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火规范

淬火规范
淬火规范

1 目的、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我司所有铸造铝合金工件的热处理-淬火的操作要求、及质量控制与检验、安全卫生及环境保护等。2引用文件

GB/T228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GB/T231.1 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1173 铸造铝合金

GB/T5959.1 电热装置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5959.4 电热设备的安全第4部分:对电阻加热装置的特殊要求

GB/T9452 热处理炉的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

GB/T15735 金属热处理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

GB/T16839.2 热电偶第2部分:允差

GB/T18851.1 无损检测渗透检测

GB/T25745-2010 铸造铝合金热处理

3热处理设备

3.1炉体外形尺寸:φ2832*3085mm

有效工作尺寸:φ1690*1450mm

加热额定功率:120KW

工作电压:380V

额定温度:650°C

使用温度:500°C

温度均匀性:±5°C

控制精度:±1°C

空炉升温时间:≤90min(500°C)

炉壳表面温升:≤45°C

工件淬火转移时间:≤15秒

温度控制方式:PID自动温控,三区、显示工艺曲线自动记录

记录方式:无纸记录仪

最大装载量:1.5吨

热电偶型号:K型铠装双芯热电偶

加热炉采用1区加热方式

3.2加热炉需每6个月检测有效加热区,仪表和热电偶也需6个月为一检定周期,检测方法按GB/T9452规定。在明显位置悬挂有效加热区示意图的检验合格证。加热炉只能在有效加热区检验合格证规定的有效期内使用。3.3润滑:各减速机使用第1个月后更换新油,正常使用每6个月换一次油。链条每周加油2次。导向轮、链轮每2周加油2次(润滑油牌号HJ-30)

4工艺

4.1热处理前的准备

4.1.1对加热炉、温度控制设备、固溶冷却槽等的状况进行使用前的检查,确保设备完好。

4.1.2对各技术文件、操作规程及各项检验依据的技术标准、工装夹具进行审核和认定。

4.1.3对待处理工件进行外观和材质检查,清理铸件表面油污及脏物、泥土。

4.1.4检查单铸或附铸试棒是否随工件一同准备好。

4.2装炉

4.2.1按合金牌号、铸件几何尺寸、热处理要求分类装炉。

4.2.2铸件应装在加热炉的有效工作区内,不得超过装载框吊环以上。

4.2.3铸件装炉时不应密集堆放,各铸件之间、各层之间应留有适当的空间,详见《XX热处理工艺》。

4.3热处理要求

4.3.1 参数详见《XX热处理工艺》。

4.3.2同一热处理炉次中装有不同厚度的铸件时,应按最大厚度确定加热保温时间。保温时间从加热设备工作区温度最低一只记录热电偶达到规定温度下限时开始计算。

4.3.4铸件固溶处理应在低于处理温度下进炉,其升温速度一般小于200°C/h或采取阶段加热。

4.3.5固溶冷却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铸件从炉门开启到完全浸入冷却介质中的时间对于我司设备是固定的,小于15秒。

4.3.6铸件在固溶冷却介质中停留的时间,以铸件最大厚度为确定依据,详见《XX热处理工艺》。

4.3.7固溶处理时因故中断加热,在短时间内不能恢复工作时,已达到固溶处理温度的铸件应进行固溶冷却;未达到固溶处理温度的铸件可以进行空冷。再次装炉热处理保温时间一般与第一次保温时间累计计算,其点保温时间可延长。

4.4重复热处理

4.4.1当铸件热处理后力学性能不合格时,可进行重复热处理,重复热处理的保温时间可酌情减少,固溶处理重复次数一般不超过二次。

4.4.2固溶处理为分段加热的铸件,在重复热处理时,固溶处理已加热温度可以不采用分段加热工艺。

4.5操作

严格按照《热处理炉操作流程》执行。

5质量控制与检验

5.1质量控制

5.1.1人员要求

热处理操作人员、设备维护人员、检验员应按规定进行培训,经过考核后方可上岗操作。

5.1.2热处理过程控制

5.1.2.1热处理件控制

确认铸件热处理前的所有工序全部按工艺文件的要求进行完毕。

5.1.2.2设备控制

设备应根据有关要求进行检查确认,并应有合格标识。

5.1.2.3工艺过程控制

检查确认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介质及温度和停留时间等工艺参数。

5.1.3记录

5.1.3.1热处理炉的维护保养维修记录(包含警报装置)。

5.1.3.2完成热处理及检验后,操作人员及检验员应填写工艺流程卡、《淬火生产记录表》和热处理记录图表,应注明异常情况。操作人员要按工艺要求打热处理批次号。

5.1.3.3所有原始记录应随铸件一同交检,最后归档,归档原始记录按规定保存期保存完好。

5.2检验

5.2.1外观检验

热处理后的铸件应无裂纹、表面气泡、氧化变黑和变形。外观检测采用目视(或使用10倍以下放大镜)观察。

5.2.2渗透检验

通过渗透检测肉眼看不见的微细裂纹。按GB/T18851.1或其他相应标准

5.2.3力学性能

按GB/T228、GB/T231.1进行。性能需符合《XX热处理工艺》中要求的性能。

5.2.4金相检验

热处理后的金相组织不允许存在过烧组织。

6安全卫生及环境保护要求

6.1设备、生产过程、安全卫生等应符合GB/T15735、GB/T5959.1、GB/T5959.4、GB/T12348等有关规定。

6.2定期清除风机内部的积灰、污垢等杂质,以防止锈蚀、变形。定期清理炉内氧化物及其它杂质,保持炉膛内清洁。所有运转机构,提升机构,链条、钢丝绳应每周检查,发现异常现象,及时查明原因,及时处理。按设备维护保养计划进行维护。各维护必须在停车时运行。

6.3炉子工作前,仔细检查各行程开关的位置及状态,保证料筐运行安全可靠。

编制审核批准实施日期

版本修改日期修改内容描述

PAG淬火液

PAG淬火液 使用淬火剂30度10%浓度曲线图 PAG淬火液,是由聚烷撑二醇(Polyaleneglycol)聚合物加添加剂中的水溶剂的水溶性 淬火介质.聚烷撑二醇是一种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的共聚物,简称PAG. PAG淬火剂是当前国内外使用得最普遍和使用效果最好的水性淬火介质。这类淬火介质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我国热处理行业。因为实际生产应用效果良好,很快就在一定范围内推广开。但也出过这样一类问题:一些工厂开始时用得好,有的甚至发表了文章。但过了不久,采用的相同的浓度,却有少量工件淬裂;继续用下去,淬裂的比例还逐渐增多。找不到淬裂的原因,最终不得不停用。究其原因,是不了解PAG淬火液在使用中的变化规律,因而没能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淬火液中的PAG聚合物本身相当稳定,在一般的使用条件下几乎不会被氧化分解,也不会和遇到的酸碱物质发生反应。那么,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后来,经过研究发现,上面谈到的问题,实质上是使用中的有效浓度的测定方法问题。 PAG淬火剂是以PAG聚合物为主,加上其它提供辅助性能的添加剂而制成的。在工件淬火过程中,工件周围的液温一旦升到溶液的浊点以上,PAG聚合物就从溶液中脱溶出来,以细小液珠形式悬浮在淬火液中。悬浮的PAG液珠一接触到红热工件,就靠其非常好的润湿性粘附到工件表面上,成富水的包膜把工件包裹起来。PAG淬火介质就是靠这种包膜来调节水的冷却速度,避免工件发生淬火开裂的。工件冷却下来后,黏附在工件上的聚合物又会回溶到淬火液中。回溶需要时间,而生产中往往等不到聚合物回溶干净就将工件从淬火液中取出。这样,工件带出的液体中PAG聚合物含量往往高于所用淬火液中的含量。长期、大量工件淬火后,淬火液中PAG的相对浓度就必然逐渐降低,而其它添加剂组份的浓度却逐渐相对升高。因为只有PAG才有调节水的冷却特性的作用,它的浓度降低就相应降低了淬火液调节冷却特性的能力。由于一般工厂都采用折光仪来测定淬火液的总浓度,所以,在相同浓度上,使用久了的PAG淬火液冷却速度更快,成为引起淬裂的原因。 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一是改进浓度检测方法,最好是用冷却特性测试仪来调控浓度;二是发现工件的淬火硬度升高,就适当提高淬火液的折光仪浓度,来保证工件不淬裂。 此外,为了减缓有效浓度降低的速度,可以设法延长工件在淬火槽中的浸泡时间,并对工件上带出的淬火液做及时的清洗,而后将清洗用的水补充进淬火槽中。这样做也能减少淬火剂的消耗。 由于水是其中的第一大组份。而水在热处理生产中特别容易挥发。所以水溶性淬火介质的有效浓度测量问题都非常重要。PAG类淬火介质可以用折光仪法检测浓度,但它不适于用比重法测量浓度。聚乙烯醇类淬火介质不适于用比重法,也不适于用折光仪法测量浓度;因此很难做现场浓度调控。无机盐水溶液的浓度检测既可以用折光仪发,也可以用比重法。

切削液使用说明和管理规范

1.目的和范围 1.1目的 为正确使用和管理切削液,提高切削液使用价值,特制定此规范。 1.2 范围 工厂车间所用切削液的管理。 2. 职责 工厂设备工程部油料管理人员负责对现场切削液使用进行管理,并填写《切削液日常检测维护记录》;并负责对切削液使用状态(劣化程度)进行判定。 3. 术语 4.切削液使用管理 4.1 切削液分类 4.1.1切削液种类:油基、水基(乳化液,微乳化液,合成液) 4.1.1.1根据组成成分的不同,油基切削液可归纳为4类: A)纯矿物油

B)减摩切削油 C)非活性极压切削油 D)活性极压切削油 4.1.1.2按照稀释液的性状,水基切削液可归纳为3类: A)乳化液 B)微乳化液 C)合成液 4.2切削液的应用 4.2.1正确清槽,消毒和配制新液 4.2.1.1排空原液:尽可能完全排空原工作液。 4.2.1.2清渣:彻底清除工作液系统和存有工作液的液槽、机床表面、泵和循环管道系统及过滤系统,清除对象包括切屑、污渣、杂油、污泥等杂质,不留死角。 4.2.1.3清洗杀菌:用1~2%的切削液和0.1~0.3%的杀菌剂配制清洗液,循环清洗系统至少不低于1小时,可延长至4小时。 4.2.1.4排空,检查清洗效果。 4.2.1.5配制新液:首先测量槽体体积(长×宽×高),按要求确定配比浓度;液槽注入新水,开启循环系统,按比例缓慢加入切削液(定量的)原液使其完全混匀(不可先加切削液后注入水稀释);使用折光仪进行浓度监测,并用折光系数校正读书,使其达到规定的使用浓度。 4.2.1.6切削液浓度=折光仪读数*折光系数 切削液浓度:工作液中含有原液的质量分数。例如,100kg工作液中含有原液5kg,则工作液的浓度为5% 4.2.1.7进入加工 4.2.2切削液的日常维护 4.2.2.1补给切削液时应该在其他容器内预先配制成规定浓度,然后注入切削液箱。为图省事只补充给水是引起浓度变化的重要原因,必须避免。

热处理工艺规范(最新)

华尔泰经贸有限公司铸钢件产品热处理艺规范 随着铸造件产品种类增多,对外业务增大,方便更好的管理铸造件产品,特制定本规定,要求各部门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1目的: 为确保铸钢产品的热处理质量,使其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力学性能指标,以满足顾客的使用要求,特制定本热处理工艺规范。 2范围 3术语 经保温一段时间后, 经保温一段时间后, 3.3淬火:指将铸钢产品加热到规定的温度范围,经保温一段时间后, 快速冷却的操作工艺。 3.4回火:指将淬火后的铸钢产品加热到规定的温度范围,经保温一 段时间后出炉,冷却到室温的操作工艺。 3.5调质:淬火+回火 4 职责

4.1热处理操作工艺由公司技术部门负责制订。 4.2热处理操作工艺由生产部门负责实施。 4.3热处理操作者负责教填写热处理记录,并将自动记录曲线转换到 热处理记录上。 4.4检验员负责热处理试样的力学性能检测工作,负责力学性能检测 结论的记录以及其它待检试样的管理。 5 工作程序 5.1 错位炉底板应将其复位后再装, 5.2 对特别 淬铸件应控制入水时间,水池应有足够水量,以保证淬火质量。 5.5作业计划应填写同炉热处理铸件产品的材质、名称、规格、数量、 时间等要素,热处理园盘记录纸可多次使用,但每处理一次都必须与热处理工艺卡上的记录曲线保持一致。 6 不合格品的处置 6.1热处理试样检验不合格,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

6.2技术部门负责对不合格品的处置。 7 附表 7.1碳钢及低合金钢铸件正火、退火加热温度表7.2碳钢及低合金钢铸件退火工艺 7.3铸钢件直接调质工艺 7.4铸钢件经预备热处理后的调质工艺 7.5低合金铸钢件正火、回火工艺

淬火油的使用说明

1.光亮淬火油(油温70℃下淬火) 光亮淬火油主要适用于维护氛围炉淬火时作为冷却介质,可用于中小截面轴承加热器钢、工模具钢、量刃具钢仪器仪表等零件淬火,也可用于非维护氛围淬火炉处置淬透性好的钢材。该油运用温度60℃~80℃为好。运用中一定要控制水分含量,当水分含量大于200μg/g时,光亮度急剧降落,必需对淬火油停止处置,否则严重影响零件的淬火质量。 2.快速光亮淬火油(油温80℃下淬火) 快速光亮淬火油主要适用于汽车、拖拉机、轴承加热器及纺织机械行业维护氛围淬火。可用于汽车齿轮渗碳及碳氮共渗淬火,也可用于其它钢材维护氛围下淬火时作为冷却介质或用于非维护氛围炉。运用中最高油温不超越100℃,保证油品有长期稳定的冷却才能和良好的淬火光亮性。严禁水分和其他油品混入,少量水分可能严重影响淬火零件外表状态。维护氛围中应严厉控制碳黑和硫含量,它也影响零件淬火后的质量。 3.普通淬火油(油温60℃下淬火) 普通淬火油主要可用于盐浴炉、箱式炉、井式炉普通工艺淬火,不宜与其他油品混用。换油时,要彻底清算油槽。该油品最佳运用温度为50℃~80℃,最高运用温度不超越80℃,以免影响运用寿命。油槽中应装置搅拌或油的循环安装,进一步进步油品的冷却才能,使工件外表能平均冷却,并应定期向油槽中补充新油。 青岛丰东热处理有限公司专业提供热处理服务,可为客户提供化学热处理(渗碳、渗氮、碳氮共渗)、真空热处理、等离子热处理(离子渗氮)、常规热处理(含深冷处理)等四大领域的热处理加工服务。欢迎新老客户来电咨询,电话:4006577217。 “青岛丰东热处理”微信公众号提供热“新鲜”的处理行业动态及资讯,如果您对热处理相关知识感兴趣,欢迎关注我们,青岛丰东期待与您共同进步!

水溶性淬火液的配方介绍

1、水: 优点:汽化热高,传热系数较高,化学稳定性好,很便宜,使用方便。 缺点:冷却速度随水温的变化而发生明显变化。650-550℃区间冷却速度小于300-200℃区间。因在奥氏体不稳定区域冷却速度低,故会出现淬不硬现象。淬火件在淬火时还会产生巨大的应力,造成开裂和变形。蒸汽膜阶段长,易生气泡。在淬火件的凹槽和孔内蒸汽不易逸出,造成冷却不均,因此易出现软点。 用途:只用于小截面、形状简单的碳素钢件错淬火,工作表面较光洁。 注意事项:使用时最好用搅拌或强制循环的方法,以提高冷却的均匀性,防止产生软点和变形。水中不应混入灰尘、油类等杂质。工作温度不应超过40℃。 2、无机水溶液: 1)氯化钠(食盐)水溶液: 介质组成:NaCl浓度可用5%或10%。 优点:NaCl能附着于灼热的淬火件表面,剧烈爆炸成雾状(崩膜),使蒸汽膜破坏,蒸汽膜阶段大为缩短,从而明显提高水的冷却速度,冷却也比较均匀。价格便宜,淬火件可达到较高硬度,而且硬度均匀。缺点:冷却速度随溶液温度而变化,淬火后淬火件易生锈。 用途:用于淬透性低、不易开裂、对防止变形要求低的淬火件,例如碳素钢件(有效厚度30-100mm,采用盐水,油淬火),合金结构钢(40Cr,40CrMoV,有效厚度30-150mm;38CrMoAl有效厚度>80mm。)注意事项:使用时溶液温度应控制在60℃以下,淬火后要清洗,并要进行防锈处理。 2)氢氧化钠水溶液: 优点:冷却曲线与氯化钠溶液基本相同,NaOH可与淬火件表面的氧化皮相互作用,产生氢气,使氧化皮迅速剥落,使淬火件表面呈现光亮的银白色。冷却能力大于氯化钠。 缺点:有腐蚀性,劳动条件较差,在使用中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使成分逐渐变化。与前两者一样,冷却速度也随溶液温度而明显变化。 用途:用于碳素钢。 注意事项:要定期更换溶液。 3)饱和氯化钙水溶液: 优点:在奥氏体不稳定区(650-550℃)时,有很高的冷却速度,在马氏体转变区,由于它的沸点比水高,对流的开始温度也较高,同时它的粘度比水大,传热性也较差,因此冷却速度较慢,从而减小淬火的应力,防止变形和开裂。它的配制方便,容易购买,价格低,使用寿命长。 缺点:温度太低时,会有氯化钙结晶析出,堵塞淬火槽管路。淬火件放置时易生锈。 注意事项:淬火件淬火后要及时清洗,进行防锈处理。

切削液操作规程

重庆勃润防锈技术有限公司 ST528水溶性切削液操作规程 为了使甲方在使用乙方ST528水溶性切削液时,达到双方约定的产品使用要求和使用周期,以利于双方长久的合作,甲乙双方需紧密配合。具体操作规程如下: 一、切削液的出厂检验和进厂验收 乙方每次到货时需附产品出厂质检报告和生产批号。每批进厂,甲方可对货进行原液取样封存,并按现行标准GB/T 6144-85《合成切削液》检测方法进行检测,有必要时可将原液送权威机构检测进行各项重要指标测试,复查油品品质。 二、切削液的存放 切削液进厂后,甲方应存放在专用仓库,要避免日晒雨淋和霜冻等恶劣气候的影响,不同品种,应分类存放。开封的产品尤其要注意保管,避免其他油品的混入。 一、切削液的使用要求 1、水质要求:甲方现使用的工业自来水标准。 2、设备要求:甲方现使用的设备条件为准。 3、工艺要求:甲方现使用的加工工艺和加工条件为准。 四、切削液在使用整个过程中的控制、管理 1、切削液的更换方法及操作步骤: A:更换前,先将机床加工区、管道内、水箱的废液彻底排净,再对整 个冷却液系统用自来水进行循环清洗,直到排出的水接近自来水的状态 为止。 B:按照乙方规定的浓度5-8%(对应的糖量仪读数应该是2.0-3.2)严格 配置新液:根据水箱的容积计算该投入的ST528切削液的数量及加水量,先开水泵放水,以水表读数来计量加水数量,再投切削液,并打开空压 泵,连同管水箱和管道内整个进行循环1-2h,过程中用糖量仪来监测浓 度,直到混合均匀达到规定的浓度为止。 2、使用过程中,由于工件带走及挥发等自然损耗,甲方应根据实际情况按 照规定的浓度进行补充添加。操作人员用糖量仪随时监控切削液浓度, 有可能的话一周进行一次理化分析。 3、切削液浓度控制及添加原则: 按8%配置新液,后续按5-8%添加,以糖量仪读数为准,一般在1.7-2.0。 4、建议年度中4-7月份,由于高温和潮湿,浓度指标应上调0.1左右(指糖 量仪读数)。 5、日常对磨削液浓度、pH值的管理,甲方可参照下表做好正确的记录。根 据需要,可每天进行一次浓度检测,在加水及加切削液后一定要检测并 及时做好正确记录。 切削液浓度及加水加油情况记录表

热处理工艺规范资料

热处理工艺规范 一、淬火、回火工艺规范 1.淬火、回火准备工作:1)检查设备,仪表是否正常;2)正确选择夹具;3)检查零件表面是否有碰伤、裂纹、锈斑等缺陷;4)确认零件要求的淬火部位硬度、变形等的技术要求,核对零件的形状、材料的加工状态是否与图样及工艺文件相符合;5)表面不允许氧化、脱碳的零件,当在空气炉加热时,应采取防氧化脱碳剂装箱保护或采用真空炉加热;6)易开裂的部位如尖角靠边的孔,应采取预防措施,如塞石棉、耐火泥等。 2.常见材料淬火、回火工艺规范 1)加热温度 表1 常用材料的常规淬火、回火规范 注:Cr12Mo1V1 即 D2(美国)、1.2379(德国)、SLD(日立)、SKD11(日本)、K110(奥地利); 9CrWMn 即 O1(美国)、1.2510(德国)、K460(奥地利); 4Cr5MoSiV1 即 H13(美国)、1.2344(德国)、8407/8402(一胜百)、W302(奥地利); 7Cr7Mo3V2Si 即 LD1;

HS-1是高级火焰淬火,多用模具钢; 除45号钢或特别说明均采用回火两次的工艺。 2)淬火保温时间t =8~10 min+kαD k——装炉系数(1~1.5);α——保温系数(见表2);D——零件有效厚度。 表2 淬火保温系数 3)回火保温时间 ①工件有效厚度d<=50mm,保温2小时; ②工件有效厚度d>50mm,按照保温时间t=d/25(小时)计算; ③每次回火后空冷至室温,再进行下次回火。 4)去应力(入炉时效) ①高合金钢550~650℃,热透后,保温时间>3小时; 3.淬火和回火设备 1)淬火设备——真空淬火炉、中温箱式炉、高温箱式炉。 2)回火设备——真空回火炉、中温箱式炉。 3)冷却设备——水槽、油槽、风箱。 4.操作方法 1)零件应均匀摆放于炉内有效加热区,在箱式炉中一般为单层排列加热,工件间适当间隙。 小件可适当堆放,但要酌情增加保温时间。 2)细长零件加热要考虑装炉方法,以减少工件变形,如垂直吊挂,侧立放平支稳等。

切削液使用规范标准

1. 目的和范围 1.1目的 为正确使用和管理切削液,提高切削液使用价值,特制定此规范。 1.2 范围 工厂车间所用切削液的管理。 2. 职责 工厂设备工程部油料管理人员负责对现场切削液使用进行管理,并填写《切削液日常检测维护记录》;并负责对切削液使用状态(劣化程度)进行判定。 3. 术语 4. 切削液使用管理 4.1 切削液分类 4.1.1切削液种类:油基、水基(乳化液,微乳化液,合成液) 4.1.1.1根据组成成分的不同,油基切削液可归纳为4类: A)纯矿物油 B)减摩切削油 C)非活性极压切削油 D)活性极压切削油 4.1.1.2按照稀释液的性状,水基切削液可归纳为3类:

A)乳化液 B)微乳化液 C)合成液 4.2切削液的应用 4.2.1正确清槽,消毒和配制新液 4.2.1.1排空原液:尽可能完全排空原工作液。 4.2.1.2清渣:彻底清除工作液系统和存有工作液的液槽、机床表面、泵和循环管道系统及过滤系统,清除对象包括切屑、污渣、杂油、污泥等杂质,不留死角。 4.2.1.3清洗杀菌:用1~2%的切削液和0.1~0.3%的杀菌剂配制清洗液,循环清洗系统至少不低于1小时,可延长至4小时。 4.2.1.4排空,检查清洗效果。 4.2.1.5配制新液:首先测量槽体体积(长×宽×高),按要求确定配比浓度;液槽注入新水,开启循环系统,按比例缓慢加入切削液(定量的)原液使其完全混匀(不可先加切削液后注入水稀释);使用折光仪进行浓度监测,并用折光系数校正读书,使其达到规定的使用浓度。 4.2.1.6切削液浓度=折光仪读数*折光系数 切削液浓度:工作液中含有原液的质量分数。例如,100kg工作液中含有原液5kg,则工作液的浓度为5% 4.2.1.7进入加工 4.2.2切削液的日常维护 4.2.2.1补给切削液时应该在其他容器内预先配制成规定浓度,然后注入切削液箱。为图省事只补充给水是引起浓度变化的重要原因,必须避免。 4.2.2.2切削液的稀释关系到乳化液的稳定。切削液在使用前,要先确定稀释的比例和所需乳化液的体积。然后算出所用切削液(原液)量和水量。选取洁净的容器,将所需的全部水倒入容器内,然后在低速搅拌下加入切削液原液。配制乳化液时,原液的加入速度以不出现未乳化原液为准。切削液原液和水的加入程序不能颠倒。 4.2.2.3 现场有专职人员对切削液进行管理维护,每日进行检测,检测项目包括: 浓度(折光)、PH值(8.5~9.2)、外观(变色、破乳)、气味、浮油、泡沫等情况。 4.2.2.4 保持切削液的洁净,严禁向系统抛杂物、洗涤物品及流入脏水(洗衣、洗手等)。 4.2.2.5 根据日检情况,认真填写《切削液日常检测维护记录》。 4.2.2.6 水溶性切削液监测内容

举几个例子看淬火油的基础油和添加剂的作用

举几个例子看淬火油的基础油和添加剂的作用。 1、真空淬火油。众所周知真空淬火油必须具备低的饱和蒸汽压、高且稳定的冷却能力、良好的光亮性和热稳定性。那么“低的饱和蒸汽压”,要通过基础油来实现,要求基础油的馏程要窄,沸点要高;“高且稳定的冷却能力”要求催冷剂效果和使用寿命;“光亮性”要求要由添加光亮剂来实现;“热稳定性”除基础油自身的抗氧化性能外,还要添加抗氧剂,尤其是高温抗氧剂,如耐高温胺类抗氧剂和耐高温酚类抗氧剂。常规抗氧剂T501(BHT)也就是在100度以下才有效果,超过这个温度就失效了。当然,有的添加剂是集催冷、抗氧、光亮于一身的多重功效,如某分子量的聚** 2、快速淬火油。一般的快速淬火油40度粘度在15-25cSt。那么基础油一般选用60N、70N、70P、75SN、100SN,差一些的选用10#、15#、20#机械油,或变压器油等。其添加剂一般选用某型分子量的聚**,或可以形成灰分的聚合性磺酸盐、磷酸盐、水杨酸盐或硬脂酸盐,再有的添加油酰肌氨酸、无水山梨糖醇油酸盐等以利于缩短蒸汽膜的形成,提高冷却性能和热稳定性,还可减少变形。如下面配比的快速淬火油(70N*96.8%+聚***3.2%),用ISO9950标准的冷却特性检测仪检测结果如下:最大冷速=103,最大冷速温度647,300度冷速=8,600度时间=7秒,400度时间=11.5秒,200度时间=42.5秒。 3、光亮淬火油。其40度粘度一般为30cSt左右。但其基础油一般不直接采用150SN或32#机械油,而是由较低粘度的70N与高粘度的150BS进行调配。添加剂一般为光亮剂、催冷剂、抗氧剂。如某国某型光亮淬火油配比如下:70P*80%+150BS*15%+KC光亮剂*2.5%+KC 聚***2.5%,可广泛用于驱动轴、差速齿、薄板、弹簧、螺栓、螺钉等要求中位冷却特性的处理物品。 光亮剂类型有咪唑啉油酸盐、萜烯树脂、油酰肌氨酸等。 4、调质淬火油。基础油粘度不超过15cSt,一般用60N、70N类基础油,较差的采用10#、15#矿物油。添加剂为高分子聚合**。如某好油(60N*96%+KC高分子*4%),用ISO9950标准的冷却特性检测仪检测,其最大冷速为=117,最大冷速温度=672,300度冷速=7...... 5、分级淬火油。以某型粘度为110的分级淬火油为例,基础油采用500N+150BS调配,加入某型的高温抗氧剂、清净分散剂。催冷剂就不要加了,因为在80-150度的温度下的基础油的冷却能力已经满足了其催冷要求。 不知道以上简解,能否有助理解淬火油础油和添加剂的协作关系。 为避讳介质生产公司的技术同行,详细配方不便多透漏,请谅解。如真有需要,另作交流。OICQ:63326991

热处理工艺技术管理标准

郓城恒基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热处理工艺技术管理标准 1主题内容 1·1 主题内容 1·1·1 热处理工艺、作业指导书和工艺守则的编制与管理; 1·1·2 工装的设计与管理; 1·1·3 热处理工艺实验及实验件的检查; 1·1·4 淬火液的管理; 1·1·5 不合格品的处理; 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应于本企业的热处理工艺技术管理 管理职能 2·1 技术部负责热处理工艺、作业指导书、工艺守则的设计与管理;工装设计;热处理工艺实验与管理;根据需要编制热处理作业指导书;参与质量事故的处理及日常技术服务。 2·2 技术检查部负责热处理件的质量检验、工装和炉温仪表的检测、不合格品的判定;炉温测定和实体工件升温测定(接受委托)、冷却能试棒的加工及“H”值的检验;复杂零部件热处理检查标准的编制。2·3 设备部(设备科)负责热处理工装的制造及设备的管理。 2·4 热处理车间负责正确地使用工艺、按照工艺规定和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负责设备、量具、工装的日常保养;自检记录和过程操作记录的填写;不合格品纠正预防措施的制定;炉温测定的委托、准备及所测设备的操作。 2管理内容及要求 3·1 热处理工艺守则 3·1·1 热处理工艺员负责热处理工艺守则的编制,工艺守则由室主任(或主管工艺员)审校,热处理车间技术负责人会签,经制造技术部主管部长(专业厂技术科科长)审批后下发。 3·2 热处理工艺的设计及热处理作业指导书编制; 3·2·1 所有热处理件原则上一物一卡(工艺卡片),如有混装,应编制混装说明或混装明细表。3·2·2 根据工艺要求,提出“工艺装备设计任务书”。 3·2·3 设计新材料、新设备的试验工艺和试验后的正规热处理工艺。 3·2·4 对有特殊要求和工艺复杂的热处理件、应编制热处理作业指导书,其主要内容为:该件的热处理操作步骤;操作注意事项;加热、淬火、回火及回火冷却等各工序的工艺参数、姿势及装炉重量,热处理件的自检验要求等。 3·3 热处理工艺实验 3·3·1 在下列要求下,如不能保证达到图纸要求时,需进行初件热处理工艺实验。 a.技术要求或设计要求变更时。 b.设备或工装及工序变更时。 c.过去六月末生产时。 d.材料代用或材料来源变化时。 e.非正常情况下生产的工件。 f.出现问题实施措施后的第一批零部件。 g.接受新的订货时。 3·3·2 质量攻关、质量改进和科研项目进行热处理工艺试验。 3·4 炉温仪表、炉温均匀性和检测设备的检验。 3·4·1 每年12月份对热处理车间加热炉炉温均性根据KES78.311.1进行检测,其程序如下:

确定淬火工艺规范的原则3-5

3.5 确定淬火工艺规范的原则 淬火工艺方法及其应用淬火工艺规范包括1)淬火加热方式、2)加热温度、3)保温时间、4)冷却介质及冷却方式等。确定工件淬火规范的依据是工件图纸及技术要求,所用材料牌号,相变点及过冷奥氏体等温或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端淬曲线,加工工艺路线及淬火前的原始组织等。只有充分掌握这些原始材料,才能正确地确定淬火工艺规范。 一、淬火加热方式及加热温度的确定原则 淬火一般是最终热处理工序。因此,应采用保护气氛加热或盐炉加热。只有一些毛坯或棒料的调质处理(淬火、高温回火)可以在普通空气介质中加热。因为调质处理后尚须机械切削加工,可以除去表面氧化、脱碳等加热缺陷。但是随着少、无切削加工的发展、调质处理后仅是一些切削加工量很小的精加工,因而也要求无氧化,脱碳加热。 淬火加热一般是热炉装料。但对工件尺寸较大,几何形状复杂的高合金钢制工件,应该根据生产批量的大小,采用预热炉(周期作业)预热,或分区(连续炉)加热等方式进行加热。1:淬火加热温度: 淬火加热温度,主要根据钢的相变点来确定。对亚共析钢,一般选用淬火加热温度为Ac3+(30—50℃),过共析钢则为Ac1+(30—50℃)。之所以这样确定,因为对亚共析钢来说,若加热温度低于Ac3,则加热状态为奥氏体与铁素体二相组成,淬火冷却后铁素体保存下来,使得零件淬火后硬度不均匀,强度和硬度降低。比Ac3点高30—50℃的目的是为了使工件心部在规定加热时间内保证达到Ac3点以上的温度,铁素体能完全溶解于奥氏体中,奥氏体成分比较均匀,而奥氏体晶粒又不致于粗大。对过共析钢来说,淬火加热温度在Ac1~Ac3之间时,加热状态为细小奥氏体晶粒和未溶解碳化物,淬火后得到隐晶马氏体和均匀分布的球状碳物。这种组织不仅有高的强度和硬度、高的耐磨性,而且也有较好的韧性。如果淬火加热温度过高,碳化物溶解,奥氏体晶粒长大,淬火后得到片状马氏体(孪晶马氐体),其显微裂纹增加,脆性增大,淬火开裂倾向也增大。由于碳化物的溶解,奥氏体中含碳量增加,淬火后残余奥氏体量增多,钢的硬度和耐磨性降低。高于Ac1点30—50℃的目的和亚共析钢类似,是为了保证工件内各部分温度均高于Ac1。 2:注意:确定淬火加热温度时,尚应考虑工件的形状、尺寸、原始组织、加热速度、冷却

润滑油管理制度

润滑油管理制度 一、润滑油的工作任务 设备部对润滑管理方面担负的工作任务有下列项目: 1、建立并完善各项润滑管理工作制度和办法。 2、组织编制润滑工作所需的各种基础技术管理资料; 3、指导有关人员按润滑要求搞好在用设备的润滑工作; 4、实行定额用油管理,按期向采购部提出年、季度润滑油品需用量的申请计划,并按月把指标分解落实到车间、班组及单台设备; 5、实施进厂油品的质量检验,禁止发放不合格油品; 6、组织编制年、季、月设备清洗换油计划和储油箱油质化验计划。实施按油质情况确定最佳换油时间; 7、做好设备润滑状态的定期检查与加油,及时采取改善措施,完善润滑装置,防止油料变质,治理漏油,消除油料浪费; 8、组织油品的回收与再生利用工作; 9、收集油品生产厂家研制新油品的信息,逐步做好进口设备用油国产化,做好短缺油品的代用与掺配工作; 10、组织润滑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推广应用润滑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装置,不断提高企业润滑管理工作的水平。 二.润滑材料供应管理制度

1、采购部根据生产设备部提出的年度、季度及月份润滑材料申请计划,如期按牌号、数量、质量采购供应; 2、进厂油品一定要经化验部门检验其主要质量指标,合格后方可发放使用,对不合格油品,要求供应厂家退换或采取技术处理措施; 3、采购部门对供应紧缺的油品,应提前与设备管理部门研究采取代用油品,以免供应脱节,影响使用; 4、入库油料必须专桶专用,标明牌号,分类储存,转桶时应过滤,所有油桶都要将盖子盖好。露天存放时,桶盖部位应抬高一些,以防止雨水和杂质进入桶内; 5、润滑站发现领到的油品质量有问题时,应立即通知润滑工程师和采购部门到现场处理,不得随意发放; 6、润滑材料在库存放一年以上者,油库应送化验部门重新检验油品质量,未取得合格证者禁止发放使用,并应及时采取计划处理措施。 三.润滑油站管理制度 润滑油站按照任务分工,负责各种油料的收发保管,废油的回收再生与利用,切削液等工艺用油的配制与发放。 对润滑站的管理作如下规定: 1、油库的各种设施必须符合有关安全规程,严格遵守安全防火制度,按特级防火区要求设置防火设施,对消防检查中提出的问题要限期解决;

热处理通用技术规范及作业指导书

热处理通用技术规范 编制: 审核: 批准:

热处理通用技术规范 1.目的 为确保公司生产的产品符合产品标准技术要求,根据公司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规定,特制定热处理通用工艺规范,用于指导热处理生产与过程控制。 2.适用范围 本规范明确了热处理生产的主要工艺和质量控制方式、方法、要求,适用于石油机械API SPEC7K转盘及其配件产品的各种热处理。 属于本公司的其他产品和外协产品的热处理也可参照本规范的基本要求执行。 3.主要热处理工艺 热处理是通过对工件的加热、保温和冷却,使金属或合金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从而获得预期的性能的操作工艺。热处理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材料潜力,改善和获得良好的机械性能、加工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 热处理作为生产过程特殊工序,在石油机械产品生产制造中有重要作用。 可以分为: a.整体热处理与表面热处理 整体热处理:如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表面热处理:如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火焰加热淬火以及化学热处理(如表面渗碳、碳氮共渗、氮化等) b.预先(或预备)热处理与最终热处理 预先热处理一般是为了获得良好的加工性能而采取的热处理工艺,如时效、退火(包括去应力退火、球化退火等)、正火等,预先热处理有时也可以作为最终热处理。一般用于焊接结构件、铸件等。相对于最终热处理而言,某些重要、大截面钢件采用预先热处理(通常采用正火处理)是为使最终热处理产品有一个良好的组织保证。 3.1退火(Annealing) 将钢件加热到Ac3+30~50度或Ac1+30~50度或Ac1以下的温度后,一般随炉温缓慢冷却。主要是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切削加工与压力加工性能;细化晶粒,改善力学性能,为下一工序做准备;消除冷、热加工所产生的内应力。主要适用于合金结构钢、碳

淬火液方案

DERUN@DR-251水溶性淬火液 技术方案书 项目名称:热处理水溶性淬火液 需方: 供方:南通德润工业介质技术有限公司 鉴于甲乙双方就甲方委托乙方对热处理淬火介质的使用及原材料供应问题,双方经过平等协商,在真实、充分地表达各自意愿的基础上,南通德润公司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淬火液及相关技术要求 1.1 淬火液原料优势 DR-251水溶性淬火液,基础原料选择美国陶氏化工,基础辅料选择国内著名化工原料生产厂家。 基础原料可以让任何第三方(有资质)公司进行检测。 1.2 淬火液技术优势 1.本公司技术体系源自美国好富顿技术配方体系,秉承一切基础原料和辅料均与美国好富顿公司为国内外同一供应商,本公司具有国内领先的生产反应釜,生产过程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代码,质量稳定,同时本公司吸收引进国内高等学府的本科及硕士研究生作为技术储备,并有国内知名公司的教授级高工作为技术顾问,集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为一体的行业领军品牌。 2. DR-251水溶性淬火液适用于碳钢、合金钢和铸铁的整体淬火。可根据碳含量及合金成分、性能要求及零件的尺寸大小而选择不同的浓度,一般介于5~25%之间,同时本型号淬火液适用于45钢淬火,具有硬度均匀,降低开裂风险,同时避免40Cr大件油淬不硬,水淬容易开裂等风险,是一种介于比油冷速快,比水冷速慢的一种理想介质。 3. DR-251水溶性淬火液对采用感应加热或火焰加热并且油冷的零件,DR-251是淬火油的最理想的替代品,可完全消除油烟和火灾隐患;DR-251水溶性淬火液,通过调整浓度,可以得到不同的冷却速度,适用范围宽;淬硬层深、

硬度均匀、无淬火软点,淬火畸变和开裂倾向小;淬火工件光亮且有短期防锈作用,可不清洗直接回火;对黑色金属及有色金属均无腐蚀;抗剪切强度高,聚合物不易老化变质,使用寿命长;带出量少、使用成本低、性价比高;无油烟、不燃烧、无火灾危险,改善劳动环境。 4 淬火液检测,本公司所生产的淬火液针对每一个性能指标实现全方位检测,冷却特性仪为瑞典进口的IVF,粘度仪,闪点仪,酸值及灰分,水分检测来自国内知名厂家,数据做到权威,真实,绝无任何造假成分。 1.3 淬火液技术参数 南通德润公司为公司所提供的DERUN@DR-251水溶性淬火液的技术参数如下:

切削液使用管理规定

内部 切削液使用管理规定

2016年4月8日

发放:一车间、五车间、九车间、经营管理处、质量检验处 编制: 校对: 审核: 批准:

合理选用冷却润滑液,可以有效地减小切削过程中的摩擦,改善散热条件,而降低切削力,切削温度和刀具磨损,提高刀具耐用度,切削效率和已加工表面质量及降低产品的加工成本。随着科学技术和机械加工工业的不断发展,特别足大量的难切削材料的应用和对产品零件加工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就给切削加工带来了难题。为了使这些难题获得解决,除合理选择别的切削条件外,合理选择切削液也尤为重要。 2 切削的分类 2.1水溶液 其主要成分是水。由于水的导热系数是油的导热系数三倍,所以它的冷却性能好。在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防锈和汕性添加剂,还能起到一定的防锈和润滑作用。 2.2 乳化液: 2.2.1普通乳化液:它是由防锈剂,乳化剂和矿物油配制而成。清洗和冷却性能好,兼有防锈和润滑性能。 2.2.2防锈乳化液:在普通乳化液中,加入大量的防锈剂,其作用同上,用于防锈要求严格的工序和气候潮湿的地区。 2.2.3极压乳化液:在乳化液中,添加含硫,磷,氯的极压添加剂,能在切削时的高温,高压下形成吸附膜,起润滑作用。 2.3切削油: 2.3.1矿物油:有5#、7#、10#、20#、30#机械油和柴油,煤油等,适用于一

2.3.2动,植油及复合油:有豆油、菜子油、棉子油、蓖麻油、猪油等。复合油是将动、植、矿三种油混合而成。它具有良好地边界润滑。 2.3.3 极压切削油:它是以矿物油为基础,加入油性,极压添加剂和防锈剂而成。具有动,植物油良好地润滑性能和极压润滑性能。 3 切削液的作用 3.1 冷却作用 它可以降低切削温度,提高刀具耐用度和减小工件热变形,保证加工质量。一般的情况下,可降低切削温度50~150℃。 3.2 润滑作用 它可以减小切屑与前刀面,工件与刀具后刀面的摩擦,以降低切削力,切削热和限制积屑瘤和鳞刺的产生。一般的切削油在200℃左右就失去润滑能力。如加入极压添加剂,就可以在高温(600~1000℃)、高压(1470~1960MPa)条件下起润滑作用。这种润滑叫做极压润滑。 3.3 清洗作用 它可以将粘附在工件,刀具和机床上的切屑粉末,在一定压力的切削液作用下冲洗干净。 3.4 防锈作用 防止机床、工件、刀具受周围介质(水分、空气、手汗)的腐蚀。 4 冷却润滑液中的添加剂 4.1 油性添加剂

淬火工艺

淬火工艺 钢的淬火是将钢奥氏体化后以适当的冷却速度冷却,使工件在横截面内全部或在一定范围内发生马氏体不稳定组织结构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一. 淬火工件的工艺流程 一般工件:淬火→清洗→回火→喷砂(或喷丸等)表面清理→检验。 轴类零件及易变形工件:淬火→清洗→回火→校直→去应力处理→喷砂→检验。 二. 淬火前的准备 (1)核对工件数量、材质及尺寸,并检查工件有无裂纹、碰伤、缺边、锐边、尖角及锈蚀等影响淬火质量的缺陷。 (2)根据图样及工艺文件,明确淬火的具体要求,如硬度、局部淬火范围等。(3)根据淬火要求,设计选用合适的工夹具,有的工件进行适当的绑扎,在易产生裂纹的部位,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用铁皮或石棉绳包扎及堵孔等。(4)表面不允许氧化、脱碳的工件,应在盐浴炉或预抽真空保护气氛炉中加热,或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a. 涂料防护 b. 将工件装入盛有木炭或已使用过的铸铁屑的铁箱中,加盖密封。 (5)大批工件必须作单件或小批量试淬,制订工艺后方可进行批量淬火,并在生产过程中经常抽检。 三. 装炉 (1)允许不同材质但具有相同加热工艺的工件装入同一炉中加热。 (2)装炉工件均应干燥、不得有油污及其他脏物。 (3)截面大小不同的工件装入同一炉时,大件应放在炉膛后部,大、小工件分别计算保温时间。(4)装炉时必须将工件有规律摆放在装炉架或炉底板上,用钩子、钳子或专用工具堆放,不得将工件直接抛入炉内,以免碰伤工件或损坏炉衬。 (5)细长工件必须在井式炉或盐炉中垂直吊挂加热,以减少变形。 (6)在箱式炉中装工件加热时,一般为单层排列,工件间隙10~30mm。小件允许适当堆放,但保温时间应适当增加。

钢铁热处理讲座-钢之淬火-

钢铁热处理讲座 -钢之淬火- 一、钢之淬火 钢之淬火(quenching)系将钢加热至沃斯田体状态之适当温度,保持适当时间后急冷以阻止Ar1变态之发生而得到高硬度的麻田散体组织之操作。一般系将加热之钢投入水或油中急冷,由于钢材是由表面开始冷却,内部的冷却速率比表面小,因此容易造成表面硬,而内部软的情形,淬火时钢的内部容易不容易淬硬的性质称为硬化能(hardenablility)。零件心部也能淬硬时称为完全淬火,而心部不能淬硬者称为不完全淬火。工业上使用之热处理零件,由于质量效应(mass effect)之故,淬火时容易成为不完全淬火的状态,硬化能大之钢水淬时容易发生淬裂或变形,必须以冷却速度小的油作油淬,这时心部就不容易硬化。硬化能非常大之钢,即使在空气中冷却也容易硬化。硬化能大的钢都是含有很多的合金元素。因此钢淬火时之冷却方法便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一不小心就会发生变形或龟裂,所以冷却方法除了直接投入淬火液之外,尚有各种改良的冷却方法。如时间淬火(阶段淬火),恒温淬火(热浴淬火),麻回火、沃斯回火,以及喷射淬火,压住淬火、锻造淬火等特殊淬火方法。 二、淬火的种类、定义及目的 (一)一般淬火(quenching) 将钢加热至沃斯田体状态之适当温度(亚共析钢温度Ac3温度以上,共析钢及过共析钢Ac1温度以上)保持适当时间后,投入水、油等淬火液中急冷以阻止Ar1变态之发生,而得到高硬度之麻田散体组织之方法,称为淬火。(二)时间淬火(time quenching) 与一般淬火之加热条件一样,将钢加热至淬火温度,保持适当时间后,取出投入于水或油中急冷,经过适当时间后自淬火液中拉上来使钢在空气中缓慢冷却的操作,故又称为抬上淬火或分段淬火、二段淬火等。主要目的在于防止发生变形或淬裂。 (三)恒温淬火(isothermal quenching) 系钢加热至淬火温度后淬火于恒温的热浴(hot bath)中保持适当时间后,自

切削液使用管理规定

内部 切削液使用管理规定 2016年4月8日

发放:一车间、五车间、九车间、经营管理处、质量检验处 编制: 校对: 审核: 批准:

1 范围 合理选用冷却润滑液,可以有效地减小切削过程中的摩擦,改善散热条件,而降低切削力,切削温度和刀具磨损,提高刀具耐用度,切削效率和已加工表面质量及降低产品的加工成本。随着科学技术和机械加工工业的不断发展,特别足大量的难切削材料的应用和对产品零件加工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就给切削加工带来了难题。为了使这些难题获得解决,除合理选择别的切削条件外,合理选择切削液也尤为重要。 2 切削的分类 2.1水溶液 其主要成分是水。由于水的导热系数是油的导热系数三倍,所以它的冷却性能好。在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防锈和汕性添加剂,还能起到一定的防锈和润滑作用。 2.2 乳化液: 2.2.1普通乳化液:它是由防锈剂,乳化剂和矿物油配制而成。清洗和冷却性能好,兼有防锈和润滑性能。 2.2.2防锈乳化液:在普通乳化液中,加入大量的防锈剂,其作用同上,用于防锈要求严格的工序和气候潮湿的地区。 2.2.3极压乳化液:在乳化液中,添加含硫,磷,氯的极压添加剂,能在切削时的高温,高压下形成吸附膜,起润滑作用。 2.3切削油: 2.3.1矿物油:有5#、7#、10#、20#、30#机械油和柴油,煤油等,适用于一般润滑。 2.3.2动,植油及复合油:有豆油、菜子油、棉子油、蓖麻油、猪油等。复合油是将动、植、矿三种油混合而成。它具有良好地边界润滑。 2.3.3 极压切削油:它是以矿物油为基础,加入油性,极压添加剂和防锈剂而成。具有动,植物油良好地润滑性能和极压润滑性能。 3 切削液的作用

热处理工艺规范

材质淬火回火硬度(HRC) 备注 SKD11、D2、2379、K340、XW-41、D11、DC11、DCm、QC11、K105、K110、SKD11、Cr12MoV1、SLD、GS-379 1020-1050 油冷或气淬,小件可空冷180-700 >60 回火脆性区:275-375 500-525 58-60 530-540 56-58 540-550 54-56 550-560 52-54 570-580 50-52 01、DF-2、SKS-3、K460、2510、9CrWMN、CrWMN 800-830油冷180-160 60-62 回火脆性区: 250-330 油钢 180-220 58-60 230-250 55-58 310-350 50-55 M2、SKH9、SKH51、YXM1、HSP41、S600、TS-3343、BM2、W6MO5Cr4V2 保温650(一段)950(二段)1180-1220(三段),预 冷至950-1000下油或其它气体,小件可以空冷。需要 冷至40°C以下方可回火 540 64-65 高速钢回火次数最好不少于4次 560 62-64 590 60-62 610 58-60 630 56-58 650 54-56 DC53、A88、SLD8、SLD10 1020-1050油淬或气淬、工件不厚可以风冷530-540 60-62 回火脆性区: 450-510 540-550 58-60 550-560 55-58 560-580 52-55 580-600 50-52 1

材质淬火回火硬度备注 Cr12、XW-5、D3、SKD1、D6、CRD、TS-208、K107、K100、TS-2436、Cr12W 950-980油冷,回火温度要低20-30°C 180-200 59-61 回火脆性区: 290-330 200-280 58-60 400-450 55-57 500-530 52-55 530-550 48-52 560-590 45-46 580-610 40-45 PW类-767、738、638、718 870-920油冷200-250 50-54 280-300 48-50 320-360 46-48 400-430 40-45 2083、440、S136 1020-1060油冷或者气淬。回火前应该冷至充分,避免 回火缩水。200 52-54 耐腐蚀的要求比较大的尽量回低温。270 50-52 500-520 48-52 520-525 48-50 530 46-48 540 44-46 600 28-30 H13、2344、2343、SKD61、8407、W302 1020-1060气淬或空冷也可油淬570 52-54 580-600 50-52 605-610 46-48 620-630 40-42 45#800-830淬火 水淬油冷或碱槽200 54-55 280-300 50-52 350-380 40-45 500-550 28-32(调质) 2

热处理油标准

热处理油标准 时间:2010-08-30 10:59:00 来源:热处理论坛作者: 热处理油的性能特点和使用范围: 1 、普通淬火油:冷却性能强、氧化安定性好,适用于盐浴炉或保护气氛的轴承钢、工具模具钢、合金钢和渗碳钢等工件的淬火。最佳使用温度50 -80 ℃。 2 、快速淬火油:冷却速度快、氧化安定性好、光亮性中等,适用于高冷速的调质、渗碳等零件和大型锻造件、大型齿轮及淬火压床的淬火。使用温度20 -80 ℃。 3 、快速光亮淬火油:冷却速度快、氧化安定性好、光亮性好,适用于轴承钢、工模具钢及其它结构钢材在保护气氛下淬火。使用温度20 -80 ℃。 4 、超速淬火油:冷却速度更快、氧化安定性好,适用于汽车、轴承、矿山机械、冶金机械及工模具行业大型零件的加热淬火、渗碳或碳氮共渗淬火,也适用于中碳钢及其它类型合金钢淬火。使用温度20 -60 ℃。 5 、真空淬火油:饱和蒸汽压低、冷却性能好,光亮性好,适用于轴承钢、工模具钢、大中型航空结构钢等材料的真空淬火,初用时应在真空下将油中空气脱出。使用温度20 -80 ℃。 6 、等温分级淬火油:冷却性能好、零件变形小,适用于轴承钢、渗碳钢制的轴承内外圆、精密零件、汽车齿轮、半轴等工件以及易变形零件的淬火。使用温度1 号120 ℃,2 号150 ℃。 7 、回火油:粘度大、闪点高、挥发小、热氧化安定性好,适用于淬火后工件回火,1 号使用150 ℃温度, 2 号使用温度200 ℃。 热处理油产品 主要使用于淬火加工中快速冷却的热处理油 . 是通过长时间的现场使用实绩来提高 赖度的安定烧入油。

1. 特征: 在无氧化氛围内固然, 而且在连续炉中也能发挥优秀的光辉性能。因有冷却特性因此通过蒸汽膜阶段的冷却来增加烧入深度, 缓慢的对流阶段冷却能维持高硬度, 能最小化变形。以延长工具寿命来减少费用,因对开放型油糟有着优秀的氧化安定性, 因此最小化了短期内污垢增多引起的冷却性能变化。使用中以最小化粘度变化来减少随着冷却能变化引起的产品质量散布。 2. 物理化学性质: HSQ-270 新油的管理性状外观( 原液) - 比重(15/4 ℃) - 粘度( 40 ℃,mm /s)26 以下闪点( ℃)170 以上全酸值(m KOH) - 水份(ppm)500 以下冷却特性 特性温度:800~400( ℃){ 秒} 800 ~300( ℃){ 秒} 580 以下 615 以上 4.0 以下 2.8 以下 无规定 5.5~ 6.0 3. 冷却性能试验结果: 4. 用途: 适用设备: 连续炉,PIT 炉等开放型炉的烧入和高频波烧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