破95%自给率的国家既定目标。

(二)政策现状

贾建华、贾蕾(2009)指出我国国务院办公室发表的《中国粮食问题》白皮书阐述了中国粮食安全以及贸易的基本政策,该书强调

最新食品安全国内外文献综述

国内外文献综述 食品安全是一个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问题,它涉及到资源配置与环境保护、需求的满足与社会福利的改善以及社会稳定等方面,也是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不同时期由于食品安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不同,研究的侧重点也不相同。本章通过对食品安全相关文献的回顾与比较,以掌握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脉络。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食品安全问题的提出 食品安全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国外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侧重食品数量安全(food Sedcurity)到侧重食品质量安全的转变过程。197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等机构举行的世界粮食会议上,将食品安全定义为:所有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获得维持健康的生存所必需的足够食物。1983年,FAO前总干事爱德华·萨乌马将食品安全最终目标解释为确保所有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他们所需要的基本食品。这一概念主要强调了一国的食品供给数量能否满足人口的基本需要,并且更关注社会弱势人群(如穷人、妇女和儿童等)的食品可获得性,以避免和减少饥荒和营养不良现象的发生,因而与缓解和消除贫困问题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题为《品安全在卫生和发展中的作用》的文件中,把“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作为同意语,定义为:“生产、加工、储存、分配和制作食品过程中确保食品安全可靠,有益于健康并且适合人消费的种种必要条件和措施”。1996年,WHO在《加强国家级食品安全性计划指南》中,对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这两个概念进行了区别,其中食品安全被解释为“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食品卫生则指“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合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 食品安全规制主体 食品安全规制的主体主要有规制机构、企业、用户(消费者)和非政府机构。针对消费者在食品安全规制中的作用,不同学者有不同观点: May Aung(2004)在研究中表明,所有国家必须考虑消费者利益,使消费者能够参加培训、决策以及国家食品安全系统的发展、调整和实施活动; AndrewFearne,JulieA.Caswell和Spence Henson(2007)的研究表明:根据各国食品安全形势、食品行业特征、消费者消费行为模式的不同,各国对食品行业的规制模式也有很大差异。Geoffrey podger(2005)的研究表明世界各国大致形成了两种食品安全规制机构设立模式,即以美国为代表的多部门共同负责的模式和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代表的由一个独立部门进行统一管理的模式。 食品安全规制方法 对于食品安全规制方法,RichardA. Merrin和JeffreyK. Francer(1999)认为食品安全规制除依靠市场主体建立在维护自身利益基础上的自律来规范外,更要依靠政府超经济的强制力量来规范。在食品安全的政府规制上,发达国家都建立了适合本国,且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与农产品质量规制体系:横向规制体系以各种法律法规健全、组织执行机构配套、政府和企业逐步建立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的预防性控制体系为特征;纵向实施“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规制。

关于博弈论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博弈论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张伟征(109987) 摘要:随着博弈论的盛行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博弈论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的研究 也越越多,研究方向也有所不同。本文将国来内关于博弈论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的研究 大致分为四类:在国际贸易标准制定中的应用、在外贸谈判中的应用、在出口贸易中的 应用、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环境下的应用。 关键词:国际贸易;博弈论;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通俗地讲,博弈论是一种“游戏理论”。其准确的定义是:一些个人、团队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中各自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随着博弈论的盛行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国内关于博弈论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研究方向也有所不同。 一、博弈论在国际贸易标准制定中的应用 董琴(2007)通过论述在国际贸易标准制定中的博弈现象、以及贸易各方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如何进行博弈、其中重点分析了在贸易标准制定中存在的先行者优势现象,首次利用西方经济学的先行者优势观点来分析在贸易标准制定中谁先制定谁获益的现象。最后得出结论,技术标准竞争成为国际贸易竞争中越来越重要的手段之一,只有当我们正确认识技术标准,认清在现行经济条件下技术标准的发展趋势和它的特点,即先行者优势,并掌握在技术标准制定过程中如何进行博弈,立足国情,面向国际市场,创新和建设我们自己的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标准体系,我们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处于有利地位,才有力量和发达国家一较高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在标准领域中我们被动挨打的境地,国家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二、博弈论在外贸谈判中的应用 毅冰(2012)通过论述3个供应商在外贸中的报价博弈的案例,结果出现了另一个“囚徒困境”,即很多时候明明大家面前都有一个好的方案,但由于处于博弈中,往往就只能做出相对坏的结果。他建议供应商在懂得和理解博弈论的基础上,学会如何跳出这个囚笼,以求在谈判和竞争中寻求新的突破口和增长点,可以运用“附加值”的方式,努力体现和发挥自己的长处,做差异化,弥补短板,

国际经济与贸易文献综述

国际经济与贸易文献综述 1、《WTO与中国对外贸易》 作者:王平、钱雪峰 内容:是从WTO 与中国外贸这一角度出发, 系统完整地阐述了WTO 与中国外贸发展的关系, 首先系统阐述了WTO 的产生极其规则;然后深刻分析了在中国加入WTO 这一新的历史背景下, 中国外贸存在的问题、所面临的发展机遇及挑战, 指出中国外贸只有摆脱传统条件下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性”, 及时进行政策和战略调整, 更多地参与国际分工和经济贸易对话,才能在新的约束条件下获得健康发展。 2、《当代世界经济与中国对外贸易研究》 作者:顾卫平 内容:在第一篇中首先分析当代世界经济形势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变数与来自国内外各方面的挑战;然后具体分析了美日欧三大经济体与中国经济的战略性关系;并全面分析了石油经济、跨国公司、国际恐怖主义与世界经济及中国经济的关系。在第二篇中,首先讨论中国成为贸易大国之后, 如何成为贸易强国,并真正成为WTO 中负责任、有影响力的贸易强国;然后着重讨论分析和展望了发展中的中美贸易,指出中美未来经贸关系的基本共同点是互利与合作, 以务实态度逐步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不仅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而且对世界和平与发展, 也是一种重要的保证 3、《外贸依存度国际比较与中国外贸的结构性风险分析》 作者:傅钧文 内容:通过比较中国与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及印度、韩国、墨西哥等主要发展中国家的名义外贸依存度和对各自前三位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出口依存度,分析指出中国外贸的结构性问题主要有:第一,贸易伙伴集中;第二,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集中;第三,加工贸易产品出口集中;第四,某些关键设备和零部件进口依存度大;第五,石油以及其他资源的进口更趋集中。并指出这种结构性问题带来的风险,最后,提出应对这种风险的对策:第一,要高度重视中国的能源和资源战略;第二,放宽对外投资的渠道,通过产业的海外转移来减轻贸易摩擦的压力;第三,对旨在加工贸易的直接投资应趋利避害;第四,重视降低对特定贸易伙伴和特定进出口商品的依存度,推进市场多元化;第五,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外贸发展;第六,增强企业对于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第七,鼓励企业在出口中培育自身品牌第八,增加 农民收入,扩大内需;第九,与周边国家保持良好的关系等等。 4、《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作者:陈柳钦、张谊浩 内容:在回顾古典经济学的传统贸易理论、现代经济学的新贸易理论和战略贸易理论以及新经济地理 学等理论中关于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和汇总了国内关于中国出口带动经济增长假设的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利用了granger,sims,geweke和hsiao等非因果检验方法,对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进一步考察了多变量因果性检验模型的扩展和检验。最后结论是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包括进口和出口)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反馈关系;中国的经济增长对对外贸易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在引入外资、政府开支、劳动力投入和能源消耗多种变量后,外贸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双向因果联系反而有所加强。 5、《中国的贸易流量与出口潜力:引力模型的实证》 作者:盛斌、廖明忠 内容:就是试图运用引力模型来解释双边贸易流量问题,并尝试着从总量和产业两个层次上测算中国对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出口潜力,尤其是制造品的出口潜力;进而分

文献综述范文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基于地域文化的上海城市公园休闲空间 设计研究——以徐家汇公园为例 学院: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旅游管理 姓名:王玉__ 学号:090760211 指导教师:潘文焰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十一日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休闲时间明显增加,这对原有城市公共空间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国面临的人们闲暇的需求与设施的供给矛盾日益突出,游憩场地的数量不足和休闲空间质量不高比较明显。如何在有限的城市公园范围内创造出与需求相适应、高质量的城市休闲空间环境是景观设计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城市公园是城市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承载城市文化、文明的重要场所。城市公园作为一种具有长久生命力的文化载体,是表达地域文化的重要场所。在现在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植根于地域文化的公园设计概念是十分必要。“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植根于城市文化的沃土中,公园才可能具有“此区别于彼”的独特面貌;只有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城市景观才会有生命力。但是面对全球化的冲击,一些城市公园盲目追求“现代化”、“国际化”,相继出现了一批缺乏本国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公园。地域文化特色的缺失使城市公园失去了持久的生命力。 关键词:城市公园,地域文化,休闲,公共空间,设计表达

城市公园的研究及现状 1.1.城市公园的研究及现状 1.1国外的相关研究 公园规划的内容早已包含在了最早的现代城市规划之中,最早的公园规划案例要数英国利物浦的博肯海德公园和法国的奥斯曼改造计划。从那时起,人们已经认识到城市公园有着改善城市卫生、健康环境、美化城市、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地产升值等多个方面的作用。随着城市规划理论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人”休闲权益,而关于城市公园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20世纪70、80年代,西方研究公园与休闲、公园设计的代表人物——阿尔伯特J·拉特利奇出版了一系列有关公园与休闲和公园设计方面的著作,其中《大众行为和公园设计》一书在1990年被翻译成中文,对我国公园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该书从行为学的角度,认为人的行为习惯是城市公园设计中最核心的要素,并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评价标准、观察与调查方法以及规划程序。 此外,Alexander Adrew von Kursell、Sassan Seyed Kalal、Anne Farrell Peterson、Dana H.Taplin等人也从不同角度出发,通过一系列的案例,研究了城市公园再造的因素、政治和社会机制对城市公园分布和城市景观塑造的影响、城市公园的景观价值、公园在城市和社区生活中的角色、不同阶层居民对公园的使用要求、公园在设计过程中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等。对于城市公园的上述研究,使用的研究方法多为问卷调查、访谈法、现场观察等。 1.2国内的相关研究 我国关于城市公园的研究出现在1979年以后,研究的内容包括城市公园发展、功能分析、景观设计、规划设计、生态研究、休闲游憩行为研究、公园容量研究等多个方面。国内关于城市公园的研究方法与国外类似,也多采用案例分析法,国内研究城市公园的学者们大都从研究单个或多个公园入手,进而总结出普遍经验。总结国外研究经验并因地制宜运用到国内城市公园中也是学者们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目前针对公园系统的研究主要有:石金莲等(2005)运用POE(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的研究方法,以北京玉渊潭公园为研究对象,得到了POE评价分析

国际贸易理论综述

国际贸易理论综述 贸易经济2班苗淑恺国际经济学是在人类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是人们对跨国经济活动不断总结的成果,是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国家的产生和剩余产品的存在,就产生了国际贸易。对于国际贸易纯理论的研究,包括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以市场的完全竞争﹑生产要素在国际间不能流动为前提,在排除政府和其他人为干预以及货币因素的情况下,研究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贸易利益的分配﹑贸易格局的确定,以及贸易模式安排等问题,其基本内容是纯理论探讨,理论的机轴应该说是静态比较利益和动态比较利益,以及它的发展。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以规模经济的存在,尤其是以市场不完全竞争为条件,考察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而国际贸易的当代理论则以市场的不完全竞争﹑以规模经济的存在为出发点,考虑到科技进步对于国际贸易的影响与作用,从新要素对于国际贸易的作用﹑从需求的特点以及规模收益等方面对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和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进行了讨论,同时也研究了国际贸易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作用与影响。 重商主义是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时期的,属于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资产阶级的最早的经济思想,代表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它产生于15世纪,盛行于16世纪和17世纪上半叶,从17世纪下半叶开始变日渐衰落。重商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其对外贸易学说也相应地分为早期重商主义学说和晚期重商主义学说。早期的重商主义从16世纪到17世纪,晚期则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在英国是约翰?海尔斯和威廉?斯塔福德,在他们的主要著作《英吉利王国公共福利对话集》述说了保持和增加英国货币,积累货币财富的积

粮食储备文献综述

粮食储备文献综述 粮食储备的定义国际上公认的是FAO(联合国世界世界粮农组织)给出的定义:即在新的作物年度开始时,可以从上一年度收获的作物中得到(包括进口)的粮食库存量,因而也称作“结转储备量”。结转储备量由周转储备和后备储备两部分构成。周转储备是保证从产地或从进口地平稳顺利、连续不断地供应并周转到加工厂,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中的储备。所以一般而言,周转储备是流通领域的商业性粮食存量的最低规模,它表现为一般商业库存、在售粮食和在途粮食以及在加工粮食。后备储备是一个国家除去周转储备和完全用于战略目标的储备以外的全部粮食储备,它主要表现为政府储备,此外还包括生产者储备和消费者储备,这里的生产者储备就是农户粮食储备。实际上,农户储备既具有后备性的安全储备性质,也具有商业性的周转储备性质,建立这样的储备是农户自主决策的结果,在客观上可以起到稳定粮食供给和确保农户自身粮食安全的效果。 关于农户储备的变化方面:刘立峰(2006.2)认为,“粮改”以来,我国农户粮食储备行为已经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农户家庭储备量普遍下降,以及有越来越多的农户的粮食需求要依赖市场供给,这两个现象尤其在粮食主销区表现得更为明显。农户粮食储备行为的这些变化,会给国家粮食安全目标的实现带来更大挑战。政府要关注农户粮食储备行为的变化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以采取适当有效的措施来增强我国的粮食安全。主要措施包括:国家制定的粮食安全战略,要充分考虑农户粮食储备下降的可能的影响,同时要发挥国家专项储备的作用,以专储的吞吐来抵消农户储备下降对市场的冲击。 1关于粮食储备的作用:建立中长期粮食供求总量平衡机制和市场预警机制。具体就是稳定价格、备荒救灾、应付突发事件和开展国际贸易。关于粮食安全的问题,既包括粮食的供给问题,也包括流通的问题。同时还包括粮食价格的稳定。但是最主要的目标是粮食安全,但是作为价格支持和和稳定生产者收入日益成为粮食储备的主要目标,后果在于过度平抑粮价波动,季节性差价过低,导致周转储备无利可图,粮食商业储备减少用于自身的周转的粮食库存,导致政府作为不但要承担后备储备的全部责任而且背上沉重的财政负担。 2关于国家粮食储备规模方面,要综合考虑国内粮食供求状况,政府的财政支付能力,国际粮食市场状况、储备需求和储备供给能力及其他的粮食市场调节手段。部分专家认为中央储备规模过大,根据有关资料粮食安全储备大约是粮食消费总量的18%,缓冲储备占5%,周转储备占13%。超过了我国实际需要,地方储备规模不到位。 3关于粮食储备库的区域分布问题。合理布局粮食储备库的分布,适当向主销区倾斜。储备粮承储库点布局和储备粮资源布局。规模小,仓储设施落后。 4关于粮食市场流通的问题:2004年我国全面放开粮食收购的市场,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和市场主体多元化。粮食的流通对于实现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所以了除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之外,但是粮食综合流通体系建设也是必不可少,包括市场体系建设、物流体系建设。主体的建设农业合作社、粮食经营商、市场经纪人,其次是粮食市场交易中心,包括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产销区粮食利益分配的问题,缺乏购销协作,中央政府应该成立粮食风险基金分配。中央和地方关于粮食权利与责任的划分。粮食流通信息化建设滞后,形成条块分割,同时信息建设不对称,缺乏直接面对粮农的信息服务。科技支撑不足。在当前粮食供求进入紧平衡的形式下,充实、加强完善粮食流通体系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白美清2011,12)5关于粮食市场的调控手段问题。储备粮对于市场的调控责任是两个方面:一是对于粮食市场价格波动的调控,二是对于粮食市场危机情况的调控。包括储备粮的动态管理机制和市场调控的动力系统和组成。 6关于粮食储备的体系问题:完善中央和省两级粮食调节制度。中心城市为主的省市

国际贸易理论文献综述

国际贸易理论文献综述 摘要: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和新国际贸易理论两个主要阶段。新国际贸易理论随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而兴起, 它不断将新的经济学概念引入国际贸易研究领域, 从纵深角度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新兴古典贸易理论 一、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古典经济学时期,对国际贸易的解释居于主导地位的理论是斯密的绝对优势和李嘉图外生技术比较优势学。亚当斯密认为,各国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形成国际分工,使两个国家生产相同产品时存在生产成本差距,各国按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国际分工开展国际贸易。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在容纳了斯密的绝对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认为,任何商品的价值都取决于它的劳动成本,由于产品在两国市场上的相对价格是不同的,只要两个国家生产同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不一样,那么这两个国家之间就存在着贸易的可能性。 1933年俄林在他出版的《地区间贸易和国家贸易》书中吸收了他的老师赫克歇尔的观点,建立了要素禀赋理论。该理论认为各个国家的要素禀赋不同引起供给能力不同,进而引起生产率的差异,也就是说,影响商品成本高低的是生产资源的相对丰裕度,如果一国某种资源的供给相对比较充足,其价格就会相对比较低,因而生产时要大量使用这种资源的商品的成本就会比较低。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对国际贸易格局的预测是:各国出口那些密集使用它们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那些密集使用它们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这样,根据要素禀赋理论,贸易应该在资源差异最大的那些国家之间发生,如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发生。而且这一理论的分析是建立在一般均衡分析的基础上的。至此,传统比较优势理论最终形成了。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一般来说有两个核心:即比较成本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由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优势来自于技术和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赫克歇尔一俄林的要素禀赋学说则认为相互依赖的多种生产要素的差异即资源相 对丰裕度是比较优势的源泉,因此要素禀赋学说是对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相对比较优势理论的深化和发展。传统贸易理论此后的半世纪一直在国际贸易理论中占绝对统治地位。 二、传统贸易理论遭到的挑战与新贸易理论的萌芽 传统贸易理论遭遇来自实践的挑战有三个方面: 一是里昂惕夫之谜。1953年,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根据赫一俄贸易理论,用他所创立的投人产出分析方法,对美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进行了验证,结果却得出了与要素禀赋理论完全相反的证的结果却正好与此相反,美国出口的商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的则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之后结论,从而引起了轰动。按照要素禀赋理论,美国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实际验证的结果正好与此相反,美国出口的商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的则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之后,西方方经济学界掀起了狂热的解释浪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二是比较优势陷阱。随着国际贸易深化,人们发现,以比较优势理论作指导,执行比较优势战略的发展中国家出现了贸易条件恶化和贫困化的现象,以此诞

国际贸易理论综述

一、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国际贸易如此重要,对国际贸易的研究也就成为必然。最早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即在西方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对国际贸易的研究就已出现。当时的主要理论为重商主义。重商主义主要研究对外贸易怎样能够为一国带来财富,而所谓财富,则完全由金银货币来衡量。在他们看来,国内市场上的贸易是有一部分人支付货币给另一部分人,从而使一部分人获利,另一部分人受损。国内贸易的结果只是社会财富在国内不同集团之间的再分配,整个社会财富的总量并没有增加。而对外贸易可以使一国从国外获得金银货币从而使国家致富。因此,重商主义对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进行贸易,具体来说,怎样通过鼓励商品输出、限制商品进口以增加货币的流入从而增加社会财富。 对怎样能够做到多输出少进口,晚期的重商主义与早期的观点有所不同。早期重商主义强调绝对的贸易出超,主张控制商品进口和货币外流。晚期重商主义(16世纪下半期到17世纪末)则从长远的观点看,认为在一定时期内的外贸入超是允许的,只要最终的贸易结果能保证出超,保证货币最终流回国内就可以。但无论早期还是晚期,重商主义都主张限制进口,对贸易的研究是很有局限的。 18世纪末叶,重商主义的贸易观念受到古典经济学派的挑战,并被自由贸易的思想取代。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基本经济思想是“自由放任”,这一原则也被用于国际贸易理论。在其着名的《国富论》中,斯密从个人之间的交换推论到国家之间的交换。他认为,既然每个人只生产自己擅长生产的东西,然后用来交换别人擅长生产的东西比自己什么都生产合算,那么各国间的分工和交换也应该是同样合算的。因此,他认为无论出口还是进口,一国都能获得利益。古典经济学的另一名主要代表大卫.李嘉图(David Richardo)在《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一书中也对自由贸易的好处作了说明。 从古典经济学开始,对国际贸易的研究就不再局限于怎样进行贸易,而开始对贸易产生的原因与结果以及与之相应的政策进行分析。从古典的斯密、李嘉图,到20世纪的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Eli Heckscher)、俄林(Bertil Ohlin),到当代的里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巴格瓦蒂(Jagdish Bhagwati)、琼斯(Renold Jones)、克鲁格曼(Paul Krugman)等,许多经济学家从各种角度,在各个方面对国际贸易的理论与政策进行分析论证。方法越来越精细,手段越来越严密,国际贸易理论成为经济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并得到不断发展。 二、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框架 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其基础是微观经济学。可以说,国际贸易理论是开放条件下的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范围不仅包括商品和服务的国际流动,也包括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和技术知识的国际传递。生产要素和技术知识一方面作为某种特殊商品有其本身的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作为要素投入对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起着重要

国际贸易专业文献综述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文献综述 题目桥头堡建设视域下滇泰经贸 合作的发展研究 姓名黄杰 学号094140410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系 专业国际经济贸易 指导教师(职称/学历)杨旺舟(博士) 2013 年03 月14 日

桥头堡建设视域下滇泰经贸合作的发展研究综述 一、前言 云南省与泰国之间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期间开展经济贸易以来,双方在进出口贸易、直接投资、旅游以及工程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和广泛的合作,目前已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尤其是中国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后,云南省和泰国经济贸易往来更加频繁了,这有效的加快了云南省和泰国经济贸易的发展。但滇泰贸易和相互投资在整个中泰贸易和相互投资中所占的比重还很小,云南的区位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目前尽管泰国的经济困难影响了滇泰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但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机遇,有利于滇泰经贸关系在今后几年取得的新突破。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建树。一是对云南省和泰国贸易的历史、现状、以及发展前景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二是通过实证数据分析说明中国云南省与泰国的经济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其问题的原因分析。三是在桥头堡建设背景下,就滇泰贸易存在的问题给出一些建设性的策略措施。 二、综述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深,世界经济又一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际贸易再次出现了飞速的增长。自从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格局日益完善,中国经济和世界各国经济的联系不断增强。1991年中国和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以来,中国—东盟双边贸易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框架背景下,中国和东盟的经贸往来变得更加的频繁,双边贸易额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东盟已经成为中国对外经济开放格局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泰国作为东盟第二大经济体,对中国和东盟其他国家和合作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可以说是中国和东盟经贸合作中最关键的部分。下面就查阅的文献资料作出综述。 在泰国中泰两国经贸关系研究是从1975年中泰建交才开始的,尽管起步较晚,但是30多年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泰国正大管理学院的院长颂朴?玛纳朗赏博士、泰国法政大学经济学院吴慧文博士、披隆?甲蒙腊军教授等就曾对中泰“经济关系”、“中泰投资合作关系”、“政治外交关系”、“文化、政治视角”等进行了研究。主要的内容就是对中泰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特征进行总结,然后分析两国经贸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再找出如何进一步深入发展泰中经贸关系的对策和途径。这类研究主要是仅仅是对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某一个阶段进行研究,提出的对策往往比较空洞,放之四海之内皆准。 在中国,中泰经贸合作关系最早进入人们的视野也是在1975年两国正式建交以后。近几年,中泰经贸合作关系的越来越得到国内的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及深入研究。有关我国专家学者对中泰经贸合作关系的研究重要是从以下几个阶段:阶段一:研究中泰自1975年建交以来的经贸合作关系,两国在建交后经贸合作的变化。这一时期中国国内对于中泰经贸合作关系的研究,还停留在少数学者的对中泰两国经济环境变化对中泰经贸关系发展的影响方面,并没用对中泰两国正式建交以来两国经贸合作关系进行阶段性的整理、分类、总结。如翁琳(1980)在一九七九年的泰国经济和一九七九年泰国财政危机中提到的中泰两国的经贸

中外文学比较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360docs.net/doc/4114809578.html, 中外文学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外文学比较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论外国文学研究与中外文学比较的关系. 《安康学院学报》.2014年6期.朱云. [2].19492000中外文学比较史. 《江苏社会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7年6期. [8].湖南外国文学研究三十五年.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6期.吴正锋. [9].苏曼殊的比较文学研究及其特点.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5年4期.袁荻涌. [10].中外文学作品比较中的"文化"问题. 《海外英语(上)》.2015年8期.邱佳. 二、中外文学比较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梦想在泥泞中放飞:自由·自觉·自卑·自毁——老舍与曹禺比较研究. 作者:王俊虎.中国现当代文学兰州大学2008(学位年度) [2].中外网络文学比较分析.被引次数:11 作者:张雨.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陕西师范大学2006(学位年度) [3]“撒种在荆棘”——中国现代文学与基督教文化关系研究. 作者:杨世海.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湖南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 [4].中小学语文中外同题材文本比较教学研究.被引次数:2 作者:李军飒.学科教学(语文)河南大学2011(学位年度) [5].中外“小城”文学的审美特征及叙事模式初探.被引次数:1 作者:王骁勇.中国现当代文学兰州大学2009(学位年度) [6]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和80年代小说研究.被引次数:2 作者:方贤绪.中国现当代文学苏州大学2003(学位年度)

关于耕地质量保护的文献综述

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当前我国耕地保护质量研究综述 姓名: 张朕 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 土地资源管理 班级: 土管102 学号: 20210224 指导教师: 王群职称:副教授 2013年6 月13日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当前我国耕地保护质量研究综述 指导教师:王群 作者:张朕 摘要:耕地是土地的精华,耕地保护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在耕地高强度开发和耕地数量日趋减少的背景下,如何保护耕地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无论后备耕地资源丰富与否,国家和政府均应把保护耕地质量作为缓解耕地供需矛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基于这样一种态势,本文对耕地质量保护现状进行论述,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期望对更好的保护耕地质量有所裨益。 关键词:耕地保护;质量;存在问题;综述 Present Research Summarization on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Protection in China Zhang Zhen Wang Qun Abstract:The essence of the land is cultivated land.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is a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society. China is a country ,more people and less land.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high strength development of cultivated land which keeps decreasing,how to protect the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is of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Whether reserved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are rich or not, therefore, countries and governments should regard the protecting the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as the fundamental measures to eas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cultivated land and realizing the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a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cultivated land, and puts forward some practical and feasible countermeasure, expecting to protect the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well. Key words: protection of cultivated land;quality ;existing problems;ways of protection 引言 耕地保护不仅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直接牵扯到子孙后代的生存。对耕地保护的重要性、迫切性,可以说在中国上下已经形成共识。从社会和经济角度来看,耕地保护强调的是耕地质量的保护和提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必须严格按照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要求,做到本地耕地总量只能增加,并努力保护和提高耕地质量。”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无论在思想意识上,还是实际运作中,当前对耕地质量动态平衡的认识和做法与中央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从今年来报刊上论及耕地质量的文章尚不及耕地数量的文章的十分之一就可见一斑。因此,亟待全面认识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及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完整、准确地理解和贯彻《通知》精神,保护和提高耕地质量,确保我国农业持续高效地发展。 1

国贸专业文献综述

大学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文献综述 姓名周心怡学号31005021 上课时间周三晚上 引言 本文献综述的目的主要是对大学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研究的情况与成果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发现有创新空间的领域。文中所用到的文献资料主要来自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和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当前,国内学术界对大学本科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目标定位、市场需求分析、培养要求、现状问题分析以及培养建设方面,其中在目标定位、市场需求分析方面,学术界分歧较小,而在培养要求、现状问题分析、培养对策方面,学术界有大体上一个方向,但在具体观点与措施上仍有不少不同之处。 一、培养目标 孙瑞华(2007)从社会需求现实角度指出[1],目标在于培养适应全球化的、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国贸专业人才,必须突对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及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塑造同时具有思想性、知识性、应用性和创造性等特征的高素质人才。 答百洋(2008)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角度指出[2],作为典型的应用型专业,其培养目标定位是实用性、应用性人才,即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外贸领域内将其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具体运用到进出口贸易的实践中去,培养特点是侧重于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张裕晨(2011)从国贸专业人才就业角度指出[3],培养目标定位在将学生培养成为不但具有具备工作能力、学习能力、就业创业能力,而且能向更高层次学历发展的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国贸专业人才。 二、需求现状 何龙斌(2008)从当前国际贸易人才需求特点角度指出[4],国贸专业中复合型人才更受欢,企业对学生外语能力要求更高,且目益看重专业技能与经验,要求业基础能力范畴扩大,分别是沟通表达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也进一步提高。

文献综述写作基本要求与范例教学内容

文献综述写作基本要求与范例 1.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 第一,综合性。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时期同一课题的所有主要研究成果的综合概括。因此,要尽可能把所有重要的研究成果搜集到手,并作认真的加工、整理和分析,使各种派别的观点清楚明晰,不要遗漏重要的派别和观点。 第二,描述性。文献综述在对各种派别的观点作介绍时,应该保持这些观点的“原味”,这就要求对被介绍的观点作客观性的描述。因此,撰写文献综述,首先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转述各派别的重要观点;同时,在归纳各种观点时要抓住要点,表述时应简明扼要。 第三,评价性。文献综述不能囿于介绍研究成果,传递学术信息,还要对各种成果进行恰当而中肯的评价,并表明作者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文献综述重点在于“述”,要点在于“评”。由于评价的倾向性,通过文献综述,就会引导出对课题今后发展动向或趋势的说明。 2.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奶牛养殖文献综述

关于发展奶牛养殖厂的文献综述 为了能够很好的完成毕业论文,使我所要写的关于在家乡建立奶牛养殖厂的策划书能够内容充实,我在学校图书馆阅读了一些关于奶牛养殖的书籍,使我对奶牛养殖和奶牛习性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样有利于我更好的完成毕业论文。下面,就几个概念进行介绍:青贮饲料,指将含水率为65%-75%的青绿饲料经切碎后,在密闭缺氧的条件下,通过厌氧乳酸菌的发酵作用,抑制各种杂菌的繁殖,而得到的一种粗饲料。青贮饲料气味酸香、柔软多汁、适口性好、营养丰富、利于长期保存,是家畜优良饲料来源,主要用于喂养反刍动物。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今一般乳制品的消费已经和粮食、蔬菜等生活必须品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营养学界看来,牛奶有着无可替代的营养,是最好的补钙食品。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到2010 年,我国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将超过1. 1 亿人,缺钙将成为普遍存在的国民健康问题,这应该是乳制品刚性需求的保证。因此乳制品的消费会不断扩大。 刘玉满、李胜利在其著作《中国奶业经济研究报告(2009)》中讲到:奶业属于食物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以及改善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奶业的产业链长,其生产经营活动贯穿于国民经济的一、二、三产业,因此,发展奶业对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大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均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奶牛是食草动物,从增加食物产量的作用看,它是非常重要的。在反刍家畜中产奶量是最高的,和其他动物比,还节省粮食,这对粮食不足的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从营养的角度看,奶牛的氨基酸含量是所有产品之冠,同时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有八种之多,营养成分是最高的。奶产品中的胆固醇含量比较其他产品也是最少。从产粪肥量来看,日产奶20-50千克的奶牛每天耻辱的氮、磷中大约有69%-66%的氮和69%-60%的磷是由粪尿中排泄的,说明奶牛的粪肥不仅量多质也好,施肥于耕地,增加粮食产量的作用较大。目前,我国奶业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在巨大市场需求拉动和政府政策的推动作用下,奶业有望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 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后,国内乳品市场格局发生剧烈变动,与常温奶(超高温 灭菌奶) 销售下降形成强烈对比,各地鲜奶销售呈现上升势头。今年一季度新希望乳业销售同比上升26.5% ,济南佳宝乳业销售增长30%,福建长富乳业销售增长60%,城市乳业表现出强劲的反弹。城市鲜奶销售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在三聚氰胺

国际贸易参考文献范文.doc

国际贸易参考文献范文 导语: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的国际贸易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国际贸易参考文献范文一:[1]张晓京,张玉喜,赵丽丽,张路蓬. 货币危机理论和汇率理论:发散与交融[J].经济研究导刊.2013(05) [2]唐斌. 资本理论的脉络及延展[D].复旦大学2013 [3]杨宏. 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视域下我国老龄消费市场开发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 [4]梁茵. 构建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5]黄雯. 人和自然关系的探讨:从马克思到当代[D].福建师范大学2011 [6]李翀. 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J].学术研究.2013(01) [7]黄先禄. 人民币汇率改革路径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2(22) [8]陈雨露,侯杰. 汇率决定理论的新近发展:[J].当代经济科学.2005(05) [9]齐行黎,孙伯良,张志海. 从均衡实际汇率理论看我国汇率制度建设[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3) [10]罗红兰. 谈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J].山西财税.2005(04) [11]沈国兵. 马克思主义汇率理论与西方经济学汇率理论比

较研究[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1(05) [12]黄先禄. 汇率理论发展与实践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 [13]许罕多. 新汇率理论[D].吉林大学2006 [14]朱宗友.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 [D].河南大学2010 [15]贾轶.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及运用研究 [D].河南大学2010 [16]谢振东. 关于交易者心理预期对汇率影响的量化问题探索[D].中共中央党校2010 [17]叶莉,林瑞凤. 汇率决定的资产组合平衡模型的理论探讨[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0(03) [18]赵文胜,张屹山. 货币政策冲击与人民币汇率动态[J].金融研究.2012(08) [19]赵斌. 漫谈从马克思主义的汇率观到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2(06) 国际贸易参考文献范文二:[1]徐盈之,郭进. 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家碳排放责任比较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01) [2]赵兴国,潘玉君,王爽,姚辉,崔文芳. 云南省耕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及其动态预测--基于“国家公顷”的生态足迹新方法[J].资源科学.2011(03) [3]任力,黄崇杰. 中国对外贸易与碳排放--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J].经济学家.2011(03) [4]刘华军,闫庆悦. 贸易开放、FDI与中国CO2排放[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03)

中外文化差异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360docs.net/doc/4114809578.html, 中外文化差异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外文化差异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中外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 《统计与管理》.2015年7期.刘卓瑛.郑平坪. [2].中外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中国商贸》.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1年36期. 陈刚.翟树芳. [3].旅游外语教学中渗透中外文化差异述论. 《旅游论坛》.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2年3期.唐小翠. [4].中外文化差异探讨:谈当前跨文化交际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前沿》.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2年9期.尹华东. [5].中外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职业》.2011年35期.王海建. [6].小议中外文化差异. 《商》.2013年1期.和兰花. [7].工作满意度中的中外文化差异. 《汕头大学学报 《前沿》.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5年11期. [9].浅谈中外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都市家教(下半月)》.2015年1期.金琳. [10].中外文化差异与国际商务礼仪. 《北方文学(下旬刊)》.2014年10期.刘鑫. 二、中外文化差异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跨国经营中融合中外文化差异的跨文化管理. 作者:李静.企业管理北京化工大学2009(学位年度) [2].浙江民营企业国际贸易文化差异及其对策研究.被引次数:1 作者:孙卫芳.企业管理浙江师范大学2007(学位年度)

https://www.360docs.net/doc/4114809578.html, [3].基于语言经济学理论对上海世博中国展馆简介汉译英的研究.被引次数:3 作者:韩佳彤.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大连海事大学2011(学位年度) [4].中外体育礼仪的比较研究.被引次数:1 作者:谢小兰.体育人文社会学湖南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 [5].非语言交际与外语教学.被引次数:1 作者:马宏伟.英语语言文学山东大学2001(学位年度) [6].中外英语硕士毕业论文中使用元语篇手段的对比研究.被引次数:3 作者:封齐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南京师范大学2008(学位年度) [7].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策略探讨.被引次数:15 作者:丁宗林.外国文学华中师范大学2010(学位年度) [8].分析提高留学英国的中国硕士研究生学术经验的决定性因素. 作者:张俐.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山西财经大学2015(学位年度) [9]在华日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以丰田汽车(中国)为例. 作者:李阳.劳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2011(学位年度) [10].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浅析美剧《老友记》中幽默字幕的翻译. 作者:刘畅立.英语语言文学湖南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 三、中外文化差异论文专著参考文献 [1]中外文化差异探讨:谈当前跨文化交际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韩宁,20112011年北京服装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年教研论文报告会 [2]中外动漫作品的文化差异和共鸣点分析. 王瑜,2012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第七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 [3]弥合差异,避免误解浅谈对外传播中文文本的写作. 韩清月,2011全国第二届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 [4]“Red”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方法. 白阳明,2008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 [5]新疆石油企业哈萨斯坦跨国经营中跨文化管理浅析. 李军,2008第二届中外技术交流史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