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李清照)
李清照《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译文及赏析

李清照《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译文及赏析李清照《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译文及赏析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宋代:李清照卖花担上。
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
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
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
徒要教郎比并看。
译文在卖花人的担子上,买得一枝含苞待放的花。
那晨曦的露珠也在那花色之中留下痕迹,让花显得更楚楚动人。
我怕丈夫看了花之后犯猜疑,认为我的容颜不如花的漂亮。
我这就将梅花插在云鬓间,让花与我的脸庞并列,教他看一看,到底哪个比较漂亮。
注释减字木兰花:词牌名。
一枝春欲放:此指买得一支将要开放的梅花。
泪:指形似眼泪的晶莹露珠。
奴:作者自称。
云鬓:形容鬓发多而美。
“徒要”一句:意谓自己比花更好看。
徒:只、但。
郎:在古代既是妇女对丈夫的.称呼,也是对她所爱男子的称呼。
这里当指前者。
比并:对比。
赏析这首词作于建中靖国年间,其时词人与夫君赵明诚新婚燕尔,心中充满对爱情的热情挚着。
全篇截取了作者新婚生活的一个侧面,显示她放纵恣肆的独特个性。
上片主旨是买花。
宋朝都市常有卖花担子,一肩春色,串街走巷,把盎然生趣送进千家万户。
似乎小丫环入报以后,女主人李清照随即作了吩咐,买下一枝最满意的鲜花。
整个上片便是截取了买花过程中最后一个画面,所写的便是女主人公手执鲜花,满怀深情地进行欣赏。
“春欲放”三字,表达了她对花儿的由衷喜爱,其中“春”字用得特别好,既可以指春色、春光、春意和春天,也可以借指花儿本身。
“春”字境大,能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联想。
下面“泪染轻匀”二句,写花的容态。
这花儿被人折下,似乎为自己命运的不幸而哭泣,直到此时还泪痕点点,愁容满面。
着一“泪”字,就把花拟人化了,再缀以“轻匀”二字,便显得哀而不伤,娇而不艳,其中似乎渗透着女主人对它的同情与爱抚。
前一句为虚,出自词人的想象;后一句属实,摹写了花上的露珠。
“犹带彤霞晓露痕”,花朵上披着彤红的朝霞,带着晶莹的露珠,不仅显出了花之色彩新鲜,而且点明时间是清晨,整个背景写得清新绚丽,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新婚的欢乐与甜蜜。
《减字木兰花》《水龙吟 登瓜步江楼》《南海旅次》《泰山梁甫行》《雪梅》等阅读理解答案与赏析

秦观、李清照《减字木兰花》阅读答案对比赏析【阅读理解题目】:减字木兰花李清照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此词截取了作者新婚生活的一个侧面,通过买花、赏花、戴花、比花,生动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天真、爱美情和好胜的脾性,显示了她放纵恣肆的独特个性。
全词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减字木兰花秦观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
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任是东风吹不展。
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赏析]这首词抒写了闺中思妇念远怀人的忧郁愁情。
全词托思妇自诉口吻,以“愁”字贯串始终。
“天涯”点明所思远隔,“旧恨”说明分离已久,四字写出空间、时间的悬隔。
“独自凄凉人不问”表面讲无人过问,无人安慰,实际是说自己没有一个可以倾诉离愁的人。
“欲见回肠”两句犹如思妇的自言自语,谁想看我的愁肠环曲吗?“黛蛾”两句乃思妇为自己的蹙眉愁容作一写真,愁眉“长敛”正与胸怀“旧恨”相映。
“春风吹”补出思妇恰因伤春而触离愁。
“困倚危楼”二句写思妇愁望空虚,一个“困”字传达出思妇独倚高楼日久的困乏、倦怠和失望无聊的情绪。
“过尽”二字写思妇眺望大雁归来过尽情景,“飞鸿”意象从来是为离人传递书信的象征,而今只见大雁排列着人字或一字队列飞过,却不见行人归来,连封书信也未见到,自然睹雁阵而“字字愁”啦!全词情调凄哀,意境含蓄,得南唐词风范,而语辞清丽隽永,风格情韵深远,则是秦词本色。
两首对比(1)两首词分别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4分)(2)两首词抒发的情感有何差异?请结合词作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李词塑造了一个为显示自己美貌而大胆率真向情郎撒娇(或“让情郎对比自己和鲜花谁更美”)的娇憨纯真的女子形象,(2分)秦词塑造了一个因思念远去的爱人而凄凉、愁闷、懒散无力(或“孤独无依、愁眉不展,困倚危楼”)的思妇形象(2分)。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的意思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的意思“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出自宋朝诗人李清照的作品《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注释】⑴减字木兰花:词牌名。
⑵一枝春欲放:此指买得一支将要开放的梅花。
⑶泪:指形似眼泪的晶莹露珠。
【翻译】在卖花人的担子上,买得一枝含苞待放的花。
那晨曦的露珠也在那花色之中留下痕迹,让花显得更楚楚动人。
我怕丈夫看了花之后犯猜疑,认为我的容颜不如花的漂亮。
我这就将梅花插在云鬓间,让花与我的脸庞并列,教他看一看,到底哪个比较漂亮。
【赏析】这首词上片主旨是买花。
宋朝都市常有卖花担子,一肩春色,串街走巷,把盎然生趣送进千家万户,词人买下一枝最满意的鲜花。
整个上片便是截取了买花过程中最后一个画面,所写的便是女主人公手执鲜花,满怀深情地进行欣赏。
一开头写在卖花担上买得一枝花,但不说买得一枝花,却说“买得一枝春欲放”,就写得有含意。
“春欲放”三字,表达了她对花儿的由衷喜爱,其中“春”字用得特别好,既可以指春色、春光、春意和春天,也可以借指花儿本身。
“春”字境大,能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联想。
用个“欲”字,有将要的意思,说明春意还没有蓬勃。
从没有蓬勃中看到春意的将要蓬勃,这正是词人的敏感。
接下来笔锋一转,转到另一方面。
下面“泪染轻匀”二句,写花的容态。
这花儿被人折下,似乎为自己命运的不幸而哭泣,直到此时还泪痕点点,愁容满面。
着一“泪”字,就把花拟人化了,再缀以“轻匀”二字,便显得哀而不伤,娇而不艳,其中似乎渗透着女主人对它的同情与爱抚。
前一句为虚,出自词人的想象;后一句属实,摹写了花上的露珠。
“犹带彤霞晓露痕”,花朵上披着彤红的朝霞,带着晶莹的露珠,露水像珠,正好同美好的花朵结合。
不仅显出了花之色彩新鲜,而且点明时间是清晨,整个背景写得清新绚丽,透露了词人的爱花感情,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新婚的欢乐与甜蜜。
李清照《减字木兰花》

李清照《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
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
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
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
徒要教郎比并看。
【作者】: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
《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辞海》1989年版)
【注释】:
一枝春欲放:此指买得一枝将要开放梅花。
泪染:眼泪濡湿,这里指露水浸染之意。
彤霞:红色彩霞。
这里指梅花之色彩。
簪:名词作动词,即插于发中。
徒:只。
比并:放在一起比较。
【赏析】:
此词,当是李清照年轻时所作,表现女主人对春花的喜爱,对容貌美及爱情的追求。
远用心理描写、拟人等手法。
语言活泼、清新。
形容女子忧愁的古诗词

形容女子忧愁的古诗词
以下是一些形容女子忧愁的古诗词:
1.《武陵春·春晚》(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2.《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3.《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宋·李清照)
卖花担上。
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
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
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
徒要教郎比并看。
4.《清平乐·年年雪里》(宋·李清照)
年年雪里。
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
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
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5.《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些古诗词中,女子的忧愁或因思念爱人而生,或因时光流逝而发,或因命运不公而感。
李清照关于花草的诗词

李清照花草的诗词醉莫插花花莫笑。
可怜春似人将老。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李清照关于花草的诗词,欢迎阅读。
蝶恋花——李清照永夜恹恹欢意少。
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
为报今年春色好。
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
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
醉莫插花花莫笑。
可怜春似人将老。
减字木兰花——李清照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的'诗词1、《点绛唇》(闺思)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
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
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2、《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
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3、《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终日向人多藉藉,木犀花。
4、《瑞鹧鸪》(双银杏)风韵雍容未甚都。
尊前甘橘可为奴。
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
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
5、《临江仙》(梅)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
为谁憔悴损芳姿。
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
浓香吹尽有谁知。
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6、《庆清朝》禁幄低张,彤阑巧护,就中独占残春。
容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
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
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殢东君。
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竟走香轮。
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
李清照最有名的十首词及赏析

李清照最有名的⼗⾸词及赏析1、如梦令·常记溪亭⽇暮常记溪亭⽇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误⼊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滩鸥鹭。
赏析:这⾸词是词⼈前期名作。
全词写的是⼀次纵情游玩时的快乐情景。
“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将少⼥时期的天真烂漫,⽆忧⽆虑表现的淋漓尽致。
2、点绛唇·蹴罢秋千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
露浓花瘦,薄汗轻⾐透。
见有⼈来,袜刬⾦钗溜。
和羞⾛,倚门回⾸,却把青梅嗅。
赏析:这⾸词是词⼈前期的作品。
词的上⽚写的是荡秋千,尽情玩乐的情景,玩得太尽兴了,满头⼤汗,⾐服也湿透了。
下⽚紧承上⽚,正在这个狼狈的当⼝,有客⼈进来了,⾮常害羞。
想赶紧躲开,慌忙中袜⼦还没穿好,头饰也掉了。
如果仅仅是害羞慌乱,倒不像是⼤家闺秀了。
“倚门回⾸,却把青梅嗅”,如神来之笔,少⼥的娇羞和妩媚尽出。
3、浣溪沙·绣幕芙蓉⼀笑开绣幕芙蓉⼀笑开,斜偎宝鸭亲⾹腮,眼波才动被⼈猜。
⼀⾯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移花影约重来。
赏析:这是词⼈早期抒写少⼥情怀的词。
“绣幕芙蓉⼀笑开,斜偎宝鸭亲⾹腮,眼波才动被⼈猜。
”词⼈⽤⾮常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个情窦初开,俏⽪、可爱的美少⼥形象,⽽她略带羞涩的内⼼世界在这⾥也展现的⼀览⽆余。
“⼀⾯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移花影约重来。
”词的下⽚,着重表现了词中主⼈公,对美好爱情以及幸福⽣活,热烈⽽⼤胆的追求。
4、渔家傲·雪⾥已知春信⾄雪⾥已知春信⾄,寒梅点缀琼枝腻。
⾹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珑珑地。
共赏⾦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
赏析:这是⼀⾸咏梅词。
词⼈借美⼈的娇媚多姿,盛赞梅花的美,从梅花的清⾹怡⼈、冰清⽟洁,联想到了沐浴后上了新妆的美⼈。
⼀时间梅花便是美⼈,美⼈即是梅花,词⼈借咏梅以⾃喻,表达了不同流俗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
5、浣溪沙·淡荡春光寒⾷天淡荡春光寒⾷天,⽟炉沉⽔袅淡荡春光。
李清照梅花词十首

李清照梅花词十首李清照创作了许多与梅花有关的词,以下是十首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1. 《玉楼春·红梅》: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
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2.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3. 《减字木兰花·赋梅》:砌成此恨无重数。
常记溪亭日暮。
独鹤归来何处。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青勒雕鞍归去。
4.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5. 《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
6. 《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
7. 《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8. 《摊破浣溪沙·小阁藏春信易迷》:小阁藏春信易迷,东风昨夜到天涯。
无多花次第,装点两三枝。
9.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10. 《满庭芳·小阁藏春》: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
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
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或需要帮助,请随时告诉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以南渡为界, • 前期词作长于以优美的韵调表现相思离别 等传统题材; • 后期词写破国亡家后的凄凉身世遭遇,沉 郁悲凉。 • 她工于造语,创意出奇,长于白描,塑造 出鲜明的艺术形象。 • 李清照力主“词别是一家”说。 • 作品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已散佚,后人有《潄玉词》辑本。不含存 疑之作,其词今存者仅四十五首,约3500 字。
晁补之赏识。
•
•
十八岁嫁宰相赵挺之幼子赵明诚,共同从事书画金石的收藏、
赵明诚幼时,其父将为择妇。明诚昼寝,梦诵一书,觉来惟
研究,夫妇可谓才子佳人,情投意合。
忆三句云:“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以告其父。其 父为解曰:“汝待得能文词妇也。‘言与司合’是‘词’,‘安
上已脱’是‘女’,‘芝芙草拔’是‘之夫’二字,非谓汝为词
女之夫乎?”后李翁以女女之,即易安也,果有文章。 •
•
李清照跨越了北、南宋两个时代。南渡 不久,赵明诚病死,她亲历变乱,颠沛 流离。
•
多舛的生活经历塑造了李清照不同时期 的自我艺术形象: 1、聪慧开朗的少女时代 2、才情横溢,情思如缕的少妇 3、颠沛流离的的风雨晚年
•李清照诗、词、散文皆工,但 最擅长的还是词,是中国文学 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 高的女性作家。 。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易安体, 词家“三李”,戏称“李三 瘦”:
【艺术特色】
统观全篇,笔法虚实相映,直接写花 处即间接写人处,直接写人处即间接写花 处;春花即是少女,少女即是春花,两个 艺术形象融成了一体。 上片采用拟人的手法侧重写花美,为 明写、实写,是下片的衬垫;下片采用心 理描写手法,侧重写人美,坚信人面胜过 花面,衬托容貌之美。上下虚实相生,明 暗相济,相得益彰。 全词富有沉郁的生活气息,语言 云鬓斜簪,徒要叫郎比并看。”
“奴面不如花面好”,为了与梅花分出个胜 负,特意“云鬓斜簪”,让丈夫看看到底是人好 还是花好呢?这一比并,妻子娇憨情态跃然纸上。 “徒要教郎比并看”一句,写少女的心理 活动,做到了率真与含蓄的和谐统一——口中说 要与春花比美,心下又暗暗欲以春花添丽。如此, 花衬人,人扶花,少女与春花的形象交相增辉。
减字木兰花
李清照
广西财经学院林凤春制作
• 品味李清照早期词 作是何种风格特点?
• 李清照(1084—1155后),
号易安居士,山东章丘县明
水镇人。
李 清 照 纪 念 堂 前 院
↓
展 室 ↓ 溪 亭
济 南 李 清 照 纪 念 堂 剪 影
易 安 旧 居 园
↑
↑
李 清 照 纪 念 堂
↑
其父李格非,著名学者,“苏门后四学士” 之一;其母王氏,颇通文墨。早有诗名,为
•王灼《碧鸡漫志》: 易安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 百出。 •梁乙真《中国妇女文学史纲》: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 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此种描写 直能将少女情绪,和盘托出。
这首词上片主旨写买花,在描绘“春欲放”之花的娇
滴艳丽的同时还不失时机地烘托了女主人公新婚的甜蜜与
欢乐。下片主旨写戴花,侧重于内心的描写,刻画出一位 新娘的自矜、好胜。 词全篇通过买花、赏花、戴花、比花,妙趣横生地刻 画了一位新婚女子的微妙心理与娇嗔柔情,描绘出一对甜 蜜夫妻温情脉脉的生活趣图,达到了“乐而不淫”的艺术 境界。 全词富有沉郁的生活气息,语言生动活泼,是一首独
特的闺情词。
1、阅读李清照的词集,体会她在不同时期塑造 的艺术形象。 2、你从本词能体会到李清照作为女性作家的特 有气质吗?
【题解】
本词作于建中靖国(1101)年间,当时李清 照正值新婚燕尔,可谓是李清照甜蜜爱情婚姻的 真实写照。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 “春欲放”三字,表达了女主人公对花儿 的由衷喜爱,“春”字意境深广,给人以无穷 的美感和联想,既可指春天,亦可理解为花儿 本身。 • “泪染轻匀”二句,写花的容态。一“泪” 字把花儿拟人化了。“轻匀”二字,渗透了女 主人公对花儿的怜爱。 • “犹带彤霞晓露痕”显出花的鲜艳,同时 烘托了女主人公新婚的快乐。 • 前一句虚写词人的想象,后一句实写花儿 的娇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