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讲解及医案)

合集下载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皮肤病】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皮肤病】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皮肤病】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太阴十三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

麻黄二两杏仁四十个,去皮尖生姜二两生梓白皮一升连轺二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赤小豆一升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

分温三服,半日服尽。

伤寒表病,湿瘀而生里热,不得汗尿疏泄,身必发黄。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泻皮毛之郁,杏仁降肺气之逆,生梓白皮清相火而疏木,连翘、赤小豆,泻湿热而利水,姜、甘、大枣,和中气而补脾精也。

以湿旺腹满,胆胃逆升,相火郁遏,湿化为热,外无出路,是以发黄。

发汗利水,使湿气渗泄,则黄消矣。

1 《金匮》黄家,从湿得之,此为一定之理。

2 太阳伤寒,皮毛外闭,则经阳热不泄。

太阴病,则脏虚而里湿盛。

经阳内郁之热与脏虚之湿相合,则湿热内蒸,热不外越,身必发黄,麻黄,发太阳之表寒,以泄经热,小豆利小便,以泄脏湿,经热与脏湿俱泄,则表解而身黄退。

表闭则肺郁,手太阴肺化足太阴之湿,杏仁利肺,以外达皮毛,内降逆行气,肺气敛降,自能雾化精气,精气不化,即为湿浊。

1风疹——姜春华医案向某,男,27岁,农民。

患者全身发风疹,奇痒难熬,每次发作持续周余,经某医院皮肤科诊断为“荨麻疹”,但服药欠效。

今年已发过四次,昨日又发作,疹块以胸部明显,焮红灼热,遇风发作增剧,舌红,苔薄白,脉弦数。

证为风热内蕴肌表,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麻黄6克连翘9克赤小豆30克金银花9克赤芍9克丹皮9克当归9克生甘草3克方3剂。

药后风疹消失,续服2剂痊愈。

按:本案风疹,为风热内蕴肌表,治宜祛风解表,清热养血。

方中麻黄配甘草祛风解表,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赤小豆利湿,赤芍配丹皮,当归活血凉血。

本“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

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此语在本案不适用,此为此风之来,是伤外寒,营郁血热之风。

而不是血虚木燥之风,不是用四物汤补血行血的枯燥之风。

血虚枯燥之风,区别于伤寒表闭,血热之风。

治蛋白尿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治蛋白尿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治蛋白尿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治蛋白尿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方剂组成:
麻黄8g,连翘、射干、赤小豆、小蓟各15g,薏苡仁、白茅根各20g,玉米须40g,淡竹叶、大力子、杏仁各10g。

主治疾病:蛋白尿
出现症状:颜面浮肿,眼睑尤甚,恶风,咽红。

口干,脘胀,小便短黄。

具体体征:舌红、苔薄黄,脉弦细
方剂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典型病例:余某,女,28岁,半月前月经来潮,颜面眼睑浮肿,尿少,自认为经事所致,但月经已干净10余日,浮肿未见减轻反而加重。

故来求医。

诊见:颜面浮肿,眼睑尤甚,恶风,咽红。

口干,脘胀,小便短黄,舌红、苔薄黄,脉弦细考虑为急性肾炎。

服用上方7剂,药后病无进退,试从疏肝论治;遂改方。

服用二方7剂后肿势大减,小便变长,咽干口苦也明显减轻,继守上方,共服20余剂,尿检转阴。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伤寒论》之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原文: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

组成:麻黄6,连翘9,杏仁9,赤小豆30,大枣12枚,桑白皮10,生姜10,炙甘草6以潦水先煮麻黄令其沸腾。

如果有沫用勺舀出。

然后放入其他中药继续熬。

这是一付的剂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

功能:解表散邪,清热除湿退黄,主治兼有表邪的湿热黄疸病证,急慢性荨麻疹、小儿鱼鳞病、疮疡湿毒引起的浮肿、小便不利、皮肤瘙痒症等疾病。

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的基本特征:发热、怕冷、没有汗(有人会头部出汗)、皮肤发黄或者肿满。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方能解决哪些问题?1、荨麻疹类型1:脱衣时,遇风则起疙瘩,瘙痒难忍。

皮肤黏而无汗。

麻黄6,连翘9,杏仁9,赤小豆30,大枣12枚,桑白皮10,生姜10,炙甘草6蝉衣10、赤芍15、丹皮10、防风6、荆芥10 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

两付康复,不康复则不对症。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方能解决哪些问题?1、荨麻疹类型2:全身起皮疹,红色,奇痒难忍,挠痕高出皮肤,起伏错落。

怕风怕冷。

小便短赤不利,舌苔白而略腻。

麻黄9,连翘9,杏仁9,桑白皮9,赤小豆30,生姜12,炙甘草5,大枣10枚。

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

两付康复,不康复则不对症。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方能解决哪些问题?1、脚癣湿疹:脚趾头水气重、尿少、无汗。

麻黄4,连翘9,杏仁9,桑白皮15,赤小豆30,生姜12,炙甘草5,大枣10枚、茯苓15 白术12 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方能解决哪些问题?1、饮酒后遇凉发黄疸:饮酒过度、发热怕冷、全身发黄,发呕,尿黄赤、舌苔白。

麻黄9,连翘9,杏仁9,桑白皮9,赤小豆30,生姜12,炙甘草5,大枣10枚桂枝9黄连3全瓜蒌15白茅根10 太子参15防己15。

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方能解决哪些问题?1、扁平疣:脸色和皮肤略暗黄,皮肤有粘腻。

山西名医张东明临证医案赏析—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桂枝汤治荨麻疹

山西名医张东明临证医案赏析—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桂枝汤治荨麻疹

山西名医张东明临证医案赏析—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桂枝汤治
荨麻疹
张东明,中共党员,副主任中医师,现任盂县中医院院长,是盂县首届名中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专家。

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与研究30余年,在长期大量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中西医结合诊治心血管病的方法,创立很多有确切临床疗效的协定处方。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桂枝汤治荨麻疹
Experience
患者高某,男,20岁,盂县南娄镇人。

2018年元月17日初诊:荨麻疹一年余,现环境一冷一热或活动、跑出汗则出现皮疹,色红成片伴皮肤瘙痒,舌红苔白,脉沉弦。

处方:麻黄10g 连翘20g 赤小豆20g
桑白皮20g 炙甘草6g 生石膏15g
桂枝10g 白芍10g 生姜6g
大枣4g
6剂,日1剂,水煎服。

2018年元月24日二诊:服药后,活动后如打篮球出汗后皮疹推迟发作,以前活动刚有汗皮疹即出现而搔痒,舌尖红苔白,脉沉弦。

守元月17日方,加蝉衣6g,祛风止痒,透邪外出,生地10g,丹皮10g,清营凉血,6剂,日1剂,开水冲服。

2018年元月31日三诊:头,脸,颈部皮疹减轻,舌淡红苔白,脉沉小弦,守元月24日方再开6剂,日1剂,开水冲服。

2018年2月2日四诊:头,脸,颈部皮疹不发作,其他部位的皮疹减轻,舌淡红苔白,脉沉小。

守元月24日方,将蝉衣加到10g,6剂,日1剂,开水冲服。

未完待续。

六、麻黄连翘赤小豆汤ppt课件

六、麻黄连翘赤小豆汤ppt课件

(二)周身瘙痒案 高某某,男,20岁。周身泛起皮疹,色红成 片,奇痒难忍,用手搔之而画缕成痕而高出皮面。 举凡疏风清热利湿之药尝之殆遍而不效。微恶风 寒,小便短赤不利,舌苔白而略腻,切其脉浮弦。 辨为风湿客表,阳气拂郁而有郁热成痒之机。疏 方: 麻黄9克,连翘9克,杏仁9克,桑白皮9克, 赤小豆30克,生姜12克,炙甘草3克,大枣7枚。 仅服2剂,微见汗出而瘥。(刘渡舟医案) 按语:皮肤痰痒之证,凡见脉浮、苔腻者,皆可 考虑使用本方。
方药: 麻黄10克,连翘15克,赤小豆50 克,杏仁15克(捣),茯苓20克,泽泻15克, 白花蛇舌草35克,生姜1克,大枣5枚。 服药5剂,尿量大增肿消大半,尿化验Pr (++),余正常,舌苔趋净。上方增党参 15克、炒山药20克、山萸肉15克。服7剂, 病情稳定,病者只有活动后下肢有轻度浮 肿,尿化验Pr(+),继以补益肾气法.巩固 疗效。
【临证思路】
现代临证,本方除用于“伤寒瘀热在里, 身必发黄”之外,不发黄者亦可用之,凡外 有表证内有湿热者,皆可化裁广泛治之。 如风寒失解内陷,湿热内聚,或疮毒攻之浮 肿喘满,尿少,湿疮,发黄等。 传染性肝炎初起者,慢性肾炎,过敏性紫斑 合并肾炎。 原因不明眼睑或面部血管神经性水肿,荨麻 疹等见本方证者。
按语:张氏认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 湿热内盛之肾风水肿,尤以服用激素后水 肿不退而有湿热之证者为宜。凡湿热蕴结 于里,不论表邪有无,均可投用本方。
(五)浮肿紫癜(紫癜肾炎)案 何某某,女,15岁,1951年5月18日 诊。发病前三天曾感冒发热,未治而热退。 继则而部四肢浮肿,下肢发生紫斑,纳减, 苔薄,脉小滑。检查:扁桃体轻度充血,心 肺(一),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有 散在性黄豆大小紫斑数十枚,不痛不痒, 面部和四肢浮肿。血象正常,血小板20万/ 立方毫米。尿检:蛋白++,白细胞++,红 细胞+++。临床印象:1.急性肾小球肾 炎;2.急性过敏性紫癜症。处方: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湿痒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湿痒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湿痒有一种湿气会遍布你全身、痒的不得了,这个小方帮你驱除干净、浑身清爽老中医曾经碰到这么个案例,一个男青年,突然有一天浑身起了红皮疹一样的一片一片的,奇痒难忍,恨不得挠破。

但是用手一挠它、它就反抗,起那种高出皮肤一截的疤痕,小便还发烫发黄,舌苔很腻,看起来湿气很重的样子。

去医院当皮肤病治了好久也没治好,老中医切脉之后发现小伙子脉浮弦,这是有表症啊!邪气在体表,脉象才会浮,就像按水中的木头一样,这脉稍微一搭上就能感受到搏动;而且弦,说明有邪气阻滞,才能形成气郁弦脉。

综合判断,这一定是湿热邪气盘踞在小伙子的体表、皮肤腠理之中,要开表、散邪、祛湿、清热才行。

于是老中医就开了副很经典的方子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6克,连翘9克,杏仁9克,赤小豆30克,大枣12枚,生梓白皮(现多用桑白皮代替)10克,生姜6克,甘草6克这是医圣张仲景很有名气的一张方,专治这种体表有湿热邪气,盘踞不散的症状。

大家看,这里麻黄、杏仁、生姜都是调肺解表的,要给湿热邪气以出路,中医不像西医,看见邪气病菌就一定要整残、杀死干掉,你只要走了就行,咱不惹事儿,也不怕事儿。

如果你不走,就用赤小豆、连翘、桑白皮来清你的热、利你的湿,让你待不住,自己滚出去、扫地出门。

大家看这个清热利湿的剂量明显比解表的力量大,正所谓三分解表七分利湿。

小伙子很幸运,只吃了两副药,就发了点小汗而痊愈了,解决了一大苦恼!大家不要以为这个麻黄连翘赤小豆就只能治治皮肤病,它能量很强的,可以说有三大类毛病,都能被它打趴下:第一类,就是最典型的湿热盘踞在体表的毛病,比如皮肤瘙痒、水疱、糜烂、渗出等皮肤病:荨麻疹、急性湿疹、红皮病、脂溢性皮炎、寻常性痤疮、水痘、玫瑰糠疹、病毒性疱疹、过敏性皮炎、汗腺闭塞证、皮肤瘙痒症、狐臭等。

第二类,就是以发热、水肿为表现的肾病: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尿毒症、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淋病、膀胱炎等。

第三类,就是湿热影响到肝胆了,湿热黄疸、小便不利: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重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术后黄疸、胰头癌、妊娠期黄疸等急重症。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讲解及医案)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讲解及医案)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讲解及医案)【出处】《伤寒论》第262条曰:“伤寒,热瘀在里,身必黄。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

【药物】麻黄6克,连翘9克,杏仁9克,赤小豆30克,大枣12枚,生梓白皮(现多用桑白皮代替)10克,生姜6克,甘草6克【用法1】水煎分三次温服 (成人常用剂量: 5剂)【用法2】除大枣、赤小豆外,其余药入布袋,扎紧口,煮取药汁。

用药汁煮赤小豆及枣,直至赤小豆熟烂为止。

每天早、晚各服食1次,连服3天。

食豆、枣,喝汤汁。

【方解1】麻黄、杏仁、生姜意在辛温宣发,解表散邪;连翘、梓白皮、赤小豆旨在苦寒清热解毒;甘草、大枣甘平和中,其药物组合成为共奏辛温解表散邪,解热祛湿之效。

阳黄为湿热侵袭机体,兼有外感证时应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既可散外邪又可内清湿热。

【方解2】本汤原为湿热黄疸偏表而设,七分清利湿热,三分表散外寒。

现被较广泛地应用于风水等症。

汤中麻黄、杏仁、生姜为一组,散寒表邪,以解阳郁之热;连翘、桑白皮、赤小豆为一组,皆苦寒而清利湿热,连翘透邪热之结,赤小豆清中而又活血;甘草、大枣健脾和胃,以补后天。

【主治1】湿热蕴郁于内,外阻经络肌肤之病候【主治2】外感风邪所致的风水、1.皮肤湿热疹毒、2.湿热壅滞的水肿等。

3.常用于荨麻疹、4.急性肾炎初起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等病(利水)。

5.肝功能异常.6.咳嗽.哮喘(阴水雍肺)等阴水证患者忌服(证属湿热内蕴兼表邪未解者较为适宜)【用药禁忌】本方对黄疸(肝炎)、小儿水肿(肾炎)证属湿热内蕴兼表邪未解者较为适宜。

【不良反应】急性中毒表现有头痛、心悸、发热、大汗不止,血压升高,并可引起心动过速,期前收缩,大剂量可抑制心脏,引起心搏徐缓。

【临床应用1 】1.荨麻疹:应用本方加减:炙麻黄10g,连翘10g,银花10g,三角胡麻10g,蝉衣10g,蛇床子10g,牛蒡子10g,赤芍10g,赤小豆50g,小蓟30g,浮萍草20g。

用文火煎煮赤小豆,熟后滤汁去豆纳诸药,再煎半小时即可,一次性煎约500ml。

伤寒名医验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伤寒名医验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伤寒名医验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方药】麻黄二两(去节)(6克)连翘二两(连翘根是)(6克)杏仁四十个(去皮尖)(6克)赤小豆一升(15克)大枣十二枚(擘)(4枚)生梓白皮一升(切)(桑白皮15克)生姜二两(6克)甘草二两(炙)(6克)【煎服】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现代用法:水煎二次温服)。

【原文】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262)【解说】湿热兼表发黄。

除黄疸外,当有发热恶寒、无汗身痒等。

湿热兼表’单纯清利或解表,均非所宜。

用本方在于解表散邪,清利湿热并施。

俾使表里宣通,湿热有外泄之路,则其病可愈。

方中若加茵陈,其效更佳。

但麻黄、生姜不宜久服.表证一罢,即须撤去。

本方还常用于湿热郁蒸之皮肤瘙痒、肾风水肿等证,疗效堪佳。

【运用】一、周身瘙痒刘渡舟医案:高某某,男,20岁。

周身泛起皮疹,色红成片,奇痒难忍,用手搔之而画缕成痕而高出皮面。

举凡疏风清热利湿之药尝之殆遍而不效。

微恶风寒,小便短赤不利,舌苔白而略腻,切其脉浮弦。

辨为风湿客表,阳气拂郁而有郁热成疸之机。

疏方:麻黄9克,连翘9克,杏仁9克,桑白皮9克,赤小豆30克,生姜12克,炙甘草3克,大枣7枚。

仅服2剂,微见汗出而瘥。

(《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1996:183)按语:皮肤瘙痒之证,凡见脉浮、苔腻者,皆可考虑使用本方。

二、肾风水肿张东军医案:樊某,男,28岁。

患慢性肾炎两年余,先后在市级医院住院治疗两次,用抗菌素、激素及利尿剂治疗,症情缓解。

但尿化验始终Pr(卅),下肢轻、中度浮肿不消。

缘气候变化而患感冒使病情加重,经用青霉素一周病无缓解,故于1985年11月5日前来就诊。

症见:颜面虚浮,眼睑浮肿,双下肢浮肿,按之没指'腰胀痛,左侧尤甚,小便量少,色如茶,腹胀食少,舌边尖红,苔黄而粘脉滑少力。

尿化验Pr(卅),WBC:3~5,RBC:1~2,颗粒管型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讲解及医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出处】《伤寒论》第262条曰:“伤寒,热瘀在里,身必黄。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

【药物】麻黄6克,连翘9克,杏仁9克,赤小豆30克,大枣12枚,生梓白皮(现多用桑白皮代替)10克,生姜6克,甘草6克【用法1】水煎分三次温服 (成人常用剂量: 5剂)【用法2】除大枣、赤小豆外,其余药入布袋,扎紧口,煮取药汁。

用药汁煮赤小豆及枣,直至赤小豆熟烂为止。

每天早、晚各服食1次,连服3天。

食豆、枣,喝汤汁。

【方解1】麻黄、杏仁、生姜意在辛温宣发,解表散邪;连翘、梓白皮、赤小豆旨在苦寒清热解毒;甘草、大枣甘平和中,其药物组合成为共奏辛温解表散邪,解热祛湿之效。

阳黄为湿热侵袭机体,兼有外感证时应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既可散外邪又可内清湿热。

【方解2】本汤原为湿热黄疸偏表而设,七分清利湿热,三分表散外寒。

现被较广泛地应用于风水等症。

汤中麻黄、杏仁、生姜为一组,散寒表邪,以解阳郁之热;连翘、桑白皮、赤小豆为一组,皆苦寒而清利湿热,连翘透邪热之结,赤小豆清中而又活血;甘草、大枣健脾和胃,以补后天。

【主治1】湿热蕴郁于内,外阻经络肌肤之病候【主治2】外感风邪所致的风水、1.皮肤湿热疹毒、2.湿热壅滞的水肿等。

3.常用于荨麻疹、4.急性肾炎初起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等病(利水)。

5.肝功能异常.6.咳嗽.哮喘(阴水雍肺)等阴水证患者忌服(证属湿热内蕴兼表邪未解者较为适宜)【用药禁忌】本方对黄疸(肝炎)、小儿水肿(肾炎)证属湿热内蕴兼表邪未解者较为适宜。

【不良反应】急性中毒表现有头痛、心悸、发热、大汗不止,血压升高,并可引起心动过速,期前收缩,大剂量可抑制心脏,引起心搏徐缓。

【临床应用1 】1.荨麻疹:应用本方加减:炙麻黄10g,连翘10g,银花10g,三角胡麻10g,蝉衣10g,蛇床子10g,牛蒡子10g,赤芍10g,赤小豆50g,小蓟30g,浮萍草20g。

用文火煎煮赤小豆,熟后滤汁去豆纳诸药,再煎半小时即可,一次性煎约500ml。

分早晚2次服。

2.风寒袭表加荆芥10g,防风10g;风热加菊花10g,减炙麻黄为5g;3.腹痛加白芍30g;4.搔痒难忍加地肤子10g,白鲜皮10g;5.反复发作的慢性荨麻疹加防风10g,黄芪30g。

【临床1总结】治疗荨麻疹118例,男85例,女33例;年龄3-73岁;病程3日至40余年。

结果:风团、瘙痒消失,随访1年以上未复发为痊愈,共65例风团、瘙痒消失3月,1年以内时有复发为显效,共46例;服药期间症状消失,10日至3月复发为有效,共4例;服6剂症状未减或虽减轻但10日以内又反复发作,需配抗过敏治疗者为无效,共3例;总有效率为97.5%。

【临床应用2】急性湿疹样皮炎:应用本方加减:麻黄9g,连翘15g,白桑皮30g,杏仁9g,生姜9g,大枣6g,大青叶3g。

症见皮损腥红灼热加生石膏、生地;渗液多加苦参、黄柏;瘙痒甚加徐长卿、白癣皮;药疹重用甘草至30g,赤小豆至60g;发于上部者加蝉衣6g,菊花20g;发于下部者加川牛膝9g,车前子15g。

【临床用法】同时水煎,前2煎早晚各服1次,第3煎药汁热水洗浴或湿敷。

【临床总结】治疗急性湿疹样皮炎100例,其中急性湿疹28例,黄水疮20例,接触性皮炎15例,药疹13例,间擦性皮炎9例,隐翘虫皮炎7例,脂溢性皮炎6例,日光性皮炎2例。

用药最多为日光性皮炎1例,服药25剂而愈结果:痊愈76例,显效24例,有效率达100%。

【临床应用3】瘙痒性皮肤病:应用本方加减:麻黄9g,连翘15g,荆芥15g,防风15g,桑白皮15-30g,杏仁12g,赤小豆30-60g,生姜6g,甘草6-30g,地肤子30g。

瘙痒甚加乌蛇、刺蒺藜、僵蚕;搔破流水加苦参、土茯苓、滑石;皮肤粗糙肥厚加当归、首乌、鸡血藤;丘疹形成结节加桃仁、红花、赤芍;药物过敏重用甘草30g,赤小豆60g,大青叶30g,【临床用法】水煎2次分早晚内服,第3煎药汁加热水洗浴。

【临床总结】治疗瘙痒性皮肤病130例,皮疹消退,瘙痒消失为痊愈,共78例;皮疹退有轻度痒感为好转,共49例;无效3例,疗程3-30日。

总有效率97%。

【临床功能】1.改善肝功能: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升高,本方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同时明显降低血清总胆红素含量。

组织学检查,本方使肝细胞损伤程度降低,且部分动物肝细胞基本恢复正常。

2.利尿:连翘、麻黄有利尿作用。

3.抗炎:连翘醇提水溶液有明显的抗渗出作用及降低血管壁隐性作用,且能增加炎性性渗出细胞的吞噬能力。

4.抗病原微生物:连翘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双球菌有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4】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急性肾炎,在急性期可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治疗。

如水肿明显者合用五皮饮:麻黄、连翘、赤小豆、陈皮、生姜皮、桑白皮、五加皮、茯苓皮;如血尿明显者,可加用活血化瘀之大蓟,小蓟、白茅根、白芨、侧柏叶等,如见咳喘气粗,有水邪上凌之势者,加桑白皮、葶苈子、陈皮、苏子、杏仁等。

热毒证,为避免毒盛火攻,用五味消毒饮加白花蛇舌草、大青叶、玉米须等,或合用龙胆泻肝丸。

若面色苍白,四肢不温欲厥者,用五苓散合五皮饮,或加防已、川椒、肉桂、五味子、人参等,也可急煎独参汤或注射生脉散注射液。

若神志不清,服用苏合香丸,芳香开窍。

如寒湿偏盛,水湿浊气内闭,见尿少尿闭,浮肿更甚,嗜睡等,欲成水毒内闭者,用五苓散合附子理中汤。

如浊气上泛甚,也可选用温胆场,或旋覆代赭石汤,或加大黄、山栀、白头翁等。

案例列举【案例一】周身瘙痒刘渡舟医案:高某某,男,20岁。

周身泛起皮疹,色红成片,奇痒难忍,用手搔之而画缕成痕而高出皮面。

举凡疏风清热利湿之药尝之殆遍而不效。

微恶风寒,小便短赤不利,舌苔白而略腻,切其脉浮弦。

辨为风湿客表,阳气拂郁而有郁热成疸之机。

疏方:麻黄9克,连翘9克,杏仁9克,桑白皮9克,赤小豆30克,生姜12克,炙甘草3克,大枣7枚。

仅服2剂,微见汗出而瘥。

按语:皮肤瘙痒之证,凡见脉浮、苔腻者,皆可考虑使用本方。

【案例二】肾风水肿张东军医案:樊某,男,28岁。

患慢性肾炎两年余,先后在市级医院住院治疗两次,用抗菌素、激素及利尿剂治疗,症情缓解。

但尿化验始终Pr(卅),下肢轻、中度浮肿不消。

缘气候变化而患感冒使病情加重,经用青霉素一周病无缓解,故于1985年11月5日前来就诊。

症见:颜面虚浮,眼睑浮肿,双下肢浮肿,按之没指'腰胀痛,左侧尤甚,小便量少,色如茶,腹胀食少,舌边尖红,苔黄而粘'脉滑少力。

尿化验Pr(卅),WBC:3~5,RBC:1~2,颗粒管型O~1。

证属邪热入里与水壅结而成湿热内盛,治以清热利水解毒。

方药:麻黄l 0克,连翘1 5克,赤小豆50克,杏仁15克(捣),茯苓20克,泽泻15克,白花蛇舌草35克,生姜1克,大枣5枚。

服药5剂.尿量大增,肿消大半,尿化验Pr(4-+),余正常'舌苔趋净。

上方增党参15克、炒山药20克、山萸肉15克。

服7剂,病情稳定,病者只有活动后下肢有轻度浮肿,尿化验Pr(+)继以补益肾气法,巩固疗效。

按语:张氏认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湿热内盛之肾风水肿,尤以服用激素后水肿不退而有湿热之证者为宜。

凡湿热蕴结于里,不论表邪有无,均可投用本方。

【案例三】浮肿紫斑(紫癜肾炎)李浩然医案:何某某,女,15岁,1981年3月14日诊。

发病前三天曾感冒发热,未治而热退。

继则面部四肢浮肿,下肢发生紫斑,纳减,苔薄,脉小滑。

检查:扁桃体轻度充血,心肺(一),腹软,肝脾未触及。

双下肢有散在性黄豆大小紫斑数十枚,不痛不痒,面部和四肢浮肿。

血象正常,血小板20万/立方毫米。

尿检:蛋白++’白细胞++,红细胞卅。

临床印象:1.急性肾小球肾炎;2.急性过敏性紫癜症。

处方:麻黄9克,连翘12克,赤小豆30克,桑皮12克,桃、杏仁各1O克,姜皮3克,大枣5枚。

3剂,浮肿、紫斑全消。

尿检:蛋白十,白细胞十。

继服5剂尿检正常,随访一年正常。

按语:本案为外感引动湿热,肺肾同病,水气不化而见水肿;湿热迫血妄行,外发紫斑。

总以解表化湿,宣肺利水为宜,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

【案例四】肌衄于世楼医案:张某某.女14岁,1984年3月8日诊。

初起身有寒热,体温39LC,纳呆,呕吐,四肢关节肿痛,以膝踝关节较剧,继在膝、小腿部出现对称性、大小不等、稍隆起之出血性丘疹,苔白腻,脉沉细数。

证属外邪束表,湿热郁蒸,热迫血溢而致肌衄。

治宜疏风清热,祛湿凉血。

处方:麻黄3克,连翘12克,杏仁、甘草、白藓皮、黄柏、赤芍各1O克,茵陈15克,紫草、赤小豆各30克,生姜5片,红枣12枚。

煎服。

服药3剂后紫癜略退,诸症亦减轻,关节疼痛仍在,照原方加防己、木通各1O克,续服3剂而愈。

按语:外有邪气束表,内有湿热蕴结。

寒热无汗,则湿热无外泄之路,郁蒸肌表,损伤阳络,而致肌衄。

治宜外散表邪,内利湿热,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与之相宜,果三投而愈。

【案例五】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王忠民医案:孙姓,男,59岁,1980年2月2日就诊。

夙病慢支12年。

3日前不慎受凉后宿疾再作,发热恶寒,无汗而咳,头痛身重,喘不得平卧,胸闷气急,咳吐痰量多而粘,色微黄,纳呆恶心,小便不利,下肢浮肿,舌质红,苔黄腻,脉浮略数。

闻心音轻远、律整。

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肺底闻及湿性罗音和哮鸣音。

体温38.7C。

化验:白细胞18200/立方毫米,中性78%,淋巴16%,酸性29/5,单核4%。

胸透:双肺纹理增强,轻度肺气肿。

证属风寒犯肺,湿聚化热,肺失和降。

拟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麻黄9克,连翘1 2克,杏仁、炙桑白皮、甜葶苈各1 5克'赤小豆30克,甘草、生姜各6克,双花24克,陈皮l O克。

水煎。

分二次服。

进上方3剂症即缓解,咳吐减轻,已能平卧,痰渐少,水肿消失,气急亦明显好转,体温降至正常。

宗前方增损复进5剂,咳嗽悉平。

按语:内有湿热,复感外邪,内外相合,闭阻于肺,致发咳嗽。

故拟本方以外散寒邪,内清湿热。

据王氏经验,运用本方应据其病位、轻重与久暂,决定剂量大小和加减。

湿热在上,偏于清泄;在中'佐以理气;在下,重用利导。

外邪不除者,加金银花、桂枝;痰湿阻肺地龙加地骨皮l0克,取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合泻白散意,又服2剂.诸症消失,继以玉屏风散调理月余,1年后寻访,哮喘未发。

【案例六】哮喘蒋昌福医案:吴某,男,16岁,1987年3月2日初诊。

患者幼时即患哮喘病,以往较轻,近年来,症状加重,每因受凉即发。

发时呼吸迫促,胸闷喘咳,咳痰不畅,头部出汗,不能安卧。

此次发作已经1周,除上述症状外,还伴有轻度发热恶风,喉间哮鸣,吸气困难,口干,纳食不香,脉象滑数,舌苔薄黄。

此乃寒郁发热,痰热夹外邪阻塞息道,以致肺失宣肃,取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加减宣肺祛痰清热。

药用:麻黄8克,杏仁10克,连轺15克,赤小豆10克,桑白皮10克,甘草6克,地龙3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