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后患者两种体位的比较
心肺危险指数在非小细胞肺癌围术期预防便秘中的应用

・
2 1 ・
必要 性 , 并 能坚 持配合 。 3 . 2 . 2 与 患者 家属 建立 良好 的关 系 患者 住 院期
情绪 , 必 要 时可反 复 宣 讲 , 从 而 能够 理 解 配 合全 麻 术后 去 枕平 卧位 的要求 。
上海
排便 , 是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术后便秘虽不能直
接对疾 病 产生影 响 , 但在 高危 患者身 上 的影响 力 同
・
2 2 ・
临床护理 杂志 2 0 1 3年 1 O月第 1 2卷第 5期
样 不 容小觑 。术 后保 持 大 便 通 畅是 预 防严 重 的心
袁2
表 2 两组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及类型比较
相关 心肺并 发症及 其类 型 , 并记 录 。
1 . 4 统计 学方 法
采用 S P S S 1 3 . 0软 件 进 行 统 计 分 析 , 采用 Y
检 验 。以 P <0 . 0 5为差 异有统 计学 意义 。
秘3 2 6 例, 发生率 为 5 5 . 4 4 。常 规 组 发 生 便 秘 5 2 0例 , 发生 率为 9 o . 2 8 。心 肺 并 发 症 发 生 率 分 别 为 2 . 0 4 及
术前对 患者进行 C P R I 评估 , 并结合 相应护理 干预措施 , 对于 C P R I
1 . 3 观察指 标
观 察两 组术后 腹胀 、 便秘 情况及 术后有 无发 生
人院评估 C P R I ≥4 分 的高危患者 , 即给予干 预性 护理 , 除每 I d 在 护 士 带领 下 进 行 深 呼吸 操 外 ,
还进 行 床上 腹 部按 摩 操 4 ~ 5次/ 日。并 每 日评 估 排便 情况 , 如有便 秘对 症治疗 。术 前 晚给予开 塞露
外科总论习题与参考答案

外科总论习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下述有关对体表肿瘤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体表肿瘤是指来源于皮肤、皮肤附件、皮下组织与浅表软组织的肿瘤B、下肢皮肤鳞状细胞癌严重时伴骨髓浸润,常需截肢C、皮肤基底细胞癌,发展缓慢,呈浸润性生长,常伴有血道或淋巴道转移D、神经鞘瘤中央型者,手术不慎易切断神经E、脂肪瘤位于深部者可恶变,应及时切除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基底细胞癌发生转移率低,比较偏向于良性,故又称基底细胞上皮瘤。
2.冲击伤是炸弹等武器在爆炸瞬间所形成的冲击波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各种损伤,主要损害器官是A、全身皮肤B、周围神经C、听器、肺、胃肠、膀胱等含气体或液体的脏器D、骨、关节E、肌肉及筋膜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冲击伤是炸弹等武器在爆炸瞬间所形成的冲击波动压、负压和超压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各种损伤,主要造成听器、肺、胃肠、膀胱等含气体或液体的脏器损害,体表一般无伤口3.麻醉前病情评估最主要目的是A、认识患者以防发生麻醉错误B、与患者建立感情,获得患者信任C、了解手术方式D、了解患者对麻醉手术的耐受力,保障术中安全E、确定麻醉方法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为了保障患者在麻醉手术期间的安全,增强患者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能力,避免或减少4.组织间液和血浆两者含量的主要差别是A、Na+B、K+C、有机酸D、蛋白质E、尿素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组织间液和血浆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浆含有较高的蛋白质(7%),而细胞间液含蛋白质仅为0.05%~0.5.关于局麻药毒性反应的预防,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采用皮内敏感试验B、一次用量不超过限量C、注药前先回抽有无血液D、据病人具体情况或用药部位酌减剂量E、如无禁忌,药液内加入少量肾上腺素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局麻药吸收入血液后,当血药浓度超过一定阈值,就发生药物毒性反应,严重者可致死。
针对发生原因采取措施:①一次用药量不超过限量;6.痈好发的部位是A、会阴部B、臀部C、小腿D、项背部E、头面部正确答案:D7.男,45岁。
外科常用卧位

常用卧位选择合适卧位的目的:1.增进患者的舒适。
2.治疗疾病。
3.减轻症状。
4.进行各种检查。
分类:一、仰卧位-平卧位1.去枕仰卧位:适用于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患者。
操作:为病人去枕仰卧,使其头偏向一侧,将两臂放于身体两侧,两腿伸直自然放平,并将枕横立于床头。
目的:避免昏迷病人呕吐物误入气管而引起窒息或肺部并发症,对于椎管内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的患者则可预防颅内压降低而引起头痛。
2.中凹卧位(休克卧位):适用于休克患者操作:用垫枕抬高患者头部胸部约10-20度,抬高下肢约20-30度,可摇床则可以摇高床头和床尾,以保持此姿势目的:A.头胸抬高——利于通气,改善缺氧。
B.下肢抬高——促进静脉回流,增加心排血量。
3.屈膝仰卧位:适用于胸部检查或行导尿术会阴冲洗的患者。
操作:使患者仰卧,头下垫枕,将两臂放于身体两侧,两腿两膝曲起并稍向外分开。
目的:可使腹部肌肉放松,便于检查或暴露操作部位。
注意事项:检查或操作时应注意保暖和保护患者隐私。
二、侧卧位适用范围:1.灌肠、肛门检查、配合胃镜、肠镜检查的患者。
2.臀部肌内注射及预防压疮。
操作:患者侧卧,臀部稍后移,两臂屈肘,一手放于枕头旁,一手放于胸前,下腿伸直,上腿弯曲,用于臀部肌内注射时,可使注射部位肌肉放松,必要时可在两膝之间、胸腹部、后背部放软枕以扩大支撑面,增加稳定性,使患者感到舒适安全。
目的:侧卧位与平卧位交替,便于护理局部受压部位,也可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三、半坐卧位适用范围:1.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患者。
2.胸腔疾病、胸部创伤及心脏疾病引起呼吸困难的患者。
3.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患者。
4.疾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患者。
操作:使患者仰卧,先摇起床头,使上身抬高,与床面呈30-50度,再摇起床尾,为防止患者下滑,必要时床尾可置一软枕,垫于患者足底增进患者舒适度,防止足底部触及床尾栏杆,放平时则应先摇平床尾,再摇平床头。
如无可摇床,则可将患者上半身抬高,在床头垫褥下放一靠背架,患者下肢屈膝,用大单包裹膝枕,垫于膝下,大单两端固定于床沿,防止患者下滑,床尾足底垫软枕。
外科护理(医学高级):胃十二指肠疾病病人的护理试题预测(每日一

外科护理(医学高级):胃十二指肠疾病病人的护理试题预测(每日一1、单选女性患者,71岁,胃溃疡病史10年,最近2个月腹胀,食欲减退,体重下降3kg,大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应用抗酸剂治疗胃痛效果不好。
该患者首选的检(江南博哥)查方法是()A.CT检查B.B超检查C.纤维胃镜活检D.MRI检查E.腹部立位X线平片正确答案:C2、单选张先生,56岁,既往有胃溃疡病史。
2小时前突然上腹刀割样痛,迅速波及全腹,不敢直腰走路。
检查发现腹部舟状腹,腹肌强直,有腹膜刺激征,肠鸣音消失,肝浊音界消失。
进一步明确诊断的简便检查方法是()A.血淀粉酶测定B.白细胞计数及分类C.X线腹部平片D.腹腔穿刺抽液检查淀粉酶量E.粪便隐血试验正确答案:C3、多选患者,男性,44岁,胃窦部溃疡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胃大部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安返病房。
胃手术后主要的护理诊断有()A.自我形象紊乱B.疼痛C.焦虑D.活动无耐力E.潜在并发症感染正确答案:A, B, D, E4、单选胃大部切除术后48小时内,除生命体征外应重点观察的是()A.神志B.腹胀C.肠鸣音D.伤口敷料E.胃管引流液正确答案:E5、单选胃溃疡最常发生于()A.胃体部B.贲门处C.幽门处D.胃大弯处E.胃小弯处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胃溃疡多发生于胃小弯,以胃角多见,胃窦部与胃体也可见,胃大弯、胃底少见。
6、单选瘢痕性幽门梗阻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A.上腹部胀痛B.大量呕吐宿食C.上腹部膨胀D.营养不良E.便秘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瘢痕性幽门梗阻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呕吐,特点是呕吐量大,一次达1000~2000ml;呕吐物含大量宿食带腐败酸臭味,不含胆汁。
7、单选胃、十二指肠溃疡手术后,可给病人进食的指征是()A.血压平稳B.病人想进食C.伤口拆线后D.术后3天E.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胃大部切除术后胃肠减压量减少,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可拔除胃管,并开始进食。
内镜逆行胰胆管照影术(ERCP)的麻醉进展

内镜逆行胰胆管照影术(ERCP)的麻醉进展发布时间:2022-06-08T08:21:50.397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月4期作者:梁艳华[导读]梁艳华(柳州市中医院;广西柳州545001)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胆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ERCP操作中对咽喉部及胃肠道的刺激较大,手术体位一般为俯卧位,患者常常难以忍受,通常需要给予适当的麻醉来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就目前国内外ERCP术常用的麻醉处理方法做一综述。
一、表面麻醉在我国,由于经济与地域差异的原因,仍有很大一部分ERCP术采用表面麻醉,即以利多卡因胶浆对咽喉部进行局部麻醉。
ERCP通常采用俯卧位,检查过程中患者是清醒的,可以按照术者指令做出配合,不存在呼吸抑制现象,对于存在呼吸系统疾患合并症者较为有利。
但此方法只能减轻咽喉部不适,并不能消除刺激胆道时所引起的腹部疼痛,使多数患者在检查过程中感到非常痛苦,不能很好地耐受和配合操作,给检查及治疗带来困难,这也是ERCP术后并发症如十二指肠穿孔、胰腺炎等的危险因素[1]。
ERCP与胃镜检查一样,患者在检查过程中会觉得强烈恶心、咽喉和腹部疼痛甚至不能配合检查,严重时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
采用局部麻醉虽然简单、经济,但是检查过程痛苦,术后患者易产生不良记忆,且增加术者操作风险,延长手术时间,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ERCP的发展。
二、清醒镇静1、基本概念是指一种或多种药物对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从而使治疗得以完成的技术。
其介于全身麻醉与局部麻醉之间,在此过程中仍可与患者进行交流,患者能遵嘱反应,使原本不舒服的检查治疗操作变得更易为患者接受。
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指出,清醒镇静表示低限度的镇静作用中抗焦虑药物的连续使用,使得患者仅仅感官上痛觉大大减轻或消失,这种方式不需要人工支持通气和维持循环[3,4]。
2、常用药物及技术以往在国外,复合应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咪唑安定)和阿片类药物(芬太尼或度冷丁)常用于实施清醒镇静(CS)[5,6],在多数情况下,此法能提供安全、有效的镇静[7]。
腹腔镜手术麻醉知识分享

者。
腹腔镜手术中,盲探下将气腹针插入腹腔,如果将大量的CO2
03
以较高的压力直接注入血管内,早期即可发生气栓。
二氧化碳气栓诊断和处理
1
注入几升CO2后,如发现腹腔体积并没有均匀扩 张,应怀疑是否发生气栓。
2
气栓可引起通气无效腔增加、肺血管阻力(PVR )增加、肺动脉压力增加以及心排出量减少。
3
大的气泡可能堵塞右房,使心排出量降低。小的 气泡可能会滞留在肺内,引起肺动脉高压、右心 功能衰竭以及肺水肿。
在血液的缓冲能力暂时过度时,则会出现高碳酸血症和 呼吸性酸中毒。
CO2还具有广泛的局部和全身作用,总体表现为高血 压、心动过速、脑血管扩张、高碳酸血症和呼吸性酸中 毒。
05
术前检查
术前检查
常规检查包括全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 (ECG)及血型、电解质、生化和肾功能检查。
腹腔镜手术虽然微创,但术前检查与评估、准备需按 大手术进行。
03
多数患者能够耐受这些改变,但Trendelenburg体位可加 重这些变化造成的影响,尤其对于老年、肥胖以及合并心 肺疾病的患者。
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常见原因
麻醉医师可通过调整呼吸参数设置、体位,减低气腹压力 和调高吸入氧饱和度以解决该问题。
气管导管移位——全麻可以增加胸腔内压力、吸气峰压以 及平台压力,而气腹可以使这些参数的增加更为显著。
02
屏幕上只能见到比较狭小的二维 视野画面,需要全身麻醉和手术 时间通常比较长。
03
腹腔镜手术对患者病理生 理状态的影响
腹腔镜手术对患者病理生理状态的影响
腹腔内压力和容积增加、患者体位、二 氧化碳和高碳酸血症是腹腔镜手术所致 的病理生理改变,使麻醉管理复杂化。
全身麻醉患者手术后两种不同体位的临床比较

全身麻醉患者手术后两种不同体位的临床比较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以下简称全麻)患者术后回病房最佳体位,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增加舒适度。
方法:将60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全麻术后予去枕平卧6个小时、心电监护、吸氧等处理;实验组30例患者术后予抬高10~15°的低枕卧位、心电监护、吸氧等处理。
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头晕、呕吐的发生及患者舒适度、伤口疼痛(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情况并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术后比较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血压异常和头晕、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是实验组的体位不适、伤口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术后取低枕卧位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让患者更好地度过全麻复苏期。
关键词:卧位;应用;全麻术后随着经济和医学的发展,医疗上更体现人性化治疗,所以临床上为了减少患者痛苦的全身麻醉应用也逐渐增多,麻醉技术也越来越成熟。
全身麻醉应用的麻醉药基本能在手术结束后,即被停止使用,麻醉医师在确认病人的意识将逐渐恢复,病人进入复苏期,此时患者回到病房,病人大多数都是嗜睡状,患者生命症状还是处于不稳定状态,仍要持续监护,此时临床上患者的体位常规取去枕平卧6h,但该体位患者容易发生刺激性咳嗽和不舒适,体位耐受时间有限,腰背部、臀部疼痛,同时对预防误吸的效果也不尽理想。
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最佳全麻术后体位,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舒适度。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年龄在20~65岁的胆囊切除术全麻手术病人60例,男性18例,女性42例。
病例选择为ASAⅠ-Ⅱ级成年全身麻醉、麻醉清醒、术后返回病房即测量生命体征,选择生命体征正常、嗜睡状的病人,若生命体征不正常则筛除。
患者自身没腰椎、背部、头颈部疾病,无心血管疾病,均为择期手术患者,术后不使用镇痛泵。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是术后常规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实验组是术后垫枕头部抬高10~15°的改良低卧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情况均衡可比。
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后患者不同体位的比较

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后患者不同体位的比较【摘要】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实施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不同体位对患者的术后临床产生的影响。
采用的方法就是在我院近两年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选择100例。
然后随机分配成两组,为实验组和时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术后去枕平卧体位,试验组采用头颈下垫枕、头部抬高10o-15o的改良低半卧位,对两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和呕吐发生率、头晕、腹部疼痛腰肌酸痛以及I期压疮等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
得出的结果是,分析对比数据之后发现,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均处于平稳状态;实验组患者的腹部疼痛情况明显要好于对照组患者,数据时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腰肌酸痛、呼吸急促以及I期压疮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头晕呕吐的发生率,对比数据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在临床上,对于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后清醒且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在术后对患者采取头颈下垫枕、头部抬高10o-15o的改良低半卧位能有效的提高忠者的舒适度,减轻患者的痛苦,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体位本研究主要分析探讨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后不同体位对患者的术后临床症状和舒适度的影响。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两年接受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后清醒且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随机抽取100例,对其流程进行总结、规范,分析常见并发症原因及处理方法。
下面是详细的资料与方法。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在我院近两年接受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后清醒且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随机抽取100例,然后随机分配成两组,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
其中,对照组患者男30例,女20例;年龄在28-67岁,平均年龄为(46.3±1.7)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例患者, 术前无 肩 颈 及 腰 疾 病 史 、 心 肺 功 能 正 常;术后患者清醒,生命体征平稳,未使用气垫床。 手术分别 为胃癌根治术、结肠癌根治术、胆囊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 术,麻醉方式均采用单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将符合条件的 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 。 试 验 组 男58例 , 女42例,平均年龄(66.2±7.4)岁,平均体重(63.2±4.4)kg。 对照 组 男54例 ,女46例 ,平 均 年 龄 (62.1±8.5)岁 ,平 均 体 重 (67.1± 3.6)kg。 两组在年龄、性别、体重、麻醉方式等方面,差异无统 计 学 意 义 (P>0.05)。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建立数据库,腹部疼痛程度比较采用
秩和检验,其他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症状、体征的比较(表1)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呕吐、头晕的发生率差异无统 计 学 意 义 (P>0.05);试 验 组 腰 肌 酸 痛 、呼 吸 急 促 、Ⅰ期 压 疮 的 发 生 率 均 低 于 对 照 组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P<0.05)。 2.2 两组腹部疼痛程度的比较(表2)
此项研究表明,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后患者清醒后选 择改良体位不增加生命体征改变、呕吐、头晕等麻醉后术后 不适的发生率,相反还降低了术后发生腹部疼痛、腰肌酸痛、 呼 吸 急 促 、Ⅰ期 压 疮 等 的 发 生 率 ,有 利 于 增 加 患 者 的 舒 适 度 ,
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机体恢复。 我们仅研究了全身麻醉下行 腹部手术后患者采用改良低半卧位的效果,如需在其他手术 患者中应用还须进一步研究。
在护士收入分配管理的实施中,最重要的是如何充分调 动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以确保各项护理质量目标的实现。 由于护理工作内容不能完全通过经济指标来体现,而目前大 多 数 医 院 的 分 配 方 式 主 要 由 科 室 效 益 决 定 [1],此 种 分 配 方 式 存在缺乏竞争性、激励作用弱、不公平等弊端[2]。 因此,通过量 化指标考核反映护士的工作绩效,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收入分 配,对于提高工作效率,稳定护理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我院自
参考文献
[1] 李春萍.早期半卧位对肝脏手术康复影响的探讨 [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7(5):89-90.
[2] 朱慧. 腹部术后早期体位和康复关系[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9,15(1): 74-75.
[3] 王宁华. 疼痛定量评定的进展[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8):2738-2739. [4] 杨克勤,聂强德,刘析,等.骨科手册[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1:557. [5] 邵宣,许兢斌,史可人,等.实用颈腰背痛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84 ·
中华护理杂志 2011 年 1 月第 46 卷第 1 期 Chin J Nurs, January 2011, Vol 46, No.1
量化指标考核方法在我院护士收入分配管理中的应用
张秀华 丁牧原 张翠红 李璐 王桂芝
【摘要】 为了在护士收入分配中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采用量化指标考核方法,对护士工作内容进行考核和评价,并 以此作为其收入分配的依据。 结果显示,此考核方法应用后,护士对工作内容和要求更加关注,提高了护理质量,稳定了护理队伍。 【关键词】 护士; 收入; 量化指标 【Key words】 Nurses; Income; Quantitative index
DOI:10.3761/j.issn.0254-1769.2011.01.030 作者单位:200040 上海市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外科 张 静 :女 ,本 科 ,主 管 护 师 ,E-mail :an007777@ 2010-08-04 收 稿
3 讨论 3.1 全身麻醉术后采取去枕平卧体位的分析
患者返回病室6h内,试验组 采 用 头 颈 下 垫 枕 并 予 头 部 抬 高10~15°的改良低半 卧 位 ,对 照 组 则 采 用 去 枕 平 卧 位 。 观 察 术 后6h内 每 组 患 者 每 小 时 心 率 、呕 吐 、头 晕 、腰 肌 酸 痛 、呼 吸 急 促 、Ⅰ期 压 疮 等 情 况 并 记 录 ;评 估 两 组 的 术 后 舒 适 度 、 腹 部 疼 痛 程 度 ,采 用 数 字 分 级 法 [3]评 估 患 者 的 疼 痛 程 度 :0为 无 痛 , 10为 剧 痛 ,让 患 者 自 己 圈 出 一 个 最 能 代 表 疼 痛 程 度 的 数 字 。
全身麻醉腹部术后患者采用改良体位, 具有以下优势。 ①腹部术后患者大多置有腹腔引流管,采取此体位可以使术 后最初6h内手术创面渗出最多的时候得到充分引流。 ②可以 降低腹壁张力,促进切口愈合并增加舒适感[6]。 ③有利于膈肌 的活动[7]及双下肺扩张,有利于气管分泌物的排出和肺扩张 。 ④从力学角度分析,过长时间处于同一姿态,可产生累积性 损伤。 因此,术后早期改变体位,是阻断这种累积损伤演变的
2008年1月起, 将量化指标应用 于 临 床 护 士 考 核 与 收 入 分 配 中,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将做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1 传统考核与收入分配方法存在的问题 无法将考核指标完全量化是目前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与
分配的难点之一[3]。 传统的考核与收入分配方法是医院以每 个科室为考核单元,以科室的经济效益和医疗质量为考核内 容,对整个科室的工作进行考核,并依照考核结果以科室为 单位进行收入分配。 在考核与分配中,忽略了临床医疗与护 理工作的差异性,没有反映出护理工作效率、护理工作风险 与责任、护理技术难度、护士编配等诸多因素。 对护理工作数 量和质量缺乏有效的过程和结果控制,极大地挫伤了护士工 作 的 积 极 性 [1]。
DOI:10.3761/j.issn.0254-1769.2011.01.031 作者单位: 830002 乌鲁木齐市 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护理部 张 秀 华 : 女 ,本 科 ,主 任 护 师 ,副 教 授 ,护 理 部 主 任 ,E-mail:zxhhlb@sina.
com 2010-05-26 收 稿
7~10分 27 36
有效措施。 ⑤早期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一过性将床头摇得 过高,可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而致生命体征的波动[2]。 因此, 采取头颈下垫枕并 抬 高 头 部10~15°的 改 良 低 半 卧 位 ,可 使 患 者既舒适又安全,且可以防止口腔内分泌物或呕吐物误吸入 呼吸道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
1992:71. [6] 刘晓红,贺锦花.普外科麻醉术后不同护理体位的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
导 报 ,2009,15(15):101-102. [7] 陈维英.基础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53.
(本文编辑 王红丽)
!!!!!!!!!!!!!!!!!!!!!!!!!!!!!!!!!!!!!!!!!!!!!!
表1 两组术后症状、体征的比较(例)
组别
n
心 率 >100 次 /min
试验组
100
4
对照组
100
6
χ2值
0.181
P值
0.671
呼 吸 频 率 >20 次 /min 3 11
4.916 0.027
呕吐 4 6
体位是患者休息和适应医疗需要采取的一种姿势。 合适 的体位对治疗疾病、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减少疲劳均有良 好的作用。 通常全身麻醉下腹部手术后6h内患者采用传统的 去枕平卧位,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患者未清醒时呕吐引起 的吸入性肺炎[1]。 但患者从麻醉后复苏室回病房前意识已清 醒,去枕平卧位给部分患者造成了不适 ,有研究者[2]提出在患 者头颈下垫一软枕,可以缓解肩颈肌肉的紧张度,使之舒适。 2010年2~6月,我科对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后 的 患 者 ,采 用 头颈下垫枕并予统的术后体位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0.181 0.671
头晕 16 19
0.026 0.873
腰肌酸痛 42 76
23.894 <0.001
I期压疮 4 12
4.260 0.039
表2 两组腹部疼痛程度的比较(例)
组别
n
0分
试验组 100
0
对照组 100
0
注 :Z=-6.184 ,P<0.001
1~3分 25 8
4~6分 48 56
中华护理杂志 2011 年 1 月第 46 卷第 1 期 Chin J Nurs, January 2011, Vol 46, No.1
· 83 ·
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后患者两种体位的比较
张静 赵琦 陆蓓娜 孙晓春
【摘要】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后患者回病室6h内 不 同 体 位 对 患 者 舒 适 度 及 术 后 不 适 的 影 响 。 方 法 选 择 全 身 麻醉下行腹部手术后清醒且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0例。 试验组采用头颈下垫枕、头部 抬 高10~15°的 改 良 低 半 卧 位 ,对 照 组 采 用 传 统 去 枕 平 卧 体 位 。 监 测 两 组 心 率 、呕 吐 发 生 率 、头 晕 、腹 部 疼 痛 、腰 肌 酸 痛 、呼 吸 频 率 、 I期压疮等,并进行比较。 结果 各组患者生命体征均平稳,试验组与对照组呕吐、头晕的发 生 率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P>0.05); 腰 肌 酸 痛 、呼 吸 急 促 、I期 压 疮 的 发 生 率 差 异 均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P<0.05);试 验 组 腹 部 疼 痛 程 度 较 对 照 组 轻 ,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P< 0.05)。 结论 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后患者在清醒、生命体征平稳的前提下,回病室6h内采用改良低半卧位较去枕平卧位能 减轻患者术后不适,增加患者舒适度,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麻醉,全身; 消化系统外科手术; 手术后医护; 体位 【Key words】 Anesthesia,General; Digestive System Surgical Procedures; Postoperative Care; Pos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