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压力研究

合集下载

中国女性的家庭压力

中国女性的家庭压力

中国女性的家庭压力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家庭价值观念较为强烈的国家,而其中的女性尤其处于家庭压力之下。

在中国社会中,女性通常被期望承担家庭的责任和角色,这给她们带来了许多压力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女性在家庭中所面临的压力及其原因,并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途径。

一、婚姻和子女的压力对于中国女性来说,婚姻和子女是社会上普遍期待的阶段,而且婚姻与孩子是被视为女性成功与幸福的标志。

因此,许多中国女性在到达一定年龄后,周围的压力越来越大,被迫结婚和生育。

一方面,来自家庭和亲戚的催婚压力让女性感到焦虑和无助;另一方面,社会舆论敦促女性要成为“完美的妻子”和“好妈妈”,这也给女性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和生活压力。

二、职业和家庭的平衡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男性负责赚钱养家,而女性则负责家庭的照顾和养育子女。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女性开始追求自己的事业并追求独立,这使她们在职业和家庭之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冲突。

许多女性发现很难找到平衡点,既要在事业上有所突破,又要照顾好家庭和孩子。

这常常导致她们感到分身乏术、精力不集中,产生心理压力和身体疲劳。

三、家庭责任和期望的压力在中国家庭中,女性通常承担着照顾父母、丈夫和孩子等多重责任。

传统的家庭观念强调女性应该是顾家和孝敬父母的典范,这使得许多女性感到沉重的责任和强大的压力。

无论她们在职场上取得多大的成就,只要她们不能达到在家庭中的期望,她们就很难取得真正的满足和认同。

四、解决家庭压力的途径尽管中国女性面临许多家庭压力,但也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她们减轻压力并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首先,女性应该学会与家人和亲友进行沟通,明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与家人和亲友开诚布公地交流,可使她们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女性的人生选择。

其次,政府和社会也应采取措施来支持女性的职业发展和家庭责任的平衡。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更多的育儿假期和家庭支持服务,给予女性更多的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空间。

同时,企业和社会也应该积极营造一个宽容和理解女性家庭角色的环境,减少对女性的歧视和压力。

中学生压力研究报告

中学生压力研究报告

中学生压力研究报告引言近年来,中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中学生的压力来源和应对策略,本研究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和分析。

本报告旨在总结调查结果,并为教育界和家长提供一些针对中学生压力的建议。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有500名中学生参与。

问卷包括了个人信息、压力来源、压力程度以及应对策略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了以下的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压力来源调查数据显示,中学生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 学业压力:超过80%的中学生认为学业是他们最大的压力来源,包括考试压力、作业负担以及竞争压力等。

2. 家庭压力:约50%的中学生表示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压力,主要表现为父母对学习成绩的期望和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

3. 社交压力:近60%的中学生认为社交压力是他们的压力来源,包括与同学的关系、人际交往的困境、人际关系的冲突等。

4. 自我要求:约40%的中学生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这种自我要求往往导致他们承受更多的压力。

压力程度在压力程度方面,调查数据显示:1. 60%的中学生认为他们的压力程度较高,其中有10%的中学生表示非常高。

2. 20%的中学生认为他们的压力程度适中,既不过高也不过低。

3. 只有约20%的中学生认为他们的压力程度较低。

这说明大部分中学生都面临着相当程度的压力,且有一部分中学生的压力程度较高。

应对策略在应对压力方面,调查数据显示:1. 过半数的中学生采用积极应对策略,包括寻求帮助、调整自己的心态、合理安排时间等。

2. 约40%的中学生采取消极应对策略,比如逃避问题、放任自己、自我压力释放等。

3. 只有个别中学生没有明确的应对策略。

这说明中学生在应对压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一部分中学生能够通过积极的策略来应对压力,但也有一部分中学生陷入了消极的应对方式中。

结论与建议基于以上的研究结果,我得出以下结论并提出一些建议:1. 学校应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教育,提供更多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有效应对压力。

婚姻中的家庭生活压力管理

婚姻中的家庭生活压力管理

婚姻中的家庭生活压力管理婚姻生活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一段重要阶段,而其中所带来的家庭生活压力也是不可避免的。

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减轻婚姻中的家庭生活压力,对于维系夫妻关系的稳定和幸福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婚姻中的家庭生活压力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一、了解家庭生活压力的来源首先,夫妻双方需要深入了解家庭生活压力的来源,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和管理。

家庭生活压力可能来自工作压力、经济压力、子女教育压力、家务分工不均等各个方面。

夫妻双方要坦诚地沟通,共同分析家庭生活中的压力来源,并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沟通和理解沟通和理解是夫妻之间解决家庭生活压力的关键。

夫妻双方要充分倾听对方的声音,理解和尊重对方的感受。

通过积极的沟通,可以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和争吵。

同时,夫妻双方要互相支持和鼓励,共同面对家庭生活中的困难。

三、合理分工在家庭生活中,合理的分工是减轻压力的一种重要方式。

夫妻双方应该根据各自的特长和兴趣,制定合理的家务分工计划。

在分工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对方的意见和需求,以确保分工的公平。

合理的分工不仅可以减轻个人的负担,还能增进夫妻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四、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于管理家庭生活压力起着重要作用。

夫妻双方应该注重良好的饮食和睡眠习惯,适量参与体育运动,保持身体健康。

同时,学会放松和释放压力,例如通过阅读、旅行、听音乐等方式来减轻生活压力。

通过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夫妻双方能够更好地面对家庭生活中的挑战。

五、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夫妻双方可以找到一些共同的兴趣爱好,以提高婚姻质量和减轻家庭生活压力。

例如,夫妻可以一起做运动、欣赏电影、读书等,并且互相支持和鼓励。

共同的兴趣爱好可以增进夫妻之间的情感联系,同时也可以转移注意力,减轻来自外界的压力。

六、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夫妻双方发现无法自行解决家庭生活压力带来的问题,可以寻求专业帮助。

婚姻咨询师或心理专家可以在夫妻之间进行中性调解,并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指导。

《家庭压力理论》课件

《家庭压力理论》课件

家庭压力的分类与评估
介绍家庭压力的分类方法和评估工具,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处理家庭压力。
研究家庭压力对家庭和谐、亲密关系、沟通方式和角色扮演的影响。
家庭压力理论的历史与来源
介绍家庭压力理论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相关的学术研究和学者。
斯柯菲尔德家庭压力模型介绍
详细解释斯柯菲尔德家庭压力模型,讨论其构成要素和应用领域。
家庭压力理论的应用范围与作用
探索家庭压力理论家庭压力理论》PPT课 件
家庭压力的定义
了解家庭压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深入研究家庭单位内部产生的各类压力因素。
家庭压力的来源
探究家庭压力的根源,包括经济困难、工作压力、亲子关系、婚姻问题等。
家庭压力对个人的影响
分析家庭压力对个人心理、身体和行为的影响,例如焦虑、抑郁和健康问题。
家庭压力对整个家庭的影响

当代年轻人的家庭压力:太年轻的生活担忧

当代年轻人的家庭压力:太年轻的生活担忧

当代年轻人面临着来自家庭、社会和个人等多重的压力。

在这些压力中,家庭压力是影响年轻人身心健康和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本文将探讨当代年轻人面临的家庭压力,分析其成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一、家庭压力的成因1. 经济压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庭的经济压力也越来越大。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往往需要长时间工作,无法陪伴孩子,加之生活费用的不断增加,会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进而影响到年轻人的成长和发展。

2. 家庭关系紧张:一些家庭存在着矛盾和冲突,父母之间的关系不融洽或者与子女的沟通不畅。

这些问题会导致家庭气氛紧张,进而影响到年轻人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成绩。

3. 成长环境差:一些家庭的成长环境较差,没有良好的教育资源和生活条件,这会给年轻人的成长带来一定的困难。

此外,一些家庭存在着家暴、虐待等问题,对年轻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

二、家庭压力对年轻人的影响1. 心理健康问题:家庭压力会影响到年轻人的心理健康,产生抑郁、焦虑等问题。

这些问题会影响到年轻人的学习和生活,进而影响到其未来的发展。

2. 学业成绩下降:家庭压力会影响到年轻人的学习成绩,使其无法集中注意力和投入精力,从而导致学业成绩下降。

3. 沉迷网络和游戏:一些年轻人在面对家庭压力时,会寻求逃避,在网络和游戏中寻找舒适和安慰。

这样做不仅会浪费大量时间,还会影响到其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

4. 社交问题:由于家庭压力影响到了年轻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可能会导致其与同龄人交往不畅,社交能力下降。

三、应对家庭压力的建议1. 沟通和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是缓解家庭压力的重要方式。

父母应该与子女进行积极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

同时,年轻人也应该理解父母的压力和付出,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决定。

2. 分担家庭责任:家庭中的家务事务和照顾老人等问题需要分摊到每个家庭成员身上。

年轻人应该承担自己应有的家庭责任,减轻家庭压力,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责任心和成熟度。

中国城市居民生活压力调研报告

中国城市居民生活压力调研报告

中国城市居民生活压力调研报告一、引言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生活压力也逐渐增加。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压力现状以及相关因素,我们进行了一项调研。

本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调研结果,为相关部门和个人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改善建议。

二、调研背景我们针对中国几个大中城市的居民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包括上海、北京、广州等地。

调研内容主要涵盖生活成本、工作压力、家庭压力、社交压力等方面。

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收集和整理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三、生活成本压力生活成本一直是城市居民普遍关注的问题。

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显示,房价、教育费用和医疗费用是居民最为关注的三大生活成本压力点。

高昂的房价使得许多居民买房无望,不得不选择租房,这增加了他们的经济负担。

教育和医疗方面的费用不断上涨,也给居民造成了一定的经济压力。

四、工作压力城市居民在工作中面临的压力主要包括工作强度、工作时间和职业前景等方面。

调研结果显示,居民普遍感受到了工作的压力。

长时间的工作和高强度的工作使得居民缺乏足够的休息和娱乐时间,对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此外,职业前景也是居民关心的问题,他们期望能够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工作环境。

五、家庭压力家庭是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压力对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根据我们的调研,居民普遍感受到了家庭压力。

经济收入不稳定、婚姻关系问题、子女教育压力等是家庭压力的主要来源。

由于经济压力,居民需要努力工作以维持家庭的生活,这可能导致夫妻关系的疏离和紧张。

与此同时,子女教育的重压也给家庭带来了困扰。

六、社交压力城市居民的社交压力主要来自于人际关系和社会角色的期待。

我们的调研结果显示,城市居民大多面临着来自亲友和同事的社交压力。

亲友间的比较和观念的差异往往导致居民感到压力和焦虑。

此外,社交媒体的兴起也为居民增加了社交压力,他们需要面对来自社交媒体的种种期待。

七、解决方案和改善建议针对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解决方案和改善建议:1. 加大经济领域的改革力度,降低生活成本,提高居民的购房能力;2. 加强教育和医疗领域的改革,合理控制教育和医疗费用,缓解居民经济压力;3. 制定更加人性化的工作政策,提倡工作休假和弹性工作制度,增加居民的工作生活平衡;4. 加强家庭关系的培养和维护,提倡夫妻间的沟通和互相支持,减轻家庭压力;5. 加强公共心理健康服务,提供心理咨询和帮助,帮助居民应对社交压力;6. 提倡科学合理的社交媒体使用,避免过度比较和过度依赖,减少社交压力。

家庭中的父母压力与亲子关系

家庭中的父母压力与亲子关系

家庭中的父母压力与亲子关系在现代社会中,家庭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单位,而父母则是家庭的核心成员。

然而,父母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本文将探讨家庭中的父母压力对亲子关系的影响,并提出一些缓解父母压力的方法。

一、父母的压力来源父母的压力来源于多个方面,其中之一是经济压力。

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生活成本不断上升,父母需要为子女提供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持,这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此外,父母还面临着工作压力。

他们需要努力工作以维持家庭的经济稳定。

长时间的工作可能导致他们缺乏陪伴子女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影响亲子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再者,社会期望也是父母压力的源头之一。

在传统观念中,父母要承担着教育子女成才的责任。

这种责任感使得父母常常感到压力倍增,因为他们不仅要保证子女的学术表现,还要关注子女的个人发展和全面素质的培养。

二、父母压力对亲子关系的影响父母的压力会对亲子关系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消极方面的影响包括沟通困难、亲子冲突以及情绪失调等。

由于工作压力和经济负担,父母可能缺乏时间与子女进行有效的沟通,这导致了代沟的产生。

另外,父母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可能过度关注子女的学业表现,而忽略了他们的情感需求,从而导致亲子冲突。

此外,长期的压力还可能导致父母情绪失调,情绪不稳定会直接影响到亲子关系的和谐度。

然而,父母的压力也可能对亲子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

他们会更加努力地培养子女的自立能力和适应能力,从而增强他们的成长能力。

同时,父母的责任感也会使他们更加关注子女的发展,从而促进了亲子之间的密切关系,并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三、缓解父母压力的方法为了缓解父母的压力,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方法。

首先,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

父母应与子女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关注点。

通过有效的沟通可以减少误解和亲子冲突,并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和支持。

其次,父母可以适当减轻自身的工作负担。

可以与配偶共同分担家务和子女教育的责任,从而腾出更多的时间与子女互动,增进家庭和谐。

《2024年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压力问题研究》范文

《2024年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压力问题研究》范文

《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压力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失能老人问题逐渐凸显。

失能老人是指因年老、疾病等原因丧失部分或全部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

家庭照顾者作为失能老人日常生活的主要支持者,其承受的压力不容忽视。

本文旨在探讨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在照顾过程中所面临的压力问题,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改善家庭照顾者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二、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面临的压力1. 身体压力家庭照顾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承担大量的体力劳动,如帮助失能老人洗漱、进食、穿衣、如厕等。

长时间的重体力劳动容易使照顾者出现身体疲劳、腰腿疼痛等问题。

2. 心理压力在照顾失能老人的过程中,家庭照顾者常常面临焦虑、抑郁等情绪困扰。

由于缺乏足够的心理支持和社会关爱,这种心理压力往往难以得到有效缓解。

3. 经济压力由于医疗、护理等费用的增加,许多家庭照顾者在经济上承受着巨大压力。

这种经济压力不仅来自于失能老人的医疗费用,还包括因照顾老人而导致的职业中断或失业等问题。

4. 社交压力家庭照顾者在承担照顾任务的同时,往往需要牺牲自己的社交活动时间。

长期缺乏社交活动可能导致其社交能力下降,与社会的脱节感增强。

三、解决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压力的对策建议1. 政策支持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为家庭照顾者提供经济补贴、税收减免等政策支持,以减轻其经济压力。

同时,政府应建立完善的失能老人福利制度,为家庭照顾者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2. 社会支持社会各界应关注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的心理健康问题,为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志愿者服务等支持。

此外,社区可以组织各类活动,帮助家庭照顾者融入社会,缓解其社交压力。

3. 家庭支持家庭成员应给予家庭照顾者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共同分担照顾任务。

同时,家庭成员应鼓励家庭照顾者参加培训课程,提高其照顾能力和自信心。

4. 科技支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智能护理机器人、远程医疗等,为家庭照顾者提供科技支持,减轻其体力负担。

同时,科技手段还可以提高照顾效率,使家庭照顾者有更多时间休息和进行社交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型期家庭压力特征和社会网络资源的运用①徐安琪张亮[摘要] 境外关于资源对家庭压力作用的研究偏向微观层面的剖析,对影响家庭因应资源的社会宏观层面因素较少涉及。

本研究借鉴西方家庭压力模型,尤其是布思的脉动理论,从本土经验出发,把家庭压力置于经济结构急剧变化的历史、社会背景中,关注外在脉动的社会支持对家庭因应压力的作用。

研究采用质化和量化分析结合的方式,探析城乡家庭如何运用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涉取和使用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资源因应压力的过程和策略。

[关键词] 家庭压力社会支持网络资源压力因应一、研究主题与文献回顾自“家庭压力理论之父”Hill于1949年对战争造成的家庭分离和重逢家庭压力的经典研究以来,家庭压力研究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兴趣,Hill提出的ABC-X模型(A代表压力的事件/情境,B代表资源,C代表认知,X代表压力或危机的程度)[1]也成为系统理论分析家庭压力与因应的重要研究基础。

该模型强调家庭危机是压力源、资源和认知的函数。

由于早期研究把家庭压力视作一种静态的、结构化概念,后续研究对此提出了批评。

如McCubbin (1982)认为,静态化的家庭压力结构并不适合分析家庭系统,因为在应对压力的过程中,家庭内部诸要素会发生变化,因而,时间维度不可忽略,他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双重ABC-X 延伸模型就强调了家庭的动态发展,重视对压力累积效应和资源重生的分析。

[2] 不过,McCubbin还是延续了Hill从家庭内部寻找压力源和因应资源的传统。

然而,外部社会环境的变化对家庭系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战争危机、金融财政危机、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以及一些不期而至的社会公共危机都会扰乱家庭系统的稳定性,给家庭带来压力。

Boss(1988)的研究把家庭压力放在了更为宏观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之中。

她强调要把家庭压力和因应放在各种历史、社会因素以及家庭自身因素共同组合成的“脉动”(social context)中进行考虑。

[3]但Boss的不足在于,她虽然指出了宏观环境的重要性,但始终把外在脉动因素视为不可控的,这个出发点使得她和以往的压力研究者一样,仍旧把重点放在微观层面,对宏观的社会层面能为家庭应对压力提供什么,并没有提出可建树的意见。

关于因应或管理压力,心理学注重家庭成员改变对压力事件的主观认知的认知因应策略,社会学则强调个人与家庭在管理压力时所拥有的资源。

McCubbin等(1985)将资源定义为:(1)家庭成员;(2)家庭系统;(3)社区能用以对抗压力源事件的特质、性格或能力。

教育程度、收入、能力、压力因应技巧、社会支持等被认为是家庭的重要资源。

[4]不过,在Hill、McCubbin和Boss的研究中,主要探究的是家庭内在脉动所拥有的资源,对于外①本研究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和上海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资助,课题组成员包雷萍和刘汶蓉对本文的形成也有所贡献,在此深表谢忱![作者简介] 徐安琪,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上海,200020;张亮,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上海,200020。

在脉动的社会支持对家庭因应压力的作用少有涉及。

本研究认为,家庭是一个次级系统,深受超系统亦称作生态系统所涵盖的历史脉动、经济环境、家庭发展阶段和传承环境、文化规范和习俗等多重因素的交互影响,改善外在的社会生态环境,给予家庭必要和有效的社会政策、人文关怀和服务支持,对家庭管理因应压力的意义更大。

为此,本文将探讨转型时期城乡家庭(包括流动人口家庭)及其成员在应对压力时,社会支持网络给他们提供的资源有哪些,这些社会支持网络在社会转型期具有哪些特征,哪些因素会影响家庭涉取和使用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资源?二、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本文主要利用质性研究法,通过对处于不同家庭生命周期以及具有不同压力源类型的78个家庭的深入访谈,辅之以问卷调查资料即质化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上海家庭的压力状况、社会支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

定量研究资料来源于《家庭消费与生活方式》课题中的相关数据。

该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概率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6个区12个街道30个居委会,每个居委会以概率原则选取家庭并至少完成30个样本,由调查员入户访问,共获得920个样本资料。

根据本研究的需要,其中一些单身男女(包括单身合租非家庭)样本被剔除,所以,共有875个被访/家庭的相关资料符合我们的研究要求。

调查成功的样本中,男性为44%,女性占56%;被访者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的65岁,其中18-35岁占23%,36-45岁占24%,46-55岁达37%,55岁以上16%;从教育程度来看,初中及以下的为33%,高中/中专占39%,大专及以上为29%;被访家庭以核心家庭居多,达63%,其余直系家庭占20%,夫妻家庭为10%,单亲家庭4%,还有3%为其他家庭。

个案访谈主要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中选择61户处于不同家庭生命周期、不同收入水平但压力较大的家庭,由调查员根据拟定的提纲入户进行深访。

由于问卷调查抽取的仅为上海户籍的家庭,因此在访谈时增补了来自安徽、江苏、浙江、四川、陕西等地的17户外来人口家庭。

访谈内容包括家庭压力的种类、看法、社会支持和应对等。

78户家庭中参与访谈的成员有157位,其中女性比男性更多些,占到了59%;上海户籍为82%,其余为来沪打工的外省市人员;他们中年龄最小的是12岁,最大为72岁;教育程度以初高中居多,达到了71%。

三、转型期家庭压力源的特征1、生活风险增大使家庭压力和紧张具有普遍性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市场竞争和社会速变,使风险和失败普遍存在并成为常态,众多不确定因素、风险和变化,在激发现代人潜在的欲望和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常诱发其心理紧张、精神焦虑和家庭的内外压力。

单位保障的全面削减、市场竞争和社会分化的加剧,使职业不稳定、经济不安全成为转型期家庭普遍、持续的焦虑源,或贯穿于各种压力之中,或潜隐于其他非经济压力的背后,影响着家庭压力的性质和程度。

研究表明,目前上海大多数的家庭存在各种压力,对875户家庭的抽样调查统计显示,只有13%的家庭未感受到有任何压力;压力源指数在前五位的依次是子女教养/负担(38%)、经济拮据/负担(37%)、家人下岗/待业/失业(36%)、工作紧张/难度高(35%)和住房困难/还贷压力(34%,多选)。

在访谈过程中,一些被访者也首肯,与改革开放之前相比,目前的家庭压力十分普遍。

(个案52,妻子母亲生病,家庭照顾压力)妻子:(亲戚、朋友)讲都有压力的,……主要是下岗、经济拮据,老人力不从心、不能帮助他们,看毛病看不起,老人独处生活不便,寂寞孤独等。

(他们)大部分人还是自己在承受,有的患忧郁症,精神恍惚,怀疑自己不知能活多久。

(个案55,夫妻二人下岗,经济压力)丈夫:(压力)比较普遍的,我们上山下乡回来的人,这种情况还是蛮多的,这些人文化不高,都还没有什么技术,是文革的牺牲品。

…… 主要是失业、下岗、经济拮据、看毛病看不起、子女买房子父母又帮不上忙,等等。

(个案46,夫妻均为企业行政人员,15岁的儿子先天弱智)妻子:我希望国家要有一整套的保障体系,让我们老百姓有一种安全感,不要整天提心吊胆。

现在绝大部分的人都在为老人的医疗费、生活照料,自己的工作是否稳定,孩子毕业以后的就业问题等操心。

由于转型期的社会速变存在众多不确定因素,生活风险增大,而社会保障在转型过程中的不健全,以及缺乏相应的制度性支持和扶助资源,使家庭承受的聚焦于经济各种压力凸现,缺乏安全感和紧张、焦虑成为普遍的心理负担,一些家庭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下降。

2、周期性常态压力和非预期事件连接增加减压难度周期性的常态压力主要表现在家庭不同生命时期由于侧重任务的不同而主要压力源具有较大的不同。

对875户家庭问卷调查的分析结果表明,主要的家庭压力源事件在各年龄段的分布具有显著差异,35岁以下的年青人更多地自述工作/学习紧张、竞争压力大,56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对父母/家人病残的负担更重些,而36-55岁年龄段的被访认同子女教养负担、老人赡养/照顾、下岗/失业和经济压力的概率都更高。

且F检验显示各类压力的发展阶段差异都具有统计显著性。

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发展阶段家庭的各种压力源更为集中,这不仅是因为子女抚育的经济成本攀升,还在于亲职负担引起的身心压力,以及不得不操心费神的成年子女的就业、恋爱、婚房甚至第三代的抚育;不少中年人还不得不面对产业结构调整和缺乏竞争资本造成的工作不稳定,或虽职位、薪酬俱佳却工作压力巨大,加上体弱多病老人的照顾负担,他们所感受的压力常常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尤其是家庭发展周期常态和可预期的内在压力,和不可控和非预期的外在压力源事件交替、连接而形成压力累积。

如43号家庭在压力形成和累积方面具有典型性。

被访者在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下,在青海结婚、生子(三个儿子),经历返城、分离和团聚。

从该家庭的整体发展历程来看,家人分离的压力是暂时性的,但养育三个儿子的负担则长期存在,成为该家庭遭遇各种困难的又一中间压力源。

同时,在青海支内回沪的妻子在上海养老的经济来源问题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突显。

而社会不可控因素和外部突发性事件延缓了家庭化解压力的可能性。

家人团聚后,被访者积极行动,尽可能地争取一切办法来解决住房问题。

但计划中的压力解决方案却遭遇社会环境变化,意想不到的住房制度改革、房价上涨,尤其是拆迁停止的突发事件让解决住房的期待成为泡影。

居住拥挤成为该家庭的又一长期压力源。

在该个案中,战争、政治运动、企业倒闭这些非预期的外部压力,和他本人的就业、参军、退休时间等阶段性压力相交汇,成为一项长期的、难以摆脱的压力。

总之,社会转型期家庭面临的并非只有角色转换和家庭结构变化这样的周期性压力,还可能同时遭遇非预期的、由外部环境变化引致的压力,且这种压力在不确定的经济结构变迁过程中带有极大的风险性,可能使家庭面临的常态性压力演变为累积的和难解的严重压力。

3、底层家庭更多地面临压力累积和家庭危机对875个家庭的调查资料分教育程度和职业阶层所进行的相关分析,清晰地报告了不同社会阶层的家庭所面临的压力源差异。

表1对教育程度的相关分析显示,除了“工作/学习紧张/难度高”压力源是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压力更大以外,其他所有具有显著性差异的压力都是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压力更大,其中又以与经济相关的压力更为明显。

同样,对不同职业的比较分析也表明,非普通工除了“工作/学习紧张/难度高”的压力指数高于普通工之外,其他各项压力指数均低于普通工。

表1 不同教育、职业阶层被访对目前压力源认同的指数1差异压力源2教育程度F检验职业(普通工)F检验2初中以下高中大专以上否是家人下岗/待业、失业 1.20 .84 .20 27.67*** .68 1.24 41.53***工作/学习紧张/难度高.37 .78 1.35 37.84*** .83 .51 17.64***父母等家人病、残.89 .70 .33 10.75*** .62 .88 11.29**住房困难、还贷压力 1.05 .83 .42 10.65*** .74 1.06 13.55***子女生活照料.59 .54 .42 1.30 .46 .69 10.91**子女教养/负担.99 .93 .48 7.74*** .74 1.17 24.55***老人赡养/照顾.79 .59 .44 5.62** .55 .80 10.86**婚恋关系/难题.14 .08 .12 1.20 .10 .13 .85经济拮据/负担 1.05 .80 .19 24.14*** .62 1.14 42.68***家务繁重.28 .28 .27 .02 .27 .28 .05所有压力累加合计7.47 6.49 4.2 14.78*** 6.98 8.68 37.13***1 0-3分别表示从无压力到经常感到有压力,这里的各分类压力指数即均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