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输尿管压痛点
合集下载
常见疾病防治:尿路感染

耻骨上区域, 膀胱区
背部压痛点
肋脊点 肋腰点
尿路感染压痛点
六、尿路感染的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 尿常规
尿外观混浊伴腐败味; 白细胞为主及其管型; 肉眼或镜下血尿,为均一形红细胞; 微量蛋白尿。
(2)尿白细胞排泄率
Addis 计数: 白细胞<20万个/小时为正常; >30万个/小时为阳性; 20万-30万个/小时为可疑。
症状消失,尿白细胞和细菌阴性,停药后2、 6周再行尿细菌培养,两次尿培养阴性为临床 治愈。
3、无症状性菌尿:
孕妇 学龄期儿童
要治疗
老年妇女(不治疗)
肾移植受者
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
泌尿系统解剖或结构异常
糖尿病
7天疗法
十一、预 防
1、多饮水,每2~3小时排尿1次,是最有效 的预 防方法;
2、经常注意会阴部的清洁; 3、尽量避免导尿或使用尿路器械检查,如
输尿管插管获得尿液培养细菌 尿沉渣检查抗体包裹细菌(ACB):阳性多为
上尿路感染,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不理想。 尿NAG酶、尿视黄醇结合蛋白、Tamm-
Horsfall蛋白。
目前还没有一种令人满意 的实验室定位方法。
上尿路感染与下尿路感染的区别
体温 腰痛 压痛、叩痛 膀胱刺激征 白细胞管型 肾小管功能损伤 尿培养
Qid;氧氟沙星 0.2 Bid, 羟氨苄0.5克, Qid。
注意:(1) 适用于单纯性膀胱炎;
(2) 男性,复杂尿感和肾盂肾炎不用; (3) 孕妇不用。
复诊时处理:停抗菌药7天后
(1)已没有尿频等症状,仍需做清洁中段尿 细菌定量培养:
① 结果仍为阴性:治愈,1月后复诊
② 结果≥ 105/ml,且为同一致病菌,尿感 复发,为肾盂肾炎,14天抗菌治疗
背部压痛点
肋脊点 肋腰点
尿路感染压痛点
六、尿路感染的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 尿常规
尿外观混浊伴腐败味; 白细胞为主及其管型; 肉眼或镜下血尿,为均一形红细胞; 微量蛋白尿。
(2)尿白细胞排泄率
Addis 计数: 白细胞<20万个/小时为正常; >30万个/小时为阳性; 20万-30万个/小时为可疑。
症状消失,尿白细胞和细菌阴性,停药后2、 6周再行尿细菌培养,两次尿培养阴性为临床 治愈。
3、无症状性菌尿:
孕妇 学龄期儿童
要治疗
老年妇女(不治疗)
肾移植受者
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
泌尿系统解剖或结构异常
糖尿病
7天疗法
十一、预 防
1、多饮水,每2~3小时排尿1次,是最有效 的预 防方法;
2、经常注意会阴部的清洁; 3、尽量避免导尿或使用尿路器械检查,如
输尿管插管获得尿液培养细菌 尿沉渣检查抗体包裹细菌(ACB):阳性多为
上尿路感染,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不理想。 尿NAG酶、尿视黄醇结合蛋白、Tamm-
Horsfall蛋白。
目前还没有一种令人满意 的实验室定位方法。
上尿路感染与下尿路感染的区别
体温 腰痛 压痛、叩痛 膀胱刺激征 白细胞管型 肾小管功能损伤 尿培养
Qid;氧氟沙星 0.2 Bid, 羟氨苄0.5克, Qid。
注意:(1) 适用于单纯性膀胱炎;
(2) 男性,复杂尿感和肾盂肾炎不用; (3) 孕妇不用。
复诊时处理:停抗菌药7天后
(1)已没有尿频等症状,仍需做清洁中段尿 细菌定量培养:
① 结果仍为阴性:治愈,1月后复诊
② 结果≥ 105/ml,且为同一致病菌,尿感 复发,为肾盂肾炎,14天抗菌治疗
8版诊断学腹部检查(技能操作)

脾脏触诊
肿大脾脏大小测量
第Ⅰ测量:指左锁骨中线与左 肋缘交点至脾下缘的距离 (以CM表示) 第Ⅱ测量:指左锁骨中线与左 肋缘交点至脾最远点的距 离 第Ⅲ测量:指脾右缘与前正中 线的距离
触
⑶:
诊
胆囊触诊:
触
诊
Murphy征的检查方法:
体位:被检查者仰卧位,双下肢屈曲,腹部放松 ,医生站于被检查者右侧
深压触诊
用1至2个手指几乎垂直腹壁 逐渐深压探测深在病变或 压痛点。出现压痛后停留 片刻迅速将手抬起,出现 腹痛加剧和伴痛苦表情称 反跳痛; 适合:阑尾、胆囊、输尿管 各压痛点、反跳痛
冲击触诊
右手3至4个手指并拢以 70-90度角在腹壁作几 次急速有力冲击可感 觉脏器沉浮;
适合:大量腹水时肝、 脾或腹腔包块和振水 音的检查
d、避免肝上摸肝(估计肝下缘下方开始) e、注意双线触诊(右锁骨中线,前正中线)测量肝 下缘距肋缘,剑突根部(厘米) f、大量腹水时可冲击触诊
肝脏触诊
• 体位:被检查者仰卧位,双下肢屈曲,腹部放松 ,医生站于被检查者右侧 • 单手触诊:检查者将右手4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 ,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被检查者右上腹部或脐 右侧,估计肝下缘的下方,随被检查者呼气时, 手指压向腹深部,吸气时手指向前上迎触下移的 肝缘,如此反复进行并逐渐向肋缘滑动,直到触 及肝缘或肋缘为止。
• 胰头癌压迫胆总管致胆管阻塞
– – 黄疸渐进加深 胆囊显著肿大,但无压痛.
触
诊
⑷:肾脏触诊: 方法:双手触诊法 正常:肾一般不能触及,有时可触 及右肾下极。肾下垂、游走 肾 肾肿大:见于肾积水或积脓,肾肿 瘤,多囊肾
肾脏触诊:
左手掌托住右腰部 向上推起,右手掌 平放在右上腹部, 于患者吸气时双 手夹触肾
肾及输尿管压痛点

CATALOGUE
预防与保健
预防肾及输尿管疾病的生活习惯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每天至少喝8杯水,有助于保持 肾脏的正常功能和预防尿路感 染。
控制体重
肥胖会增加肾脏负担,保持健 康的体重有助于预防肾脏疾病 。
均衡饮食
摄入适量的蛋白质、脂肪、碳 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避免过度摄入高盐、高糖和高 脂肪食物。
预防复发
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预 防疾病的复发,采取相应 的预防措施。
压痛点的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针对不同病因,采用相应的药物 治疗,如抗生素、利尿剂、抗结
核药物等。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泌尿系统疾病,如肾 结石、肾积水等,可能需要手术
治疗。
其他治疗
如物理治疗、中医治疗等,可根 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05
血压监测
高血压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定期监测 血压有助于及时发现并控制高血压。
出现压痛症状时的自我处理方法
休息
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 累,适当休息有助于缓
解压痛症状。
热敷或冷敷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热敷 或冷敷,可以缓解肌肉
紧张和疼痛。
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 使用一些非处方药或中 药来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
压痛点的位置、程度和性质可以反 映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发展阶段,有 助于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治疗效果评估
治疗后,压痛点的变化可以作为评 估治疗效果的指标,有助于调整治 疗方案。
压痛点的治疗原则
病因治疗
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相 应的治疗方法,如抗炎、 排石、抗结核等。
缓解疼痛
在病因治疗的基础上,采 取适当的止痛措施,缓解 患者的疼痛症状。
叩诊
预防与保健
预防肾及输尿管疾病的生活习惯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每天至少喝8杯水,有助于保持 肾脏的正常功能和预防尿路感 染。
控制体重
肥胖会增加肾脏负担,保持健 康的体重有助于预防肾脏疾病 。
均衡饮食
摄入适量的蛋白质、脂肪、碳 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避免过度摄入高盐、高糖和高 脂肪食物。
预防复发
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预 防疾病的复发,采取相应 的预防措施。
压痛点的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针对不同病因,采用相应的药物 治疗,如抗生素、利尿剂、抗结
核药物等。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泌尿系统疾病,如肾 结石、肾积水等,可能需要手术
治疗。
其他治疗
如物理治疗、中医治疗等,可根 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05
血压监测
高血压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定期监测 血压有助于及时发现并控制高血压。
出现压痛症状时的自我处理方法
休息
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 累,适当休息有助于缓
解压痛症状。
热敷或冷敷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热敷 或冷敷,可以缓解肌肉
紧张和疼痛。
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 使用一些非处方药或中 药来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
压痛点的位置、程度和性质可以反 映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发展阶段,有 助于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治疗效果评估
治疗后,压痛点的变化可以作为评 估治疗效果的指标,有助于调整治 疗方案。
压痛点的治疗原则
病因治疗
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相 应的治疗方法,如抗炎、 排石、抗结核等。
缓解疼痛
在病因治疗的基础上,采 取适当的止痛措施,缓解 患者的疼痛症状。
叩诊
尿路感染

Complication)
诊断 治疗、预防
(Diagnosis) (Treatment、Prevention)
2
一、尿路感染的流行病学
普通人群 男 性 人 群 女性人群 育龄妇女 妊 娠 妇 女 老 年 妇 女 0.91% 0.23% 2.05% 5.0% 7% 10.0%
3
二、尿路感染的定义(1)
分类,以便指导用药
35
4)尿细菌定量培养 新鲜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菌落计数≥ 105个/ml, 有意义的细菌尿,常为尿感;如无症状,需2次培养, 且为同一菌种; 104-105个/ml为可疑阳性;
小于104个/ml,可能为污染;
36
注意:尿培养取正规中段尿
①抗菌前或停药七天;
②尿液在膀胱停留6h;
33
六、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3)
3、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
白细胞为主及其管型, 红细胞,微量蛋白。 2) 尿白细胞 脓尿:白细胞≥ 5个/HP ( 2小时以上不排尿后留 标本或晨尿)
不能依靠脓尿确诊尿感:污染、间质性肾炎、特殊细菌感染
34
尿路感染的确立,主要依靠细菌学检查
3)
尿沉渣镜检细菌
清洁中段尿用高倍镜找细菌,初步对细菌
尿 路 感 染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1
内
容
(Epidemiology) (Definition) (Etiology) (Pathogenesis) (Pathology)
流行病学 定义 病因 发病机制 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并发症 (Clinical Presentation,
及时解除梗阻非常重要!
13
腹部检查(上课用)

生理状态:肥胖、妊娠。 病理状态:腹水、积气、肿瘤等。
A、全腹膨隆:弥漫性膨隆的腹部呈球形或椭圆。 a. 腹腔积液: b. 腹内积气: Ⅰ胃肠内 Ⅱ腹腔内(气腹) c. 腹内巨大包
块
B、局部膨隆:脏器肿大,腹内肿瘤或炎症肿 块,胃或肠胀气,腹壁上肿物和疝。
腹壁肿块:注意与腹腔内肿块鉴别
C、 腹部凹陷:仰卧时前腹壁明显低于肋缘 与耻骨联合的平面。
用拇指或并拢的2至3个手指逐渐深压探测 腹腔深在病变的部位或压痛点。出现压痛 后停留片刻迅速将手抬起,出现腹痛加剧 和伴痛苦表情称反跳痛 适合:阑尾、胆囊、输尿管各压痛点、反 跳痛
右手2、3、4指末端逐渐压向腹后壁, 作上下左右滑动触摸。 适合:腹腔深部包块和胃肠病变
右手同上,左手置于被检查脏器后 面托起 适合:肝、脾、肾等脏器和腹腔肿
大量腹水时,用冲击触诊法触诊腹部可感到波动感。 常见于大量腹水者(游离腹水大于 3000ml),检查腹水不如移动性浊音敏感
腹部叩诊
主要作用在于叩知脏器的大小、叩痛、肿块、积液、 积气等。直接和间接叩诊法。
正常情况下,腹部大部分区域均为鼓音。
脏器叩诊
肝脏及胆囊叩诊 脾脏叩诊 膀胱叩诊 肾脏叩诊
肝脏叩诊
当小量腹水时(<1000ml) 采用肘膝位或直立位。
下列情况易误为腹水,应鉴别:
①肠管内大量液体潴留时②巨大卵巢囊肿 A.仰卧时腹中部叩浊音,两侧腹部叩鼓音 B.不移动性 C.尺压实验,可感觉腹主动脉搏动。
胃泡(traube氏)鼓音区: 呈半园型,因胃底含气而形 成,其上界为膈和肺下缘, 下界为肋弓,左为脾脏,右 为肝左缘
第Ⅰ测量(又称甲乙线)指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脾下缘的距离(以cm表示) 第Ⅱ测量(甲丙线)指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脾最远点的距离 第Ⅲ测量(丁戊线)指脾右缘与前正中线的距离
A、全腹膨隆:弥漫性膨隆的腹部呈球形或椭圆。 a. 腹腔积液: b. 腹内积气: Ⅰ胃肠内 Ⅱ腹腔内(气腹) c. 腹内巨大包
块
B、局部膨隆:脏器肿大,腹内肿瘤或炎症肿 块,胃或肠胀气,腹壁上肿物和疝。
腹壁肿块:注意与腹腔内肿块鉴别
C、 腹部凹陷:仰卧时前腹壁明显低于肋缘 与耻骨联合的平面。
用拇指或并拢的2至3个手指逐渐深压探测 腹腔深在病变的部位或压痛点。出现压痛 后停留片刻迅速将手抬起,出现腹痛加剧 和伴痛苦表情称反跳痛 适合:阑尾、胆囊、输尿管各压痛点、反 跳痛
右手2、3、4指末端逐渐压向腹后壁, 作上下左右滑动触摸。 适合:腹腔深部包块和胃肠病变
右手同上,左手置于被检查脏器后 面托起 适合:肝、脾、肾等脏器和腹腔肿
大量腹水时,用冲击触诊法触诊腹部可感到波动感。 常见于大量腹水者(游离腹水大于 3000ml),检查腹水不如移动性浊音敏感
腹部叩诊
主要作用在于叩知脏器的大小、叩痛、肿块、积液、 积气等。直接和间接叩诊法。
正常情况下,腹部大部分区域均为鼓音。
脏器叩诊
肝脏及胆囊叩诊 脾脏叩诊 膀胱叩诊 肾脏叩诊
肝脏叩诊
当小量腹水时(<1000ml) 采用肘膝位或直立位。
下列情况易误为腹水,应鉴别:
①肠管内大量液体潴留时②巨大卵巢囊肿 A.仰卧时腹中部叩浊音,两侧腹部叩鼓音 B.不移动性 C.尺压实验,可感觉腹主动脉搏动。
胃泡(traube氏)鼓音区: 呈半园型,因胃底含气而形 成,其上界为膈和肺下缘, 下界为肋弓,左为脾脏,右 为肝左缘
第Ⅰ测量(又称甲乙线)指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脾下缘的距离(以cm表示) 第Ⅱ测量(甲丙线)指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脾最远点的距离 第Ⅲ测量(丁戊线)指脾右缘与前正中线的距离
腹部检查

触
诊
⑭:肾脏触诊: 方法:双手触诊法 正常:肾一般不能触及,有时可触 及右肾下极 肾肿大:见于肾积水或积脓,肾肿 瘤,多囊肾
触
(5)肾、输尿管压痛点:
诊
季肋点(前肾点):第10肋骨前端 上输尿管点:脐水平线上腹直肌外缘 中输尿管点:髂前上棘水平腹直肌外缘 肋脊点:第12肋与脊柱夹角(肋脊角)的顶点 肋腰点:第12肋与腰肌外缘的夹角的顶点
触
诊
正常:仰卧、侧卧均触不到脾 脾大者应注意:形态,大小,质地, 表面情况,压痛、摩擦感,切迹。
触
诊
肿大脾脏大小测量: 脾脏肿大分度: 轻度:肋下〈2cm,见于慢性肝炎,伤寒, 粟粒性结核,败血症等 中度:肋下>2cm,但在脐水平以上,见于肝硬化, 疟疾后遗症,慢性溶血性黄疸 高度: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见于慢性粒 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晚期血吸 虫病及某些代谢性疾病
触
诊
双手触诊法:检查者右手位置同单手法,而用左手托住 被检查者右腰部,拇指张开置于肋部,触诊时左手向 上推,使肝下缘紧贴前腹壁下移,并限制右下胸扩张, 以增加膈下移的幅度,这样吸气时下移的肝脏就更容 易碰到右手指,可提高触诊的效果。 钩指触诊法:适用于儿童和腹部薄软者,触诊时,检查 者位于被检查者右肩旁,面向其足部,将右手掌搭在 其右前胸下部,右手第2~5指并并拢弯曲成钩状,嘱 被检查者做深腹式呼吸动作,检查者随深吸气而更进 一步屈曲指关节,这样指腹容易触到下移的肝下缘。 此手法亦可用双手第2~5指并拢弯曲成钩状进行触诊。
触
⑫:脾脏触诊 方法:单手、双手触诊法
诊
双手触诊:医生左手绕过患者腹前方,手掌置 于其左胸下部第9-11肋处,试将其脾脏从后 向前托起,并限制胸廓运动,右手掌平放于 脐部,于左肋弓大致呈垂直方向,自脐平面 开始配合呼吸,如同触诊肝脏一样,迎触脾 尖,直至触到脾缘或左肋弓为止。 若脾脏轻度肿大而仰卧位不易触到时,可 嘱患者取右侧卧位,双下肢屈曲,进行触诊。
肾与输尿管压痛点

肾、输尿管压痛点应该有五个:
季肋点――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点处,相当于肾盂位置;
上输尿管点――脐水平线上腹直肌外缘;
中输尿管点――髂前上棘水平腹直肌外缘,相当于输尿管第二狭窄处;
肋脊点――背部第12肋骨与脊柱的夹角的顶点;
肋腰点――背部第12肋骨与腰肌外缘的夹角顶点。
肾及尿路炎症或结石病变时,上述各点可有压痛。
根据肾脏的解剖位置和体表投影,
肾区痛主要有以下4个区域:
①脊肋角区:位于腰背部脊柱与第12肋交角处,此处若有疼痛、压痛等可以提示是否有肾脏、肾周围组织、肾盂的病变。
②肋腰区:位于背部腰大肌外侧缘与第12肋交角处,此区出现深压痛,常提示肾脏、肾盂、输尿管的病变。
③上输尿管点:位于腹直肌外缘平脐处,此点压痛,提示肾盂及输尿管上段的病变。
④中输尿管点:为腹直肌外侧缘与髂前上棘连线的交点处,此点压痛,提示输尿管的病变。
腹部体格检查

全腹紧张度减低:慢
性消耗性疾病,大量放腹水,年
老体弱,脊髓损伤所致腹肌瘫
痪,重症肌无力等.
局部紧张度减低:局部的腹
肌瘫痪或缺陷
完整编辑ppt
68
二 压痛及反跳痛
1.正常腹部触摸时不引起疼 痛
2腹腔脏器的炎症、肿瘤、破 裂、扭转以及腹膜的刺激等 均可引起压痛,提示病变所 在。
完整编辑ppt
69
常见压痛点:阑尾炎、胆囊 炎
左上腹膨隆:脾大,脾曲肿瘤, 巨结肠;
完整编辑ppt
26
腰部膨隆
多囊肾,巨大肾上腺瘤,肾 积水、脓。
脐部膨隆:脐疝、炎性包块 (TB);
下腹膨隆:子宫增大,膀胱 胀大,排尿后消失;
完整编辑ppt
27
右下腹膨隆
回盲部TB,肿瘤,Crohn,阑尾 周围脓肿;
左下腹膨隆:降结肠,乙状结肠 肿瘤,粪块;
14
4.上腹部: 胃、肝左叶、十二指肠、
胰头、体、横结肠、腹主动 脉、大网膜。
5.中腹部: 十二指肠、空肠、回肠、
下垂的胃和横结肠、肠系膜 及淋巴结、输尿管、腹主动 脉、大网膜。
完整编辑ppt
15
6.下腹部: 回肠、乙状结肠、输尿管、
胀大的膀胱、增大的子宫。
7.左上腹部: 脾、胃、脾曲、胰尾、左肾、
(3)腹内巨大肿块:如足月妊娠、 巨大卵巢囊肿、畸胎瘤等。
完整编辑ppt
24
局部膨隆
指局限性腹部膨隆。脏器肿 大,肿瘤或炎性肿块、胃或肠 胀气,以及腹壁上的肿物和疝 等均可引起。
腹腔内与腹壁包块的鉴别
完整编辑ppt
25
上腹中部隆起
肝左叶大,胃癌,胃扩张,胰肿 瘤或囊肿。
右上腹膨隆:肝、胆肿大,肝曲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