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及输尿管压痛点

合集下载

常见疾病防治:尿路感染

常见疾病防治:尿路感染
耻骨上区域, 膀胱区
背部压痛点
肋脊点 肋腰点
尿路感染压痛点
六、尿路感染的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 尿常规
尿外观混浊伴腐败味; 白细胞为主及其管型; 肉眼或镜下血尿,为均一形红细胞; 微量蛋白尿。
(2)尿白细胞排泄率
Addis 计数: 白细胞<20万个/小时为正常; >30万个/小时为阳性; 20万-30万个/小时为可疑。
症状消失,尿白细胞和细菌阴性,停药后2、 6周再行尿细菌培养,两次尿培养阴性为临床 治愈。
3、无症状性菌尿:
孕妇 学龄期儿童
要治疗
老年妇女(不治疗)
肾移植受者
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
泌尿系统解剖或结构异常
糖尿病
7天疗法
十一、预 防
1、多饮水,每2~3小时排尿1次,是最有效 的预 防方法;
2、经常注意会阴部的清洁; 3、尽量避免导尿或使用尿路器械检查,如
输尿管插管获得尿液培养细菌 尿沉渣检查抗体包裹细菌(ACB):阳性多为
上尿路感染,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不理想。 尿NAG酶、尿视黄醇结合蛋白、Tamm-
Horsfall蛋白。
目前还没有一种令人满意 的实验室定位方法。
上尿路感染与下尿路感染的区别
体温 腰痛 压痛、叩痛 膀胱刺激征 白细胞管型 肾小管功能损伤 尿培养
Qid;氧氟沙星 0.2 Bid, 羟氨苄0.5克, Qid。
注意:(1) 适用于单纯性膀胱炎;
(2) 男性,复杂尿感和肾盂肾炎不用; (3) 孕妇不用。
复诊时处理:停抗菌药7天后
(1)已没有尿频等症状,仍需做清洁中段尿 细菌定量培养:
① 结果仍为阴性:治愈,1月后复诊
② 结果≥ 105/ml,且为同一致病菌,尿感 复发,为肾盂肾炎,14天抗菌治疗

肾及输尿管压痛点

肾及输尿管压痛点
4
肾输尿管压痛点——腹面
• 季肋点――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点处,相 当于肾盂位置;
• 上输尿管点――脐水平线上腹直肌外缘; • 中输尿管点――髂前上棘水平腹直肌外缘,
相当于输尿管第二狭窄处;
5
图片示例
6
肾输尿管压痛点(腹面)——意义
• 季肋点:此点压痛,提示肾盂等肾脏病变 • 上输尿管点:此点压痛,提示肾盂及输尿
管上段的病变。 • 中输尿管点:此点压痛,提示输尿管的病
变。
7
肾输尿管压痛点——背面
• 肋脊点:第12肋与脊柱交角顶点 • 肋腰点:第12肋与腰肌外缘交角顶点
8
Hale Waihona Puke 图片示例• 意义: : • 脊肋角区:此处若有
疼痛、压痛等可以提 示是否有肾脏、肾周 围组织、肾盂的病变。 • 肋腰区:此区出现深 压痛,常提示肾脏、 肾盂、输尿管的病变
9
图片汇总
10
11
1
2
肾区叩击痛(肋脊角叩诊)
• 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的夹角处称肾区 renal region。肾炎和肾盂肾炎时肾区可有扣 击痛,称做:肾区扣击痛;病历记做:肾 区扣击(+)。
3
肾区叩击方法
• 患者取站立位、坐位 或侧卧位,检查者用 左手掌平放于患者的 肾区,右手握拳用由 轻到中等强度的力量 向左手背进行叩击。 正常时肾区无叩击痛。 当有肾炎、肾盂肾炎、 肾结石及肾周围炎时, 肾区可有不同程度的 叩击痛。

8版诊断学腹部检查(技能操作)

8版诊断学腹部检查(技能操作)

脾脏触诊
肿大脾脏大小测量
第Ⅰ测量:指左锁骨中线与左 肋缘交点至脾下缘的距离 (以CM表示) 第Ⅱ测量:指左锁骨中线与左 肋缘交点至脾最远点的距 离 第Ⅲ测量:指脾右缘与前正中 线的距离

⑶:

胆囊触诊:


Murphy征的检查方法:
体位:被检查者仰卧位,双下肢屈曲,腹部放松 ,医生站于被检查者右侧
深压触诊
用1至2个手指几乎垂直腹壁 逐渐深压探测深在病变或 压痛点。出现压痛后停留 片刻迅速将手抬起,出现 腹痛加剧和伴痛苦表情称 反跳痛; 适合:阑尾、胆囊、输尿管 各压痛点、反跳痛
冲击触诊
右手3至4个手指并拢以 70-90度角在腹壁作几 次急速有力冲击可感 觉脏器沉浮;
适合:大量腹水时肝、 脾或腹腔包块和振水 音的检查
d、避免肝上摸肝(估计肝下缘下方开始) e、注意双线触诊(右锁骨中线,前正中线)测量肝 下缘距肋缘,剑突根部(厘米) f、大量腹水时可冲击触诊
肝脏触诊
• 体位:被检查者仰卧位,双下肢屈曲,腹部放松 ,医生站于被检查者右侧 • 单手触诊:检查者将右手4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 ,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被检查者右上腹部或脐 右侧,估计肝下缘的下方,随被检查者呼气时, 手指压向腹深部,吸气时手指向前上迎触下移的 肝缘,如此反复进行并逐渐向肋缘滑动,直到触 及肝缘或肋缘为止。
• 胰头癌压迫胆总管致胆管阻塞
– – 黄疸渐进加深 胆囊显著肿大,但无压痛.


⑷:肾脏触诊: 方法:双手触诊法 正常:肾一般不能触及,有时可触 及右肾下极。肾下垂、游走 肾 肾肿大:见于肾积水或积脓,肾肿 瘤,多囊肾
肾脏触诊:
左手掌托住右腰部 向上推起,右手掌 平放在右上腹部, 于患者吸气时双 手夹触肾

泌尿系统体格检查

泌尿系统体格检查

精选文档泌尿系统体格检查尿频:尿频即排尿次数增加。

正常成人白日4-5次,夜间0-1次。

每次尿量约300ml,总尿量增加(每次尿量不减少)或膀胱容量减少(每次尿量亦减少)所惹起尿急:尿急指患者忽然有激烈尿意,不可以控制而立刻排尿。

常伴有尿频、尿痛。

见于尿路感染、前列腺炎、输尿管下段结石、膀胱癌(特别是原位癌)、神经源性膀胱(逼尿肌亢进型)。

少量与精神要素相关。

尿痛:尿痛指排尿时膀胱区及尿道痛苦。

多因感染刺激膀胱及尿道黏膜或深层组织,惹起膀胱、尿道痉挛及神经反射所致。

常伴有尿频、尿急、血尿、脓尿。

常见于尿道炎,膀胱炎,前列腺炎,膀胱结核、结石、异物,后期膀胱癌等。

排尿困难:排尿困难是指患者排尿不畅或排尿费劲。

排尿困难的程度轻重不等,轻者排尿延缓,尿线无力,射程短;重者尿线变细或滴沥不可线,每次排尿均需使劲,或用手按压小腹而只好排出少量尿液,形成间歇性排尿现象,患者有排尿不尽感。

病因可分为下尿路机械性阻塞与动力性阻塞两种。

少尿、无尿:正常成人每日尿量约1000-2000ml,24小时尿量在400ml以下或每小时少于17ml为少尿,24小时少于100ml或12小时完整无尿为无尿或尿闭,此时肾脏几乎已不分泌尿液。

少尿和无尿提示肾功能不全或濒于衰竭状态,有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原由多尿:多尿是指在正常饮水的状况下,24小时尿量超出2500ml,见于糖尿病或尿崩症、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因为肾浓缩尿的功能减低所致。

血尿:血尿是泌尿外科常有症状。

尿离心积淀后每高倍视线红细胞超过2-3 个即不正常,或将10ml 尿于1500r/min 离心5分钟,在400倍显微镜下察看,10个视线有红细胞10个以上即血尿,5-10个为可疑,5个以下为生理现象。

血尿多半由泌尿外科疾病及肾内科疾病惹起,少量是浑身性疾病或药物反响的局部表现。

痛苦:痛苦是泌尿男生殖系疾病最常有的一种症状。

其表现可能是激烈的绞痛,也可能是隐痛或钝痛;痛苦部位常和病变部位相一致,但也可放射到其余部位;可表现为连续性痛或阵发性痛。

肾及输尿管压痛点

肾及输尿管压痛点
CATALOGUE
预防与保健
预防肾及输尿管疾病的生活习惯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每天至少喝8杯水,有助于保持 肾脏的正常功能和预防尿路感 染。
控制体重
肥胖会增加肾脏负担,保持健 康的体重有助于预防肾脏疾病 。
均衡饮食
摄入适量的蛋白质、脂肪、碳 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避免过度摄入高盐、高糖和高 脂肪食物。
预防复发
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预 防疾病的复发,采取相应 的预防措施。
压痛点的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针对不同病因,采用相应的药物 治疗,如抗生素、利尿剂、抗结
核药物等。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泌尿系统疾病,如肾 结石、肾积水等,可能需要手术
治疗。
其他治疗
如物理治疗、中医治疗等,可根 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05
血压监测
高血压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定期监测 血压有助于及时发现并控制高血压。
出现压痛症状时的自我处理方法
休息
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 累,适当休息有助于缓
解压痛症状。
热敷或冷敷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热敷 或冷敷,可以缓解肌肉
紧张和疼痛。
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 使用一些非处方药或中 药来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压痛点的位置、程度和性质可以反 映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发展阶段,有 助于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治疗效果评估
治疗后,压痛点的变化可以作为评 估治疗效果的指标,有助于调整治 疗方案。
压痛点的治疗原则
病因治疗
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相 应的治疗方法,如抗炎、 排石、抗结核等。
缓解疼痛
在病因治疗的基础上,采 取适当的止痛措施,缓解 患者的疼痛症状。
叩诊

腹部检查(上课用)

腹部检查(上课用)
生理状态:肥胖、妊娠。 病理状态:腹水、积气、肿瘤等。
A、全腹膨隆:弥漫性膨隆的腹部呈球形或椭圆。 a. 腹腔积液: b. 腹内积气: Ⅰ胃肠内 Ⅱ腹腔内(气腹) c. 腹内巨大包

B、局部膨隆:脏器肿大,腹内肿瘤或炎症肿 块,胃或肠胀气,腹壁上肿物和疝。
腹壁肿块:注意与腹腔内肿块鉴别
C、 腹部凹陷:仰卧时前腹壁明显低于肋缘 与耻骨联合的平面。
用拇指或并拢的2至3个手指逐渐深压探测 腹腔深在病变的部位或压痛点。出现压痛 后停留片刻迅速将手抬起,出现腹痛加剧 和伴痛苦表情称反跳痛 适合:阑尾、胆囊、输尿管各压痛点、反 跳痛
右手2、3、4指末端逐渐压向腹后壁, 作上下左右滑动触摸。 适合:腹腔深部包块和胃肠病变
右手同上,左手置于被检查脏器后 面托起 适合:肝、脾、肾等脏器和腹腔肿
大量腹水时,用冲击触诊法触诊腹部可感到波动感。 常见于大量腹水者(游离腹水大于 3000ml),检查腹水不如移动性浊音敏感
腹部叩诊
主要作用在于叩知脏器的大小、叩痛、肿块、积液、 积气等。直接和间接叩诊法。
正常情况下,腹部大部分区域均为鼓音。
脏器叩诊
肝脏及胆囊叩诊 脾脏叩诊 膀胱叩诊 肾脏叩诊
肝脏叩诊
当小量腹水时(<1000ml) 采用肘膝位或直立位。
下列情况易误为腹水,应鉴别:
①肠管内大量液体潴留时②巨大卵巢囊肿 A.仰卧时腹中部叩浊音,两侧腹部叩鼓音 B.不移动性 C.尺压实验,可感觉腹主动脉搏动。
胃泡(traube氏)鼓音区: 呈半园型,因胃底含气而形 成,其上界为膈和肺下缘, 下界为肋弓,左为脾脏,右 为肝左缘
第Ⅰ测量(又称甲乙线)指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脾下缘的距离(以cm表示) 第Ⅱ测量(甲丙线)指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脾最远点的距离 第Ⅲ测量(丁戊线)指脾右缘与前正中线的距离

腹部体格检查

腹部体格检查
肌腱划, 右肾下极.
腹直
2021/10/10
9
四分法:
2021/10/10
10
1.右上腹:肝、胆、幽门、 十二指肠、小肠、胰头、右 肾、右肾上腺、肝曲等。
2.右下腹:盲肠、阑尾、部 分升结肠、小肠、右输尿管、 淋巴结、右附件、增大的子 宫、右精索等。
2021/10/10
11
3.左上腹部:肝左叶、脾、胃、 小肠、胰体、尾、左肾、肾上 腺、脾曲、部分横结肠、腹主 动脉、大网膜等。
(2)腹直肌发达者右手宜置于 腹直肌外缘向上触诊.
2021/10/10
75
(3)需密切配合呼吸运动, 吸气时手上台慢于腹壁抬起, 吸气时手提前下压。
初始触诊部位原则上从估 计肝下缘,或平脐,右上腹 饱满时髂前上棘平面开始.
2021/10/10
76
4)大量腹水时 可用浮沉触诊法. 易误诊为肝下缘:横结肠,
肾上腺。
2021/10/10
16
8.左侧腹部: 降结肠、空肠、回肠、左
肾。
9.左下腹部: 乙状结肠、淋巴结、输尿
管、附件、精索。
2021/10/10
17
视 诊:
1.排空膀胱,低枕仰卧位,两 手自然置于身体两侧,充分暴 露。
2.安静,光线充足、柔和 3.医生: 在右侧,手干净、温暖。
2021/10/10
下腔静脉阻塞者血流方向向上, 有时在臀部及股部外侧也见曲 张静脉
2021/10/10
41
方向
2021/10/10
42
检查静脉血流方向手法示意图
2021/10/10
43
胃肠型和蠕动波
正常人一般看不到胃肠型及蠕 动波形。
腹壁菲薄或松弛者可见。

腹部检查

腹部检查



⑭:肾脏触诊: 方法:双手触诊法 正常:肾一般不能触及,有时可触 及右肾下极 肾肿大:见于肾积水或积脓,肾肿 瘤,多囊肾

(5)肾、输尿管压痛点:

季肋点(前肾点):第10肋骨前端 上输尿管点:脐水平线上腹直肌外缘 中输尿管点:髂前上棘水平腹直肌外缘 肋脊点:第12肋与脊柱夹角(肋脊角)的顶点 肋腰点:第12肋与腰肌外缘的夹角的顶点


正常:仰卧、侧卧均触不到脾 脾大者应注意:形态,大小,质地, 表面情况,压痛、摩擦感,切迹。


肿大脾脏大小测量: 脾脏肿大分度: 轻度:肋下〈2cm,见于慢性肝炎,伤寒, 粟粒性结核,败血症等 中度:肋下>2cm,但在脐水平以上,见于肝硬化, 疟疾后遗症,慢性溶血性黄疸 高度: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见于慢性粒 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晚期血吸 虫病及某些代谢性疾病


双手触诊法:检查者右手位置同单手法,而用左手托住 被检查者右腰部,拇指张开置于肋部,触诊时左手向 上推,使肝下缘紧贴前腹壁下移,并限制右下胸扩张, 以增加膈下移的幅度,这样吸气时下移的肝脏就更容 易碰到右手指,可提高触诊的效果。 钩指触诊法:适用于儿童和腹部薄软者,触诊时,检查 者位于被检查者右肩旁,面向其足部,将右手掌搭在 其右前胸下部,右手第2~5指并并拢弯曲成钩状,嘱 被检查者做深腹式呼吸动作,检查者随深吸气而更进 一步屈曲指关节,这样指腹容易触到下移的肝下缘。 此手法亦可用双手第2~5指并拢弯曲成钩状进行触诊。

⑫:脾脏触诊 方法:单手、双手触诊法

双手触诊:医生左手绕过患者腹前方,手掌置 于其左胸下部第9-11肋处,试将其脾脏从后 向前托起,并限制胸廓运动,右手掌平放于 脐部,于左肋弓大致呈垂直方向,自脐平面 开始配合呼吸,如同触诊肝脏一样,迎触脾 尖,直至触到脾缘或左肋弓为止。 若脾脏轻度肿大而仰卧位不易触到时,可 嘱患者取右侧卧位,双下肢屈曲,进行触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
• 中输尿管肋脊点:第12肋与脊柱交角顶点 • 肋腰点:第12肋与腰肌外缘交角顶点
图片示例
• • •
意义: : 脊肋角区:此处若有疼痛、压痛 等可以提示是否有肾脏、肾周围 组织、肾盂的病变。 肋腰区:此区出现深压痛,常提 示肾脏、肾盂、输尿管的病变
图片汇总
肾输尿管压痛点——腹面

季肋点――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点处,相当于肾盂位 置;
• 上输尿管点――脐水平线上腹直肌外缘; • 中输尿管点――髂前上棘水平腹直肌外缘,相当于输尿
管第二狭窄处;
图片示例
肾输尿管压痛点(腹面)——意义
• 季肋点:此点压痛,提示肾盂等肾脏病变 • 上输尿管点:此点压痛,提示肾盂及输尿管上段的病
肾及输尿管的压痛点
肾区叩击痛(肋脊角叩诊)

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的夹角处称肾区renal region。 肾炎和肾盂肾炎时肾区可有扣击痛,称做:肾区扣击 痛;病历记做:肾区扣击(+)。
肾区叩击方法

患者取站立位、坐位或侧卧位, 检查者用左手掌平放于患者的肾 区,右手握拳用由轻到中等强度 的力量向左手背进行叩击。正常 时肾区无叩击痛。当有肾炎、肾 盂肾炎、肾结石及肾周围炎时, 肾区可有不同程度的叩击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