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名词解释
语用学的专业名词解释

语用学的专业名词解释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语言在实际交际中的功能和效果。
语用学的独特性在于它不仅关注语言的形式和结构,还研究语言在社会和文化背景中的意义和效果。
本文将详细解释语用学的一些专业名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学科的核心概念。
1. 言外之意言外之意是指在交际中,除了字面上的表达之外,说话人还传递了一些隐藏的信息或意图。
这些隐藏的信息可以通过语气、语调、肢体语言等非语言手段来表达。
例如,当一个人的朋友问他是否想参加一个派对,他回答说“我有点忙,可能去不了”。
虽然字面上来看他只是说觉得可能会太忙而无法参加,但实际上,他可能并不愿意去,只是委婉地拒绝了邀请。
言外之意在交际中很常见,理解和使用言外之意是语用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2. 语境语境是指言语交际发生的背景环境。
它包括了交谈的时间、地点、参与者的个人信息、他们之间的关系等。
语境对于有效的交流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影响人们的理解和解释。
例如,在国内的一次正式会议上,职员可能会使用正式的敬语和礼仪,而在私人交流或友好聚会中,人们可能更加随意和直接。
语境对于理解和解释语言中的意义和效果非常重要。
3. 超文本超文本是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文本之间的关联。
它可以通过上下文、共享知识或人们心中的某种思维模式来建立。
超文本的存在对于交际中的理解和参与至关重要。
例如,当一个人向另一个人提起“大象”这个词时,如果他们共享关于大象的知识,那么他们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对方在讨论的是什么。
超文本的建立可以让交际更加流畅和有效。
4. 礼貌原则礼貌原则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涉及到人们在交际中如何使用语言来维持社会和谐。
礼貌原则包括尊重他人的面子、避免冲突、表达感谢和道歉等。
不同文化有不同的礼貌原则,因此,了解和遵守礼貌原则对于跨文化交际尤为重要。
例如,在一些文化中,人们可能会使用更加间接和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以避免伤害他人的感情。
5. 言外行为言外行为是指通过语言之外的行为来传递信息的方式。
语用学重点

1、什么是语用学答:语用学,即语言实用学,是研究语言运用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研究在特定的情境中的特定话语,特别是研究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语言和语言运用。
包括话语的交际过程、话语的交际原则、制约话语交际的各种因素、怎样准确而又得体地进行表达、怎样对话语进行准确的理解以及语体和风格等一系列内容。
2、语用学的三大要素答:话语实体、语用主体、语言环境三大要素。
核心要素、内部要素—-话语实体(内容)-—客体;外部要素——语用主体(人)和语言环境;话语的意义和内容是语用研究的核心。
3、言语行为(直接/间接)P12答:(1)言语行为理论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来的。
在他的《论言语行为》一书中,提出了三种言语行为。
①言内行为:通过话语字面意义来达到某种思想的发话行为. ②言外行为:除字面意义外,还伴随着说话人强烈的心理意向,如承诺、请求、指令、宣告、威胁等等。
这些主观意图可由行事动词在话语表层显露。
③言后行为:说话人欲通过话语取得某种效果例如:周朴园:窗户谁叫打开的?(曹禺《雷雨》) 从言内行为看——表示询问;从言外行为看-—暗含“把窗户关上”的意思;从言后行为看-—鲁侍萍听出了他的意思,“很自然地走到窗户前,关上窗户。
”(2)美国语用学家塞尔对奥斯汀的理论做了新的发展.他区分了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
P15①直接言语行为:有行事动词出现的、一目了然的行为。
②间接言语行为则包含下面的多种情况:语言表层没有明确表示心理意向的行事动词的言语行为;通过一种言语行为来间接地执行另外一种言语行为;一段具体的话语可以表示多种不同的言语行为.换言之,某一个言语行为可以有多种不同含义。
4、话语P25答:话语是语用的基本单位,能表达说话人想要表达的意思,具有完整的交际功能的语言片段。
5、语用原则(合作/礼貌)P16答:目前讨论较多的语用原则为: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一)合作的原则—-美国哲学家、语用学家格赖斯1967年提出,简称CP原则(cooperation principle). (1)质的原则。
普通语言学名词解释

普通语言学名词解释
普通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学科,它涉及语言的结构、功能和演化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与普通语言学相关的重要术语的解释:
1. 语言:人类沟通和表达思想的系统,通过声音、符号或手势传达信息。
2. 语音:语言中有关音的方面的研究,如语音的产生、感知和分类等。
3. 语法:语言中句子和词汇的组织方式,包括词法、句法和语义等。
4. 语义:研究语言中的意义和概念的学科,涉及词义、句义和篇章意义等。
5. 语用学:关注语言使用情境和交际意图的学科,研究语言在实际交流中的功能和影响。
6. 语境:指语言使用中的环境和背景,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文化因素等。
7. 方言:同一语言在不同地区或社群中存在的变体,通常包含词汇、发音和语法等方面的差异。
8. 语族:具有共同历史和语言特点的语言群体,比如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等。
9. 句子:语言中表达完整意思的一系列词或短语的组合。
10. 词汇:语言中的基本单位,可以代表具体事物、抽象概念或动作等。
11. 词法:研究词汇构成和词形变化等的学科,包括词根、词缀和派生等。
12. 句法:语法中关于句子结构和组成成分之间关系的研究,包括主语、谓语和宾语等。
13. 语言演化:语言在历史进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包括语音演化、词汇变化和语法变化等。
14. 语言习得:人类通过接触和经验逐渐学习掌握语言的过程。
15. 第二语言习得:学习其他语言的过程,通常指非母语的学习。
这些术语是普通语言学研究中常用的概念,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探索语言的本质和使用。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语言学: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旨在探讨语言的结构、发展、使用和认知等方面的规律和现象。
声音:声音是由空气振动引起的,可通过耳朵感知得到的物理现象。
在语言学中,声音是语言的基本单位,用于构成语音。
语音:语音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分支,研究语言中的音素、音位等声音单位的特征和规律。
音素:音素是语音学研究的一个基本概念,指在一个语言中差异能够区分词义的最小声音单位。
语言声调:语言声调是描述不同语言或方言中声调变化和使用的规律和现象。
音韵学:音韵学是语言学中一个研究语音的分支,研究不同语音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规律。
辅音:辅音是指在发音过程中需要舌头、唇等口腔器官接触或与之产生摩擦的音素。
元音:元音是指发音时空气通过喉咙、口腔等器官自由通过而不产生摩擦的音素。
音系:音系是指一个语言中所有音素的组合和制约关系。
语法:语法是研究语言结构和规则的科学,包括句法、词法等方面。
句法:句法是语法的一个分支,研究句子在语言中的组织结构和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词法:词法是研究词的结构和形态变化的学科,包括词的构成、词类等方面。
形态学:形态学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分支,研究词的形态构成、词的形态变化等现象。
句子:句子是语言中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基本单位。
意义:意义是语言符号所包含的符号和概念的含义。
语义学:语义学是研究语言符号意义的学科,包括词义学和句义学等方面。
语用学: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情境和交际行为的学科,关注社会语言学、会话分析等方面。
会话分析:会话分析是语用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对话结构、对话参与者行为等方面。
语言地理学:语言地理学是研究语言在地理分布和变化中的规律和影响的学科。
语言变异学:语言变异学是研究语言变异和变体使用的学科。
语言习得:语言习得是研究人类如何学习和掌握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过程和机制的学科。
语言分析:语言分析是对语言进行形态、句法、语用等方面的分析。
语言教学:语言教学是指通过教育和教学方法来教授和学习语言的过程。
语用学纲要 中的名词解释

语用学纲要中的名词解释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它关注的是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和交际功能。
在语用学研究中,有一些重要的名词需要进行解释,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语用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下面将分别解释几个重要的名词。
1. 语用学(Pragmatics)语用学是一门关注语言如何在特定环境中被使用和解释的学科。
它研究的范畴包括言外之意、暗示意义以及与语境相关的信息。
语用学通过考察交流中的言语行为来解释人们如何使用语言来表达意思、建立关系和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
2. 言外之意(Implicature)言外之意指的是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说话人不直接提及但读者或听者可以通过推理得出的意思。
这种言外之意依赖于语境和常识,通过揭示非字面表达的信息,使得交流更加丰富和灵活。
3. 语境(Context)语境是指语言使用的具体环境条件,包括时间、地点、社会背景、参与者之间的关系等等。
语境对于理解语言的意义和推断言外之意起着重要的作用。
语境可以分为两种:文字语境和情境语境。
文字语境指的是在一段文字中,通过前后文的信息获得的意义;情境语境则指的是通过交际环境获取的语言意义。
4. 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合作原则是由美国哲学家格里斯(H.Paul Grice)提出的,它是语用学的基本假设之一。
合作原则要求交流参与者在交流中合作,尽力遵守语言交流的基本准则,包括言语配合、言语经济、言语修辞和明言原则。
遵循合作原则可以使交流更加顺利、有效和互惠。
5. 指代(Reference)指代是指使用语言中的词语来指称现实世界中的事物、概念或实体。
在语用学中,指代研究包括指代的语用功能、指代的形式选择以及指代的语境依赖性等等。
指代在交际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识别和理解指代可以帮助我们构建语言信息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6. 指涉(Deixis)指涉与指代类似,但更加具体,它指的是在交际中通过语言指示和引用特定的人、事、物或地点。
语用学言语行为的名词解释

语用学言语行为的名词解释语用学是研究言语行为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人类在使用语言时所产生的具体行为和交际过程,并探索这些行为背后的意义和目的。
语用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语言的功能、言语行为的意义和效果等诸多方面。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阐述语用学对言语行为的解释。
首先,语用学用于解释言语行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言外之意”。
在日常交流中,人们并非总是直白地表达自己的意图,而是通过一些暗示、含蓄或间接的方式来传达信息。
这种意图的传达就是言外之意。
语用学通过对言外之意的研究,揭示了人们在言语行为中所蕴含的深层信息,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别人的真实意图。
其次,语用学关注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语境”。
语境是指言语行为发生的具体环境和背景,包括时间、地点、身份、社会关系等诸多因素。
语境对言语行为的理解和解释具有重要影响。
同一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会有不同的含义和效果。
语用学研究了语境对言语行为的影响,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言语背后的意图和目的。
此外,语用学还关注言语行为的“言辞准确性”。
言辞准确性是指使用者根据具体的语境和目的,使用准确、明确、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图。
言辞准确性对言语行为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一个准确的表达可以避免产生误解和歧义,使交际双方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意图。
语用学研究了言辞准确性的原则和方法,帮助人们改进自己的语言表达,有效地进行交际。
此外,语用学还关注言语行为的“角色与权力”。
在社会中,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权力和地位,这也会影响他们的言语行为。
不同的角色和权力关系会导致权力不平衡、言语权力的滥用等现象。
语用学通过研究言语行为中的角色与权力问题,揭示了话语背后的权力关系,并提出了合理使用言语权力的原则和方法。
这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言语中的权力问题。
最后,语用学还关注言语行为的“言语规范性”。
言语规范性是指在特定社会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言语行为的规定和期望。
不同社会和文化对言语行为有着不同的规范和要求,这种规范性对人们的言语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
英语语言学名词解释

英语语言学名词解释
英语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研究英语的语言结构、语音、语法、语义、语用和历史演变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英语语言学的名词解释:
1. Phonetics(音韵学):研究语音、发音和声音的学科。
它包括语音学和音系学。
2. Phonology(音系学):研究语音在语言中的系统性组织和规律性变化的学科。
3. Morphology(形态学):研究词形变化和词构成的学科。
4. Syntax(句法学):研究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的学科。
5. Semantics(语义学):研究语言意义的学科,包括词义和句子意义。
6. Pragmatics(语用学):研究语言在实际使用中的含义和功能的学科。
7. Discourse analysis(语篇分析):研究语言在实际使用中的连贯性和语篇结构的学科。
8. Historical linguistics(历史语言学):研究语言的演变和变化的学科。
9. Sociolinguistics(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和社会、文化、地理和历史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10. Psycholinguistics(心理语言学):研究语言和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的学科,包括语言习得、记忆和理解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英语语言学名词解释,它们涵盖了英语语言学的主要领域和分支。
语用学名词解释

语用学名词解释语用学,又称用语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的是语言的使用。
它旨在揭示语言的社会功能和情境依赖性,分析语言的目的、意图和效果,以及语言在不同社交环境中的变化和适应能力。
语用学强调语言的实际运用,关注言语行为的真正意义和沟通效果。
语用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1. 言语行为:言语行为是指通过语言来执行特定的行为,比如请求、命令、承诺、道歉等。
语用学分析这些行为的语言形式、语义含义和语用后果,揭示言语行为的目的和意图。
2. 言语间接性:言语间接性是指通过暗示、隐晦或非直接的方式来表达意思。
语用学研究言语间接性的语言手段和策略,分析背后的意图和效果。
3. 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在社交环境中的变化和适应能力。
语用学分析语言的社会功能和语境依赖性,探讨语言和社会、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
4. 会话分析:会话分析是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详细分析实际对话的录音、录像材料,研究人们在日常交流中的语言使用和交际策略。
会话分析揭示言语行为的交互性和动态特征。
语用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数据驱动的分析、实验设计、社会调查和语料库语言学等。
研究者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实际语言数据,探索语言与社会、文化、认知等各个层面的关系。
语用学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教育、广告、政治演讲、司法审理等。
在教育中,语用学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和语言运用能力。
在广告中,语用学可以帮助广告商理解消费者的语言需求,设计更具说服力和吸引力的广告语言。
在政治演讲和司法审理中,语用学可以帮助分析演讲者或律师的措辞选择和表达方式,揭示其中的意图和效果。
总之,语用学研究语言的使用方面,揭示言语行为的目的、意图和效果,分析语言的适应性和变化性。
它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功能和社会意义,也为语言教学、社交交际和语言政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用学名词解释Syntax句法学: syntax is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inguistic forms,how they are arranged in sequence,and which sequences are well-formed.Semantics语义学:semantics is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inguistic forms and entities in the world;that is,how words literally connect to things.Discourse analysis话语分析:is a general term for a number of approaches to analyzing written, spoken, signed language use or any significant semiotic event.The objects of discourse analysis—discourse, writing, talk, conversation, communicative event, etc.—are variously d efined in terms of coherent sequences of sentences, propositions, speech acts or turns-at-talk.Different Cultural Assumptions差异文化假设: It refer to the fact that even though peopl e in situations such as we study agree on the overall purpose of the interaction, there are often radical differences as to what expectations and rights are involved at any one time.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跨文化语用错误:It includ es pragmalinguistic and sociopragmatic failure.Face面子:means the public self-image of a person. it refers to that emotional and social sense of self that everyone has and expects everyone else to recognize.Politeness礼貌: means that someone shows awareness of another person's face.face wants面子需求: within social interactions, people generally behave as if there expectations concerning their public self-imageDeixis指示: A technical term for one of the most basic things we d o with utterances. It means “pointing” via language. It is a form of referring that is tied to the speaker’s context, with the most basic distinction being “near speaker” versus “away form speaker”.Honorifics尊称:They are the expressions which are used to indicate higher status.proximal terms近指: The terms mean “near the speaker”, which are interpreted in terms of the speaker’s l ocation, or the deictic center.T/V distinction亲疏区别: A well-known social contrast encod ed within person deixis i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forms used for a familiar addressee in some language. It’s from French forms “tu”(familiar) and “vous”(non-familiar), and coul d be found in many languages.Deictic projection指示投影:speakers seem to be able to project themselves into other locations prior to actually being in those location.Solidarity strategy团结策略: The tendency to use positive politeness forms, emphasizing closeness between speaker and hearer, can be seen as a solidarity strategy.Deference strategy顺从策略: The tendency to use negative politeness forms, emphasizing the hearer's right to freed om can be seen as a deference strategy.Quality 质量:Try to make your contribution one that is true.Implicature蕴义: An additional conveyed meaning.Generalized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一般会话含义: When no special knowledge is required in the context to cal culate the additional conveyed meaning, it is called generalized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Reference引用: an act in which a speaker , or writer , uses linguistic forms to enable a listener , or reader, to identify something. It is clearly tied to the speake r’s goals and the speaker’s beliefs in the use of language.Zero anaphora零形回指: it is also called ellipsis. When the interpretation requires us to identify an entity, and no linguistic expression is present,it is call ed zero anaphora. The use of zero anaphora as a means of maintaining reference clearly creates an expectation thar the listener will be able to infer who or what the speaker intends to id entify . it is also another obvious case of more being communicated than is said.Referring expressions指词: can be proper nouns ,noun phrases which are d efinite , or indefinite , and pronouns . the choice of one type of referring expression is based on what the speaker assumes the listener already knows .Attributabl e silence: If one speaker actually turns over the floor to another and the other does not speak, then the sil ence is attributed to the second speaker and becomes significant.Overlap重叠:Both speakers try to speak at the same time.High consid erateness styl e高体贴风格: Speakers use a sl ower rate, expect l onger pauses between turns, do not overlap, and avoid interruption or completion of the other’s turn.Backchannel signals反馈信号: The most common vocal signal to indicate the conversation partners are listening.Turn-taking话轮: In any situation where control is not fixed in advance, anyone can attempt to get control.TRP转换关联位置: Transition Relevance Place. Any possible change in who has the tu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