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重点

合集下载

新闻评论重点

新闻评论重点

1,新闻事实:那些对接受主体而言有价值的事件,或者指能受到大众重视或者为大众喜闻乐见,并能在实践中产生较大影响和作用的事件。

2.新闻评论:属于言论的范畴,是现代各种大众传播媒介普遍运用的、面向受众传播的对有关现实生活中典型的新闻事实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所表达的意见性信息。

是言论的重要形式。

通过新闻媒体进行传播,追求意见表达与传播效率。

3.社论:社论是代表报社、刊物或通讯社编辑部就当前国内外时事或重大事件发表的权威而慎重的言论。

社论是报纸的灵魂和旗帜,是新闻评论中最重要的言论形式。

4.评论员文章:是介于社论和短评之间的一种评论形式,是中型的评论文章。

这类文章一般在1000字左右,往往就某一问题或选择一个重要的侧面发表意见,作更深一层的分析。

5.特约评论员文章:是评论员文章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强调文章作者的身份。

这类评论对象大多是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专题性更突出。

6.短评:是一种短小精悍、运用灵活的评论形式,篇幅一般在600字左右,最长不超过1000字,在报纸上较为常见。

特点是内容单一、论题集中,分析扼要,开门见山、一事一议。

7.编者按:是对媒体所发表的新闻报道、文章进行简要的提示、评议、阐述或作补充说明的文字,正式表明编辑部的态度,一般采用于较为郑重的场合。

8,专栏评论:是在报纸相对固定的版面上特定的专门栏目中发表的评论。

12.:述评:是新闻与新闻评论的结合体,是以夹叙夹议方式传播新闻信息和思想观点的新闻体裁。

13.选题:即选择新闻评论所要评述的事物或要论述的问题,它规定着评论的对象与范围。

14.立意:是作者对所选的论题做出的判断,包括一篇评论的中心思想和基调。

15.结构:是谋篇布局见诸于文字的外在形式,指的是文章各个部分之间以及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的安排,它包括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过渡、照应等。

16.论点:是评论者要告知受众的见解,观点论断或主张。

17.论据:是用来阐述、支持论点的依据,也就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是形成判断、推理的依据。

新闻评论写作复习重点

新闻评论写作复习重点

上编第一章:新闻评论的特点和作用【选择】1、新闻评论最早出现于报刊。

2、和新闻报道相比,新闻评论可以说是有形的意见。

3、新闻评论作为政论性的载体,其首要的特征是新闻性。

4、新闻评论学除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之外,还具有政治性。

5、新闻评论说理分析的切入点主要有理论捆、政治、政策、思想。

[简答]1、新闻评论主要有那些体裁?新闻评论的体裁主要有: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杂文、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等。

2、新闻评论的特点有那些?新闻评论的特点主要有:(1)新闻性它有表现为:现实的针对性,即在选题和立论上有的放矢,针对当前值得评论的新闻事件和问题发表意见;较强的时效性,即对现实做出及时的反映。

从社会效益出发,掌握时机,切合时宜。

(2)政治性具体表现为: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注重选题的政治意义;着重从思想、政治、理论的高度分析和论述问题。

(3)群众性面向广大群众,关心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反映群众的呼声和要求,说理论述符合群众的特点和需要;吸引和鼓励广大群众关心和参与评论工作。

3、新闻评论的主要功能和作用有哪些?新闻评论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有:(1)引导作用:旗帜鲜明地分清正确和错误,先进和落后的界限。

明确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进行舆论引导。

(2)监督作用:弘扬先进的思想和精神,揭露和抨击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对各种不良现象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实现有效的监督。

(3)表态作用:代表新闻媒介表明对重要事件和问题的态度。

对国内外重大事件,全国性的新闻媒介可以通过新闻评论表明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却中的态度。

(4)深化作用: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配合发表,可以深化报道的主题,通过对新闻事件的分析,从思想、政治高度说问题。

启发和帮助群众掌握科学分析的方法。

第二章:新闻评论的选题和立论[选择]1、新闻评论写作过程的第一道程序是选题和立论。

“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对评论写作而言,讲的就是选题和立论的重要意义。

新闻评论重点整理

新闻评论重点整理

新闻评论重点整理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媒体的发展,新闻评论成为人们了解时事并表达观点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对新闻评论的重点进行整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闻评论。

一、新闻评论的定义和作用新闻评论是基于对新闻事件的观察和理解,以个人或团体的立场观点,对其进行批判、评价、分析和评论的行为。

它的作用在于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新闻事件背后的意义,加深对事件的理解,引导公众讨论和思考该事件的影响,以及为新闻报道提供反馈和改进的建议。

二、新闻评论的分类1. 事件评论:针对具体事件进行评论,分析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2. 政治评论:关注政治话题,对政府决策、政策实施等进行评价和分析;3. 社会评论:关注社会问题,如环境保护、教育改革、贫富差距等,对社会现象进行观察和评论;4. 经济评论:关注经济状况和经济政策,对经济领域的事件进行评价和解读;5. 文化评论:关注文化领域,如文学、音乐、电影等,评论相关作品的特点和影响。

三、新闻评论的要素1. 事实准确性:评论应基于准确的事实,避免歪曲和虚假信息;2. 独立立场:新闻评论应独立于新闻报道,表达个人或团体的观点和看法;3. 逻辑严密性:评论应具备合理的逻辑结构,观点清晰,论证有力;4. 多样性和包容性:评论应兼顾多方观点,提供不同角度的思考和分析;5. 关注公众利益:评论应关注社会公众的利益,反映社会民意,并提供合理化解方案。

四、新闻评论的重要性与意义1. 监督权威:新闻评论通过对政府、企业等权威机构的监督,促使其更加负责地行使权力;2. 促进公众参与:新闻评论鼓励公众参与社会事务,使舆论更加开放和多元化;3. 引导舆论方向:新闻评论可以引导公众对事件的关注和思考,推动社会进步和改革;4. 促进新闻质量:新闻评论对媒体的报道提出批评和建议,促进新闻质量的提升;5. 慰藉和宣泄情绪:新闻评论作为公众发泄情绪的渠道,能够满足人们对事件的表达和倾诉的需求。

总结起来,新闻评论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最新新闻评论重点

最新新闻评论重点

新闻评论重点一、新闻评论(特点)与新闻报道的区别:1、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通讯社和网络上就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或发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工作经验教训或有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一种文体,既“评”又“论”,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2、新闻评论的内容:(1)、具新闻价值同时具有议论价值的事实。

(2)、当前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

3、新闻评论文体的特点:(1)、具有显著的新闻性(与其他评论不同的地方)(本身所评对象就是新闻,或具有新闻所要求的真实性,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2)、具有强烈的政论性(3)、具有广泛的公众性(所涉话题往往是公共领域的,适合于通过新闻传媒刊播的话题。

)(4)、具有极强的逻辑性4、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关系:新闻评论提供的是观念信息,新闻报道提供的是事实信息。

新闻报道是新闻评论存在的前提和基础,新闻评论是对新闻报道的升华和深主体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新闻文体中不可缺少的,共同发挥作用不同点:反映的内容不同;表达方式不同(主观,发议论,说理,引导受众/客观)二、新闻评论的三要素:1、论点、论据、论证(论点正确、论据充分、论证科学)2、论点是灵魂,论据是论点的根据,也是评论的基础、支柱。

论证又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三、新闻评论的类型,各自的特点:1、新闻评论文体的分类——根据表达形式来划分(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述评、编者按语和编后按、评论专栏写作)2、(1)、社论:大型评论,在报纸上起挂帅作用。

一般由编辑部负人撰写。

它是代表同级党委或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编辑部就国内外当前的重大事件、重大典型或重大问题而发言,表明党的立场和态度,或阐释党的方针政策,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和措施,或指明今后的任务和奋斗的方向等等,具有较大的权威性的言论。

(2)、评论员文章:其评述的内容的广泛性和重要性,都介于社论和短评之间——当某个话题不适合以报社的立场来表达,重要性和严肃性又高于一般评论时,就采取评论员文章的形式。

新闻评论考试复习重点整理

新闻评论考试复习重点整理

新闻评论【绪论+第一章】1新闻评论的新态势有哪些?(1)报纸:由评论专栏向言论版的扩张,中媒竞争逐渐进入“观点时代”,致使言论版竞争更火热,国内都市报(含晚报)都开设了时评版;(2)网络评论的兴起,有力拓展;(3)评论作者的“四位一体”格局:本报评论员的职业写作、写手的准职业化写作、有感而发的公民发言、专业话题的学者发言;(4)评论生态出现多样性:评论形式、规格、结构、比重呈多样化,时评化特点与日俱增;(5)未来新闻评论前景——网络评论情绪化、通俗化,报刊评论专业化趋向、电视评论正本清源。

2新闻评论的特点有哪些?(1)论题的新闻性a现有新闻再评论,评论以新闻为依托,新闻要具有时效性和新闻价值。

b针对现实工作和实际生活中的某一个迫切问题,某一类思想倾向而写的。

特性①强烈的时效性:新事件、新现象、新话题。

②直接的现实针对性:有的放矢、工作的薄弱环节,不良社会风气,错误思想言行,认识的盲区与误区,忽视的精神与行为,思想的疑虑与偏见等。

③评论对象的特定性:特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具体事物,要求切合实际、具体事物具体分析。

④对新闻事实的依托性:常以新闻由头挑开话题,以当前的事实为依据展开论述。

(2)论理的思想性包含三层意思:新闻评论贵在说理,说什么样的理,怎样说理。

①就实论虚:摆事实,讲道理。

②价值观念:从政治、思想、道德伦理的角度思考问题。

③政治色彩:在一定的世界观指导下体现出一定的政治立场。

(3)论说的公众性新闻评论从内容到形式,从论题到论理,从语言到文风都要面向最大多数的公众,具有广泛的公众性、公益性。

评论主要面向广大受众,抓住他们密切相关的问题发言,关注公众问题构建公民社会。

公众性:①论题来自公众,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②评论的立论客观、公允、为民代言,真正成为受众利益的代表者,正群舆论的传播者和引导者;③评论的论述方式和语言表达上也应当以符合广大民众的特点和需要,尽量照顾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为他们所喜闻乐见;④评论的公众性还表现为群众对于新闻评论的积极参与。

新闻评论期末重点

新闻评论期末重点

选择填空选题和立论的前提——调查研究。

新闻评论的选题和立论要达到前述要求,其关键和前提在于从实际出发,扎扎实实搞好调查研究。

评论标题的功能:提示论题、体现论点、表明态度、引发兴趣新闻评论与一般议论文的区别(一)强烈的新闻性 ——从新闻传播的角度看:时新性、显著性、重要性、接近性(二)鲜明的政治性或思想性 ——从其本质属性的角度看(三)广泛的公众性或群众性 ——从大众传播的角度看(四)严格的科学性——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论点:就是评论要告诉受众的见解、观点、论断和结论。

好评论应当提出人人意中所有但笔下所无的见解。

论据:就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是评论论点得以成立的依据,是判断和推理的基础。

其作用在于形成论点、引发议论和证明论点。

论据分为:事实论据、理论论据、数字论据、故事和典故论据。

论证: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使论点得以确立和得以证明的过程和方法。

选题: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一个新闻单位在一个时期内确定要评论的若干问题,反映这家媒体这个时期内的宣传报道思想,一般以计划的形式出现,也叫选题计划;二是指一篇新闻评论选择并确定论题,即选择和确定评论所要分析、议论的对象和范围 ,体现特定的写作意图。

立论:形成和提出评论的中心论点,即确定评论的主要看法和基本见解评论员文章分为:本报评论员文章、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观察家文章编者按语分为:文前按语、文中按语、编后按语专栏评论特点:稳定性、时代感、群言型编者按语:依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的编者评论。

配合新闻报道发展的短评:从报道中来又高于报道。

名词解释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或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发表议论、做出分析、讲明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或节目类型。

它包括社论(本台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杂文等基本体裁,以及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网络评论的各种独特样式,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传播媒介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要内容及目的的各类评论文章或节目形式的总称选题: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一个新闻单位在一个时期内确定要评论的若干问题,反映这家媒体这个时期内的宣传报道思想,一般以计划的形式出现,也叫选题计划;二是指一篇新闻评论选择并确定论题,即选择和确定评论所要分析、议论的对象和范围 ,体现特定的写作意图。

新闻评论重点

新闻评论重点

新媒体评论重点1、新闻评论是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现象、民众密切关注的社会话题进行意见表达的一种方式。

新闻评论与语新闻报道的区别:2、新闻评论的特性(1)强烈的新闻性时新性(时间新鲜、内容新鲜)(2)鲜明的政治性或思想性部分新闻评论带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新闻评论是一种发议论讲道理的文体,要求有逻辑性的说理,如此方可能有说服和认同(3)广泛的公众性表达要接近广大公众评论成为公民意见表达的常用方式之一3、新闻评论的功能作用(1)舆论引导,释疑解惑以舆论引领方向:引领社会舆论的方向为群众释疑解惑,引导受众思想——解除思想疑惑:引导人们认识事物(2)针砭时弊,舆论监督(3)意见表达与意见交流——政府意见,媒介意见,公众意见,个人意见的交流4、社论与评论员文章(1)我国社论的前身——政论文A、王韬:中国第一位报刊政论家B、梁启超的政论文被称为“时务文体”,风行天下(2)我国社论的成熟——以《大公报》社论为代表《大公报》主笔张季鸾的“社评”,标志着近代新闻评论(报章体)的结束和现代新闻评论——当今我们熟知的新闻评论的开始5、社论的定义与特点(1)社论的意义社论(在广播、电视中称为“本台评论”)是代表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大众传播媒介编辑部发言的权威性言论。

6、评论员文章(1)评论员文章的定义与规格(2)介于社论(本台评论)和短评之间的中型评论文体,在内容和写作特点上与社论没有严格的界限,常常以配合或结合新闻报道的形式发表或播出。

7、小言论(1)小言论的由来A、五四运动后,很多报刊开设短论专栏B、邹韬奋确立“小言论”文体:在《生活》周刊上开设“小言论”专栏,成为其王牌栏目之一。

(2)专栏小言论的成熟以人民日报《今日谈》为代表(3)小言论的特点微型化、即兴式、群言性、生动性8、新闻评述:是新闻领域中一种边缘体裁,融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于一体,兼有两者特点和优势。

又称述评或记者述评9、杂文瞿秋白:杂文就是“文艺性的政论文”鲁迅的开拓使杂文成为独立文体60年代邓拓的杂文名噪一时10、网络评论频道:网络媒体中专门用来传播各类评论信息的分支结构。

新闻评论重点整理

新闻评论重点整理

新闻评论重点整理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新闻评论》重点整理一、名词解释(20分)概念性名词1.新闻评论:作者就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发表议论,表明自己立场的一切新闻作品表现形式的总称。

2.选题:新闻评论要予以探讨、研究、解决的问题。

3.结构:文章内部的组织安排形式。

4.述评:又叫记者述评,集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于一体的一种边缘体裁。

5.评论员文章:根据评论重要性和规模性分出的介于社论和短评之间的中型评论文章,是新闻评论的一种重要形态。

6.短评:根据重要程度和规格来划分的一种新闻评论体裁,短小精悍,内容单一,形式灵活。

是新闻评论的一种,规格比社论、评论员文章要小,但同具影响力。

7.编者按:媒体对所发表的新闻报道、理论文章及其他形式的文稿的简要评论,是编者对新闻稿件的评介或说明性文字。

是新闻评论的一种,具权威性。

8.社论:代表媒体表明对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现象的立场与观点,是报社的旗帜、媒体的灵魂,是新闻评论的一种。

9.新闻评论学:运用各学科的综合知识和原理研究新闻评论的运用、写作方法、写作规律和表现形态的应用性极强的学科。

10.舆论:社会公众的意见,表示多数人对某种事态的共同意见或趋向一致的看法。

11.舆论监督:社会环境、民意民心的监测站,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权力。

12.主题/命题:议论的题目,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对选题的深化和具体化。

17.立意:一篇作品所确立的文意。

它包括全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构思设想和写作意图及动机等,其概念的内涵要比主题宽泛的多。

18.立论:就某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论点、见解。

19.论点:作者所持的观点。

20.联想思维:从一个基点出发,全方位、多角度对问题进行广度的认识。

横向思维: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由此及彼地展开联想,打开思路。

逆向思维:从事物的相反方向去思考,提出与一般人及常理不同的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新闻评论中的叙事性因素与新闻报道中叙事性因素相比,有什么不同?
1它们是为作者表达自己的观点服务的,本身并没有独立的作用
2新闻评论中的叙事性因素,不一定都具有新闻性
3新闻评论的叙事性因素之间应具有认识上的相关性,其相关性体现为都是观点服务
4新闻评论中的叙事因素是为表达观点服务的,不要求完整全面
5新闻评论中的叙事语言,不要求像新闻报道那样的客观中立。

二、论据的来源?
1直接来源①本人的亲身观察和发现2间接来源公开普遍容易获得的;
人们普遍接受的常识;专业知识转为国民知识
三、论据的要求?
1没有争议2与论点和评论对象相关3接近(准确性)
4新鲜(相对于事实论据在评论中使用频度和读者熟悉的程度而言的)
四、叙事的策论有什么?
实际写作时,根据不同情况,做不同的策略选择。

开头即可以陈诉事实也可以先表达观点。

五、在新闻评论涉及的事实材料中,“油头”徐论据这两种内容在性质上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与论据一样,“由头”本身一般具有无争议性,不需要作者在文中做出判断,从这一点上来看,
它是可以作为论据的。

但在实际的评论写作中,“由头”往往仅仅起到一个引起话题的作用,
作者离开了这个起点就不再回来了。

他更多地要依靠其他的事实材料来进行论证。

六、一个刚刚发生的新闻事实,在评论中作为论据和作为评论的对象,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在哪里?
二者的区别在于:作为论据的新闻事实本身已不具有多少认识价值,它可能是以前频繁出现过的,
人们已经熟悉了并且在评判上没有什么争议的事实;而在一篇评论中作为“对象”的新闻事实,
可能是较新出现的,人们对它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共识
七、论证对于当代新闻的意义?
1观点传播格局看①论证是消除质疑的方法②多元价值、多元利益的社会:逐渐开放的言论空间
2从评论议题的时代特征看:公共性、平等性、交流说服性
八、掌握新闻评论中运用的逻辑方法有一个基本的着眼点?
1首先辩识论证中什么是前提,什么是结论2辩识前提与结论的关系特征
九、下面的论证,才用了哪种逻辑推理方法?(人总是要死的,
第一段运用的是归谬法。

第二段运用的是演绎推理的三段论。

十、分析下面这篇评论第三段的评论类型及其说服效果。

(如果“空置率和高房
这篇评论第三段的论证类型是归谬法,其实这一段的论证特征比较明显,先暂时接受“‘空置率和高房价没有直接联系’的逻辑成立”
(这是住建部官员的观点),然后,再通过与“农产品的囤积炒作”的比较,来提示出前一个判断所造成的“古怪的分裂”,
由此反驳“空置率和高房价没有直接联系”这样一个观点。

这两个特征,都符合归谬法。

因为,按照形式逻辑的一般界定,
归谬法就是:按照对方的逻辑推下去,直到推出荒谬的结论,以证明这个逻辑的无效。

它有三种形式(1)从被反驳的判断中引伸出假判断;(2)从被反驳的判断中引伸出两个矛盾的判断;(3)从被反驳的判断中引伸出与其相矛盾的判断。

十一、若干~(类比推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