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分析

合集下载

电影音乐世界的又一颠峰之作意大利影片《海上钢琴师》音乐浅析

电影音乐世界的又一颠峰之作意大利影片《海上钢琴师》音乐浅析

电影音乐世界的又一颠峰之作意大利影片《海上钢琴师》音乐浅析一、本文概述本文将深入探讨意大利影片《海上钢琴师》的音乐魅力,这部由才华横溢的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执导,蒂姆·罗斯、比尔·努恩、梅兰尼·蒂埃里主演的电影,自1998年上映以来,便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主题内涵,赢得了全球观众的喜爱。

作为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在《海上钢琴师》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影片赋予了丰富的情感色彩和深远的艺术意境。

本文将通过对影片音乐的分析,解读电影音乐如何与影像相结合,共同塑造出一个令人陶醉的音乐世界。

我们将从电影音乐的创作背景、风格特点、表现手法等方面入手,逐步揭示音乐在影片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如何与剧情、人物和导演的艺术构思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一部视听盛宴。

本文还将关注电影音乐对于影片情感表达的作用,分析音乐如何通过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将角色的内心世界、情感变化以及导演的情感倾向展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电影《海上钢琴师》的音乐魅力,以及音乐在电影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二、影片音乐概述《海上钢琴师》是一部由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执导,以音乐为灵魂、大海为背景的感人至深的电影。

该片通过描绘一位从未踏足陆地的天才钢琴师“1900”的传奇人生,让观众在音乐与画面的交织中感受到生命的深沉与广阔。

影片的音乐部分,无疑是整个作品的一大亮点,它不仅是情感的载体,更是故事叙述的重要元素。

影片的音乐由导演与作曲家埃尼奥·莫里康内共同创作,他们通过精湛的技艺和深邃的情感,将音乐与影片完美融合,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和浪漫情怀的音乐世界。

莫里康内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将爵士乐、古典乐和民间音乐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为影片赋予了丰富而深刻的音乐内涵。

在影片中,音乐不仅是情感的表达,更是情节的推动。

它时而激昂热烈,如同海浪般汹涌澎湃;时而柔情似水,如同月光般洒落人间。

《2024年用音乐演绎生命——电影《海上钢琴师》钢琴作品赏析及其应用分析》范文

《2024年用音乐演绎生命——电影《海上钢琴师》钢琴作品赏析及其应用分析》范文

《用音乐演绎生命——电影《海上钢琴师》钢琴作品赏析及其应用分析》篇一一、引言电影《海上钢琴师》是一部讲述一个天才钢琴师传奇一生的故事。

这部电影以独特的视角,通过音乐这一艺术形式,生动地展现了主人公的一生。

本文将对电影中钢琴作品进行深入赏析,并对其在电影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二、电影背景及钢琴作品概述《海上钢琴师》由朱塞佩·托纳托雷执导,讲述了1900年一位在海上长大的钢琴师传奇般的生平。

这位名为1900的钢琴师从未离开过大海,却以一艘巨大的客轮为舞台,用钢琴演绎了他精彩绝伦的人生。

电影中的钢琴作品充满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成为了电影的灵魂。

三、钢琴作品赏析1. 音乐与情感的交融电影中的钢琴作品不仅展现了精湛的技艺,更将主人公的情感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

无论是欢快的旋律还是悲伤的旋律,都能让观众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喜怒哀乐。

这些音乐在电影中起到了传递情感、烘托气氛的作用。

2. 音乐与画面的完美结合电影中的钢琴作品与画面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在关键时刻,音乐为画面增添了情感色彩,使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心理。

同时,音乐也成为了电影的视觉元素之一,为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听享受。

四、钢琴作品在电影中的应用分析1. 主题表达电影中的钢琴作品是主题表达的重要手段。

通过音乐,观众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人生哲学。

这些音乐不仅展示了主人公的才华和情感,还体现了电影的主题——用音乐演绎生命。

2. 情节推动在电影中,钢琴作品还起到了情节推动的作用。

音乐为故事情节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使故事更加紧凑、引人入胜。

同时,音乐也成为了情节转折的信号,让观众能够提前预知到故事的发展方向。

3. 人物塑造电影中的钢琴作品还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音乐,观众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主人公的性格、情感和经历。

这些音乐不仅展现了主人公的才华和魅力,还让观众对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五、结论《海上钢琴师》是一部以音乐为主题的电影,通过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技艺,将音乐与情感、画面紧密结合,生动地展现了主人公的一生。

海上钢琴师赏析剖析

海上钢琴师赏析剖析

天堂电影院(1988)
荣获奥斯 卡最佳外语片 奖,金像奖, 英国电影学院 奖,欧洲电影 奖。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2000)
当代最浪 漫、最唯美、 最有魅惑性的 电影之一。
二、海上钢琴师(1998)
1999年欧洲最 佳金球奖:最佳摄 影。
2000年美国金 球奖最佳原创电影 配乐。
1,影片的故事结构分析
我是在这艘船上出生的,整个世界跟我并 肩而行,但是,行走一次只携带两千人。这里 也有欲望,但不会虚妄到超出船头和船尾。你 用钢琴表达你的快乐,但音符不是无限的。我 已经习惯这么生活。
有真心关注他的朋友
Thanks Everyone
Slide Title to go here, can run over two lines if necessary
陆地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一个 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长的旅行,一瓶太刺鼻 的香水,一种我不会创作的音乐。我永远无法 放弃这艘船,不过幸好,我可以放弃我的生命 。反正没人记得我存在过,而你是例外,max ,你是唯一一个知道我在这里的人。你是唯一 一个,而且你最好习惯如此。原谅我,朋友, 我不会下船的。
(2)人物的真切感受
陆上的人喜欢寻 根问底,虚度了大好 光阴。冬天忧虑夏天 的姗姗来迟,夏天则 担心冬天的将至。所 以他们不停四处游走 ,追求一个遥不可及 、四季如夏的地方, 我并不羡慕。
清醒的人生定位
那个世界好重,压在我身上。你甚至不知 道它在哪里结束,你难道从来不为自己生活在 无穷选择里而害怕得快崩溃掉吗
2,引申——1900的人生是悲剧吗
(1)世人眼中的悲剧形象 悲剧,是人们关于1900故事的一般认
知。这种认知源自于电影的故事: A.叙述者以一种低沉的语调讲述事

影评 - 海上钢琴师

影评 - 海上钢琴师

影评 - 海上钢琴师《海上钢琴师》是一部由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执导的电影,根据亚历山德罗·巴里科小说改编而成。

这部电影以其深情的故事、精美的画面和令人难忘的音乐而广受赞誉。

首先,这部电影给我带来了一种深刻的感觉,那就是对爱和音乐的无尽追求。

主人公贝尼尼奥·贝尼尼是一位天才钢琴师,他在海上的船上演奏着美妙的音乐。

他的琴声不仅令人陶醉,更是一种对自由和梦想的追求。

通过他的音乐,我们能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音乐的狂热。

其次,电影通过贝尼尼奥的故事,展现了二战期间的苦难和人性的光辉。

贝尼尼奥成为了一名海上钢琴师,他在船上遇到了许多不同的人,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故事。

这些故事让我深刻认识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伤害。

然而,电影也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人们仍然能够保持希望和温情。

此外,电影的画面和音乐也令人难以忘怀。

导演用细腻的镜头展现了大海的壮丽和宁静,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

而配乐更是电影的灵魂,曲调悠扬,旋律动人,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魔力的世界。

每一首音乐都似乎是对主人公内心情感的诠释,使观众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他的内心世界。

总的来说,《海上钢琴师》是一部令人陶醉的电影。

它通过音乐和故事,向观众传递了对爱和音乐的追求,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对战争的反思。

电影的画面和音乐更是令人难以忘怀,让观众沉浸在一个充满魔力的世界中。

这部电影不仅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感受,还与我产生了共鸣。

它让我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对梦想的追求,使我更加珍惜每一个美好的瞬间。

托纳托雷导演《海上钢琴师》影片分析

托纳托雷导演《海上钢琴师》影片分析

音乐美学的灵性呈现——影片《海上钢琴师》音乐分析一个弃婴、一架钢琴、一艘游轮、一片大海,法国导演托纳多雷在《海上钢琴师》中,以其浪漫、写意、传情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一位音乐天才传奇而又悲剧的人生。

这部电影最吸引人之处在于音乐的运用,导演用音乐表达着主人公的人生境遇,将音乐作为整部影片的审美价值体现,促使音乐与其他语言元素相互融合,增添了影片的艺术美感和人文内涵。

《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将音乐融入主人公的性格和故事发展的过程中,使得故事情节的发展也被染上了一种浓厚的氛围,艺术的感染力逐渐增强。

影片中整部乐曲的旋律非常优美,给人一种无比清澈的体验与感觉,使得音乐的表现力达到极致,从而更佳出色的表现出电影作为视听艺术的魅力,细致入微地为影片营造一种背景氛围,对电影主题进行刻画。

一、音乐塑造人物形象《海上钢琴师》中,主人公1900在船上生活,并与钢琴为伴,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他所弹奏的钢琴曲也正是这种自由生活的写照,独特的音乐作品彰显出主人公的个人风格。

如1900与马克思相识时,海上的狂风卷着惊涛,船身一直在颠簸,尽管如此,主人公1900依然坐在钢琴前忘我弹奏,虽然轮船在不停地摇晃,但他手指的动作却并未停止。

画面中这一系列来回摇动的视觉元素,被导演融入到了一连串的摇镜头中,放大了颇具叛逆色彩的音乐本身的魅力。

在影片所有表达情感的方式和手段中,音乐是效果最佳的,它比任何语言都更能深入人的内心世界。

二、音乐营造情感氛围在《海上钢琴师》中,导演把人物对话、旁白及情节发展均充分的进行设计,融入到音乐节奏与情感之中,给观众以精神愉悦、美的体验,也使观众产生深刻的人生感悟。

影片主人公1900的孤独、大海的沉寂以及钢琴的无言,全部用钢琴乐进行烘托,通过音乐来代替语言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他第一次尝试录音的场景中,特意安排的特殊环境让他没有什么心情,也就没了任何灵感。

在随意的弹奏几个音符后,从窗外走来了一位年轻白皙的女孩,1900立刻被她纯真的容颜和随意自然不加修饰的小动作吸引住了,顿时让他情愫大发,弹奏出了柔情似水的美妙篇幅。

分析电影海上钢琴师中音乐与人生的契合

分析电影海上钢琴师中音乐与人生的契合

分析电影海上钢琴师中音乐与人生的契合《海上钢琴师》电影分析:音乐与人生的契合《海上钢琴师》是由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执导的一部电影,于1998年上映。

这部影片以音乐为主线,讲述了两位钢琴师的故事,深刻探讨了音乐与人生的契合关系。

本文将从影片的音乐元素、角色表演以及意象隐喻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音乐元素的表达在《海上钢琴师》中,音乐元素被巧妙地融入到故事情节中,为观众呈现了独特的观影体验。

首先,电影中的配乐非常出色,由伊内奇·莫列利亚尼创作。

莫列利亚尼的音乐准确地传达了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

特别是钢琴曲目《海上钢琴师》本身就成为电影的灵魂,它富有情感、充满力量,与电影的主题相得益彰。

其次,音乐的表达手法也是本片的一大特点。

通过钢琴的旋律、音符的跳跃和音量的起伏,电影将人物情感的变化以及剧情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营造出一种紧张、激动、或是悲伤的氛围。

镜头切换配合着音乐的节奏,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情感共鸣。

二、角色表演的言犹在耳《海上钢琴师》的角色扮演也是该片的独特之处。

主人公安东尼奥是一位热情洋溢、天赋卓越的钢琴师,他用音乐表达着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影片通过安东尼奥的才华以及他与钢琴之间的默契,向观众展示了音乐与人生的契合之美。

与此同时,海洋也成为了另一个角色。

安东尼奥在海上漂泊的经历,使他与大自然相互依存,增添了电影的戏剧冲突。

特别是当安东尼奥在船上弹奏钢琴的时候,海风和海浪的声音与钢琴的旋律交织在一起,打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音乐舞台。

三、影像意象隐喻的深度挖掘除了音乐和角色扮演之外,《海上钢琴师》电影还通过影像意象和隐喻的手法,深度挖掘了音乐与人生的契合。

首先,电影中的黑白画面和寓意深远的摄影构图,使得影片具有浓厚的艺术氛围。

黑白的对比和色调的运用,进一步凸显了电影的主题,使观众更加集中精神,更好地领悟到音乐与人生的契合。

此外,导演通过一些隐喻的意象来传递音乐与人生的联系。

《2024年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完美结合——简析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画面与音乐》范文

《2024年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完美结合——简析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画面与音乐》范文

《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完美结合——简析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画面与音乐》篇一电影《海上钢琴师》是一部充满艺术气息的经典之作,它不仅以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主题内涵吸引了无数观众,更在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方面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本文将从电影的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两个角度出发,深入分析这部作品中的画面与音乐。

一、视觉艺术:画面之美《海上钢琴师》的画面设计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韵味。

影片通过摄影师的精心拍摄,展现了19世纪海上漂泊的客轮以及生活在船上的人们的生活。

在画面上,既有宽阔的海洋、摇曳的帆布、烟囱的袅袅白烟等壮丽的自然景观,又有细腻的特写镜头,将人物的喜怒哀乐展现得淋漓尽致。

画面运用了大量的对称、构图等艺术手法,使得整部电影在视觉上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例如,在钢琴演奏的场景中,画面常常以钢琴为中心,通过巧妙的构图和光影的运用,将演奏者的专注、投入以及音乐的美妙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外,电影还通过画面的变化和色彩的运用,将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生动地展现出来,使得观众在欣赏画面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故事的情感内涵。

二、听觉艺术:音乐之魂《海上钢琴师》的另一大亮点是音乐。

电影中的音乐既具有强烈的情感表达力,又与画面紧密结合,形成了完美的视听体验。

影片中的音乐以古典钢琴曲为主,通过主人公“1900”的演奏,将音乐与故事情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音乐在电影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它既能够表达人物的情感,又能够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在电影的高潮部分,1900在船上举行的钢琴演奏比赛中,他通过精湛的琴技和深情的演绎,将音乐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此外,电影中的配乐也十分出色,无论是轻柔的旋律还是激昂的节奏,都能够与画面的变化和情节的发展相得益彰,为观众带来极佳的视听享受。

三、画面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在《海上钢琴师》中,画面与音乐的结合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电影通过精美的画面和动人的音乐,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情感的世界。

无论是壮丽的自然景观还是细腻的人物特写,都能够在音乐的衬托下更加生动地展现出来。

电影海上钢琴师情节分析

电影海上钢琴师情节分析
PART 13
影片的哲学思考
1. 生命的意义
电影通过1900的人生经历,引发了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1900选择留在这让我们思考,生命的意义是否在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信念,而不是被社会和环境所束缚
影片的哲学思考
2. 选择的困境
弗雷德里克将1900介绍给头等舱的富人们,1900用即兴演奏的音乐征服了所有人
人物关系
PART 2
人物关系
1
在船上的生活中,1900与弗雷德里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然而,弗雷德里克的父亲丹尼·博伊尔却对1900的存在持反对态度,认为他是一个不祥之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1900成为了船上的传奇人物,他的即兴演奏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听众
电影《海上钢琴师》情节分析
xxxxxxxxxxxxxxx
-
1
情节概述
2
人物关系
3
音乐元素
4
情感表达
5
主题思考
6
总结
7
总结
8
影片的哲学思考
9
影片的社会影响
10
总结
电影《海上钢琴师》情节分析
电影《海上钢琴师》是一部改编自亚利桑德罗·巴里克文学剧本《1900:独白》的剧情片,由朱塞佩·托纳托雷执导,蒂姆·罗斯、比尔·努恩、梅兰尼·蒂埃里主演
影片的视觉风格
3. 场景设计
电影中的场景设计也非常用心。船上的每一个角落都被精心布置,从豪华的头等舱到简陋的三等舱,每一个细节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物的生活状态
影片的视觉风格
4. 服装与道具
电影中的服装和道具也非常考究。从船上人们的服装到钢琴的细节,都展现了导演对于电影制作的严谨态度。这些细节的处理不仅增加了电影的真实感,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人物和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上钢琴师》之艺术赏析
1、生而旅途求索,死而安然停留--我们一直在寻找,一个可以让心灵归栖的地方。

生命最珍贵的幸福,恐怕就是找到自我--那个一直萦在梦中,漂泊的终向。

《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导演托纳托雷指导的一部艺术性极强的影片,同系列的还有《天堂电影院》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丰富贴切的影像风格,精彩绝伦的表演令人陶醉思索的深意里,《海上钢琴师》--一部优秀作品所需要具备的元素一个都不缺!这部作品从1999年以来屡次获国际影视大奖。

2、《海上钢琴师》(又名《声光伴我飞》)是意大利著名导演兼编剧的托纳托雷时空三部曲之一,另外两部分别为《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又名《真爱伴我行》)、《天堂电影院》(又名《星光伴我心》)。

此三部最为人熟知的影片,无疑也代表了这位意大利写实主义新锐导演的最高成就。

影片采用回述的方式讲了一个名叫1900的钢琴天才一生都在海上、从未踏上陆地的传奇故事。

整部影片在时空的交错、场景的转换以及镜头的衔接方面都处理得十分流畅自然,毫不突兀,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亲历其感。

影片中最精彩的部分当属“钢琴决斗”,下面将就这一部分探寻影片的视听特征。

场景选择
“钢琴决斗”时,导演别具匠心地将场景选在了富丽堂皇的舞池。

这里,容纳了来自不同地方,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2000人。

他们,有的趋炎附势,有的人云亦云、没有主见。

这个承载着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小舞池,也构成了1900的整个世界。

他出生在“弗尼吉亚”上,从未上岸,哪怕“只需要往前那么一小步”。

他是众人眼中的“钢琴天才”,但是天才大都是孤独的、不幸的。

钢琴,对他而言,不是发家致富的工具,不是压制他人的利器,更不是谄媚奉承的法宝,只是一种率性而为的情感表达。

然而,却是这种“与世无争”,招来了所谓的“爵士发明者”Jelly的嫉妒和挑战。

Jelly一出场,就是一个被金钱和名利包裹的形象,他受万众瞩目,桀骜不驯,大放厥词。

他的性格,在决斗过程中塑造得更为透彻。

他以鄙视、傲慢的眼光看待1900,一心想要打败他,这与1900在欣赏Jelly的音乐时感动得泪流满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Jelly注重的是决斗的结果,是掌声和荣耀;但是对1900来说,大海是他的世界,音乐是他的人生。

而这一切,都不需要和别人进行攀比,也不需要所有人都能懂得自己的音乐。

因为,天才的世界,凡人不懂。

镜头运动:与一般电影大量采用平视拍摄、中规中矩而言,《海上钢琴师》确实算得上是电影中为数不多的大胆、将镜头运动使用到极致的优秀影片之一。

在这部影片中,导演大量使用仰拍、俯拍、推拉摇移等各种丰富多样的拍摄技巧,成为本片最显著的视听特征。

任何创作手法的使用,都是为了表达某种诗情画意或是传达导演特定的创作意图。

将摄像机从高往低、由上往下的角度拍摄,形成一种俯视的视线,产生一种压抑、渺小,忧郁之感。

如在钢琴决斗中,Jelly对1900的谈话,始终以一种俯视、高高在上的态度展现的,这也表明了Jelly对1900的不屑一顾和藐视。

而由下往上的拍摄方法,则能创造出一种崇高、开阔,敬仰的感觉。

就好像是在迈克斯费尽心思在即将被爆破的“弗尼吉亚”号上找到1900后,两人最终相拥惜别时,导演使用仰拍,从破败的船底慢慢往上,最终镜头定在了主人公身上。

这不是一次上岸会“中意姑娘”的短暂分离,而是生死永别。

仰拍,让我们体会到了1900对梦想、对个人世界的执着追求。

虽死犹荣,虽悲壮更显崇高。

声音配乐:音乐在整部影片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是影片的灵魂所在。

莫里康内的音乐与托尔纳托雷的画面之间结合达到了天衣无缝、绝妙感人的境地。

在此仅就片段“钢琴决斗”的前段和结尾试分析环境音乐对情节的渲染。

在本段的开始Jelly的影子出现在画面中,伴随着是一段低调、沉闷、压抑的音乐,随着他的正式亮像更为低沉的大提琴声也随之渐入。

整个过程没有台词,其间只有一个威士忌倒入酒杯的声音似乎想打破压抑的沉闷,但随即又被淹没。

直到空酒杯被重重的扣在吧台上,才结束这段压抑而富有张力的音乐。

在此段的结尾部分,1900演奏完那曲极富技巧的音乐,震惊全场后长达10几秒的无声运用更是精彩绝伦。

配合着全场目瞪口呆的画面,把观众的情绪带到了一个兴奋的顶峰。

在此刻我想再也没有比无声更适合表达此时感情的声音了。

美术用光:影片从一开场,就采用低调摄影,营造出一种含蓄、悲壮的氛围,这种影调也一直贯穿始终。

这部影片,在用光上很少出现清新明快的色调。

“钢琴决斗”中,画面随着人群的进入而由冷色调逐渐转入暖色调。

虽然Jelly和1900都身穿白礼服,人群中也很多身穿白礼服的观众,但是导演一直注意将光线突出主体,区别于其他人。

而且在最后Jelly
决斗失败后,采用的是侧光,使一部分隐入黑暗之中,表现了主人公失败后苦闷落寞的内心情感。

意蕴传达:追寻灵魂以及我们心灵深处的自由。

电影背景选择在人类工业时代的繁荣期,美国作为既英国之后又一个超级发达的工业国家,大批大批的人前往美国。

美国恰恰象征着现代这个“物欲横流”社会,而船上的人对应着当今这些迷失自我的人群。

1900的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寓言:我们都是一个复杂的人,生存于复杂的世界,就会有复杂的选择。

当1900站在从此岸到彼岸的两难境地时,他弃绝了复杂,选择了最单纯美好的音乐和船上的漂泊生活。

现代人“入世”的人生观未必比1900的“隐世”哲学来得高明。

选择现实,抑或逃避现实,而现实又是什么呢?到底哪一种选择更难把握,哪一种命途更为艰险?观看1900的一生,美的纯粹,辉煌到极至。

1900虽然在自己的封闭世界里孤独地生活,但这种逃避正是超脱的结束,在只有钢琴和音乐的世界里生活是一种太奢侈的幸福,我们又能有几人有这逃避的勇气呢?影片的成功所在就是把我们心中的另一个唯美的自我艺术化,他放大了纯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