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郊野公园建设
上海长兴岛郊野公园规划建设和投资运营的若干思考

上海长兴岛郊野公园规划建设和投资运营的若干思考顾承兵【摘要】面对郊野公园规划建设的机遇和挑战,辨析郊野公园的基本概念,并围绕长兴岛开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立足于长兴岛的资源特色和探索实践,提出“生态、自然、野趣”的规划建设理念。
提出郊野公园在形态上应具有“丰富的水系、适度变化的地形、厚重的植被、自然的田野风光”;在功能上应具有“充满野趣的生态环境、区别于都市化形态的特色度假村和民宿、时尚的体育健身设施、回归自然的田园生活体验”,并从生态效应、市民接受度、发展的可持续性3个角度提出判别郊野公园规划建设成败的标准。
基于既定的土地政策和建设方式,最后探索提出可持续的投资运营机制。
%Facing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 enges of country park, the paper analyzes the basic concepts of country park, and around the goals and task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Changxing Island based on the resource characteristics and exploration practice,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ecological, natural, rustic charm". In this paper, the country park should have "the rich water, moderate changing terrain, thick vegetation, natural field scenery" in form; in the function should have "ful of the wild environment, different from the urbanization shape characteristic Resort and homestay, fashion sports fitness facilities, return to natural pastoral life experience", and puts forward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country park discriminant success criteria from the ecological effects, the public acceptance, the sustainability of development in three aspects. Established the land policy and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final y proposes the sustainable investment operation mechanism.【期刊名称】《上海城市规划》【年(卷),期】2013(000)005【总页数】4页(P47-50)【关键词】长兴岛;郊野公园;规划建设;投资运营【作者】顾承兵【作者单位】上海市长兴岛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规划土地处【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11 长兴岛郊野公园规划建设的机遇1.1 生态建设的背景上海长兴岛位于长江入海口,岛域总面积约160km2,与崇明岛、横沙岛同为河口地区泥沙堆积形成的沙洲岛。
上海嘉北郊野公园规划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上海嘉北郊野公 园规划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S e v e nl r T h o u g h t s a b o u t t h e P l a n n i n g o f J / a b e / Co u n t r y P a r kS h a n g h a i
0 引言
郊野公 园的概 念最早起 源于英 国, 其目
1 嘉北郊野公园规划历程
1 . 1 现状基本情况
嘉 北 郊 野 公 园 作 为 上 海5 个 郊 野 公 园 试
点之 一, 总 面积 约 1 4 k m , 是 嘉 定 新 城 主 城 区
的是为满 足城市 人群 返璞 归真、 亲近 自然 的
迫 切需求。 自1 9 6 8 年 第 一 个 郊 野 公 园 诞 生 以 来, 经过长期的建设与发展, 目 前英 国郊 野 公 园数 量 已达 2 6 0 多个, 并 成 为英 国 生态 网络 构 架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与此同时 , 世 界 上 许 多 国 家 和 地 区通 过 借 鉴 英 国 郊 野 公 园 经 验 , 也 相
关 键 词 嘉北郊野公园 / 规划设计 / 实菔保障 f 地方特色
K e y wo r d s J i a b e i Co u n t yP r a r k f P l a n n i n g a n dd e s i g n f S e c u r i t i e s o f i mp l e me n t a t i o n f Re g i o n a l s p e c i a l t i e s
s u c c e s s f u l e x p e r i e n c e s a b r o a da n ds e l f - c o n d i t i o n , S O a s t o r e l f e c t he t r e g i o n a l s pe c i a l t i e s a nde n h a n c e he t o pe r a b i l i t y ,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40)(草案)》解读.DOC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xx2040)(草案)》解读出guo从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获悉,《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xx-2040)(草案)》已形成,即日起正式启动为期1个月的社会公示。
草案显示,上海至2040年人口调控目标为2500万人左右。
发布会上,对于公众关注的人口调控问题,规划草案显示,至2040年上海人口调控目标为2500万人左右。
同时,根据全球城市开放发展的特点,在常住人口基础上,以实际服务人口(包括常住人口、半年以下暂住人口、跨市域通勤人口、短期游客等)的合理需求,预留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
根据上海市统计局的数据,截至xx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15万人。
规划草案对上海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提出了“负增长”要求。
规划提出,至2040年,上海市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其中还包括战略留白空间200平方公里。
上海的发展也将与周边区域实现融合发展。
根据规划草案,未来将构建上海与苏州、无锡、南通、宁波、嘉兴、舟山等地区协同发展的上海大都市圈,形成90分钟交通出行圈,突出同城效应。
根据昨日起公示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xx-2040)(草案)》(下称《上海2040》),常住人口规模在2500万左右。
而截至xx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15万人。
其中对上海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提出了“负增长”要求,至2040年,上海市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其中还包括战略留白空间200平方公里。
另外,至2040年,市域森林覆盖率25%以上、对10万人以上新市镇轨道交通站点的覆盖率100%。
沪将构建“主城区-新城-新市镇-乡村”的城乡体系,将有9个主城副中心、5个新城中心和2个核心镇中心。
浦东新增金桥、张江主城副中心。
《上海2040》提出构建“八射八联”轨道交通市域线网络,形成8条主城区联系新城、核心镇和中心镇的射线,新城与中心城之间的公共交通出行比重提升至80%,枢纽之间的轨道出行时间缩短至40分钟。
上海市郊野公园建设设计导则(试行)

上海市郊野公园建设设计导则(试行)
为了促进上海市郊野公园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上海市政府于2018年颁布了《上海市郊野公园建设设计导则(试行)》。
该导则旨在规范郊野公园的建设和设计,以
提升公园服务品质,吸引更多市民前来休闲娱乐。
本导则明确了郊野公园的定位,即“以服务市民休闲度假为主要目的,兼顾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科学普及”。
为了实现这一定位,导则强调了以下原则:
1.生态优先。
公园的设施和建筑应尽量使用生态友好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
当地生物多样性。
2.文化传承。
公园的设计应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展示历史悠久、独具魅力的文化元素,增加游客的体验乐趣。
3.普及科学。
公园应为游客提供科学普及教育,激发公众对自然和环境的兴趣与认识,增加游客对公园的亲近感。
4.服务市民。
公园的设施应尽可能地满足市民日常生活所需,同时也要为游客提供舒
适方便的服务。
在建设过程中,导则为公园提供了具体的功能区划分,其中包括休闲娱乐区、科普展
示区、文化景观区、生态旅游区、服务业配套区等。
导则还对公园的标志性建筑、游步道、停车场、绿化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此外,导则还为公园的管理和服务提供了指导。
例如,强调公园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
制和规章制度,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要提供适当的指示标识和游客服务设施,方便游客
游览;要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宣传和教育,引导游客爱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上海滨江森林公园介绍

上海滨江森林公园1 公园概况滨江森林公园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最北端高桥镇高沙滩,北临长江口,西临黄浦江,占据了上海独一无二的黄浦江、长江和东海“三水并流”的独特地理位置。
公园隔黄浦江与炮台山相对,隔长江与横沙生态岛、崇明东滩鸟类保护区、九段沙湿地保护区相望,是上海森林覆盖率最高的郊野森林公园。
滨江森林公园由上海市园林设计院和英国阿特金斯公司设计的联合体方案为主,并融合其它方案进行优化、改进。
总规划面积300hm2,其中一期工程规划面积为120hm2,于2004年第4季度开工建设,2007年3月正式开园。
这是上海市近年来规划建设的最大的近郊森林公园。
通过滨江森林公园的建设,与炮台公园形成隔江相望的布局,同时形成了黄浦江与长江交汇处的标志性滨江景观,这也是水路进入上海的门户景观。
公园的建设进一步平衡了城区绿地布局,缓解上海宝山和浦东高桥地区缺少特大型公园的现状,成为中心城区市民可以到达的最近的森林公园。
公园的规划设计理念先进,布局合理,先后获得2008年度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优秀风景园林项目一等奖、2007年IFLA亚太区优秀风景园林设计二等奖、2007年上海市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等。
滨江森林公园地理位置2 公园规划2.1 设计理念公园的一期用地是三岔港苗圃用地,于20世纪50年代采取“吹泥成陆”的方法围垦形成,土壤属堆叠土。
苗圃建于1984年,土壤、植被条件良好,具有良好的滨江景观、湿地、自然植物群落景观,可观日落日出。
基地二期中现有的景观主要是由农田和村庄组成,具有一定的江南农村特色。
作为上海城市近郊两江交汇处的森林公园,既要有优美的自然景观,也要为游客提供完善的服务。
结合上海建设生态型城市的发展方向,滨江森林公园的建设理念可以概括为:坚持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的理念,保护和恢复苗圃这一典型原生态环境的自然形态,充分利用基地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充实提高公园的生物多样性和地方历史及文化内涵,建成自然生态和谐,绿化景致宜人的展现滨江特色和近郊自然风光的郊野公园。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环城生态公园带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环城生态公园带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5.20•【字号】沪府办〔2021〕36号•【施行日期】2021.05.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环城生态公园带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沪府办〔2021〕36号有关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委、办、局: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关于加快推进环城生态公园带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5月20日关于加快推进环城生态公园带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环城生态公园带规划建设是拓展绿色生态空间的重要路径,是建设生态之城的重要抓手。
为加快推进环城生态公园带规划建设,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以“生态、生产、生活”融合发展为导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共建共享。
坚持人民城市属性,坚持“绿化上海、造福于民”,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环城生态公园带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构建共建共享、共治共管的格局。
(二)坚持生态优先,注重功能复合。
合理配置生态绿化、文化体育、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
(三)坚持统筹协调,加强系统谋划。
远近结合,分类施策,分步实施,充分考虑发展基础和现实条件,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养,增强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上海郊野公园服务设施规划的思考

野的特色, 又要充分尊重上海 自然 、 社会、 经济、 文化的特点 , 体现转型发展 的时代待征。 结合上海郊野 公园的规划设计和思考 , 阐述 了 上海郊野 公园在功能、 资源、 建设 方式等方面的特 色, 依据服 务设施的基本功 能以及与游客的紧密度 , 提出郊野公园以基础服 务设施 、
游 憩 活 动 设旋 、 地 区服 务 设 旋 、 临时 活 动 设旌 为主 要 类 型 的服 务 设旌 分类 , 综 合考 虑 使 用 合理 、 生态保护、 景 观 塑造 等要 求 , 明确 生 态 、 特色、 协调 等 设旋 布 局 原 则 , 以及 设 施 容量 、 建 筑 体量 和 设 计 风 格 等 方 面的 建 设 要 求 。
关 键 词 郊野公园 f 服务设菔 f 规划设计
K e y wo r d s C o u n t r yp a r k f S e r v i c e f a c f i t i e s f P l a n n i n g a n dd es i g n
上海市15个海绵城市建设改造案例分享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建设,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MISSING IMAGE: , ]浦东新区临港口袋公园改造临港口袋公园是指临港家园服务站和绿化休闲广场,位于临港古棕路555弄120号。
该项目是临港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之一,位于试点区11个汇水分区的6号汇水分区。
为解决公园积水、漏水、渗水性不佳、景观单一和康体活动设施缺乏等问题,并达到年径流量控制率80%,以及年径流污染控制率50%的目标,临港口袋公园运用了绿色屋顶、透水铺装、雨水花园和人工表流湿地四大海绵设施进行改造。
[MISSING IMAGE: , ]海绵化改造作用使临港口袋公园具备了净,蓄、滞、排等海绵功能,做到“小雨不湿鞋”。
[MISSING IMAGE: , ]黄浦区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改造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位于黄浦江西岸,原2010年上海世博会E片区,是世博会后最集中保留上海世博会原貌的区域,为解决绿化不足、雨水资源利用率低,暴雨期积水等问题,园区室外总体景观进行了海绵化的改造。
充分利用世博会时已建成活水公园,增加更多的高渗透性绿地,并用科技手段智能化运行措施和后评估管理,对区域降雨量、雨水收集量、综合利用量等进行实时监控及自主分析。
建成后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成功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全场地雨水收集、北区雨水收集净化等目标。
被利用起来的活水公园也成为了周边居民、公司白领休闲小憩的“城市亲水客厅”。
[MISSING IMAGE: , ]静安区道路海绵化改造静安区海绵城市建设主要对城市道路进行了海绵化改造,道路包括:汾西路、闻喜路(阳曲-平顺)、高平路(永和-晋城)、襄阳北路(长乐-巨鹿)、铜仁路(南京-北京)、共和新路和平顺路。
项目进行了车行道翻挖新建、雨水连管翻排、铺设透水砖等几项改造措施。
人行道进行海绵化改造后,路面水渗透变快,小雨时几乎看不到水痕,中到大雨也几乎不会产生积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落实生态文明战略、聚焦郊野公园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要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推进以郊野公园为重点的大型游憩空间和生态环境建设,是上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任务。
2013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将启动郊野公园项目作为今年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
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本市郊野公园建设的部署要求,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协调有关委办局和相关区县,重点推进全市郊野公园选址、规划、建设工作。
一、目标定位(一)发展背景为进一步适应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要求,迫切需要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加快宜居环境建设。
随着人口规模持续增长和城市功能的不断提升,上海也面临着土地资源紧约束、环境容量有限等多重压力。
近年来,广大市民群众休闲游憩的需求与日俱增,人们渴望回归自然、舒缓都市压力、享受田园风光。
但郊区生态游憩空间的缺乏使得为数不多的公园每逢节假日就人满为患。
(二)国际经验国际经验显示,以生态保育、自然保护、休闲游乐、健身康体为主导功能的郊野公园是提升城市生态和游憩功能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已日益成为提升城市空间品质、满足市民活动需求、优化大都市空间结构的重要资源。
早在1933年,对现代城市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雅典宪章》中就已经明确:“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为现代城市四大基本功能”。
1968年《英国乡村法》指出,郊野公园(country park)是指:“位于城市郊区、有良好的自然景观、郊野植被及田园风貌,并以休闲娱乐为目的的公园”。
香港在《郊野公园条例》中也明确提出:“郊野公园一般系指远离市中心区的郊野山林绿化地带,开辟公园的目的是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回归和欣赏大自然广阔天地和游玩的好去处”。
(三)总体目标郊野公园建设,是上海保护和改善自然风貌,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环境的重要任务;是坚持以人为本,满足市民游憩需求的有效手段;是优化城乡空间结构布局,推进郊区功能发展,促进城乡发展战略转变的重大举措。
上海将遵循“聚焦游憩功能、彰显郊野特色、优化空间结构、提升环境品质”的规划理念,规划在郊区布局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自然条件较好、公共交通便利的郊野公园,逐步形成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大都市游憩空间格局,成为市民休闲游乐的“好去处”、“后花园”。
(四)规划理念据此明确郊野公园规划的理念:1.突出生态优先。
注重环境效应,以生态保育为前提,保持丰富的生境和多样的物种,促进自然环境的恢复与更新。
2.彰显自然特色。
突出自然野趣的景观特色,整合农田、湿地、林地、水网、村落等要素,发挥综合效应。
3.强化游憩活动。
围绕市民需求,科学组织游憩、休闲、体育、健身、养生、科普等多样化户外活动,考虑合理容量,完善相应服务配套设施。
4.体现地域特点。
通过景观设计和环境整治,有机整合农田林网、河湖水系的自然肌理与江南水乡村落的文脉特色。
二、总体要求(一)总体布局为了营造大都市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城市,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上海市政府于2012年5月批复《上海市基本生态网络规划》,明确“多层次、成网络、功能复合”目标要求和“两环、九廊、十区”总体生态格局,规划生态用地3500平方公里。
在明确全市生态网络框架格局的基础上,遵循“聚焦游憩功能、彰显郊野特色、优化空间结构、提升环境品质”的基本思路,规划聚焦自然资源较好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地区,聚焦对生态功能有影响的重要节点地区,优先选择毗邻新城和大型居住社区的地区,优先选择交通条件较好的地区,在郊区初步选址21个郊野公园,规划面积超过400平方公里。
规划将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着眼长远”的基本方针。
(二)发展要求其发展要求重点将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在自然要素提升方面,保持原生态的自然要素特色。
注重生态环境优化,凸显上海特有的田林水网等自然肌理特征。
(2)在游憩活动组织方面,关注市民需求。
合理设置徒步、远足、健身、探险等康体休闲活动,通过徒步路径、绿道游径等交通组织方式来串联活动、吸引市民使用。
(3)在空间景观塑造方面,体现自然野趣、原生态要求。
湿地类空间景观强调做好“水文章”;以林田景观突出森林集中成片的环境意向;在农田空间塑造上突出宽广辽阔的大地景观;对集中体现江南水乡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村庄要充分保护。
(4)在设施配套完善方面,强调保障服务,设施共享。
重点配套农林生产、水源保护、森林防火、村庄整治等必要设施;结合功能设置科普教育、艺术文化等群众性设施。
(5)在保障实施建设方面,突出可操作性。
尊重现状条件,避免大拆大建,多自然、少人工,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实现多赢。
三、试点基地规划概述按照总体布局要求和近期实施可行性,选择青西、松南、浦江、长兴、嘉北5个郊野公园作为建设试点。
市规土局与青浦、松江、闵行、嘉定四区政府以及长兴岛开发办联手推动,组织以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为主的专业技术团队,按照“概念方案、现状调研、国际征集、规划深化”四个阶段有序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尝试把推进生态建设与改善郊区环境、促进农村发展、实现农民增收有机结合,努力使郊野公园的规划建设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一)工作进展一是市区联手、集中推进。
郊野公园建设以区县政府为主体有序推进。
相关区委、区政府(管委会)高度重视,组建了郊野公园建设指挥部(或推进办),明确实施主体开发公司,加快推进前期调查摸底工作。
市相关部门分工协作,市规土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技术团队编制公园规划和郊野单元规划,研究制定相关资金、政策扶持的政策,保障规划实施。
二是集思广益、国际征集。
为了更好地开拓规划思路,青浦、松江、闵行、嘉定区政府以及长兴岛开发办于今年3月先后启动公园规划方案国际征集,吸引了来自欧洲、美洲、澳洲等国家和地区的17家知名设计机构参与,开展为期3个月的国际方案设计。
目前,5个试点郊野公园的规划方案国际征集活动已在相关区政府(管委会)的主导下基本结束。
三是入村驻点、摸清现状。
围绕试点基地,成立5个郊野公园基地工作组,用3个月的时间入驻基地,开展“普查、精查、补查”三轮现场踏勘,全面掌握基地内“田、水、路、林、村”各类自然要素肌理,梳理“风、土、历、人、文”人文要素特征,了解农民实际需求。
在2013年春节前全面完成一系列技术成果,为公园规划编制奠定坚实技术基础。
(二)基地概况青浦区青西郊野公园位于淀山湖南侧,毗邻西岑镇和青浦新城,距规划轨交17号线东方绿舟站2公里,规划面积22.39平方公里。
规划定位为远郊湿地型郊野公园,围绕大莲湖湿地景观和现状保留完整的江南水网“湖、滩、荡、堤、圩、岛”的肌理格局,可组织湿地体验、远足康体、生态科普等游憩活动,满足都市人回归田园水乡、追寻江南记忆的梦想。
松江区松南郊野公园位于黄浦江上游、车墩镇南部,紧邻松江新城和大型居住社区,周边规划有高铁松江南站和轨交22号线车墩站,规划面积23.71平方公里。
规划定位为滨江生态森林型郊野公园,以现状黄浦江上游水源涵养林、经济果林为生态肌理,挖掘松南地区人文积淀,形成林、水、田、村相融相依的风貌特征,组织森林游憩、自然科普、浦江游览、水乡体验等休闲活动。
闵行区浦江郊野公园位于黄浦江东侧,大治河以北,周边毗邻浦江镇多个大型居住社区,距人民广场20公里,沿浦星公路有轨交8号线航天公园站、三鲁路站和鲁汇站,规划面积13.56平方公里。
规划定位为近郊都市森林型郊野公园,保留现状黄浦江生态涵养林和农田,打造一片都市中的天籁之林,组织森林运动、文化休闲、周末度假等休憩活动,让市民在享受城市便捷和都市活力的同时,体味森林的静谧和郊野的原真。
崇明长兴郊野公园位于长兴岛东北部,南邻凤凰镇和海洋装备产业区,毗邻青草沙水库,规划有轨交19号线站点,规划面积29.69平方公里。
规划定位为远郊生态涵养型郊野公园,以现状生态杉林、有机橘园和农田等优质生态资源为基底,通过组织水源科普教育、远足野营、休闲度假等休憩康体活动,为都市人提供一片回归自然、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审视心灵的生态绿洲。
嘉定区嘉北郊野公园位于嘉定新城主城区西北部,东侧紧邻城北大型居住社区,南侧为上海国际赛车场,距轨道交通11号线嘉定西站2公里,规划面积13.98平方公里。
规划定位为近郊休闲型郊野公园,依托现状连绵成片的基本农田和四旁疏林,发掘七千年冈身文化和嘉定人文底蕴,组织休闲养生、康乐疗养、农田体验、文化科普等活动,呵护城外的郊野原风景,放飞都市人的自然心灵。
(三)实施保障近期确定试点郊野公园项目后,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建设、有序推进”的原则,计划今年四季度开工建设,用3-5年时间基本建成。
在郊野公园规划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统一认识、聚焦政策,市区联手、以区为主,整合资源、共同推动。
一是强化城乡统筹、聚焦区域发展。
将郊野公园规划建设作为转变城乡规划土地管理方式的重要抓手,探索集中建设区外郊野地区的网格化精细管理。
二是聚焦相关政策、强化生态建设。
围绕郊野公园,统筹涉及土地整治、农田水利建设、村庄改造、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资金政策,明确相关保障机制,集中投入郊野公园建设。
三是形成长效机制、确保农民利益。
创新规划土地管理政策,以实现壮大当地集体经济组织实力、保障农民收提高入为目标,探索建立造血机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目前,按照整体工作部署,正深入开展各郊野公园实施深化方案和郊野单元编制工作。
相关成果预计将于6月底7月初正式对外公示,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
根据公示反馈,进一步深化完善成果后上报审批,指导下阶段各公园实施建设。