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声音教案1

合集下载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1《听听声音》优秀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1《听听声音》优秀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1《听听声音》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听听声音》是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探究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掌握科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声音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具体实验操作和科学思维方面还需加强。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声音有着丰富的体验,但往往缺乏对声音本质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逐步深入到对声音的科学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需要介质传播。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培养分析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鼓、尺子、气球等。

2.教学课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各种声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声音需要什么介质传播吗?2.呈现(10分钟)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鼓、尺子、气球等物体的振动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同时,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声音在空气、水等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什么特点?让学生结合实验现象进行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空气和水,还有哪些介质可以传播声音?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学科学11听听声音(教案)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11听听声音(教案)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11听听声音(教案)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听听声音(教案)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学会通过观察和实验验证声音产生的条件;2. 掌握音的高低、响亮程度和长短是声音的基本特征;3. 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敏感性,提高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声音产生的条件;2. 音的高低、响亮程度和长短是声音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投影仪;2. 录制好的不同音高、响亮程度和长短的声音片段;3. 不同物体的声音实验材料;4. 学生课前已阅读相应的教材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放一段音乐或模仿动物的叫声来引起学生对声音的兴趣,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15分钟)(1)设计实验:准备杯子、刀子、水、钉子等多种物体,学生一一敲击这些物体后,观察并记录下他们所发出的声音。

(2)讨论和总结:让学生交流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发现声音产生的条件是物体的振动。

结合学生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声音产生的条件。

3. 辨别高低音(20分钟)(1)教师演示:教师准备不同音高的声音片段,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思考和探究如何辨别音的高低。

(2)学生实践:学生小组合作,互相录制不同音高的声音片段,然后交换听,试图区分高低音。

(3)总结和讨论:学生交流实践结果和体会,教师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到音的高低是声音的基本特征。

4. 辨别响亮程度(20分钟)(1)教师演示:教师播放不同响亮程度的声音片段,让学生思考和探究如何辨别声音的响亮程度。

(2)学生实践: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中模仿和演示不同响亮程度的声音,然后让其他学生判断声音的响亮程度。

(3)总结和讨论:学生交流实践结果和体会,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响亮程度是声音的另一个基本特征。

5. 辨别音的长短(20分钟)(1)教师演示:教师播放不同长短的声音片段,让学生思考和探究如何辨别声音的长短。

(2)学生实践: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中模仿和演示不同长短的声音,然后让其他学生判断声音的长短。

听听声音教学设计

听听声音教学设计

听听声音教学设计听听声音教学设计1一、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

3、仿照诗歌内容,结合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写一段诗。

二、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诗。

2、边读边能体会诗中的意境。

教学难点:仿照诗歌内容,结合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写一段诗。

三、教学媒体:录音、小黑板。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课前准备:1、各种声响(如风声、雨声、蛐蛐声等)的录音带。

2、旋律优美的轻音乐磁带。

3、秋天的礼物。

六、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师:小朋友们,现在正是金秋时节,在你的眼里,秋天是怎样的呢?2、师:是呀,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它还有许多美妙的.声音。

你们听到过么?有位诗人在聆听了秋天的声音后写下了这么一首小诗,你们想听听吗?(板书:听听,秋的声音,教师在音乐伴奏中范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你们想读读么?请打开课文12课的小诗读一读吧。

自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找出自己喜欢的声音,美美地朗读。

2、检查自学①检查字词。

(小黑板出示本课重点词语)②指名学生读文,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师引入:是呀,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地来,向远方匆匆地去,我听到秋的声音了,你听到了么?谁能把这一段读好?1、读好第六段。

(1)学生自由练读。

(2)抽读,师欣赏地评议。

(3)齐读。

过度语:秋天的声音可不容易发现,小朋友们可要认真用心去倾听,去想象。

录音播放: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学生听声音说话。

(根据学生差异提出不同要求,如:“把话说完整”,“能说得具体、生动些吗”等)2、品读1—3段过度语:这些声音诗人是怎样把它写出来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诗的1——3段。

选择自己最欣赏的一段读一读,边读边想,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指名学生进行交流,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点。

(1)交流第一段。

师:是呀,黄叶就要告别大树妈妈了,它会怎么说?(2)指导读第一段。

教科版科学四上《听听声音》表格式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听听声音》表格式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听听声音》表格式教案一. 教材分析《听听声音》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上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教材以实验和实践活动为主,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声音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四年级之前,已经对声音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比如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区分不同音高的声音等。

但他们对声音的传播和特性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能够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声音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声音的特性。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振动的物体(如音叉、橡皮筋等)、扬声器、耳机、音调计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产生。

例如,将一个音叉靠近扬声器,观察扬声器产生的声音。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板书,向学生介绍声音的传播原理。

解释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需要通过介质(如空气、水等)传播。

引导学生理解声音传播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振动物体产生的声音。

例如,让学生用橡皮筋振动,观察橡皮筋发出的声音。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声音的特性。

4.巩固(5分钟)通过讨论和问答,巩固学生对声音的理解。

例如,让学生解释为什么不同振动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引导学生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例如,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电话通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超声波碎石。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听听声音(教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听听声音(教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听听声音教学内容:听听声音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倾听周围的声音开始,观察并简单的区分、归类和鉴别各种不同的声音以及声音的大小、高低、远近、方向。

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

2.经历有关声音的实验过程。

获得“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没有物体就没有声音”等的初步认识。

教学准备:小组观察实验用:(1)物体发声活动——各种固体材料、瓶子、杯子、水等;(2)分辨声音的变化活动——相同玻璃杯4只、水、筷子等。

教师演示活动用:包含各种声音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学习引入研究声音的活动开始了,说说你对声音的哪些问题比较感兴趣?你想研究关于声音的哪些问题?二、倾听周围的声音(1)教师先让学生们安静下来,再让学生倾听周围发出的声音。

(2)学生交流听到的周围发出的声音,并说明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

(3)教师播放各种声音,并让学生逐个说明发出声音的物体。

(4)学生交流听到过的其他声音。

(5)教师小结: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声音,大自然的风声、雨声、雷声,田野里的蛙叫蝉鸣声,城市里的车水马龙声。

各种各样的声音包围着我们。

那么,这些声音中,哪些是自然界发出的声音?哪些又是人类活动发出的声音呢?(6)对声音进行分类。

(7)学生小组进行分类记录。

(8)各组交流记录表。

三、听听固体、液体、气体发出的声音的活动(1)听听固体发出的声音。

想办法让桌上的各种固体发出声音,听听这些声音是否相同,有什么特点。

(2)学生交流和描述:用()方法使()物体发出声音,这种声音的特点是()。

(3)听听液体发出的声音。

想多种办法使水发出声音,听听不同的方法产生的水的声音是否相同,有什么特点。

(4)学生交流和描述。

(5)听听气体发出的声音。

在我们听到的声音中,哪些声音是由空气发出的?你有什么办法使空气发出声音?(6)学生进行“使空气发出声音”的活动。

(7)讨论交流:从以上的活动中,你认为声音与物体有什么关系?没有物体能有声音吗?(8)教师反诘:有人认为没有物体也能产生声音,比如雷声就不是什么物体发出的。

听听声音教案

听听声音教案

听听声音教案听听声音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听听声音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听听声音教案1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

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难点】仿照诗歌的形,续写诗文。

【教学准备】课件(搜集各种声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昨天,《秋天的雨》为我们打开了秋天的大门,我们看到了“五彩缤纷”的田野,看到了瓜果飘香的果园,看到了热闹非凡的森林,今天我们继续走进秋天,去《听听,秋的声音好不好?齐读课题二、读通1、打开书46面,这是篇课文是带*的,是阅读课文,主要靠小朋友们自学,课文上边的导读可以帮我们读懂课文,我们一起阅读一遍,一定会对你们有帮助。

2、导读为我们提了什么要求?3、要想把课文读懂,先要打好基础,把课文读通顺,在预习的时候,生字词小朋友们都认识了吗?小诗你们都能读通顺吗?听听,秋的声音优秀教案设计让老师来考考你们吧!4、CAI出示:手臂、刷刷、蟋蟀、振动、口瞿口瞿、歌韵、叮咛、掠过、歌吟、辽阔、音乐厅、绽开、匆匆(小组接龙读)5、CAI出示诗的6个小节。

谁愿意来读?(点名读,6人)想读的一起读。

三、读懂1、小诗大家都能读通顺了,但想要把它读懂可不容易,现在就请小朋友们自由的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难理解的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难题。

2、我们以前学过那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词义呢?(查一查、换一换、切一切、猜一猜、议一议)有这么多方法来帮忙,相信你们一定能读懂这首诗的,现在就请小朋友们自由的读并且解决问题吧!3、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说)4、老师觉得这里很难理解,看你们能不能帮帮我。

CAI出示“黄叶道别的话音”是指----“和阳台告别的歌韵”是指-----“ 暖暖的叮咛”是指-----“丰收的歌吟”是指-----5、你们真厉害,连老师解决不了的难题,都难不倒你们。

四年级科学上册《听听声音》教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听听声音》教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听听声音》教案第一篇:四年级科学上册《听听声音》教案四年级科学上册《听听声音》教案一、教学目标:、引领学生用心去倾听、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让学生以关注的态度在充分感知声音的活动中,学会对各种不同声音加以简单的区分和鉴别,对声音产生的原理和声音的变化有适当地了解。

3、通过对声音的研究,培养学生探索声音的兴趣,热爱生活、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够区分、鉴别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并加以归类。

2、难点:了解声音产生的原理,声音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学生小组活动:制造声音——学生的学习用具,课桌等教师演示:声音是如何产生的——音叉等。

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景:.欣赏优美转噪音的乐曲。

2.PPT呈现耳朵很大的小孩图片衔接语二.寻找教室里存在的声音1.讲解要求2.点评学生的发现。

3.衔接语:从教室的声音——声音的世界三.听听常见的声音,声音的简单分类.讲解要求2.播放常见的一些声音(共9种:2种人类活动产生,种大自然产生。

)3.学生个人回答4.师生一起总结9种声音分别是什么。

5.引导进行简单的归类6.再听一次,感受声音的美。

7.衔接语:简单的任务——困难的任务。

四.利用身边的材料制造声音.讲解要求。

2.同桌合作制造声音(3分钟)3.评点制造方法衔接语五.声音产生的秘密.衔接语,出示音叉。

72.听音叉的声音3.学生代表摸音叉并分享感觉。

4.摸喉咙六.声音的变化衔接语1.猜一猜录音中一共有多少人——音色的不同。

放录音学生的分析放视频总结:为什么能猜对?衔接语:声音音色的不同——声音其他的变化2.声音其他的变化七.回顾总结快乐的心情总是能让我们的学习事半功倍,因此在开始上课前,让我们首先来欣赏一首优美的乐曲。

关闭噪声,解释:现在,出了一点问题,优美的音乐放到一半就变成噪声了。

现在老师想请刚才听得投入的孩子。

Q1:在优美的音乐还没有变成噪声的时候,你的感觉怎么样?Q2:后来音乐出问题了,变成噪声了,你的感觉怎么样?的确是这样,人人都喜欢优美的声音,安静的环境,不喜欢吵闹。

小学科学《听听声音》教案

小学科学《听听声音》教案

小学科学《听听声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倾听、观察、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团队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了解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特点。

2.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教案、教学设备(如音响、实验器材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实验记录表、实验器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敲击不同的物体,让学生感受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特点,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好奇心。

2. 探究声音的产生: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原因,探讨声音的产生原理。

3. 探究声音的传播: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声音在空气、水等介质中的传播情况,了解声音传播的规律。

4. 总结与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归纳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2. 学生在家尝试用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观察并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

3. 学生阅读有关声音的科普文章,增加对声音的了解。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声音产生和传播原理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沟通、协调、合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声音的奥秘。

2. 组织学生参观音频设备制作工厂,了解声音信号的采集、处理和播放过程。

3. 开展校园噪声监测活动,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 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

九、教学设计1. 教案编写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听声音》教学设计
杭州市萧山区戴村镇小何东【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用心去倾听、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让学生以关注的态度在充分感知声音的活动中,学会对各种不同的声音加以简单的区别和鉴别,对声音的大小、高低、远近、方向加以适当地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乐于交流。

并藉望能以此为载体激发学生探索声音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亲临探究过程,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并对声音的大小、高低、远近、方向能加以区分和鉴别。

【教学难点】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教学准备】二枚钉子、一个乒乓球、一个发声兔、四只杯子、每人一份实验记录单、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一:倾听声音
活动一:听音辨物。

(1)猜教师正在利用什么物体发出声音?
(2)听一段声音,找出里面有哪些物体在发出声音?
活动二:给声音分类
(1)说说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上黑板书写并模仿。

(2)你能给这些声音分成二类可三类吗?看课件之后让学生回答,并总结。

活动三:综合练习
(1)完成填写记录表
(2)汇报
环节二:区分声音
活动:闯三关
第一关:声音有强弱之分。

你能做出一个轻音,一个重音吗?自选器具。

补充:教师做一个音,问:这是一个重音吗?
第二关:声音有远近之分,这是一个从远到近的声音吗?
第三关:声音有高低之分。

你能按从高音到低音的顺序给下面的杯子排排队吗?
环节三:理解声音
活动:讨论嗓声
听一段优美的乐曲,然后以杂音停止。

科学观察(听)记录表
序号声音名称给声音分类(打√表示)
第1个○自然界发出的○人活动时发出的第2个○自然界发出的○人活动时发出的第3个○自然界发出的○人活动时发出的第4个○自然界发出的○人活动时发出的第5个○自然界发出的○人活动时发出的第6个○自然界发出的○人活动时发出的第7个○自然界发出的○人活动时发出的
科学观察(听)记录表
序号声音名称给声音分类(打√表示)
第1个○自然界发出的○人活动时发出的第2个○自然界发出的○人活动时发出的第3个○自然界发出的○人活动时发出的第4个○自然界发出的○人活动时发出的第5个○自然界发出的○人活动时发出的第6个○自然界发出的○人活动时发出的第7个○自然界发出的○人活动时发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