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瘀证与活血化瘀治疗的研究_陈可冀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进展(上)

Study on Antithrombotic Activity of Galla Rhois Sung—Hoon Kim
Department of Oncology,Graduate SChoo1 of East-West Medical Science, Kyunghee University,Yongin 449-701,South Korea
中国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网站
• • • • • • 高 级 顾 问 : 史载祥 石井裕正 金聖勳 杜冠华 名誉主任委员: 徐炽度 曾庆骅 主 任 委 员 : 李国贤 副 主 任 委 员: 谢建祥 赵孟华 曹正柳 刘中勇 张庭 常务编委兼秘书: 吴锐 网址:
从气体生物学看待微循环
末松诚
日本,庆应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与综合 医学生物学系
人体所消耗的大部分氧气是作为细胞C氧化酶的底物以维持氧 化磷酸化生成ATP,剩余的氧气被用来氧化生物合成,包括血 管活性物质的合成,如前列腺素和作为二级气体型活性物如一 氧化氮以及一氧化碳。从而,氧气不仅用于维持能量的供应, 而且还用于调节组织的血流供应。二氧化碳主要产生于经过三 羧酸循环过程的葡萄糖氧化,并且它是强力的血管扩张剂;经 过半胱氨酸降解而合成的硫化氢已经被假定为神经调节剂,尽 管接受信号的受体蛋白还没有被证实是可辨认的分子实体。有 力的穿透力使这些气体轻松的接触内部受体,在微血管受体上 执行他们的特殊生物功能。这篇文章主要介绍CO对不同受体蛋 白的多样的生物学效应,这些受体包括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鸟苷 酸环化酶,肝细胞的"胱硫醚合成酶, 红细胞的血红蛋白;概 述新近的有关生物系统内气体的生成和结合部位的机理的研究 资料。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进展(上)
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 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李国贤 江西省人民医院 王青
[陈可冀教授治冠心病心梗经验]陈可冀的和血化瘀的药
![[陈可冀教授治冠心病心梗经验]陈可冀的和血化瘀的药](https://img.taocdn.com/s3/m/8021ecb4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8e.png)
[陈可冀教授治冠心病心梗经验]陈可冀的和血化瘀的药全国名老中医治病经验谈系列――陈可冀教授治冠心病心梗经验陈可
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研究员、内科教授。
长期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病及老年医学
的研究。
现代医学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属于中国传统医学胸痹、心痛和真心痛范畴。
陈可冀教授擅长以活血化淤法治疗冠心病,同时
兼顾祛痰浊利水湿。
陈教授认为,冠心病血淤征象重者,可用血府逐淤
汤(桃仁、红花、生地、当归、牛膝、赤芍、枳壳、川芎、桔梗、柴胡、
甘草)和通窍活血汤(红花、桃仁、赤芍、川芎、老葱、姜、大枣、麝香、黄酒),对心绞痛伴烦躁易怒、失眠多梦者有效。
现经证实,不少活血化
淤方药具有抗血小板凝集作用,陈教授的经验是,适当较长期选用,有助
于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并且可预防其他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
生。
此外,陈教授认为,老年心绞痛患者常常有多脏腑衰退,治疗时应
标本兼治。
如老年人心肾气虚或阳虚,不能温煦心阳者,心绞痛发生时,
疼痛症状可以不重,但体乏无力、畏冷胸闷和气短自汗却可能较显著,予
保元汤(人参、黄芪、肉桂、甘草、生姜)补益心脾肺肾诸脏,冲服细辛、沉香各0.省略。
活血化瘀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合理应用解析

18 18
第十八页,共58页。
破血溶栓类
人参、水蛭、全蝎、土鳖虫、蜈蚣、蝉蜕、 赤芍、冰片等
19 19
第十九页,共58页。
防治脑血栓及其后遗症中成药
通心络胶囊 ---- 通络破血力强 ,药性偏温
水蛭 、全蝎 、 土鳖虫、 蜈蚣 、蝉蜕、 人参、 赤芍、 冰片等
生脉饮
【成 分】人参、麦冬、五味子。 【功效主治】益气,养阴生津。用于气阴两亏, 心悸气短
新药
川芎+丹参+冰片 川芎+丹参+水蛭+蟾酥
28 28 第二十八页,共58页。
中药针剂
• 葛根素
• 红花 • 灯盏花 • ---
29
29
第二十九页,共58页。
葛根素片
32 32
第三十二页,共58页。
现代机理研究只能作为 佐证,一定要结合中医 辨证!!!
33 33
第三十三页,共58页。
速效救心丸 发明人— 章臣桂
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
卫生部新药评审委员
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师从第一位留法博士——田少林
“剂型是为疗效服务的”
34
34
第三十四页,共58页。
速效救心丸(滴丸 )
丹参、三七、冰片
温 微寒
偏凉
6
第六页,共58页。
川芎: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性温。
“血中之气药” “上达巅顶,下通血海, 中开郁结,旁达四肢”。
丹参:活血化瘀,凉血除烦。性微寒。
“降而行血,由热而滞宜之”。
7
第七页,共58页。
主要两方面区别
升降浮沉 寒热温凉
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治法的研究进展评述

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治法的研究进展评述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Certainly! Here's a structured demonstration article on the topic "Research Progress Review on Blood Stasis Syndrome and Methods for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Research Progress Review on Blood Stasis Syndrome and Methods for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治疗的研究_陈可冀

指有养血、调和血脉作 用 的 药 物 。 该 类 药 物 有 当 归、丹皮、丹参、生地黄、赤芍药和鸡血藤 6 种。 3.2 活血类药物
复方效能较好。
5 活血化瘀方药对心脑 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
( 1) 倡导在抗心绞痛和抗血小板中应用活血化 瘀方药, 以及冠心 2 号及其组成药的应用研究。
已故著名中医临床家郭士魁擅长应用活血化瘀 医方治疗冠心病等心血管病, 笔者见到他应用重剂血 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一位心绞痛病人, 使其心绞痛频繁 发 作 1 周 内 消 耗 硝 酸 甘 油 100 片 减 为 20 片 左 右 , 使 我深受启发。1972 年由阜外医院吴英恺院长为组长的 北京地区防治冠心病协作组建立, 郭士魁老大夫和我 等参加了开发冠心 2 号复方, 当年黄宛、陈在 嘉 、邵 耕 、顾 复 生 、金 荫 昌 、寇 文 熔 、陈 文 为 等 著 名 教 授 也 参 加了这项研究。冠心 2 号复方由川芎、丹参、赤芍、红 花、降香等一派活血化瘀药组成。数以千计的 病 人 应 用此药, 有效率达 80%以上。后制成精制冠心片。上世 纪 70 年 代 初 采 用 随 机 双 盲 双 模 的 研 究 方 法 进 行 研
病理切片示血瘀
10
新技术显示血管阻塞 10
注: 判断标准在 19 分以下为非血瘀证; 20~49 分为轻度血瘀证; 50 分以上为重 度血瘀证。
草、延胡索 、鬼 箭 羽 、紫 葳 和 王 不 留 行共 20 种。 3.3 破血类药物
陈可冀

陈可冀:执着的探路人谢元华《生命时报》( 2009年11月13日第 14 版)陈可冀院士(左)在查看病人资料。
他是中医界唯一一位中科院院士,先后荣获首届立夫国际中医药学术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首届中医药国际贡献奖、吴阶平医学奖等殊荣,他主持的“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但他前进的脚步从未稍有停歇,他就是我国中西医结合的奠基人与开拓者之一的陈可冀。
会通:中医西医和谐结合1949年8月,福州解放,那时的陈可冀刚19岁,他站在街道一旁的人群中目睹解放军进城,心情无比激动。
就在同年,他考入福建医学院,开始了5年的西医学习生涯。
学业优秀的他毕业后留校任内科助教,兼福建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住院医师。
照此发展,陈可冀日后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西医大夫,但他的人生轨迹却在不经意间发生了变化。
1955年12月,根据毛泽东主席“成立中医研究院”和“派好的西医学习中医”的指示,中国中医研究院在北京成立。
1956年4月,陈可冀奉调来京学习中医,他报到时遇见了著名老中医冉雪峰,后来并成为素有“南冉(雪峰)北张(锡纯)”之称的冉老的“关门弟子”。
陈可冀跟冉老学习中医,把脉施治,随诊抄方,历时两年半,打下了很好的中医基础。
1958年,陈可冀跟随冉老诊治了华侨领袖陈嘉庚因“头风痼疾”服用乌头过量引发的疾病。
陈嘉庚先生热爱中医,因头痛自服《验方新编》中“乌头验方”,共抓了两剂药,原方是将药研末,每次服用一钱,家属却误以为是煎服,两剂同煎服用,乌头量达两钱,以致中毒。
冉老与陈可冀赶到陈嘉庚卧室时,看到他好像喝醉一样,说自己像坐在船上。
冉老用扶正解毒的方法医治,并随着病情的变化对治疗过程中方药进行加减进退,最终将陈嘉庚先生治愈。
在冉老和其他名中医的引领下,陈可冀积累了丰富的中医临床经验。
学西医出身的他,愈发对中医产生浓厚兴趣。
为了提高疗效,他也有意识地将中西医和谐结合。
他曾说,千条万条,疗效是第一条,中医西医都是为了治病救人。
陈可冀活血化瘀用药配伍经验+抵当汤

陈可冀活血化瘀用药配伍经验+抵当汤陈可冀活血化瘀用药配伍经验陈氏认为血瘀证虽多变,然确有一定的舌脉之征,临诊每细察舌脉色症,再结合病程之长短,痛处之移着,对病情进行全面分析,详查瘀血之所在,细审瘀血之由来,辨证求因,审因论治。
活血化瘀治则是针对血瘀而设的治疗大法,具有促进血行、祛除瘀滞、疏通血脉的作用。
陈氏用活血诸法,遣方有道,选药精当,或根据致瘀之因而辨证地运用行气活血、益气活血、养血活血、温经活血或清热活血等法,或是结合病变部位,而采用通下活血、利水活血、醒脑活血、清心活血、消痰化瘀等法,药随证转,配方严谨。
临诊善于抓住血瘀主证,重用活血化瘀方药,以解决基本矛盾,又能适当兼顾它证,以解决从属矛盾,充分体现了辨证规律性与灵活性必然结合的特点。
陈氏治瘀之方,多取法于王清任《医林改错》,如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通窍活血汤、补阳还五汤等,李东垣的复元活血汤及张锡纯之活络效灵丹亦验。
尤推崇血府逐瘀汤,誉之为活血化瘀第一方。
所谓血府,乃据“脉者,血之府也”而来,故凡血液流经之处,均可以血府论治。
方中四逆散行气,桃红四物汤化瘀,桔梗、牛膝升降相因,疏利气机,共奏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之功,诚治血瘀气滞之有效方剂。
临床上常喜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各种因病致瘀或因瘀致病的难治杂证、“胸中瘀血”,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以及颅脑病变等,屡用屡验;亦喜用与著名中医学家郭士魁等共同研究的冠心Ⅱ号方(川芎、丹参、红花、赤芍、降香),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功用,用治冠心病心绞痛效亦颇佳,可减少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率。
在施以活血化瘀法的同时,陈氏亦注重兼法的运用,临证每能根据血瘀证之兼夹和病人的体质虚实,辨证用药,科学配伍,其大法可例举如次。
兼补:适用于血瘀兼有气血不足者。
偏气虚者,宜益气活血,常喜用党参、黄芪、炙甘草等药,方用补阳还五汤;偏血虚者,宜养血活血,多佐以当归、丹参、鸡血藤等药,方选桃红四物汤。
临床上多用于脑血管病后遗症、心肌梗塞、动脉硬化、心肌炎后遗症、月经紊乱等病证的治疗。
陈可冀院士在冠心病中医治疗方法学方面的创新和发展

一、血瘀证概述
二、治疗心绞痛从宣痹通阳到活血化瘀 三、治疗心梗从益气活血到益气活血、化浊通腑 四、病证结合,活血化瘀干预PCI后再狭窄 五、活血解毒和稳定AS斑块、减少心血管病事件 六、其他心血管病治疗的创新发展
2021/1/9
1、心血管血栓性疾病“瘀毒”
病因病机的发展创新
Placebo
30%
25%
20%
15%
10%
8.4%
5%
2.6%
19.5%
**
7.1%
0% 1 month after PCI
3 month after PCI
42.9%
**
11.0% 6 month after PCI
Comparison of recurrent angina (RA)
两组复发心绞痛的比较
主持召开“全国中西医结合冠心病、心律失常 座谈会” ,制定冠心病诊断及疗效评价标准,
(1979年,上海)
2021/1/9
和郭士魁老大夫等共同主持召开“全国冠心 病辨证论治研讨会”,制定了冠心病中医诊 断分型标准,(陈可冀院士前右6,广东新 会,1980年)
一、血瘀证概述
二、治疗心绞痛从宣痹通阳到活血化瘀 三、治疗心梗从益气活血到益气活血、化浊通腑 四、病证结合,活血化瘀干预PCI后再狭窄 五、活血解毒和稳定AS斑块、减少心血管病事件 六、其他心血管病治疗的创新发展
冠心病治疗领域普遍关注的焦点 和难点。
2021/1/9
介入治疗后再狭窄
血小板活化 内膜VSMC增生 血栓形成
“血瘀”相关
八五攻关
选芎芍最佳剂量配 比,提有效部位
经典活血化瘀方
血府逐瘀制剂 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该标准在进一步实践考察后, 将得到进一步完善。
3 常用活血化瘀药物的临床应用分类
究, 并与安慰剂的疗效进行比较。其结果冠心 2 号片 的疗效为 80.4%, 安慰剂的疗效为 16.1%。《中华心血 管病杂志》认为,“有较强的说服力”。此外, 笔者等还 采 用 红 参 、三 七 、延 胡 索 益 气 活 血 复 方 治 疗 不 稳 定 性 心绞痛也取得了较好疗效。
笔者在电镜下观察到, 冠心 2 号的主要成分药川 芎 中 的 一 种 生 物 碱 川 芎 嗪 (四 甲 基 吡 嗪 )有 明 显 的 抗 血 小板 聚 集 作 用 , 并 可 以 减 少 TXA2 的 生 成 , 临 床 证 实 , 其具有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
血瘀证是由血行不畅或血流瘀滞而形成的。我 国古典医书记述甚多。我国甘肃武威出土的汉简就 有“ 治 瘀 医 方 ”, 记 载 了 应 用 当 归 、丹 皮 及 川 芎 等 活 血 化 瘀 药 。《 神 农 本 草 经 》载 药 365 种 , 其 中 活 血 化 瘀 药 占 了 41 种 。《 黄 帝 内 经 素 问·腹 中 论 》载 述 用 活 血 药 茜 草 等 治 疗“ 血 枯 经 闭 ”, 张 仲 景 还 对“ 瘀 血 ” 设专篇立论。
临床表现
判定标准
手术史
5
腭粘膜征阳性
(轻)4
(重)5
肢体偏瘫
(轻)5
(重)7
精神异常
(烦 躁 )4
(狂 躁 )8
皮肤粗糙
(轻)4
(重)5
全血粘度升高
10
血浆粘度升高
5
体外血栓干重增加
10
体外血栓湿重增加
8
血小板聚集性增高
10
血栓弹力图异常
8
微循环障碍
10
血液动力学障碍
10
纤溶活性降低
10
血小板释放功能亢进 10
复方效能较好。
5 活血化瘀方药对心脑 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
( 1) 倡导在抗心绞痛和抗血小板中应用活血化 瘀方药, 以及冠心 2 号及其组成药的应用研究。
已故著名中医临床家郭士魁擅长应用活血化瘀 医方治疗冠心病等心血管病, 笔者见到他应用重剂血 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一位心绞痛病人, 使其心绞痛频繁 发 作 1 周 内 消 耗 硝 酸 甘 油 100 片 减 为 20 片 左 右 , 使 我深受启发。1972 年由阜外医院吴英恺院长为组长的 北京地区防治冠心病协作组建立, 郭士魁老大夫和我 等参加了开发冠心 2 号复方, 当年黄宛、陈在 嘉 、邵 耕 、顾 复 生 、金 荫 昌 、寇 文 熔 、陈 文 为 等 著 名 教 授 也 参 加了这项研究。冠心 2 号复方由川芎、丹参、赤芍、红 花、降香等一派活血化瘀药组成。数以千计的 病 人 应 用此药, 有效率达 80%以上。后制成精制冠心片。上世 纪 70 年 代 初 采 用 随 机 双 盲 双 模 的 研 究 方 法 进 行 研
我 们 课 题 组 对 34 种 活 血 化 瘀 药 物 就 26 项 血 液 流 变 学 功 能 等 做 了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破血药与 活血药强度确有不同。
4 常用活血化瘀复方功效 的比较
中医传统习用复方治病, 通过 辨 脏 腑 定 位 、辨 虚 实 表 里 、辨 气 滞 气虚、辨瘀 滞 轻 重 、辨 寒 凝 热 毒 、辨 外 伤 劳 损 、辨 风 痰 有 无 等 施 以 不 同 的复方, 其效验可期。传统临床辨 证通用八纲辨证, 笔者认为, 应增 加气血辨证而成十纲辨证。
( 2) 消 化 系 统 : 溃 疡 病 、胃 炎 、消 化 道 出 血 、慢 性 肝 炎 、肝 纤 维 化 等 。
( 3) 呼吸系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原反应等。
( 6) 神 经 精 神 系 统 : 脑 中 风 、脑 外 伤 、慢 性 头 痛 、 震 颤 麻 痹 、周 围 神 经 疾 病 、精 神 分 裂 症 等 。
活血化瘀药具有抗血小板的作用为临床治疗血 栓栓塞性疾病开辟了一条前景广阔的新路。
( 2) 血 府 逐 瘀 汤 对 冠 心 病 PCI 后 再 狭 窄 的 防 治 研究。
指有活血、行血通瘀作 用 的 药 物 。 该 类 药 物 有 川 芎 、蒲 黄 、红 花 、刘 寄 奴 、五 灵 脂 、郁 金 、三 七 、穿 山 甲 、 姜 黄 、益 母 草 、泽 兰 、苏 木 、海 风 藤 、一 枝 蒿 、牛 膝 、马 鞭
表 1 定量血瘀证诊断标准记分方法( 分)
临床表现 舌质紫暗
陈 可 冀 , 1930 年 10 月 生 。中 西 医 结 合 医 学 家 , 中 国 科 学 院 院 士 , 香 港 浸 会 大 学 荣 誉 博 士 。现 任 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小组副组长, 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顾问, 人事 部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成员,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中国药典委员, 世界中医药 联合会高级专家顾问委员会副主席,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学会主任委 员 。先 后 获 爱 因 斯 坦 世 界 科 学 奖 , 首 届 立 夫 中 医 药 奖 , 求 是 奖 及 何 梁 何 利 科 技 进 步 奖 。其 中“ 血 瘀 证 与 活 血 化 瘀 研 究 ”所 获 国 家 科 技 进 步 一 等 奖 , 为 目 前 中 医 药 领 域 的 最 高 奖 项 。
清 代 王 清 任 十 分 推 崇 活 血 化 瘀 治 法 , 认 为 应“ 气
血 为 先 ”, “ 气 有 虚 实 , 血 有 亏 瘀 ; 标 而 本 之 , 本 而 标
之”是很重要的, 并创立了一系列活血化瘀复方, 被广
为应用。
本课题组对 8 个经典活血化瘀复方就心脑血管
药效学强度进行了比较研究, 证实清代王清任的几个
Hale Waihona Puke 心应手的复方。医圣张仲景活血化瘀复方的古方新用有用当归芍
药散治疗痴呆、记忆力减退; 温经汤治疗闭经、带下; 红
兰花酒治疗妇科病、胸痛; 鳖甲煎丸治疗肝脾肿大; 大
黄
庶 虫
虫
丸
治
疗
风
心
病
;
桃仁承气汤治疗精神疾病;
大黄
牡丹皮汤治疗阑尾炎; 抵当汤治疗月经不利; 下瘀血汤
治疗产后腹痛; 王不留行散治疗外伤性出血。
病理切片示血瘀
10
新技术显示血管阻塞 10
注: 判断标准在 19 分以下为非血瘀证; 20~49 分为轻度血瘀证; 50 分以上为重 度血瘀证。
草、延胡索 、鬼 箭 羽 、紫 葳 和 王 不 留 行共 20 种。 3.3 破血类药物
指有破血消瘀作用峻猛的药 物。该类药 物 有 大 黄 、水 蛭 、虻 虫 、 蛴螬、自然铜、三棱、莪 术 、乳 香 、没 药、血竭和桃仁共 11 种。
( 10) 妇 产 科 : 功 能 性 子 宫 出 血 、痛 经 、子 宫 内 膜 异 位 症 、宫 外 孕 、盆 腔 炎 、子 宫 肌 瘤 等 。
( 11) 儿科: 新生儿硬肿症、肝炎及紫癜等。 ( 12) 皮肤科: 红斑结节类病 、色 素 沉 着 、性 病 、酒 糟鼻等。 ( 13) 眼科: 视网 膜 血 管 阻 塞 病 、眼 部 免 疫 病 及 退 行性病。 ( 14) 口 腔 及 耳 鼻 喉 科 : 三 叉 神 经 痛 、突 发 性 耳 聋等。 ( 15) 骨科: 骨折等。 ( 16) 外科: 部分急腹症等。 ( 17) 肿瘤科: 血管瘤、肝癌等。 ( 18) 器官移植: 排异反应等。 由于血瘀证涉及多种疾病, 临床应用活血化瘀药 的适应症较多 , 疗效明显, 故有“活血化瘀现象”之 议 论, 实不为奇。
( 7) 免疫系统: 硬皮病、红 斑 狼 疮 、类 风 湿 性 关 节 炎 、荨 麻 疹 、血 管 神 经 性 水 肿 等 。
( 8) 代 谢 系 统 : 高 脂 血 症 、糖 尿 病 神 经 血 管 并 发 症等。
( 9) 结 缔 组 织 系 统 : 灼 伤 及 外 伤 性 皮 肤 瘢 痕 、角 膜瘢痕等。
少腹部抵抗压痛
脉涩 黑便 病理性肿块 舌下脉曲张
脉结代 无脉 腹壁静脉曲张 皮下瘀血斑
月经色黑有块
持续心绞痛 一般固定性疼痛 口唇齿龈暗红 细络 手足麻木
判定标准 (轻) 8 (重)10 (轻) 8 (重)10 10 10 10 (轻) 8 (重)10 8 10 10 (轻)8 (重)10 (轻)10 (重)10 10 8 6 5 5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治疗的研究
北京西苑医院 陈可冀 ( 北京 100091)
关键词: 血瘀证; 活血化瘀; 临床研究
Key Wor ds: syndrome of blood stasis;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remove blood stasis; clinical research
( 4) 泌尿系统: 急慢性肾炎、血尿等。
1 血瘀证的临床诊断
( 5) 血液系统疾病: 真性红 细 胞 增 多 症 、紫 癜 、再 生 障 碍 性 贫 血 、弥 漫 性 血 管 内 凝 血 、高 粘 血 症 等 。
血瘀证诊断是具有中国传统医学特色的诊断, 涉 及病种多, 具有指导实践的意义。传统观点认为, 久病 多瘀, 慢病多瘀, 温热病重症及创伤也多有瘀证。瘀血 证具有多样性, 有潜瘀血证或前瘀血证。不少国家对 此进行了相应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并取得了一定的进 展 。 如 美 国 医 生 所 熟 识 的 ABC 药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Herbs), 即 活 血 化 瘀 药 ; 日 本 医 生 称 之 为 Oketsu Syndrome, 即血瘀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