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麻黄连翘赤小豆汤ppt课件
麻黄汤类方PPT课件

一、麻黄汤
9、麻杏味甘汤 组成:麻黄、杏仁、五味子、甘草。 功效:宣肺散寒,敛肺止咳。 主治:风寒久咳,喑哑声嘶。
第9页/共32页
一、麻黄汤
10、麻杏乌梅汤 组成:麻黄、杏仁、乌梅、蝉蜕、地龙、紫 草、茜草、旱莲草、甘草。 功效:疏风脱敏。 主治:过敏症,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荨麻疹等,症见恶寒无汗,鼻塞流涕等。
第25页/共32页
六、甘草麻黄汤
4、麻黄汤合五苓散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茯苓、猪苓、泽泻、白术、甘草。 功效:宣肺行气,化气行水。 主治:寒湿水肿。
第26页:麻黄、石膏、甘草、大枣、生姜。 功效:清热解表,发汗利水。 主治:风水热证。
第27页/共32页
第22页/共32页
六、甘草麻黄汤
1、甘草麻黄汤 组成:甘草、麻黄。 方歌:甘草麻黄汤二味,理脾散寒发阳郁, 脾胃阳郁水气证,功效显著 病能愈。 功效:理脾散寒,发越郁阳。 主治:里水。身体面目悉肿,腰以上肿甚,身微热,口不渴,无汗,小便 不利者。 (脾寒阳郁水气证:饮食不佳,脘腹胀满,四肢困重,或全身水肿,或腰 以上肿,按之没指,小便不利或少,身重恶寒,舌淡,苔薄白,脉缓或 迟。 )
第17页/共32页
四、麻杏芩甘汤
1、麻杏芩甘汤 方源:张吉成经验方。 组成:麻黄、杏仁、黄芩、甘草。 功效:宣肺散寒,清解少阳。 主治:风寒犯肺,少阳郁热证,咳嗽、咽痛、鼻塞、口苦、寒热往来、头目胀痛。 按语:麻杏芩甘汤为麻黄汤合小柴胡汤的简化方 。用于胆热犯肺,咳嗽呕苦者,可与柴前连梅煎合用。
第18页/共32页
第13页/共32页
三、麻杏大黄汤
1、麻杏大黄汤 组成:麻黄、杏仁、大黄、甘草。 功效:泄热通便,宣肺平喘。 主治:风热喘咳,大便秘结。 按语:表里双解,从肠治肺。
加减灵活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每获佳效

加减灵活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每获佳效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连翘、杏仁、赤小豆、大枣、生梓白皮、生姜、甘草组成,方中以麻黄、杏仁宣肺气、解表;麻黄、连翘解表之毒;麻黄、赤小豆、桑白皮、生姜解散表湿,麻黄、大枣益气解表,甘草调整和诸药,该方配伍严谨,用药精当,用于治疗风寒表邪未散、湿热蕴郁而致的黄疸,此方能疏解表邪、清利湿热。
笔者在临床上将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应用,只要辨证准确,加减灵活,每获佳效,现结合案例介绍如下。
湿疹
李某,女,32岁,患者于2013年4月18日外出郊游后面部出现肌肤焮热瘙痒,次日出现疱疹,经西药抗过敏等治疗效不佳。
就诊时症见:面部皮肤潮红肿胀,有水疱,皮肤瘙痒,小溲短赤,苔黄腻,脉滑数。
拟解表清热除湿,祛风养血之法,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治之。
处方:炙麻黄12克,连翘18克,赤小豆24克,桑白皮15克,地肤子15克,白鲜皮18克,薏苡仁30克,茯苓24克,当归18克,生地黄12克,紫草15克,生甘草10克。
每日1服,水煎服。
服3服后,诸症明显减轻,原方出入再服5服,诸症消失。
荨麻疹
王某,男,40岁,2014年3月初诊,自述6个月前因晨出后自感皮肤瘙痒,愈抓愈痒,并迅速发生风团。
请西医诊治后给予氯雷他定片、赛庚啶、维生素C等药,服后痊愈。
然以后每遇风冷而发,皮肤划痕试验阳性,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
处方:麻黄10克,连翘18克,赤小豆24克,杏仁10克,桑白皮15克,薏苡仁24克,防风15克,虫蜕12克,白鲜皮15克,丹参24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
每日1服,水煎服,7服痊愈,2月后随访,再未复发。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
用量
导语:养生的方法很多,实践证明中药中的方剂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今天为大家介绍一种疗效非常好的方剂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别名】麻黄连翘汤(
养生的方法很多,实践证明中药中的方剂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今天为大家介绍一种疗效非常好的方剂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别名】麻黄连翘汤(《医学纲目》卷三十一)。
【处方】麻黄6克(去节)连轺6克(即连翘根)杏仁6克赤小豆10克大枣12枚(擘)生梓白皮(切)10克生姜6克甘草6克(炙)【功能主治】解表发汗,清热利湿。
治阳黄兼表证。
发热恶寒,无汗身痒,周身黄染如橘色,脉浮滑。
【用法用量】上八味,以水1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备注】方中麻黄、杏仁、生姜辛散表邪,宣发郁热;连轺、生梓白皮、赤小豆清泄湿热;大枣、甘草调和脾胃。
诸药合用,使表里宣通,湿热得以清泄,表解里和而黄疽可愈。
【摘录】《伤寒论》
【处方】麻黄1两,连轺1两,赤小豆半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身热不去,瘀热在里发黄,小便微利。
【用法用量】每服1两,以水3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
【临床应用】荨麻疹:陆某,男,27岁。
患荨麻疹状若地图形,全身瘙痒甚剧,时愈时作,缠绵6年。
近年来复发次数增多,影响工作
生活常识分享。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皮肤病方证解析

按: 此案 中应用 麻 黄连 翘 赤 小豆 汤 指 征 为 : ① 足 太 阳膀胱 经证未 解 ; ②药毒 湿热 内瘀 阳明 , 心 烦不 欲饮食 ;
③舌质 淡红 , 有裂纹 , 苔 中心厚 腻 , 脉 浮缓 。
小 豆汤 主之 。 ” 其方 药 由麻 黄二 两 ( 去节 ) 、 连翘 二 两 ( 连 翘 根去皮 ) 、 杏 仁 四十个 ( 去皮 尖 ) 、 赤小 豆 一 升 、 大 枣 十
二枚 ( 擘) 、 生 梓 白皮 一 升 ( 切) 、 生姜二 两 ( 切) 、 甘 草 二 两
者体格壮实 , 无汗 , 满月脸 , 颜面红赤 , 语音高亢 , 腹部膨隆 ,
许 多文章 介绍麻 黄连 翘赤小 豆 汤经验 时 , 说 的 是 麻 黄 连翘 赤小 豆 汤 的运 用 , 实 际 上 无 麻 黄 连 翘 赤 小 豆 汤
舌质 红 , 苔 白厚 , 小便 异常 , 可 予 以 麻 黄 连 翘 赤 小 豆 汤 清 解郁 热 , 透 邪 外 出 。服 此 方 7剂 , 患儿无 新 发瘀点 , 尿 常
大 多数 作者在 讲述 病机 时清楚 是湿 热在里 兼有 表证 , 但
规示 潜血 ( +) , 镜 检 红 细 胞 偶 见 。4个 月 后 随访 , 满月 脸、 腹 部膨 隆消 失 , 随诊 至今 病情 无反 复 ( 此 医案 为黄煌 临床 验案 ) _ l 2 ] 。 按: 此案 中应用麻 黄 连 翘 赤小 豆 汤 指 征 为 : ① 麻 黄 体质 ( 体格 壮实 , 满月 脸 , 颜 面红赤 , 腹 部膨 隆) ; ②无 汗 ;
③小 便异 常 ; ④ 舌质 红 , 苔 白厚 。
仲景经方的临床应用(十)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仲景经⽅的临床应⽤(⼗)⿇黄连翘⾚⼩⾖汤1.⽪肤瘙痒案吕某,男,50岁。
2012年12⽉19⽇初诊。
主诉:全⾝⽪肤骚痒3⽉余。
患者⽆明显原因诱发荨⿇疹,全⾝⽪肤窜痒,瘙痒难耐,腋下及后背湿疹,受风及冷热交替时加重,⼝⼲,晨起⼝苦,⾃汗出,阴囊潮湿,纳可,寐⽋佳,⼤便⽇2⾏,成形,⼩便急,⾊黄。
⾆暗胖,苔黄腻,脉弦滑。
荨⿇疹中医称为“瘾疹”,是⼀种以⽪肤出现红⾊或苍⽩⾊风团,时隐时现为特征的瘙痒性、过敏性疾病。
《诸病源候论·风瘙⾝体瘾疹候》⽈:“邪⽓客于⽪肤,复逢风寒相折,则起风骚瘾疹。
”临床上以急性发病多见,症状多见局部或全⾝瘙痒及热感,搔抓后⽪肤迅速形成风团。
本例患者,因受风或冷热交替⽽症状加重,可知其具有外感表证;⽽⾆质暗,⾆苔黄腻,则⼜提⽰体内湿热兼夹瘀邪。
“肺合⽪⽑”,外感风湿,肺⽓不宣,正邪郁遏,发于⽪肤⽽成风疹瘙痒。
⿇黄连翘⾚⼩⾖汤外解表寒,内除湿热,⼜轻宣肺⽓⽽达透疹,乃⼀⽅三⽤。
患者⼝⼲⼝苦,⾃汗,受风则湿疹加重,辨证属太阳少阳合病,故合以柴胡桂枝汤和解少阳,解肌疏风。
处⽅:⿇黄连翘⾚⼩⾖汤合柴胡桂枝汤加味炙⿇黄10克连翘15克⾚⼩⾖30克杏仁15克桑⽩⽪15克柴胡15克黄芩10克清半夏10克党参10克炙⽢草10克桂枝15克⽩芍15克⽣姜4⽚⼤枣5枚7剂,⽔煎服。
2012年12⽉26⽇⼆诊:药后瘙痒⼤减,新疹较少,仍⼝⼲苦,寐⽋佳,⼤便调,⼩便仍微黄,稍频。
⾆淡胖,苔薄黄,脉弦滑。
以上⽅继服,调整连翘为10克,⿇黄为15克。
半⽉后,荨⿇疹、湿疹及窜痒已基本痊愈,嘱其注意⽇常调护。
随访⼀年未再复发。
摘⾃《袁红霞临证经验集》2.⾯⽬浮肿案孟某,⼥,32岁。
2012年9⽉10⽇初诊。
主诉:⾯⽬浮肿1周。
患者近1周晨起眼睑浮肿,发胀,恶风,⽆汗,时感后背痛,⾷后胃胀,牵及右胁,周⾝疲乏,善太息,纳可,寐差,⼤便⽇1⾏,成形,⼩便调。
⾆淡暗稍胖,边齿痕,苔薄微黄腻,脉细稍弦。
《景岳全书·肿胀》云:“凡⽔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之病。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a

用于外感引发的慢性肾炎
仲景方中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原本治伤寒 瘀热在里之小便不利、身黄等症,考其方药,究 其病机,乃为表邪壅闭,湿热内蕴,正合风水湿热 之病机,以本方既能解表散郁热,又能利湿清里热 ,既开鬼门又洁净府,故慢性肾炎因风热外感诱发 较多选用,疗效明显。
李俊彪,周莺.仲景方在慢性肾炎中的应用[J].江西中医学学院学报,2001,13(4):185-186.
急性肾小球肾炎
肾病综合征
麻黄连翘 赤小豆汤
紫癜性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
1.用于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广义是指一组病 因发病不一致,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 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肾小 球率过滤降低为特点的肾小球疾病,属 中医“风水”的范畴。
风邪外袭,风水相搏,水肿迅速自上而下 发展,常表现为肺经症状,水气过剩,土失于 制,湿困脾土,内蕴湿热,如《素问.六微旨大 论》说“高下相召,升降相应,而变作矣。” 肺为水之上源,清其源则流自结。故拟麻黄连 翘赤小豆汤加减,外则解表散邪,内则宣肺利 水消肿,且健脾益肾。
4.王晋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表里分解 法……杏仁、赤小豆泄肉理湿热,生姜、梓白 皮泄肌表湿热,乃以甘草、大枣奠定太阴之气, 麻便黄而使出湿太热阳从,汗 潦而水出助太药阳力,从连阴A翘出DD根阳Y导。O湿(UR热《T从绛IT小雪LE 园古方选注.卷上》)
方解及主治归纳
麻黄,杏仁,生姜 意在辛温宣发,解表散邪
2.尤在泾:此亦热瘀而未实之证,瘀热在里者,汗不 得出,故以麻黄、杏仁、生姜之辛温,以发越其表; 赤小豆、连翘、梓白皮之苦寒,以AD清D 热YO于U里R ;TIT大LE枣、 甘草甘温悦脾,以为散湿驱邪之用;用潦水者,取其 味薄,不助水气也。(《伤寒贯珠集.卷四》)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关于《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针对很多人而言,由于自小得病的情况下吃完过多的药物,或是是由于打点滴的情况下输掉许多的抗生素,造成长大了以后针对许多药品都是有了抵抗能力.可是,幸亏如今中药材又慢慢的时兴了起來,因此抓中药材也越来越简易起來,因此许多不愿意吃药物的人就可以挑选中药材了,例如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便是在其中的一种.
那麼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到底如何制作呢呢?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制做的情况下在这些层面要需注意呢呢?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如何熬料才可以充分运用功效呢?针对许多喜爱家常小炒的人而言,
这种问题十分关键.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冶阳黄兼表证.发热畏寒,无汗身痒,全身黄染如橘红色,脉浮滑.来源于《伤寒论》.构成:麻黄6克(去节) 连轺6克(即连翘根)甜杏仁6克
红小豆10克红枣12枚(擘) 生梓白皮(切)10克姜片6克
甘草6克(炙)使用方法:上八味,以水1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ml,去滓,分二次温服.功能:补虚出汗,清热祛湿.主冶:阳黄兼表证.发热畏寒,无汗身痒,全身黄染如橘红色,脉浮滑.方论:聚瑞麻黄、甜杏仁、姜片辛散表邪,电影宣传郁火;连轺、生梓白皮、红小豆清泄寒湿;红枣、甘草调合肠胃.诸药共用,使表中通宣,寒湿足以清泄,表解里和而黄疽可愈.
根据所述內容的详细介绍,能够掌握到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制做的全过程非常简单,合适家中制做.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在制做的情况下要留意煮的時间的掌握也有便是调味品的配制.夏季喜欢的妹纸挑选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便是挑选了美味可口,挑选了一种健康的生活.。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的临床运用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的临床运用本文总结分析了近10年来《伤寒论》中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的临床应用,发现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适用于急、慢性荨麻疹、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奶癣、周围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且疗效显著,临床上只要辨证施治,均可以达到异病同治的目的。
标签: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临床应用;辨证施治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是《伤寒论》中的经典名方,原文为“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该方有解表、散寒、利湿之功,用于治疗风寒表邪未散、湿热蕴郁而致的黄疸。
然而临床上多数医家根据辨证施治、异病同治的传统理论,将该方的临床运用发扬光大,现说明如下:1 皮肤系统疾病1.1 奶癣李会霞[1]认为奶癣多为孕母嗜食肥甘油腻之品,湿热传入胎儿,泛溢肌肤而发为皮疹,故采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麻黄3 g,连翘10 g,赤小豆15 g,防风6 g,蝉衣6 g,苍术6 g,白鲜皮10 g,治疗奶癣患儿32例,治愈21例,好转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0.6%。
全方取麻黄达表宣散肺气,桑白皮宣肺利水,连翘清热散结,赤小豆除湿解毒,使邪有出路,为治疗奶癣的有效之方。
1.2 急、慢性荨麻疹中医学认为,荨麻疹的发生责之于先天禀赋不足,风、湿、热、毒之邪客于肌肤所致,风和湿是发病的主要病理因素。
《内经》云:“少阴有余,病皮痹瘾疹”,《金匮要略》中有“邪气中经,则自痒而瘾疹”。
张喜莲[2]认为,荨麻疹的病机与经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组方寓意有共同之处,因此根据异病同治的传统理论,临床灵活加减,拟定新制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来治疗此类疾病。
全方选用麻黄、连翘、桂枝、赤芍、赤小豆、紫草、苦参、大青叶、蒲公英、天葵子、地丁、茯苓、党参、焦三仙,临床效果显著。
1.3 日光性皮炎康凤龙[3]对于日光性皮炎患者证属表邪外束,湿热瘀滞者,选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药用麻黄5 g,连翘15 g,杏仁5 g,赤小豆45 g,桑白皮20 g,生姜5 g,生甘草5 g,大枣3枚,苦参30 g,取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开鬼门、洁净府”之意,使湿热之邪或从皮肤外泄,或从小便而解,从而获得良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周身瘙痒案 高某某,男,20岁。周身泛起皮疹,色红成 片,奇痒难忍,用手搔之而画缕成痕而高出皮面。 举凡疏风清热利湿之药尝之殆遍而不效。微恶风 寒,小便短赤不利,舌苔白而略腻,切其脉浮弦。 辨为风湿客表,阳气拂郁而有郁热成痒之机。疏 方: 麻黄9克,连翘9克,杏仁9克,桑白皮9克, 赤小豆30克,生姜12克,炙甘草3克,大枣7枚。 仅服2剂,微见汗出而瘥。(刘渡舟医案) 按语:皮肤痰痒之证,凡见脉浮、苔腻者,皆可 考虑使用本方。
方药: 麻黄10克,连翘15克,赤小豆50 克,杏仁15克(捣),茯苓20克,泽泻15克, 白花蛇舌草35克,生姜1克,大枣5枚。 服药5剂,尿量大增肿消大半,尿化验Pr (++),余正常,舌苔趋净。上方增党参 15克、炒山药20克、山萸肉15克。服7剂, 病情稳定,病者只有活动后下肢有轻度浮 肿,尿化验Pr(+),继以补益肾气法.巩固 疗效。
【临证思路】
现代临证,本方除用于“伤寒瘀热在里, 身必发黄”之外,不发黄者亦可用之,凡外 有表证内有湿热者,皆可化裁广泛治之。 如风寒失解内陷,湿热内聚,或疮毒攻之浮 肿喘满,尿少,湿疮,发黄等。 传染性肝炎初起者,慢性肾炎,过敏性紫斑 合并肾炎。 原因不明眼睑或面部血管神经性水肿,荨麻 疹等见本方证者。
按语:张氏认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 湿热内盛之肾风水肿,尤以服用激素后水 肿不退而有湿热之证者为宜。凡湿热蕴结 于里,不论表邪有无,均可投用本方。
(五)浮肿紫癜(紫癜肾炎)案 何某某,女,15岁,1951年5月18日 诊。发病前三天曾感冒发热,未治而热退。 继则而部四肢浮肿,下肢发生紫斑,纳减, 苔薄,脉小滑。检查:扁桃体轻度充血,心 肺(一),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有 散在性黄豆大小紫斑数十枚,不痛不痒, 面部和四肢浮肿。血象正常,血小板20万/ 立方毫米。尿检:蛋白++,白细胞++,红 细胞+++。临床印象:1.急性肾小球肾 炎;2.急性过敏性紫癜症。处方:
【临证加减法】
甚之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炎,选五皮饮、 防已黄芪汤、玉屏风散或五苓合用之。 荨麻疹或面部、眼睑不明原因之血管神经性水肿者,酌加 白癣皮、土茯苓、蛇床子、地肤子等祛风胜湿之品。 玫瑰糠疹:偏风重者,加刺猥皮、稀荃草、蕲蛇、甘草; 偏热重者,加生地,丹皮、银花、栀子、紫草、甘草;偏 湿重者,加薏米、苍术、土茯苓、茵陈、蝉衣、甘草;偏 血亏者,加当归、白芍、熟地、白蒺藜、白术、甘草。 急性肾炎蛋白尿:属于肺气失于宣肃而导致风水为患,用 本方除重用麻黄之外尚加苏叶、防风、羌活等,以宣升肺 气。 荨麻疹:本方加僵蚕,以清热祛风。
六、麻黄连翘 赤小豆汤
【原文】 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 之。(262)
【方解】
麻黄、生姜、杏仁─辛温解表散邪,又开提肺气以利水 湿之邪(开鬼门)。 连轺、赤小豆、生梓白皮─清热利湿以退黄(洁净府) 甘草、大枣─甘温,健脾和胃。
【功效】解表散邪,清热利湿 【主治】风寒束表,湿热内蕴,熏蒸肝胆之身 目作黄之证。 主症:发热、恶寒,无汗、心烦、或疹作痒, 或身目俱黄,小便黄,短少不利,苔白或薄 黄,脉浮。 副症:或汗出不彻,或肿。
麻黄9克,连翘12克,赤小豆30克,桑 皮12克,桃、杏仁各10克,姜皮3克,大 枣5枚。 3剂,浮肿、紫斑全消。尿检;蛋白十, 白细胞十。继服5剂尿检正常,随访一年正 常。 按语:本案为外感引动湿热,肺肾同病, 水气不化而见水肿;湿热迫血妄行,外发紫 斑。总以解表化湿,宣肺利水为宜,麻黄 连翘赤小豆汤主之。
麻黄5克,连轺15克,赤小豆10克,桑白 皮6克,杏仁8克,甘草6克,薏苡仁15克, 生姜3片,大枣5枚。 服上方3剂,晨起喷嚏大减,继原方连服 1周而痊愈,后改用玉屏风散巩固疗效,至 今已半年未发。 按语:邪热郁闭肺窍,作嚏不止,本方以 辛宣开散为主,能助肺气开发,透窍达邪, 是获其效。
(四)肾风水肿案 樊某,男,28岁。患慢性肾炎两年余,先后 在市级医院住院治疗两次,用抗菌素、激素及利 尿剂治疗,症情缓解。但尿化验始终Pr(+++), 下肢轻、中度浮肿不消。缘气候变化而患感冒使 病情加重,经用青霉素一周病无缓解,故于1985 年11月5日前来就诊。症见:颜面虚浮,眼睑浮肿, 双下肢浮肿,按之没指,腰胀痛,左侧尤甚,小 便量少,色如茶,腹胀食少,舌边尖红,苔黄而 粘,脉滑少力。尿化验Pr(+++),WBC35,RBC1-2;颗粒管型0-1。证属邪热入里与水壅 结而成湿热内盛,治以清热利水解毒。
(一)急性黄疸肝炎案 杨某,女,4岁。发热4天,恶寒未解, 口渴而不欲饮,小便黄赤,大便干结,泛 泛欲吐,右胁作痛,今晨发现面目俱黄, 苔白腻,脉弦数而浮,表邪未解,里有湿 热,用本方以解表邪,内清湿热。方用:麻 黄3克、连翘壳12克,桑白皮15克、赤小 豆30克,杏仁泥9克、茵陈30克、焦山栀9 克、生姜3片、太枣4枚。上方服4剂后热退 寒除,外邪已解,而湿热未清,方转茵陈 蒿汤加减,服药1周黄疸退尽,诸症消失。
(六)晨间喷嚏(过敏性鼻炎)案 张某,女,27岁,1988年3月3日初诊。 患者晨间喷嚏已经2年,每天早晨起床,即 作喷嚏,连连十数声,甚至数十声,经本 院五官科诊断为“过敏性鼻炎”。多方医 治疗效不佳,脉象平和,舌尖略红,苔薄 黄,牙龇紫赤,患者曾因连续喷嚏,引起 腹肌强烈收缩,导致流产两胎。此乃邪热 相争于肺窍,拟麻黄连招赤小豆汤加薏苡 仁,宣散肺部郁邪,药用:
(三)湿疹案 喻某,女,34岁,工人。1965年4月21日初 诊。皮肤从起小疹搔痒已10余天,经皮肤科诊断 为“湿疹”,服药效果不显。检视患者臀部及两 腿上端丘疹(对称性)血痂满布,尤以两腿外侧为 甚。入夜搔痒特甚,搔后流血水,灼热,舌苔薄 黄,脉象细弦。断为心脾血亏,风湿郁热。拟养 血祛风清热为治,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加减:麻黄、 生甘草各4.5克,连翘、当归身各9克,细生地12 克,赤豆15克。 连服5剂,湿疹消退大半,搔痒大减。原方继 进5剂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