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潮流
历史的潮流

历史的潮流读《文明的征程(节选)》有感历史本身很精彩,战争史尤其吸引人。
读战争史,体会几千年前地中海的厮杀,感受字里行间透出的冷兵器的碰撞声,了解古老文化的独有特色,而更重要的是,感悟战争的残酷,珍惜今日的和平。
《文明的征程》所讲述的伯罗奔尼撒史,将我带回两千多年前的沧桑时代。
古希腊是世界文明的四大发源地之一,而雅典则是希腊文明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伯罗奔尼撒的时代,雅典和斯巴达的争斗从未真正的终止,直到公元前404年。
无论他们之前是不是同盟,无论之前他们是不是为了希腊的完整共同抵御外敌波斯人的入侵,从某一个时刻开始,就像书中说的那样“这两大城邦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代替了他们在争取自由的斗争中结成的情感同盟”,从而开始了二十七年的战争。
记得原来看过一部电影,叫做《斯巴达三百勇士》,我折服于里奥尼达的勇敢和坚强,折服于三百勇士的满腔热血,更折服于斯巴达人身上所共有的不可磨灭的精神和意志。
他们团结一致,勇敢无畏。
然而,温泉关最终还是成了里奥尼达和他的三百勇士的伤心之地。
即便斯巴达人在陆地上遭遇了失败,雅典人却在塞米斯托克里斯的带领下,取得了海上的胜利,从而建立了一只强大的海上舰队,雅典也因此成了爱琴海的主人,尽管最后雅典依然走向失败,但它的海上力量仍旧让斯巴达人望尘莫及。
“没有永恒的朋友,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从斯巴达和雅典的关系转变上,更能体现出这句话的意义。
而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这也是为什么这句话能流传至今而总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之后美苏由反法西斯联盟走向冷战,国共两党由抗日同盟走向内战,在世界都在激烈竞争、大刀阔斧的变革的时代,国与国之间,从来都只有利益的谈判。
而在今天,在二十一世纪,我们愿意相信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题,我们也愿意相信弱国无外交,也许,世界的主旋律也就是在和平与战争、友好与敌视、团结与分裂之间摇摆着前进,毕竟,没有竞争,世界不会进步,没有和平,世界同样无法进步。
战争只是在一个时代注定要灭亡的时候,加快了它的进程。
裙子的潮流演变历史

裙子的潮流演变历史1926年经济学家George Taylor提出“裙长理论”(Hemline Theory)来形象解析关于“女人的裙子越短,经济越景气”的论证。
我们无法像经济学家那样去阐述“裙长反映经济”是否成立,但社会的动脉无疑会映射于时尚之中,潮流的演变也自然同时代息息相关,仅仅是关于裙子的长短就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讲。
00年代裙长:及地经济: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和格局在飞速的发展演变中,即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新时期。
巴黎Maison du Petit Sant Thomas 1909-1910秋冬季设计从文艺复兴到20世纪初的几百年间,裙子的长度和廓形几乎没有本质的变化,及地裙摆以及束身Corset对女性的躯体的制约一直延续,时尚的规则也仍旧严格而拘谨,对于不同年龄、地位及社会阶层都有着标准的时装语言,不可越跻。
然而新思潮的影响已经在20世纪00年代的女性服饰中初见端倪,累赘的裙撑被淘汰,S形的流畅曲线及线性装饰成为主旨。
1902上流社会女性拍摄的照片由于服装趋势的简约化,女人们开始在夸张繁复的头饰和首饰上做文章,而性感的标志除了费劲勒出的酥胸、细腰、圆臀之外,隐约从裙边中显露的小脚也成为潮流,甚至不惜穿上小几码的鞋子也要换取娇小的双足。
无论如何,约束仍旧是这一时期的时尚关键词。
00年代的女性束胸衣10年代裙长:及踝经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这是一场经济飞速崛起的帝国为重新瓜分世界而爆发的战争。
10年代保罗·波烈(Paul Poiret)设计的东方风格裙装20世纪10年代的服装革命不仅使裙长缩短至了脚踝,也让被束胸统治了几个世纪的女人们终于可以松口气了,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一位叫保罗·波烈(Paul Poiret)的法国设计师。
保罗·波烈吸取神秘东方和古希腊灵感推出了一系列的宽松及袍式服装,垂感与褶皱结合。
除了从束胸中解放,他的设计也颠覆性的拨动了女人们钟情异国情调和戏剧情节的心旋,对于习惯了墨守成规的上流小姐们来说这一切该是多么新奇而令人兴奋!保罗·波烈(Paul Poiret)巴黎首先被波烈征服,紧接着世界自然也被征服了。
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

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 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用马克思主义看待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研究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的动因、过程及趋势的理论。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指明,人类的彻底解放,只能在普遍交往亦即全球化的势态下才能实现,这就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指明的“世界历史”之路,即人类彻底解放之路。
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逻辑结论与人类历史及其当代全球化发展的历史结论是一致的,这个结论就是全人类都必定走向“世界历史”之路。
一、“世界历史”之路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逻辑结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产生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形成于《共产党宣言》及《德意志意识形态》,再经《资本论》系统而深刻地论证最终完成。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对历史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严肃探索和科学论断。
世界历史理论研究的任务是要发现和揭示人类发展过程在资本主义时代的运动规律。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说,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入手,分析历史的发展变化,进而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演进的一般规律。
从价值目标的角度来说,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指明人类获得彻底解放的道路。
人类历史从民族的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实际上是开始了全球化的进程。
这种转变的实现或者说全球化进程的动因,就是人类社会生产力与交往的普遍发展。
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中,生产力与交往的普遍发展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最本质性的动因。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有这样一段经典的论述:“只有随着生产力的这种普遍发展,人们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普遍交往,—方面,可以产生一切民族中同时都存在着‘没有财产的’群众这一现象(普遍竞争),使每一民族都依赖于其他民族的变革;最后,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经验上的普遍的个人所代替。
不这样,(1)共产主义就只能作为某种地域性的东西而存在;(2)交往的力量本身就不可能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因而是不堪忍受的力量:它们会依然处于地方的、笼罩着迷信气氛的‘状态’;(3)交往的任何扩大都会消灭地域性的共产主义。
19世纪三大进步历史潮流

19世纪欧洲三大潮流19世纪的历史,特别是欧洲史,可以说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这两大事件的带动下发展的。
工业革命开启了工业化的进程,法国大革命则促进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这两大趋势造成了三个进步的历史潮流,就是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这三股潮流。
自由主义,是按照国际史学界的说法,就是指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与革命;社会主义是指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民族主义是指民族振兴与复兴和民族独立运动。
一、自由主义的涵义和起源自由主义是一系列思想流派的集合。
在政治和社会生活方面,它主张通过法律赋予的权力系统使个人自由最大化;在经济领域它主张在一定的框架内使经济和商业自由竞争最大化。
在思想领域,它的理论基础就是个人主义,个人权利(天赋人权、自然权利)。
自由主义的基本信条是:非依法律规定,任何人不能被剥夺生产或财产;所有人在法律面前都享有平等权利;个人自由不能随便缩减;政府遵照受其统治人民的意愿行事。
二、17—19世纪自由主义的演变1. 17—18世纪自由主义(古典自由主义)的理论基础是个人主义。
它将一种抽象的、独立、自由和平等的个人作为政治哲学的出发点,而国家只是个人的集合。
它赋予个人以终极价值,个人是目的,国家是保障个人权利的工具。
自由主义者认为,个人有某些基本权利,如生命、自由、财产或追求幸福等,是与生俱来的,是人性的要求,他们将其称为“自然权利”。
自由主义者坚持,国家权力是有限的,它没有任性的和绝对的权力,不能侵犯个人权利。
这个时期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由霍布斯奠定了理论基础,中经斯宾诺莎等人,到洛克那里得到完整系统的阐述。
洛克被推为自由主义的第一人。
洛克在他的《政府论》中,通过继承前人的自然权利学说,提出个体与生俱有不容被他人剥夺或侵害的“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由此奠定了自由主义的两个最基本的自由观念:经济自由和信仰自由。
与此同时,洛克通过从自然状态推导出社会契约理论,从逻辑上确定了国家(政府)的消极地位:其权本为民所授,其权就应为民所用。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教材的重 点和难点
• 教材重点:“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 • 教材难点:认识“一国两制”理论和祖 国完全统一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历史意义。有利增强中国综合国力,提 高中国国际地位。
教法和学法
1860《北京条约》 九龙
香港岛 1842《南京条约》
澳门问题的由来
1553 年(明嘉靖三十二年) 苏萨买通经纪商人周鸾,假冒 其他国家名字,请求通商;又 托言商船被风浪冲击缝裂,货 船潮湿,请借地晾晒。广东 海 道副使汪柏受贿,许之。于是 葡人获准在澳门岸上搭棚暂住。
1555 年(明嘉靖三十四年) 葡萄牙人在青州山建立天主教 堂,高六七丈,香山知县劝阻 未果。 1 1 月2 0 日M A C A U 名称首次在信函中使用。
目前影响海峡两岸统一的不利因素有哪些?
台独势力不得人心
四、明天
• 我们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 中国——我们的母亲,是我们唯一的 立足点。 ——柏杨
二、今天
• —— 破 解 之 道
毛泽东与周恩来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毛泽东、周恩来就曾提出“和 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其具体内容其实是“一国两制” 思想的雏形。
卡特为欢迎邓小平访美举行国宴 “我们不再用‘解决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 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邓小平
• ①教法:以主线整合资源;以情境体验历 史;以探究认识规律;以交流升华情感。 采用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问题探 究法、讨论谈话法等。 • ②学法: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让学生 “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交流与合 作”,体验成功学习的快乐。
汉朝的社会风气与时尚潮流

汉朝的社会风气与时尚潮流汉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其社会风气与时尚潮流在当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这个时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演变,也影响着他们的穿着打扮、饮食习俗、艺术表现和生活方式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探讨汉朝的社会风气与时尚潮流。
一、衣着与装饰汉朝的社会风气中,人们对服饰的追求反映了时尚潮流的特点。
汉代男子主要着长裤和短袖,女子则穿着长袖长裙。
丝绸成为汉朝时期最重要的面料,丝绸的制作工艺不断提升,使得服装更加华丽豪华。
贵族阶层常常佩戴珠宝首饰,象征着他们的身份地位。
此外,染发和戴发饰也是当时的时尚,不少人喜好将自己的发色染为红色或黑色,以展现自己的个性。
二、饮食习俗汉朝的饮食习俗也影响着当时的社会风气。
在汉朝,人们开始使用筷子作为主要的进食工具,儒家思想的影响使得人们强调餐桌礼仪和食品的烹饪过程。
同时,汉朝的文化交流也带来了新的菜肴和调味品,进一步丰富了饮食文化。
例如,南方的粤菜逐渐传入北方,为当时的社会带来了新的口味和饮食习惯。
三、艺术表现汉朝是中国古代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当时的文人墨客对艺术的追求反映了时尚潮流的一面。
诗歌、乐曲和绘画成为社会精英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
汉代诗人以及音乐家们通过他们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对美的追求,也反映了时代的思想和价值观。
绘画也成为艺术家们表达意境的媒介,他们通过绘画作品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观念。
四、生活方式汉朝的社会风气与时尚潮流还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上。
当时,家具的制作工艺不断提高,家居装饰也越来越丰富多样。
亭台楼阁、花园和庭院成为富裕人家的标志,人们追求舒适的生活环境,也注重家庭的布置和装饰。
同时,社交活动的举办也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
宴会、游戏和娱乐活动成为人们交流和社交的重要方式,也展现了人们对快乐和享受的追求。
总结汉朝的社会风气与时尚潮流在当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反映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生活品质的提升。
衣着与装饰、饮食习俗、艺术表现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化,不仅仅是时尚的体现,也体现了社会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迁。
形容历史更替的句子

形容历史更替的句子
1. 在历史的长河中,盛衰兴衰,更迭不断,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充满曲折和变幻的历史史诗。
2. 无情的时间,推着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不论是繁荣昌盛还是衰落沉寂,都只能留下深刻的印记,成就和失败都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3. 历史的潮流浩浩荡荡,纵使英雄辈出,也难以逆转它在演化进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4. 一个时代的更替就像是一场戏剧,有着不同的角色与命运,唯有历史的不断推动才能达成新的高峰。
5. 历史是时间的铸版,永不停歇地铸造着人类的命运,不断地塑造着不同的历史图景。
6. 历史是人类瑰宝,充满了辉煌和波折,每个时代都有其意义所在,而更替也铸就了人类的灿烂之路。
7. 历史的更迭就像是一场长跑,人类在时间与空间的挑战中不断前进,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历史篇章。
8. 历史的浪潮如同磅礴的大海,有着潮起潮落、起伏不定的特点,人类的演化就是在这波澜壮阔的历史中不断前行。
9. 历史更替的过程就像是一场漫长的舞蹈,每一个时代的角色都在演绎着自己的精彩,共同创造出人类文明的瑰丽画卷。
10. 历史更替的演变是一种必然,没有不朽的文明,也不会有不变的世界,人类的命运在不断地演进中体现出其丰富多彩的面貌。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小时候 我在这头 长大後 我在这头 後来啊 我在外头 而现在 我在这头
4、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拥有比香港、澳 门特别行政区更大的自治权,这主要是指:
A、保留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B、中央政府不干涉台湾地方事务 C、外国资本不动
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目前妨碍台湾与祖国大陆 统一的政治因素有哪些?
1、“台独”势力 2、国际反华势力
两岸人民反台独斗争
怎样认识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3、形成:时间?伟人? 4、保证:在哪个会议有了宪法保证? 5、确立:通过哪个会议正式成为国策? 6、运用:成功例子有哪些?
1、中国政府宣布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是在:
A、1978年 C、1981年
B、1979年 D、1982年
请同学们试着归纳“一国两制”的概 念…… “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 1、前提与基础? 国 社会主义制度 2、国家主体的社会制度? 3、台湾、香港、澳门? 4、“两制”的发展? 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台湾问题”的产生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取代中华民国政府成为全国惟一合法政府和在国际上 惟一合法代表。国民党当局割据台湾,造成两岸分离 状态,由此产生“台湾问题”。这是中国实现统一的 内政问题。
美国插手“台湾问题” ,使“台湾问题”复杂化。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 峡,武装干涉纯属中国内政的海峡两岸关系同。1979 年中美建交后,美国一方面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另一 方面又利用“台湾问题”打压和遏制中国。美国插手 “台湾问题”,推行“以台制华”战略和“双轨”政 策,是“台湾问题”直到现在还未得到解决的根本原 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16年9月15日,即当年农历8月18 面对潮如壁立,奔腾而至的钱塘大潮,孙中山用睿智的双眼扫视着前方,不无感慨地留下了“当今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的著名论断,旨趣高远,振聋发聩!
凡是适应历史潮流,能够为历史发展提供动力的事物,就是顺应历史潮流。
凡是丧失历史必然性,在历史改革的洪流中,将最终逐渐消亡。
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19世纪六十年代世界历史上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这些事件反映了怎样的历史潮流?
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解放了农奴,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促进了工商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3.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4.英国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
5.资本主义世界殖民地形成
6.1871年普鲁士统一德意志。
7.撒丁王朝统一意大利
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确立
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以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首先,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牛产力,使各国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发生巨大变革,资本主义在各国的统治基础得到巩固。
在工场手工业时期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英国,通过改革使资本主义统治进一步巩固。
法国的中产阶级战胜了复辟封建王朝。
美国的工业资产阶级战胜了种植园经济。
俄日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德意统一后,资产阶级的统治也得以确立。
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成为一股进步潮流,在世界范围内得以确立。
其次,机器普及,机器大生产排挤了工场手工业、手工作坊和家庭手工业,阶级结构主要由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构成。
其中,工业资产阶级逐渐成为资产阶级的主体,占据统治地位。
机器大生产使社会财富分配悬殊更大,无产阶级受剥削的程度加深,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工人阶级为自身的经济、政治地位开展斗争,使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成为进步潮流之一。
第三,在近代
工业社会中,传统的农业社会逐渐消亡,以工厂为中心的城市兴起,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
最后,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资本主义国家以大量工业品为媒介,向世界各地发展,他们通过商品输出和军事征服打破了东方国家旧时生产模式和社会体制,使之成为资本主义纽带中的一部分,即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东方国家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新的世界格局。
此外,工业革命对阶级结构的影响还衍生出不同阶级的思想变化。
工业资产阶级在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下,提出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主张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无产阶级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理论,提出改造社会的政治要求。
19世纪三大进步历史潮流
19世纪的历史,特别是欧洲史,可以说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这两大事件的带动下发展的。
工业革命开启了工业化的进程,法国大革命则促进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这两大趋势造成了三个进步的历史潮流,就是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这三股潮流。
自由主义,是按照国际史学界的说法,就是指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与革命;社会主义是指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民族主义是指民族振兴与复兴和民族独立运动。
这些都是在两大潮流带动下发生的。
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使资产阶级的力量大为增强,他们反抗压制和争取自身发展的势头也就大为增强了。
前面已经说过,从19世纪20年代起,直到70年代,这类运动不断发生,最终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上得以确立,而且初步形成了一个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这是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主潮流。
工业革命使工人阶级诞生,从而产生了社会主义运动,前面刚刚讲过,不必再重复。
关于民族运动,这里稍微作些解释。
除了前边说过的亚洲民族运动高潮之外,还有欧洲的民族运动。
这里的运动大多具有资本主义性质,以民族振兴和复兴为主要内容。
爱尔兰反抗英国的斗争、波兰反抗俄国的民族起义、东南欧反抗奥地利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斗争等等,都属于这类运动。
特别要提到的是意大利统一和德意志统一,这也是民族运动。
那时意大利受奥地利、西班牙以及法国的统治和控制,尤其是奥地利,统治着大部分地区。
而意大利有着古罗马强盛的历史,争取民族复兴是很多人的愿望。
因此,意大利统一运动本身,同时也是一场民族运动。
德意志统一则是日耳曼民族的一场斗争。
大家都知道,在德意志统一过程中,
争夺统治权的是奥地利与普鲁士两家。
奥地利是个多民族的帝国,它占有的捷克地区住的是西方斯拉夫人,匈牙利地区住的是马扎尔人,此外还有意大利人、南方斯拉夫人等等其他民族的人。
而普鲁士居住的却基本是单一的日耳曼人,当年条顿民族(即日耳曼人)横行中欧,很是有威力。
俾斯麦就利用这一点,举起民族主义的旗号,调动日耳曼人的民族意识。
他在统一运动中把奥地利挤出了德意志范围,最后建立了日耳曼族的德意志帝国。
所以这在相当程度上又是一场民族运动。
前面说过的亚洲民族运动,当时还不具备资本主义性质,仍属于古代造反运动的类型。
这三股历史潮流组成了l9世纪史的基本内容,反映的是时代的精神。
把握住这三大历史潮流,绝大多数l9世纪的史实都可以纳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