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糖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多糖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多糖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综 述?

多糖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冯 优1,2,王凤山1,2,张天民1,谭海宁1,2

(山东大学1.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药学院,山东济南250012)

摘 要:此文综述了多糖的生物活性、制备方法及其在医药领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对多糖类药物的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多糖;生物活性;抗癌;抗衰老;免疫调节

中图分类号:R285;T Q4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1678(2008)022*******

R esearch advances of polysaccharide drugs

FE NG Y ou 1,2,W ANG Feng 2shan 1,2,ZH ANG T ian 2min 1,T AN Hai 2ning 1,2

(1.National G lyco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2.School o f Pharmacetical Sciences ,

Shandong Univer sity ,Jinan 250012,China )

收稿日期:2007210208

作者简介:冯优(19842),女,山东泰安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多糖类药物研究;王凤山,通信作者,T el :0531288380288,E 2mail :fswang @

https://www.360docs.net/doc/4213101451.html, 。

多糖链是生命科学中除肽链、核苷酸链之外具有重大意义的第3种链状生物大分子,由于其结构的复杂性,它可能比肽链和核苷酸链含有更多的生物信息,对糖生物学的研究将成为揭示生命奥秘的第3个里程碑[1]。近年来,人们不断发现糖类物质具有多样的生物功能,例如抗癌、抗肿瘤、抗病毒、抗衰老、降血糖等,并在生命现象中参与了细胞的多种活动,有些可作为或已经成为治疗疾病的药物。本文对多糖类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多糖的生物活性研究

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与维持生物机能密切相关。多糖可作为广谱的免疫促进剂,它不仅能激活巨噬细胞、T 细胞、B 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免疫细胞,还能促进细胞因子生成、活化补体,从而在抗肿瘤、抗病毒以及抗衰老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效。另外,多糖的降血糖、降血脂、抗辐射等作用也有许多报道。

1.1 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多糖

许多高等植物、微生物、藻类和地衣中都含有具抗肿瘤活性的多糖,从结构来看,包括均多糖、杂多糖、肽聚糖以及多糖衍生物或复合物。高等真菌细胞壁中的β2D 2葡聚糖活性最显著,其中香菇多糖、裂褶菌多糖、云芝多糖K (krestin ,又称PSK )已应用于癌症的免疫治疗。多糖类药物能刺激机体的各种免疫活性细胞的成熟、分化和繁殖,使机体免疫系统恢复平衡,从而消除、吞噬癌细胞,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多糖对机体细胞无直接细胞毒作用,这是它不同于其它抗肿

瘤药的优点之一[2]。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花粉中提取分离的多糖

(LBPP )具有抗肿瘤作用。分别用携带S180肿瘤和B16黑素

瘤的小鼠评价LBPP 的抗肿瘤活性时,可观察到剂量为100和200mg/kg 时,肿瘤形成明显减少(P <0.01),相对脾脏和胸腺重量、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单核细胞的吞噬功能、淋巴细胞增殖以及血清溶血抗体明显增加(P <0.05),外周血液异常和贫血状况显著改善,显示LBPP 的抗肿瘤活性是由免疫调节作用介导的[3]。

从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黏液中提取的一种新型多糖(M AP )在体外对人急性髓性白血病H L 260细胞系具有抗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在不同浓度M AP (50~800

mg/L )存在的条件下培养H L 260细胞5d ,结果显示M AP 可抑

制H L 260细胞的成活率,且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M AP 的抗增殖作用与诱导H L 260细胞凋亡有关[4]。刺参酸性黏多糖能抑制小鼠S 180肉瘤和乳腺癌细胞的DNA 合成,但促进正常肝细胞DNA 合成;其对皮肤癌的抑制率可达50%~

60%[5]。

单子叶植物内生菌多糖对人红白血病K 562细胞株具有抑制作用。该多糖可诱导K 562细胞凋亡,使K 562细胞凋亡始动基因fax 及凋亡促进基因bax 表达增加、凋亡抑制基因

bcl 2表达明显降低[6]。硫酸化修饰的多叶奇果菌(Grifola frondosa )多糖(S 2G AP 2P )与52氟脲嘧啶(52FU )联合应用对人

胃癌SG C 27901细胞的抑制作用增强。S 2G AP 2P 能明显抑制

SG C 27901细胞生长,并能诱导细胞凋亡,而且S 2G AP 2P (10~50μg/m L )与1μg/m L 52FU 联合使用对SG C 27901细胞生长有

更显著的抑制作用,说明它可提高52FU 的抗肿瘤活性[7]。

有的多糖对肿瘤的生长有双重作用。牛膝多糖在

C57BL/6小鼠体内对Lewis 肺癌细胞在低剂量时显著抑制其

9

21中国生化药物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Biochemical Pharmaceutics 2008年第29卷第2期

生长,而在高剂量时刺激其生长[8]。

此外,羊栖菜多糖(SFPS)对H L260细胞系具有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且SFPS在体外能诱导人大肠癌lov o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SFPS还可阻滞SG C27901人胃癌细胞从G0/G1期进入S期,升高细胞凋亡指数;并通过引起肿瘤细胞内的钙库Ca2+的释放而升高肿瘤细胞内Ca2+浓度,从而达到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抗肿瘤的作用[9]。铁筷子多糖能通过影响小鼠腹水型S180肉瘤细胞膜的磷脂、胆固醇成分含量变化而降低细胞膜的流动性,抑制瘤细胞生长增殖,降低其恶性程度[10]。罗勒多糖对荷NuTu219卵巢癌大鼠模型有抑瘤作用,能使肿瘤的数量减少、体积缩小、腹水量和腹腔脏器转移程度降低[11]。枸杞多糖对人前列腺癌PC23细胞DNA具有损伤作用,可明显抑制人前列腺癌PC23细胞的生长并诱导PC23细胞凋亡,同时使PC23细胞Bcl22/Bax蛋白比值显著下降[12]。具有抗癌、抗肿瘤作用的多糖还有灰树花多糖、裂褶菌多糖、云芝多糖、香菇多糖、猪苓多糖、茯苓多糖、口蘑多糖、银杏叶多糖、芦笋多糖、冬虫夏草多糖、油菜蜂花粉多糖、甘草多糖、当归多糖、42硒硫酸酯多糖、甘薯多糖、酵母多糖、壳多糖、半叶马尾藻多糖、沙雷氏菌脂多糖、溶血性链球菌多糖、克雷伯氏菌多糖等。

1.2 具有抗病毒作用的多糖

不同来源的多糖具有对抗各种不同类型病毒的活性。大蒜多糖A、B、C对乙型肝炎病毒(H BV)基因转染的人肝癌细胞系2215细胞分泌H BsAg有抑制作用[13]。银耳胞外多糖可用于治疗慢性活动性和慢性迁延性肝炎,能使H BsAg转阴。海藻多糖能诱导干扰素产生,具有抗流感病毒的作用。蜈蚣藻粗多糖有较显著的抗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 V22)活性,能明显抑制HS V22对Vero细胞的致病变作用。香菇多糖对水泡性口炎病毒感染引起的小鼠脑炎有治疗作用,对阿拉伯耳氏病毒和十二犁腺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紫球藻胞外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柯萨奇B3病毒活性。此外,从海藻中分离得到的各种硫酸糖酯、卡拉胶、岩藻聚糖等多糖类化合物具有抗HI V、HS V等逆转录病毒的活性[14]。

近十年来发现多糖的衍生物尤其是硫酸酯多糖具有良好的抗HI V21病毒作用,可干扰HI V21对宿主靶细胞(C D4+)的黏附、抑制HI V21抗原的表达、抑制合胞体的形成、抑制逆转录酶活性和增强免疫系统功能,作为抗HI V21病毒药物能从多个环节和步骤上干扰HI V21对宿主细胞的侵袭,因此不易产生耐药性。如香菇多糖、右旋糖酐、裂褶菌多糖、木糖等经硫酸酯化后均有明显的HI V21抑制活性。银耳多糖及其硫酸酯具有抑制牛兔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合胞体的作用,可作为艾滋病高危人群的预防用药及联合其他药物用于艾滋病患者的治疗。此外,从普通肝素中分离的硫酸寡糖在体外也有抗HI V感染的作用,该多糖通过与HI V病毒包被膜蛋白gp120亚基或与宿主细胞的C D4+受体结合,阻止病毒进入宿主细胞。

1.3 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多糖

许多多糖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清除自由基等氧化产物而发挥抗氧化、抗衰老等作用。从牛樟芝(Antrodia cin2 namomea)的发酵滤液和菌丝体中得到的可溶性多糖对张氏肝细胞中过氧化氢引起细胞毒性和DNA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作用与其上调S2转移酶(G S)的活性、保持正常的还原型和氧化型谷胱甘肽的比率以及清除ROS有关[15]。

从海水灌溉3.5年的库拉索芦荟(Aloe barbadensis Miller)胶质和外皮中提取的两种多糖G APS21和S APS21,体外试验证明具有很强的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适度的二价铁鳌合作用、缓和的羟基自由基清除活性、中等强度的还原能力和缓和的脂质过氧化抑制作用,并且这些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而且G APS21对过氧化氢显示中等强度的清除作用,而S APS2 1显示较弱的清除作用[16]。

宁夏枸杞多糖(LBP)是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果实中的活性成分之一。LBP在链脲霉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中具有抗氧化活性,可使异常氧化指数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从而保护大鼠的肝、肾组织在STZ诱导的糖尿病中不受损害。许多研究显示组织的抗氧化状态可能是糖尿病病因学的重要因素,而且抗氧化治疗可以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因此LBP可被用作抗高血糖药[17]。LBP和灵芝多糖还对γ2射线引起的大鼠肝脏线粒体细胞膜氧化损伤有抑制作用,在抗辐射引起的氧化损伤方面比维生素E更有效[18]。

山豆根(Sophora subprosrate)多糖在免疫抑制小鼠体内具有抗氧化作用。给小鼠腹膜内注射后可以克服环磷酰胺引起的免疫抑制,明显增加谷胱甘肽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 OD)活性,提高总体抗氧化能力以及胸腺和脾脏指数[19]。南沙参多糖可降低老龄小鼠肝、脑中B型单胺氧化酶的活性及脂褐素的含量,显著抑制老龄小鼠血清中丙二醛的生成,提高红细胞中S OD及全血中G SH2Px的活性。该多糖还可增加老龄小鼠血清中睾酮的含量,延长果蝇的平均寿命和最高寿命,并提高其性活动能力。此外,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多糖还有女贞子多糖、云芝多糖、金线莲多糖、银杏外种皮多糖、马齿苋多糖、黑石耳多糖、海带多糖等。

1.4 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多糖

目前普遍认为多糖是一种无细胞毒的免疫促进剂。在一般情况下,多糖对机体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均有影响。多糖的免疫调节方式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实现:激活巨噬细胞、NK细胞和T、B淋巴细胞;促进细胞因子生成;激活补体系统;促进抗体产生等。

从水藻网石莼(Ulva rigida C.Agardh)细胞壁中提取的酸性硫酸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活性。该多糖主要由含有葡萄糖醛酸和硫酸鼠李糖的二糖组成,二糖结构类似于糖胺聚糖,因此网石莼多糖可能有与之相似的调节巨噬细胞活性的功能。用Raw264.7鼠巨噬细胞研究证明,网石莼多糖可诱导几种趋化因子、I L26信号传导器和I L212受体β1的表达增加两倍以上,还可刺激巨噬细胞分泌PGE2,诱导C OX22和NOS2 2表达增加[20]。

化学修饰的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多糖可改变Raw264.7鼠巨噬细胞的功能。从银合欢种子中得到多糖提

031中国生化药物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Biochemical Pharmaceutics2008年第29卷第2期

取物,通过化学修饰制备C2苷22丙醇衍生物(PE)及其硫酸化衍生物(SPE),并测定其对Raw264.7鼠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活性,结果显示PE和SPE均能提高巨噬细胞的增殖能力及其对FIT C2酵母多糖的吞噬作用;PE抑制脂多糖(LPS)刺激的Raw264.7鼠巨噬细胞中NO的产生和肿瘤坏死因子2α(T NF2α)的分泌;而SPE引起NO的产生和T NF2α的分泌增多;PE强烈抑制FIT C2LPS对Raw264.7的亲和力。由此可见,PE可作为有效的抗炎药,而SPE可作为激发巨噬细胞抗病原体功能的诱导剂[21]。

盐角草(Salicornia herbacea)多糖(SHP)和IFN2γ能协同激活单核细胞[22]。SHP与IFN2γ联合使用能协同抑制小鼠单核细胞系Raw264.7的生长,并诱导其向强黏附性的巨噬细胞进一步分化。SHP单独以及和IFN2γ联用的分化诱导活性可以通过分化抗原的表达变化得到证实,如C D11b、C D18和C D24。另外,SHP和IFN2γ联用能协同刺激Raw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如T NF2α、I L21β和NO。当SHP浓度较低时协同作用更明显。

虎眼万年青中性多糖活性组分S3能增加小鼠脾细胞溶血素抗体的形成,增强C 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增强N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并促进I L22的产生,提高C D4/C D8阳性细胞百分率,促进脾细胞中细胞因子I L22的mRNA表达,具有较强的增强机体多种免疫功能的作用[23]。细脚拟青霉多糖(Paecilomyces tenuipes polysaccharide)通过诱导小鼠巨噬细胞NO合成和iNOS mRNA的表达,促进脾细胞的增殖,发挥免疫调节作用[24]。此外,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的多糖还有当归多糖、玉米须多糖、夏枯草多糖、无花果多糖、冬虫夏草多糖、分支杆菌多糖、黄豆芽多糖等。

1.5 具有降血糖、降血脂作用的多糖

壳聚糖具有降血糖、降血脂作用。同时还能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使胰岛素分泌正常,抑制血糖上升[25]。

从褐藻中提取的海带多糖对小鼠的高血糖症有作用,并且对人的遗传性高血糖症也有明显的疗效。

此外,仙人掌多糖可提高糖尿病小鼠的免疫功能,调节胰岛素和其受体的结合,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灵芝多糖能增加胰岛素的分泌,修复胰岛细胞,增加葡萄糖激酶的活性。芦荟多糖、玉米须多糖能够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促进肝糖原合成,对糖尿病小鼠胰岛组织损伤有修复作用。香菇多糖可通过调节糖代谢、促进肝糖原合成、减少肝糖原分解而发挥显著的降血糖、改善糖耐量、增加体内肝糖原的作用。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活性的多糖还有:南瓜多糖、西洋参多糖、豆豉多糖、虫草多糖、猴头多糖、木耳多糖、银耳多糖、灰树花多糖、羊肚菌多糖、云芝多糖和姬松茸多糖等。1.6 具有抗辐射作用的多糖

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多糖可抑制辐射引起的大鼠损伤。实验中用15G y的X2射线照射大鼠,在照射前后分别给予刺五加多糖,结果显示,口服给予刺五加多糖可以剂量依赖性地对辐射诱导的BW、WC、饮食饮水量减少起保护作用,并可降低M DA水平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提示刺五加多糖有很好的辐射保护效果[26]。当归多糖ASP3对辐射引发的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减少有防护作用,并能促进其恢复[27]。

菌类多糖作为抗辐射保护剂的应用具有很大的研究前景。冬虫夏草多糖可提高小鼠γ2射线一次全身照射的保护指数,对射线照射所致小鼠脾脏萎缩和血小板数量减少及血小板超微结构的损伤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黑木耳多糖可提高60C o照射的动物的存活率。黄蘑多糖的辐射防护效果与有效的辐射防护药物人参多糖相似,它可以明显提高受致死剂量照射小鼠的30d存活率,延长存活天数;能明显降低受8.0G y X射线照射后小鼠肝脏中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且显著增强其S OD、G SH2Px和C AT的活性,具有明显的辐射防护作用[28]。

1.7 具有其他作用的多糖

从黑柴胡根中提取的多糖D32S1具有抗补体活性,D32S1可通过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抑制补体激活,其在补体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潜在价值[29]。夹竹桃(Nerium indicum)花中获得的新型多糖(J6)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通过放大激酶信号传导途径保护神经元,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元坏死起保护作用[30]。富含岩藻糖的多糖(FROP2s)能刺激G AG s的生物合成,对成纤维细胞的体外老化有一定抑制作用[31]。树舌多糖和芦荟多糖对胃溃疡有防治作用,可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活性或减少其分泌[32,33]。香菇多糖能抑制由敌克松(Dex on)、甲基甲烷磺酸酯、22乙酰氨基芴所引起的T A98、T A100回变菌落数的增加,抑制由环磷酰胺引起的小鼠微核率的增加[34];香菇多糖还对实验大鼠的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有一定的预防和保护作用,可能引起卡氏肺孢子虫包囊形态的变化。

当归总多糖具有调节肝脏药物代谢酶活性作用,可使正常小鼠肝微粒体及线粒体谷胱甘肽S2转移酶(G ST)活性升高,对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有诱导作用,对泼尼松龙所致肝脏药物代谢酶活性及肝线粒体谷胱甘肽(G SH)含量改变有恢复作用[35]。

大枣多糖可通过升高气血双虚小鼠血清粒2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水平,提高红细胞ATP酶活力,改善气血双虚大鼠的造血功能和红细胞能量代谢,从而改善全血细胞检测结果,起到补血作用[36]。

另外,牛膝多糖能减少幼年哮喘大鼠气道壁嗜酸性粒细胞(E OS)及肥大细胞(MC)的数量,促进E OS的凋亡,抑制MC 颗粒的释放,从而达到治疗哮喘的作用[37]。枸杞多糖对氧化损伤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可用于白内障的防治。局部应用黄精多糖滴眼液还对实验性干眼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2 多糖的提取与纯化方法

2.1 多糖的提取

传统的多糖提取方法有水提醇沉法、稀碱浸提法、稀酸浸提法和酶法等,随着对多糖研究的不断深入,又出现超滤法(膜分离法)、微波辅助浸提法以及超声提取法等。以下对

131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Biochemical Pharmaceutics2008年第29卷第2期

几种较新的提取方法进行介绍。

2.1.1 酶法 由于水提取时间长且效率低,酸碱提取易破坏多糖的立体结构及活性,采用酶法提取可避免上述提取法的不足。酶法提取即采用复合酶2热水浸提相结合的方法。复合酶多采用一定比例的果胶酶、纤维素酶及中性蛋白酶,此法具有条件温和、杂质易除和提取率高等优点。

酶法在多糖的提取过程中,具有较好的提取效果。马长清等[38]分别用纤维素酶水解法和单纯热水提取法对香菇多糖进行提取,表明纤维素酶水解法比热水提取法得到的香菇多糖提取率高。张欣等[39]采用复合酶解法结合热水浸提法提取香菇多糖,提取率达7.13%,是热水浸提法的3.43倍。范秀萍等[40]将马氏珠母贝全脏器经胰酶和枯草杆菌蛋白酶双酶水解、醇沉后得到氨基多糖粗品(CPG),再经DE AE2522纤维素柱纯化,级分为G A G21、G A G22。

2.1.2 超声波法 超声波法提取多糖是1种简单、快捷、高效的提取方法。念保义等[41]用超声提取、超滤分离香菇多糖,结果表明,超声提取能提高香菇多糖的提取率,缩短提取时间,减少料液比和降低提取液的黏度,而提取液黏度的降低有利于超滤分离,提高处理量。韩淑琴等[42]运用超声波技术提取仙人掌中的多糖成分,采用L9(34)正交实验设计方案,研究了超声波频率、作用时间、固液比、醇沉倍数4个因素对超声波提取仙人掌多糖提取率的影响。Li等[43]优化了超声辅助提取金丝小枣多糖的方法应用短时超声提取,多糖产率比传统提取方法提高20.2%,纯度因子增加1.2,证明了超声辅助提取法应用于植物材料不同组织中多糖提取的重要性和巨大潜力。

2.1.3 膜分离法 膜分离技术在多糖的提取中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如回收率高,产品纯度高等。郑宗昆等[44]采用截留相对分子质量(M r)为60000和150000的PS卷式超滤膜和螺旋卷式超滤器对香菇多糖进行提取研究,结果表明,在此试验范围内,用微滤作预处理较离心法处理好,制得香菇多糖的纯度为74.4%,回收率为79.6%。李世敏等[45]对酶解处理过的金针菇提取液进行超滤(膜截留M r为5000),结果表明超滤浓缩与传统的加热浓缩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浓缩条件温和,多糖损失小,速度快,节约能源,浓缩的同时可除去小分子杂质和色素。

2.1.4 微波萃取法 微波萃取法是近几年国内外用于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的一种新技术,该法在提取时微波可瞬间穿透物料,加热升温是由内向外进行,并且在细胞破壁的同时进行萃取,与传统热萃取相比,目的物提取率及纯度均较高,而且提取时间短,可有效保护食品物料中的功能成分。另外微波兼有杀菌、灭酶作用,保证产品的质量。张艳荣等[46]采用微波萃取技术对经过超临界C O2流体脱脂处理的姬松茸进行多糖的提取,经正交试验分析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粗多糖提取率为14.2%。

各种提取方法对不同多糖的适用程度不同。葛玉[47]等比较了热水浸提法、超声提取法和酶提法3种提取工艺提取酸浆果萼多糖的效果。结果表明,热水浸提法在90℃、加水

15倍、浸提6h时多糖得率最高,可达2.920%;用超声波提取技术浸提,以功率300W、超声时间25min、料液比1∶15时得率最高,达3.367%;酶法提取多糖时,选用木瓜蛋白酶提取效果最好,得率可达8.581%。

2.2 多糖的纯化

多糖提取之后,其中还有许多杂质要除去。一般首先利用多糖难溶于有机溶剂的特性,用乙醇或丙酮进行反复沉淀洗涤,除去一部分醇溶性杂质,然后用Sevage法,或三氟三氯乙烷法(微生物多糖),或三氯醋酸法(植物多糖),脱游离蛋白质。小分子杂质的除去可以用透析法。除去这些杂质之后,采用部分沉淀法、金属络合法、季铵盐沉淀法、甲醇分级沉淀法和制备性区域电泳等进行纯化,但大多数采用DE AE2纤维素、DE AE2凝胶及其他凝胶柱色谱法进行纯化。Sevage 结合酶法可大大提高除蛋白率;大孔吸附树脂LS A28B可有效提高脱色率和多糖保留率。

2.3 多糖的检测

多糖的检测可以用比旋光度、示差折射及紫外检测等方法,也可以用苯酚2硫酸法、蒽酮2硫酸法、3,52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纯度的鉴定可以用超离心法、高压电泳法、凝胶过滤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示差折射法、紫外检测法、气相色谱法、薄层扫描法等。例如,周丽伟等[48]用苯酚2硫酸比色法测得天葵子多糖粗提物中的总糖含量为80.4%,用咔唑2硫酸法测得酸性多糖含量为6.8%,气相色谱法确定天葵子多糖由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阿拉伯糖、岩藻糖组成,摩尔比为6.23∶2.04∶3.15∶1.03∶1。

3 多糖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近20年来,国内外各类多糖类药物不断进入临床,用于多种疾病治疗,主要集中在抗肿瘤、抗感染、抗风湿、抗消化道溃疡和增进免疫功能等方面。近来在降血脂、抗衰老方面也有发展。目前在临床使用的多糖类药物已有近30种。基于多糖的特性,其新的临床应用领域也不断开拓。如透明质酸、羧甲基纤维素、右旋糖酐、肝素、氧化再生纤维素、几丁糖等多糖在防腹膜术后粘连领域的应用;透明质酸用于眼科手术黏弹剂、作为滴眼液媒介,并用于角膜保存;肝素用于处理人工晶体,抑制后发性白内障,治疗眼睑黄色瘤;硫酸软骨素用于滴眼液和角膜保存;壳聚糖用于眼科药物载体和人工泪液等。透明质酸、壳聚糖等生物大分子多糖还可作为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应用于组织修复。复合壳多糖人工皮肤是组织工程的新产品,为具有表皮、真皮双层结构的活细胞皮肤,适合于治疗大面积烧伤、慢性难愈性溃疡、肿瘤切除后的皮肤缺损等。此外,壳聚糖等阳离子多糖还可用于基因传递。4 多糖的产业化现状

近几年,我国多糖类药物的研发成果正在向产业化转化,各类多糖的产业化项目不断兴起。2006年9月12日,由湖南省龙山县生物科技开发公司承担的国家攻关计划项目“百合多糖制备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通过验收。作为国家“九五”攻关项目的“冬虫夏草多糖的研究开发”课题,已由山东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完成并实现产业化,年

231中国生化药物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Biochemical Pharmaceutics2008年第29卷第2期

生产能力达到50吨,目前添加虫草多糖的饮料已进入市场。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多糖及多糖蛋白质结合疫苗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于2005年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项目总投资14341万元,于2006年3月2日通过了甘肃省工程咨询中心的审查。天津市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甘草多糖胶囊”,自2005年11月2日起在上海、天津、杭州等地正式进入临床试验。2006年4月天津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已编制完成天津市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注射用黄芪多糖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注射用黄芪多糖40万支的生产能力。

参考文献:

[1] 榜琴,张建国.癌的一种新说———多糖丢失论[J].中国新医药,

2004,3(6):19222.

[2] 董群,方积年.多糖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J].中国药学杂志,

2001,36(10):6492652.

[3] Y ang X,G uo D,Zhang J,et al.Characterization and anti2tum or activity

of pollen polysaccharide[J].Int Immunopharmacol,2007,7(3):4012

408.

[4] Zhang C X,Huang K X.Apoptosis induction on H L260cells of a novel

polysaccharide from the mucus of the loach,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J].J E thnopharmacol,2005,99(3):3852390.

[5] 宋迪,吉爱国,梁浩,等.刺参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J].中

国生化药物杂志,2006,27(5):3162319.

[6] 陈永乐,乔治.单子叶植物内生菌多糖对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

株抑制作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1):125821261. [7] Shi B J,Nie X H,Chen L Z,et al.Anticancer activities of a chemically

sulfated polysaccharide obtained from Grifola frondosa and its combina2

tion with52Fluorouracil against human gastric carcinoma cells[J].Car2

bohydr P olym,2007,68(4):6872692.

[8] Jin L Q,Zheng ZJ,Peng Y,et al.Opposite effects on tum or growth de2

pending on dose of Achyranthes bidentata polysaccharides in C57BL/6

mice[J].Int Immunopharmacol,2007,7(5):5682577.

[9] Ji Y B,G ao S Y.E ffects and mechanism of Sargassum fusiforme

polysaccharide on antitum or in vitro[J].Chin J Clin Rehabil,2005,9

(34):1902192.

[10]刘维英,潘兴斌,刘昕.铁筷子多糖对腹水型S180细胞膜成分及

增殖能力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4,20(6):13214. [11]郭文菁,曲迅,杨美香,等.罗勒多糖对荷NuTu219卵巢癌大鼠模

型的作用研究[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6,22(8):146721470. [12]崔晓燕,罗琼,杨明亮.枸杞多糖对人前列腺癌PC23细胞凋亡

的影响[J].毒理学杂志,2006,20(4):2212223.

[13]郑敏,卢葵花,吴基良,等.大蒜多糖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

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5,21(3):29230.

[14]Schaeffer D J,K rylov V S.Anti2HIV activity of extracts and com pounds

from algae and cyanobacteria[J].Ecotoxicol Environ Saf,2000,45(3):

2082227.

[15]Tsai M C,S ong T Y,Shih P H,et al.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water2

s oluble polysaccharides from Antrodia cinnamomea in submerged culture

[J].F ood Chem,2007,104(3):111521122.

[16]Liu C H,W ang C H,Xu Z L,et al.Is olation,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tw o polysaccharides from the gel and the

skin of Aloe barbadensis M iller irrigated with sea water[J].Process Biochem,2007,42(6):9612970.

[17]Li X M.Protective effect of 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s on strep2

toz otocin2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in rats[J].Int J Biol M acrom ol,2007, 40(5):4612465.

[18]Li X L,Zhou A G,Li X M.Inhibition of 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2

rides and Ganoderma lucidum polysaccharides against oxidative injury induced byγ2irradiation in rat liver mitochondria[J].Carbohydr P olym, 2007,69(1):1722178.

[19]Chen J,Hu T,Zheng R.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Sophora subprosrate

polysaccharide in immunosuppressed mice[J].Int Immunopharmacol, 2007,7(4):5472553.

[20]Leiro J M,Castro R,Arranz J A,et al.Immunom odulating activities of

acidic sulphated polysaccharides obtained from the seaweed Ulva rigida

C.Agardh[J].Int Immunopharmacol,2007,7(7):8792888.

[21]G amal2E ldeen A M,Amer H,Helmy W A,et al.Chemically2m odified

polysaccharide extract derived from Leucaena leucocephala alters Raw 264.7murine macrophage functions[J].Int Immunopharmacol,2007,7

(6):8712878.

[22]Im S A,Lee Y R,Lee Y H,et al.Synergistic activation of m onocytes by

polysaccharides is olated from Salicornia herbacea and interferon2γ[J].

J E thnopharmacol,2007,111(2):3652370.

[23]石磊,谭岩,刘志强,等.虎眼万年青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

节作用[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2,18(11):7992803.

[24]左江成,金丽琴,吕建新.细脚拟青霉多糖诱导小鼠巨噬细胞一

氧化氮生成和iNOS mRNA的表达[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06,27(4):2052208.

[25]许剑峰.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海峡药

学,2006,18(6):13215.

[26]Li X L,Zhou A G.Preparation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Acanthopanax

senticosus and its inhibition against irradiation2induced injury of rat[J].

Carbohydr P olym,2007,67(2):2192226.

[27]孙元琳,顾小红,李德远,等.当归多糖对急性辐射损伤小鼠外

周血淋巴细胞的保护作用[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6, 26(4):3692370.

[28]姜世权,叶飞,苏士杰,等.黄蘑多糖的辐射防护作用及其机理

的初步探讨[J].中国辐射卫生,2001,10(2):67268.

[29]Xu H,Zhang Y,Zhang J,et al.Is 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n anti2

com plementary polysaccharide D32S1from the roots of Bupleurum smithii[J].IntImmunopharmacol,2007,7(2):1752182.

[30]Y u M S,W ong A Y,S o K F,et al.New polysaccharide from Nerium in2

dicum protects neurons via stress kinase signaling pathway[J].Brain Res,2007,1153:2212230.

[31]Isnard N,F odil2Bourahla I,R obert A M,et al.Pharmacology of skin ag2

ing.S timulation of glycosaminoglycan biosynthesis by L2fucose and fu2 cose2rich polysaccharides,effect of in vitro aging of fibroblasts[J].

Biomed Pharmacother,2004,58(3):2022204.

[32]杨明,王晓娟,孙红,等.树舌多糖抗溃疡作用[J].中药药理与

临床,2004,20(6):11213.

[33]傅继华,温涛,徐琛.芦荟多糖对动物实验性胃溃疡的影响[J].

中草药,2006,37(6):8942897.

(下转第139页)

2003:an evidence based approach to the management of knee os2 teoarthritis:Report of a task force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for interna2 tional clinical studies including therapeutic trials(ESCISIT)[J].Ann Rheum Dis2003,62(12):114521155.

[4] 荣晓花.硫酸软骨素在药品和保健食品中的应用[J].山东食品

科技,2004,6(l):18.

[5] G oldberg S H,V on Feldt J M,Lonner J H.Pharmacologic therapy for

osteoarthritis[J].Am J Orthop,2002,31(12):6732680.

[6] Chou M M,Vergnolle N,M cD ougall J J,et al.E ffects of chondroitin and

glucosamine sulfate in a dietary bar formulation on in flammation,inter2 leukin21beta,matrix metalloprotease29,and cartilage damage in arthritis [J].Exp Biol M ed(M ayw ood),2005,230(4):2552262.

[7] M cAlindon T.G lucosanune and chondroitin for osteoarthritis[J].Bull

Rheum Dis,2001,50(7):124.

[8] Legendre F,BaugéC,R oche R,et al.Chondroitin sulfate m odulation of

matrix and in flammatory gene expression in I L21beta2stimulated chon2 drocytes2study in hypoxic alginate bead cultures[J].Osteoarthritis Car2 tilage,2007,15.

[9] M cCarty M F,Russell A L.Seed MP Sulfated glycosaminoglycans and

glucosamine may synergize in prom oting synovial hyaluronic acid synthe2 sis[J].M ed Hypotheses,2000,54(5):7982802.

[10]Nishim oto S,T akagi M,W akitani S,et al.E ffect of chondroitin sulfate

and hyaluronic acid on gene expression in a three2dimensional culture of chondrocytes[J].J Biosci Bioeng,2005,100(1):1232126.

[11]Omata T,Itokazu Y,Inoue N,et al.E ffects of chondroitin sulfate2C on

articular cartilage destruction in murine 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J].

Arzneimittelforsch,2000,50(2):148253.

[12]Bruyere O,H onore A,E thqen O,et al.C orrelation between radiographic

severity of knee osteoarthritis and future disease progression.Results from a32year prospective,placebo2controlled study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glucosamine sulfate[J].Osteoarthritis Cartilage,2003,11(1):125. [13]Richy F,Bruyere O,E thgen O,et al.S tructural and sym ptomatic effica2

cy of glucosamine and chondroitin in knee osteoarghritis[J].Arch Intern M ed,2003,163(15):151421522.

[14]M cAlindon T E,LaValley M P,G ulin G P,et al.G lucosamine and chon2

droitin for treatment of osteoarghritis:a systematic quality assessment and meta2analysis[J].JAM A,2000,283(11):146921475.

[15]K elly G S.The role of gluoosamine sulfate and chondroitin sulfates in

the treatment of degenerative joint diseased[J].Altern M ed Rev,1998, 3(1):27.

[16]R onca F,Palmieri L,Panicucci P,et al.Anti2in flammatory activity of

chondroitin sulfate[J].Osteoarthritis Cartilage,1998,6(Suppl A):142

21.

[17]Verbruggen G,G oemaere S,Veys E,et al.Chondroitin sulfate:S/

DM OAD(structure/disease m odifying anti2osteoarthritis drug)in the treatment of finger joint OA[J].Osteoarthritis Cartilage,1998,6(Suppl

A):37238.

[18]Clegg D O,Reda D J,Harris C L,et al.G lucosamine.chondroitin sul2

fate,and the tw o in combination for pain ful knee osteoarthritis[J].N Engl J M ed,2006,354(8):7952808.

[19]Uebelhart D,M alaise M,M arcolong o R,et al.Intermittent treatment of

knee osteoarthritis with oral chondroitin sulfate:a one2year,randomized, double2blind,multicenter study versus placebo[J].Osteoarthritis Carti2 lage,2004,12(4):2692276.

[20]金艳,崔慧斐,曹吉强.硫酸软骨素对鸡胚绒毛鸟囊膜的血管生

成抑制作用[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4,25(2):84285.

(上接第133页)

[34]阮海星,俞红,黄靖宇,等.香菇多糖及抗突变作用的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8):131721319.

[35]夏雪雁,彭仁 ,孔锐,等.当归总多糖对小鼠肝脏药物代谢酶

活性具有调节作用[J].中国中药杂志,2003,28(2):1492152. [36]苗明三,苗艳艳,孙艳红.大枣多糖对血虚大鼠全血细胞及红细

胞ATP酶活力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1):97299. [37]张海燕,方军,胡小光,等.牛膝多糖对幼年哮喘大鼠气道壁嗜

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6,22

(6):7352738.

[38]马长清,夏蓉,彭彦,等.香菇柄中多糖及氨基酸的提取方法研

究[J].医学导报,2003,22(6):3722374.

[39]张欣,韩增华,孔祥辉,等.酶法提取香菇柄多糖[J].生物技术,

1999,9(1):21224.

[40]范秀萍,吴红棉,雷晓凌,等.珠母贝氨基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

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研究[J].中国海洋药物杂志,2005,24(2): 32236.[41]念保义,王铮敏,黄河宁.超声提取、超滤分离香菇多糖工艺的

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4,(4):l6218.

[42]韩淑琴,杨洋,黄涛,等.超声波法提取仙人掌多糖的工艺研究

[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6,(6):72275.

[43]Li J W,Ding S D,Ding X L.Optimization of the ultras onically assisted

extraction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Zizyphus jujuba cv.Jinsixiaozao[J].J

F ood Engineering,2007,80(1):1762183.

[44]郑宗昆,许贤华,陈志行,等.超滤提取香菇多糖的研究[J].中

国生化药物杂志,2000,21(2):73275.

[45]李世敏,刘冬.金针菇多糖提取新工艺的优化[J].食品与发酵

工业,2002,28(10):45248.

[46]张艳荣,单玉玲,刘婷婷,等.微波萃取技术在姬松茸多糖提取

中的应用[J].食品科学,2006,27(12):2672270.

[47]葛玉,段玉峰,刘俊花,等.酸浆果萼水溶性多糖提取工艺的比

较[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6,34(5):73275.

[48]周丽伟,陈彦,孙玉军.天葵子多糖的提取与鉴定[J].中国生化

药物杂志,2007,28(3):1732175.

海洋碳循环研究进展简介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海洋碳循环及其在全球碳循环中的重要作用,概述了海洋碳循环的一般特征,并进一步介绍了南北极海区碳循环的一些概况。现阶段国内外关于海洋碳循环模式具有大量研究,据此,本文阐述了我国浅海贝藻养殖对海洋碳循环的贡献,最后对海洋碳循环进行了展望。 关键字:海洋、碳循环、贝藻养殖 引言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使得大气中CO2浓度一直在持续增加。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大气CO2浓度还会不断增加。IPCC在2001年发布了第三次评估报告。该报告指出,在过去的42万年中,大气CO2浓度从未超过目前的大气CO2浓度,在20世纪中大气CO2浓度的增加是前所未有的。估计到21世纪中叶,大气中CO2将比工业革命前增加1倍。大气CO2浓度的增加对全球变化的影响已引起了广泛的注意,该报告指出,工业革命以来的全球气温已增加了约0.6℃,这主要是由于大气中人为温室气体(如CO2、CH4、N2O、CFCs)浓度增加所致,其中CO2的作用居首位。初步预测,21世纪全球增暖将超过过去10 ka来自然的温度变化速率。为了准确评价和预报未来的气候变化,正确认识碳循环显得十分重要。 1、海洋碳循环简介 海洋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海洋储存碳是大气的60倍,是陆地生物土壤层的20倍(IPCC, 2007);大约50%人为排放的碳被海洋和陆地吸收(Prentice etal., 2001)。 1.1海洋碳循环 碳循环是碳在大气、海洋及包括植物和土壤的陆地生态系统3个主要贮存库之间的流动。海洋碳循环是碳在海洋中吸收、输送及释放的过程,主要包括CO2的海-气通量交换过程、环流过程、生物过程和化学过程。其碳的储存形式有3

第七章-糖类药物

第七章糖类药物 概述 1812年,俄国化学家基尔霍夫在加酸煮沸的淀粉中,得到葡萄糖。 1819年法国科学家布拉孔诺从木屑、亚麻和树皮中也得到葡萄糖,才认识到组成淀粉和纤维素的基本“单元”都是葡萄糖,得实验式C6H12O6。 1886年,德国化学家基利阿尼证明了葡萄糖的碳为直链,没有与完整的水分子相结合。 随后,糖的诸多其他生物学功能也已被逐步揭示和认识。糖蛋白、糖脂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作为生物信息的携带者和传递者,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代谢及免疫反应等。 概念及分类 定义:糖类是一类多羟基醛、酮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分类:按照糖类物质含糖单位数目分: (1)单糖:不能被水解成更小分子的糖 (2)寡糖:由单糖缩合而成的短链结构(一般为2~9个单糖分子) (3)多糖:由10个以上单糖链接而成的糖(一般的糖类药物指的就是多糖) (一)糖类药物的分类 糖类药物种类繁多,其分类方法也有多种,按照含有糖基数目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 (1)单糖类:如葡萄糖、果糖、氨基葡萄糖和维生素C等。 (2)低聚糖类:如蔗糖、麦芽乳糖、乳果糖等。 (3)多糖类:多糖又有多种,根据其来源不同又可分为: ①来源于植物的多糖,如黄芪多糖、人参多糖、刺五加多糖; ②来源于动物的多糖,如肝素、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等; ③来源于微生物的多糖,如香菇多糖、猪苓多糖、灵芝多糖、云芝糖肽等。 (4)糖的衍生物:如1,6-二磷酸果糖、6-磷酸葡萄糖、磷酸肌醇等。 糖缀化合物:包括糖蛋白和糖脂两大类复合多糖,它们是一种糖类和一种蛋白质或一种脂类缔合的产物。糖基:与活性或抗原性相关。半乳糖、甘露糖、乙酰氨基葡萄糖、乙酰氨基半乳糖等。 糖蛋白通常分为:胶原型、粘多糖型、蛋白聚糖型、寡聚甘露糖苷型和N-乙酰乳糖胺型,其中寡聚甘露糖苷型和N-乙酰乳糖胺型属于N-糖基蛋白。 寡糖残基:在发挥生物功能中期决定作用,贮存生物信息,捕获细胞间各种相互作用信息,联系其他细胞和细胞内外之间传递各种物质。 局限:长期以来,糖苷键合的高级多聚体的研究,仅限于储能物质和支撑结构的同质多聚体。 20世纪70年代起,糖缀合物尤其糖蛋白研究逐渐居于重要地位。

多糖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综 述? 多糖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冯 优1,2,王凤山1,2,张天民1,谭海宁1,2 (山东大学1.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药学院,山东济南250012) 摘 要:此文综述了多糖的生物活性、制备方法及其在医药领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对多糖类药物的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多糖;生物活性;抗癌;抗衰老;免疫调节 中图分类号:R285;T Q4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1678(2008)022******* R esearch advances of polysaccharide drugs FE NG Y ou 1,2,W ANG Feng 2shan 1,2,ZH ANG T ian 2min 1,T AN Hai 2ning 1,2 (1.National G lyco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2.School o f Pharmacetical Sciences , Shandong Univer sity ,Jinan 250012,China ) 收稿日期:2007210208 作者简介:冯优(19842),女,山东泰安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多糖类药物研究;王凤山,通信作者,T el :0531288380288,E 2mail :fswang @ https://www.360docs.net/doc/4213101451.html, 。 多糖链是生命科学中除肽链、核苷酸链之外具有重大意义的第3种链状生物大分子,由于其结构的复杂性,它可能比肽链和核苷酸链含有更多的生物信息,对糖生物学的研究将成为揭示生命奥秘的第3个里程碑[1]。近年来,人们不断发现糖类物质具有多样的生物功能,例如抗癌、抗肿瘤、抗病毒、抗衰老、降血糖等,并在生命现象中参与了细胞的多种活动,有些可作为或已经成为治疗疾病的药物。本文对多糖类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多糖的生物活性研究 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与维持生物机能密切相关。多糖可作为广谱的免疫促进剂,它不仅能激活巨噬细胞、T 细胞、B 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免疫细胞,还能促进细胞因子生成、活化补体,从而在抗肿瘤、抗病毒以及抗衰老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效。另外,多糖的降血糖、降血脂、抗辐射等作用也有许多报道。 1.1 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多糖 许多高等植物、微生物、藻类和地衣中都含有具抗肿瘤活性的多糖,从结构来看,包括均多糖、杂多糖、肽聚糖以及多糖衍生物或复合物。高等真菌细胞壁中的β2D 2葡聚糖活性最显著,其中香菇多糖、裂褶菌多糖、云芝多糖K (krestin ,又称PSK )已应用于癌症的免疫治疗。多糖类药物能刺激机体的各种免疫活性细胞的成熟、分化和繁殖,使机体免疫系统恢复平衡,从而消除、吞噬癌细胞,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多糖对机体细胞无直接细胞毒作用,这是它不同于其它抗肿 瘤药的优点之一[2]。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花粉中提取分离的多糖 (LBPP )具有抗肿瘤作用。分别用携带S180肿瘤和B16黑素 瘤的小鼠评价LBPP 的抗肿瘤活性时,可观察到剂量为100和200mg/kg 时,肿瘤形成明显减少(P <0.01),相对脾脏和胸腺重量、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单核细胞的吞噬功能、淋巴细胞增殖以及血清溶血抗体明显增加(P <0.05),外周血液异常和贫血状况显著改善,显示LBPP 的抗肿瘤活性是由免疫调节作用介导的[3]。 从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黏液中提取的一种新型多糖(M AP )在体外对人急性髓性白血病H L 260细胞系具有抗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在不同浓度M AP (50~800 mg/L )存在的条件下培养H L 260细胞5d ,结果显示M AP 可抑 制H L 260细胞的成活率,且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M AP 的抗增殖作用与诱导H L 260细胞凋亡有关[4]。刺参酸性黏多糖能抑制小鼠S 180肉瘤和乳腺癌细胞的DNA 合成,但促进正常肝细胞DNA 合成;其对皮肤癌的抑制率可达50%~ 60%[5]。 单子叶植物内生菌多糖对人红白血病K 562细胞株具有抑制作用。该多糖可诱导K 562细胞凋亡,使K 562细胞凋亡始动基因fax 及凋亡促进基因bax 表达增加、凋亡抑制基因 bcl 2表达明显降低[6]。硫酸化修饰的多叶奇果菌(Grifola frondosa )多糖(S 2G AP 2P )与52氟脲嘧啶(52FU )联合应用对人 胃癌SG C 27901细胞的抑制作用增强。S 2G AP 2P 能明显抑制 SG C 27901细胞生长,并能诱导细胞凋亡,而且S 2G AP 2P (10~50μg/m L )与1μg/m L 52FU 联合使用对SG C 27901细胞生长有 更显著的抑制作用,说明它可提高52FU 的抗肿瘤活性[7]。 有的多糖对肿瘤的生长有双重作用。牛膝多糖在 C57BL/6小鼠体内对Lewis 肺癌细胞在低剂量时显著抑制其 9 21中国生化药物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Biochemical Pharmaceutics 2008年第29卷第2期

海洋保健食品研究进展

海洋保健食品研究进展 【摘要】:海洋保健食品在功能食品行业所占比例逐年增长,目前我国开发利用的海洋保健食品的种类较多。概述了海洋生物中的抗癌、抗氧化、抗高血压等生物活性物质,以及从鱼油、贝类、甲壳素和海藻等系列介绍了海洋保健食品的研发现状,并对海洋保健食品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字:海洋食品,海洋生物,展望 海洋产品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较低,并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具有天然保健作用,而且种类繁多,来源丰富,因此,长期以来一直作为保健食品研发的重点。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保健类食品的需求量加大,推动了海洋保健食品业的快速发展。海洋保健食品指具有调节机体功能,预防疾病发生,能够促进健康或有助于机体恢复,但不以治疗为目的,供人食用的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的海产食物及由其加工而成的海产制成食品。目前经过审批上市的海洋保健食品有健脑益智、防癌抗癌、防止血栓形成、降血压、降血糖、抗菌、抗病毒、提高免疫力、抗衰老等多种功能。 1海洋保健食品的研发现状 目前绝大部分获批的保健食品属于第二代产品,第三代产品数量还比较少,约占10%。目前全国各地开发的海洋保健产品系列有:鲨鱼软骨系列、海藻系列、鱼油产品系列、贝类产品系列、甲壳资源产品系列、补碘系列、珍珠及活性钙产品系列等,其他方面还有"深海角鲨烯"、"金海马养生液"、"海康'等,一些生产和经营海洋保健食品的单位和生产厂家也涌现出来。 1.1海洋藻类系列 海洋藻类(海藻)在海洋中分布广泛,其种类繁多,包括大型藻类和微型藻类。海藻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及特殊的风味,并且是一种高蛋白低热量的绿色食品。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脂肪酸以及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并且还含有海藻多糖、多不饱和脂肪酸、13一胡萝卜素、海带氨酸、牛磺酸、多卤多萜类等生物活性物质。ATHUKORALA等脚睬用酶解法从褐藻中提取出其水解产物,水解液中含有多聚糖,并对水解液进行功能测定,发现其具有抗癌和抗氧化功能。 根据已有研究,海藻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癌、抗氧化、抗病毒、预防血栓形成、预防动脉硬化和预防肥胖等多种活性功能。在文献中指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需要食用保健食品,而越来越多的国家从蓝藻中寻找制作功能食品的材料。现在,根据海藻的营养成分与生物活性,已经开发的海洋保健食品有海藻减肥辅助食品,海带滋补浸膏、海带片、维生素海带、裙带菜丝、螺旋藻等阎。近些年风靡全球的海藻食品有海带饮料、海带软糖、螺旋藻胶囊、赛鲨力补氧胶丸、海藻晶、海带晶、海螺晶、减肥霜、抗皱霜、护发保健品的原料以及螺旋藻营养面、营养蝶片、藻维碘、藻维钙泡腾片等产品。

抗菌抗病毒海洋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抗菌、抗病毒海洋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班级:生物工程1311班姓名:张坤煌学号:201321042023 摘要:进入21 世纪以来,海洋生物已成为天然药物的重要来源之一,从各类海洋生物中可提取分离到具有各种药用活性的化合物,具有开发成新药的潜力。海洋多变复杂的环境导致了海洋生物的多样性。近年来,在对海洋生物的研究中发现了许多独特的生物活性物质。通过对这些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药理研究,为新药的开发和各种疑难疾病的治愈提供了新的希望。本文就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几种重要生物活性,如抗菌、抗病毒,分别进行概述,概括了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主要种类、研究方法和具体应用进行了简要阐述,对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抗菌、抗病毒。 Abstract: Since the 21st century marine organism has become one of important source of natural medicines. Medicinal active compounds extracted and separated from which have the potential of being new medicines.The environment of sea is changeable and complex,which causes the diversity of marine microorganism.In recent years,many unique bio active materials were found in the researches of marine microorganism.The extraction and pharmacology of these bio active materials were studied,which provide new hope for the development to of new medicines and the cure of different diseases.Several kinds of important bio activity of active materials from marine microorganism were introduced,such as anti-tumor,antibacterial,enzyme and enzyme inhibitor activity.And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active materials from marine microorganism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the main kinds,research method and concrete application of marine organism were briefly expounded,and foreground of marine organism in near future were prospected. Key words: Marine organism;Active material;Anti-bacteria;Anti-virus 海洋是生命的发源地,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其中生物种类20多万种,其多样性远远超过陆地生物的多样性。由于海洋环境具有高盐度、高压、低营养、低温和无光照等条件,从而形成了海洋生物与陆地生物不同的生长方式和代谢系统。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海洋生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了多种多样的生物及许多具有新颖、特异化学结构的生物活性物质。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主要包括生物信息物质、生理活性物质、海洋生物毒素及生物功能材料等。目前,从海洋生物中已相继发现300余种新型化合物,结构新颖并具有多样性:有枯类、聚醚类、当醇类、皂昔类、生物碱、多糖、小分子肤、核酸及蛋白质等,并具有丰富的生理及药理活性,包括抗菌、抗病毒等多种功能。多年来,国内外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试图从中开发结构明确,疗效肯定的新型生物活性物质,以用于攻克人类面临的重大疑难疾病,其中具有高生物活性和高选择性的海洋生物毒素备受重视,成为研究的热点。 国内外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现状 1.1 国外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现状 美国是最早研究海洋生物抗菌肽物质的国家之一。随着“回归自然”浪潮的出现,人们越来越关心环境生态与污染、化学致癌物等的关系。天然产物的化学分离与化学分析的长足进步,使现在能以从前根本不可实现的速度进行分子的提取与鉴定。 日本海洋生物技术研究院及海洋科学和技术中心每年用于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开发的经费为

海洋微生物药物研究进展

升高势必会制约原油的深度加工,因此原油脱 钙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目前最简便的 脱钙方法就是向原油中加入脱钙剂,而现阶段 的脱钙剂存在着诸多的不足,研制新型、高效、廉价的脱钙剂将成为原油脱钙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刘灿刚,樊毅敏,徐振洪,等.原油脱钙技术的进展[J].石油与天 然气化工,2000,29(2):72-74. [2]Vreugdenhil W,Ma Mao.Calcium Contamination in FCC Catalyst [J].Catalysts Courier,1999,37(10):3-5. [3]张青,张文星,汪燮卿.原油脱钙技术现状与展望[J].石油化工 动态,1999,7(3):42-44. [4]朱玉霞,汪燮卿.原料油中的钙分布在催化裂化过程中的变化 [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1999,15(1):37-41. [5]石伟健.原油脱钙剂脱钙规律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 论文,2003.[6]赵玉军,殷保华.原油脱钙工艺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山东 化工,2007,36(5):25-28. [7]罗来龙,于曙艳,马忠庭,等.原油萃取脱钙技术的研究及工业 应用[J].炼油技术与工程,2004,34(10):49-51.[8]徐振洪,谭丽,于丽,等.原油脱钙剂工业试验[J].炼油技术与工 程,2004,34(10):46-48.[9]李永存.原油及重油脱钙[J].石油炼制,1990,(8):32-36. [10]吴江英.炼油工业中的脱钙技术[J].世界石油工业,1999,6(7): 50-53. [11]于娟,周华,郭淑莲.微生物脱除高钙原油中钙的研究[J].新疆 石油天然气,2007,3(2):49-51. [12]徐岳峰,张佩甫.原油中金属杂志的脱除[J].炼油设计,1994,24 (5):27-31. [13]王中亭.用有机磷酸及其盐类从油料中脱除金属[P].中国专利, CN1120575.1996. [14]吴江英,翁惠新.炼油工业中的脱钙剂[J].炼油设计,2000,30 (3):57-61. 海洋是地球上物质资源最丰富的区域。在陆栖 微生物抗生素、 酶抑制剂等生物活性物质上已被大量开发和应用的今天,寻找新种属或特殊性状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生新型药物的难度越来越大。 不同于陆地微生物的海洋微生物,由于其生存 环境的艰难苛刻(高盐、高压、缺氧等),为求生存及竟争生存空间,很多海洋微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 第26卷第4期2012年7月天津化工Tianjin Chemical Industry Vol.26No.4Jul.2012 海洋微生物药物研究进展 王 霞 (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山东青岛266042) 摘要: 介绍了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的特点、分类和研究进展,简单阐述了海洋微生物药物活性物质研究的方法,并展望了海洋微生物药物及其资源的发展前景。关键词: 海洋微生物;海洋微生物药物;研究进展doi:10.3969/j.issn.1008-1267.2012.04.002 中图分类号:Q939.93 文章编号:1008-1267(2012)04-0004-03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2-03-16 作者简介:王霞(1984-),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生物技术方向。 Research advance of marine microorganism drugs WANG Xia (Chemical Engineering Institute,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Qingdao Shandong 266042,China ) Abstract:The characteristics 、classification and research developments of active substances in marine microorganism were introduced ,and its research methods was reviewed.At the same time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active substances in marine microorganism was forecasted in the paper.Key words:marine microorganism ;marine microorganism drugs ;research advance !!!!!!!!!!!!!!!!!!!!!!!!!!!!!!!!!!!!!!!!!!!!!!

常见的糖类药物

常见的糖类药物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常见的糖类药物》的内容,具体内容:糖类药物的概念并没有统一,通常认为糖类药物就是含糖结构的药物,但也有学者认为一般的糖类药物的概念可以推广到以糖为基础的药物,即糖自身可以作为药物。那么由哪些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的相关... 糖类药物的概念并没有统一,通常认为糖类药物就是含糖结构的药物,但也有学者认为一般的糖类药物的概念可以推广到以糖为基础的药物,即糖自身可以作为药物。那么由哪些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1 D-甘露醇 属于糖醇一类的物质英文名称:D-Mannitol,又叫已六醇 D-甘露密 醇 ;D-木蜜醇 ;甘露蜜醇; D-甘露糖醇;虫草酸; 哌喃甘露糖等。类似于蔗糖的略带点甜味的无色或白色结晶粉末。在医药,食品,饲料,生命科学研究中都有一定作用。 2 1.6-二磷酸果糖(FDP) FDP可作用于细胞膜,调节糖代谢中若干酶活性,尤其是激活磷酸果糖激酶(PFK),聚增细胞内高能磷酸池,产生大量的ATP,促进钾离子内流,恢复细胞极化状态,从而有益于休克、缺氧、缺血、损伤、体外循环和输

血等状态下的细胞能量代谢以及对葡萄糖的利用,以促进细胞修复和改善功能。在临床上,FDP作为调节糖代谢中若干酶的活性和恢复、改善细胞代谢的分子水平药物,用于休克、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直视手术、外周血管疾患和重危病人接受胃肠外营养疗法等疾病的治疗和辅助治疗。 3 肝素 肝素首先从肝脏发现而得名,由葡萄糖胺,L-艾杜糖醛苷、N-乙酰葡萄糖胺和D-葡萄糖醛酸交替组成的黏多糖硫酸脂,平均分子量为15KD,呈强酸性。它也存在于肺、血管壁、肠粘膜等组织中,是动物体内一种天然抗凝血物质。天然存在于肥大细胞,现在主要从牛肺或猪小肠黏膜提取。作为一种抗凝剂,是由二种多糖交替连接而成的多聚体,在体内外都有抗凝血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心肌梗死、心血管手术、心脏导管检查、体外循环、血液透析等。随着药理学及临床医学的进展,肝素的应用不断扩大。 4 硫酸软骨素(CS) 硫酸软骨素(CS)是共价连接在蛋白质上形成蛋白聚糖的一类糖胺聚糖。硫酸软骨素广泛分布于动物组织的细胞外基质和细胞表面,糖链由交替的葡萄糖醛酸和N-乙酰半乳糖胺(又称N-乙酰氨基半乳糖)二糖单位组成,通过一个似糖链接区连接到核心蛋白的丝氨酸残基上。 5 透明质酸(HA)

海洋抗癌药物的研究进展

海洋抗癌药物的研究进展 摘要:近年来海洋药物以其独特的疗效和低毒性正广泛引起人们的关注,这是一个拥有巨大开发潜力的新兴领域。本文海洋抗癌药物的研究现状,以海洋抗癌药物的结构将其进行分类,并举例阐述。对海洋药物的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关键词:海洋药物抗癌机制发展 海洋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是拥有巨大开发潜力的新兴领域,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海洋药物药物资源。随着科技水平的日趋发展,一个以向海洋索取药物为标志的“蓝色医药产业”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兴起。 海洋抗癌药物研究在海洋药物研究中一直起着主导作用,科学家预言,最有前途的抗癌药物将来自海洋。现已发现海洋生物提取物中至少有1O%具有抗肿瘤活性。美国每年有1500个海洋产物被分离出来.1%具有抗癌活性[1]。 日前.我国已逐步形成了一个集教学、科研、生产为一体的较系统的海洋药物发展体系。海洋药物的研究事业正方兴未艾,并且在我国的药学研究和生物技术研究领域占有越来越显著的地位。我国科研人员对我国海洋中的海绵、珊瑚、棘皮类动物、草苔虫、海藻及海洋微生物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迄今已研究的海洋生物估计约有500多种,申请获得的发明专利约5O余件,并有多种海洋药物获得新药证书或进入临床研究。海洋天然产物、海洋多糖、海洋微生物和海洋生物技术的研究成为我国海洋药物研究的四大特点。我国目前已有6种海洋药物荻国家批准上市,分别是:藻酸双酯钠、甘糖酯、河豚毒素、角鲨烯、多烯康、烟酸甘露醇等[1]。此外,尚有多个拟申报一类新药的产品进入临床研究.如新型抗艾滋病海洋药物“911”、抗心脑血管疾病药物“D 一聚甘酯”和“916”等.国家二类新药治疗肾衰药物“肾海康”等。 海洋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一般为:(1)干扰肿瘤细胞有丝分裂和微管聚合而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2)调节蛋白激酶C(PKc)合成;(3)抑制蛋白质合成;(4)增强机体自动防御体系,诱导白细胞介素2(IIJ_2)、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NF)等分泌;(5)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目前,已从海绵、海鞘、海兔、海藻、珊瑚等海洋生物中分离获得大量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物质[2]。海洋药物以其独特的疗效和低毒性正广泛引起人们的关注。现从海洋药物已知的主要活性成分分类简述如下[3-6]: 1 氨基酸类(Amino acids) 蛋白质主要是由氨基和羧基的化合物构成,而氨基酸是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艺0余种。目前可作药用的氨基酸有100余种。有关海洋抗癌药物的主要品种有:1.1 藻兰蛋(phycocyanin)为蓝藻、红藻及隐藻中的1种水溶性蛋白色素。现已证实藻兰蛋白有抑制癌细胞并有光敏作用,用于激光治癌无毒性、无副作用。 1.2 牛磺酸(taurine)为氨基乙磺酸,海藻、腔肠动物及甲壳类中均含有。对老年人可作为保健品服用,近谓,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因其毒副作用小,生物活性高,故应用范围渐广。牡蛎肉中牛磺酸含量较多。牡蛎制品在临床上可用于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白细胞和免疫功能低下等。1.3 龟鳖甲胶是传统的中药。海龟胶中有15种氨基酸,其中脯氨酸的含量最高,能改善肿瘤病人症状。 2 多肽(Polypeptides) 2.1 凝集素(1ectins)又称选择素,在海洋藻类、软体及甲壳类动物和鱼类中广泛存在。红藻的羽状翼藻凝集素对肿瘤细胞有强凝集活性。粗壮红翎藻的3种凝集素及冻沙菜凝集素在体外分别能抑制白血病细胞L1210及小鼠乳腺癌细胞FM3A 的增殖,有望作为抗癌用药。 2.2 鲨鱼软骨血管形成抑制因子。鲨鱼软骨作为抗肿瘤药是非特异性的,是通过阻止肿瘤号的产品,对肺癌、肝癌、乳1周围毛细血管生长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现已有沙克 腺癌、消化道肿瘤、子宫颈癌、骨癌等血管网的丰富实体瘤有治疗作用。

多糖类药物分子量及其分布测定

多糖类药物分子量及其分布测定的意义和方法,各种分子量的介绍,介绍国内外分析方法的建立方法及对比,以低分子肝素为例。有EP & BP 方法和USP 方法 一、原理 ?凝胶渗透色谱(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GPC)测定多糖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 ?或高效分子排阻色谱(High performance 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HPSEC) ?检测器:紫外( ultra-violet , UV , 200~400nm)和 ? 示差(refractive index, RI) 1. UV 检测器 ?具有共轭双键的化合物都具有紫外吸收 共轭双键 →π π 和n → π 电子跃迁,从而导致紫外吸收 由光源产生波长连续可调的紫外光或可见光,经过透镜和遮光板变成两束平行光,无样品 通过时,参比池和样品池通过的光强度相等,光电管输出相同,无信号 产生;有样品通过时,由于样品对光的吸收,参比池和样品池通过的光强度不相等,有信号产生。根据朗伯—比尔 定律,样品浓度越大,产生的信号越大, 这种检测器灵敏度高,检测下限约为 10-10 g /ml ,而且线性范围广,对温度和流速不敏感,适于进行梯度洗脱。 2. 示差折光检测器 ?示差折光检测器是根据不同物质具有不同折射率来检测的。 ?凡是具有与流动相折射率不同的组分,均可以使用这种检测器。 ?示差折光检测器分为反射式和折射式两种。 ?反射式的原理:光在两种不同物质界面的反射百分率与入射角和两种物质的折射率成正 比。如果入射角固定,光线反射百分率仅与这两种物质的折射率成正比。光通过仅有流动相的参比池时,由于流动相组成不变,故其折射率是固定的;光通过样品池时,由于存在待测组分而使折射率改变,从而引起光强度的变化,测量光强度的变化,即可测出该组分浓度的变化。 ?示差折光检测器的优点是通用性强,操作简便;缺点是灵敏度低,最小检出限约为 10-7 g/ml 。 ? 3.平均分子量的表示方法 数均分子量(Number-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 按聚合物中含有的分子数目统计平均的分子量 高分子样品中所有分子的总重量除以其分子(摩尔)总数 式中,Wi ,Ni ,Mi 分别为i-聚体的重量、分子数、分子量 i = 1-∞ 数均分子量是通过依数性方法(冰点降低法、沸点升高法、渗透压法、蒸汽压法) 和端基滴定法测定 重均分子量( Weight-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 是按照聚合物的重量进行统计平均的分子量 C H C H C H C(O) ∑∑∑∑∑ = = = ) (i i i i i i i n M W W N M N N W M

海洋药物研究新进展及其开发战略

第21卷第4期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 ol.21N o.4 2003年12月NATURA L SCIENCE JOURNA L OF H AINAN UNIVERSIT Y Dec.2003 文章编号:1004-1729(2003)04-0365-06 海洋药物研究新进展及其开发战略 罗素兰,张 本,长孙东亭,陈雪芬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海南海口570228) 摘 要:概述了国内外海洋药物研究的新进展,以及加入WT O后对我国医药行业的冲击,并对 我国,尤其是海南省在海洋药物领域的发展战略作一展望. 关键词:海洋药物;WT O;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R282.77 文献标识码:A 海洋药物是21世纪药学研究的新热点,也为中国海洋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契机.21世纪是海洋世纪,是生物技术世纪,也是世界面临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挑战的世纪.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随着陆地资源的日益减少,开发海洋,向海洋索取资源显得日益迫切.海洋作为一个巨大时空尺度的开放性复杂系统,维系着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的大环境,是拥有极大开发潜力的新兴领域[1,2]. 随着人们对许多药品毒副作用的逐渐认识,严重危害人民生命的常见病、疑难杂症长期未能找到理想的治疗药物,传统的新药研究手段和方式又很难满足社会需求,海洋生物资源成为医药界关注的新热点[3].各国政府竞相投入巨资进行海洋药物的研究.随着中国加入WT O,及我国市场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国外发达国家的制药公司纷纷“进军”我国医药市场,大量西药涌入中国,对我国的医药市场是一个严俊的挑战和考验. 我国海域辽阔,海生资源丰富,尤其是滨临海南岛的南海面积最大,约为黄海、渤海、东海面积总和的2倍半,且是四海之中最深的海,最深处达5559m[4];温暖的南海生物特别丰富,海洋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和海洋植物的种类繁多,是我国其他海区所不能比拟的,这样众多的海洋生物是创建“中国蓝色药业”的根本,也是我国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财富,因此,“向海洋要药”,研究开发海洋药物已迫在眉睫. 1 海洋药物研究与开发概况 近年来,国际上出现了大量涉及药学、食品、功能食品、化妆品、酶制剂、生物工具药方面的海洋天然产物专利产品,发现了一大批高效的抗菌、抗病毒、抗肿瘤、镇痛、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多数化合物具有新药开发潜力.从资源研究上看,目前用于研究的海洋生物仅几千种,表明海洋生物具有巨大潜力等待开发与研究[5].在临床上试用的海洋药物皆比市售药品的活性高,选择性强,显示出其特有的潜力,深受市场欢迎. 收稿日期:2003-06-06 基金项目:国家转基因专项资助项目(J Y03A2202)与海南省重点科技项目资助(03201) 作者简介:罗素兰(1969-),女,四川营山人,海南大学海洋学院教授,博士后.

海洋生物制药研究进展

海洋生物制药研究进展 摘要:现代生物技术在制药产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海洋生物制药是当前正处于发展阶段的生物医药科学领域。本文系统分析了当前海洋生物制药研究方向、前沿领域的最新研究和中国海洋生物制药。 关键词:海洋生物制药;最新研究;基因工程 Advances in Marine Biological Pharmaceutical Li Fang Aquari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lass 1302, Fisheries College, HZAU Student Number: 2013308200733 Abstract:The modern biotechnolog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nd the marine biopharmaceutical is in the developing state of the biomedical sciences at presen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urrent direction of Marine biological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the latest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cutting-edge and the Marine biopharmaceuticals in China. Key Words: Marine bio-pharmaceutical The latest research Genetic Engineering 众所周知,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0%,是迄今所知最大的生命栖息地。海洋生物是巨大的生物资源库,具有许多结构新颖、活性奇特的化合物,其中许多化合物如抗肿瘤、抗病毒、抗感染、抗血脂与降胆甾醇物质、降血压物质、海洋生物毒素等生物活性物质正是人类渴望获得的,这些生物活性物质对开发新药具有巨大的研究和使用价值。近年来,随着海洋开发步伐的加快和现代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海洋生物制药已成为一个崭新的领域,有着广阔的研究和市场前景。 一、海洋生物制药研究方向 目前已经从各类海洋生物中发现了3万种以上的活性物质,在此基础上研究开发出了许多海洋生物药物,其主要药理作用包括抗肿瘤、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抗艾滋病、抗菌、抗病毒、延缓衰老及免疫调节功能等。现已开发的海洋药物已在治疗癌症、艾滋病、心脑血管病、早老年痴呆症等一些至今仍困扰人类的疾病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目前,海洋药物研究的重点领域有: (一)抗肿瘤海洋药物的研究 海洋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在海洋药物研究中一直起着主导作用。癌症是对人类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从海洋生物中获得的抗癌活性物质或对其结构改造所得的化合物,可被制成毒性

海洋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进展

海洋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进展 2013级民族药物化学李波130703212528 1新药来源宝库——海洋生物资源 我国是一个陆海兼具的国家,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居世界第四。按照国际法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我国主张的管辖海域面积可达300 万平方公里,接近陆地领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中与领土有同等法律地位的领海面积为38万平方公里。在我国的海域中,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7372个,大陆架面积居世界第五位[1]。由于海洋生态环境的特殊性(高盐度, 高压, 缺氧, 避光) , 使得海洋生物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和酶反应系统与陆地生物相比有着巨大的差异, 导致海洋生物往往能够产生一些化学结构新颖、生物活性多样、显著的海洋药物先导化合物, 为新药研究与开发提供了大量的模式结构和药物前体。 我国海域辽阔, 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海洋生物资源是一个巨大的、潜在的、未来新药来源的宝库已成为一种共识。据初步统计, 我国海洋生物经分类鉴定的有2万多种, 其中, 仅我国近海发现的具有药用价值的海洋生物就有700 多种。许多具有免疫、抗炎、抗肿瘤、抗病毒以及作用于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的生物活性物质先后被分离、提纯, 其中部分先导化合物已进入临床前研究, 一些海洋新药已进入临床研究[2]。 2 海洋天然药物研究的成果 当前国际上海洋药物开发的主要有十个方向,即: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抗风湿、类风湿方面的药物;抗肿瘤药物;抗过敏药物;抗病毒类药( 包括艾滋病药物);防治肥胖和有益健美药物;抗衰老和妇幼保健药物;身体机能紊乱调节药物( 包括抗抑郁、内分泌失调、性功能障碍等);补益类营养保健药。按照化学结构又可以分为大环内酯类、聚醚类、肽类、C15乙酸原类、前列腺类似物、甾体化合物等[3,4]。 2.1 大环内酯类 大环内酯类是海洋生物中常见的一类化合物。大环内酯类结构中含有内酯环,环从十元环到六十元环均有。根据结构类型不同还可以分为:简单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内酯环含有氧环的大环内酯、多聚内酯和其他大环内酯类。 研究表明大环内酯类化合物通常有抗肿瘤活性。如早期发现的Ecteinascidin 743 (Et-743) 为含有四氢异喹啉的海洋大环内酯类生物碱, 对晚期软组织癌症如直肠癌、乳腺癌、肺癌、黑色素瘤等疗效显著, 2007年9 月欧盟已批准该药(商品名Yondelis) 用于晚期软组织肿瘤的治疗, 从而成为第一个现代海洋药物[5]。从Amphidinium 属不同的菌株培养液中分离得到45 个含12~26 元环不等 的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如amphidinolides B、C、J、H、N 和amphidinolides B4等, 这几个化合物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 对L1210和KB细胞的IC50最低分别可达到0.14 和0.06 ng·mL?1 [6]。 此外, 还从海洋微生物中分离出一些含有硼、镁和镍等原子的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对已知海洋大环内酯化合物的各种活性研究也在不断深入进行之中, 有报道[7]称发现著名的大环内酯azaspir acids (AZAs) 类毒素中的azaspiracid-2 对P388 细胞显示很强的毒性(IC50 = 0.72 ng·mL?1), 并能在S 期抑制细胞分裂。

海洋药物研究进展

海洋药物研究进展 张兴德,刘汉清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江苏南京 210029) 摘要:分类归纳阐述了海洋药物研究的过去与现状。海洋中药是中医药伟大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利用现代科技方法,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研究与开发海洋药物,是一条有效途径。运用生物技术、新剂型技术以及对藻类、海洋微生物等低等海洋生物的深入研究,将打破制约海洋药物产业化的瓶颈,促使我国蓝色工业的发展。关键词:海洋中药;活性成分研究;海洋药物研究方法;综述 中图号:R282.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005(2003)02-0126-03 1 海洋中药研究概况海洋中药系指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的海洋天然药物,与我国劳动人民应用海洋生物于医疗实践的悠久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我国最早的医学文献《黄帝内经》中就有“乌贼骨作丸,饮以鲍鱼汁治血枯”的记载。古典医籍《山海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海药本草》、《唐本草》等均有关于海洋药物的记载,如“文蛤主治恶疮”、“海藻疗瘿”、“石决明主治青盲内障、肝肺风热、骨蒸劳极”等。《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收载的海洋药物已达百余种。建国以来,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 药典》均收载海洋药物及有关方剂。《中药大辞典》(1977年版)收载海洋中药134种; 《中国药用海洋生物》(1977年版)收载药用海洋生物275种;《中国药用动物志》收载海洋药物236种;《中国海洋药物辞典》收载海洋药物1600种,包括动物药1431种,藻类药物125种,矿物药6种,具特殊药理活性的化学成分药38条;《中国海洋湖沼药物学》分别介绍了湖海药用动物760种、植物99种、矿物9种 [1] ;《海洋药物与效方》收载我国常见海洋药物208种, 海药效方1197首;《中华本草》亦收载了海洋药物802种。我国的海洋生物从菌类至兽类,据《中国海洋生物种类与分布》已确认20278种,为海洋中药药源拓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海洋中药传统药材有昆布、海带、紫菜、海人草、乌贼骨(海螵蛸)、海马、海龙、海月、南珠、玳瑁、鲍壳、瓦楞子、文蛤、海参、牡蛎、海胆等多种[2]。涉及的海洋生物包括绿藻、褐藻、红藻等藻类以及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脊索动物等。药用部位包括藻类的全体,动物的壳、肉、脂、卵等。目前,我国以海洋生物制成的单方药物有22种,以海洋生物配伍其他药物制成的复 方中成药有152种。这些药物如双海止咳膏、复方褐藻酸胶囊、海力特、复方全牡蛎胶囊、海珍玉液、珍珠精母口服液、海蛇祛风湿灵胶囊、海蛇海龙口服液等,将中医药理论与现代医药学及高新技术融为一体,在临床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海洋中药的制剂除汤剂、散剂、丸剂、膏剂、丹剂、酒剂等传统剂型外[3],还有海珠晶注射剂、海珠喘息定片、鱼油微丸、鲨鱼软骨胶囊、海星胶代血浆等少量新剂型制剂。海洋中药新剂型的研究力度和深度,尚需进一步加大。 2 海洋生物活性成分研究概况 借助于各种药物筛选、分离手段,目前已从海洋生物中发现具有重要生理及药理活性的化合物达上千种。K a 2 halalide F 、Peloruside A 、Aplidine 、Ecteinascidin -743等是新从 海洋生物中分离得到的活性成分,现已经证实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K ahalalide F 是从一种夏威夷海生软体动物 (Elysia rufescens )分离得到抗肿瘤活性成分,目前已经进入 Ⅰ期临床研究。S paridans RW [4]等研究发现K ahalalide F 在体内不进行生物转化,是一种对代谢稳定的药物。H ood K V [5]等对来自于新西兰海绵(Mycale hentscheli )的次生代 谢产物Peloruside A 研究,表明Peloruside A 具有抗有丝分裂的作用,体内外都有显著的抑制肿瘤的活性,而且其相对简单的结构为人工合成类似物提供了可能。海鞘素 Ecteinascidin -743是一种从海鞘(Tunicate Ecteinascidin Turbinata )中分离出来的,有效的抗增殖的海洋天然产物, 作为抗肿瘤药物,正进入临床Ⅱ研究。Damia G [6]等对 Ecteinascidin -743研究表明其抗肿瘤的机理与先前的抗肿 瘤药有明显的差异。它可以和DNA 小沟结合并在鸟嘌呤的N -2形成共价加成物。Mangalindan G C [7]等对从菲律宾的Agelas sp 海绵的提取物Agelasine F 进行研究,表明 收稿日期:2002-09-06;修稿日期:2002-10-10 作者简介:张兴德(1976-),男,浙江绍兴人,南京中医药大学2001级硕士研究生。 — 621—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年3月第19卷第2期 JOURNAL OF NANJING TC M UNI VERSITY Vol.19No.2Mar.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