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编 第六章【精选】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六章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主要内容
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五节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1.日本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是灭亡 中国的既定国策。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2、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
(2)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
在东北,“南满铁路株式会社”、 “满洲重 工业股份公司”两大垄断企业,控制了东北的 经济命脉,
在关内,日本“华北开发股份公 司”和“华 中振兴股份公司”分别主管对华北和华中的 经济掠夺。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1、日本在其占领区的残暴统治
汪精卫在伪政权办公室
汪精卫加入轴心同盟国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2、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
(1)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1937年12月,震惊中外的 “南京大屠杀”,公 然进行杀人比赛,死者达30万人以上。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二节 中国军民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了武装抗日的旗帜 193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日
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 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
央政府宣布对日作战。 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武
在军事上大规模的扩军备战。1937年军事预算 占总预算的60%以上。军队由1934年的万人增加 到1937年的万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三节 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3、1942年初,中国战区成立,蒋介石任最高统帅 背景:①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②美英等国对日宣战;③国民政府 正式对日宣战 4、1942.2国民政府组成了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在东吁保卫战中,歼灭日 军5000多人;1942.4解救了被日军围困的军因的英军7000多人。 5、第九战区司令薛岳带令下三次长沙会战,连续挫败日军,灭敌5万余
第四节 中国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一)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1、”三三制”:共产党员、非党员的左派进步分子、各方面代表各占三分之一。 2、1941年党外人土李鼎铭提出“精兵简政”提案 (二)开展大生产运动,克服经济困难 1、目的:克服经济困难(1940-1943) 2、口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3、首先在陕甘宁边区进行。三五九旅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改造成为“陕北的好江南 4、效果:①克服了经济困难;②解决了部队粮响;③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发展抗日文化事业,培养抗日骨干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三、击退国民党的反共摩擦,巩固和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一)击退国民党的反共摩擦,坚持团结抗日 1、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 2、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 3、1943年春,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 (二)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三)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五、延安整风云动的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三)中共七大 1、1945.4.20中国共产党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 议》; 2、1945.4.23-6.11七大将毛泽东作为主要代表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列 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并正式命名为毛泽东思想,并将毛 泽东思想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六章中华

叶挺
项英
新四军改编誓师大会 八路军改编誓师大会
第二节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937年9月,陕甘宁根据地改称陕甘宁边区,林伯渠任边区政 府主席。陕甘宁边区仍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林 伯 渠
第二节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1935年12月9日,北平 学生举行抗日示威游行, 喊出“反对华北自治运 动”、“打倒日本帝国 主义”等口号,遭到国 民党军警镇压。12月16 日,北平学生和市民1万 多人在天桥召开市民大 会。会后,举行了更大 规模的示威游行。
(一)一二九运动与中共的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
1935年华北事变到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 日军策动,拼凑了一 些地方性傀儡政权
日本在台湾设立的总督府
1931年日军占领中国 东北后,开始了对东北 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
伪“满洲国”执政就职典 礼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二)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
日军南京大屠杀罪行 ——“图”证如山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在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下,日军于 1938年 10 月占领广州、武汉后,被 迫停止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在坚持灭亡中国的总方针下,调整侵华政 源自,实施“以华制华”和“以战养战”策略。
对于国民党政府 政治诱降为主、 军事打击为辅
对于日本占领区
加紧扶植傀儡政权, 建立和发展汉奸组织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件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二节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四、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发 表宣言,号召武装抗日。1932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宣布对日作战,红军派出北上抗 日先遣队。
(五)七•七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军队在卢沟桥 抗击日军的进攻
29军副军长佟麟阁、132 师师长赵登禹壮烈牺牲
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一)制造惨绝人寰的迫害和屠杀
☆南京大屠杀
☆“三光”政策
☆毒气战和细菌战
☆劳工和慰安妇
总共战争死伤者达3500万人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第二节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五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瓦“窑八堡一会宣议言旧”址
(二)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1936年12月12日,国民 党西北军将领杨虎城、张学良为了迫 使蒋介石停止内战 ,共同抗日,发动“兵谏”,扣押了 蒋介石。 ☆事变的和平解决为进行全国性抗战 创造了必要前提。
你认为这是 一次偶发事
变吗
四、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一)国共合作,共赴国难
对抗日根据地 集中大量兵力 进行“扫荡”
(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汪精卫一派
1938年底汪精卫等人叛国投敌,1940年3月在南 京成立了伪国民政府,协同日本侵略军进攻抗日根 据地。 ▲蒋介石一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

第六章
重要考点讲解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三、国民党正面战场以及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 1.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单选](1)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中国 抗战处于战略防御阶段。
[单选](2)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 主要任务。 [单选、多选](3)国民党爱国将士有:佟麟阁、赵登禹、谢晋元等。 [单选](4)片面的抗战路线导致正面战场失利。 [单选]2.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战略相持阶段到来后,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为消极抗战。相持阶段正面战 场对日军的进攻性打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区的建立以及中国远征军 的作战。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抗日文化工作 [多选]抗战初期国民党实行的若干有利于抗战的政策。国民参政会的成立。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国民政府 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领导组织的抗日文化工作。
第六章
本章重点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 2、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3、抗日战争防御阶段和相持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不同地位和作 用。 4、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战争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游击战争的战略 地位。
5、中国共产党的延安整风运动。
6、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7、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和基本经验。
[多选、简答、论述]4.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1)加强政权建设。按照“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团结 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接受党外人士“精兵简政 ”的建议,克服困难。 (2)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普遍实行减租减息政策。这既减轻了 农民负担,提高他们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又照顾地主的利益, 有利于保障根据地的社会稳定。 (3)开展大生产运动,克服经济困难。针对抗日根据地出现的严重的 经济困难,毛泽东提出了“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的经济工作和财政 工作的总方针,号召根据地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大生 产运动。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六章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抗战兴起与统一战线的形成(一)日本入侵中国的根源日本入侵中国不是偶然的,它是日本对外侵略扩张政策,日中两国综合国力的悬殊差距,以及国际社会的绥靖主义政策等多种根源作用的后果。
日本是西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由北海道、本洲、四国、九洲四岛组成,面积37.2万平方公里。
在19世纪后半期,日本都面临着成为西方国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危机。
但是,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运动的发生,使日本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危机,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日本在发展资本主义时受到了国内原料和市场的限制,使其走上了向外扩张的道路。
1、政治方面1872年,日本强迫琉球国其承认是日本的藩王,1879年,日本正式吞并琉球,改琉球为日本的冲绳县。
1876年,强迫朝鲜与之订立《江华条约》,日本势力渗入朝鲜,1910年,日本完全吞并朝鲜。
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
次年,强迫中国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除向中国勒索2.3亿两白银的“赔款”外,还霸占了中国领土台湾及附属岛屿。
1904年,日本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引爆了日俄战争,获取了沙俄南部库页岛之外,中国辽东半岛的租借权(面积3460平方公里),改名为“关东洲”;获得了南满铁路(大连至长春、奉天至安东等路段共计1100多公里)。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占领了德国在太平洋的属地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等,以及控制了这些岛屿附近的海面。
到这时,日本的版图便由37.2万平方公里扩张到680平方公里,一跃成为东方的一等强国,与美、英、德、意等世界强国并驾齐驱。
1931年6月,日本军部制定了以武力侵占东北的《解决满蒙问题方策大纲》,认为掌握东半球大陆与美国平分世界的时机业已成熟,敦促军部早日对东北采取行动。
至此,进攻我国东北,已势在必行。
2、在经济方面明治维新后日本工业,到1930年,日本的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占71.7%。
到1929年,日本钢产量为15.7万吨,生铁产量为111万吨,煤产量为3440万吨,发电量为151亿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答案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单选题1、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的会议是( D )A. 古田会议B. 遵义会议C. 直罗镇会议D. 瓦窑堡会议2、标志着十年内战结束,成为时局转换枢纽的事件是( C )A. 红军长征胜利B. 一二九运动C. 西安事变D. 华北事变3、标志全国抗战爆发的事件是(A)A. 七七事变B. 华北事变C. 九一八事变D. 一二八事变4、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第一个大胜利是( B )A. 平型关战斗B. 台儿庄战役C. 淞沪会战D. 平津战役5、抗战初期,中共党内出现的错误倾向是( B )A. 王明“左”倾冒险主义B. 王明右倾机会主义C. 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D. 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6、中国共产党确定全面抗战路线的会议是( B )A. 瓦窑堡会议B. 洛川会议C. 遵义会议D. 八七会议7. 全民族抗战开始后,中共指出把抗日战争引向胜利的中心环节是(A)A. 坚持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B. 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反对片面抗战路线C. 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根据地D. 放手发动群众,争取抗日民主8、毛泽东全面总结抗战的经验,论述抗日战争客观规律和战略方针的著作是(B )A.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B. 《新民主主义论》C. 《论持久战》D.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9、抗日民主政权的“三三制”原则是指( C )A. 进步势力、中间势力、顽固势力各占三分之一B. 共产党、国民党、民主党派各占三分之一C. 共产党员、党外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D. 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各占三分之一10、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同顽固派作斗争的原则是( D )A. 抗战、团结、进步B. 针锋相对,寸步不让C. 坚决消灭,毫不留情D. 有理、有利、有节11、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政策是(C )A. 土地革命B. 平分土地C. 减租减息D. 发展生产12、抗战时期,毛泽东明确而完整地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方案的重要著作是(C )A.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 《论联合政府》C. 《新民主主义论》D. 《论人民民主专政》13、皖南事变是(A)A. 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一次反共高潮B. 日本帝国主义制造的大屠杀C. 中国人民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一次行动D. 蒋介石消灭党内反对派的阴谋活动14、1940年8月八路军对华北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以破袭敌人交通线为重要目标的进攻战役,史称( B )A. 平型关战役B. 百团大战C. 平津战役D. 忻口会战15、延安整风运动的中心内容是(A)A. 反对主观上义B. 反对官僚主义C. 反对宗派主义D. 反对党八股16、第一次将毛泽东思想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的会议是(D )A. 中共四大B. 遵义会议C. 中共六届七中会D. 中共七大17、抗战后期,国民党实行消极抗日的政策直接导致了1944年的军事大溃败,这就是( D )A. 台儿庄战役B. 枣宜会战C. 长沙会战D. 豫湘桂战役18、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B )A. 鸦片战争B. 抗日战争C. 解放战争D. 抗美援朝战争19、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动员了几乎全部的军事力量,采取的军事战略是(A)A. 速战速决B. 持久消耗C. 又华制华D. 以战养战20、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的标志是( B )A. 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B.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C. 皖南事变D. 豫湘桂战役失败二、多选题1、日本帝国主义为侵略中国制造的事件有(ACD)A.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华北事变D. 卢沟桥事变E. 皖南事变2、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极为深重的灾难,这些罪行是(ABD )A. 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B. 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C. 纵火焚烧圆明园D. 强制推行奴化教育E. 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包括(ABCDE)A. 工人阶级B. 农民阶级C. 城市小资产阶级D. 民族资产阶级E. 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4、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开展抗日武装斗争的著名共产党员有(ABCDE )A. 罗登贤B. 杨靖宇C. 赵尚志D. 周保中E. 赵一曼.5、以下人物中,与西安事变有关的人物有(ABCDE)A. 周恩来B. 张学良C. 宋美龄D. 杨虎城E. 宋子文6、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的是(CD)A.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B. 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召开C.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D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 E. 红军改编成八路军新四军7、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组织的大规模战役有( ACDE )A淞沪会战 B 桂南会战 C 忻口会战 D 徐州会战 E 武汉会战8、在抗日战场上殉国的国民党将领有( ABDE )A. 佟麟阁B. 赵登禹C. 谢晋元D. 张自忠E. 戴安澜9、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深入敌后,创建的根据地有(ABCE )A. 晋察冀B. 晋绥C. 山东D. 湘鄂赣E. 东江1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ACE)A. 发展进步势力B. 消灭顽固势力C. 争取中间势力D. 分化反动势力E. 孤立顽固势力1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中间势力包括( ADE )A. 民族资产阶级B. 城市小资产阶级C. 知识分子D. 开明绅士E. 地方实力派12、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的内容是(ACE )A.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B. 反对教条主义以整顿作风C. 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D. 反对官僚主义以整顿政风E. 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13、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计划步步得逞的主要原因是(ABCD)A、日本是亚洲的帝国主义强国B、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并经过精心策划、周密准备C、国民党对日本实行不抵抗主义和妥协退让方针D、国际联盟和英、美等国政府则采取对日姑息、纵容的政策E、日本和德意结成了轴心国14、相持阶段到来后,日本调整对华政策,其内容主要有(BCDE )A、速战速决,武力征服B、以战养战,以华制华C、残酷掠夺中国资源,以战养战D、扶植伪政权,以华制华E、对国民党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15、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ABC )A、武装斗争B、党的建设C、统一战线D、工农运动E、土地革命三、辨析题1、七七事变后日本实行了“以华治华”,“以战养战”的政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概要(精)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概要
教学重点: (1)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革 命力量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2)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3)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概要
教学难点: (1)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革 命力量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2)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概要
学习思考: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 放战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的中流砥柱? 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 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4.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 国的范例?其基本经验是什么?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方面:
2.思想教育方面:
3.能力培养方面: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概要
Hale Waihona Puke 基础知识方面: (1)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提高 对帝国主义侵略本质的认识,中国军民 打败日本侵略军的历史。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 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3)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革 命力量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概要
思想教育方面: (1)继承和发扬抗日军民爱国主义的 优良传统。 (2)懂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概要
能力培养方面: 认识中华民族大团结对于打败日本侵略 者的重要意义,懂得中国共产党及其领 导下的人民革命力量是抗日战争的中流 砥柱。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概要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第五节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概要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事变
1936年 12 月12 日,为了停止内战,实行抗 日,张学良、杨虎城在对蒋介石“哭谏”无效 的情况下,在西安毅然发动“兵谏”,扣留了 蒋介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 年内战的局面结束了,国内和平基本实现。这 为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抗日创造了有利条件。
日本侵略者罪行罄竹难书
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据不 完全统计,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 3500 多 万人;按 1937 年的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 损失 1000 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 5000 多 亿美元。
二、(讨论):国民党为什么要抗日?
?????
中共率先举起抗日旗
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三天,中共中央就发表了《中国共 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9 月22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 事变的决议》,要求各级党组织加紧组织、领导群众 的反帝运动,直接给日本帝国主义以严重打击。1932 年4月15日,毛泽东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 府的名义,发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 布对日作战宣言》,正式决定对日本帝国主义宣
中国:弱国
对比
中国不能速胜
日本:小国、退步、寡助
对比 中国不会亡
中国:大国、进步、多助
毛泽东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
三个阶段 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 战略相持 战略反攻
毛泽东的结论:
“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最后胜利属于中国”
《论持久战》的两位读者
“ 一二·九 ”运动
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1935 年 12 月 9 日,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示威游行, 喊出“反对华北自治运动”、“打倒日本帝国 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这 就是“ 一二·九 ”运动。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 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 到来。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人侵第一次取得 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一、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日本侵华政策的确定 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 卢沟桥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
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 :
历史不容质疑
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实性,除了刚才播放的一些 实证资料之外,还有必要明确以下几点:一是战后远 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国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对南京大 屠杀案进行了正义的审判,它已成为历史铁案;二是 日本自我暴露的情况和战后参战官兵陆续透露的事实 也证明了南京大屠杀的真实存在;三是国际舆论对日 军暴行的揭露和谴责。由此可见,事实胜于雄辩,谎 言掩盖不住血写的历史,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滔天 罪行证据确凿,不容质疑。
共产党政策上的调整
共产党方面看,政策上经历了由“反蒋抗日” 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的转变过程。 1935年9 月 1 日,中共中央发出指示,明确 提出党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
国民党政策上的调整
由内战和对外不抵抗逐步向和平、民主和抗日 的方向转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9 月 22 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 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 日,蒋介石 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至此,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云南德宏
云南抗日战争史
严阵以待
四、中国共产党成为 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率先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制定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路 线即人民战争的路线和持久 战的战略方针,为坚持抗战、 争取胜利指明了方向。
中流砥柱——词源
中流砥柱:出自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谏 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 之中流。”中流:河流中央;砥柱:黄河三门 峡东的石山。比喻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能担当 重任、起中坚作用的人或集体。
这部著作的发表,对全国抗战的战略指导产生 了积极的作用,并在国内产生巨大反响。傅作 义认为,抗战中的重大问题,都在《论持久战》 中找到了答案,他不仅自己翻阅研究,而且组 织部队学习。蒋介石对这一著作也非常认同, 为国民党每个军官下发一本《论持久战》。
首先,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其次,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 再次,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以“南京大屠杀”为例,1937年12月13日, 日军占领南京后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烧、 杀、淫、掠”的大竞赛,其手段之残忍、其方 式之野蛮,在中外战争史上是极其罕见的。甚 至连当时的德军也认为“日军是兽类集团”。
“南京大屠杀”之烧、掠
烧——全市房屋1/3被烧毁,财产损失达2.4 亿美元。
掠——日军占领南京的财富无数。
“南京大屠杀”之杀
杀——集体屠杀事件28起,被害人数19万多人;零星不 计其数,尸体掩埋持续数月之久。特别是其手段极其 残忍:挖眼睛、割鼻子、刺胸、割乳、剖腹取胎儿。 更有甚者,是向井敏明(106人)和野田岩(105人) 的杀人竞赛,两人比赛后还得意忘形地合影留念。据 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资料统计,在南京的中国平 民和被俘士兵中,被枪杀、活埋以及用其他方法处死 的达30万人以上。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重大意义
使中华民族一切爱国的力量集结在抗日的旗帜下, 空前团结起来,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凝聚成 反抗外来侵略的滚滚洪流,为取得抗战胜利奠 定了最广泛、最深厚的民众基础,为取得抗日 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三、如何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
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南京大屠杀”之淫
远东国际法庭经过查证,认定日军占领南京后, 全城中无论是幼年的少女还是老年的妇女多数 被奸污,许多妇女强奸后被杀。仅在占领后一 个月中,南京就发生2万多起强奸案。
日本历史教科书
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不断散布“南京大屠杀 是虚构的”,“南京大屠杀人数没有30万”等 谬论,并一再修改历史教科书,否定日本的战 争责任,为日本法西斯的侵略行径辩护,为战 争罪犯涂脂抹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